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611014U - 熔喷模头 - Google Patents

熔喷模头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611014U
CN212611014U CN202021866238.XU CN202021866238U CN212611014U CN 212611014 U CN212611014 U CN 212611014U CN 202021866238 U CN202021866238 U CN 202021866238U CN 212611014 U CN212611014 U CN 21261101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spinneret
hot air
channel
mel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866238.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作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QIANXIGUANG PLASTIC MOL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QIANXIGUANG PLASTIC MOL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QIANXIGUANG PLASTIC MOLD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QIANXIGUANG PLASTIC MOL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866238.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61101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61101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61101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pinning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Manufacturing Artificial Fibers (AREA)

Abstract

一种用于熔喷机的熔喷模头,其具有构造为基体的模体,在所述模体上布置有沿纵向方向伸延的喷丝板,所述喷丝板构造有一对彼此对置的支撑板,在所述支撑板中间设有一凸起结构,在所述凸起结构的顶端处构造有沿所述喷丝板的长度依次排布的多个用于喷塑的喷丝口。其中,所述模体由两个沿横向方向贴靠在一起的、彼此镜像对称地布置的左侧板和右侧板构成,并且在所述左侧板和右侧板的彼此贴靠的侧面上分别掏制有相同的半流道,当所述左侧板和右侧板贴靠在一起时,其半流道对接成一完整流道,其中,所述半流道包括由多个以多重等分形式构造的子流道构成的多重等分流道以及一体式地构造的上部长槽流道,所述多重等分流道与所述上部长槽流道流体连通。

Description

熔喷模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熔喷模头、特别是用于生产熔喷布的熔喷机用的熔喷模头。所述熔喷模头具有构造为基体的模体,在所述模体上布置有沿纵向方向伸延的喷丝板,所述喷丝板构造有一对彼此对置的支撑板,在所述支撑板中间设有一凸起结构,在所述凸起结构的顶端处构造有沿所述喷丝板的长度依次排布的多个用于喷塑的喷丝口。
背景技术
熔喷法是无纺布、特别是熔喷布制造技术中的一种常用的纺织方法。一般是采用方向交叉的高速热气流将从模具孔中刚挤出的高聚物熔体迅速高倍拉伸固化成形的纺织方法,常用于生产丙纶、涤纶等无纺织物。其优点是工艺流程短,可以将纺丝直接制成无纺织物。
熔喷机是熔喷法制作无纺布的核心部件,其中熔喷模头又是熔喷机中实现高聚物拉丝成形的核心组件。熔喷模头的构造直接影响到拉丝的长度、均匀性、韧性、细度等诸多方面,从而对最终的熔喷布成品产生决定性影响。在现有技术中,传统的熔模喷头的工作原理为:使塑料进入模体腔并且对其加热使其融化,融化后的塑料以熔料的形式慢慢地进入喷丝板,空气由进风管道进入,再形成高流速空气从风板吹出,喷丝板中的熔料随着高速气流从喷丝口中吹出,进而被牵引并且提供给接下来的纺丝工艺。
比如,由文献CN108716023A已知一种用于纤维制备的熔喷模头,其包括模头主体、喷丝板和气板,所述喷丝板和气板可拆卸地安装在模头主体内,在所述喷丝板内设有一个喷丝口,在所述喷丝板和气板之间构造有若干个夹缝槽。在所述模头主体内还设有若干个气体流通通道,所述气体流通通道与夹缝槽相连通。此外,在所述喷丝板中设有回流通道,在喷丝口发生堵塞时,原料可以通过回流通道重新流入螺杆挤压机中,从而减少了不必要的原料损失,而且能够降低过大压力对自身结构造成影响的风险。
