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546362U - 儿童折叠座椅、儿童推车和儿童餐椅 - Google Patents

儿童折叠座椅、儿童推车和儿童餐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546362U
CN212546362U CN202020271791.2U CN202020271791U CN212546362U CN 212546362 U CN212546362 U CN 212546362U CN 202020271791 U CN202020271791 U CN 202020271791U CN 212546362 U CN212546362 U CN 21254636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ckrest
seat
folding
armrest
armrest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271791.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钟传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ubao (Xiamen) 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Land Leopard Xiamen Light Industrial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and Leopard Xiamen Light Industrial Produc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Land Leopard Xiamen Light Industrial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271791.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54636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54636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54636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儿童折叠座椅,所述靠背、扶手和座椅分别和所述固定本体转动连接;所述靠背和扶手转动连接,并且所述靠背与扶手之间具备第一空转行程和第二空转行程,当靠背从打开位置相对于扶手转过所述第一空转行程后,所述靠背和扶手相对于固定本体沿着收合方向形成连动转动配合,并且所述靠背带动扶手与固定本体解除限位配合;当靠背从收合位置相对于扶手转过所述第二空转行程后,所述靠背和扶手相对于固定本体沿着打开方向形成连动转动配合;所述靠背带动扶手沿着打开方向转动至一中间位置时,所述靠背与扶手解除连动转动配合,并且所述靠背带动所述扶手与固定本体形成限位配合。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装配上述儿童折叠座椅的推车和餐椅。

Description

儿童折叠座椅、儿童推车和儿童餐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婴童用品,尤其涉及儿童折叠座椅。
背景技术
多年来,人们都是使用婴儿推车(也称为童车、婴儿车或摇篮车)来将婴儿带到户外活动。早期婴儿推车中的座椅的零件相互固定,因此无法折叠成紧凑形式,其搬运和存放都非常不方便。近来,婴儿推车的座椅被设计成某些零件可相对于彼此移动以允许座椅做出某种程度的变形,从而使婴儿推车在闲置时具有更加紧凑的构造。然而,现有的座椅在收纳时步骤繁琐,且很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是提供儿童折叠座椅,在靠背收合或打开的过程中,扶手也能同步被收合或被打开。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儿童折叠座椅,其特征在于包括:靠背、固定本体、扶手和座椅;
所述靠背、扶手和座椅分别和所述固定本体转动连接;
所述靠背和扶手转动连接,并且所述靠背与扶手之间具备第一空转行程和第二空转行程,当靠背从打开位置相对于扶手转过所述第一空转行程后,所述靠背和扶手相对于固定本体沿着收合方向形成连动转动配合,并且所述靠背带动扶手与固定本体解除限位配合;当靠背从收合位置相对于扶手转过所述第二空转行程后,所述靠背和扶手相对于固定本体沿着打开方向形成连动转动配合;所述靠背带动扶手沿着打开方向转动至一中间位置时,所述靠背与扶手解除连动转动配合,并且所述靠背带动所述扶手与固定本体形成限位配合。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扶手通过扶手连接件与固定本体连接;所述靠背具有容置扶手连接件和固定本体的第一空腔。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空腔内壁还具有用于与所述扶手连接件沿着收合方向连动配合的第一限位面。