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587670U - 一种电芯标准模组框架结构及电芯标准模组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芯标准模组框架结构及电芯标准模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587670U
CN212587670U CN202021103837.6U CN202021103837U CN212587670U CN 212587670 U CN212587670 U CN 212587670U CN 202021103837 U CN202021103837 U CN 202021103837U CN 212587670 U CN212587670 U CN 21258767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nd plate
plate
standard module
module frame
c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103837.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蒋佳奇
张卓益
靖文祥
陈磊
詹洪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Hengru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Hengru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Hengru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Hengru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103837.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58767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58767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58767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芯标准模组框架结构,属于新能源动力电池技术领域,包括互不连接的第一端板、第二端板、第一侧板及第二侧板,所述第一端板、第二端板、第一侧板及第二侧板分别固定于电芯组件的不同侧面上。针对现有技术中标准化程度低、生产效率低下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芯标准模组框架结构及电芯标准模组,它可通过工装实现装配目的,提升标准化程度,提高生产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电芯标准模组框架结构及电芯标准模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能源动力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芯标准模组框架结构及电芯标准模组。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在组装电芯过程中标准化程度很低,更多的都是人为组装,不同的工人操作习惯的不同会导致产品存在较大的误差,并且对于批量生产来说,这必然会带来生产成本的增加。
在组装电芯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标准化程度低,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员工的操作差异性导致一致性差,相同系列的产品会存在较大的误差;浪费大量的生产时间,生产效率低下,不符合企业批量生产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1、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中标准化程度低、生产效率低下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芯标准模组框架结构及电芯标准模组,它可通过工装实现装配目的,提升标准化程度,提高生产效率。
2、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电芯标准模组框架结构,包括互不连接的第一端板、第二端板、第一侧板及第二侧板,所述第一端板、第二端板、第一侧板及第二侧板分别固定于电芯组件的不同侧面上。当电芯组件的长度发生改变时,调整第一端板和第二端板之间的间距即可适应该电芯组件,在通过工装设备装配本电芯标准模组框架结构与电芯组件时,无需对工装设备进行调整,工装设备仅需控制对应的板体移动并贴合于对应的电芯组件的侧面上即可,同时第一端板、第二端板、第一侧板及第二侧板均保持固定的尺寸生产即可,无需根据电芯组件的变化进行调整,装配后的结构不会残留过多的空间。
可选地,还包括盖板,所述盖板与电芯组件的电压输出端相连。
可选地,所述第一端板、第二端板、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盖板与电芯组件的连接方式为粘接、扣接、焊接中的一种。
可选地,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与电芯组件接触侧均设有加热膜。
可选地,所述第一端板、第二端板与电芯组件接触侧均设有绝缘层。
可选地,所述第一端板和第二端板与电芯组件通过输出极绝缘装置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端板、第二端板、第一侧板及第二侧板均选用铝材制成。
一种电芯标准模组,包括如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电芯标准模组框架结构和设于电芯标准模组框架结构内的电芯组件。
可选地,所述电芯组件包括多个电芯,相邻两个所述电芯之间设有导热绝缘垫。
可选地,所述盖板通过多个卡扣与电芯组件固定连接。
3、有益效果
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在本实用新型中,第一端板、第二端板、第一侧板及第二侧板分别固定于电芯组件的各个侧面上,第一端板、第二端板、第一侧板、第二侧板之间相互不连接,当电芯组件的长度发生改变时,调整第一端板和第二端板之间的间距即可适应该电芯组件;
