CN212615174U - 一种新型风机塔架转换段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风机塔架转换段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615174U
CN212615174U CN202021874735.4U CN202021874735U CN212615174U CN 212615174 U CN212615174 U CN 212615174U CN 202021874735 U CN202021874735 U CN 202021874735U CN 212615174 U CN212615174 U CN 21261517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crete
steel
steel pipe
diagonal
platfor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874735.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欧添雁
廖明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021874735.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61517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61517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61517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70Wind energy
    • Y02E10/72Wind turbines with rotation axis in wind direc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70Wind energy
    • Y02E10/728Onshore wind turbines

Landscapes

  • Bridges Or Land Bridg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风机塔架转换段结构,包含平台、设置在平台上部的漏斗状塔筒、设置在漏斗状塔筒四周的多个钢管混凝土斜支撑以及设置在平台四周的多个水平转承筒,其设计特点是:在每个钢管混凝土斜支撑内均穿设有若干个预应力锚杆,且每个预应力锚杆的两端分别伸入到与之相对应的水平转承筒及漏斗状塔筒内,并且每个预应力锚杆的两端分别与水平转承筒内设的埋铁及漏斗塔筒内设钢筋混凝土环形梁的埋铁相紧固。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传力直接,构造简洁,大大方便了构件的安装与运输,结构更安全可靠、减少了钢材用量、降低了工程造价,缩短了施工周期。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风机塔架转换段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风机塔架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新型风机塔架转换段结构。
背景技术
在风机塔架结构设计中,上部塔筒与下部肢腿间的连接转换段设计至关重要,此转换段所处位置荷载大,受力复杂,是整个风机塔架结构安全可靠的关键部分,其对整个结构起到了决定性的影响。
在一般情况下,由于本转换段受力复杂,比较容易形成集中应力,因此比较容易导致结构出现疲劳破坏,进而大大降低结构的使用寿命。
