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561637U - 一种隔离双套筒及应用其的试验桩体系 - Google Patents

一种隔离双套筒及应用其的试验桩体系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561637U
CN212561637U CN202020874493.2U CN202020874493U CN212561637U CN 212561637 U CN212561637 U CN 212561637U CN 202020874493 U CN202020874493 U CN 202020874493U CN 212561637 U CN212561637 U CN 21256163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eeve
outer sleeve
wall
inner sleeve
baff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874493.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淡鹏飞
王鑫
耿海江
董柏君
尹立佐
管庆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Railway 12th Bureau Group Co Ltd
China Railway 12th Bureau Group Construction and Installation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Railway 12th Bureau Group Co Ltd
China Railway 12th Bureau Group Construction and Installa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Railway 12th Bureau Group Co Ltd, China Railway 12th Bureau Group Construction and Installation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Railway 12th Bureau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874493.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56163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56163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56163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iles And Underground Anch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桩基础施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隔离双套筒及应用其的试验桩体系。具体包括试验桩和套接在试验桩外围的隔离双套筒,所述外套筒与周围土体之间填充有碎石块。隔离双套筒包括外套筒和内套筒,所述外套筒与内套筒同轴套装,所述内套筒与外套筒之间留有空隙;所述外套筒的上方孔口与内套筒外壁之间通过第一挡板连接,所述外套筒的下方孔口处连接有第二挡板,所述第二挡板与所述内套筒之间留有环空间隙,所述外套筒内壁或内套筒外壁上分布有导向筋板。本实用新型克服了传统的隔离措施由于自身工艺等原因只能一定程度上削弱该部分土体对桩身侧面的摩擦阻力,彻底解决了不能完全消除摩擦阻力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隔离双套筒及应用其的试验桩体系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桩基础施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隔离双套筒及应用其的试验桩体系。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深基坑工程的不断增多,在降水未形成前,软土地区周围土体不稳定的情况下,抗压试桩检测难以进行。地下情况复杂多变,如果开挖,需要考虑土方支护及降排水的问题,深基坑还需进行专家论证,试验成本则会大幅度增加。如果直接在原始地表进行试桩,基底标高以上土体与桩身之间的摩阻力无法消除,且设计院无法通过计算得出准确的结果。所以,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有效隔离基底标高以上土体与桩身的接触。传统的隔离措施由于自身工艺等原因只能一定程度上削弱该部分桩身对土体的摩阻力,并不能完全消除摩阻力,进而试桩检测数据无法为设计单位提供准确的设计依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隔离双套筒及应用其的试验桩体系,要解决传统隔离措施由于自身工艺等原因只能一定程度上削弱该部分土体对桩身侧面的摩擦阻力,并不能完全消除摩擦阻力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隔离双套筒,包括圆管体外套筒和内套筒,所述外套筒与内套筒同轴套装,所述内套筒长于所述外套筒,所述内套筒与外套筒之间留有空隙;所述内套筒的上、下两端相对于所述外套筒均留有余部;所述外套筒的上方孔口与内套筒外壁之间通过第一挡板连接,所述外套筒的下方孔口处连接有第二挡板,所述第二挡板与所述内套筒之间留有环空间隙,所述外套筒和内套筒之间设置有密封体,所述密封体贴近所述第二挡板;所述外套筒内壁或内套筒外壁上分布有至少3个平行于其轴线的导向筋板;所述外套筒上设置有吊装环。
进一步地,所述密封体包括设置在所述内套筒上的凸环、环绕所述外套筒内壁设置的橡胶带,所述凸环的内圈与所述内套筒的外壁无缝连接、外圈与所述橡胶带抵接。