另外,由文献CN205907402U已知另一种无纺布生产用的熔喷模头,其包括喷丝板,在所述喷丝板的外壁设有风板,在所述风板的底部安装有喷丝板保护罩,此外,在所述喷丝板的顶部设有基体,所述基体的外壁的中间位置纵向设有模体形腔,所述模体形腔的左右两侧均设有进风管道。利用安装在模体上的进风管道,空气经过模具内的流通之后再由风刀处吹出,从而保持均匀平稳的出风,从而尽量降低出丝不均匀的情况,保证模具出丝质量。
根据现有技术可知,在现有的熔模喷头中通常采用的是单个的扇形流道,这种流道导致被送入到喷丝板中的熔料分布不均匀,也就是说造成中间出料快,边上出料慢,进而导致喷丝板的喷丝不均匀。由于喷丝不均匀且喷丝板中存在死角,塑料长期结存在喷丝板中会发生塑化,塑化的硬料进入喷丝口后会堵塞喷丝口,且不容易清理,久之会影响产品质量;此外,由于一体式构成的模体而导致对塑料的加热不均匀,于是容易因局部高压而造成喷丝板的喷丝口破裂。现有技术仅致力于在发生喷丝不均匀、加热不均匀以及喷丝口堵塞后进行补救,而无法从根本上防止上述问题的发生。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熔喷模头所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经过改进的熔模喷头,该熔模喷头具有分体式的模体并且构造有多重的等分流道系统,流道无死角,方便安装清洁,并且在熔模喷头的喷丝板设有分流机构及导热机构,从而能够均匀地将熔料送入到喷丝板中进而送到喷丝口出,以便从根本上解决喷丝不均匀、喷丝口堵塞以及熔料加热不均匀等技术问题。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特别是用于熔喷机的熔喷模头,其具有构造为基体的模体,在所述模体上布置有沿纵向方向伸延的喷丝板,所述喷丝板构造有一彼此对置的支撑板,在所述喷丝板的中间设有一凸起结构,在所述凸起结构的顶端处构造有沿所述喷丝板的长度依次排布的多个用于喷塑的喷丝口。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模体由两个沿横向方向贴靠在一起的、彼此镜像对称地布置的左侧板和右侧板构成,并且在所述左侧板和右侧板的彼此贴靠的侧面上分别掏制有相同的半流道,当所述左侧板和右侧板贴靠在一起时,其半流道对接成一完整流道,其中,所述半流道包括由多个以多重等分形式构造的子流道构成的多重等分流道以及一体式地构造的上部长槽流道,所述多重等分流道与所述上部长槽流道流体连通。在实践中,所述左侧板和右侧板能够通过螺纹紧固件、包括但不限于螺钉螺栓等固定在一起形成模体,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这种由两个分别包含半流道的侧板对接成完整模体进而形成完整流道的技术方案,便于拆卸和清洗流道,从而避免了流道堵塞后因为难以清理而进一步导致喷丝不均。
根据本实用新型优选地,所述上部长槽流道设置在所述多重等分流道上方,所述多重等分流道具有一个流道进口和多个沿纵向方向依次均匀布置的流道出口,其中所述流道出口与所述上部长槽流道流体连通,并且所述多重等分流道是多重的二等分流道,即在所述流道进口附近由一个流道二分岔成两个子流道,每个子流道继续二分岔成两个子流道,和/或继续二分岔成更多个子流道,每个子流道最终分别通向一流道出口。由于创新地采用了由多个子流道构成的多重等分流道的结构形式,使得用于制造熔喷布的多聚物熔体、优选塑料熔体尽可能均匀地分布到整个熔喷模头的长度上,进而能够均匀地送入到喷丝板中并且经由喷丝口中均匀地被挤压出,而不会由于中间出料快,边上出料慢而导致送入喷丝板的熔料不均匀。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多重等分流道经过四重二等分而具有共计十六个子流道。当然根据熔喷模头的实际尺寸和加工需要,构造比如八个或三十二个子流道以及流道出口或者更多或更少个子流道以及流道出口也是可能的,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中。
根据本实用新型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多重等分流道的各个流道出口是由管部和壁部形成的缝隙,所述缝隙宽度小于流道直径,其中各个流道出口包括由截面逐渐减小的管部构成的两个短边以及连接两个管部的壁部,并且在整体上构造为钝角三角形的衣架形。通过所述构造成衣架形的流道出口避免了在多重等分流道的流道出口中形成死角而导致塑料熔体长期积存在死角中发生塑化,进而塑化后的硬料进入喷丝板中而最终导致喷丝口的堵塞。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在所述喷塑板的下侧面上沿纵向方向居中地掏制有一下部长槽流道,并且在所述喷塑板的内部居中地设有沿纵向方向伸延的、中空的喷塑腔体,其中所述喷塑腔体向上伸入到所述喷塑板的凸起结构中直至与所述喷丝口流体连通,并且所述喷塑腔体向下通到所述下部长槽流道中,其中所述喷塑板的下部长槽流道与所述模体的上部长槽流道流体连通。通过这两个长槽流道彼此之间流体连通实现了将熔料从模体送入到喷丝板中。
