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566878U - 一种矿热炉水冷炉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矿热炉水冷炉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566878U
CN212566878U CN202021841292.9U CN202021841292U CN212566878U CN 212566878 U CN212566878 U CN 212566878U CN 202021841292 U CN202021841292 U CN 202021841292U CN 212566878 U CN212566878 U CN 21256687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pipe
water inlet
conductive copper
cool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841292.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华志宇
张春生
师家安
王斌
杨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nming Engineering & Research Institute Of Nonferrous Metallur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unming Engineering & Research Institute Of Nonferrous Metallur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unming Engineering & Research Institute Of Nonferrous Metallur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Kunming Engineering & Research Institute Of Nonferrous Metallur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841292.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56687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56687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56687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矿热炉水冷炉底,包括炉体,其特征在于炉体底部由多块其内带冷却通道的导电铜瓦依次拼接成导电炉底,每个导电铜瓦上的冷却通道一端为进水口、另一端为出水口,进水口通过进水管与塔式均流配水器相连通,出水口与出水管相连通。通过若干块其内带冷却通道的导电铜瓦构成矿热炉弧形炉底,即以水作为冷却介质对炉底的导电铜瓦进行有效水冷,再通过塔式均流配水器,均匀地向各块导电铜瓦输送流量、压力一致的冷却水,大大提高冷却效果的同时,最大限度地节约水资源,并可对吸热后的冷却水另作他用,充分利用该热能,降温后的水又可返回,以利于循环利用,大大降低冷却成本,更加绿色环保。

Description

一种矿热炉水冷炉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矿热炉炉底,特别是一种矿热炉水冷炉底,属于矿热炉炉底设计制造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矿热炉的炉底主要有导电式炉底、多触针式及钢柱式炉底,这类炉底的电极不仅结构复杂,而且由于炉底电极冷却面积大,使用时冷却温差大,易造成内部偏弧使原料受热不均匀。现有技术多采用风冷方式对炉底进行冷却,风冷方式虽然结构较为简单,但是冷却效果较差,同时,风冷对空间需求较高,需要有足够的空间安装大型风冷设备,普通小厂房难以满足要求。另外,风冷方式无法对余热进行回收利用,造成能源浪费。因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加以改进。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矿热炉的炉底电极采用风冷方式,所带来的冷却效果差,以及无法回收余热等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矿热炉水冷炉底。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列技术方案完成:一种矿热炉水冷炉底,包括炉体,其特征在于炉体底部由多块其内带冷却通道的导电铜瓦依次拼接成导电炉底,每个导电铜瓦上的冷却通道一端为进水口、另一端为出水口,进水口通过进水管与塔式均流配水器相连通,出水口与出水管相连通,以便通过导电铜瓦组成导电炉底,并直接在铜瓦内使用冷却水进行冷却,提高冷却效果,同时便于回收由水带出的余热。
