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570725U - 一种电容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容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570725U
CN212570725U CN202021807694.7U CN202021807694U CN212570725U CN 212570725 U CN212570725 U CN 212570725U CN 202021807694 U CN202021807694 U CN 202021807694U CN 212570725 U CN212570725 U CN 21257072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pacitor
cooling
cooling chamber
connecting plate
refrigera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807694.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苏洋
辛海松
柴若愚
王增全
陈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chuan Ruiying zhuoneng Micr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Sichuan Ruiying Zhuoneng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chuan Ruiying Zhuoneng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ichuan Ruiying Zhuoneng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807694.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57072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57072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57072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ixed Capacitors And Capacitor Manufacturing Machi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容器,包括电容器主体,还包括散热机构,散热机构包括风机、冷却箱、冷媒发生装置、干燥箱、降温腔、进风管、出风管和若干通风管,进风管一端用于与外界连通,另一端与风机连接,风机通过通风管与冷却箱下端的进风口连接,干燥箱一端通过通风管与冷却箱上端的出风口连接,另一端通过通风管与降温腔的入口连接,降温腔的出口与出风管连接,出风管与进风管连通;降温腔环绕着电容器主体,降温腔设置有分隔板,降温腔的入口和降温腔的出口分别位于分隔板的两侧。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目前现有的电容器散热效果差,导致使用寿命降低,部分产品通过外部设备对其进行降温,导致占用场地面积大,不易于安装,导致设备臃肿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电容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电容器。
背景技术
电容器,通常简称其容纳电荷的本领为电容,两个相互靠近的导体,中间夹一层不导电的绝缘介质,这就构成了电容器。当电容器的两个极板之间加上电压时,电容器就会储存电荷。电容器的电容量在数值上等于一个导电极板上的电荷量与两个极板之间的电压之比。电容器的电容量的基本单位是法拉(F)。在电路图中通常用字母C表示电容元件。电容器在调谐、旁路、耦合、滤波等电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晶体管收音机的调谐电路要用到它,彩色电视机的耦合电路、旁路电路等也要用到它。
目前,现有的电容器散热效果差,导致使用寿命降低,同时部分产品通过外部设备对其进行降温,导致占用场地面积大,不易于安装,导致设备臃肿。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电容器,以克服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容器,以解决目前现有的电容器散热效果差,导致使用寿命降低,同时部分产品通过外部设备对其进行降温,导致占用场地面积大,不易于安装,导致设备臃肿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容器,包括电容器主体,还包括散热机构,散热机构包括风机、冷却箱、冷媒发生装置、干燥箱、降温腔、进风管、出风管和若干通风管,进风管一端用于与外界连通,另一端与风机连接,风机通过通风管与冷却箱下端的进风口连接,干燥箱一端通过通风管与冷却箱上端的出风口连接,另一端通过通风管与降温腔的入口连接,降温腔的出口与出风管连接,出风管与进风管连通;