进一步优选地,在所述喷塑板的下部长槽流道中布置有分流束,并且在所述喷塑腔体中设有一个或多个高导热板,所述高导热板向上延伸直至所述喷丝口的下方,其中所述高导热板位于所述分流束的中间。所述分流束具有矩形条状的结构,其嵌合在所述喷塑板的下部长槽流道中,其中所述分流束在所述高导热板两侧分别构造有多个均布的贯通槽,其中在所述贯通槽的上下开口处设有光滑的倒角。在此所述分流束能够有两种实施方式,一方面所述分流束可以是分体式的并具有彼此镜像对称的左右两部分,其中左半部分和右半部分分别位于所述高导热板两侧并且在与所述高导热板接触处构造所述贯通槽;另一方面所述分流束也可以一体式地构造,其中在所述分流束中间设有空隙,所述高导热板插入到该空隙中并且在该空隙两侧构造所述贯通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在所述模体的上部长槽流道与所述喷塑板的下部长槽流道之间设有用于过滤熔料的过滤网,所述过滤网通过过滤网压板紧固在所述喷塑板上。通过设置所述过滤网进一步确保了完全屏蔽掉可能进入到喷丝板中的塑化硬料等有碍于喷丝的有害物质。
此外,在所述多重等分流道的周围设有密封带,所述密封带使得所述多重等分流道相对于所述左侧板和右侧板流体密封。优选地,所述密封带经由紧固螺丝、高温开口弹簧垫片等与所述左侧板和右侧板流体密封连接。由于采用了由两个侧板中的半流道拼合成完整流道的结构形式,对流道密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根据本实用新型在所述多重等分流道的周围设置专门的密封带,并且由高温开口弹簧垫片等固定在一起。当热涨冷缩时,因高温开口弹簧垫片等的作用,保持合缝不漏料。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特别优选的实施方式,在所述支撑板上分别紧固有一沿所述纵向方向伸延的、用于吹出热空气的热风调节板,并且在所述喷塑板的沿纵向方向的两端分别设有一用于所述热风调节板的热风通道盖板,所述热风通道盖板遮盖设置在所述热风调节板中的热风通道孔,并且在所述热风调节板中还设有沿纵向方向伸延的、与所述热风通道孔连通的热风通道,在所述热风通道中均布有多个吹气孔,由吹气机的进气道送入的热风经由所述热风通道孔从所述热风通道的吹气孔吹出,进而被吹入到所述热风调节板与所述喷塑板的凸起结构之间的气隙中,其中所述气隙的宽度能够调节,并且所述热风调节板的上表面与所述喷塑板的顶端之间的补偿高度也能够调节。通过设立所述热风调节板,可以调节流经喷丝口处的热风气流大小,从而保持喷丝口处的气流均匀并且保持增加喷丝口处的适宜温度。此外,可以通过调节所述喷丝板在所述模体上的紧固程度以及所述热风调节板在所述喷丝板上的紧固程度来调节所述气隙和补偿高度,从而避免热风调节板与喷丝板的顶端之间的干涉。
此外,所述喷丝板利用螺纹紧固件、包括但不限于螺钉、螺栓等固定在所述模体的左侧板和右侧板的上表面上。当然利用其他便于拆卸的连接方式固定所述喷丝板以及模体对于本实用新型来说也是可行的,均落入到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中。
在所述模体或者说所述左侧板和右侧板中设有多个用于给熔料加热的加热装置。例如,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在所述模体的左侧板和右侧板中彼此镜像对称地分别设有两个上下布设的加热装置。通过设置所述加热装置并且基于所设置的高导热板的高导热性,使得进入喷塑腔体塑胶保持恒温,从而能够顺畅地由喷丝口被压出,降低了压力,避免了因高压造成喷丝口的破裂。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进一步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的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以下的描述为示例性的,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任何的其他类似情形也都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中。在以下的具体描述中,方向性的术语,例如“左”、“右”、“上”、“下”、“前”、“后”等,参考附图中描述的方向使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部件可被置于多种不同的方向,方向性的术语是用于示例的目的而非限制性的。特别地,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纵向方向”是指沿所述熔模喷头的长度延伸的方向;所述“横向方向”是指沿所述熔模喷头的宽度延伸的方向。其中各个附图分别示出: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熔喷机的熔喷模头的示意性的透视图;