(2)在通过工装设备装配本电芯标准模组框架结构与电芯组件时,无需对工装设备进行调整,工装设备仅需控制对应的板体移动并贴合于对应的电芯组件的侧面上即可,同时第一端板、第二端板、第一侧板及第二侧板均保持固定的尺寸生产即可,无需根据电芯组件的变化进行调整,装配后的结构不会残留过多的空间;
(3)电芯组件被多个板体组成的电芯标准模组框架结构牢牢的固定住,多个电芯紧密贴合在一起,电芯与电芯之间无距离,使电芯组件能量密度高,空间利用率高,进而降低制造成本;
(4)在装配本电芯标准模组框架结构时,由于所有零件采用标准化设计,可通过工装实现装配目的,提升标准化程度,有效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产品的一致性,提高产品质量,节约大量的生产时间,提高生产效率,满足企业批量生产要求,并且从长期来说,在批量生产的前提下,可以减少员工数量,对于企业的管理与质量控制更加便捷高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一种电芯标准模组框架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1、电芯组件;21、第一端板;22、第二端板;23、第一侧板;24、第二侧板;4、盖板;5、导热绝缘垫;6、加热膜;7、绝缘层;9、输出极绝缘装置;10、卡扣。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结合附图1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
实施例1
结合附图1,本实施例的一种电芯标准模组框架结构,包括包括互不连接的第一端板21、第二端板22、第一侧板23及第二侧板24,所述第一端板21、第二端板22、第一侧板23及第二侧板24分别固定于电芯组件的不同侧面上。
本实用新型的装配方式:将电芯组件放置于工装设备上,工装设备从各个方向控制第一端板21、第二端板22、第一侧板23及第二侧板24向电芯组件靠近直至电芯组件的四个侧面均连接板体。
于本实施例中,电芯组件由多个电芯依次叠加组成,为了根据客户的需求,电芯的数量通常会进行调整,电芯的数量调整后,电芯组件的整体长度就会发生改变,传统的一体式壳体无法适应多种规格的电芯组件,针对不同规格的电芯组件常常需要生成对应的壳体以及调整工装的参数,而在本实用新型中,第一端板21、第二端板22、第一侧板23及第二侧板24分别固定于电芯组件的各个侧面上,第一端板21、第二端板22、第一侧板23、第二侧板24之间相互不连接,当电芯组件的长度发生改变时,调整第一端板21和第二端板22之间的间距即可适应该电芯组件,在通过工装设备装配本电芯标准模组框架结构与电芯组件时,无需对工装设备进行调整,工装设备仅需控制对应的板体移动并贴合于对应的电芯组件的侧面上即可,同时第一端板21、第二端板22、第一侧板23及第二侧板24均保持固定的尺寸生产即可,无需根据电芯组件的变化进行调整,装配后的结构不会残留过多的空间,电芯组件被多个板体组成的电芯标准模组框架结构牢牢的固定住,多个电芯紧密贴合在一起,电芯与电芯之间无距离,使电芯组件能量密度高,空间利用率高,进而降低制造成本;在装配本电芯标准模组框架结构时,由于所有零件采用标准化设计,可通过工装实现装配目的,提升标准化程度,有效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产品的一致性,提高产品质量,节约大量的生产时间,提高生产效率,满足企业批量生产要求,并且从长期来说,在批量生产的前提下,可以减少员工数量,对于企业的管理与质量控制更加便捷高效。
实施例2
结合附图1,本实施例的一种电芯标准模组框架结构,与实施例1相比,还包括盖板4,所述盖板4与电芯组件的电压输出端相连。
盖板4主要对电芯组件的电压输出端起到保护作用,安装与使用更加安全,有效提高直接接触安全防护等级,防止操作人员接触电芯组件的电压输出端造成触电。
实施例3
结合附图1,本实施例的一种电芯标准模组框架结构,与实施例1或2相比,所述第一端板21、第二端板22、第一侧板23、第二侧板24、盖板4与电芯组件的连接方式为粘接、扣接、焊接中的一种。
于本实施例中,焊接方式可以为激光焊接或电阻焊,上述两种焊接方式均为电芯焊接中常用的技术手段;扣接的方式可以为,在板体上设置两个卡槽,在电芯组件上设置与卡槽卡接配合的卡扣,当卡扣扣入至卡槽内时,即可实现板体与电芯组件的连接。
实施例4
结合附图1,本实施例的一种电芯标准模组框架结构,与实施例1-3任意一项相比,所述第一侧板23和第二侧板24与电芯组件接触侧均设有加热膜6。
加热膜6主要为电芯低温情况下进行加热,并且就电芯与侧板之间增加加热膜,防止电芯与侧板直接接触摩擦导致短路。
实施例5
结合附图1,本实施例的一种电芯标准模组框架结构,与实施例1-4任意一项相比,所述第一端板21、第二端板22与电芯组件接触侧均设有绝缘层7。
绝缘层7主要起到绝缘防护作用,防止电芯组件与第一端板21或第二端板22直接接触,导致绝缘耐压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失效。
实施例6
结合附图1,本实施例的一种电芯标准模组框架结构,与实施例1-5任意一项相比,所述第一端板21和第二端板22与电芯组件通过输出极绝缘装置9连接。
输出极绝缘装置9主要起到传输线缆固定作用,于本实施例中,输出极绝缘装置9使用上下卡扣结构,满足直接接触防护,有效避免人为不小心接触到导体部分从而发生触电风险;输出极绝缘装置为现有技术,故不在此赘述。
实施例7
结合附图1,本实施例的一种电芯标准模组框架结构,与实施例1-6任意一项相比,所述第一端板21、第二端板22、第一侧板23及第二侧板24均选用铝材制成。
铝材相比其他材质,在起到保护电芯组件1的前提下,可以有效降低产品重量,提高整体能量密度。
实施例8
结合附图1,本实施例的一种电芯标准模组,包括如实施例1-7任意一项所述的电芯标准模组框架结构和设于电芯标准模组框架结构内的电芯组件1。
实施例9
结合附图1,本实施例的一种电芯标准模组,与实施例8任意一项相比,所述电芯组件1包括多个电芯11,相邻两个所述电芯11之间设有导热绝缘垫5。
导热绝缘垫5主要起到绝缘防护以及增加电芯之间的导热系数作用,隔绝电芯与空气接触,确保在高倍率充放电下模组整体温升得到有效控制。
于本实施例中,导热绝缘垫5为导热硅胶片,导热硅脂,导热绝缘材料、导热双面胶带及非硅导热垫中的一种,上述材质均具有良好的导热绝缘性能。
实施例10
结合附图1,本实施例的一种电芯标准模组,与实施例9任意一项相比,所述盖板4通过多个卡扣10与电芯组件1固定连接。
卡扣10主要起到对盖板4固定作用,防止模组使用过程中因为振动等原因导致模组上盖松动位移,出现安全隐患以及无法满足直接接触安全防护等级。
