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545935U - 一种腕戴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腕戴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2545935U CN212545935U CN202021047943.7U CN202021047943U CN212545935U CN 212545935 U CN212545935 U CN 212545935U CN 202021047943 U CN202021047943 U CN 202021047943U CN 212545935 U CN212545935 U CN 21254593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rist
- fixed
- ear
- notch
- watch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ctric Clock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腕戴设备,包括:设备本体;表耳,其至少具有一个,固定在所述设备本体的端部;锁扣,其设置在所述表耳背离所述设备本体的端面上;表带,其具有与所述表耳相对应的连接头,所述连接头的端部设置有连接轴,所述连接轴可穿入至所述锁扣中或者从所述锁扣中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腕戴设备,通过采用连接轴配合锁扣的连接方式,连接轴可穿入至锁扣中实现将表带与设备本体固定,或者从锁扣中脱离实现表带与设备本体拆卸,操作方便。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腕戴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腕戴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及消费者对智能电子产品的逐渐青睐,智能腕戴产品迅速崛起,其中例如有智能手表、智能手环等腕戴设备。腕戴设备一般包括腕戴主体和表带,目前市面上的腕戴主体与表带的连接关系多为固定的、或者采用生耳的连接形式,用户在取下及安装的过程中比较繁琐,使用体验性不佳。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腕戴设备的表带与设备本体不方便拆装的技术问题,提出了一种腕戴设备,通过将表带和设备本体采用连接轴和锁扣的连接方式连接,拆卸方便。
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腕戴设备,包括:
设备本体;
表耳,其至少具有一个,固定在所述设备本体的端部;
锁扣,其设置在所述表耳背离所述设备本体的端面上;
表带,其具有与所述表耳相对应的连接头,所述连接头的端部设置有连接轴,所述连接轴可穿入至所述锁扣中或者从所述锁扣中脱离。
进一步的,所述锁扣包括:
固定部,其形成在所述表耳背离所述设备本体的一端面上,所述固定部为非闭合结构,一端与所述表耳固定,另外一端与所述表耳之间具有缺口,所述连接轴通过所述缺口穿入至所述锁扣中或者从所述锁扣中脱离;
活动部,其活动设置在所述缺口处,能够朝向所述缺口运动将所述缺口封堵,或者朝向远离所述缺口的方向运动将所述缺口开启。
进一步的,所述表耳中具有装配腔,表耳背离所述设备本体的一端面上开设有与所述活动部相对应的贯通孔,所述活动部一端位于所述装配腔中,且与所述表耳通过转轴连接,另外一端穿过所述贯通孔并延伸至所述缺口处,常规状态下所述活动部、所述固定部以及所述表耳围成闭合的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腕戴设备还包括复位机构,所述复位机构与所述活动部连接,用于当所述活动部偏离所述缺口时,产生带动所述活动部复位的力使其复位。
进一步的,所述复位机构包括:
拨杆,其与所述活动部固定;
扭簧,其设置在所述装配腔中,一端与所述表耳固定,另外一端与所述拨杆固定,所述扭簧套设在所述转轴的外部。
进一步的,所述表耳的上表面或者下表面上开设有与所述装配腔连通的拨杆孔,所述拨杆的一端位于所述装配腔中与所述扭簧固定,另外一端穿过所述拨杆孔延伸到所述装配腔的外部。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部包括顺次连接的第一臂、第二臂以及第三臂,所述第一臂与所述表耳固定,所述缺口形成在所述第三臂与所述表耳之间,所述活动部延伸至所述第一臂与所述第三臂之间,与所述第三臂搭接,所述转轴与所述连接轴相平行。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轴的轴向沿着所述表带的宽度方向设置,所述锁扣的轴向与所述连接轴的轴向一致。
进一步的,所述锁扣具有两个,且对称设置在所述表耳背离所述设备本体的端面上,所述连接轴与所述锁扣一一对应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头的端部开设有U形槽,所述连接轴固定在所述U形槽内,所述连接轴与所述U形槽的槽底之间具有间隙。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腕戴设备,通过采用连接轴配合锁扣的连接方式,连接轴可穿入至锁扣中实现将表带与设备本体固定,或者从锁扣中脱离实现表带与设备本体拆卸,操作方便。
结合附图阅读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后,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 是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腕戴设备的一种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设备本体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设备本体的表带示意图;
图4是图3的A部放大图;
图5是活动部将缺口封堵状态示意图;
图6是活动部将缺口开启状态示意图;
图7是图1中设备本体与表体的连接状态示意图;
