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540789U - 一种室内外两用防水光纤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室内外两用防水光纤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540789U
CN212540789U CN202022110146.5U CN202022110146U CN212540789U CN 212540789 U CN212540789 U CN 212540789U CN 202022110146 U CN202022110146 U CN 202022110146U CN 212540789 U CN212540789 U CN 21254078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eeve
core
female
groove
ma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110146.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炳钦
秦庆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ke Communication Te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ke Communication 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ke Communication 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ke Communication Te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110146.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54078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54078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54078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chanical Coupling Of Light Guid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室内外两用防水光纤连接器,其包括公芯、第一套管、公固定壳、母芯、第二套管,以及母固定壳;公固定壳设置有供母固定壳插接的插接槽,插接槽的内壁设置有销钉,母固定壳设置有供销钉滑动连接的键槽;母固定壳设置有供第二套管容纳的对准槽,母芯传输端的端面与对准槽的槽口之间留有距离形成供公固定壳插接的对准间隙,定位面的槽壁设置有对二套管具有周向固定作用的定位面,第二套管的外周壁设置有与定位面配合第二找平面;当销钉容纳于键槽时,第一套管与对准槽对准。当第一套管在对准槽的内部滑动时,第一找平面贴近定位面,减少第一套管发生的位置偏移,使公芯与母芯对接时的精度更高。本申请具有提高光纤通道的接通质量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室内外两用防水光纤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光纤连接器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室内外两用防水光纤连接器。
背景技术
目前,光纤已经成为互联网通信技术中重要的信号传输载体。光纤连接器是一种连接光纤与光纤之间的器件,可以在光纤的端面之间实现精密对接,将发射光纤输出的光能量能最大限度地耦合到接收光纤中。市面上的光线连接器种类繁多,其中,室内外两用防水光纤连接器可以应用于室外,且广泛应用于移动通信基站的数字传输中。