图2是图1所示的熔喷模头在喷丝板处剖开的剖面俯视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熔喷模头按照图2所示的剖切线A-A 剖开的剖面图;
图4是图3所示的截取区段I的放大示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熔喷模头按照图2所示的剖切线B-B 剖开的剖面图;
图6是图5所示的截取区段II的放大示图;
图7a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熔喷模头的喷丝板的示意性的透视图的截取区段;
图7b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熔喷模头的喷丝板下侧的示意性透视图的截取区段;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熔喷模头的其中一个热风调节板的示意性的透视图的截取区段;
图9是图6所示的截取区段III的进一步放大的示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熔喷机的熔喷模头1 的透视图,其中显示了熔喷模头1的整体结构。所述熔喷模头1具有作为基体的模体20,所述模体20由两个沿横向方向彼此贴靠在一起的左侧板21和右侧板22构成。在所述左侧板21和右侧板22的侧面上设有多个用于容纳螺纹紧固件的通孔或盲孔25,所述左侧板 21和右侧板22能通过例如螺钉的螺纹紧固件可拆卸地连接(详见图 4所示)。在所述模体20上还布置有沿纵向方向伸延的喷丝板10,在所述喷丝板10上固定有一对沿纵向方向伸延的、用于吹出热空气的热风调节板31、32。此外,各一个热风通道盖板41、42沿纵向方向在两端至少部分地遮盖所述喷丝板10和热风调节板31、32。
图2是图1所示的熔喷模头1在喷丝板10处剖开的剖面俯视图。在该图中,由A-A表示沿横向方向从熔喷模头中间剖开熔喷模头1 的剖切线,由B-B表示沿纵向方向从熔喷模头中间剖开熔喷模头1 的剖切线。由图2所示,在所述喷丝板10的沿横向方向的两端分别设有一彼此对置的支撑板11、12,并且所述喷丝板10能够通过容纳在螺纹孔26中的螺纹紧固件相对于左侧板21和右侧板22可拆卸地连接。此外,在所述喷丝板10的沿横向方向的中间处设有下部长槽流道15,并且在所述下部长槽流道中布置有用于使流入的熔料分流的分流束13,所述分流束13将高导热板5夹紧在中间。所述下部长槽流道15、分流束13以及高导热板5的长度略小于所述喷丝板10 的长度,并未延伸到喷丝板的边缘,以保证喷丝板10的必要强度。
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熔喷模头1按照图2所示的剖切线A-A剖开的剖面图。从图3中可以看出所述左侧板21和右侧板 22其中之一的具体结构,所述左侧板21和右侧板22中的另一个的结构与图3所示完全镜像对称,从而左侧板21和右侧板22可以拼合成一完整的模体20。比如在左侧板21中,在与右侧板相贴靠的侧面上掏制出半流道27,该半流道27与在右侧板22上掏制出的、彼此镜像对称的半流道可以对接成一完整流道。
如图3所示,所述半流道27包括由多个以多重等分形式构造的子流道30构成的多重等分流道29以及一体式地构造的上部长槽流道28。所述上部长槽流道28设置在所述多重等分流道29上方,所述多重等分流道29与所述上部长槽流道28流体连通。其中,所述多重等分流道29具有一个流道进口33和多个经过多重等分后沿纵向方向依次均匀布置的流道出口34,其中所述流道出口34与所述上部长槽流道28流体连通。在如图3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多重等分流道29是多重的二等分流道,即在所述流道进口33附近由一个流道二分岔成两个子流道,每个子流道继续二分岔成两个子流道,进而继续二分岔成两个子流道,进而继续二分岔成两个子流道,因此进而最终分岔成十六个个子流道,每个子流道30最终分别通向一流道出口34。当然,根据熔喷模头的尺寸以及实际需要最终分岔成更多个或更少个子流道、例如八个或三十二个子流道等等也是可能的。这种多重等分形式的流道构造使得从流道进口33送入到熔喷模头的模体20中的熔料被均匀地分配到模体20的整个长度上以便接下来均匀地输送到喷丝板10中。
如图4所示的、关于图3中截取区段I的放大示图显示了所述流道出口的示意性的结构。这是一种特别优选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多重等分流道29的各个流道出口34是由管部和壁部形成的缝隙,所述缝隙宽度小于流道直径,其中所述各个流道出口34包括由截面逐渐减小的管部构成的两个短边以及由连接两个管的壁部,在整体上构造为钝角三角形的衣架形。这种具有衣架形的壁部的缝隙代替了熔料流出孔,使得流出各个流道出口的熔料并非仅从单个的孔中点式地被挤出,而是更加均匀地沿着整条缝隙的长度线状地被送到所述上部长槽流道28中。当然,构造具有其他类似形状的壁部的流道出口34对于本实用新型来说也是可行的,比如流道出口也可以由各个子流道的管部出口构成,当子流道足够多时,流道出口遍布所述上部长槽流道28,也能够使熔料足够均匀地被送出,以上技术方案也落入到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中。
