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566376U - 辅热型空气源热泵装置 - Google Patents

辅热型空气源热泵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566376U
CN212566376U CN202020834752.9U CN202020834752U CN212566376U CN 212566376 U CN212566376 U CN 212566376U CN 202020834752 U CN202020834752 U CN 202020834752U CN 212566376 U CN212566376 U CN 21256637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rt
branch
way valve
expansion
air sour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834752.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卢宇聪
黄逊青
刘家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Vanward New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Vanward New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Vanward New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Vanward New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834752.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56637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56637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56637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12Hot water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using heat pumps

Landscapes

  • Heat-Pump Type And Storage Water Heat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辅热型空气源热泵装置,其设有辅助供暖模式,该辅热型空气源热泵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压缩机、室内换热器、第一膨胀阀和室外换热器,还包括辅助加热模块水/制冷剂换热器和第二膨胀支路,当辅热型空气源热泵装置处于辅助供暖模式时,室内换热器连接于压缩机的排气端,第二膨胀支路并联于第一膨胀阀和室外换热器所在的支路,第二膨胀阀位于制冷剂换热侧的上游,辅助加热模块与水换热侧形成循环通路。由此,该装置具有在冬季供暖运行时利用辅助加热模块明显增加热泵供暖热量的效果,从而克服空气源热泵在环境温度较低时供暖能力不足的缺点。

Description

辅热型空气源热泵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源热泵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辅热型空气源热泵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低碳供暖技术的发展,空气源热泵供暖应用逐渐受到关注,空气源热泵在冬季运行时,制热能力随室外机进风温度降低而显著减小,而且运行经济性也随进风温度降低而恶化,若需要保证较低的环境温度下仍然保证足够的制热能力,通常需要选用较大容量的型号,从而导致供暖系统购置费用较高,且易造成资源浪费。为克服这些不足,对燃气辅助供暖热水型空气源热泵装置进行研制。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要提供一种辅热型空气源热泵装置,用于克服在冬季运行时制热能力随室外机进风温度降低而显著减小的问题,达到提升冬季供暖效果。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辅热型空气源热泵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压缩机、室内换热器、第一膨胀阀和室外换热器,其中,所述辅热型空气源热泵装置设有辅助供暖模式,所述辅热型空气源热泵装置还包括:
辅助加热模块;
水/制冷剂换热器,所述水/制冷剂换热器包括相互换热的水换热侧和制冷剂换热侧,所述辅助加热模块与所述水换热侧相连接;
第二膨胀支路,所述第二膨胀支路并联于所述第一膨胀阀所在支路,所述第二膨胀支路设有第二膨胀阀,所述制冷剂换热侧位于所述第二膨胀支路;
当所述辅热型空气源热泵装置处于所述辅助供暖模式时,所述室内换热器连接于所述压缩机的排气端,所述第二膨胀支路并联于所述第一膨胀阀和所述室外换热器所在的支路,所述第二膨胀阀位于所述制冷剂换热侧的上游,所述辅助加热模块与所述水换热侧形成循环通路。
本实用新型的辅热型空气源热泵装置,与背景技术相比所产生的有益效果:通过设置第二膨胀支路、水/制冷剂换热器和辅助加热模块,具有在冬季供暖运行时利用辅助加热模块明显增加热泵供暖热量的效果,从而克服空气源热泵在环境温度较低时供暖能力不足的缺点,同时由于保证了在较低的环境温度下仍然保证足够的制热能力,不必选用较大容量的型号,因此具有降低热泵供暖系统造价,提高系统运行经济性的效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辅热型空气源热泵装置还包括压缩支路、室内换热支路、连接于所述压缩支路的室内旁通支路、第一膨胀支路、室外换热支路、连接于所述压缩机的室外旁通支路、第一三通阀和第二三通阀,所述压缩机位于所述压缩支路,所述室内换热器位于所述室内换热支路,所述第一膨胀阀位于所述第一膨胀支路,所述室外换热器位于所述室外换热支路,所述第一三通阀连通所述第二膨胀支路与所述室内换热支路、所述室内旁通支路中的一个支路,所述第二三通阀连通所述第二膨胀支路与所述室外换热支路、所述室外旁通支路中的一个支路。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增加了室内旁通支路和室外旁通支路,以及调节通路的第一三通阀、第二三通阀,可以根据情况灵活调节与第二膨胀支路并联的支路,可以实现空气源热泵加热生活热水,以及在夏季空调制冷运行条件下,以热回收方式加热生活热水,从而扩展空气源热泵供暖装置的应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室外旁通支路连接于所述压缩机的吸气端,所述室外旁通支路还包括喷气阀,所述喷气阀用于提高进入所述吸气端的气态制冷剂压力。在本实施例中,利用辅助加热(如燃气辅热等)措施向热泵提供热量,当室外温度很低时,室外热交换能力下降,压缩机正常回气口的回气量减少,压缩机功率降低,不能发挥最好效果,通过增加回气喷射口补充制冷气体,从而增加压缩机排气量,室内机热交换器制热的循环制冷剂量增加,实现制热量增加,从而克服空气源热泵在环境温度较低时供暖能力不足的缺点。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辅热型空气源热泵装置设有化霜模式,所述室内换热器包括室内风机,所述室外换热器包括室外风机;
当所述辅热型空气源热泵装置处于所述化霜模式时,所述第一三通阀连通所述第二膨胀支路与所述室内换热支路,所述第二三通阀连通所述第二膨胀支路与所述室外换热支路,所述第二膨胀阀位于所述制冷剂换热侧的上游,所述室内风机和所述室外风机停止运行。在本实施例中,可通过辅助加热模块为加热第二膨胀支路的制冷剂,并流入室外换热支路以实现提高室外换热器的化霜效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膨胀支路设有第一四通阀,所述第一四通阀包括A端口、B端口、C端口和D端口,所述A端口连接于所述第一三通阀,所述B端口连接于所述第二膨胀阀,所述C端口连接于所述第二三通阀,所述D端口连接于所述制冷剂换热侧,当所述A端口连接于所述B端口或所述D端口中的一个时,所述C端口连接于所述B端口或所述D端口中的另一个。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二膨胀支路设置第一四通阀,可用于在供暖或制冷状态维持或改变制冷剂换热侧和第二膨胀阀的相对上下游关系(例如在辅助加热模式或化霜模式时第二膨胀阀需要位于制冷剂换热侧的上游,又如压缩机在制冷模式下吸气端和排气端相对于供暖模式是反接的,为维持第二膨胀阀位于制冷剂换热侧的上游也需要调节第一四通阀),可以根据用户的使用情况满足多种模式的运行,实现一机多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压缩支路设有第二四通阀,所述第二四通阀包括E端口、F端口、G端口和H端口,所述E端口连接于所述排气端,所述F端口连接于所述室外换热器,所述G端口连接于所述吸气端,所述H端口连接于所述室内换热器,当所述E端口连接于所述F端口或所述H端口中的一个时,所述G端口连接于所述F端口或所述H端口中的另一个。在本实施例中,在压缩支路设置第二四通阀,可以便于调节压缩机吸气端和排气端的连接关系,即,使得系统既可以供暖,也可以制冷,低成本且简易化实现一机多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辅热型空气源热泵装置还包括水箱,所述水箱与所述水换热侧相连通,所述辅热型空气源热泵装置设有供热模式;