冷却箱内设置有冷却管,冷却管从上往下成连续S型蜿蜒状,冷媒发生装置的冷媒出口与冷却管上端的入口连接,冷媒发生装置的冷媒入口与冷却管下端的出口连接,冷媒发生装置用于产生冷媒;
降温腔环绕着电容器主体,降温腔设置有分隔板,降温腔的入口和降温腔的出口分别位于分隔板的两侧,即分隔板使得降温腔形成循环降温通道,干燥箱填充有干燥剂。
进一步地,电容器主体和散热机构之外设置有外壳体,即外壳体与电容器主体之间形成降温腔。
进一步地,外壳体包括壳盖和壳主体,壳盖与壳主体连接,电容器主体上端设置有正极引出线和负极引出线,正极引出线和负极引出线均贯穿延伸到壳盖外。
进一步地,电容器主体位于壳主体上部内,风机、冷却箱、冷媒发生装置、干燥箱、进风管、出风管和若干通风管均位于电容主体下方。
进一步地,壳主体上端相对的两侧均设置有矩形槽,壳盖与壳主体上端相对的两侧对应的两侧均设置有与矩形槽相匹配的矩形块,矩形块嵌入矩形槽。
进一步地,矩形槽的深度与壳盖的厚度相等。
进一步地,矩形块远离壳盖的一侧设置有挡块,挡块的长度与壳盖的宽度相等,挡块的高度大于矩形块的高度。
进一步地,矩形槽底部中间位置向外延伸出一号连接板,一号连接板中部开设有一号连接孔,挡块下端中间位置由下往上开设有凹槽,凹槽的深度为挡块的高度与矩形块的高度之差,凹槽顶端面向外延伸出二号连接板,二号连接板中部开设有二号连接孔,二号连接板与一号连接板相匹配,二号连接板设置有螺栓和螺母,螺栓通过二号连接孔和一号连接孔依次贯穿二号连接板和一号连接板与螺母连接。
较佳地,进风管内部设置有防尘过滤网。
较佳地,电容器主体底部设置有减震垫,减震垫有若干,若干减震垫均匀分布且相邻的减震垫具有间距。
较佳地,电容器主体的四个侧面和上端面均设置有若干一号弧形环,壳盖内侧与电容器主体上端面的一号弧形环对应的位置设置有二号弧形环,壳主体内侧与电容器主体四个侧面的一号弧形环对应的位置设置有二号弧形环,相对的一号弧形环和二号弧形环之间挂式设置有缓冲弹簧,即缓冲弹簧两端分别与一号弧形环和二号弧形环挂钩式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电容器通过设置散热机构,冷媒发生装置产生冷媒并将冷媒通入冷却管,冷却管对进入冷却箱的风进行冷却降温,干燥箱对冷风进行干燥,防止冷风带有水汽,避免带有水汽的冷风对电容器主体造成不良影响;冷风进入降温腔对电容器主体进行接触式降温,散热降温效果好,而且进行降温后的冷风通过出风管进入到进风管,形成冷风循环,使得冷风得到循环利用,避免冷风直接排除外界,导致能量损失。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容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容器的壳盖和壳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为电容器主体,2为风机,3为冷却箱,4为冷媒发生装置,5为干燥箱,6为降温腔,7为进风管,8为出风管,9为通风管,10为冷却管,11为分隔板,12为壳盖,13为壳主体,14为正极引出线,15为负极引出线,16为矩形槽,17为矩形块,18为挡块,19为一号连接板,20为一号连接孔,21为凹槽,22为二号连接板,23为二号连接孔,24为螺栓,25为螺母,26为减震垫,27为一号弧形环,28为二号弧形环,29为缓冲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的术语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如果含有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如果存在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如果存在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并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所用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请参阅图1至图2,图中所示者为本实用新型所选用的实施例结构,此仅供说明之用,在专利申请上并不受此种结构的限制。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一种电容器,包括电容器主体1,还包括散热机构,散热机构包括风机2、冷却箱3、冷媒发生装置4、干燥箱5、降温腔6、进风管7、出风管8和若干通风管9,进风管7一端用于与外界连通,另一端与风机2连接,风机2通过通风管9与冷却箱3下端的进风口连接,干燥箱5一端通过通风管9与冷却箱3上端的出风口连接,另一端通过通风管9与降温腔6的入口连接,降温腔6的出口与出风管8连接,出风管8与进风管7连通;
冷却箱3内设置有冷却管10,冷却管10从上往下成连续S型蜿蜒状,冷媒发生装置4的冷媒出口与冷却管10上端的入口连接,冷媒发生装置4的冷媒入口与冷却管10下端的出口连接,冷媒发生装置4用于产生冷媒;