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扶手连接件具有弹性顶块,所述靠背相对于扶手转过所述第一空转行程后,所述第一限位面与弹性顶块沿着收合方向连动配合。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空腔的内壁还具有与所述扶手连接件沿着打开方向连动配合的第一挤压面;所述靠背位于收合位置时,所述弹性顶块与第一挤压面之间间隔一定距离形成所述第二空转行程。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靠背带动扶手移动至中间位置后,所述靠背相对于扶手转动,所述第一挤压面挤压所述弹性顶块,使得所述靠背与扶手解除连动转动配合。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扶手连接件具有弹性卡块,所述第一空腔的内壁具有与所述弹性卡块挤压配合的第二挤压面。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靠背位于打开位置时,所述弹性卡块与第二挤压面之间沿着收合方向间隔一定距离形成所述第一空转行程。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本体具有与弹性卡块配合卡锁的卡槽;所述弹性卡块未被第二挤压面挤压时,所述弹性卡块与卡槽卡锁;所述弹性卡块被第二挤压面挤压时,所述弹性卡块与卡槽解除卡锁。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座椅和扶手转动连接,并且所述座椅与扶手之间具备第三空转行程,当座椅从打开位置相对于扶手转过所述第三空转行程后,所述座椅和扶手相对于固定本体沿着收合方向形成连动转动配合;
所述座椅带动扶手转动至收合位置时,所述座椅与靠背沿着收合方向限位配合;所述座椅转动至打开位置时,所述座椅与扶手沿着打开方向限位配合,并且所述扶手与固定本体限位配合;所述座椅转动至与扶手形成连动转动配合配合时,所述座椅带动所述扶手与固定本体解除限位配合。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扶手和座椅通过扶手连接件连接;所述座椅具有容置所述扶手连接件的第二空腔,所述第二空腔的内壁具有容置所述弹性卡块的子腔室;
所述子腔室沿着收合方向的侧壁为与所述弹性卡块推抵配合的导向面,用于压缩所述弹性卡块使其子空腔移动至空腔中;所述子腔室沿着打开方向的侧壁为与所述弹性卡块推抵配合的避空面。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弹性卡块位于子腔室内时,所述弹性卡块与卡槽卡锁;所述弹性卡块移动至空腔内时,所述弹性卡块与卡槽解除卡锁。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扶手连接件具有限位块,所述空腔的内壁具有容置所述限位块的圆弧槽;所述圆弧槽的弧长大于所述限位块的长度;所述弹性顶块设置于所述限位块上;
当所述座椅位于打开位置时,所述限位块与圆弧槽的一侧顶抵限位;当所述座椅从打开位置向收合位置转动时,所述圆弧槽随之相对于限位块转动;当圆弧槽的另一侧与限位块顶抵时,所述座椅和扶手沿着收合方向形成连动转动配合。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本体具有沿着收合方向延伸的导向槽,所述座椅具有置于所述导向槽内的滑块;
所述座椅位于打开位置时,所述滑块与导向槽的一侧沿着打开方向限位配合;所述座椅位于收合位置时,所述滑块与导向槽的另一侧沿着收合方向限位配合。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本体还具有多个角度调节槽,所述靠背通过弹性插销与其中一个角度调节槽卡锁以改变靠背的角度。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还包括一拉手,其通过拉线与弹性插销连接;拉动拉手带动弹性插销与所述角度调节槽分离。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儿童推车,装配了如上所述的儿童折叠座椅。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儿童餐椅,装配了如上所述的儿童折叠座椅。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儿童折叠座椅,通过在扶手上设置一个弹性顶块,在靠背收合的时候弹性顶块和靠背顶抵连动一起收合。在靠背打开的时候弹性顶块先与靠背顶抵一起打开,打开至扶手与固定本体锁定后弹性顶块与靠背挤压解除连动,进而使得靠背可以沿着打开方向继续转动。
2.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儿童折叠座椅,通过在座椅和扶手之间设置一个空转行程,来使得座椅在转动一定角度后与扶手形成连动配合。这样就可以形成扶手和座椅一起收合的目的。并且在座椅上设置了一个弹性卡块,用于将扶手和固定本体固定在一起,并且在座椅上设置了一个用于解锁弹性卡块的导向面,这样在座椅从打开位置收合的过程中,扶手受到导向面的挤压就自动解除了和固定本体的限位关系,从而可以随着座椅一起转动收合。无需为了解除扶手的限位关系设置额外的操作按钮,整个收合过程非常快速便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座椅位于打开位置的爆炸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座椅位于打开位置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座椅位于打开位置的俯视图;