另外,通常情况下,由于本转换段体现结构比较庞大且结构复杂,考虑其运输尺寸问题,故而常常需要将其预先拆分为数个小体积单元,然后再运抵施工现场进行拼装,存在的问题是需要拼装的单元多,零散,拼装较繁琐,导致施工进度缓慢。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背景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传力直接、构造简洁、钢材用量少、施工方便快捷的新型风机塔架转换段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新型风机塔架转换段结构,包含平台、设置在平台上部的漏斗状塔筒、设置在漏斗状塔筒四周的多个第一钢管混凝土斜支撑以及设置在平台四周的多个水平转承筒,每个水平转承筒内侧均与平台可拆卸式固定连接,每个水平转承筒的上部均通过一个第二钢管混凝土斜支撑对应与一个第一钢管混凝土斜支撑相连,下部均对应与一个或两个风机组塔筒肢腿连接件相连,每个所述第一钢管混凝土斜支撑均对应与所述漏斗状塔筒相连,其中:
在每个所述第二钢管混凝土斜支撑内均穿设有若干个预应力锚杆,且每个所述预应力锚杆的一端均依次穿出与之相对应的第二钢管混凝土斜支撑及第一钢管混凝土斜支撑并伸入到漏斗状塔筒内,每个所述预应力锚杆另一端均穿出与之相对应的钢管混凝土斜支撑并伸入到与之相对应的水平转承筒内;
每个所述预应力锚杆伸入到漏斗状塔筒内的一端均对应与一个设置在漏斗状塔筒内的第一埋铁相紧固在一起;
每个所述预应力锚杆伸入到与之相对应水平转承筒内的一端均对应与一个设置在之相对应水平转承筒内的第二埋铁相紧固在一起。
上述技术方案中,每个所述第一钢管混凝土斜支撑均包含一个第一斜钢管、设置在第一斜钢管内的第一混凝土填充层及设置在第一斜钢管一端的第一法兰盘;
每个所述第二钢管混凝土斜支撑均包含一个第二斜钢管、设置在第二斜钢管内的第二混凝土填充层及设置在第二斜钢管一端的第二法兰盘;
装配时,每个第一钢管混凝土斜支撑中第一斜钢管设有第一法兰盘的一端同与之相对应的一个第二钢管混凝土斜支撑中第二斜钢管设有第二法兰盘一端通过螺栓连接固定;每个第一钢管混凝土斜支撑中第一斜钢管远离第一法兰盘的一端均对应与所述漏斗状塔筒外壁相焊接固定;每个第二钢管混凝土斜支撑中第二斜钢管远离第二法兰盘的一端同与之相对应的一个水平转承筒相焊接固定。
上述技术方案中,在每个所述第一钢管混凝土斜支撑的第一混凝土填充层内均设置有若干个用于穿设预应力锚杆的第一预埋套管;
在每个所述第二钢管混凝土斜支撑的第二混凝土填充层内均设置有若干个用于穿设预应力锚杆的第二预埋套管;
其中,设置在每个第一钢管混凝土斜支撑中第一混凝土填充层内的若干第一预埋套管均同与之相对应的第二钢管混凝土斜支撑中第二混凝土填充层内设有的若干第二预埋套管一一相对应连通。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平台包含有由一个第一钢板及若干个第二钢板拼接而成的平台板以及设置在所述平台板四周下部的若干个平台钢梁;
所述的若干个第二钢板均匀布设在所述第一钢板的四周,且每个第二钢板远离第一钢板一侧固定搭接在一个平台钢梁上,每个第二钢板靠近第一钢板一侧均固定搭接在第一钢板上;每相邻两个第二钢板之间均通过对角线的方式焊接在一起;
每个所述平台钢梁的两端均分别通过一个连接板A及两个连接板B同与之相对应的相邻两个水平转承筒相连。
上述技术方案中,在所述第一钢板中部还开设一个检修人孔,且所述检修人孔与所述漏斗状塔筒)的下部相连通。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漏斗状塔筒包含一个漏斗状钢筒及设置在漏斗状钢筒内钢筋混凝土环形梁;在所述钢筋混凝土环形梁的内浇筑面的上部沿圆周方向布设有多个第一埋铁,且每个所述第一埋铁与一个与第一钢管混凝土斜支撑相对应,并用于紧固从与之相对第二钢管混凝土斜支撑及第一钢管混凝土斜支撑内穿出的多个预应力锚杆的上端;
装配时,设置在漏斗状钢筒内钢筋混凝土环形梁与设置在漏斗状钢筒四周的多个第一钢管混凝土斜支撑中的第一混凝土填充层均相互贯通且为一个整体。
上述技术方案中,每个所述水平转承筒均包含一个水平钢管、设置在水平钢管内的混凝土环形浇筑层及设置在水平钢管外的钢板连接件;
在每个所述水平转承筒的混凝土环形浇筑层中均还对应设置有一个第二埋铁,且设置在每个水平转承筒中的第二埋铁均对应用于紧固从与之相对第二钢管混凝土斜支撑内穿出的多个预应力锚杆的下端;
每个钢板连接件均设置在与之相对应的每个水平转承筒朝向平台一侧的外壁上,且每个钢板连接件的两端分别通过一个连接板A及两个连接板B同与之相对应的相邻两个平台钢梁相连。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钢管混凝土斜支撑、第二钢管混凝土斜支撑及水平转承筒数量为3~6个。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1)传力更直接,构造更简洁,大大方便了构件的安装与运输;2)结构更安全可靠,大大减少了钢材用量,降低了工程造价;3)缩短了施工周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新型风机塔架转换段结构的主视图;
