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540840U - 光学系统、镜头模组及终端设备 - Google Patents

光学系统、镜头模组及终端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540840U
CN212540840U CN202021117734.5U CN202021117734U CN212540840U CN 212540840 U CN212540840 U CN 212540840U CN 202021117734 U CN202021117734 U CN 202021117734U CN 212540840 U CN212540840 U CN 21254084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tical system
lens
image
optical axis
lens ele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117734.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健
李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xi Jingchao Opt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xi Jingchao Opt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xi Jingchao Opt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xi Jingchao Opt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117734.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54084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54084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54084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ens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光学系统、镜头模组及终端设备。光学系统包括从物侧至像侧依次排布的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一透镜,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三透镜,具有屈折力的第二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第七透镜和第八透镜,第一透镜的物侧面于光轴处为凸面,第三透镜的像侧面于光轴处为凹面,第四透镜的像侧面于光轴处为凸面;光学系统满足以下条件式:TTL/f<1.1,TTL为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光学系统的成像面于光轴上的距离,f为光学系统的焦距。本申请通过合理配置光学系统中第一透镜至第八透镜的屈折力与面型及限定TTL/f<1.1,在满足微型设计的同时,使得光学系统具有长焦距的特性,并具有良好的成像质量。

Description

光学系统、镜头模组及终端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光学成像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光学系统、镜头模组及终端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手机、平板电脑、无人机、计算机等电子产品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各种科技改进推陈出新。其中,新型电子产品中摄像镜头拍摄效果的改进创新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
目前的摄像镜头通常需要具有微型化的特征,随着远景拍摄需求的增大,摄像镜头需要具有长焦距,但容易出现清晰度不足,画质不佳等问题,导致远景摄影效果不理想。
因此,如何在满足微型设计的同时,增大焦距,提高像质,以使物距较远的景象清晰的成像于成像面上应为业界的研发方向。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光学系统、镜头模组及终端设备,该光学系统在满足微型设计的同时,增大了系统焦距,提高了像质,甚至暗光条件下也能拍摄出画质清晰的图片。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光学系统,光学系统包括多个透镜,所述多个透镜包括从物侧(物侧是指光线射入的一侧)至像侧(像侧是指光线射出的一侧)依次排布的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第七透镜和第八透镜,其中,所述第一透镜具有正屈折力,所述第三透镜具有负屈折力,其余所述透镜具有屈折力;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于光轴处为凸面,所述第三透镜的像侧面于光轴处为凹面,所述第四透镜的像侧面于光轴处为凸面。其中,屈折力即为光焦度,表征光学系统偏折光线的能力,第二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第七透镜和第八透镜具有屈折力是指第二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第七透镜和第八透镜可以具有正屈折力,也可以具有负屈折力,正屈折力表示透镜对光束起汇聚作用,负屈折力表示透镜对光束起发散作用。例如,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八个透镜的屈折力可以为,第一透镜具有正屈折力,第二透镜具有负屈折力,第三透镜具有负屈折力,第四透镜具有正屈折力,第五透镜具有负屈折力,第六透镜具有负屈折力,第七透镜具有负屈折力,第八透镜L8具有正屈折力,八个透镜的屈折力也可以为其他优选的组合。当透镜不具有屈折力时,即光焦度为零的情况下,即为平面折射,这时,沿轴平行光束经折射后仍是沿轴平行光束,不出现屈折现象。所述光学系统满足以下条件式:TTL/f<1.1,TTL为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所述光学系统的成像面于光轴上的距离,f为所述光学系统的焦距。
本申请通过合理配置光学系统中第一透镜至第八透镜的屈折力与第一透镜、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的面型及限定TTL/f<1.1,在满足微型设计的同时,使得光学系统具有长焦距的特性,并具有良好的成像质量,使拍摄的画面具有高画质感、高分辨率和高清晰度。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有的所述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非球面,有利于校正光学系统的球差,提高光学系统的成像质量。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光学系统满足条件式:-1.8<f1/f28<-0.5,f1为所述第一透镜的焦距,f28为所述第二透镜至所述第八透镜的组合焦距。通过限定f1/f28的合理范围,有利于光学系统第一透镜至第八透镜光焦度的合理分配,能更好的校正系统色差,提升系统的成像性能。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光学系统满足条件式:TTL/ct56>4,TTL为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所述光学系统的成像面于光轴上的距离,ct56为所述第五透镜的物侧面至所述第六透镜的像侧面于光轴上的距离。通过合理限制TTL/ct56的范围,可以使光学系统的多个透镜紧凑排布,只需在第五透镜和第六透镜之间设置厚隔圈,可以减少配件的数量,从而降低系统公差。