所述出水管与冷却器相连通,或者与需要使用热水的设备相连通。
所述导电铜瓦包括位于中心处的中央导电铜瓦,环绕中央导电铜瓦、并呈环状的第一导电铜瓦组,以及环绕第一导电铜瓦组、呈环状的第二导电铜瓦组;所述中央导电铜瓦内对称设置两组中央蛇形冷却通道,每一组中央蛇形冷却通道的一端连接向下伸出的中央进水管,另一端连接向下伸出的中央出水管;所述第一导电铜瓦组包括多块沿其环形等分的第一扇形导电铜瓦,每一块第一扇形导电铜瓦内设置有第一蛇形冷却通道,所述第一蛇形冷却通道的一端连接向下伸出的第一进水管,另一端连接向下伸出的第一出水管;所述第二导电铜瓦组包括多块沿其环形等分的第二扇形导电铜瓦,每一块第二扇形导电铜瓦内设置有第二蛇形冷却通道,所述第二蛇形冷却通道的一端连接向下伸出的第二进水管,另一端连接向下伸出的第二出水管。
所述中央导电铜瓦设为一块圆形导电铜瓦,第一导电铜瓦组设为相互连接的四块扇形导电铜瓦,第二导电铜瓦设为相互连接的十六块扇形导电铜瓦。
所述中央导电铜瓦上设置有连接热电偶的中央连接孔。
所述第一扇形导电铜瓦上设置有连接热电偶的第一连接孔。
所述第二扇形导电铜瓦上设置有连接热电偶的第二连接孔。
所述中央蛇形冷却通道的管径为42mm。
所述第一蛇形冷却通道的管径为60mm。
所述第二蛇形冷却通道的管径为60mm。
所述塔式均流配水器,包括由竖直的上细管和下粗管组成的给水总管,上细管和下粗管分别通过对应的上、下水平连接管与上、下环形管内侧相连通,上、下环形管外侧分别与对应的且间隔设置的多根上进水支管和多根下进水支管相连通,多根上进水支管分别与对应的第一扇形导电铜瓦进水管相连通,多根下进水支管分别与对应的第二扇形导电铜瓦进水管相连通,并且上细管顶部设有两根顶进水支管,顶进水支管与中央导电铜瓦进水管相连通,以便冷却水自下粗管进入向上细管供水的同时,将水流均匀分送至上、下各进水支管中,再通过节流孔板调节冷却水流量。
所述给水总管的下粗管底端为进水端、上细管顶端为封闭端,下粗管与上细管之间通过上小下大的锥形管相连,以便均匀分配冷却水。
所述上水平连接管、上环形管的管径均小于下水平连接管、下环形管的管径,以便均匀分配冷却水的同时,保证冷却水压力及流量一致。
所述上、下进水支管的管径相同,并且每根进水支管的弯头数量及弯折角度均相同,以便进入导电铜瓦空腔中的冷却水流量及压力保持一致。
所述上、下进水支管上设有节流孔板,该节流孔板包括设于进水支管上的两个法兰盘,以及设于两个法兰盘之间的其上设若干通孔的孔板,并且各个节流孔板的通孔数量、形状及大小均相同,以便通过通孔控制流经的冷却水流量和流速,使流经各个进水支管的冷却水流量及流速一致。
所述上环形管及下环形管上设有压力表,用于检测水压。
本实用新型具有下列优点和效果:采用上述方案,可方便地通过若干块其内带冷却通道的导电铜瓦构成的矿热炉弧形炉底,以及通过供水管与导电铜瓦冷却通道连通后,即以水作为冷却介质对炉底的导电铜瓦进行有效水冷,再通过塔式均流配水器,均匀地向各块导电铜瓦输送流量、压力一致的冷却水,大大提高冷却效果的同时,最大限度地节约水资源,并可对吸热后的冷却水另作他用,充分利用该热能,降温后的水又可返回,以利于循环利用,大大降低冷却成本,更加绿色环保。实为一理想的矿热炉水冷炉底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之结构图;
图2为图1中的俯视图;
图3为图2中的中央导电铜瓦结构示意图,图中单虚线表示中央蛇形冷却通道;
图4为图2中的第一扇形导电铜瓦结构示意图,图中单虚线表示第一蛇形冷却通道;
图5为图2中的第二扇形导电瓦片的结构示意图,图中单虚线表示第二蛇形冷却通道;
图6为图1中的塔式均流配水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矿热炉水冷炉底,包括炉体,该炉体底部由多块其内带冷却通道的导电铜瓦依次拼接成弧形底,每个导电铜瓦上的冷却通道都设有进水口、出水口,进水口通过进水管与塔式均流配水器相连通,出水口与出水管相连通,以便通过导电铜瓦组成导电炉底,并直接向铜瓦冷却通道内输送冷却水进行冷却,提高冷却效果;
所述导电铜瓦包括位于中心处的中央导电铜瓦1,环绕中央导电铜瓦1、呈环状的第一导电铜瓦组2,以及环绕第一导电铜瓦组2、呈环状的第二导电铜瓦组3;所述中央导电铜瓦1内对称设置两组中央蛇形冷却通道11,每一组中央蛇形冷却通道11的一端连接向下伸出的中央进水管12,另一端连接向下伸出的中央出水管13;所述第一导电铜瓦组2包括四块沿其环形等分的第一扇形导电铜瓦21,每一块第一扇形导电铜瓦21内设置有第一蛇形冷却通道22,所述第一蛇形冷却通道22的一端连接向下伸出的第一进水管23,另一端连接向下伸出的第一出水管24;所述第二导电铜瓦组3包括十六块沿其环形等分的第二扇形导电铜瓦31,每一块第二扇形导电铜瓦31内设置有第二蛇形冷却通道32,所述第二蛇形冷却通道32的一端连接向下伸出的第二进水管33,另一端连接向下伸出的第二出水管34;所述中央导电铜瓦1设为一块圆形导电铜瓦,第一导电铜瓦组2设为相互连接的四块扇形导电铜瓦21,第二导电铜瓦组设为相互连接的十六块扇形导电铜瓦31;所述中央导电铜瓦1上设置有连接热电偶的中央连接孔14;所述第一扇形导电铜瓦21上设置有连接热电偶的第一连接孔25;所述第二扇形导电铜瓦31上设置有连接热电偶的第二连接孔35;所述中央蛇形冷却通道11的管径为42mm;所述第一蛇形冷却通道22的管径为60mm;所述第二蛇形冷却通道32的管径为60mm;中央出水管13、第一出水管24、第二出水管34与常规冷却器(图中没有给出)相连通,以对吸热后的冷却水进行冷却后,再返回利用,或者与需要使用热水的设备相连通,充分利用热水的热能,之后再将该水返回利用,实现水循环;