进一步地,所述外套筒上开设有注胶孔,所述密封体还包括填充在所述凸环和橡胶带与第二挡板之间的发泡胶。
进一步地,所述橡胶带的截面为直角梯形。
进一步地,所述导向筋板为矩形板,所述导向筋板的两个外漏角为倒角结构。
一种应用所述的隔离双套筒的试验桩体系,包括试验桩和套接在试验桩外围的隔离双套筒,所述外套筒与周围土体之间填充有碎石块,所述内套筒外壁以及外套筒的内壁涂刷有废机油或黄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特点和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传统的隔离措施由于自身工艺等原因只能一定程度上削弱该部分土体对桩身侧面的摩擦阻力,并不能完全消除摩擦阻力的缺点,彻底解决了不能完全消除摩擦阻力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隔离双套筒及应用其的试验桩体系,为了对双套筒的下部进行有效的密封处理,保证双套筒就位后,泥浆不会从下部进入到双套筒之间的空隙,从而影响减阻效果,本实用新型利用两道措施进行密封处理,保证了双套筒之间的密封性:为了保证内、外套筒可靠分离,有效消除侧摩擦阻力,本实用新型的内套筒外壁上焊接一定数量的导向筋板,提高侧向支撑力,防止抗压试桩内套筒在加载过程中失稳破坏,另外,内、外套管涂刷废机油或黄油,在摩擦过程中起润滑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试验桩体系中,内套筒和试验桩桩身相连,外套筒和桩周土体接触,内、外套筒间设导向筋板以控制双套筒之间间隙和增加稳定性;双套筒底部的两道密封措施保证了内外套筒之间不会有泥浆进入,从而达到隔离的目的;外套筒外壁填充碎石块进行固壁处理,保证双套筒底部周围的土质稳定,以确保静载实验的顺利实施,静载试验前切割内、外套筒上部第一挡板,试验时荷载直接加载在内套筒桩体上,使内、外套筒产生滑移,完全消除设计桩顶标高以上土体侧摩阻力的影响。
本实用新型可广泛应用于抗压及抗拔试验桩体系。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隔离双套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A-A处的剖视图。
图4为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1-外套筒;101-注胶孔;2-内套筒;3-吊装环;4-第一挡板;5-导向筋板;6-凸环;7-橡胶带; 8-发泡胶;9-第二挡板;10-碎石块;11-周围土体;12-试验桩。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请参阅图1至图4。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如图1所示;一种应用隔离双套筒的试验桩体系,包括试验桩12和套接在试验桩12外围的隔离双套筒,所述外套筒1与周围土体11之间填充有碎石块10,所述内套筒2外壁以及外套筒1的内壁涂刷有废机油或黄油。
如图2、图3所示;一种隔离双套筒,包括圆管体外套筒1和内套筒2,所述外套筒1和内套筒2的管壁厚为8mm;所述外套筒1与内套筒2同轴套装,所述内套筒2长于所述外套筒1,所述内套筒2与外套筒1之间留有空隙;所述内套筒2的上、下两端相对于所述外套筒1均留有余部;上端余部的长度为 200mm、下端余部的长度为300mm。所述外套筒1的上方孔口与内套筒2外壁之间通过第一挡板4连接,所述外套筒1的下方孔口处连接有第二挡板9,所述第二挡板9与所述内套筒2之间留有宽度为4mm的环空间隙。所述外套筒1和内套筒2之间设置有密封体,所述密封体贴近所述第二挡板9;所述外套筒1内壁或内套筒2外壁上等距分布有8个平行于其轴线的导向筋板5;所述外套筒1上设置有吊装环3。所述导向筋板5为矩形板,所述导向筋板5的两个外漏角为倒角结构。
如图4所示;所述密封体包括设置在所述内套筒2上的凸环6、环绕所述外套筒1内壁设置的橡胶带 7,所述凸环6的内圈与所述内套筒2的外壁无缝连接、外圈与所述橡胶带7抵接。所述凸环6为直径为 28mm钢圆环,钢圆环距第二挡板200mm,因为试验桩整体下沉超过50mm,桩体则失败,钢圆环距第二挡板200mm,试验桩和内套筒2留有足量的下沉空间。所述外套筒1上开设有注胶孔101,所述密封体还包括填充在所述凸环6和橡胶带7与第二挡板9之间的发泡胶8。所述橡胶带7的截面为直角梯形。
本实用新型的施工过程,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一,在工厂加工内、外套筒,并套装,套装完毕后进行定位校准。
步骤二,双套筒整体吊装入孔:整体起吊双套筒,下入孔底;利用重力作用下压300mm,在孔口固定双套筒后用碎石块夯实固壁。
步骤三:按试验桩直径进行钻孔并进行试验桩施工,待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剔凿桩头,按照抗压试验桩静载试验的要求进行桩头处理。
步骤四:抗压试验桩静载试验前(抗拔试验桩拉拔试验前)断开内外套筒之间的第一挡板,采用氧乙炔切割。
步骤五:在正式加载之前,先对内套管进行预加荷载100~200KN,使套管在预加载后就能顺利与周围土体脱开。
其中对内外套筒进行定位校准的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一,将直径28的钢圆环焊接在距内套筒下口500mm处,封闭焊接,钢圆环与内套筒外壁之间不得留有缝隙。
步骤二,在外套筒内壁粘接10mm厚橡胶止水带,橡胶带的宽度不小于80mm,橡胶带与钢圆环组成第一道密封。
步骤三,在外套筒适当位置预留注胶口,焊接外套筒第二挡板与内套筒留4mm缝隙,焊好后,用预留好的注胶口,注入发泡胶,保温固化不少于一天,形成第二道密封。
步骤四,在双套筒上口内外套筒之间用楔形铁调整同心对中后,焊定位板固定,然后将外套筒上口第一挡板与内套筒焊接密封。
步骤五,焊接吊装环。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Claims (6)