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光学系统满足条件式:(L81-L82)/2*L83>0.7,一束光线入射至所述光学系统的成像面的离光轴的最远点,所述光线与所述第八透镜的像侧面有第一交点,L81为所述第一交点至所述第一交点于光轴上的垂直投影点的最大距离,L82为所述第一交点至所述第一交点于光轴上的垂直投影点的最小距离,一束光线入射至所述光学系统的成像面的中心点,所述光线与所述第八透镜的像侧面有第二交点,L83为所述第二交点至所述第二交点于光轴上的垂直投影点的最大距离。通过限制(L81-L82)/2*L83的合适范围,有利于提升光学系统的相对亮度,在较暗环境下拍摄,也能达到清晰的成像效果。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光学系统满足条件式:TTL/Imgh<2.5,TTL为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所述光学系统的成像面于光轴上的距离,Imgh为所述光学系统最大视场角的一半所对应的像高。在成像面固定的情况下,限定TTL/Imgh小于2.5,可以缩小光学系统的总长,实现光学系统小型化的要求。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光学系统满足条件式:FNO<2.4,FNO为所述光学系统的光圈数。通过限定光学系统的光圈数,可以在光学系统具有长焦距的情况下,还能获取大光通量,即使在较暗环境下拍摄,也能达到清晰的成像效果。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光学系统满足条件式:Imgh/tan(HFOV)>5mm,Imgh为所述光学系统最大视场角的一半所对应的像高,tan(HFOV)为所述光学系统的最大视场角一半的正切值。通过限定Imgh/tan(HFOV)的范围,可以使系统具有长焦距的特性,增大成像的放大倍率,有利于远景拍摄。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镜头模组,包括感光元件和前述任意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的光学系统,所述感光元件位于所述光学系统的像侧。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终端设备,包括所述的镜头模组。
通过合理配置光学系统中第一透镜至第八透镜的屈折力与第一透镜、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的面型及限定TTL/f<1.1,在满足微型设计的同时,使得光学系统具有长焦距的特性,并具有良好的成像质量,甚至暗光条件下也能拍摄出画质清晰的图片,使拍摄的画面具有高画质感、高分辨率和高清晰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背景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或背景技术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进行说明。
图1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光学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第一实施例的光学系统的纵向球差曲线、像散曲线和畸变曲线;
图3是本申请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光学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第二实施例的光学系统的纵向球差曲线、像散曲线和畸变曲线;
图5是本申请第三实施例提供的光学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第三实施例的光学系统的纵向球差曲线、像散曲线和畸变曲线;
图7是本申请第四实施例提供的光学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第四实施例的光学系统的纵向球差曲线、像散曲线和畸变曲线;
图9是本申请第五实施例提供的光学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第五实施例的光学系统的纵向球差曲线、像散曲线和畸变曲线;
图11是本申请第六实施例提供的光学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第六实施例的光学系统的纵向球差曲线、像散曲线和畸变曲线;
图13是本申请第七实施例提供的光学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第七实施例的光学系统的纵向球差曲线、像散曲线和畸变曲线;
图15是本申请第八实施例提供的光学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第八实施例的光学系统的纵向球差曲线、像散曲线和畸变曲线;
图17是本申请第九实施例提供的光学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18是第九实施例的光学系统的纵向球差曲线、像散曲线和畸变曲线;
图19是本申请提供的光学系统应用在终端设备中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申请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描述。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光学系统包括八个透镜,八个透镜从物侧至像侧依序分布分别为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第七透镜和第八透镜。
具体的,八片透镜的面型及屈折力如下:
所述第一透镜具有正屈折力,所述第三透镜具有负屈折力,其余所述透镜具有屈折力;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于光轴处为凸面,所述第三透镜的像侧面于光轴处为凹面,所述第四透镜的像侧面于光轴处为凸面。
所述光学系统满足以下条件式:TTL/f<1.1,TTL为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所述光学系统的成像面于光轴上的距离,f为所述光学系统的焦距。
合理配置光学系统中第一透镜至第八透镜的屈折力与第一透镜、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的面型及限定TTL/f<1.1,在满足微型设计的同时,使得光学系统具有长焦距的特性,并具有良好的成像质量,使拍摄的画面具有高画质感、高分辨率和高清晰度。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有的所述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非球面,有利于校正光学系统的球差,提高光学系统的成像质量。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光学系统满足条件式:-1.8<f1/f28<-0.5,f1为所述第一透镜的焦距,f28为所述第二透镜至所述第八透镜的组合焦距。通过限定f1/f28的合理范围,有利于光学系统第一透镜至第八透镜光焦度的合理分配,能更好的校正系统色差,提升系统的成像性能。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光学系统满足条件式:TTL/ct56>4,TTL为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所述光学系统的成像面于光轴上的距离,ct56为所述第五透镜的物侧面至所述第六透镜的像侧面于光轴上的距离。通过合理限制TTL/ct56的范围,可以使光学系统的多个透镜紧凑排布,只需在第五透镜和第六透镜之间设置厚隔圈,可以减少配件的数量,从而降低系统公差。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光学系统满足条件式:(L81-L82)/2*L83>0.7,一束光线入射至所述光学系统的成像面的离光轴的最远点,所述光线与所述第八透镜的像侧面有第一交点,L81为所述第一交点至所述第一交点于光轴上的垂直投影点的最大距离,L82为所述第一交点至所述第一交点于光轴上的垂直投影点的最小距离,一束光线入射至所述光学系统的成像面的中心点,所述光线与所述第八透镜的像侧面有第二交点,L83为所述第二交点至所述第二交点于光轴上的垂直投影点的最大距离。通过限制(L81-L82)/2*L83的合适范围,有利于提升光学系统的相对亮度,在较暗环境下拍摄,也能达到清晰的成像效果。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光学系统满足条件式:TTL/Imgh<2.5,TTL为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所述光学系统的成像面于光轴上的距离,Imgh为所述光学系统最大视场角的一半所对应的像高。在成像面固定的情况下,限定TTL/Imgh小于2.5,可以缩小光学系统的总长,实现光学系统小型化的要求。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光学系统满足条件式:FNO<2.4,FNO为所述光学系统的光圈数。通过限定光学系统的光圈数,可以在光学系统具有长焦距的情况下,还能获取大光通量,即使在较暗环境下拍摄,也能达到清晰的成像效果。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光学系统满足条件式:Imgh/tan(HFOV)>5mm,Imgh为所述光学系统最大视场角的一半所对应的像高,tan(HFOV)为所述光学系统的最大视场角一半的正切值。通过限定Imgh/tan(HFOV)的范围,可以使系统具有长焦距的特性,增大成像的放大倍率,有利于远景拍摄。