图4为图3在A-A位置的剖视图;
图5为图3在B-B位置的剖视图;
图6为图3在C-C位置的剖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座椅转动至与扶手连动时的侧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座椅转动至与扶手连动时的俯视图;
图9为图8在A-A位置的剖视图;
图10为图8在B-B位置的剖视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座椅转动至收合位置的侧视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座椅转动至收合位置的俯视图;
图13为图12在A-A位置的剖视图;
图14为图12在B-B位置的剖视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靠背位于打开位置的侧视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靠背位于打开位置的俯视图;
图17为图16在A-A位置的剖视图;
图18为图16在B-B位置的剖视图;
图19为图16在C-C位置的剖视图;
图20为图16在D-D位置的剖视图;
图21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靠背转动至与扶手连动时的侧视图;
图22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靠背转动至与扶手连动时的俯视图;
图23为图22在A-A位置的剖视图;
图24为图22在B-B位置的剖视图;
图25为图22在C-C位置的剖视图;
图26为图22在D-D位置的剖视图;
图27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靠背转动至收合位置的侧视图;
图28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靠背转动至收合位置的俯视图;
图29为图28在A-A位置的剖视图;
图30为图28在B-B位置的剖视图;
图31为图28在C-C位置的剖视图;
图32为图28在D-D位置的剖视图;
图33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靠背从收合位置打开的侧视图;
图34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靠背从收合位置打开的俯视图;
图35为图34在A-A位置的剖视图;
图36为图34在B-B位置的剖视图;
图37为图34在C-C位置的剖视图;
图38为图34在D-D位置的剖视图;
图39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靠背从收合位置打开至中间位置的侧视图;
图40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靠背从收合位置打开至中间位置的俯视图;
图41为图40在A-A位置的剖视图;
图42为图40在B-B位置的剖视图;
图43为图40在C-C位置的剖视图;
图44为图40在D-D位置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参考图1-14,本实施例提供了儿童折叠座椅,包括:靠背1、固定本体2、扶手3和座椅4;
所述靠背1、扶手3和座椅4分别和所述固定本体2连接;
所述座椅4和扶手3转动连接,并且所述座椅4与扶手3之间具备第三空转行程,当座椅4从打开位置相对于扶手3转过所述第三空转行程后,所述座椅4和扶手3相对于固定本体2沿着收合方向形成连动转动配合;
所述座椅4带动扶手3转动至收合位置时,所述座椅4与靠背1沿着收合方向限位配合;所述座椅4转动至打开位置时,所述座椅4与扶手3沿着打开方向限位配合,并且所述扶手3与固定本体2限位配合;所述座椅4转动至与扶手3形成连动转动配合配合时,所述扶手3与固定本体2解除限位配合。
通过上述的设置后,座椅4在打开位置向收合位置转动的过程中,座椅4 会带动扶手3解除扶手3与固定本体2的限位配合,并形成座椅4与扶手3的转动连动配合。进而实现收合座椅4时带动扶手3一起收合,整个过程中用户只需要操作座椅4即可,无需对扶手3做出额外的操作,整个收合过程非常直观简单,易于操作。
本实施例中,为了实现上述的结构效果,采用了如下所述的具体机械结构:
所述扶手3和座椅4通过扶手连接件31连接;所述座椅4具有容置所述扶手连接件31的第二空腔。通过将扶手连接件31置于第二空腔中,扶手3和座椅4就能连接在一起。
为了实现扶手3和固定本体2的卡锁,以及座椅4带动扶手3和固定本体2的解锁,本实施例中,所述扶手连接件31具有弹性卡块32,所述第二空腔的内壁具有容置所述弹性卡块32的子腔室41;
所述子腔室41沿着收合方向的侧壁为与所述弹性卡块32推抵配合的导向面411,用于压缩所述弹性卡块32使其从第二空腔移动至第二空腔中;所述子腔室41沿着打开方向的侧壁为与所述弹性卡块32推抵配合的避空面412。
所述固定本体2具有与弹性卡块32配合卡锁的卡槽21;所述弹性卡块32 位于子腔室41内时,所述弹性卡块32与卡槽21卡锁;所述弹性卡块32移动至第二空腔内时,所述弹性卡块32与卡槽21解除卡锁。