此外,根据图3还可以看出,在所述多重等分流道29的周围设有密封带35,所述密封带35能够经由高温开口弹簧垫片36(参见图4)使得所述多重等分流道29相对于所述左侧板21和右侧板22 流体密封。
图5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熔喷模头1按照图2所示的剖切线B-B剖开的剖面图。图中除了所述熔喷模头1之外还显示了包覆所述熔喷模头1的罩壳2以及用于向所述熔喷模头1送气的吹气机 3,所述吹气机3通过进气道4分别将热空气送往所述热风调节板31、 32。
由图5可以清楚地看到沿横向方向彼此贴靠在一起的、彼此独立并且镜像对称的左侧板21和右侧板22。所述左侧板21和右侧板 22在彼此对置的内侧面处通过容纳在螺纹孔25中的螺纹紧固件彼此连接,于是能够非常方便地拆开成两个单独的部件,从而能够非常容易地清洗各个流道。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在所述左侧板21上的螺纹孔是盲孔,而在所述右侧板22中的螺纹孔是通孔,此外在所述螺纹孔中还设有用于提供锁紧补偿的高温开口弹簧垫片36。当然,在此设置其他具有类似锁紧补偿功能的元件对于本实用新型来说也是可行的,均落入到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中。此外,在所述模体 20中设有多个用于给塑料加热的加热装置37,在图4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在所述模体11的左侧板21和右侧板22中彼此镜像对称地分别设有两个上下布设的加热装置37。
进一步如图5所示,所述喷塑板10构造有一对彼此对置的支撑板11、12,在所述支撑板11、12中间设有一凸起结构8,在所述凸起结构8的顶端9处构造有沿所述喷塑板10的长度依次排布的多个用于喷塑的喷丝口14,在此所示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凸起结构8构造为三角形,当然其他类似具有尖端的形状对于所述凸起结构来说也是可行的,均落入到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中。其中,在所述支撑板11、12上分别紧固有一沿所述纵向方向伸延的、用于吹出热空气的热风调节板31、32,所述左侧板21和右侧板22在彼此背离的外侧处分别构造有挡板23和24,所述喷丝板10整体上布置在在所述挡板23、24之间,如之前所述,所述喷丝板10能通过螺纹紧固件固定在所述左侧板21和右侧板22上,并且所述热风调节板31、 32能分别通过螺纹紧固件固定在所述喷丝板10的两个支撑板11、 12上。
根据图5还可以看出,在所述喷丝板10的下侧面上沿纵向方向居中地掏制有一下部长槽流道15,并且在所述喷丝板10的内部居中地设有沿纵向方向伸延的、中空的喷塑腔体18,其中所述喷塑腔体 18向上伸入到所述喷丝板10的凸起结构8中并且与所述喷丝口14流体连通,并且所述喷塑腔体18向下通到所述下部长槽流道15中,其中所述喷丝板10的下部长槽流道15与所述模体20的上部长槽流道28流体连通。
根据图6所示的、喷丝板10的局部放大示图以及图7a至7b所示的、喷丝板10的透视图的截取区段可以看出喷丝板10的结构细节,特别是可以看出在所述喷丝板10中装入分流束13以及高导热板5之后的结构细节。
由图6、图7a至7b所示可以更清楚地看出,在所述喷丝板10 的凸起结构8的顶端9处构造有沿所述喷丝板10的长度依次排布的多个用于喷塑的喷丝口14,在所述喷丝板10的下侧面上沿纵向方向居中地掏制有一下部长槽流道15,并且在所述喷丝板10的内部居中地设有沿纵向方向伸延的、中空的喷塑腔体18,其中所述喷塑腔体 18向上伸入到所述喷丝板10的凸起结构8中并且与所述喷丝口14 流体连通,并且所述喷塑腔体18向下通到所述下部长槽流道15中,其中所述喷丝板10的下部长槽流道15与所述模体20的上部长槽流道28流体连通。于是,被送入到所述模体20中的熔料经由模体20 中的多重等分形式的流道、上部长槽流道28进而经由所述下部长槽流道15进入到所述喷丝板10中。在所述喷丝板10的下部长槽流道 15中布置有分流束13,并且在所述喷塑腔体18中设有高导热板5,其中所述高导热板5位于所述分流束13的中间,所述高导热板5向上延伸直至所述喷丝口14的下方,其中所述分流束13具有矩形条状的结构,其嵌合在所述喷丝板10的下部长槽流道15中,其中所述分流束13在靠近所述高导热板5处构造有多个均布的贯通槽19,通过贯通槽19实现分流作用,从而将被送入到喷丝板10中的熔料能更加均匀地输送到喷塑腔体18中。此外,在所述贯通槽19的上下开口处设有光滑的倒角,从而在高导热板5的下部以及下部长槽流道15的空间中形成一条无阻流、无死角的通道,因此避免了熔料因阻流和死角在长时间的高温中塑化而形成硬料堵塞喷丝口14。在图6所示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分流束13由左右两部分构成,其中左半部分和右半部分分别位于所述高导热板两侧并且在与所述高导热板接触处构造所述贯通槽19。根据模体的长度,可以设置多个高导热板,沿着模体的纵向方向逐次布置。高导热板的引入,使得高温熔料能够迅速有效地被导向喷丝口,大大改善了加热效果和熔喷效果。