以下通过九个具体的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直线11表示光轴,第一个透镜L1远离第二透镜L2的一侧为物侧12,第六透镜L6远离第五透镜L5的一侧为像侧13。本实施例提供的光学系统中,从物侧12到像侧13依次为光阑STO、第一个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第五透镜L5、第六透镜L6、第七透镜L7、第八透镜L8、红外滤光元件IRCF。
第一透镜L1具有正屈折力,且为塑料材质,其物侧面S1于光轴处为凸面,其物侧面S1于圆周处为凹面,其像侧面S2于光轴处和于圆周处为凸面,并皆为非球面。
第二透镜L2具有负屈折力,且为塑料材质,其物侧面S3于光轴处和于圆周处为凸面,其像侧面S4于光轴处和于圆周处为凹面,并皆为非球面。
第三透镜L3具有负屈折力,且为塑料材质,其物侧面S5于光轴处和于圆周处为凸面,其像侧面S6于光轴处和于圆周处为凹面,并皆为非球面。
第四透镜L4具有正屈折力,且为塑料材质,其物侧面S7于光轴处和于圆周处为凹面,其像侧面S8于光轴处和于圆周处为凸面,且皆为非球面。
第五透镜L5具有负屈折力,且为塑料材质,其物侧面S9于光轴处为凸面,其物侧面S9于圆周处为凹面,其像侧面S10于光轴处和于圆周处为凹面,并皆为非球面。
第六透镜L6具有负屈折力,且为塑料材质,其物侧面S11于光轴处为凹面,其物侧面S11于圆周处为凸面,其像侧面S12于光轴处和于圆周处为凹面,并皆为非球面。
第七透镜L7具有负屈折力,且为塑料材质,其物侧面S13于光轴处为凸面,其物侧面S13于圆周处为凹面,其像侧面S14于光轴处和于圆周处为凹面,并皆为非球面。
第八透镜L8具有正屈折力,且为塑料材质,其物侧面S15于光轴处为凸面,其物侧面S15于圆周处为凹面,其像侧面S16于光轴处为凹面,其像侧面S16于圆周处为凸面,并皆为非球面。
光阑STO可以位于光学系统物面与第八透镜之间,本实施例中的光阑STO设置在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可以用于控制进光量。
红外滤光元件IRCF设置在第八透镜L8之后,包括物侧面S17和像侧面S18,红外滤光元件IRCF用于过滤掉红外光线,使得射入成像面的光线为可见光,可见光的波长为380nm-780nm,红外滤光元件IRCF的材质为玻璃。
成像面S19为被摄物体的光通过光学系统后形成的像所在的面。
表1a示出了本实施例的光学系统的特性表格,其中,本实施例中的曲率半径是各透镜于光轴处的曲率半径。
表1a
Figure BDA0002541730910000051
其中,f为光学系统的焦距,FNO为光学系统的光圈数,FOV为光学系统的最大视场角,TTL为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光学系统的成像面于光轴上的距离。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透镜L1至第八透镜L8的任意一个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非球面,各非球面透镜的面型可利用但不限于以下非球面公式进行限定:
Figure BDA0002541730910000061
其中,Z是非球面上相应点到与表面顶点相切的平面的距离,r是非球面上相应点到光轴的距离,c是非球面顶点的曲率,k是圆锥常数,Ai为非球面面型公式中与第i项高次项相对应的系数。
表1b给出了可用于第一实施例中各非球面镜面S1、S2、S3、S4、S5、S6、S7、S8、S9、S10、S11、S12、S13、S14、S15、S16的高次项系数A4、A6、A8、A10、A12、A14、A16、A18和A20。
表1b
Figure BDA0002541730910000062
Figure BDA0002541730910000071
图2示出了第一实施例的光学系统的纵向球差曲线、像散曲线、畸变曲线。其中,纵向球差曲线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光学系统的各透镜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像散曲线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其中,S表示弧矢方向,T表示子午方向;畸变曲线表示不同视场角对应的畸变大小值。根据图2可知,第一实施例所给出的光学系统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实施例二
如图3所示,直线11表示光轴,第一个透镜L1远离第二透镜L2的一侧为物侧12,第六透镜L6远离第五透镜L5的一侧为像侧13。本实施例提供的光学系统中,从物侧12到像侧13依次为光阑STO、第一个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第五透镜L5、第六透镜L6、第七透镜L7、第八透镜L8、红外滤光元件IRCF。
第一透镜L1具有正屈折力,且为塑料材质,其物侧面S1于光轴处为凸面,其物侧面S1于圆周处为凹面,其像侧面S2于光轴处和于圆周处为凸面,并皆为非球面。
第二透镜L2具有正屈折力,且为塑料材质,其物侧面S3于光轴处和于圆周处为凸面,其像侧面S4于光轴处和于圆周处为凹面,并皆为非球面。
第三透镜L3具有负屈折力,且为塑料材质,其物侧面S5于光轴处为凸面,其物侧面S5于圆周处为凹面,其像侧面S6于光轴处和于圆周处为凹面,并皆为非球面。
第四透镜L4具有正屈折力,且为塑料材质,其物侧面S7于光轴处和于圆周处为凹面,其像侧面S8于光轴处和于圆周处为凸面,且皆为非球面。
第五透镜L5具有负屈折力,且为塑料材质,其物侧面S9于光轴处为凸面,其物侧面S9于圆周处为凹面,其像侧面S10于光轴处和于圆周处为凹面,并皆为非球面。
第六透镜L6具有负屈折力,且为塑料材质,其物侧面S11于光轴处为凹面,其物侧面S11于圆周处为凸面,其像侧面S12于光轴处为凹面,其像侧面S12于圆周处为凸面,并皆为非球面。
第七透镜L7具有负屈折力,且为塑料材质,其物侧面S13于光轴处和于圆周处为凹面,其像侧面S14于光轴处凸面,其像侧面S14于圆周处为凹面,并皆为非球面。
第八透镜L8具有负屈折力,且为塑料材质,其物侧面S15于光轴处和于圆周处为凹面,其像侧面S16于光轴处和于圆周处为凸面,并皆为非球面。
光阑STO可以位于光学系统物面与第八透镜之间,本实施例中的光阑STO设置在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可以用于控制进光量。
红外滤光元件IRCF设置在第八透镜L8之后,包括物侧面S17和像侧面S18,红外滤光元件IRCF用于过滤掉红外光线,使得射入成像面的光线为可见光,可见光的波长为380nm-780nm,红外滤光元件IRCF的材质为玻璃。
成像面S19为被摄物体的光通过光学系统后形成的像所在的面。
表2a示出了本实施例的光学系统的特性表格,其中,本实施例中的曲率半径是各透镜于光轴处的曲率半径。
表2a
Figure BDA0002541730910000081
其中,f为光学系统的焦距,FNO为光学系统的光圈数,FOV为光学系统的最大视场角,TTL为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光学系统的成像面于光轴上的距离。
表2b给出了可用于第二实施例中各非球面镜面S1、S2、S3、S4、S5、S6、S7、S8、S9、S10、S11、S12、S13、S14、S15、S16的高次项系数A4、A6、A8、A10、A12、A14、A16、A18和A20,其中,各非球面面型可由第一实施例中给出的公式限定。