通过上述设置后,在弹性卡块32位于子腔室41内时,扶手3和固定本体 2的卡槽21就卡锁在一起了。而当座椅4向收合方向转动时,子腔室41就可以相对弹性卡块32转动,导向面411挤压弹性卡块32,这样弹性卡块32就会从子腔室41中移出,那么弹性卡块32自然也就和卡槽21解锁了。这样就可以实现在座椅4开始收合后自动解除扶手3和固定本体2的卡锁。
为了实现座椅4相对扶手3转过一定角度后带动扶手3连动,所述扶手连接件31具有限位块33,所述第二空腔的内壁具有容置所述限位块33的圆弧槽 42;所述圆弧槽42的弧长大于所述限位块33的长度;
当所述座椅4位于打开位置时,所述限位块33与圆弧槽42的一侧顶抵限位;当所述座椅4从打开位置向收合位置转动时,所述圆弧槽42随之相对于限位块33转动;当圆弧槽42的另一侧与限位块33顶抵时,所述座椅4和扶手3沿着收合方向形成连动转动配合。
为了对座椅4的转动位置进行限位,所述固定本体2具有沿着收合方向延伸的导向槽22,所述座椅4具有置于所述导向槽22内的滑块43;所述座椅4 位于打开位置时,所述滑块43与导向槽22的一侧沿着打开方向限位配合;所述座椅4位于收合位置时,所述滑块43与导向槽22的另一侧沿着收合方向限位配合。
本实施例中,进一步地还可以调节靠背1的使用角度,采用了这样的结构:所述固定本体2还具有多个角度调节槽23,所述靠背1通过弹性插销11与其中一个角度调节槽23卡锁以改变靠背1的角度。本实施例中,角度调节槽23 分为使用状态下的角度调节槽和收合槽,其中使用状态下的角度调节槽用于靠背1在打开时根据需要进行角度调节。而收合槽用于靠背1在收合状态下和固定本体2卡锁固定。
为了方便用户操作靠背1的角度调节,本实施例中在靠背1上还设置了一个拉手13,其通过拉线12与弹性插销11连接;拉动拉手13带动弹性插销11 与所述角度调节槽23分离。
上文主要针对收合这一过程进行论述,而打开这一过程实际上就是上述过程的反过程,一开始座椅4和扶手3连动转动,转动至扶手3的弹性卡块32 回到子腔室41时,扶手3重新和固定本体2锁固,此时座椅4和扶手3解除连动,座椅4继续转动后就可以完成座椅4的打开。
上述的座椅可以应用在儿童手推车上,或者应用在儿童餐椅上。
上文是从座椅收合的方面进行描述,本实施例中提供的折叠座椅还可以通过靠背1进行收合或者打开。具体来说:
参考图15-图44,所述靠背1和扶手3转动连接,并且所述靠背1与扶手 3之间具备第一空转行程和第二空转行程,当靠背1从打开位置相对于扶手3 转过所述第一空转行程后,所述靠背1和扶手3相对于固定本体2沿着收合方向形成连动转动配合,并且所述靠背1带动扶手3与固定本体2解除限位配合;当靠背1从收合位置相对于扶手3转过所述第二空转行程后,所述靠背1和扶手3相对于固定本体2沿着打开方向形成连动转动配合;
所述靠背1带动扶手3沿着打开方向转动至一中间位置时,所述靠背1与扶手3解除连动转动配合,并且所述靠背1带动所述扶手3与固定本体2形成限位配合。
通过上述设置后,该儿童折叠座椅在靠背1收合的时候扶手3和靠背1顶抵连动一起收合。在靠背1打开的时候扶手3先与靠背1一起打开,打开至扶手3与固定本体2锁定后扶手3与靠背1解除连动,进而使得靠背1可以沿着打开方向继续转动。这样就实现了通过靠背1也可以实现折叠座椅的打开与收合。
为了实现上述的效果,本实施例中采用了如下所述的具体结构:
所述靠背1具有容置扶手连接件31和固定本体2的第一空腔。所述第一空腔内壁还具有用于与所述扶手连接件31沿着收合方向连动配合的第一限位面14。所述扶手连接件31具有弹性顶块34,所述靠背1相对于扶手3转过所述第一空转行程后,所述第一限位面14与弹性顶块34沿着收合方向连动配合。这样就完成了靠背1从打开位置转动过第一空转行程后,靠背1与扶手3形成连动,进而带动扶手3一起收合。本实施例中,所述弹性顶块34设置于限位块33上。
为了在靠背1与扶手3形成连动配合时,扶手3同时也解除了与固定本体 2的限位配合,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空腔的内壁具有与所述弹性卡块32挤压配合的第二挤压面15,所述靠背1位于打开位置时,所述弹性卡块32与第二挤压面15之间沿着收合方向间隔一定距离形成所述第一空转行程。
所述弹性卡块32未被第二挤压面15挤压时,所述弹性卡块32与卡槽21 卡锁;所述弹性卡块32被第二挤压面挤压15时,所述弹性卡块32与卡槽21 解除卡锁。
为了实现靠背1从收合位置也可以带动扶手3一起打开,所述第一空腔的内壁还具有与所述扶手连接件31沿着打开方向连动配合的第一挤压面16;所述靠背1位于收合位置时,所述弹性顶块34与第一挤压面16之间间隔一定距离形成所述第二空转行程。
当所述靠背1带动扶手3移动至中间位置后,弹性卡块32与卡槽21卡锁,扶手3重新与固定本体2卡锁。此时继续转动靠背1,所述靠背1相对于扶手 3转动,所述第一挤压面16挤压所述弹性顶块34,使得所述靠背1与扶手3 解除连动转动配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故不能依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即依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实用新型涵盖的范围内。

Claims (18)

1.儿童折叠座椅,其特征在于包括:靠背、固定本体、扶手和座椅;
所述靠背、扶手和座椅分别和所述固定本体转动连接;