当所述辅热型空气源热泵装置处于所述供热模式时,所述第一三通阀连通所述室内旁通支路和所述第二膨胀支路,所述第二三通阀连通所述第二膨胀支路和所述室外换热支路,所述A端口连接于所述D端口,所述C端口连接于所述B端口。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水箱可以为用户提供热水,且结构简化,成本较低。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辅热型空气源热泵装置还包括第三三通阀和第四三通阀,所述水换热侧包括J端口和K端口,所述水箱包括第一底部端口和顶部端口,所述第三三通阀用于连通所述K端口与所述第一底部端口、所述辅助加热模块中的一个,所述第四三通阀用于连通所述J端口与所述顶部端口、所述辅助加热模块中的一个。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第三三通阀和第四三通阀,可以便于控制水箱、辅助加热模块和第二膨胀支路两两或三者之间的换热关系。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五三通阀,所述第五三通阀位于所述J端口与所述第四三通阀之间,所述水箱包括第二底部端口,所述第五三通阀用于连通所述J端口、所述第二底部端口和所述第四三通阀中的至少两个。在本实施例中,在水箱底部设第二底部端口,并在水换热侧的J端口和第四三通阀之间的水路上设置第五三通阀与之连接,可以根据水温情况或用户的用水情况灵活选择水箱的出入水端口。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辅热型空气源热泵装置设有防冻模式,当所述辅热型空气源热泵装置处于所述防冻模式时,所述第一底部端口经水泵连接于所述辅助加热模块的进水端口,所述第二底部端口经所述第五三通阀、所述第四三通阀连接于所述辅助加热模块的出水端口。在本实施例中,可通过辅助加热模块实现水箱的防冻。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案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及辅助供暖模式的运行原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化霜模式的运行原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供暖模式的运行原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及供热模式的运行原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的供暖供热模式的运行原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再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及制冷模式的运行原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再一实施例的制冷供热模式的运行原理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再一实施例的防冻模式的运行原理图。
附图标记:
压缩支路10;压缩机11;
室内换热支路20;室内换热器21;室内风机211;
第一膨胀支路30;第一膨胀阀31;
室外换热支路40;室外换热器41;室外风机411;
辅助加热模块51;进水端口511;出水端口512;水换热侧52;水箱53;第一底部端口531;顶部端口532;第二底部端口533;出水口534;水泵54;进水管55;
第二膨胀支路60;第二膨胀阀61;制冷剂换热侧62;
室内旁通支路70;
室外旁通支路80;喷气阀81;
