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542628U - 软包电芯极耳的联接装置 - Google Patents

软包电芯极耳的联接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542628U
CN212542628U CN202021248162.4U CN202021248162U CN212542628U CN 212542628 U CN212542628 U CN 212542628U CN 202021248162 U CN202021248162 U CN 202021248162U CN 212542628 U CN212542628 U CN 21254262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upling device
soft
housing
clamping plate
ope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248162.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樊国权
梁洋
刘子玉
徐淑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AW Volkswagen Automotiv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AW Volkswagen Automotiv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AW Volkswagen Automotive Co Ltd filed Critical FAW Volkswagen Automotiv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248162.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54262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54262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54262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软包电池测试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软包电芯极耳的联接装置,包括壳体、第一夹块、第二夹块和压紧件。通过两个夹块将极耳夹紧,不需要在极耳上面打孔,即不用破坏电芯原有结构。通过夹块压接的方式可以保证与软包电芯极耳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保证尽量小的接触电阻,提高测试精度,在大电流放电时,也不会使接触点发热严重。两个夹块上分别设有一接线端,电压传感器和电流导线分别连接在两个接线端上,使电芯电压采集同电流导线隔离开,可以减少接触电阻导致的电压采集误差。壳体采用绝缘材料,通过外部绝缘,可以保证同测试设备中的托盘绝缘,提高安全系数。