图8是图5中复位机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竖”、“横”、“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腕戴设备,如图1-图4所示,包括设备本体11、表耳12、锁扣13以及表带14,表耳12至少具有一个,固定在设备本体11的端部。当表耳12具有两个时,其对称固定在设备本体11的两端。锁扣13设置在表耳12背离设备本体11的端面上。表带14具有与表耳12相对应的连接头141,连接头141的端部设置有连接轴142,连接轴142可穿入至锁扣13中或者从锁扣13中脱离。
本实施例中的腕带设备可以是智能手表、智能手环,还可以是机械手表、石英手表、电子手表等通过表带佩戴于腕部的设备。本实施例的腕戴设备可以实现快速、方便的将表带与设备本体拆、装,方便更换表带,对于智能设备而言,方便将表带拆装进而实现装配电话卡、存储卡等电子器件。
表带14需要两端分别与设备本体11连接,形成闭合的环套在用户腕部佩戴,本实施例提出的连接结构可以实现表带14与设备本体11的方便快速地连接和拆卸,因此,表带14可以其中一端采取本实施例的连接方式,也可以两端均采用本实施例的连接方式,本实施例中以其中一端的连接结构进行举例说明。
将连接轴142穿入至锁扣13中或者从锁扣13中脱离的实现方案具有多种,可以将连接轴142设置为活动的、锁扣13固定的,如可插拔的连接轴,将连接轴142穿入至锁扣13中后将连接轴142固定,也可将锁扣13设置成可开口的、连接轴142为固定的,锁扣13开口时将连接轴142穿进去然后将锁扣13的开口闭合。
本实施例中锁扣13如图2、图5、图6所示,包括固定部131和活动部132,固定部131形成在表耳12背离设备本体11的一端面上,固定部131为非闭合结构,一端与表耳12固定,另外一端与表耳12之间具有缺口133,连接轴142通过缺口133穿入至锁扣13中或者从锁扣13中脱离。活动部132活动设置在缺口133处,能够朝向缺口133运动时用于将缺口133封堵,也即配合固定部131围成闭合的结构,或者朝向远离缺口133的方向运动将缺口开133开启。活动部132可绕轴旋转或者沿轴向伸缩活动,实现将缺口133开启或者封堵,当活动部132处于将缺口133封堵状态时,活动部132应当可以保持该种状态,防止其在用户非意愿状态下开启缺口133导致表带脱落。
如图5所示,表耳12中具有装配腔121,表耳12背离设备本体11的一端面上开设有与活动部132相对应的贯通孔122,也即,贯通孔122与固定部131设置在表耳12的同一端面上。活动部132一端位于装配腔121中,且与表耳12通过转轴123连接,另外一端穿过贯通孔122并延伸至缺口133处,常规状态下活动部132、固定部131以及表耳12围成闭合的结构。当活动部132受到外力时可绕转轴123转动,进而可以开启缺口133。通过设置装配腔121,可以将活动部132部分进行隐藏,腕戴设备简洁美观。
如图5、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腕戴设备还包括复位机构15,复位机构15与活动部132连接,用于当活动部132偏离缺口133时,产生带动活动部132复位的力使其复位,因此,在常规状态下活动部132可以保持将缺口133封堵的状态。
如图5-图8所示,复位机构15包括拨杆151和扭簧152,拨杆151与活动部132固定;扭簧152设置在装配腔121中,一端与表耳12固定,另外一端与拨杆151固定,扭簧152套设在转轴123的外部。拨动拨杆151绕转轴123转动,相应带动活动部132绕轴转动,活动部132对缺口133进行避让。同时,拨杆151转动时带动扭簧152的其中一端转动,扭簧152产生复位的与拨动力相反的扭力,当解除对拨杆151的力时,扭簧152带动活动部132复位。
如图8所示,拨杆151通过套筒153固定连接,套筒153套设在转轴123外部,可绕转轴123转动。
表耳12的上表面或者下表面上开设有与装配腔121连通的拨杆孔124,拨杆151的一端位于装配腔121中与扭簧152固定,另外一端穿过拨杆孔124延伸到装配腔121的外部。用户可以通过手操作拨杆151位于装配腔121外部的部分实现移动132。
如图5所示,优选在本实施例中固定部131包括顺次连接的第一臂1311、第二臂3112以及第三臂1313,第一臂1311与表耳12固定,缺口133形成在第三臂1313与表耳12之间,活动部132延伸至第一臂1311与第三臂1313之间,与第三臂1313搭接,转轴123与连接轴142相平行。
连接轴142的轴向沿着表带14的宽度方向设置,锁扣13的轴向与连接轴142的轴向一致。
锁扣13具有两个,且对称设置在表耳12背离设备本体11的端面上,连接轴142与锁扣13一一对应设置。
连接头141的端部开设有U形槽143,连接轴142固定在U形槽143内,连接轴142与U形槽143的槽底之间具有间隙,以便于将连接轴142穿至锁扣13中。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进行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腕戴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设备本体;
表耳,其至少具有一个,固定在所述设备本体的端部;
锁扣,其设置在所述表耳背离所述设备本体的端面上;
表带,其具有与所述表耳相对应的连接头,所述连接头的端部设置有连接轴,所述连接轴可穿入至所述锁扣中或者从所述锁扣中脱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腕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扣包括:
固定部,其形成在所述表耳背离所述设备本体的一端面上,所述固定部为非闭合结构,一端与所述表耳固定,另外一端与所述表耳之间具有缺口,所述连接轴通过所述缺口穿入至所述锁扣中或者从所述锁扣中脱离;