第一三通阀91;第二三通阀92;第一四通阀93;第二四通阀94;第三三通阀95;第四三通阀96;第五三通阀97;单向阀98;截止阀99。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中间元件。相反,当元件为称作“直接”与另一元件连接时,不存在中间元件。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压缩机11、室内换热器21、第一膨胀阀31和室外换热器41依次连接,其中,辅热型空气源热泵装置设有辅助供暖模式,辅热型空气源热泵装置还包括:辅助加热模块51;水/制冷剂换热器,水/制冷剂换热器包括相互换热的水换热侧52和制冷剂换热侧62,辅助加热模块51与水换热侧52相连接;第二膨胀支路60,第二膨胀支路60并联于第一膨胀阀31所在支路,第二膨胀支路60设有第二膨胀阀61,制冷剂换热侧62位于第二膨胀支路60;当辅热型空气源热泵装置处于辅助供暖模式时,室内换热器21连接于压缩机11的排气端,第二膨胀支路60并联于第一膨胀阀31和室外换热器41所在的支路,第二膨胀阀61位于制冷剂换热侧62的上游,辅助加热模块51与水换热侧52形成循环通路。其中,第一膨胀阀31所在支路,既可以是第一膨胀阀31单独所在的支路,也可以是第一膨胀阀31与室内换热器21或室外换热器41串联所在的支路;本实施例中的辅助供暖模式主要是利用辅助加热模块51来提升辅热型空气源热泵装置的供暖效果,而辅助加热模块51可以是燃气加热模块,也可以是其他能源形式的辅助加热模块51。
在本实施例中,辅热型空气源热泵装置包括压缩支路10、室内换热支路20、连接于压缩支路10的室内旁通支路70、第一膨胀支路30、室外换热支路40、连接于压缩机11的室外旁通支路80、第一三通阀91、第二三通阀92,压缩机11位于压缩支路10,室内换热器21位于室内换热支路20,第一膨胀阀31位于第一膨胀支路30,室外换热器41位于室外换热支路40,第一三通阀91连通第二膨胀支路60与室内换热支路20、室内旁通支路70中的一个支路,第二三通阀92连通第二膨胀支路60与室外换热支路40、室外旁通支路80中的一个支路,第二膨胀支路60设有第一四通阀93,第一四通阀93包括A端口、B端口、C端口和D端口,A端口连接于第一三通阀91,B端口连接于第二膨胀阀61,C端口连接于第二三通阀92,D端口连接于制冷剂换热侧62,当A端口连接于B端口或D端口中的一个时,C端口连接于B端口或D端口中的另一个;辅热型空气源热泵装置还包括水箱53、第三三通阀95和第四三通阀96,水箱53与水换热侧52相连通,水换热侧52包括J端口和K端口,水箱53包括第一底部端口531、顶部端口532和出水口534,第三三通阀95用于连通K端口与第一底部端口531、辅助加热模块51中的一个,第四三通阀96用于连通J端口与顶部端口532、辅助加热模块51中的一个,此外,水箱53下游还设有进水管55和与进水管55配合使用的单向阀98。
具体地,参见图1,当环境温度低导致正常供热模式无法满足要求时,装置可以自动或手动进入辅助供暖模式,其运行方式为:第一三通阀91接通室内换热支路20和第二膨胀支路60,第二三通阀92接通第二膨胀支路60和室外旁通支路80,压缩机11排气端连接于室内换热器21,其排出的高压气态制冷剂进入室内换热器21,气态制冷剂释放热量后凝结为高压液态制冷剂,从室内换热器21流出的液态制冷剂分为两部分,其中一部分通过第一膨胀阀31降压后进入室外换热器41利用环境空气的热量进行蒸发,另一部分经第一四通阀93(从A端口流经B端口),通过第二膨胀阀61降压后进入水/制冷剂换热器的制冷剂换热侧62,利用辅助供暖模块提供的热量实现蒸发。从制冷剂换热侧62流出的气态制冷剂经第一四通阀93(经D端口到C端口)后经第二三通阀92与从室外换热器41流出的气态制冷剂混合后,进入压缩机11的吸气端。水箱53底部的热水经水泵54,通过截止阀99进入辅助加热模块51加热后进入水/制冷剂换热器的水换热侧52,将热量传递到制冷剂换热侧62后经第三三通阀95进入循环水泵54的进水端。
本实用新型的辅热型空气源热泵装置,与背景技术相比所产生的有益效果:通过设置第二膨胀支路60、水/制冷剂换热器和辅助加热模块51,具有在冬季供暖运行时利用辅助加热模块51明显增加热泵供暖热量的效果,从而克服空气源热泵在环境温度较低时供暖能力不足的缺点,同时由于保证了在较低的环境温度下仍然保证足够的制热能力,不必选用较大容量的型号,因此具有降低热泵供暖系统造价,提高系统运行经济性的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增加了室内旁通支路70和室外旁通支路80,以及调节通路的第一三通阀91、第二三通阀92,可以根据情况灵活调节与第二膨胀支路60并联的支路,可以实现空气源热泵加热生活热水,以及在夏季空调制冷运行条件下,以热回收方式加热生活热水,从而扩展空气源热泵供暖装置的应用。另外,通过设置第三三通阀95和第四三通阀96,可以便于控制水箱53、辅助加热模块51和第二膨胀支路60两两或三者之间的换热关系。
在本实施例中,除了辅助供暖模式,辅热型空气源热泵装置还可以有供热模式,在供热模式下,第一三通阀91连通室内旁通支路70和第二膨胀支路60,第二三通阀92连通第二膨胀支路60和室外换热支路40,A端口连接于D端口,C端口连接于B端口。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水箱53可以为用户提供热水,且结构简化,成本较低。