表2b
Figure BDA0002541730910000082
Figure BDA0002541730910000091
图4示出了第二实施例的光学系统的纵向球差曲线、像散曲线、畸变曲线。其中,纵向球差曲线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光学系统的各透镜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像散曲线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其中,S表示弧矢方向,T表示子午方向;畸变曲线表示不同视场角对应的畸变大小值。根据图4可知,第二实施例所给出的光学系统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实施例三
如图5所示,直线11表示光轴,第一个透镜L1远离第二透镜L2的一侧为物侧12,第六透镜L6远离第五透镜L5的一侧为像侧13。本实施例提供的光学系统中,从物侧12到像侧13依次为光阑STO、第一个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第五透镜L5、第六透镜L6、第七透镜L7、第八透镜L8、红外滤光元件IRCF。
第一透镜L1具有正屈折力,且为塑料材质,其物侧面S1于光轴处为凸面,其物侧面S1于圆周处为凹面,其像侧面S2于光轴处和于圆周处为凸面,并皆为非球面。
第二透镜L2具有负屈折力,且为塑料材质,其物侧面S3于光轴处和于圆周处为凸面,其像侧面S4于光轴处和于圆周处为凹面,并皆为非球面。
第三透镜L3具有负屈折力,且为塑料材质,其物侧面S5于光轴处为凸面,其物侧面S5于圆周处为凹面,其像侧面S6于光轴处和于圆周处为凹面,并皆为非球面。
第四透镜L4具有正屈折力,且为塑料材质,其物侧面S7于光轴处和于圆周处为凹面,其像侧面S8于光轴处和于圆周处为凸面,且皆为非球面。
第五透镜L5具有负屈折力,且为塑料材质,其物侧面S9于光轴处和于圆周处为凸面,其像侧面S10于光轴处和于圆周处为凹面,并皆为非球面。
第六透镜L6具有负屈折力,且为塑料材质,其物侧面S11于光轴处为凹面,其物侧面S11于圆周处为凸面,其像侧面S12于光轴处为凹面,其像侧面S12于圆周处为凸面,并皆为非球面。
第七透镜L7具有负屈折力,且为塑料材质,其物侧面S13于光轴处和于圆周处为凹面,其像侧面S14于光轴处和于圆周处为凸面,并皆为非球面。
第八透镜L8具有正屈折力,且为塑料材质,其物侧面S15于光轴处为凸面,其物侧面S15于圆周处为凹面,其像侧面S16于光轴处和于圆周处为凹面,并皆为非球面。
光阑STO可以位于光学系统物面与第八透镜之间,本实施例中的光阑STO设置在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可以用于控制进光量。
红外滤光元件IRCF设置在第八透镜L8之后,包括物侧面S17和像侧面S18,红外滤光元件IRCF用于过滤掉红外光线,使得射入成像面的光线为可见光,可见光的波长为380nm-780nm,红外滤光元件IRCF的材质为玻璃。
成像面S19为被摄物体的光通过光学系统后形成的像所在的面。
表3a示出了本实施例的光学系统的特性表格,其中,本实施例中的曲率半径是各透镜于光轴处的曲率半径。
表3a
Figure BDA0002541730910000101
其中,f为光学系统的焦距,FNO为光学系统的光圈数,FOV为光学系统的最大视场角,TTL为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光学系统的成像面于光轴上的距离。
表3b给出了可用于第三实施例中各非球面镜面S1、S2、S3、S4、S5、S6、S7、S8、S9、S10、S11、S12、S13、S14、S15、S16的高次项系数A4、A6、A8、A10、A12、A14、A16、A18和A20,其中,各非球面面型可由第一实施例中给出的公式限定。
表3b
面序号 K A4 A6 A8 A10
S1 -1.5927 0.0383 0.0058 -0.0150 0.0374
S2 -0.5411 0.0728 -0.0943 0.0780 0.0068
S3 -54.0522 -0.0228 0.0443 -0.2186 0.4926
S4 -52.8856 -0.1064 0.5556 -1.4723 1.9014
S5 -50.3669 -0.0536 0.4573 -0.8476 -1.0347
S6 -5.3633 -0.0628 0.6052 -1.9371 3.4718
S7 97.1066 0.1124 -0.0865 0.7395 -3.5234
S8 -26.4300 0.2440 -0.5512 2.2389 -6.4464
S9 89.0000 0.0871 -0.6040 1.9220 -3.8201
S10 -78.4730 -0.0499 -0.0998 0.3176 -0.3732
S11 -5.6393 0.0002 -0.2762 0.4536 -0.4762
S12 -0.4504 0.1226 -0.4444 0.6009 -0.5452
S13 -13.2306 0.1168 -0.2188 0.0977 0.0475
S14 -42.9930 -0.0504 0.1287 -0.2262 0.2036
S15 -1.3708 -0.1396 0.1671 -0.1518 0.1022
S16 -17.6617 -0.1058 0.0483 -0.0270 0.0214
面序号 A12 A14 A16 A18 A20
S1 -0.0497 0.0401 -0.0194 0.0052 -0.0006
S2 -0.0913 0.1070 -0.0636 0.0196 -0.0024
S3 -0.5896 0.4458 -0.2197 0.0644 -0.0083
S4 -1.0027 -0.2168 0.5265 -0.2325 0.0337
S5 5.6308 -8.6056 6.6739 -2.6768 0.4410
S6 -5.3002 7.6411 -8.1037 4.9782 -1.2817
S7 8.7537 -13.5185 12.4727 -6.1117 1.2047
S8 13.9810 -20.5251 18.2451 -8.7741 1.7471
S9 6.1392 -7.1828 5.2685 -2.1178 0.3542
S10 0.3081 -0.1594 0.0260 0.0174 -0.0071
S11 0.2617 -0.0256 -0.0437 0.0204 -0.0028
S12 0.3297 -0.1293 0.0317 -0.0045 0.0003
S13 -0.0734 0.0361 -0.0091 0.0012 -0.0001
S14 -0.1062 0.0336 -0.0064 0.0007 0.0000
S15 -0.0503 0.0166 -0.0034 0.0004 0.0000
S16 -0.0130 0.0045 -0.0009 0.0001 0.0000
图6示出了第三实施例的光学系统的纵向球差曲线、像散曲线、畸变曲线。其中,纵向球差曲线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光学系统的各透镜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像散曲线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其中,S表示弧矢方向,T表示子午方向;畸变曲线表示不同视场角对应的畸变大小值。根据图6可知,第三实施例所给出的光学系统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实施例四
如图7所示,直线11表示光轴,第一个透镜L1远离第二透镜L2的一侧为物侧12,第六透镜L6远离第五透镜L5的一侧为像侧13。本实施例提供的光学系统中,从物侧12到像侧13依次为光阑STO、第一个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第五透镜L5、第六透镜L6、第七透镜L7、第八透镜L8、红外滤光元件IRCF。
第一透镜L1具有正屈折力,且为塑料材质,其物侧面S1于光轴处为凸面,其物侧面S1于圆周处为凹面,其像侧面S2于光轴处和于圆周处为凸面,并皆为非球面。
第二透镜L2具有负屈折力,且为塑料材质,其物侧面S3于光轴处和于圆周处为凸面,其像侧面S4于光轴处为凹面,其像侧面S4于圆周处为凸面,并皆为非球面。
第三透镜L3具有负屈折力,且为塑料材质,其物侧面S5于光轴处为凸面,其物侧面S5于圆周处为凹面,其像侧面S6于光轴处和于圆周处为凹面,并皆为非球面。
第四透镜L4具有正屈折力,且为塑料材质,其物侧面S7于光轴处和于圆周处为凹面,其像侧面S8于光轴处和于圆周处为凸面,且皆为非球面。