相关技术中的光纤连接器一般包括有两个光传输的MT插芯,MT插芯的内部设置有光纤,且两MT插芯相对的端面设置有与光纤相对应的纤芯孔。MT插芯的外周壁套设有具有保护作用的套管,套管的外侧设置有金属外壳,两金属外壳可拆卸连接。当两个金属外壳组合时,两个MT插芯的传输端相互找平,位于两端面上的各个纤芯孔精密对接,从而实现光传输。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MT插芯的纤芯孔孔径较小,且随着MT插芯内的光线数量越多,纤芯孔的密度也越大,对MT插芯端面对接时的精准度要求也越大,但操作人员在组装金属外壳时会发生抖动,容易使两MT插芯的端面之间发生偏移,影响了光纤通道的接通质量。
发明内容
为了提升光纤通道的接通质量,本申请提供一种室内外两用防水光纤连接器。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室内外两用防水光纤连接器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室内外两用防水光纤连接器,包括公芯、用于固定所述公芯的第一套管、用于保护所述第一套管的公固定壳、用于与所述公芯对接的母芯、用于固定所述母芯的第二套管,以及用于保护所述第二套管的母固定壳;所述公固定壳设置有供所述母固定壳插接的插接槽,所述插接槽的内壁设置有销钉,所述母固定壳设置有供所述销钉滑动连接的键槽;所述母固定壳设置有供所述第二套管容纳的对准槽,所述母芯传输端的端面与所述对准槽的槽口之间留有距离形成供所述公固定壳插接的对准间隙,所述定位面的槽壁设置有对所述一套管具有周向固定作用的定位面,所述第一套管的外周壁设置有与所述定位面配合第一找平面;当所述销钉容纳于所述键槽时,所述第一套管与所述对准槽对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套管位于插接槽内,第二套管位于对准槽内,使公芯或母芯的端面不容易而造成脏污和损伤。当操作人员将母固定壳插入插接槽内后,若销钉直接进入键槽,此时第一套管与对准槽对准,将第一套管可以更加精准地进入对准槽;若母固定壳抵接于销钉,操作人员可旋转母固定壳至销钉与键槽配合的位置,再将第一套管插进对准槽中。当第一套管在对准槽的内部滑动时,第一找平面贴近于定位面,减少第一套管发生的位置偏移,使公芯与母芯对接时的精度更高,从而提高光纤通道的接通质量。
优选的,所述公芯设置有两条以上对所述母芯具有定位作用的导针,所述母芯设置有供所述导针插接的第二定位槽;当所述销钉容纳于所述键槽时,所述导针与对应的所述第二定位槽对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公芯与母芯对接时,导针插接于对应的第二定位槽内,一方面使公芯上的纤芯孔与母芯上的纤芯孔对接的精度更高;另一方面,使公芯与母芯之间的接触面不易于分离,进一步提高光纤通道的接通质量。
所述公固定壳螺纹连接有第一尾套管,所述第一尾套管的内部设置有第一推进弹簧,所述第一推进弹簧抵接于所述第一套管远离所述第二套管的一端;所述母固定壳螺纹连接有第二尾套管,所述第二尾套管的内部设置有第二推进弹簧,所述第二推进弹簧抵接于所述第二套管远离所述第一套管的一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尾套管通过第一推进弹簧使第一套管抵接于公固定壳,第二尾套管通过第二推进弹簧使第二套管抵接于母固定壳。当室内外两用防水光纤连接器在工作过程中发生抖动时,第一推进弹簧和第二推进弹簧可通过形变吸收震动,减少震动对公芯及母芯的影响,进而提高抗震性。另一方面,当第一套管由于剧烈抖动在公固定壳的内部滑移时,第一推动弹簧可通过压缩弥补第一套管的位移,并在回复形变后使第一套管重新抵接于公固定壳;同理,当第二套管移动后,第二推动弹簧可通过压缩弥补第二套管的位移,并在回复形变后使第二套管重新抵接于母固定壳,进而在增强抗震性的同时,增强公芯与母芯的连接稳定性。
优选的,所述对准槽内相邻于所述定位面的槽壁与所述定位面之间设置有留空部,所述留空部与所述第二套管的外周壁之间形成间隙。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第一套管在对准槽内滑动时,留空部与第一套管的外侧之间形成间隙,防止发生卡位,使第一套管的插接动作更为流畅。
优选的,所述公芯与所述第一套管滑动连接,所述第一套管的内部设置有用于推动所述公芯的第一弹力件;所述母芯与所述第二套管滑动连接,所述第二套管的内部设置有用于推动所述母芯的第二弹力件;当所述公芯与所述母芯处于传输状态时,所述第一套管与所述第二套管之间留有距离。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室内外两用防水光纤连接器发生抖动时,公芯可在第一套管内滑动,母芯可在第二套管内滑动,而在第一弹力件和第二弹力件弹力的作用下,公芯与母芯在移动时始终可以保持相互抵接的状态,保持光纤通道对接的稳定性。