在另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至图4,本实施例为基于上一实施例的改进,其中室外旁通支路80连接于压缩机11的吸气端,室外旁通支路80还包括喷气阀81,喷气阀81用于提高进入吸气端的气态制冷剂压力。其中,本实施例的辅助供暖模式的运行示意图请参阅图2,其中实线所示部分为连通的支路,而虚线所示部分为断开的支路(以下各附图的支路通断示意方法相同),其运行原理与上一实施例类似,此处不再赘述。在本实施例中,利用辅助加热(如燃气辅热等)措施向热泵提供热量,当室外温度很低时,室外热交换能力下降,压缩机11正常回气口的回气量减少,压缩机11功率降低,不能发挥最好效果,通过增加回气喷射口补充制冷气体,从而增加压缩机11排气量,室内机热交换器制热的循环制冷剂量增加,实现制热量增加,从而克服空气源热泵在环境温度较低时供暖能力不足的缺点。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辅热型空气源热泵装置设有化霜模式,室内换热器21包括室内风机211,室外换热器41包括室外风机411;当辅热型空气源热泵装置处于化霜模式时,第一三通阀91连通第二膨胀支路60与室内换热支路20,第二三通阀92连通第二膨胀支路60与室外换热支路40,第二膨胀阀61位于制冷剂换热侧62的上游,室内风机211和室外风机411停止运行。在本实施例中,可通过辅助加热模块51为加热第二膨胀支路60的制冷剂,并流入室外换热支路40以实现提高室外换热器41的化霜效果。
具体请参阅图3,化霜模式的运行原理为:室外风机411停机、室内风机211停机、第一三通阀91接通室内换热支路20和第二膨胀支路60,第二三通阀92接通第二膨胀支路60和室外换热支路40,此时第二膨胀支路60和第一膨胀支路30并联,压缩机11排气端排出的高压气态制冷剂进入室内外换热器后分为两部分,其中一部分通过第一膨胀阀31后进入室外换热器41,另一部分经第一四通阀93,通过第二膨胀阀61后进入水/制冷剂换热器的制冷剂换热侧62,利用辅助加热模块51提供的热量提高制冷剂温度。从制冷剂换热侧62流出的气态制冷剂经第一四通阀93、第二三通阀92进入室外换热器41,气态制冷剂在冷凝过程中释放热量融化室外换热器41表面的霜层后进入压缩机11的吸气端。水箱53底部的热水经水泵54,通过截止阀99进入辅助加热模块51加热后进入水换热侧52,将热量传递到制冷剂然后经第三三通阀95进入水泵54的进水端。直到满足化霜结束条件后,恢复原先运行状态。
此外,请参阅图4,在非极端低温或不需要采用辅热的条件下,热泵装置可采用正常的供暖模式进行供暖,具体包括:室外风机411运行、室内风机211运行,关闭第二膨胀阀61,压缩机11排气端排出的高压气态制冷剂进入室内换热器21,气态制冷剂释放热量后凝结为高压液态制冷剂,从室内换热器21流出的液态制冷剂通过第一膨胀阀31降压后进入室外换热器41,利用环境空气的热量进行蒸发后进入压缩机11吸气端。
在又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5、图6,本实施例为基于上一实施例的改进,设置了第五三通阀97,第五三通阀97位于J端口与第四三通阀96之间,水箱53包括第二底部端口533,第五三通阀97用于连通J端口、第二底部端口533和第四三通阀96中的至少两个。在本实施例中,在水箱53底部设第二底部端口533,并在水换热侧52的J端口和第四三通阀96之间的水路上设置第五三通阀97与之连接,可以根据水温情况或用户的用水情况灵活选择水箱53的出入水端口。
在本实施例中,辅热型空气源热泵装置设有供热模式,即加热水箱53中的水,以为用户提供生活热水。请参阅图5,本实施例的供热模式为:室外风机411运行,室内风机211停机,第一三通阀91接通室内旁通支路70和第二膨胀支路60,第二三通阀92接通第二膨胀支路60和室外换热支路40,关闭第一膨胀阀31,压缩机11排气端排出的高压气态制冷剂经第一三通阀91、第一四通阀93进入水/制冷剂换热器的制冷剂侧,气态制冷剂释放热量后凝结为高压液态制冷剂,从水/制冷剂换热器流出的液态制冷剂通过第二膨胀阀61降压后进入室外换热器41,利用环境空气的热量进行蒸发后进入压缩机11的吸气端,水箱53第一底部端口531的热水经水泵54,通过第三三通阀95入水换热侧52后,根据水换热侧52的J端口的水温判断经第五三通阀97或第四三通阀96进入水箱53。其中,可以设置为当水温较低时流经第五三通阀97进入第二底部端口,当水温较高时则经第四三通阀96进入顶部端口532。