第五透镜L5具有负屈折力,且为塑料材质,其物侧面S9于光轴处为凸面,其物侧面S9于圆周处为凹面,其像侧面S10于光轴处和于圆周处为凹面,并皆为非球面。
第六透镜L6具有负屈折力,且为塑料材质,其物侧面S11于光轴处为凹面,其物侧面S11于圆周处为凸面,其像侧面S12于光轴处为凹面,其像侧面S12于圆周处为凸面,并皆为非球面。
第七透镜L7具有负屈折力,且为塑料材质,其物侧面S13于光轴处为凹面,其物侧面S13于圆周处为凸面,其像侧面S14于光轴处为凸面,其像侧面S14于圆周处为凹面,并皆为非球面。
第八透镜L8具有正屈折力,且为塑料材质,其物侧面S15于光轴处为凸面,其物侧面S15于圆周处为凹面,其像侧面S16于光轴处和于圆周处为凹面,并皆为非球面。
光阑STO可以位于光学系统物面与第八透镜之间,本实施例中的光阑STO设置在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可以用于控制进光量。
红外滤光元件IRCF设置在第八透镜L8之后,包括物侧面S17和像侧面S18,红外滤光元件IRCF用于过滤掉红外光线,使得射入成像面的光线为可见光,可见光的波长为380nm-780nm,红外滤光元件IRCF的材质为玻璃。
成像面S19为被摄物体的光通过光学系统后形成的像所在的面。
表4a示出了本实施例的光学系统的特性表格,其中,本实施例中的曲率半径是各透镜于光轴处的曲率半径。
表4a
Figure BDA0002541730910000121
Figure BDA0002541730910000131
其中,f为光学系统的焦距,FNO为光学系统的光圈数,FOV为光学系统的最大视场角,TTL为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光学系统的成像面于光轴上的距离。
表4b给出了可用于第四实施例中各非球面镜面S1、S2、S3、S4、S5、S6、S7、S8、S9、S10、S11、S12、S13、S14、S15、S16的高次项系数A4、A6、A8、A10、A12、A14、A16、A18和A20,其中,各非球面面型可由第一实施例中给出的公式限定。
表4b
Figure BDA0002541730910000132
Figure BDA0002541730910000141
图8示出了第四实施例的光学系统的纵向球差曲线、像散曲线、畸变曲线。其中,纵向球差曲线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光学系统的各透镜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像散曲线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其中,S表示弧矢方向,T表示子午方向;畸变曲线表示不同视场角对应的畸变大小值。根据图8可知,第四实施例所给出的光学系统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实施例五
如图9所示,直线11表示光轴,第一个透镜L1远离第二透镜L2的一侧为物侧12,第六透镜L6远离第五透镜L5的一侧为像侧13。本实施例提供的光学系统中,从物侧12到像侧13依次为光阑STO、第一个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第五透镜L5、第六透镜L6、第七透镜L7、第八透镜L8、红外滤光元件IRCF。
第一透镜L1具有正屈折力,且为塑料材质,其物侧面S1于光轴处为凸面,其物侧面S1于圆周处为凹面,其像侧面S2于光轴处为凹面,其像侧面S2于圆周处为凸面,并皆为非球面。
第二透镜L2具有负屈折力,且为塑料材质,其物侧面S3于光轴处为凹面,其物侧面S3于圆周处为凸面,其像侧面S4于光轴处和于圆周处为凹面,并皆为非球面。
第三透镜L3具有负屈折力,且为塑料材质,其物侧面S5于光轴处为凸面,其物侧面S5于圆周处为凹面,其像侧面S6于光轴处和于圆周处为凹面,并皆为非球面。
第四透镜L4具有正屈折力,且为塑料材质,其物侧面S7于光轴处和于圆周处为凹面,其像侧面S8于光轴处和于圆周处为凸面,且皆为非球面。
第五透镜L5具有负屈折力,且为塑料材质,其物侧面S9于光轴处和于圆周处为凹面,其像侧面S10于光轴处和于圆周处为凹面,并皆为非球面。
第六透镜L6具有负屈折力,且为塑料材质,其物侧面S11于光轴处为凹面,其物侧面S11于圆周处为凸面,其像侧面S12于光轴处为凹面,其像侧面S12于圆周处为凸面,并皆为非球面。
第七透镜L7具有负屈折力,且为塑料材质,其物侧面S13于光轴处为凹面,其物侧面S13于圆周处为凸面,其像侧面S14于光轴处为凹面,其像侧面S14于圆周处为凸面,并皆为非球面。
第八透镜L8具有正屈折力,且为塑料材质,其物侧面S15于光轴处为凸面,其物侧面S15于圆周处为凹面,其像侧面S16于光轴处和于圆周处为凹面,并皆为非球面。
光阑STO可以位于光学系统物面与第八透镜之间,本实施例中的光阑STO设置在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可以用于控制进光量。
红外滤光元件IRCF设置在第八透镜L8之后,包括物侧面S17和像侧面S18,红外滤光元件IRCF用于过滤掉红外光线,使得射入成像面的光线为可见光,可见光的波长为380nm-780nm,红外滤光元件IRCF的材质为玻璃。
成像面S19为被摄物体的光通过光学系统后形成的像所在的面。
表5a示出了本实施例的光学系统的特性表格,其中,本实施例中的曲率半径是各透镜于光轴处的曲率半径。
表5a
Figure BDA0002541730910000151
其中,f为光学系统的焦距,FNO为光学系统的光圈数,FOV为光学系统的最大视场角,TTL为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光学系统的成像面于光轴上的距离。
表5b给出了可用于第五实施例中各非球面镜面S1、S2、S3、S4、S5、S6、S7、S8、S9、S10、S11、S12、S13、S14、S15、S16的高次项系数A4、A6、A8、A10、A12、A14、A16、A18和A20,其中,各非球面面型可由第一实施例中给出的公式限定。
表5b
Figure BDA0002541730910000152
Figure BDA0002541730910000161
图10示出了第五实施例的光学系统的纵向球差曲线、像散曲线、畸变曲线。其中,纵向球差曲线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光学系统的各透镜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像散曲线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其中,S表示弧矢方向,T表示子午方向;畸变曲线表示不同视场角对应的畸变大小值。根据图10可知,第五实施例所给出的光学系统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实施例六
如图11所示,直线11表示光轴,第一个透镜L1远离第二透镜L2的一侧为物侧12,第六透镜L6远离第五透镜L5的一侧为像侧13。本实施例提供的光学系统中,从物侧12到像侧13依次为光阑STO、第一个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第五透镜L5、第六透镜L6、第七透镜L7、第八透镜L8、红外滤光元件IRCF。
第一透镜L1具有正屈折力,且为塑料材质,其物侧面S1于光轴处为凸面,其物侧面S1于圆周处为凹面,其像侧面S2于光轴处和于圆周处为凸面,并皆为非球面。
第二透镜L2具有正屈折力,且为塑料材质,其物侧面S3于光轴处和于圆周处为凸面,其像侧面S4于光轴处和于圆周处为凹面,并皆为非球面。
第三透镜L3具有负屈折力,且为塑料材质,其物侧面S5于光轴处为凸面,其物侧面S5于圆周处为凹面,其像侧面S6于光轴处和于圆周处为凹面,并皆为非球面。
第四透镜L4具有正屈折力,且为塑料材质,其物侧面S7于光轴处为凸面,其物侧面S7于圆周处为凹面,其像侧面S8于光轴处和于圆周处为凸面,且皆为非球面。
第五透镜L5具有负屈折力,且为塑料材质,其物侧面S9于光轴处为凸面,其物侧面S9于圆周处为凹面,其像侧面S10于光轴处和于圆周处为凹面,并皆为非球面。
第六透镜L6具有正屈折力,且为塑料材质,其物侧面S11于光轴处和于圆周处为凸面,其像侧面S12于光轴处为凹面,其像侧面S12于圆周处为凸面,并皆为非球面。
第七透镜L7具有正屈折力,且为塑料材质,其物侧面S13于光轴处和于圆周处为凸面,其像侧面S14于光轴处为凹面,其像侧面S14于圆周处为凸面,并皆为非球面。
第八透镜L8具有负屈折力,且为塑料材质,其物侧面S15于光轴处和于圆周处为凹面,其像侧面S16于光轴处为凸面,其像侧面S16于圆周处为凹面,并皆为非球面。