所述靠背和扶手转动连接,并且所述靠背与扶手之间具备第一空转行程和第二空转行程,当靠背从打开位置相对于扶手转过所述第一空转行程后,所述靠背和扶手相对于固定本体沿着收合方向形成连动转动配合,并且所述靠背带动扶手与固定本体解除限位配合;当靠背从收合位置相对于扶手转过所述第二空转行程后,所述靠背和扶手相对于固定本体沿着打开方向形成连动转动配合;所述靠背带动扶手沿着打开方向转动至一中间位置时,所述靠背与扶手解除连动转动配合,并且所述靠背带动所述扶手与固定本体形成限位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儿童折叠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扶手通过扶手连接件与固定本体连接;所述靠背具有容置扶手连接件和固定本体的第一空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儿童折叠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空腔内壁还具有用于与所述扶手连接件沿着收合方向连动配合的第一限位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儿童折叠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扶手连接件具有弹性顶块,所述靠背相对于扶手转过所述第一空转行程后,所述第一限位面与弹性顶块沿着收合方向连动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儿童折叠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空腔的内壁还具有与所述扶手连接件沿着打开方向连动配合的第一挤压面;所述靠背位于收合位置时,所述弹性顶块与第一挤压面之间间隔一定距离形成所述第二空转行程。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儿童折叠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靠背带动扶手移动至中间位置后,所述靠背相对于扶手转动,所述第一挤压面挤压所述弹性顶块,使得所述靠背与扶手解除连动转动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儿童折叠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扶手连接件具有弹性卡块,所述第一空腔的内壁具有与所述弹性卡块挤压配合的第二挤压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儿童折叠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靠背位于打开位置时,所述弹性卡块与第二挤压面之间沿着收合方向间隔一定距离形成所述第一空转行程。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儿童折叠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本体具有与弹性卡块配合卡锁的卡槽;所述弹性卡块未被第二挤压面挤压时,所述弹性卡块与卡槽卡锁;所述弹性卡块被第二挤压面挤压时,所述弹性卡块与卡槽解除卡锁。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儿童折叠座椅,其特征在于包括:所述座椅和扶手转动连接,并且所述座椅与扶手之间具备第三空转行程,当座椅从打开位置相对于扶手转过所述第三空转行程后,所述座椅和扶手相对于固定本体沿着收合方向形成连动转动配合;
所述座椅带动扶手转动至收合位置时,所述座椅与靠背沿着收合方向限位配合;所述座椅转动至打开位置时,所述座椅与扶手沿着打开方向限位配合,并且所述扶手与固定本体限位配合;所述座椅转动至与扶手形成连动转动配合配合时,所述座椅带动所述扶手与固定本体解除限位配合。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儿童折叠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扶手和座椅通过扶手连接件连接;所述座椅具有容置所述扶手连接件的第二空腔,所述第二空腔的内壁具有容置所述弹性卡块的子腔室;
所述子腔室沿着收合方向的侧壁为与所述弹性卡块推抵配合的导向面,用于压缩所述弹性卡块使其子空腔移动至空腔中;所述子腔室沿着打开方向的侧壁为与所述弹性卡块推抵配合的避空面。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儿童折叠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卡块位于子腔室内时,所述弹性卡块与卡槽卡锁;所述弹性卡块移动至空腔内时,所述弹性卡块与卡槽解除卡锁。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儿童折叠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扶手连接件具有限位块,所述空腔的内壁具有容置所述限位块的圆弧槽;所述圆弧槽的弧长大于所述限位块的长度;所述弹性顶块设置于所述限位块上;
当所述座椅位于打开位置时,所述限位块与圆弧槽的一侧顶抵限位;当所述座椅从打开位置向收合位置转动时,所述圆弧槽随之相对于限位块转动;当圆弧槽的另一侧与限位块顶抵时,所述座椅和扶手沿着收合方向形成连动转动配合。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儿童折叠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本体具有沿着收合方向延伸的导向槽,所述座椅具有置于所述导向槽内的滑块;