请参阅图6,本实施例的供暖供热模式为同时为用户提供室内供暖和生活热水,具体运行方法包括:室外风机411运行、室内风机211运行、第一三通阀91接通室内旁通支路70和第二膨胀支路60,第二三通阀92接通第二膨胀支路60和室外换热支路40,此时第二膨胀支路60并联于室内换热支路20和第一膨胀支路30形成的并联支路。压缩机11排气端排出的高压气态制冷剂分为两部分。其中一部分进入室内换热器21,气态制冷剂释放热量后凝结为高压液态制冷剂,从室内换热器21流出的液态制冷剂通过第一膨胀阀31降压后进入室外换热器41;另一部分经第一三通阀91、第一四通阀93进入水/制冷剂换热器的制冷剂侧,气态制冷剂释放热量后凝结为高压液态制冷剂,从制冷剂侧流出的液态制冷剂通过第二膨胀阀61降压后进入第一四通阀93,两部分液态制冷剂在室外换热器41混合后,利用环境空气的热量进行蒸发后进入压缩机11吸气端。水箱53第一底部端口531的热水经水泵54,通过第三三通阀95进入水/制冷剂换热器的水换热侧52加热后,根据水换热侧52J端口的水温判断经第五三通阀97或第四三通阀96进入水箱53。其中,可以设置为当水温低于一阈值时流经第五三通阀97进入第二底部端口,当水温高于该阈值时则经第四三通阀96进入顶部端口532。
在再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7至图9,本实施例为基于上一实施例的改进,压缩支路10设有第二四通阀94,第二四通阀94包括E端口、F端口、G端口和H端口,E端口连接于排气端,F端口连接于室外换热器41,G端口连接于吸气端,H端口连接于室内换热器21,当E端口连接于F端口或H端口中的一个时,G端口连接于F端口或H端口中的另一个。在本实施例中,在压缩支路10设置第二四通阀94,可以便于调节压缩机11吸气端和排气端的连接关系,即,使得系统既可以供暖,也可以制冷,低成本且简易化实现一机多用。
具体请参阅图7,本实施例的制冷模式包括:室外风机411运行,室内风机211运行,关闭第二膨胀阀61,压缩机11排气端排出的高压气态制冷剂经第二四通阀94(经A端口到B端口)进入室外换热器41,气态制冷剂释放热量后凝结为高压液态制冷剂,从室外换热器41流出的液态制冷剂通过第一膨胀阀31降压后进入室内换热器21,利用室内空气的热量进行蒸发,然后经第二四通阀94(经D端口到C端口)进入压缩机11吸气端。
具体请参阅图8,本实施例的制冷供热模式可以在室内制冷的同时为用户提供生活热水,其运行方式包括:室外风机411停机,室内风机211运行,第一三通阀91接通室内换热支路20和第二膨胀支路60,第二三通阀92接通第二膨胀支路60和室外换热支路40,关闭第一膨胀阀31,压缩机11排气端排出的高压气态制冷剂经第二四通阀94进入室外换热器41后,经第二三通阀92和第一四通阀93进入制冷剂换热侧62,气态制冷剂释放热量后凝结为高压液态制冷剂,从制冷剂换热侧62流出的液态制冷剂通过第二膨胀阀61、第一四通阀93、第一三通阀91后进入室内换热器21,利用室内空气的热量进行蒸发,然后经第二四通阀94进入压缩机11吸气端。水箱53第一底部端口531的热水经水泵54,通过第三三通阀95进入水/制冷剂换热器是水换热侧52加热后,经第五三通阀97或第四三通阀96进入水箱53。当蓄热水箱53的温度达到使用要求时,系统自动切换成图7所示的制冷模式。
其中,辅热型空气源热泵装置设有防冻模式,当辅热型空气源热泵装置处于防冻模式时,第一底部端口531经水泵54连接于辅助加热模块51的进水端口511,第二底部端口533经第五三通阀97、第四三通阀96连接于辅助加热模块51的出水端口512。在本实施例中,可通过辅助加热模块51实现水箱53的防冻。参见图9,防冻模式为检测到辅助加热模块51内部温度过低时利用水泵54把水箱53的热量传输到辅助加热模块51中,即水箱53的热水经第一底部端口531经截止阀99进入辅助加热模块51的进水端口511,冷却后的水从辅助加热模块51的出水端口512流经第四三通阀96、第五三通阀97后进入蓄热水箱53第二底部端口533。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辅热型空气源热泵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压缩机(11)、室内换热器(21)、第一膨胀阀(31)和室外换热器(41),其特征在于,所述辅热型空气源热泵装置设有辅助供暖模式,所述辅热型空气源热泵装置还包括:
辅助加热模块(51);
水/制冷剂换热器,所述水/制冷剂换热器包括相互换热的水换热侧(52)和制冷剂换热侧(62),所述辅助加热模块(51)与所述水换热侧(52)相连接;
第二膨胀支路(60),所述第二膨胀支路(60)并联于所述第一膨胀阀(31)所在支路,所述第二膨胀支路(60)设有第二膨胀阀(61),所述制冷剂换热侧(62)位于所述第二膨胀支路(60);