降温腔6环绕着电容器主体1,降温腔6设置有分隔板11,降温腔6的入口和降温腔6的出口分别位于分隔板11的两侧,即分隔板11使得降温腔6形成循环降温通道,干燥箱5填充有干燥剂。
实施例二
如图1和图2所示,电容器主体1和散热机构之外设置有外壳体,即外壳体与电容器主体1之间形成降温腔6。外壳体包括壳盖12和壳主体13,壳盖12与壳主体13连接,电容器主体1上端设置有正极引出线14和负极引出线15,正极引出线14和负极引出线15均贯穿延伸到壳盖12外。
更好地,电容器主体1位于壳主体13上部内,风机2、冷却箱3、冷媒发生装置4、干燥箱5、进风管7、出风管8和若干通风管9均位于电容主体下方。
如图2所示,为了更好地对电容器主体1进行防护,壳主体13上端相对的两侧均设置有矩形槽16,壳盖12与壳主体13上端相对的两侧对应的两侧均设置有与矩形槽16相匹配的矩形块17,矩形块17嵌入矩形槽16。矩形槽16的深度与壳盖12的厚度相等。
进一步地,矩形块17远离壳盖12的一侧设置有挡块18,挡块18的长度与壳盖12的宽度相等,挡块18的高度大于矩形块17的高度。
较佳地,如图2所示,矩形槽16底部中间位置向外延伸出一号连接板19,一号连接板19中部开设有一号连接孔20,挡块18下端中间位置由下往上开设有凹槽21,凹槽21的深度为挡块18的高度与矩形块17的高度之差,凹槽21顶端面向外延伸出二号连接板22,二号连接板22中部开设有二号连接孔23,二号连接板22与一号连接板19相匹配,二号连接板22设置有螺栓24和螺母25,螺栓24通过二号连接孔23和一号连接孔20依次贯穿二号连接板22和一号连接板19与螺母25连接。
实施例三
进风管7内部设置有防尘过滤网。
如图1所示,为了更好地对电容器主体1进行防护,电容器主体1底部设置有减震垫26,减震垫26有若干,若干减震垫26均匀分布且相邻的减震垫26具有间距。
如图1所示,为了更好地对电容器主体1进行防护,电容器主体1的四个侧面和上端面均设置有若干一号弧形环27,壳盖12内侧与电容器主体1上端面的一号弧形环27对应的位置设置有二号弧形环28,壳主体13内侧与电容器主体1四个侧面的一号弧形环27对应的位置设置有二号弧形环28,相对的一号弧形环27和二号弧形环28之间挂式设置有缓冲弹簧29,即缓冲弹簧29两端分别与一号弧形环27和二号弧形环28挂钩式连接。
实施例四
当需要进行散热降温时,风机2抽取外界空气形成风并将风输送到冷却箱3;冷媒发生装置4产生冷媒并将冷媒通入冷却管10,冷却管10对进入冷却箱3的风进行降温,形成冷风,冷却管10内的冷媒沿冷却管10回到冷媒发生装置4,形成冷媒的循环利用;冷风进入干燥箱5进行干燥,干燥后的冷风进入降温腔6,对电容器主体1进行接触式降温,散热降温效果好,降温后的冷风通过出风管8进入到进风管7,形成冷风循环,使得冷风得到循环利用,避免冷风直接排除外界,导致能量损失。
本电容器在装配时,首先将电容器主体1放入到外壳体内的减震垫26上,再将缓冲弹簧29两端分别与一号弧形环27和二号弧形环28挂钩式连接,将矩形块17嵌入矩形槽16,将正极引出线14和负极引出线15延伸到壳盖12外,将二号连接孔23对准一号连接孔20,将螺栓24插入二号连接孔23和一号连接孔20后,将螺母25旋入螺栓24并旋紧。缓冲弹簧29、一号弧形环27和二号弧形环28在外壳体与电容器主体1之间形成缓冲防护结构,有效对电容器主体1进行保护,避免电容器主体1收到外界碰撞或震动时,电容器主体1内部元件受到损坏,影响电容器主体1的使用性能及使用寿命。
以上所述实施例是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所以举例数值的变更或等效元件的置换仍应隶属本实用新型的范畴。
由以上详细说明,可使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明了本实用新型的确可达成前述目的,实已符合专利法的规定,现提出专利申请。

Claims (8)

1.一种电容器,包括电容器主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散热机构,散热机构包括风机、冷却箱、冷媒发生装置、干燥箱、降温腔、进风管、出风管和若干通风管,进风管一端用于与外界连通,另一端与风机连接,风机通过通风管与冷却箱下端的进风口连接,干燥箱一端通过通风管与冷却箱上端的出风口连接,另一端通过通风管与降温腔的入口连接,降温腔的出口与出风管连接,出风管与进风管连通;
冷却箱内设置有冷却管,冷却管从上往下成连续S型蜿蜒状,冷媒发生装置的冷媒出口与冷却管上端的入口连接,冷媒发生装置的冷媒入口与冷却管下端的出口连接,冷媒发生装置用于产生冷媒;
降温腔环绕着电容器主体,降温腔设置有分隔板,降温腔的入口和降温腔的出口分别位于分隔板的两侧,即分隔板使得降温腔形成循环降温通道,干燥箱填充有干燥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容器,其特征在于,电容器主体和散热机构之外设置有外壳体,即外壳体与电容器主体之间形成降温腔。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容器,其特征在于,外壳体包括壳盖和壳主体,壳盖与壳主体连接,电容器主体上端设置有正极引出线和负极引出线,正极引出线和负极引出线均贯穿延伸到壳盖外。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容器,其特征在于,电容器主体位于壳主体上部内,风机、冷却箱、冷媒发生装置、干燥箱、进风管、出风管和若干通风管均位于电容主体下方。