此外如图6所示,在所述模体20的上部长槽流道28与所述喷丝板10的下部长槽流道15之间设有用于过滤熔料的过滤网16,所述过滤网16通过过滤网压板17紧固在所述喷丝板10上。根据图5 还可以看出,在所述模体20中设有镜像对称地布置的、用于给熔料加热的加热装置37,通过该加热装置37以及设置在所述喷塑腔体18中的高导热板5使流经整个熔喷模头1的熔料均匀地受热,从而使有待喷出的熔料保持恒温,能够顺畅地由喷丝口受压平行流出,因此降低了压力,消除了因高压造成喷丝口破裂的风险。
为了清楚地显示所述喷丝板10的结构,图7a和7b分别示出了所述喷丝板10的俯视的和仰视的透视图的截取区段。如图7a所示,在所述喷丝板10的沿纵向方向的两端设有彼此对置的支撑板11、12 并且在沿纵向方向的中间处构造有凸起的顶端9,在所述顶端9和支撑板11、12之间的底壁上设有螺纹孔,紧固件可通过该螺纹孔将喷丝板紧固在模体20的左侧板21和右侧板22上,并且在所述支撑板 11、12上构造有用于容纳将所述热风调节板31、32紧固在所述喷丝板10上的紧固件的螺纹孔。
图8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熔喷模头的热风调节板31或32 其中之一的示意性透视图的截取区段。由图8可以看出所述热风调节板的内部结构,所述热风调节板31、32被构造为具有梯形横截面的长条,所述热风调节板31、32的梯形横截面与所述喷丝板10的顶端9以及支撑板11、12的侧面形状匹配,当然也可以采用其他形状,只要彼此形状相互匹配即可。其中,热风通道孔39沿横向方向贯穿整个热风调节板31、32,在所述热风调节板31、32的下表面上掏制有矩形的热风通道40,所述热风通道40的长度比热风调节板 31、32的长度略短,并且沿纵向方向在所述热风通道40中均布有若干吹气孔38。
图9示出了图6所示的示图在喷丝板10的凸起结构8的顶端9 附近的进一步放大的示图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喷丝板10的顶端9的附近的进一步放大的示图。如图9所示,在所述热风调节板31、32的吹出热风的侧面6与所述喷丝板10的顶端9之间存在气隙6,并且在所述热风调节板31、32的上表面与所述喷丝板10的顶端9之间存在补偿高度7。参考图5、图6和图8,热风气流通过数个进气道 4由吹气机3吹入到热风调节板31、32中,并且经由所述热风通道孔39最终从所述吹气孔38吹入到热风通道40中,进而经由所述热风调节板31、32与所述喷丝板10的凸起结构8的顶端9之间的气隙6从喷丝口14两侧流出。通过调节所述热风调节板31、32,能够调节从所述热风通道40中流出的热风气流的大小,从而使得流经喷丝口14的供气均匀,并且增加喷丝口14的温度。
除了调节吹气机3的送风功率之外,也可以通过调节上述气隙6 和补偿高度7来调节流出所述热风调节板31、32的热风气流的大小。例如可以通过调节所述热风调节板31、32在所述喷丝板10上的紧固程度以及紧固位置来调节所述气隙6和补偿高度7,对此可以通过使用行程可调的紧固件来固定热风调节板31、32与喷丝板并且通过在热风调节板31、32与喷丝板10之间设置垫片来实现,当然机械领域中其他能够改变物体之间间隙的技术手段对此也是可以考虑的。此外,通过调节所述气隙6和补偿高度7还能避免热风调节板 31、32与喷丝板10的顶端9之间的干涉。
以上参照附图具体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附图及其对应描述仅仅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此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做出其他的变型、替换或改进。这些变型、替换或改进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附图标记列表:
1 熔喷模头
2 罩壳
3 吹气机
4 吹气机的进气道
5 高导热板
6 气隙
7 补偿高度
8 喷丝板的凸起结构
9 凸起结构的顶端
10 喷丝板
11 喷丝板的支撑板
12 喷丝板的支撑板
13 分流束
14 喷丝口
15 下部长槽流道
16 过滤网
17 过滤网压板
18 喷塑腔体
19 贯通槽
20 模体
21 左侧板
22 右侧板
23 左侧板的止挡面
24 右侧板的止挡面
25 左侧板和右侧板上的螺纹孔
26 喷丝板上的螺纹孔
27 半流道
28 上部长槽流道
29 多重等分流道
30 子流道
31 热风调节板
32 热风调节板
33 流道进口
34 流道出口
35 密封带
36 高温开口弹簧垫片