当所述辅热型空气源热泵装置处于所述辅助供暖模式时,所述室内换热器(21)连接于所述压缩机(11)的排气端,所述第二膨胀支路(60)并联于所述第一膨胀阀(31)和所述室外换热器(41)所在的支路,所述第二膨胀阀(61)位于所述制冷剂换热侧(62)的上游,所述辅助加热模块(51)与所述水换热侧(52)形成循环通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辅热型空气源热泵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压缩支路(10)、室内换热支路(20)、连接于所述压缩支路(10)的室内旁通支路(70)、第一膨胀支路(30)、室外换热支路(40)、连接于所述压缩机(11)的室外旁通支路(80)、第一三通阀(91)和第二三通阀(92),所述压缩机(11)位于所述压缩支路(10),所述室内换热器(21)位于所述室内换热支路(20),所述第一膨胀阀(31)位于所述第一膨胀支路(30),所述室外换热器(41)位于所述室外换热支路(40),所述第一三通阀(91)连通所述第二膨胀支路(60)与所述室内换热支路(20)、所述室内旁通支路(70)中的一个支路,所述第二三通阀(92)连通所述第二膨胀支路(60)与所述室外换热支路(40)、所述室外旁通支路(80)中的一个支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辅热型空气源热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外旁通支路(80)连接于所述压缩机(11)的吸气端,所述室外旁通支路(80)还包括喷气阀(81),所述喷气阀(81)用于提高进入所述吸气端的气态制冷剂压力。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辅热型空气源热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辅热型空气源热泵装置设有化霜模式,所述室内换热器(21)包括室内风机(211),所述室外换热器(41)包括室外风机(411);
当所述辅热型空气源热泵装置处于所述化霜模式时,所述第一三通阀(91)连通所述第二膨胀支路(60)与所述室内换热支路(20),所述第二三通阀(92)连通所述第二膨胀支路(60)与所述室外换热支路(40),所述第二膨胀阀(61)位于所述制冷剂换热侧(62)的上游,所述室内风机(211)和所述室外风机(411)停止运行。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辅热型空气源热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膨胀支路(60)设有第一四通阀(93),所述第一四通阀(93)包括A端口、B端口、C端口和D端口,所述A端口连接于所述第一三通阀(91),所述B端口连接于所述第二膨胀阀(61),所述C端口连接于所述第二三通阀(92),所述D端口连接于所述制冷剂换热侧(62),当所述A端口连接于所述B端口或所述D端口中的一个时,所述C端口连接于所述B端口或所述D端口中的另一个。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辅热型空气源热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支路(10)设有第二四通阀(94),所述第二四通阀(94)包括E端口、F端口、G端口和H端口,所述E端口连接于所述排气端,所述F端口连接于所述室外换热器(41),所述G端口连接于所述压缩机的吸气端,所述H端口连接于所述室内换热器(21),当所述E端口连接于所述F端口或所述H端口中的一个时,所述G端口连接于所述F端口或所述H端口中的另一个。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辅热型空气源热泵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水箱(53),所述水箱(53)与所述水换热侧(52)相连通,所述辅热型空气源热泵装置设有供热模式;
当所述辅热型空气源热泵装置处于所述供热模式时,所述第一三通阀(91)连通所述室内旁通支路(70)和所述第二膨胀支路(60),所述第二三通阀(92)连通所述第二膨胀支路(60)和所述室外换热支路(40),所述A端口连接于所述D端口,所述C端口连接于所述B端口。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辅热型空气源热泵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水箱(53)、第三三通阀(95)和第四三通阀(96),所述水换热侧(52)包括J端口和K端口,所述水箱(53)包括第一底部端口(531)和顶部端口(532),所述第三三通阀(95)用于连通所述K端口与所述第一底部端口(531)、所述辅助加热模块(51)中的一个,所述第四三通阀(96)用于连通所述J端口与所述顶部端口(532)、所述辅助加热模块(51)中的一个。