Description

软包电芯极耳的联接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软包电池测试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软包电芯极耳的联接装置。
背景技术
软包电池具有设计灵活、重量轻、内阻小、不易爆炸、循环次数多、能量密度高等特点,提升动力电池的能量密度。国内外著名动力电池生产厂家如孚能、LG等,均重点生产软包电芯。
软包电芯极耳通常采用铝(正极)和镍(负极),无论是铝还是镍,极耳都很软,易弯折。在对软包电池进行测试的时候,要将电压传感器线和电流导线同极耳联接,一般会采用在极耳上面打孔,然后通过螺栓将电压传感器线和电流导线同极耳固定。由于极耳易弯折,很难控制电流导线的线鼻子同极耳的接触面积和接触电阻,这会导致在进行软包电芯测试时,恒压充电电压不稳、内阻测试受接触电阻影响误差很大、大电流充放电时固定点温升很高。
另外,出于承重的考虑,有些测试设备中放置被测软包电芯的托盘是白钢导电材质,电流导线重量比较大,弯折的极耳很容易同白钢托盘接触,存在安全隐患。
鉴于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创作者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和实践终于获得了本实用新型。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软包电芯极耳的联接装置。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在于:
提供一种软包电芯极耳的联接装置,包括:
壳体,包括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
第一夹块,其固定设置,包括相连接的第一夹板和第一接线端,所述第一夹板设于所述壳体内,所述第一接线端通过所述第一开口伸出所述壳体;
第二夹块,包括相连接的第二夹板和第二接线端,所述第二夹板设于所述壳体内,所述第二接线端通过所述第一开口伸出所述壳体,所述第二夹板和所述第一夹板之间形成有供软包电芯的极耳插入的夹合空间,所述第二开口与该夹合空间相连通;
压紧件,其连接于所述壳体上;
进行夹紧操作时,压紧件推动第二夹板向第一夹板靠拢;
进行极耳拆装操作时,压紧件远离第一夹板,进而使第二夹板和第一夹板之间的夹合空间足以使极耳伸入或拆出。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夹块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压紧件包括顶紧螺钉,所述顶紧螺钉穿过所述壳体的侧壁伸入壳体内,并与所述壳体螺纹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压紧件包括顶紧螺钉和螺纹套,所述螺纹套固定于所述壳体的侧壁上,所述顶紧螺钉与所述螺纹套螺纹连接,顶紧螺钉通过螺纹套伸入壳体内。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接线端和所述第二接线端上分别设有用于接线的螺纹孔。
进一步地,所述的两个螺纹孔间隔设置。
进一步地,第一接线端和所述第二接线端相对反向倾斜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接线端和所述第二接线端分别连接电压传感器、电流导线,或电流导线、电压传感器。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采用绝缘材料制成。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分别设置于所述壳体的两相对端。
与现有技术比较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的软包电芯极耳的联接装置,其通过两个夹块将极耳夹紧,不需要在极耳上面打孔,即不用破坏电芯原有结构。
2.本实用新型的软包电芯极耳的联接装置,通过夹块压接的方式可以保证与软包电芯极耳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保证尽量小的接触电阻,提高测试精度,在大电流放电时,也不会使接触点发热严重。
3.本实用新型的软包电芯极耳的联接装置,电压传感器和电流导线分别连接在两个接线端上,使电芯电压采集同电流导线隔离开,可以减少接触电阻导致的电压采集误差。
4.本实用新型的软包电芯极耳的联接装置的外部绝缘,可以保证同测试设备中的托盘绝缘,提高安全系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软包电芯极耳的联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软包电芯极耳的联接装置的爆炸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和另外的技术特征和优点作更详细的说明。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软包电芯极耳的联接装置,包括壳体1、第一夹块2、第二夹块3和压紧件4。壳体1上设有第一开口5和第二开口6。第一夹块2包括相连接的第一夹板22和第一接线端21,第一夹板22设于壳体1内,第一接线端21通过第一开口5伸出壳体1,第一夹块2固定设置,在一优选的方案中,第一夹块22与壳体1固定连接。第二夹块3包括相连接的第二夹板32和第二接线端31,第二夹板32设于壳体1内,第二接线端31通过第一开口5伸出壳体1,第二夹板32和第一夹板22之间形成有供软包电芯的极耳插入的夹合空间,第二开口4与夹合空间相连通。压紧件4连接于壳体1上。
使用时,将软包电芯的正极耳或负极耳通过第二开口6放入夹合空间,压紧件4能够推动第二夹板32向第一夹板22靠拢,夹紧极耳。检测完成后,压紧件4能够远离第一夹板22,使第二夹板32与第一夹板22之间处于放松状态,移出极耳。通过两个夹块将极耳夹紧,不需要在极耳上面打孔,即不用破坏电芯原有结构。通过夹块压接的方式可以保证与软包电芯极耳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保证尽量小的接触电阻,提高测试精度,在大电流放电时,也不会使接触点发热严重。
可以理解的,压紧件4能够推动第二夹板32向第一夹板22靠拢进而进行夹紧操作,并且压紧件4能够远离第一夹板32,进而使第二夹板32和第一夹板22之间处于松开状态,以进行极耳的拆装操作。压紧件4可采用多种实施方式,如采用气压顶紧方案、液压顶紧方案,采用顶杆与壳体上的卡槽配合进行顶紧、松开的方案,采用弹性元件顶紧的方案等。
在一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压紧件4为一顶紧螺钉41,可选的,采用内六角平头螺钉。第一夹块2固定于壳体1的后壁12上,壳体1的前壁14上设有安装孔141,顶紧螺钉41与安装孔141螺纹配合,顶紧螺钉41穿过安装孔141伸入壳体1内,通过拧转顶紧螺钉41进而推动第二夹板32或远离第一夹板32。
在另一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压紧件4包括顶紧螺钉41和螺纹套42,顶紧螺钉41可采用内六角平头螺钉,螺纹套42可采用自攻型螺纹钢套。第一夹块2固定于壳体1的后壁12上,壳体1的前壁14上设有安装孔141,螺纹套42固定于安装孔141内,顶紧螺钉41与安装孔141螺纹配合,顶紧螺钉41穿过安装孔141伸入壳体1内,通过拧转顶紧螺钉41进而推动第二夹板32或远离第一夹板32。
采用顶紧螺钉41的顶紧方案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夹紧可靠。
作为一个实施方式,第一开口5和第二开口6分别设置于壳体1的两相对端,具体的,第一开口5设置于壳体的上壁板11上,壳体的下壁板为分体结构,包括第一底板12和第二底板13,第一底板12和第二底板13之间间隔形成第二开口6。壳体1采用绝缘材料制成,可以保证同测试设备中的托盘绝缘,提高安全系数。优选的,壳体1采用绝缘电木材料。
第一接线端21和第二接线端31上分别设有用于接线的螺纹孔22、32。两接线端分开一定距离,即两个螺纹孔间隔设置。避免接线时和测量时的干扰,保证测量准确性。作为一个实施方式,第一接线端21和第二接线端31相对反向倾斜设置。第一接线端21和第二接线端31分别连接电压传感器、电流导线,或电流导线、电压传感器。电压传感器和电流导线分别连接在两个接线端上,避免了电压传感器和电流导线通过同一个螺栓固定,使电芯电压采集同电流导线隔离开,可以减少接触电阻导致的电压采集误差。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而言仅仅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中各部件的结构和连接方式等都是可以有所变化的,凡是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行的等同变换和改进,均不应排除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外。