优选的,所述第一找平面朝接近所述第二套管且远离所述对准槽槽壁的方向倾斜。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找平面倾斜设置,使第一套管外周壁相对的两面朝接近第二套管的方向收缩,一方面使第一套管进入对准槽时更加流畅,另一方面便于加工过程进行脱模。
优选的,所述第二弹力件的两侧设置有扁平部,所述扁平部整体平行于两所述导针轴线所在的平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扁平部增大第二弹力件的形变范围,使第二弹力件相对于第一弹力件更易于发生弯折。扁平部从对应的方向折弯,从而吸收公芯及母芯的抖动,使公芯及母芯的运动趋向于沿第一弹力件轴向上的滑移,提高公芯及母芯的抗震性,同时增强连接稳定性。
优选的,所述公芯的端部设置有两个供所述第一弹力件抵接的固定箍,所述母芯的端部设置有两个供所述第二弹力件抵接的限位块;两所述固定箍的位置与两所述限位块的位置相对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对接状态下,公芯和母芯相当于被夹持于两固定箍与两限位块之间,由于两固定箍的位置与两限位块的位置相对应,使公芯与母芯形成的整体受力更加均匀,进而使公芯与母芯不易于分离。
优选的,所述第二定位槽连通所述母芯接近所述限位块的端面,所述限位块设置有用于插接所述第二定位槽的定位杆,两所述限位块之间连接有连接块,所述限位块与所述连接块之间形成让位间隙。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两限位块抵接于母芯尾端时,两定位杆插接于对应的第二定位槽。操作人员安在组装母芯时,可将束线工件插进让位间隙中,推动两限位块使定位杆插进对应的第二定位槽中,使限位块抵接于母芯。
优选的,所述导针的长度大于所述公芯的长度,所述公芯设置有供所导针穿设的第一定位槽,所述公芯接近所述固定箍的一端设置有卡合段,所述固定箍设置有用于夹持所述卡合段的固定槽;两所述固定箍之间连接有连接片,所述固定箍与所述连接片之间形成限位间隙,所述公芯设置有与所述限位间隙配合的第一限位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操作人员安装时导针时,可将导针夹紧于固定槽的槽壁内,使导针与固定箍卡接固定。完成此步骤后,操作人员将光纤线束放置进限位间隙内,并使两固定箍分别朝接近公芯的方向移动,随着导针逐渐插进第一定位槽中,第一限位套逐渐插进限位间隙中;待第一抵接面抵接于公芯时,两固定箍抵接于第一限位套的外侧,导针外露于公芯的传输端。在此过程中,限位间隙在固定箍远离连接片的一侧形成一个开口,方便操作人员将线束放置进限位间隙,提高组装效率。另一方面,固定箍与第一限位套之间的摩擦力使固定箍不易于脱离公芯,增强导针与公芯之间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1中一种室内外两用防水光纤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沿A-A的剖视图。
图3是图2中公芯、公固定壳、母芯,以及母固定壳的爆炸示意图。
图4是图3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本实施例1中公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实施1中公芯与母芯对接状态的示意图。
图7是图6中公芯与母芯的爆炸示意图。
图8是实施2中的母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8中的爆炸示意图。
图10是实施2中公芯与母芯对接状态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公芯;11、第一凸沿;12、第一限位套;13、导针;131、卡合段;14、第一定位槽;15、固定箍;151、第一抵接面;152、第二抵接面;153、固定槽;1531、抵接部;16、连接片;161、限位间隙;162、固定孔;
2、第一套管;21、第一连接部;212、第一找平面;22、第一固定部;221、第一让位槽;222、第一贴合面;223、第一阶梯部;224、第二阶梯部;23、第一限位槽;24、第一连通槽;241、第一卡接孔;25、第一弹力件;26、第一止动环;261、第一卡接件;262、第一卡块;263、第一限位片;264、环状凸出部;