37 加热装置
38 吹气孔
39 热风通道孔
40 热风通道
41 热风通道盖板
42 热风通道盖板

Claims (10)

1.一种用于熔喷机的熔喷模头(1),其具有构造为基体的模体(20),在所述模体(20)上布置有沿纵向方向伸延的喷丝板(10),所述喷丝板(10)构造有一对彼此对置的支撑板(11、12),在所述支撑板(11、12)中间设有一凸起结构(8),在所述凸起结构(8)的顶端(9)处构造有沿所述喷丝板(10)的长度依次排布的多个用于喷塑的喷丝口(14),
其特征在于,所述模体(20)由两个沿横向方向贴靠在一起的、彼此镜像对称地布置的左侧板(21)和右侧板(22)构成,并且在所述左侧板(21)和右侧板(22)的彼此贴靠的侧面上分别掏制有相同的半流道(27),当所述左侧板(21)和右侧板(22)贴靠在一起时,其半流道(27)对接成一完整流道,其中,所述半流道(27)包括由多个以多重等分形式构造的子流道(30)构成的多重等分流道(29)以及一体式地构造的上部长槽流道(28),所述多重等分流道(29)与所述上部长槽流道(28)流体连通。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熔喷模头(1),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长槽流道(28)设置在所述多重等分流道(29)上方,所述多重等分流道(29)具有一个流道进口(33)和多个沿纵向方向依次均匀布置的流道出口(34),其中所述流道出口(34)与所述上部长槽流道(28)流体连通。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熔喷模头(1),其特征在于,所述多重等分流道(29)是多重的二等分流道,即在所述流道进口(33)附近由一个流道二分岔成两个子流道(30),每个子流道继续二分岔成两个子流道(30),和/或继续二分岔成更多个子流道(30),每个子流道(30)最终分别通向一流道出口(34)。
4.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熔喷模头(1),其特征在于,所述多重等分流道(29)的各个流道出口(34)是由管部和壁部形成的缝隙,所述缝隙宽度小于流道直径,其中所述各个流道出口(34)包括由截面逐渐减小的管部构成的两个短边以及连接两个管部的壁部,并且在整体上构造为钝角三角形的衣架形。
5.按照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熔喷模头(1),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喷丝板(10)的下侧面上沿纵向方向居中地掏制有一下部长槽流道(15),并且在所述喷丝板(10)的内部居中地设有沿纵向方向伸延的、中空的喷塑腔体(18),其中所述喷塑腔体(18)向上伸入到所述喷丝板(10)的凸起结构(8)中直至与所述喷丝口(14)流体连通,并且所述喷塑腔体(18)向下通到所述下部长槽流道(15)中,其中所述喷丝板(10)的下部长槽流道(15)与所述模体(20)的上部长槽流道(28)流体连通。
6.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熔喷模头(1),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喷丝板(10)的下部长槽流道(15)中布置有分流束(13),并且在所述喷塑腔体(18)中设有一个或多个高导热板(5),所述高导热板(5)向上延伸直至所述喷丝口(14)的下方,其中所述高导热板(5)位于所述分流束(13)的中间。
7.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的熔喷模头(1),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束(13)具有矩形条状的结构,其嵌合在所述喷丝板(10)的下部长槽流道(15)中,其中所述分流束(13)在靠近所述高导热板(5)处构造有多个均布的贯通槽(19),其中在所述贯通槽(19)的上下开口处设有光滑的倒角。
8.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熔喷模头(1),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模体(20)的上部长槽流道(28)与所述喷丝板(10)的下部长槽流道(15)之间设有用于过滤熔料的过滤网(16),所述过滤网(16)通过过滤网压板(17)紧固在所述喷丝板(10)上。
9.按照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熔喷模头(1),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多重等分流道(29)的周围设有密封带(35),所述密封带(35)经由高温开口弹簧垫片(36)使得所述多重等分流道(29)相对于所述左侧板(21)和右侧板(22)流体密封。