Claims (10)

1.一种软包电芯极耳的联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包括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
第一夹块,其固定设置,包括相连接的第一夹板和第一接线端,所述第一夹板设于所述壳体内,所述第一接线端通过所述第一开口伸出所述壳体;
第二夹块,包括相连接的第二夹板和第二接线端,所述第二夹板设于所述壳体内,所述第二接线端通过所述第一开口伸出所述壳体,所述第二夹板和所述第一夹板之间形成有供软包电芯的极耳插入的夹合空间,所述第二开口与该夹合空间相连通;
压紧件,其连接于所述壳体上;
进行夹紧操作时,压紧件推动第二夹板向第一夹板靠拢;
进行极耳拆装操作时,压紧件远离第一夹板,进而使第二夹板和第一夹板之间的夹合空间足以使极耳伸入或拆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软包电芯极耳的联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块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软包电芯极耳的联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紧件包括顶紧螺钉,所述顶紧螺钉穿过所述壳体的侧壁伸入壳体内,并与所述壳体螺纹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软包电芯极耳的联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紧件包括顶紧螺钉和螺纹套,所述螺纹套固定于所述壳体的侧壁上,所述顶紧螺钉与所述螺纹套螺纹连接,顶紧螺钉通过螺纹套伸入壳体内。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软包电芯极耳的联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线端和所述第二接线端上分别设有用于接线的螺纹孔。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软包电芯极耳的联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两个螺纹孔间隔设置。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软包电芯极耳的联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线端和所述第二接线端相对反向倾斜设置。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软包电芯极耳的联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线端和所述第二接线端分别连接电压传感器、电流导线,或电流导线、电压传感器。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软包电芯极耳的联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采用绝缘材料制成。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软包电芯极耳的联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分别设置于所述壳体的两相对端。
CN202021248162.4U 2020-06-30 2020-06-30 软包电芯极耳的联接装置 Active CN21254262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248162.4U CN212542628U (zh) 2020-06-30 2020-06-30 软包电芯极耳的联接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248162.4U CN212542628U (zh) 2020-06-30 2020-06-30 软包电芯极耳的联接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542628U true CN212542628U (zh) 2021-02-12

Family

ID=745211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248162.4U Active CN212542628U (zh) 2020-06-30 2020-06-30 软包电芯极耳的联接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54262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006529B1 (ko) 동력배터리 및 셀상태수집장치
CN103296321A (zh) 电池模块
US20100104939A1 (en) Battery pack
US9053863B2 (en) Electrochemical energy storage device with coincident electrical terminal and electrolyte fill hole
CN211017194U (zh) 一种大容量动力电池模组
CN219144404U (zh) 用于软包电池组的电连接件、盖板组件及软包电池模组
CN218385364U (zh) 一种电池电压温度采集装置和电池模组
CN1356739A (zh) 改进热传递的锂蓄电池结构
CN212542628U (zh) 软包电芯极耳的联接装置
CN115603008A (zh) 一种极柱、上盖组件、单体电池及电池组
US20220209375A1 (en) Energy storage device
CN208173915U (zh) 连接端子组件及连接器
CN208476972U (zh) 一种软包电芯测试装置
WO2012075626A1 (zh) 锂电池的电极结构
CN218037237U (zh) 一种测试组件及测试装置
CN216055062U (zh) 一种电池盒连接组件
CN211785624U (zh) 一种圆柱锂离子电池检测辅助架
CN221407406U (zh) 水系储能电池
CN213023217U (zh) 圆柱形电池充放电测试夹具
CN114586191B (zh) 电芯与用电装置
CN213457016U (zh) 一种电芯短路检测装置
CN219350607U (zh) 储能装置
CN217086816U (zh) 一种中大容量电化学储能器件负极引出结构
CN218498314U (zh) 一种大容量电池
CN210576174U (zh) 一种可折叠动力电池保护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