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583005U - 一种多层组装双p板与预制楼板的连接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层组装双p板与预制楼板的连接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583005U
CN212583005U CN202020628653.5U CN202020628653U CN212583005U CN 212583005 U CN212583005 U CN 212583005U CN 202020628653 U CN202020628653 U CN 202020628653U CN 212583005 U CN212583005 U CN 21258300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uring
double
plate
prefabricated
floor slab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628653.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道武
刘景旺
赵亚利
赵文涛
张继雯
赵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nan Wandao Jieji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nan Wandao Jieji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nan Wandao Jieji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nan Wandao Jiejia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628653.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58300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58300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58300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一种多层组装双P板与预制楼板的连接结构,包括第一双P板和第二双P板,第一双P板包括第一预制部和第一浇筑部,第二双P板包括第二预制部和第二浇筑部;所述第一双P板的右侧水平设置有第三楼板,第三楼板的上部为第三浇筑部,第三楼板的下部为第三预制部,第三预制部内设置有横筋,第三浇筑部内设置有横筋和纵筋,第三浇筑部内横筋的左端和第三预制部内横筋的左端采用竖直设置的突出筋连接,还包括竖直设置的连接筋,连接筋的中部与突出筋连接在一起,第一浇筑部、第二浇筑部和第三浇筑部形成相互连通的浇筑腔。总之,本实用新型可以将双P板与预制楼板紧密连接在一起,提高了连接部位的整体性和强度。