光阑STO可以位于光学系统物面与第八透镜之间,本实施例中的光阑STO设置在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可以用于控制进光量。
红外滤光元件IRCF设置在第八透镜L8之后,包括物侧面S17和像侧面S18,红外滤光元件IRCF用于过滤掉红外光线,使得射入成像面的光线为可见光,可见光的波长为380nm-780nm,红外滤光元件IRCF的材质为玻璃。
成像面S19为被摄物体的光通过光学系统后形成的像所在的面。
表6a示出了本实施例的光学系统的特性表格,其中,本实施例中的曲率半径是各透镜于光轴处的曲率半径。
表6a
Figure BDA0002541730910000171
Figure BDA0002541730910000181
其中,f为光学系统的焦距,FNO为光学系统的光圈数,FOV为光学系统的最大视场角,TTL为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光学系统的成像面于光轴上的距离。
表6b给出了可用于第六实施例中各非球面镜面S1、S2、S3、S4、S5、S6、S7、S8、S9、S10、S11、S12、S13、S14、S15、S16的高次项系数A4、A6、A8、A10、A12、A14、A16、A18和A20,其中,各非球面面型可由第一实施例中给出的公式限定。
表6b
Figure BDA0002541730910000182
Figure BDA0002541730910000191
图12示出了第六实施例的光学系统的纵向球差曲线、像散曲线、畸变曲线。其中,纵向球差曲线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光学系统的各透镜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像散曲线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其中,S表示弧矢方向,T表示子午方向;畸变曲线表示不同视场角对应的畸变大小值。根据图12可知,第六实施例所给出的光学系统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实施例七
如图13所示,直线11表示光轴,第一个透镜L1远离第二透镜L2的一侧为物侧12,第六透镜L6远离第五透镜L5的一侧为像侧13。本实施例提供的光学系统中,从物侧12到像侧13依次为光阑STO、第一个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第五透镜L5、第六透镜L6、第七透镜L7、第八透镜L8、红外滤光元件IRCF。
第一透镜L1具有正屈折力,且为塑料材质,其物侧面S1于光轴处为凸面,其物侧面S1于圆周处为凹面,其像侧面S2于光轴处和于圆周处为凸面,并皆为非球面。
第二透镜L2具有负屈折力,且为塑料材质,其物侧面S3于光轴处和于圆周处为凸面,其像侧面S4于光轴处和于圆周处为凹面,并皆为非球面。
第三透镜L3具有负屈折力,且为塑料材质,其物侧面S5于光轴处和于圆周处为凸面,其像侧面S6于光轴处和于圆周处为凹面,并皆为非球面。
第四透镜L4具有负屈折力,且为塑料材质,其物侧面S7于光轴处为凹面,其物侧面S7于圆周处为凸面,其像侧面S8于光轴处和于圆周处为凸面,且皆为非球面。
第五透镜L5具有正屈折力,且为塑料材质,其物侧面S9于光轴处为凸面,其物侧面S9于圆周处为凹面,其像侧面S10于光轴处和于圆周处为凹面,并皆为非球面。
第六透镜L6具有负屈折力,且为塑料材质,其物侧面S11于光轴处为凹面,其物侧面S11于圆周处为凸面,其像侧面S12于光轴处为凹面,其像侧面S12于圆周处为凸面,并皆为非球面。
第七透镜L7具有正屈折力,且为塑料材质,其物侧面S13于光轴处为凸面,其物侧面S13于圆周处为凹面,其像侧面S14于光轴处和于圆周处为凹面,并皆为非球面。
第八透镜L8具有负屈折力,且为塑料材质,其物侧面S15于光轴处为凸面,其物侧面S15于圆周处为凹面,其像侧面S16于光轴处为凹面,其像侧面S16于圆周处为凸面,并皆为非球面。
光阑STO可以位于光学系统物面与第八透镜之间,本实施例中的光阑STO设置在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可以用于控制进光量。
红外滤光元件IRCF设置在第八透镜L8之后,包括物侧面S17和像侧面S18,红外滤光元件IRCF用于过滤掉红外光线,使得射入成像面的光线为可见光,可见光的波长为380nm-780nm,红外滤光元件IRCF的材质为玻璃。
成像面S19为被摄物体的光通过光学系统后形成的像所在的面。
表7a示出了本实施例的光学系统的特性表格,其中,本实施例中的曲率半径是各透镜于光轴处的曲率半径。
表7a
Figure BDA0002541730910000192
Figure BDA0002541730910000201
其中,f为光学系统的焦距,FNO为光学系统的光圈数,FOV为光学系统的最大视场角,TTL为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光学系统的成像面于光轴上的距离。
表7b给出了可用于第七实施例中各非球面镜面S1、S2、S3、S4、S5、S6、S7、S8、S9、S10、S11、S12、S13、S14、S15、S16的高次项系数A4、A6、A8、A10、A12、A14、A16、A18和A20,其中,各非球面面型可由第一实施例中给出的公式限定。
表7b
Figure BDA0002541730910000202
Figure BDA0002541730910000211
图14示出了第七实施例的光学系统的纵向球差曲线、像散曲线、畸变曲线。其中,纵向球差曲线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光学系统的各透镜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像散曲线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其中,S表示弧矢方向,T表示子午方向;畸变曲线表示不同视场角对应的畸变大小值。根据图14可知,第七实施例所给出的光学系统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实施例八
如图15所示,直线11表示光轴,第一个透镜L1远离第二透镜L2的一侧为物侧12,第六透镜L6远离第五透镜L5的一侧为像侧13。本实施例提供的光学系统中,从物侧12到像侧13依次为光阑STO、第一个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第五透镜L5、第六透镜L6、第七透镜L7、第八透镜L8、红外滤光元件IRCF。
第一透镜L1具有正屈折力,且为塑料材质,其物侧面S1于光轴处为凸面,其物侧面S1于圆周处为凹面,其像侧面S2于光轴处和于圆周处为凸面,并皆为非球面。
第二透镜L2具有正屈折力,且为塑料材质,其物侧面S3于光轴处和于圆周处为凸面,其像侧面S4于光轴处为凸面,其像侧面S4于圆周处为凹面,并皆为非球面。
第三透镜L3具有负屈折力,且为塑料材质,其物侧面S5于光轴处和于圆周处为凹面,其像侧面S6于光轴处和于圆周处为凹面,并皆为非球面。
第四透镜L4具有正屈折力,且为塑料材质,其物侧面S7于光轴处为凸面,其物侧面S7于圆周处为凹面,其像侧面S8于光轴处和于圆周处为凸面,且皆为非球面。
第五透镜L5具有负屈折力,且为塑料材质,其物侧面S9于光轴处为凸面,其物侧面S9于圆周处为凹面,其像侧面S10于光轴处和于圆周处为凹面,并皆为非球面。
第六透镜L6具有负屈折力,且为塑料材质,其物侧面S11于光轴处为凹面,其物侧面S11于圆周处为凸面,其像侧面S12于光轴处和于圆周处为凸面,并皆为非球面。
第七透镜L7具有负屈折力,且为塑料材质,其物侧面S13于光轴处和于圆周处为凸面,其像侧面S14于光轴处和于圆周处为凹面,并皆为非球面。
第八透镜L8具有负屈折力,且为塑料材质,其物侧面S15于光轴处为凹面,其物侧面S15于圆周处为凸面,其像侧面S16于光轴处为凸面,其像侧面S16于圆周处为凹面,并皆为非球面。
光阑STO可以位于光学系统物面与第八透镜之间,本实施例中的光阑STO设置在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可以用于控制进光量。
红外滤光元件IRCF设置在第八透镜L8之后,包括物侧面S17和像侧面S18,红外滤光元件IRCF用于过滤掉红外光线,使得射入成像面的光线为可见光,可见光的波长为380nm-780nm,红外滤光元件IRCF的材质为玻璃。
成像面S19为被摄物体的光通过光学系统后形成的像所在的面。
表8a示出了本实施例的光学系统的特性表格,其中,本实施例中的曲率半径是各透镜于光轴处的曲率半径。
表8a
Figure BDA0002541730910000221