3、公固定壳;31、安装块;311、第三抵接圈;32、插接槽;33、销钉;34、第一容置槽;35、连接孔;36、定位凸起;37、第一连接槽;371、第一密封圈;
4、第一尾套管;41、第一安装槽;42、第一推进弹簧;
5、母芯;51、第二凸沿;52、第二限位套;53、第二定位槽;54、限位块;541、定位杆;55、夹持块;551、插接间隙;552、夹持槽;56、连接块;561、让位间隙;
6、第二套管;61、第二连接部;62、第二固定部;621、第二找平面;622、第二贴合面;623、第一限位部;624、第二限位部;63、第二限位槽;64、第二连通槽;65、第二弹力件;652、扁平部;66、第二止动环;
7、母固定壳;71、键槽;72、对准槽;721、定位面;722、留空部;723、对准间隙;73、第二容置槽;74、限位凸起;75、卡环;751、第二密封圈;76、抵接环;761、第一抵接圈;762、第二抵接圈;
8、第二尾套管;81、凸环;82、第二安装槽;83、第二推进弹簧;
9、锁紧套;91、锁紧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10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室内外两用防水光纤连接器。
实施例1
参照图1和图2,室内外两用防水光纤连接器包括公芯1、套设于公芯1的第一套管2、套设于第一套管2外侧的公固定壳3、用于对接公芯1的母芯5、套设于母芯5的第二套管6,以及套设于第二套管6外侧的母固定壳7。当公固定壳3和母固定壳7锁紧时,公芯1 抵接于母芯5进行光传输。
参照图2和图3,第一套管2朝远离母芯5的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一连接部21和第一固定部22。公芯1的截面呈矩形,第一连接部21的内部开设有与公芯1相匹配的第一限位槽23,公芯1的外周壁贴近于第一限位槽23的槽壁,公芯1与第一连接部21滑动连接。公芯1接近母芯5的一端形成传输端,另一端形成尾端。公芯1尾端的外周壁向外凸出形成第一凸沿11,第一连接部21的内壁向内凹陷形成供第一凸沿11容纳的第一连通槽24,且第一连通槽24连通第一固定部22远离第一连接部21的一端。当第一凸沿11抵接于第一连通槽24的槽壁时,公芯1与第一连接部21卡接,此时公芯1的传输端外露于第一连接部 21。
参照图3,公芯1内置有若干条光纤,公芯1传输端的端面中部设置有若干个与各光纤对应的纤芯孔,各个纤芯孔沿传输端端面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列。公芯1尾端的中部插接有第一限位套12,第一限位套12由弹性材料制成,第一限位套12外圈的尺寸小于公芯1外周壁的尺寸。第一限位套12通过过盈配合与公芯1固定,公芯1尾端的光纤穿设于第一限位套12,达到束线效果。
参照图3,为了增加公芯1与母芯5之间对接的精准性,公芯1设置有对母芯5具有定位作用的导针13。导针13的数量为二,由硬质金属材料制成。公芯1开设有两条供导针 13穿设的第一定位槽14,第一定位槽14的内径与导针13的直径一致。在本实施例中,公芯1两端的端面相互平行,第一定位槽14以垂直于公芯1端面的方向贯通公芯1。导针13 的长度大于第一定位槽14的长度,即导针13的长度大于公芯1的长度,导针13接近母芯 5的一端设有球形面且外露于公芯1的传输端。在本实施例中,各个纤芯孔位于两导针13 之间,两导向针轴线之间形成的平面a经过各个纤芯孔的中心点和公芯1的几何中心。
参照图3,公芯1的尾端设置有连接片16,连接片16的两端固定设置有两个用于固定导针13的固定箍15,固定箍15的截面呈矩形。两固定箍15分别滑动连接于两第一连通槽24中,连接片16与两固定箍15之间形成供第一限位套12容纳的限位间隙161。
参照图4和图5,固定箍15接近公芯1的一面形成第一抵接面151,第一抵接面151开设有连通固定箍15内侧的固定槽153,固定槽153的长度方向垂直于连接片16;固定槽153两侧内壁向内呈弧形凹陷形成抵接部1531,两抵接部1531之间形成一个圆形间隙。连接片16开设有两个固定孔162,固定孔162为通孔,且两固定孔162连通固定槽153;导针 13接近固定箍15的一端设置有卡合段131,卡合段131沿导针13的周向侧壁内向凹陷形成;卡合段131的直径与两抵接部1531之间的最大距离一致,且大于固定槽153两侧槽壁之间的距离。