所述座椅位于打开位置时,所述滑块与导向槽的一侧沿着打开方向限位配合;所述座椅位于收合位置时,所述滑块与导向槽的另一侧沿着收合方向限位配合。
15.根据权利要求1-14中任一项所述的儿童折叠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本体还具有多个角度调节槽,所述靠背通过弹性插销与其中一个角度调节槽卡锁以改变靠背的角度。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儿童折叠座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拉手,其与弹性插销联动连接;拉动拉手带动弹性插销与所述角度调节槽分离。
17.儿童推车,其特征在于装配了权利要求1-16中任一项所述的儿童折叠座椅。
18.儿童餐椅,其特征在于装配了权利要求1-16中任一项所述的儿童折叠座椅。
CN202020271791.2U 2020-03-06 2020-03-06 儿童折叠座椅、儿童推车和儿童餐椅 Active CN21254636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271791.2U CN212546362U (zh) 2020-03-06 2020-03-06 儿童折叠座椅、儿童推车和儿童餐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271791.2U CN212546362U (zh) 2020-03-06 2020-03-06 儿童折叠座椅、儿童推车和儿童餐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546362U true CN212546362U (zh) 2021-02-19

Family

ID=746195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271791.2U Active CN212546362U (zh) 2020-03-06 2020-03-06 儿童折叠座椅、儿童推车和儿童餐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54636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48835B (zh) 高脚椅
CN113104091B (zh) 车架收折机构、车架锁定机构、背靠释锁机构及婴儿车
EP3708461B1 (en) Detachable and foldable seat
CN113511248B (zh) 收合锁定机构
CN215245076U (zh) 一种座篼
CN216140048U (zh) 儿童推车
CN212546362U (zh) 儿童折叠座椅、儿童推车和儿童餐椅
CN212047540U (zh) 一种儿童座椅、儿童推车和儿童餐椅
CN113349600A (zh) 一种儿童折叠座椅、儿童推车和儿童餐椅
CN210502813U (zh) 儿童推车的解锁装置、儿童用品的解锁装置及儿童推车
CN208855702U (zh) 座椅收折结构及座椅
CN210083315U (zh) 一种婴儿车的大关节结构
CN210083317U (zh) 一种婴儿车座兜
CN110325426B (zh) 一种婴儿车座兜
CN110171458B (zh) 儿童推车的解锁装置、儿童用品的解锁装置及儿童推车
CN113734264A (zh) 座椅收合联动解锁车架折叠的童车
CN216833856U (zh) 一种儿童推车车架
CN113184038A (zh) 一种座椅折叠机构
CN220500793U (zh) 一种儿童推车
CN216424525U (zh) 一种儿童推车
CN219467827U (zh) 一种儿童座兜及具有该座兜的儿童推车
CN213735156U (zh) 一种座位结构
CN115257907B (zh) 一种座兜组件及儿童推车
CN218922186U (zh) 一种儿童座椅
CN211632537U (zh) 一种儿童餐椅的支架折叠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361000 east side of the third floor, No. 9, Tongming North Road, Tong'an District, Xiamen City, Fujian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Lubao (Xiame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361000 east side of the third floor, No. 9, Tongming North Road, Tong'an District, Xiamen City, Fujian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LAND LEOPARD (XIAMEN) LIGHT INDUSTRIAL PRODUCTS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