1.一种隔离双套筒,包括圆管体外套筒(1)和内套筒(2),所述外套筒(1)与内套筒(2)同轴套装,所述内套筒(2)长于所述外套筒(1),所述内套筒(2)与外套筒(1)之间留有空隙;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套筒(2)的上、下两端相对于所述外套筒(1)均留有余部;所述外套筒(1)的上方孔口与内套筒(2)外壁之间通过第一挡板(4)连接,所述外套筒(1)的下方孔口处连接有第二挡板(9),所述第二挡板(9)与所述内套筒(2)之间留有环空间隙,所述外套筒(1)和内套筒(2)之间设置有密封体,所述密封体贴近所述第二挡板(9);所述外套筒(1)内壁或内套筒(2)外壁上分布有至少3个平行于其轴线的导向筋板(5);所述外套筒(1)上设置有吊装环(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隔离双套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体包括设置在所述内套筒(2)上的凸环(6)、环绕所述外套筒(1)内壁设置的橡胶带(7),所述凸环(6)的内圈与所述内套筒(2)的外壁无缝连接、外圈与所述橡胶带(7)抵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隔离双套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套筒(1)上开设有注胶孔(101),所述密封体还包括填充在所述凸环(6)和橡胶带(7)与第二挡板(9)之间的发泡胶(8)。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隔离双套筒,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带(7)的截面为直角梯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隔离双套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筋板(5)为矩形板,所述导向筋板(5)的两个外漏角为倒角结构。
6.一种应用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隔离双套筒的试验桩体系,其特征在于:包括试验桩(12)和套接在试验桩(12)外围的隔离双套筒,所述外套筒(1)与周围土体(11)之间填充有碎石块(10),所述内套筒(2)外壁以及外套筒(1)的内壁涂刷有废机油或黄油。
CN202020874493.2U 2020-05-22 2020-05-22 一种隔离双套筒及应用其的试验桩体系 Active CN21256163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874493.2U CN212561637U (zh) 2020-05-22 2020-05-22 一种隔离双套筒及应用其的试验桩体系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874493.2U CN212561637U (zh) 2020-05-22 2020-05-22 一种隔离双套筒及应用其的试验桩体系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561637U true CN212561637U (zh) 2021-02-19

Family

ID=746334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874493.2U Active CN212561637U (zh) 2020-05-22 2020-05-22 一种隔离双套筒及应用其的试验桩体系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56163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234055B (zh) 一种预制桩后注浆装置及其工艺
CN101429764B (zh) 地下连续墙槽段接缝处渗漏水检测及封堵修复装置及其方法
CN108411920A (zh) 一种控制土体变形的多点囊式注浆装置及其方法
CN205975711U (zh) 抗压试验桩高效减阻双套筒及其试验桩体系
CN205399418U (zh) 一种增强phc管桩沉桩破土的桩尖结构
CN108560543A (zh) 水下灌注桩护筒施工方法
CN109083135A (zh) 微型钢管桩施工方法
CN107420640A (zh) 顶管施工用端部保护装置及顶管施工用钢管间连接装置
JP4712456B2 (ja) 基礎補強工法
CN212561637U (zh) 一种隔离双套筒及应用其的试验桩体系
CN208965555U (zh) 用于钻孔灌注桩遇溶洞的防漏砼装置
WO2015158169A1 (zh) 一种筒桩的施工工艺及其专用成孔器
CN108999227B (zh) 一种建筑物基础的加固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09056735A (zh) 用于钻孔灌注桩遇溶洞的防漏砼装置
CN106065622A (zh) 抗拔试验桩高效减阻双套筒及抗拔试验桩减阻方法
CN209941758U (zh) 预制管桩焊接缝质量检测装置
CN205475208U (zh) 控制垂直度的双护筒施工结构
CN104532815B (zh) 一种用于软土地层的伸缩臂式多点位移计锚头
CN210440668U (zh) 一种顶管注浆快速卡接装置
CN114411745A (zh) 钢管桩桩端后注浆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CN211498838U (zh) 后注浆的管桩结构
CN113152451A (zh) 一种防止桩基基坑塌孔扩径固定筒
KR101878901B1 (ko) 부마찰 저감용 말뚝 시공방법
CN115450218B (zh) 振动沉钢管桩的桩侧静压注浆管装置的使用方法
JPH0813495A (ja) 土留め壁及びその構築工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