10.按照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熔喷模头(1),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支撑板(11、12)上分别紧固有一沿所述纵向方向伸延的、用于吹出热空气的热风调节板(31、32),并且在所述喷丝板(10)的沿纵向方向的两端分别设有一用于所述热风调节板(31、32)的热风通道盖板(41、42),所述热风通道盖板(41、42)遮盖设置在所述热风调节板(31、32)中的热风通道孔(39),并且在所述热风调节板(31、32)中还设有沿纵向方向伸延的、与所述热风通道孔(39)连通的热风通道(40),在所述热风通道(40)中均布有多个吹气孔(38),由吹气机(3)的进气道(4)送入的热风经由所述热风通道孔(39)从所述热风通道(40)的吹气孔(38)吹出,进而吹入到所述热风调节板(31、32)与所述喷丝板(10)的凸起结构(8)之间的气隙(6)中,其中所述气隙(6)的宽度能够调节,并且所述热风调节板(31、32)的上表面与所述喷丝板(10)的顶端(9)之间的补偿高度(7)也能够调节。
CN202021866238.XU 2020-08-31 2020-08-31 熔喷模头 Active CN21261101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866238.XU CN212611014U (zh) 2020-08-31 2020-08-31 熔喷模头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866238.XU CN212611014U (zh) 2020-08-31 2020-08-31 熔喷模头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611014U true CN212611014U (zh) 2021-02-26

Family

ID=747045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866238.XU Active CN212611014U (zh) 2020-08-31 2020-08-31 熔喷模头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61101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438544B2 (en) Melt-blow head with variable spinning width
US5260003A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manufacturing ultrafine fibres from thermoplastic polymers
CN101443489B (zh) 用于熔融纺制排状单丝簇的装置
CN111593485A (zh) 一种热流道式无纺布熔喷模具
FI3692188T3 (fi) Laite filamenttien pursottamiseksi ja sulakehrättyjen kuitukankaiden valmistamiseksi
JP3184804B2 (ja) コア/シース構造を有する複合繊維からスパンボンド布を製造するための装置
US7160091B2 (en) Device for the production of multicomponent fibers or filaments, in particular bicomponent fibers or filaments
CN1322180C (zh) 用于生产长丝的装置
CN110644062A (zh) 一种用于均匀分配熔体的衣架形纺丝模头流道结构
CN111575911A (zh) 一种衣架式无纺布熔喷模具
CN114108110A (zh) 熔喷模头
CN212611014U (zh) 熔喷模头
CN111636151A (zh) 一种熔喷布生产装置用熔喷喷头
CN212800749U (zh) 一种熔喷布生产装置用熔喷喷头
CN210826455U (zh) 一种熔喷纺丝喷头结构
CN111705367B (zh) 一种带热流道系统的熔喷模头
CN110904519A (zh) 一种异形熔喷纺丝喷头结构
CN212426254U (zh) 一种熔喷布机喷丝模具
CN214244694U (zh) 一种衣架型熔喷布模具
CN111334873A (zh) 一种叠片式熔喷模头
CN212451864U (zh) 一种热流道式无纺布熔喷模具
CN111334874A (zh) 一种用于非织造布的熔喷模头
CN212293867U (zh) 一种叠片式熔喷模头
CN212611241U (zh) 一种衣架式无纺布熔喷模具
CN216688431U (zh) 一种高效的熔喷模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