其中,f为光学系统的焦距,FNO为光学系统的光圈数,FOV为光学系统的最大视场角,TTL为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光学系统的成像面于光轴上的距离。
表8b给出了可用于第八实施例中各非球面镜面S1、S2、S3、S4、S5、S6、S7、S8、S9、S10、S11、S12、S13、S14、S15、S16的高次项系数A4、A6、A8、A10、A12、A14、A16、A18和A20,其中,各非球面面型可由第一实施例中给出的公式限定。
表8b
面序号 K A4 A6 A8 A10
S1 -1.9598 0.0490 0.0008 -0.0056 0.0285
S2 0.0000 0.0458 -0.0173 0.0302 -0.1152
S3 -49.6866 -0.0330 0.0136 0.1699 -0.6833
S4 -57.0050 -0.1849 0.9705 -2.6363 3.9094
S5 -57.0050 -0.2023 1.3246 -4.3385 8.2137
S6 -4.8729 -0.0313 0.4411 -2.0219 4.8284
S7 86.9060 0.1621 -0.0567 0.2286 -2.1164
S8 -49.7195 0.3297 -0.4951 1.1111 -1.1350
S9 89.0000 0.0721 -0.5393 1.0971 0.6424
S10 -78.4730 -0.0582 -0.0529 0.0593 0.5863
S11 -10.9160 -0.0588 0.0776 -0.1700 0.1468
S12 -35.5530 0.0017 0.1125 -0.2868 0.2929
S13 0.0000 0.0729 -0.1379 0.0370 0.0709
S14 -42.9930 0.1424 -0.3037 0.2888 -0.1870
S15 -26.3451 0.0424 -0.1011 0.0816 -0.0504
S16 0.0000 -0.0454 -0.0175 0.0210 -0.0139
面序号 A12 A14 A16 A18 A20
S1 -0.0504 0.0503 -0.0291 0.0092 -0.0013
S2 0.2084 -0.1851 0.0839 -0.0184 0.0015
S3 1.2850 -1.3247 0.7743 -0.2430 0.0323
S4 -2.8932 0.3720 0.9859 -0.6770 0.1420
S5 -9.5260 6.7535 -2.7366 0.5223 -0.0219
S6 -6.9851 5.8839 -2.1462 -0.2782 0.3365
S7 6.9561 -13.2247 14.1647 -7.8153 1.7349
S8 -0.3130 2.9986 -5.1346 4.0317 -1.2165
S9 -7.0954 16.8312 -20.2904 12.3777 -3.0301
S10 -1.9332 3.1732 -3.0005 1.5845 -0.3642
S11 -0.0948 0.0593 -0.0290 0.0084 -0.0010
S12 -0.1676 0.0568 -0.0111 0.0011 0.0000
S13 -0.0741 0.0328 -0.0078 0.0010 -0.0001
S14 0.0862 -0.0270 0.0054 -0.0006 0.0000
S15 0.0255 -0.0092 0.0021 -0.0003 0.0000
S16 0.0079 -0.0031 0.0007 -0.0001 0.0000
图16示出了第八实施例的光学系统的纵向球差曲线、像散曲线、畸变曲线。其中,纵向球差曲线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光学系统的各透镜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像散曲线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其中,S表示弧矢方向,T表示子午方向;畸变曲线表示不同视场角对应的畸变大小值。根据图16可知,第八实施例所给出的光学系统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实施例九
如图17所示,直线11表示光轴,第一个透镜L1远离第二透镜L2的一侧为物侧12,第六透镜L6远离第五透镜L5的一侧为像侧13。本实施例提供的光学系统中,从物侧12到像侧13依次为光阑STO、第一个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第五透镜L5、第六透镜L6、第七透镜L7、第八透镜L8、红外滤光元件IRCF。
第一透镜L1具有正屈折力,且为塑料材质,其物侧面S1于光轴处为凸面,其物侧面S1于圆周处为凹面,其像侧面S2于光轴处和于圆周处为凸面,并皆为非球面。
第二透镜L2具有正屈折力,且为塑料材质,其物侧面S3于光轴处和于圆周处为凸面,其像侧面S4于光轴处和于圆周处为凹面,并皆为非球面。
第三透镜L3具有负屈折力,且为塑料材质,其物侧面S5于光轴处为凸面,其物侧面S5于圆周处为凹面,其像侧面S6于光轴处和于圆周处为凹面,并皆为非球面。
第四透镜L4具有正屈折力,且为塑料材质,其物侧面S7于光轴处为凹面,其物侧面S7于圆周处为凸面,其像侧面S8于光轴处和于圆周处为凸面,且皆为非球面。
第五透镜L5具有负屈折力,且为塑料材质,其物侧面S9于光轴处和于圆周处为凹面,其像侧面S10于光轴处为凸面,其像侧面S10于圆周处为凹面,并皆为非球面。
第六透镜L6具有负屈折力,且为塑料材质,其物侧面S11于光轴处为凹面,其物侧面S11于圆周处为凸面,其像侧面S12于光轴处和于圆周处为凸面,并皆为非球面。
第七透镜L7具有负屈折力,且为塑料材质,其物侧面S13于光轴处为凹面,其物侧面S13于圆周处为凸面,其像侧面S14于光轴处和于圆周处为凹面,并皆为非球面。
第八透镜L8具有负屈折力,且为塑料材质,其物侧面S15于光轴处和于圆周处为凸面,其像侧面S16于光轴处和于圆周处为凹面,并皆为非球面。
光阑STO可以位于光学系统物面与第八透镜之间,本实施例中的光阑STO设置在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可以用于控制进光量。
红外滤光元件IRCF设置在第八透镜L8之后,包括物侧面S17和像侧面S18,红外滤光元件IRCF用于过滤掉红外光线,使得射入成像面的光线为可见光,可见光的波长为380nm-780nm,红外滤光元件IRCF的材质为玻璃。
成像面S19为被摄物体的光通过光学系统后形成的像所在的面。
表9a示出了本实施例的光学系统的特性表格,其中,本实施例中的曲率半径是各透镜于光轴处的曲率半径。
表9a
Figure BDA0002541730910000241
Figure BDA0002541730910000251
其中,f为光学系统的焦距,FNO为光学系统的光圈数,FOV为光学系统的最大视场角,TTL为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光学系统的成像面于光轴上的距离。
表9b给出了可用于第九实施例中各非球面镜面S1、S2、S3、S4、S5、S6、S7、S8、S9、S10、S11、S12、S13、S14、S15、S16的高次项系数A4、A6、A8、A10、A12、A14、A16、A18和A20,其中,各非球面面型可由第一实施例中给出的公式限定。
表9b
Figure BDA0002541730910000252
Figure BDA0002541730910000261
图18示出了第九实施例的光学系统的纵向球差曲线、像散曲线、畸变曲线。其中,纵向球差曲线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光学系统的各透镜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像散曲线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其中,S表示弧矢方向,T表示子午方向;畸变曲线表示不同视场角对应的畸变大小值。根据图18可知,第九实施例所给出的光学系统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表10为第一实施例至第九实施例的光学系统的TTL/Imgh、TTL/f、f1/f28、FNO、(L81-L82)/2*L83、TTL/ct56、Imgh/tan(HFOV)的值。
表10
Figure BDA0002541730910000262
由表10可见,各实施例均能满足:TTL/Imgh<2.5,TTL/f<1.1,-1.8<f1/f28<-0.5,FNO<2.4,(L81-L82)/2*L83>0.7,TTL/ct56>4,Imgh/tan(HFOV)>5mm。