参照图3和图4,操作人员安装时导针13时,可将导针13接近卡合段131的一端穿设于固定孔162,并使卡合段131抵接于固定槽153的槽口,然后对导针13施力使其朝接近抵接部1531的方向移动;在移动过程中,固定箍15发生形变,固定槽153被卡合段131 撑开;当卡合段131移动至与抵接部1531对准的位置时,固定箍15恢复形变,抵接部 1531夹持卡合段131,使导针13与固定箍15卡接固定。完成此步骤后,操作人员将光纤线束放置进限位间隙161内,并使两固定箍15分别朝接近公芯1的方向移动,随着导针13逐渐插进第一定位槽14中,第一限位套12逐渐插进限位间隙161中;待第一抵接面151抵接于公芯1时,两固定箍15抵接于第一限位套12的外侧,导针13外露于公芯1的传输端。在此过程中,限位间隙161在固定箍15远离连接片16的一侧形成一个开口,方便操作人员将线束放置进限位间隙161,提高组装效率。另一方面,固定箍15与第一限位套12之间的摩擦力使固定箍15不易于脱离公芯1,增强导针13与公芯1之间的稳定性。
参照图3,固定箍15背离第一抵接面151的一面形成第二抵接面152,第一抵接面151、第二抵接面152与公芯1尾端端面之间相互平行。第一固定部22的内部设置有第一弹力件25,且第一固定部22远离第一连接部21的一端通过卡接方式固定有第一止动环26。第一止动环26和两固定箍15分别抵接于第一弹力件25的两端。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减少第一固定部22的占用空间,第一固定部22的两侧内壁沿第一弹力件25的轴向呈弧形凹陷。
参照图3,第一弹力件25远离第一止动环26的一端抵接于第二抵接面152,通过第一抵接面151抵接于公芯1,从而使第一凸沿11抵接于第一连通槽24,并且使两导针13始终位于公芯1内;一方面使两固定箍15同时对公芯1的两个位置施力,增大公芯1的受力面积,使公芯1的受力效果更加好。在本实施例中,当第一弹力件25抵接于第二抵接面 152时与第二抵接面152相切,对固定箍15施加沿导针13轴向的推力,且由于第二抵接面 152、第一抵接面151与公芯1端面相互平行,可减少该推力在其他方向上的分解,减少公芯1端面由受力不均而引起的倾斜。
参照图3,第一止动环26的外环呈圆形,第一止动环26的内环整体呈菱形,且其较长的对角线与平面a重合,第一止动环26围绕其内环朝远离固定箍15的方向延伸形成环状凸出部264。第一止动环26接近第一固定部22的一面固定设置有两个第一卡接件261,两个第一卡接件261分别滑动连接于两第一连通槽24中。第一卡接件261远离第一止动环26 的一端固定设置有用于卡接第一固定部22的第一卡块262,第一卡块262的表面以远离第一止动环26且接近第一固定部22内侧的方向倾斜。
参照图3,第一连通槽24的槽底开设有两个供第一卡块262卡接的第一卡接孔241,第一卡接孔241连通第一固定部22的外侧。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卡接件261远离第一限位槽23槽底的一面向内呈弧形凹陷。
参照图3,操作人员组装第一止动环26时,可将两第一卡接件261分别插进对应的第一连通槽24中,在第一卡接件261朝第一固定部22内部移动的过程中,第一卡块262抵接于第一连通槽24的槽底使第一卡接件261发生形变,当第一卡块262移动至与第一卡接孔241对准的位置时,第一卡接件261恢复形变,第一卡块262与对应的第一卡接孔241卡接,使第一止动环26固定在第一固定部22内。当操作人员需要拆卸第一止动环26时,可通过从第一固定部22的外侧通过第一卡接孔241对第一卡块262施力,使第一卡接件261 朝接近第一固定部22内部的方向弯曲,进而使第一卡块262脱离第一卡接孔241;当两第一卡块262均脱离第一卡接孔241后,在第一弹力件25弹力的作用下,第一止动环26被顶出。
参照图3,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止动环26固定设置有两个对第一弹力件25具有限位作用的第一限位片263,两第一限位片263相对的一面为弧面。两第一限位片263位于两第一卡接件261之间,两第一限位片263与两第一卡接件261围绕第一止动环26的内环分布。第一固定部22远离第一连接部21一端的内壁开设有供第一限位片263容纳的第一让位槽221,第一让位槽221与第一连通槽24连通。第一弹力件25的端部插接于两第一限位片 263之间,两第一限位片263之间形成防止第一弹力件25发生过度弯折的间隙,配合插接于第一弹力件25内部的第一限位套12,使第一弹力件25的稳定性更强。