Description

一种多层组装双P板与预制楼板的连接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层组装双P板与预制楼板的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在多层房屋的建造过程中,大都采用分层组装式的施工方法,即将各种标准构件事先预制,再将这些预制标准件运送到施工现场进行浇筑装配,由于这种方法提高了施工速度,减少了建筑垃圾、降低了噪声污染,因此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在低多层房屋的组装过程中,剪力墙与楼板的连接结构至关重要,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整个房屋的强度。
传统的剪力墙和预制楼板均设为预制实体结构,剪力墙的上部和预制楼板的两端均预留有钢筋,后期装配过程中直接将剪力墙上部的钢筋和预制楼板两端的钢筋穿入在一起,然后采用灌浆的方式使得钢筋连接,这种连接方式连接部位较小,整体性不佳,受力性能较差,强度不高。
双P板即双层预制混凝土板,双P板两侧为预制混凝土板,中部依靠连接钢筋连接形成浇筑部,双P板运到施工现场之后,在其中空部位浇筑混凝土,无需模板,不用进行支模、拆模作业,具有施工速度快的优点,可被用作剪力墙,而如何将双P板与预制楼板紧密连接在一起是一个急需要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层组装双P板与预制楼板的连接结构,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将双P板与预制楼板紧密连接在一起,提高连接部位的整体性和强度。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多层组装双P板与预制楼板的连接结构,包括第一双P板和第二双P板,所述第一双P板和第二双P板均沿前后方向竖直设置,第一双P板间隔设置在第二双P板的上方,第一双P板包括左右两个第一预制部和左右两个第一预制部之间的第一浇筑部,第二双P板包括左右两个第二预制部和左右两个第二预制部之间的第二浇筑部;所述第一双P板的右侧水平设置有第三楼板,第三楼板的上部为第三浇筑部,第三楼板的下部为第三预制部,第三预制部内设置有沿左右方向的横筋,第三浇筑部内设置有交错纵横的横筋和纵筋,第三浇筑部内横筋的左端和第三预制部内横筋的左端均延伸至第三楼板的左侧且二者伸出部分采用竖直设置的突出筋连接,突出筋位于第一双P板和第二双P板之间;还包括竖直设置的连接筋,连接筋的上端伸入第一浇筑部内,连接筋的下端伸入第二浇筑部内,连接筋的中部与突出筋连接在一起,第一浇筑部、第二浇筑部和第三浇筑部形成相互连通的浇筑腔,连接筋和突出筋均位于浇筑腔内。
优选地,所述连接筋沿前后方向间隔设置多个且多个连接筋之间采用纵筋固定连接,纵筋位于浇筑腔内。
优选地,所述第三浇筑部的厚度等于第三预制部的厚度。
优选地,所述第一双P板的左侧水平设置有第四楼板,第四楼板高于第三楼板,第四楼板的上部为第四浇筑部,第四楼板的下部为第四预制部,第四预制部内设置有沿左右方向的横筋,第四浇筑部内设置有交错纵横的横筋和纵筋,第四浇筑部内横筋的右端和第四预制部内横筋的右端均延伸至第四楼板的右侧且二者伸出部分均与突出筋连接在一起,左侧第一预制部的下端高于右侧第一预制部的下端,左侧第二预制部的下端高于右侧第二预制部的下端,第四浇筑部、第一浇筑部、第二浇筑部和第三浇筑部形成相互连通的浇筑腔。
优选地,所述第四浇筑部的厚度等于第四预制部的厚度。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构简单,使用方便,通过连接筋、突出筋和横筋将第一浇筑部、第二浇筑部和第三浇筑部形成相互连通的浇筑腔,后续再通过在浇筑腔内浇筑混凝土即可将双P板的中部浇筑部与预制楼板紧密连接在一起,提高了连接的整体性和强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第四楼板的示意图。
图中:1、第一双P板,101、第一浇筑部,102、第一预制部,2、连接筋,3、纵筋,4、突出筋,5、第二双P板,501、第二预制部,502、第二浇筑部,6、横筋,7、第三楼板,701、第三预制部,702、第三浇筑部,8、浇筑腔,9、第四楼板,901、第四预制部,902、第四浇筑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多层组装双P板与预制楼板的连接结构,包括第一双P板1和第二双P板5,所述第一双P板1和第二双P板5均沿前后方向竖直设置,第一双P板1间隔设置在第二双P板5的上方,第一双P板1包括左右两个第一预制部102和左右两个第一预制部102之间的第一浇筑部101,第二双P板5包括左右两个第二预制部501和左右两个第二预制部501之间的第二浇筑部502;所述第一双P板1的右侧水平设置有第三楼板7,第三楼板7的上部为第三浇筑部702,第三楼板7的下部为第三预制部701,第三预制部701内设置有沿左右方向的横筋6,第三浇筑部702内设置有交错纵横的横筋6和纵筋3,纵筋3沿前后方向设置,第三浇筑部702内横筋6的左端和第三预制部701内横筋6的左端均延伸至第三楼板7的左侧且二者伸出部分采用竖直设置的突出筋4连接,突出筋4位于第一双P板1和第二双P板5之间;还包括竖直设置的连接筋2,连接筋2的上端伸入第一浇筑部101内,连接筋2的下端伸入第二浇筑部502内,连接筋2的中部与突出筋4连接在一起,第一浇筑部101、第二浇筑部502和第三浇筑部702形成相互连通的浇筑腔8,连接筋2和突出筋4均位于浇筑腔8内。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筋2沿前后方向间隔设置多个且多个连接筋2之间采用纵筋3固定连接,纵筋3位于浇筑腔8内,提高后期浇筑后连接筋2与第一双P板1和第二双P板连接的强度,进而提高第一双P板1和第二双P板与第三楼板7的连接强度。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浇筑部702的厚度等于第三预制部701的厚度,既保证第三预制部701的强度,又保证了第三浇筑部702经浇筑后与第一双P板1和第二双P板5的连接强度。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多层组装双P板与预制楼板的连接方法,包括上述的多层组装双P板与预制楼板的连接结构,包含以下步骤:预制第一双P板1、第二双P板5和第三楼板7;吊装第一双P板1、第二双P板5和第三楼板7;将连接筋2放入第一浇筑部101和第二浇筑部502内并与突出筋4连接在一起,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通过连接筋2、突出筋4和横筋6将第一浇筑部101、第二浇筑部502和第三浇筑部702形成相互连通的浇筑腔8,后续再通过在浇筑腔8浇筑混凝土即可将双P板的中部浇筑部与预制楼板紧密连接在一起,提高了连接的整体性和强度。
实施例2:
参照实施例1,所述第一双P板1的左侧水平设置有第四楼板9,第四楼板9高于第三楼板7,第四楼板9的上部为第四浇筑部902,第四楼板9的下部为第四预制部901,第四预制部901内设置有沿左右方向的横筋6,第四浇筑部902内设置有交错纵横的横筋6和纵筋3,第四浇筑部902内横筋6的右端和第四预制部901内横筋6的右端均延伸至第四楼板9的右侧且二者伸出部分均与突出筋4连接在一起,左侧第一预制部102的下端高于右侧第一预制部102的下端,左侧第二预制部501的下端高于右侧第二预制部501的下端,第四浇筑部902、第一浇筑部101、第二浇筑部502和第三浇筑部702形成相互连通的浇筑腔8,当第一双P板1左右两个侧的预制楼板需要设置为不一样高度时,可采用上述结构,通过连接筋2、突出筋4和横筋6将第四浇筑部902、第一浇筑部101、第二浇筑部502和第三浇筑部702形成相互连通的浇筑腔8,后续再通过在浇筑腔8浇筑混凝土即可将双P板的中部浇筑部与左右两个预制楼板紧密连接在一起,提高了连接的整体性和强度。
进一步地,所述第四浇筑部902的厚度等于第四预制部901的厚度,既保证第四预制部901的强度,又保证了第四浇筑部902经浇筑后与第一双P板1和第二双P板5的连接强度。
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5)