图2为图1中风机塔架转换段结构水平旋转45°的结构钢示意图;
图3为图1中风机塔架转换段结构的俯视图;
图4为图3中A-A剖面示意图;
图5为图4中a-a截面示意图;
图6为图4中M节点放大图;
图7为图4中N节点放大图;
图8为图1中风机塔架转换段结构中的平台俯视图;
图9为图8中B-B截面示意图;
图10为图8中P节点放大图;
图11为图8中单个水平转承筒与相邻两个平台钢梁连接的俯视图;
图12为图11中的K向视图;
图13为图11中的b-b截面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应用实施例;
附图标记说明:1、平台;1.1、第一钢板;1.2、第二钢板;1.3、平台钢梁;1.4、连接板A;1.5、连接板B;1.6、检修人孔;2、漏斗状塔筒;2.1、漏斗状钢筒;2.2、钢筋混凝土环形梁;3、第一钢管混凝土斜支撑;3.1、第一斜钢管;3.2、第一混凝土填充层;3.3、第一法兰盘;4、第二钢管混凝土斜支撑;4.1、第二斜钢管;3.2、第二混凝土填充层;4.3、第二法兰盘;5、水平转承筒;5.1、水平钢管;5.2、混凝土环形浇筑层;5.3、钢梁连接板;6、风机组塔筒肢腿连接件;7、预应力锚杆;8、第一埋铁;9、第二埋铁;10、第一预埋套管;11、第二预埋套管;100、风机塔架转换段结构;200、风机组塔筒;300、风机组塔筒肢腿;400、风机组。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是如何实施的。
参阅图1至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新型风机塔架转换段结构,包含平台1、设置在平台1上部的漏斗状塔筒2、设置在漏斗状塔筒2四周的多个第一钢管混凝土斜支撑3以及设置在平台1四周的多个水平转承筒5,每个水平转承筒5内侧均与平台1可拆卸式固定连接,每个水平转承筒5的上部均通过一个第二钢管混凝土斜支撑4对应与一个第一钢管混凝土斜支撑3相连,下部均对应与一个或两个风机组塔筒肢腿连接件6相连,每个第一钢管混凝土斜支撑3均对应与漏斗状塔筒2相连;使用时,参阅图14所示,每个风机组塔筒肢腿连接件6均对应与一个风机组塔筒肢腿300相连,漏斗状塔筒2对应用于与风机组塔筒200相连,风机组塔筒200对应与风机组400相连。
具体的说,在本实用新型中,参阅图4所示,在每个第二钢管混凝土斜支撑4内均穿设有若干个预应力锚杆7,且每个预应力锚杆7的上端均依次穿出与之相对应的第二钢管混凝土斜支撑4及第一钢管混凝土斜支撑3并伸入到漏斗状塔筒2内,每个预应力锚杆7下端均穿出与之相对应的钢管混凝土斜支撑3并伸入到与之相对应的水平转承筒5内;且其中,每个预应力锚杆7伸入到漏斗状塔筒2内的一端均对应与一个设置在漏斗状塔筒2内的第一埋铁8相紧固在一起;每个预应力锚杆7伸入到与之相对应水平转承筒5内的一端均对应与一个设置在之相对应水平转承筒5内的第二埋铁9相紧固在一起。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例:参阅图6和图7所示,每个第一钢管混凝土斜支撑3均包含一个第一斜钢管3.1、设置在第一斜钢管3.1内的第一混凝土填充层3.2及设置在第一斜钢管3.1一端的第一法兰盘3.3;
每个第二钢管混凝土斜支撑4均包含一个第二斜钢管4.1、设置在第二斜钢管4.1内的第二混凝土填充层4.2及设置在第二斜钢管4.1一端的第二法兰盘4.3;
装配时,每个第一钢管混凝土斜支撑3中第一斜钢管3.1设有第一法兰盘3.3的一端同与之相对应的一个第二钢管混凝土斜支撑4中第二斜钢管4.1设有第二法兰盘4.3一端通过螺栓连接固定;每个第一钢管混凝土斜支撑3中第一斜钢管3.1远离第一法兰盘3.3的一端均对应与漏斗状塔筒2外壁相焊接固定;每个第二钢管混凝土斜支撑4中第二斜钢管4.1远离第二法兰盘4.3的一端同与之相对应的一个水平转承筒5相焊接固定。
参阅图4至图7所示,在每个第一钢管混凝土斜支撑3的第一混凝土填充层3.2内均设置有若干个用于穿设预应力锚杆7的第一预埋套管10;