所述塔式均流配水器4包括:由竖直的上细管43和下粗管41组成的给水总管,上细管43和下粗管41分别通过对应的上、下水平连接管44、49与上、下环形管45、48内侧相连通,上环形管45外侧与对应的且间隔设置的四根上进水支管46相连,四根上进水支管46分别与对应的四块第一扇形导电铜瓦21第一蛇形冷却通道22的第一进水管23相连通,下环形管48外侧与对应的且间隔设置的十六根下进水支管47相连通,十六根下进水支管47分别与对应的十六块第二扇形导电铜瓦31第二蛇形冷却通道32的第二进水管33相连通,上细管43顶部设有两根顶进水支管431,顶进水支管431分别与两根中央蛇形冷却通道11的中央进水管12相连通,以便冷却水自下粗管41进入流向上细管43供水的同时,将水流均匀分送至上、下各进水支管46、47中,再通过节流孔板5调节冷却水流量;所述给水总管的下粗管41底端为进水端、上细管43顶端为封闭端,下粗管41与上细管43之间通过上小下大的锥形管42相连,以便均匀分配冷却水;所述上水平连接管44、上环形管45的管径均小于下水平连接管49、下环形管48的管径,以便均匀分配冷却水的同时,保证冷却水压力及流量一致;所述上、下进水支管46、47的管径相同,并且每根进水支管的弯头数量及弯折角度均相同,以便进入导电铜瓦空腔中的冷却水流量及压力保持一致;所述节流孔板5包括设于进水支管上的两个法兰盘,以及设于两个法兰盘之间的其上设若干通孔的孔板,并且各个节流孔板的通孔数量、形状及大小均相同,以便通过通孔控制流经的冷却水流量和流速,使流经各个进水支管的冷却水流量及流速一致;所述上环形管45及下环形管48上设有压力表(图中没有给出),用于检测水压。

Claims (10)

1.一种矿热炉水冷炉底,包括炉体,其特征在于炉体底部由多块其内带冷却通道的导电铜瓦依次拼接成导电炉底,每个导电铜瓦上的冷却通道一端为进水口、另一端为出水口,进水口通过进水管与塔式均流配水器相连通,出水口与出水管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矿热炉水冷炉底,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管与冷却器相连通,或者与需要使用热水的设备相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矿热炉水冷炉底,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铜瓦包括位于中心处的中央导电铜瓦,环绕中央导电铜瓦、并呈环状的第一导电铜瓦组,以及环绕第一导电铜瓦组、呈环状的第二导电铜瓦组;所述中央导电铜瓦内对称设置两组中央蛇形冷却通道,每一组中央蛇形冷却通道的一端连接向下伸出的中央进水管,另一端连接向下伸出的中央出水管;所述第一导电铜瓦组包括多块沿其环形等分的第一扇形导电铜瓦,每一块第一扇形导电铜瓦内设置有第一蛇形冷却通道,所述第一蛇形冷却通道的一端连接向下伸出的第一进水管,另一端连接向下伸出的第一出水管;所述第二导电铜瓦组包括多块沿其环形等分的第二扇形导电铜瓦,每一块第二扇形导电铜瓦内设置有第二蛇形冷却通道,所述第二蛇形冷却通道的一端连接向下伸出的第二进水管,另一端连接向下伸出的第二出水管。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矿热炉水冷炉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央导电铜瓦设为一块圆形导电铜瓦,第一导电铜瓦组设为相互连接的四块扇形导电铜瓦,第二导电铜瓦设为相互连接的十六块扇形导电铜瓦。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矿热炉水冷炉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央导电铜瓦上设置有连接热电偶的中央连接孔;所述第一扇形导电铜瓦上设置有连接热电偶的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二扇形导电铜瓦上设置有连接热电偶的第二连接孔。