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辅热型空气源热泵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五三通阀(97),所述第五三通阀(97)位于所述J端口与所述第四三通阀(96)之间,所述水箱(53)包括第二底部端口(533),所述第五三通阀(97)用于连通所述J端口、所述第二底部端口(533)和所述第四三通阀(96)中的至少两个。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辅热型空气源热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辅热型空气源热泵装置设有防冻模式,当所述辅热型空气源热泵装置处于所述防冻模式时,所述第一底部端口(531)经水泵连接于所述辅助加热模块(51)的进水端口(511),所述第二底部端口(533)经所述第五三通阀(97)、所述第四三通阀(96)连接于所述辅助加热模块(51)的出水端口(512)。
CN202020834752.9U 2020-05-18 2020-05-18 辅热型空气源热泵装置 Active CN21256637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834752.9U CN212566376U (zh) 2020-05-18 2020-05-18 辅热型空气源热泵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834752.9U CN212566376U (zh) 2020-05-18 2020-05-18 辅热型空气源热泵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566376U true CN212566376U (zh) 2021-02-19

Family

ID=746241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834752.9U Active CN212566376U (zh) 2020-05-18 2020-05-18 辅热型空气源热泵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56637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885478U (zh) 低温型空气源热泵机组
CN102654324A (zh) 一种带有热气旁通除霜装置的双级压缩热泵系统
CN103129348A (zh) 一种电动汽车热泵系统
CN201363859Y (zh) 一种空调机组
CN105276861A (zh) 一种补偿式双源热泵冷热风空调机组
CN112339526B (zh) 一种蓄热式卡车驻车空调系统
CN105258389A (zh) 一种补偿式双源热泵冷热水机组
CN112373264B (zh) 一种热泵型整车热管理系统
CN105402966A (zh) 一种太阳能空气源热泵
CN201062900Y (zh) 一种低温风冷热泵系统
CN202660658U (zh) 一种热泵新风集成空调系统
CN100439847C (zh) 一种板式换热器防冻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12066583B (zh) 双热源的空调机组及其控制方法
CN105241145A (zh) 一种补偿式双源热泵冷热水机组的控制方法
CN201318799Y (zh) 一种空气热源热水器
CN117067853A (zh) 热管理系统、方法及电动汽车
CN101266074A (zh) 高效节能环保型热泵空调热水器
CN212566376U (zh) 辅热型空气源热泵装置
CN100470166C (zh) 一种使用冷媒的节能热交换装置
CN201028871Y (zh) 高效节能热泵热水空调器
CN201014679Y (zh) 一种带热泵热水器功能的空调器
CN207317311U (zh) 一种带冷凝热回收装置的风冷冷水制冷系统
CN210801383U (zh) 一种高寒地区太阳能热泵储能采暖系统
CN109808448B (zh) 一种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和汽车
CN203323448U (zh) 冷媒多支路全热回收空调机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