以上示意性的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该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所以,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电芯标准模组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互不连接的第一端板、第二端板、第一侧板及第二侧板,所述第一端板、第二端板、第一侧板及第二侧板分别固定于电芯组件的不同侧面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芯标准模组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盖板,所述盖板与电芯组件的电压输出端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芯标准模组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板、第二端板、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盖板与电芯组件的连接方式为粘接、扣接、焊接中的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芯标准模组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与电芯组件接触侧均设有加热膜。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芯标准模组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板、第二端板与电芯组件接触侧均设有绝缘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芯标准模组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板和第二端板与电芯组件通过输出极绝缘装置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芯标准模组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板、第二端板、第一侧板及第二侧板均选用铝材制成。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芯标准模组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通过多个卡扣与电芯组件固定连接。
9.一种电芯标准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电芯标准模组框架结构和设于电芯标准模组框架结构内的电芯组件。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电芯标准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组件包括多个电芯,相邻两个所述电芯之间设有导热绝缘垫。
CN202021103837.6U 2020-06-15 2020-06-15 一种电芯标准模组框架结构及电芯标准模组 Active CN21258767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103837.6U CN212587670U (zh) 2020-06-15 2020-06-15 一种电芯标准模组框架结构及电芯标准模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103837.6U CN212587670U (zh) 2020-06-15 2020-06-15 一种电芯标准模组框架结构及电芯标准模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587670U true CN212587670U (zh) 2021-02-23

Family

ID=746501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103837.6U Active CN212587670U (zh) 2020-06-15 2020-06-15 一种电芯标准模组框架结构及电芯标准模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58767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248346U (zh) 一种软包电池标准模块盒结构
CN206490115U (zh) 电池模组
CN214754065U (zh) 一种集成化汇流排连接的电池模组
CN215342872U (zh) 一种动力电池模组的集成fpc组件
CN106935782B (zh) 一种电池单元及包括该电池单元的电池模块
CN211017177U (zh) 电池模组
CN212587670U (zh) 一种电芯标准模组框架结构及电芯标准模组
CN110635083A (zh) 一种快速加热电池模组
CN212303837U (zh) 锂离子电池模组及其汇流排组件
CN210984819U (zh) 储能电源设备
CN205680725U (zh) 一种动力电池模组结构
CN218569029U (zh) 电芯、电池模组及电池包
CN216698554U (zh) 一种电池模组、电池包及电动汽车
CN110911610A (zh) 储能电源设备及其组装方法
CN210866275U (zh) 一种快速加热电池模组
CN216698632U (zh) 支撑机构、汇流排组件及电池模组
CN214099763U (zh) 电池模组
CN114361606B (zh) 极芯、电池以及电池模组
CN210168248U (zh) 一种包含多功率加热系统的电加热膜
CN210668605U (zh) 电池保护板、电池组件及智能设备
CN203434231U (zh) 一种ups电池组
CN206379446U (zh) 供电装置及供电系统
CN219759886U (zh) 具有简化电芯汇流结构的电池模组及动力电池
CN206353595U (zh) 一种电池模组及动力电池
CN110690529A (zh) 一种快速散热电池模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