参照图3,在本实施例中,公芯1的结构与母芯5的结构相同,第一套管2的结构与第二套管6的结构相同。第二套管6朝远离公芯1的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二连接部61和第二固定部62。第二连接部61的内部开设有与母芯5相匹配的第二限位槽63,母芯5插接于第二限位槽63,并与第二连接部61滑动连接。母芯5接近公芯1的一端形成传输端,另一端形成尾端。母芯5尾端的外周壁向外凸出形成第二凸沿51,第二连接部61的内壁向内凹陷形成供第二凸沿51容纳的第二连通槽64,且第二连通槽64连通第二固定部62远离第二连接部61的一端。当第二凸沿51抵接于第二连通槽64的槽壁时,母芯5与第二连接部61卡接,此时母芯5的传输端外露于第二连接部61。
参照图3,母芯5内置有若干条光纤,母芯5传输端的端面中部设置有若干个与各光纤对应的纤芯孔,各个纤芯孔沿传输端端面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列。母芯5尾端的中部插接有第二限位套52,第二限位套52由弹性材料制成,第二限位套52外圈的尺寸小于母芯5外周壁的尺寸。第二限位套52通过过盈配合与母芯5固定,母芯5尾端的光纤穿设于第二限位套52,达到束线效果。
参照图3,母芯5开设有两条第二定位槽53,第二定位槽53的位置与导针13相匹配,第二定位槽53的内径与导针13的直径一致;母芯5两端的端面相互平行,且两第二定位槽53贯通母芯5的两端。当母芯5的传输端与公芯1的传输端对接时,两导针13可插进对对应的第二定位槽53中进行对准找平。在本实施例中,各个纤芯孔位于两第二定位槽53 的槽口之间,两第二定位槽53的轴线之间形成的平面b经过各个纤芯孔的中心点和母芯5 的几何中心。
参照图3,第二固定部62的内部设置有第二弹力件65,第二弹力件65的结构与第一弹力件25的结构一致,母芯5的尾端设置有供第二弹力件65抵接的限位块54。限位块 54的数量为二,两限位块54滑动连接于两第二连通槽64内,限位块54的截面呈矩形,且限位块54接近母芯5的一面和背离母芯5的一面分别垂直于平面b。两限位块54之间固定连接有连接块56,连接块56与两限位块54之间形成供第二限位套52容纳的让位间隙561。当两限位块54安装于母芯5尾端时,限位块54的位置、尺寸与固定箍15相对应,第二限位套52容纳于让位间隙561内,且两限位块54抵接于第二限位套52的两侧。
参照图3,第二固定部62远离第二连接部61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止动环66,第二止动环66的结构与第一止动环26的结构一致,第二止动环66通过卡接方式与第二固定部62 固定。第二止动环66和两限位块54压缩第二弹力件65,使第二弹力件65抵接于两限位块 54,通过两限位块54对母芯5施力,使第二凸沿51抵接于第二连通槽64。两限位块54从母芯5的两侧同时对母芯5施力,可增大母芯5的受力面积,使母芯5的受力效果更加好,减少母芯5由受力不均引起的倾斜。
参照图2和图3,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弹力件25、第二弹力件65为压簧。当公芯1 与母芯5处于正常对接的状态时,公芯1传输端的端面抵接于母芯5传输端的端面,此时第一弹力件25、第二弹力件65被压缩,且第一套管2与第二套管6之间留有距离。当室内外两用防水光纤连接器发生抖动时,公芯1可在第一限位槽23内滑动,公芯1可在第二限位槽63内滑动,另外的,由于公芯1的外周壁与第一限位槽23的槽壁之间总存在间隙,母芯 5的外周壁与第二限位槽63的槽壁之间总存在间隙,使公芯1和母芯5之间会发生小范围的抖动,而在第一弹力件25和第二弹力件65弹力的作用下,公芯1与母芯5在抖动时始终可以保持相互抵接的状态,保持光纤通道对接的稳定性。
参照图6,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21的外周壁在第二固定部22上的投影整体呈腰形,且该投影的面积朝远离第二固定部22的方向逐渐减小,使第一连接部21的外周壁整体朝远离第二固定部22的方向收缩;其中,第一连接部21的外周壁中与投影长度方向对应的两面形成第一找平面212,第一找平面212朝远离第二固定部22且接近平面a的方向倾斜。第一固定部22的厚度大于第一连接部21的厚度,且第一固定部22接近第一连接部21 一端相对的两侧向内凹陷形成第一贴合面222,第一贴合面222与第一找平面212之间留有距离。第一固定部22接近第一连接部21的一端形成第一阶梯部223,接近第一止动环26 的一端形成第二阶梯部224。