在每个第二钢管混凝土斜支撑4的第二混凝土填充层4.2内均设置有若干个用于穿设预应力锚杆7的第二预埋套管11;
其中,设置在每个第一钢管混凝土斜支撑3中第一混凝土填充层3.2内的若干第一预埋套管10均同与之相对应的第二钢管混凝土斜支撑4中第二混凝土填充层4.2内设有的若干第二预埋套管11一一相对应连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例:参阅图8至图13所示,平台1包含有由一个第一钢板1.1及若干个第二钢板1.2拼接而成的平台板以及设置在平台板四周下部的若干个平台钢梁1.3;
其中,若干个第二钢板1.2均匀布设在第一钢板1.3的四周,且每个第二钢板1.2远离第一钢板1.1一侧固定搭接在一个平台钢梁1.3上,每个第二钢板1.2靠近第一钢板1.1一侧均固定搭接在第一钢板1.1上;每相邻两个第二钢板1.2之间均通过对角线的方式焊接在一起;
每个平台钢梁1.3的两端均分别通过一个连接板A1.4及两个连接板B1.5同与之相对应的相邻两个水平转承筒4相连。
另外,为了方便上人检修,参阅图8和图9所示,在上述平台1实施例中的第一钢板1.3中部还开设一个检修人孔1.6,且该检修人孔1.6与漏斗状塔筒2的下部相连通。
为增加平台1支撑强度,可以在上述平台1实施例中的第一钢板1.1及第二钢板1.2上增加一定的面外支撑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例:参阅图6所示,漏斗状塔筒2由一个漏斗状钢筒2.1及设置在漏斗状钢筒2.1内钢筋混凝土环形梁2.2组成;在钢筋混凝土环形梁2.2的内浇筑面的上部沿圆周方向布设有多个第一埋铁8,且每个第一埋铁8与一个与第一钢管混凝土斜支撑3相对应,并用于紧固从与之相对第二钢管混凝土斜支撑4及第一钢管混凝土斜支撑3内穿出的多个预应力锚杆7的上端;
装配时,设置在漏斗状钢筒2.1内钢筋混凝土环形梁2.2与设置在漏斗状钢筒2.1四周的多个第一钢管混凝土斜支撑3中的第一混凝土填充层3.2均相互贯通且为一个整体。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例:参阅图7所示,每个水平转承筒5均包含一个水平钢管5.1、设置在水平钢管5.1内的混凝土环形浇筑层5.2及设置在水平钢管5.1外的钢板连接件5.3;在每个水平转承筒5的混凝土环形浇筑层5.2中均还对应设置有一个第二埋铁9,且设置在每个水平转承筒5中的第二埋铁9均对应用于紧固从与之相对第二钢管混凝土斜支撑4内穿出的多个预应力锚杆7的下端;
参阅图10至图12所示,每个钢板连接件5.3均设置在与之相对应的每个水平转承筒5朝向平台1一侧的外壁上,且每个钢板连接件5.3的两端分别通过一个连接板A1.4及两个连接板B1.5同与之相对应的相邻两个平台钢梁1.3相连。
具体的说,在本实用新型中,第一钢管混凝土斜支撑3、第二钢管混凝土斜支撑4及水平转承筒4的数量均为3~6个,且均优选为4个。
具体的说,在本实用新型中,穿设在每个第一钢管混凝土斜支撑3及第二钢管混凝土斜支撑4内的预应力锚杆7数量均为3~8个,且优选为4个。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风机塔架转换段结构,其具体施工安装过程如下:
(1)根据设计需要,首先在工厂内,依次完成风机塔架转换段结构100中平台1、漏斗状塔筒2、第一钢管混凝土斜支撑3、第二钢管混凝土斜支撑4、水平转承筒5及风机组塔筒肢腿连接件6的制作;并使其中的每个第一钢管混凝土斜支撑3均对应与漏斗状塔筒2预先组装在一起,每个第二钢管混凝土斜支撑4对应与一个水平转承筒5预先组装在一起,每个水平转承筒5对应与一个或风机组塔筒肢腿连接件6预先组装在一起;
(2)将上述制作完的平台1、预装在一起漏斗状塔筒2与第一钢管混凝土斜支撑3、以及预装在一起的水平转承筒5及第二钢管混凝土斜支撑4运输至实施现场;
(3)在与步骤(1)中的风机塔架转换段结构100相对应的风机塔架的基础桩基及风机塔架肢腿300安装完成后,再依次进行水平转承筒5、平台1及漏斗状塔筒2安装,即:在与步骤(1)中的风机塔架转换段结构100相对应的风机塔架的基础桩基及风机塔架肢腿300安装完成后:
第一步、先将与该风机塔架相对应的风机塔架转换段结构100中的多个水平转承筒5依次吊装到上述已经安装完成的风机塔架肢腿300上部,并使每个水平转承筒5对应安装到一个或两个风机塔架肢腿300上部,即通过设置在其下部连接的风机组塔筒肢腿连接件6对应与一个一个或两个风机塔架肢腿300相紧固连接;