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电容器,其特征在于,壳主体上端相对的两侧均设置有矩形槽,壳盖与壳主体上端相对的两侧对应的两侧均设置有与矩形槽相匹配的矩形块,矩形块嵌入矩形槽。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电容器,其特征在于,矩形槽的深度与壳盖的厚度相等。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电容器,其特征在于,矩形块远离壳盖的一侧设置有挡块,挡块的长度与壳盖的宽度相等,挡块的高度大于矩形块的高度。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电容器,其特征在于,矩形槽底部中间位置向外延伸出一号连接板,一号连接板中部开设有一号连接孔,挡块下端中间位置由下往上开设有凹槽,凹槽的深度为挡块的高度与矩形块的高度之差,凹槽顶端面向外延伸出二号连接板,二号连接板中部开设有二号连接孔,二号连接板与一号连接板相匹配,二号连接板设置有螺栓和螺母,螺栓通过二号连接孔和一号连接孔依次贯穿二号连接板和一号连接板与螺母连接。
CN202021807694.7U 2020-08-26 2020-08-26 一种电容器 Active CN21257072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807694.7U CN212570725U (zh) 2020-08-26 2020-08-26 一种电容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807694.7U CN212570725U (zh) 2020-08-26 2020-08-26 一种电容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570725U true CN212570725U (zh) 2021-02-19

Family

ID=746265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807694.7U Active CN212570725U (zh) 2020-08-26 2020-08-26 一种电容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57072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076762U (zh) 一种环网开关设备
CN209088802U (zh) 变频器机箱及变频器
CN113593827B (zh) 一种干式电抗器
CN212570725U (zh) 一种电容器
CN208903844U (zh) 一种易散热电容器
CN203617913U (zh) 一种离网逆变器母线排组件
CN213367616U (zh) 一种变频器用快速散热装置
CN213845040U (zh) 一种防爆电容器
CN212182156U (zh) 一种散热结构优化电容器
CN213244792U (zh) 一种电子产品散热结构
CN112864112A (zh) 一种绝缘型大功率半导体模块
CN206789434U (zh) 超级电容模组
CN209823630U (zh) 一种双面对插式安装方式的功率模块
CN211788661U (zh) 一种多内串式超高压电容器
CN112152112A (zh) 一种高防护的有源不平衡补偿装置的散热机箱
CN212342476U (zh) 一种耐高温高湿的干式电容器
CN220569760U (zh) 一种磷酸铁锂电池储能保护板
CN215815504U (zh) 一种低损耗干式变压器
CN220138502U (zh) 一种圆柱电池成组的串并联电池盒
CN220731680U (zh) 一种散热性好的电源储能设备柜
CN215417885U (zh) 一种抗震防潮电容器
CN216818031U (zh) 一种用于变压器降温的风冷式散热装置
CN212322796U (zh) 一种风冷变压器
CN214069301U (zh) 一种带有内保护装置的低压配电柜
CN217983141U (zh) 一种晶闸管动态投切开关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No.1, 3rd floor, building 1, No.366, north section of Hupan Road, Tianfu New District, Chengdu, Sichuan 610000

Patentee after: Sichuan Ruiying zhuoneng Micr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No.1, 3rd floor, building 1, No.366, north section of Hupan Road, Tianfu New District, Chengdu, Sichuan 610000

Patentee before: Sichuan Ruiying Zhuoneng Power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