1.一种多层组装双P板与预制楼板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双P板(1)和第二双P板(5),所述第一双P板(1)和第二双P板(5)均沿前后方向竖直设置,第一双P板(1)间隔设置在第二双P板(5)的上方,第一双P板(1)包括左右两个第一预制部(102)和左右两个第一预制部(102)之间的第一浇筑部(101),第二双P板(5)包括左右两个第二预制部(501)和左右两个第二预制部(501)之间的第二浇筑部(502);所述第一双P板(1)的右侧水平设置有第三楼板(7),第三楼板(7)的上部为第三浇筑部(702),第三楼板(7)的下部为第三预制部(701),第三预制部(701)内设置有沿左右方向的横筋(6),第三浇筑部(702)内设置有交错纵横的横筋(6)和纵筋(3),第三浇筑部(702)内横筋(6)的左端和第三预制部(701)内横筋(6)的左端均延伸至第三楼板(7)的左侧且二者伸出部分采用竖直设置的突出筋(4)连接,突出筋(4)位于第一双P板(1)和第二双P板(5)之间;还包括竖直设置的连接筋(2),连接筋(2)的上端伸入第一浇筑部(101)内,连接筋(2)的下端伸入第二浇筑部(502)内,连接筋(2)的中部与突出筋(4)连接在一起,第一浇筑部(101)、第二浇筑部(502)和第三浇筑部(702)形成相互连通的浇筑腔(8),连接筋(2)和突出筋(4)均位于浇筑腔(8)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组装双P板与预制楼板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筋(2)沿前后方向间隔设置多个且多个连接筋(2)之间采用纵筋(3)固定连接,纵筋位于浇筑腔(8)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组装双P板与预制楼板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浇筑部(702)的厚度等于第三预制部(701)的厚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组装双P板与预制楼板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双P板(1)的左侧水平设置有第四楼板(9),第四楼板(9)高于第三楼板(7),第四楼板(9)的上部为第四浇筑部(902),第四楼板(9)的下部为第四预制部(901),第四预制部(901)内设置有沿左右方向的横筋(6),第四浇筑部(902)内设置有交错纵横的横筋(6)和纵筋(3),第四浇筑部(902)内横筋(6)的右端和第四预制部(901)内横筋(6)的右端均延伸至第四楼板(9)的右侧且二者伸出部分均与突出筋(4)连接在一起,左侧第一预制部(102)的下端高于右侧第一预制部(102)的下端,左侧第二预制部(501)的下端高于右侧第二预制部(501)的下端,第四浇筑部(902)、第一浇筑部(101)、第二浇筑部(502)和第三浇筑部(702)形成相互连通的浇筑腔(8)。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层组装双P板与预制楼板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浇筑部(902)的厚度等于第四预制部(901)的厚度。
CN202020628653.5U 2020-04-23 2020-04-23 一种多层组装双p板与预制楼板的连接结构 Active CN21258300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628653.5U CN212583005U (zh) 2020-04-23 2020-04-23 一种多层组装双p板与预制楼板的连接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628653.5U CN212583005U (zh) 2020-04-23 2020-04-23 一种多层组装双p板与预制楼板的连接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583005U true CN212583005U (zh) 2021-02-23

Family

ID=746491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628653.5U Active CN212583005U (zh) 2020-04-23 2020-04-23 一种多层组装双p板与预制楼板的连接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58300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4941287U (zh) 一种新型免模装配一体化钢筋混凝土结构
CN107119798A (zh) 一种新型梁柱连接节点及其施工方法
CN212583005U (zh) 一种多层组装双p板与预制楼板的连接结构
CN210194867U (zh) 一种装配式建筑结构
CN113006346A (zh) 一种新型预制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
CN111379364A (zh) 一种多层组装双p板与预制楼板的连接结构及连接方法
CN214834045U (zh) 一种钢混叠合梁
CN214696236U (zh) 一种咬合式预制剪力墙连接节点
CN212689203U (zh) 一种装配式剪力墙的连接结构
CN115822130A (zh) 一种预制钢筋骨架剪力墙结构体系及施工方法
CN210459515U (zh) 一种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
CN215630801U (zh) 一种预制装配式混凝土墙板的连接结构
CN209227784U (zh) 墙体与梁平面外连接结构及装配式建筑结构体系
CN208088570U (zh) 一种用于装配式组合剪力墙的预制构件
CN112196141A (zh) 栓肋混合拉结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及施工方法
CN207092256U (zh) 一种新型梁柱连接节点及其形成装置
CN212582962U (zh) 一种多层组装房屋的剪力墙
CN113513178B (zh) 一种齿条状接缝装配式梁板
CN216041744U (zh) 一种预制建筑结构
CN212001821U (zh) 一种钢筋混凝土空心预制构件板
CN216195699U (zh) 一种易于砌筑的模块化预制墙
CN215978036U (zh) 一种装配式轻质板
CN218990490U (zh) 一种钢结构吊柱与混凝土梁的现浇连接节点
CN216516485U (zh) 一种用于建筑物加固用的装配式构造柱
CN215759657U (zh) 一种混合框架结构中钢梁与混凝土柱的连接节点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