第二步、再将与该风机塔架相对应的风机塔架转换段结构100中的平台1吊装到已经安装好的多个水平转承筒5上部,并使平台1固定搭承在每个水平转承筒5内侧设有的钢板连接件5.3上;
第三步、将漏斗状塔筒2吊装到已经安装好的平台1上部,并使漏斗状塔筒2下部穿设在平台1中部设有的检修人孔1.6中,与此同时转动漏斗状塔筒2以使位于漏斗状塔筒2四周的多个第一钢管混凝土斜支撑3与已经安装好且位于平台1四周的多个水平转承筒5上部设置的第二钢管混凝土斜支撑4一一相对齐,然后再通过法兰螺栓固定;
第四步、将与每个第二钢管混凝土斜支撑4相对应的多个预应力锚杆7,依次穿设在与之相对应的第一钢管混凝土斜支撑3中的第一预埋套管10、及第二钢管混凝土斜支撑4中的第二预埋套管11中,并使每个预应力锚杆7上端依次穿出与之相对应的第二钢管混凝土斜支撑4及第一钢管混凝土斜支撑3并伸入到漏斗状钢筒2中,并对应漏斗状钢筒2内设的一个第一埋铁8通过预应力螺母相紧固在一起,下端穿出与之相对应的第二钢管混凝土斜支撑4并伸入到与之相对应的一个水平转承筒5中,并对应与水平转承筒5内设的一个第二埋铁9通过预应力螺母相紧固在一起,至此便完成了上述风机塔架转换段结构100与之相对应风机塔架的基础桩基及风机塔架肢腿300安装;
(4)在完成风机塔架转换段结构100与风机塔架肢腿300安装后,即可开始后续风机组塔筒200及风机组400的安装;
即可先通过吊装设备将与该风机塔架转换段结构100相对应的风机组塔筒200吊装到此风机塔架转换段结构100的上部,并其下部对应与风机塔架转换段结构100中的漏斗状塔筒2上部相紧固在一起,待风机组塔筒200与风机塔架转换段结构100固定好之后,再通过吊装设备将风机组400吊装到风机组塔筒200的上部,并使其与风机组塔筒200的上部相紧固在一起,至此即便可完成风机组塔筒200及风机组400的安装。
最后说明,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新型风机塔架转换段结构,包含平台(1)、设置在平台(1)上部的漏斗状塔筒(2)、设置在漏斗状塔筒(2)四周的多个第一钢管混凝土斜支撑(3)以及设置在平台(1)四周的多个水平转承筒(5),每个水平转承筒(5)内侧均与平台(1)可拆卸式固定连接,每个水平转承筒(5)的上部均通过一个第二钢管混凝土斜支撑(4)对应与一个第一钢管混凝土斜支撑(3)相连,下部均对应与一个或两个风机组塔筒肢腿连接件(6)相连,每个所述第一钢管混凝土斜支撑(3)均对应与所述漏斗状塔筒(2)相连,其特征在于:
在每个所述第二钢管混凝土斜支撑(4)内均穿设有若干个预应力锚杆(7),且每个所述预应力锚杆(7)的一端均依次穿出与之相对应的第二钢管混凝土斜支撑(4)及第一钢管混凝土斜支撑(3)并伸入到漏斗状塔筒(2)内,每个所述预应力锚杆(7)另一端均穿出与之相对应的钢管混凝土斜支撑(3)并伸入到与之相对应的水平转承筒(5)内;
每个所述预应力锚杆(7)伸入到漏斗状塔筒(2)内的一端均对应与一个设置在漏斗状塔筒(2)内的第一埋铁(8)相紧固在一起;
每个所述预应力锚杆(7)伸入到与之相对应水平转承筒(5)内的一端均对应与一个设置在之相对应水平转承筒(5)内的第二埋铁(9)相紧固在一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风机塔架转换段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一钢管混凝土斜支撑(3)均包含一个第一斜钢管(3.1)、设置在第一斜钢管(3.1)内的第一混凝土填充层(3.2)及设置在第一斜钢管(3.1)一端的第一法兰盘(3.3);
每个所述第二钢管混凝土斜支撑(4)均包含一个第二斜钢管(4.1)、设置在第二斜钢管(4.1)内的第二混凝土填充层(4.2)及设置在第二斜钢管(4.1)一端的第二法兰盘(4.3);
装配时,每个第一钢管混凝土斜支撑(3)中第一斜钢管(3.1)设有第一法兰盘(3.3)的一端同与之相对应的一个第二钢管混凝土斜支撑(4)中第二斜钢管(4.1)设有第二法兰盘(4.3)一端通过螺栓连接固定;每个第一钢管混凝土斜支撑(3)中第一斜钢管(3.1)远离第一法兰盘(3.3)的一端均对应与所述漏斗状塔筒(2)外壁相焊接固定;每个第二钢管混凝土斜支撑(4)中第二斜钢管(4.1)远离第二法兰盘(4.3)的一端同与之相对应的一个水平转承筒(5)相焊接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风机塔架转换段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每个所述第一钢管混凝土斜支撑(3)的第一混凝土填充层(3.2)内均设置有若干个用于穿设预应力锚杆(7)的第一预埋套管(10);