活动部,其活动设置在所述缺口处,能够朝向所述缺口运动将所述缺口封堵,或者朝向远离所述缺口的方向运动将所述缺口开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腕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表耳中具有装配腔,表耳背离所述设备本体的一端面上开设有与所述活动部相对应的贯通孔,所述活动部一端位于所述装配腔中,且与所述表耳通过转轴连接,另外一端穿过所述贯通孔并延伸至所述缺口处,常规状态下所述活动部、所述固定部以及所述表耳围成闭合的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腕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腕戴设备还包括复位机构,所述复位机构与所述活动部连接,用于当所述活动部偏离所述缺口时,产生带动所述活动部复位的力使其复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腕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机构包括:
拨杆,其与所述活动部固定;
扭簧,其设置在所述装配腔中,一端与所述表耳固定,另外一端与所述拨杆固定,所述扭簧套设在所述转轴的外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腕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表耳的上表面或者下表面上开设有与所述装配腔连通的拨杆孔,所述拨杆的一端位于所述装配腔中与所述扭簧固定,另外一端穿过所述拨杆孔延伸到所述装配腔的外部。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腕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包括顺次连接的第一臂、第二臂以及第三臂,所述第一臂与所述表耳固定,所述缺口形成在所述第三臂与所述表耳之间,所述活动部延伸至所述第一臂与所述第三臂之间,与所述第三臂搭接,所述转轴与所述连接轴相平行。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腕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轴的轴向沿着所述表带的宽度方向设置,所述锁扣的轴向与所述连接轴的轴向一致。
9.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腕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扣具有两个,且对称设置在所述表耳背离所述设备本体的端面上,所述连接轴与所述锁扣一一对应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腕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头的端部开设有U形槽,所述连接轴固定在所述U形槽内,所述连接轴与所述U形槽的槽底之间具有间隙。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047943.7U CN212545935U (zh) | 2020-06-09 | 2020-06-09 | 一种腕戴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047943.7U CN212545935U (zh) | 2020-06-09 | 2020-06-09 | 一种腕戴设备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2545935U true CN212545935U (zh) | 2021-02-19 |
Family
ID=746300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1047943.7U Active CN212545935U (zh) | 2020-06-09 | 2020-06-09 | 一种腕戴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2545935U (zh) |
-
2020
- 2020-06-09 CN CN202021047943.7U patent/CN212545935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1134428B (zh) | 表带以及腕戴式设备 | |
US11006705B2 (en) | Clasp mechanism for wrist-worn devices | |
CN211293629U (zh) | 一种拆装简便的机械腕表 | |
CN110897279A (zh) | 快拆模组、表带及腕戴设备 | |
CN212545935U (zh) | 一种腕戴设备 | |
US7726887B2 (en) | Case for accommodating a camera | |
CN101904602A (zh) | 手表带安装结构及使用该结构的手表 | |
CN108013549A (zh) | 附接装置 | |
CN210471217U (zh) | 腕戴设备 | |
CN212878011U (zh) | 腕戴设备 | |
US20050013203A1 (en) | Portable watch | |
CN209769234U (zh) | 可穿戴设备及其可穿戴设备连接结构 | |
CN208274270U (zh) | 一种可旋转式表带 | |
CN209436420U (zh) | 腕戴设备 | |
CN106510110B (zh) | 表带连接结构及穿戴设备 | |
JP2018117903A (ja) | 携帯機器用腕装着具 | |
CN216019511U (zh) | 一种多佩戴方式的手表、怀表及座钟 | |
CN216165665U (zh) | 一种腕戴设备 | |
CN216165664U (zh) | 一种腕戴设备 | |
CN221830144U (zh) | 一种适用于手表的链节、手表链带以及手表 | |
CN212697936U (zh) | 一种表扣机构及手表 | |
CN216165679U (zh) | 一种快拆机构及可穿戴设备 | |
CN109915473B (zh) | 铰链结构及具有该铰链结构的穿戴式电子装置 | |
CN218825189U (zh) | 智能手表壳 | |
CN211323320U (zh) | 表扣及手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