参阅图19,本申请涉及的光学系统应用在终端设备30中的镜头模组20。终端设备30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无人机、计算机等设备。镜头模组20的感光元件位于光学系统的像侧,镜头模组20组装在终端设备30内部。
本申请提供一种镜头模组,包括感光元件和本申请提供的光学系统,感光元件位于光学系统的像侧,用于将穿过第一透镜至第八透镜且入射到电子感光元件上的光线转换成图像的电信号。电子感光元件可以为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omplementary MetalOxide Semiconductor,CMOS)或电荷耦合器件(Charge-coupled Device,CCD)。通过在镜头模组内安装该光学系统,使镜头模组在满足微型设计的同时,具有长焦距的特性,并具有良好的成像质量,使拍摄的画面具有高画质感、高分辨率和高清晰度。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终端设备,该终端设备包括本申请提供的镜头模组。该终端设备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无人机、计算机等。通过在终端设备内安装该镜头模组,使终端设备在满足微型设计的同时,具有长焦距的特性,并具有良好的成像质量,使拍摄的画面具有高画质感、高分辨率和高清晰度。
以上所述是本申请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透镜,所述多个透镜包括从物侧至像侧依次排布的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第七透镜和第八透镜,其中,所述第一透镜具有正屈折力,所述第三透镜具有负屈折力,其余所述透镜具有屈折力;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于光轴处为凸面,所述第三透镜的像侧面于光轴处为凹面,所述第四透镜的像侧面于光轴处为凸面;
所述光学系统满足以下条件式:
TTL/f<1.1,
TTL为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所述光学系统的成像面于光轴上的距离,f为所述光学系统的焦距。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有的所述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非球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系统满足条件式:
-1.8<f1/f28<-0.5,
f1为所述第一透镜的焦距,f28为所述第二透镜至所述第八透镜的组合焦距。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系统满足条件式:
TTL/ct56>4,
TTL为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所述光学系统的成像面于光轴上的距离,ct56为所述第五透镜的物侧面至所述第六透镜的像侧面于光轴上的距离。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系统满足条件式:
(L81-L82)/2*L83>0.7,
一束光线入射至所述光学系统的成像面的离光轴的最远点,所述光线与所述第八透镜的像侧面有第一交点,L81为所述第一交点至所述第一交点于光轴上的垂直投影点的最大距离,L82为所述第一交点至所述第一交点于光轴上的垂直投影点的最小距离,一束光线入射至所述光学系统的成像面的中心点,所述光线与所述第八透镜的像侧面有第二交点,L83为所述第二交点至所述第二交点于光轴上的垂直投影点的最大距离。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系统满足条件式:
TTL/Imgh<2.5,
TTL为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所述光学系统的成像面于光轴上的距离,Imgh为所述光学系统最大视场角的一半所对应的像高。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系统满足条件式:
FNO<2.4,
FNO为所述光学系统的光圈数。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系统满足条件式:
Imgh/tan(HFOV)>5mm,
Imgh为所述光学系统最大视场角的一半所对应的像高,tan(HFOV)为所述光学系统的最大视场角一半的正切值。
9.一种镜头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感光元件和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光学系统,所述感光元件位于所述光学系统的像侧。
10.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镜头模组。
CN202021117734.5U 2020-06-16 2020-06-16 光学系统、镜头模组及终端设备 Active CN21254084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117734.5U CN212540840U (zh) 2020-06-16 2020-06-16 光学系统、镜头模组及终端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117734.5U CN212540840U (zh) 2020-06-16 2020-06-16 光学系统、镜头模组及终端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540840U true CN212540840U (zh) 2021-02-12

Family

ID=745485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117734.5U Active CN212540840U (zh) 2020-06-16 2020-06-16 光学系统、镜头模组及终端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54084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624738A (zh) 光学系统、镜头模组及终端设备
CN107219610B (zh) 成像镜头
CN111443461A (zh) 光学系统、镜头模组和电子设备
CN113296233B (zh) 光学系统、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1983777B (zh) 四片式双波段成像镜片组
CN111308667A (zh) 光学系统、镜头模组及终端设备
CN112034595A (zh) 光学系统、摄像模组和电子设备
CN112285885A (zh) 光学成像系统、取像模组及电子装置
CN110515186B (zh) 光学成像镜头
CN112346211A (zh) 光学系统、镜头模组和电子设备
CN112684586B (zh) 光学系统、摄像头模组及终端设备
CN212989750U (zh) 光学系统、摄像头模组及终端设备
CN211786328U (zh) 光学系统、镜头模组及终端设备
CN212540868U (zh) 光学镜头、取像模组及电子装置
CN212111955U (zh) 光学系统、镜头模组和电子设备
CN113866939A (zh) 光学系统、镜头模组以及电子设备
CN210720856U (zh) 光学系统、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CN210775999U (zh) 光学系统、镜头模组和电子设备
CN112415711A (zh) 光学系统、摄像头模组及终端设备
CN210572974U (zh) 光学成像系统
CN112817127A (zh) 光学成像镜头、取像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2034596A (zh) 光学镜头、取像模组及电子装置
CN211786337U (zh) 光学系统、镜头模组及终端设备
WO2021253229A1 (zh) 光学系统、镜头模组及终端设备
CN114740604A (zh) 光学系统、摄像模组和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