在每个所述第二钢管混凝土斜支撑(4)的第二混凝土填充层(4.2)内均设置有若干个用于穿设预应力锚杆(7)的第二预埋套管(11);
其中,设置在每个第一钢管混凝土斜支撑(3)中第一混凝土填充层(3.2)内的若干第一预埋套管(10)均同与之相对应的第二钢管混凝土斜支撑(4)中第二混凝土填充层(4.2)内设有的若干第二预埋套管(11)一一相对应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风机塔架转换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台(1)包含有由一个第一钢板(1.1)及若干个第二钢板(1.2)拼接而成的平台板以及设置在所述平台板四周下部的若干个平台钢梁(1.3);
所述的若干个第二钢板(1.2)均匀布设在所述第一钢板(1.3)的四周,且每个第二钢板(1.2)远离第一钢板(1.1)一侧固定搭接在一个平台钢梁(1.3)上,每个第二钢板(1.2)靠近第一钢板(1.1)一侧均固定搭接在第一钢板(1.1)上;每相邻两个第二钢板(1.2)之间均通过对角线的方式焊接在一起;
每个所述平台钢梁(1.3)的两端均分别通过一个连接板A(1.4)及两个连接板B(1.5)同与之相对应的相邻两个水平转承筒(5)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风机塔架转换段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钢板(1.1)中部还开设一个检修人孔(1.6),且所述检修人孔(1.6)与所述漏斗状塔筒(2)的下部相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型风机塔架转换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漏斗状塔筒(2)包含一个漏斗状钢筒(2.1)及设置在漏斗状钢筒(2.1)内钢筋混凝土环形梁(2.2);在所述钢筋混凝土环形梁(2.2)的上部沿圆周方向布设有多个第一埋铁(8),且每个所述第一埋铁(8)与一个第一钢管混凝土斜支撑(3)相对应,并用于紧固从与之相对第二钢管混凝土斜支撑(4)及第一钢管混凝土斜支撑(3)内穿出的多个预应力锚杆(7)的上端;
装配时,设置在漏斗状钢筒(2.1)内钢筋混凝土环形梁(2.2)与设置在漏斗状钢筒(2.1)四周的多个第一钢管混凝土斜支撑(3)中的第一混凝土填充层(3.2)均相互贯通且为一个整体。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型风机塔架转换段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水平转承筒(5)均包含一个水平钢管(5.1)、设置在水平钢管(5.1)内的混凝土环形浇筑层(5.2)及设置在水平钢管(5.1)外的钢板连接件(5.3);
在每个所述水平转承筒(5)的混凝土环形浇筑层(5.2)中均还对应设置有一个第二埋铁(9),且设置在每个水平转承筒(5)中的第二埋铁(9)均对应用于紧固从与之相对第二钢管混凝土斜支撑(4)内穿出的多个预应力锚杆(7)的下端;
每个钢板连接件(5.3)均设置在与之相对应的每个水平转承筒(5)朝向平台(1)一侧的外壁上,且每个钢板连接件(5.3)的两端分别通过一个连接板A(1.4)及两个连接板B(1.5)同与之相对应的相邻两个平台钢梁(1.3)相连。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风机塔架转换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钢管混凝土斜支撑(3)、第二钢管混凝土斜支撑(4)及水平转承筒(5)数量为3~6个。