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矿热炉水冷炉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央蛇形冷却通道的管径为42mm;所述第一蛇形冷却通道的管径为60mm;所述第二蛇形冷却通道的管径为60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矿热炉水冷炉底,其特征在于所述塔式均流配水器,包括由竖直的上细管和下粗管组成的给水总管,上细管和下粗管分别通过对应的上、下水平连接管与上、下环形管内侧相连通,上、下环形管外侧分别与对应的且间隔设置的多根上进水支管和多根下进水支管相连通,多根上进水支管分别与对应的第一扇形导电铜瓦进水管相连通,多根下进水支管分别与对应的第二扇形导电铜瓦进水管相连通,并且上细管顶部设有两根顶进水支管,顶进水支管与中央导电铜瓦进水管相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矿热炉水冷炉底,其特征在于所述给水总管的下粗管底端为进水端、上细管顶端为封闭端,下粗管与上细管之间通过上小下大的锥形管相连。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矿热炉水冷炉底,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水平连接管、上环形管的管径均小于下水平连接管、下环形管的管径;所述上、下进水支管的管径相同,并且每根进水支管的弯头数量及弯折角度均相同。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矿热炉水冷炉底,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进水支管上设有节流孔板,该节流孔板包括设于进水支管上的两个法兰盘,以及设于两个法兰盘之间的其上设若干通孔的孔板,并且各个节流孔板的通孔数量、形状及大小均相同。
CN202021841292.9U 2020-08-28 2020-08-28 一种矿热炉水冷炉底 Active CN21256687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841292.9U CN212566878U (zh) 2020-08-28 2020-08-28 一种矿热炉水冷炉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841292.9U CN212566878U (zh) 2020-08-28 2020-08-28 一种矿热炉水冷炉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566878U true CN212566878U (zh) 2021-02-19

Family

ID=746272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841292.9U Active CN212566878U (zh) 2020-08-28 2020-08-28 一种矿热炉水冷炉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56687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967048B (zh) 使用醇基液体燃料的间接式热风炉
CN212566878U (zh) 一种矿热炉水冷炉底
CN104724705B (zh) 用于多晶硅还原炉的底盘组件
CN203163236U (zh) 一种用于加热气体的电加热装置
CN111964448A (zh) 一种矿热炉水冷炉底
CN2934928Y (zh) 高效冷却滚筒式冷渣器
CN204625193U (zh) 用于多晶硅还原炉的底盘组件
CN109724277B (zh) 地热井换热装置
CN217424066U (zh) 一种便于精确组装的立式超长换热器
CN213932067U (zh) 一种矿热炉炉底冷却装置
CN103090535A (zh) 一种用于加热气体的电加热装置
CN103471432A (zh) 一种具有控温功能双螺旋板式固定管板换热器
CN215560403U (zh) 一种高炉冷却系统及高炉装置
CN112013685A (zh) 一种矿热炉炉底冷却装置
CN104075336B (zh) 一种能量回收装置
CN211814544U (zh) 一种带热风围管的热风炉
CN211291150U (zh) 一种烟熏炉热量回收器换热片及其换热模块
CN103486881B (zh) 一种具有控温功能双螺旋折流板式浮头换热器
CN110779353A (zh) 换热结构及换热器
CN205590676U (zh) 一种发酵罐
CN216790885U (zh) 冷却筒及处理炉
CN204830044U (zh) 采暖炉风道及相应的采暖炉风道本体、采暖炉
CN216432538U (zh) 一种石墨电极石墨化炉用节能装置
CN212179682U (zh) 一种用于焦炉上升管换热器的汽水流量均衡分布装置
CN203534279U (zh) 具有控温功能双螺旋折流板式浮头换热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