CN202021874735.4U 2020-09-01 2020-09-01 一种新型风机塔架转换段结构 Active CN21261517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874735.4U CN212615174U (zh) 2020-09-01 2020-09-01 一种新型风机塔架转换段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874735.4U CN212615174U (zh) 2020-09-01 2020-09-01 一种新型风机塔架转换段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615174U true CN212615174U (zh) 2021-02-26

Family

ID=747057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874735.4U Active CN212615174U (zh) 2020-09-01 2020-09-01 一种新型风机塔架转换段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61517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94811A (zh) * 2020-09-01 2020-11-06 欧添雁 一种新型风机塔架转换段结构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94811A (zh) * 2020-09-01 2020-11-06 欧添雁 一种新型风机塔架转换段结构
CN111894811B (zh) * 2020-09-01 2024-11-08 欧添雁 一种新型风机塔架转换段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12842B (zh) 无张力灌注桩结构
US8555518B2 (en) Grout template for wind turbine foundations
EP3516134B1 (en) Foundation for a windmill
CN211714003U (zh) 中心筒、塔筒基础和塔筒
JP2010065454A (ja) 塔状構造物の基礎構造
CN105179183A (zh) 一种预应力混凝土风电塔架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US20160251818A1 (en) Apparatus for securing, in particular remediating, the foundation of a wind turbine, as well as foundation and method for remediating
CN212615174U (zh) 一种新型风机塔架转换段结构
CN111197318B (zh) 用于风力涡轮机的塔架的地基
CN111894811B (zh) 一种新型风机塔架转换段结构
CN201649071U (zh) 无张力灌注桩结构
CA3131829A1 (en) Foundation for a wind power plant
CN216475153U (zh) 一种海上风电高桩承台的施工模板系统
CN112195957B (zh) 一种风机塔筒与基础的加强型连接结构及施工方法
CN212316969U (zh) 一种管桩复合塔架
CN216407048U (zh) 一种风光一体式发电的风机塔筒结构
CN215109284U (zh) 一种风机塔架结构
CN114657977B (zh) 一种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端部裂缝加固补强装置
CN108131024B (zh) 塔厅建筑转换层的修复方法
CN216407047U (zh) 一种具有内外承台结构的风机塔筒结构
CN220769631U (zh) 预装式混凝土双桁架风机抬高基座
CN114537604B (zh) 装配式frp混凝土组合牵索塔锚拉式基础平台及其施工方法
CN219710250U (zh) 一种快速装配式海上平台
AU2011205043B2 (en) Wind turbine foundation
US12139872B2 (en) Foundation for a wind power plan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