参照图6和图7,公固定壳3整体呈圆管状,公固定壳3的中部围绕其外周壁固定设置有安装块31,安装块31的截面整体呈矩形,且安装块31的边角处设置有供螺丝穿设的通孔。公固定壳3的一端开设有供母固定壳7插接的插接槽32,插接槽32为圆形槽,插接槽32槽口的边缘处设置有内倒角。插接槽32的内壁固定设置有销钉33,销钉33以垂直于平面a的方向延伸。
参照图6和图7,公固定壳3远离插接槽32的一端开设有供第一固定部22安装的第一容置槽34,第一容置槽34的槽底与插接槽32的槽底之间连通形成连接孔35。其中连接孔35与第一连接部21相匹配,第一容置槽34与第一固定部22相匹配,且第一容置槽34 的内壁凸出形成定位凸起36。当第一固定部22填充第一容置槽34时,第一阶梯部223抵接于第一容置槽34的槽底,第一连接部21穿设于连接孔35,第二阶梯部224抵接于定位凸起36,使第一套管2与公固定壳3滑动连接且周向固定。
参照图7,公固定壳3远离插接槽32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尾套管4。公固定壳3围绕外周壁开设有第一连接槽37,第一尾套管4套设于第一连接槽37并与第一连接槽37的槽壁螺纹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槽37的槽底嵌设有第一密封圈371,第一尾套管4 与第一连接槽37抵接于第一密封圈371,减少在环境中水分或灰尘对光纤连接器内部的影响。
参照图9,第一尾套管4的内部开设有第一安装槽41,第一安装槽41内放置有第一推进弹簧42;第一推进弹簧42的一端抵接于第一安装槽41的槽底,另一端抵接于第一止动环26,从而使第一固定部22与第一容置槽34抵接,以使第一套管2与公固定壳3相对固定,且在滑移过程中不能完全脱离公固定壳3。
参照图7,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安装槽41的槽壁贴近于第一推进弹簧42,减少第一推进弹簧42在发生远离其轴向方向上的形变,且第一安装槽41槽口处的槽壁向内凹陷,留有供第一固定部22发生滑移的空间。操作人员组装第一尾套管4时,可将第一推进弹簧42插进第一安装槽41内,然后将第一尾套管4旋拧到公固定的端部。在旋拧操作时,操作人员可手持安装块31,增大公固定壳3的受力效果。
参照图6和图7,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套管6的形状与第一套管2的形状一致,第二连接部61外周壁中与第一找平面212相对的两面设置有第二找平面621,第二找平面621 朝远离第二固定部62且接近平面b的方向倾斜。第二固定部62接近第二连接部61一端相对的两侧设置有第二贴合面622,第二贴合面622与第二找平面621之间留有距离。第二固定部62接近第二连接部61的一端形成第一限位部623,接近第二止动环66的一端形成第二限位部624。
参照图7,母固定壳7整体呈圆管状,插接槽32的内径略大于母固定壳7的外径,母固定壳7接近公固定壳3的一端可插接于插接槽32中形成插接端,插接端的外周壁与端面之间设置有倒角。母固定壳7的外侧开设有键槽71,键槽71的宽度略大于销钉33的直径,键槽71沿母固定壳7的轴向延伸,且键槽71连通插接端的端面;当销钉33容纳于键槽71内,公固定壳3与母固定壳7周向固定。
参照图6和图7,母固定壳7的插接端开设有供第二连接部61容纳的对准槽72,第二连接部61的外周壁贴近于对准槽72的内壁,对准槽72槽口的边缘处设置有内倒角。在本实施例中,对准槽72内壁的四个边角部向内呈弧形凹陷,在对准槽72内形成四个留空部 722。在本实施例中,对准槽72的两面槽壁贴近于第二找平面621形成定位面721;当第一连接部21插入对准槽72时,公芯1上的导针13与母芯5的第二定位槽53对准,两定位面 721通过第一找平面212对第一连接部21具有定位作用,使第一连接部21与第二连接部61 对准,进而使母芯5与公芯1的对接更精准,提高光线通道的连通质量。另一方面,当第一连接部21在对准槽72内滑动时,留空部722与第一连接部21的外侧之间形成间隙,且由于第一找平面212的倾斜设置,第一找平面212与定位面721之间的间隙逐渐减少,配合对准槽72的倒角设置,减少卡位的发生,使第一连接部21的插接动作更为流畅。
参照图6和图7,母固定壳7远离插接端的一端开设有第二容置槽73,对准槽72与第二容置槽73连通。第二容置槽73与第二固定部62相匹配,第二容置槽73的内壁凸出形成限位凸起74。当第二固定部62填充第二容置槽73时,第二阶梯部224抵触第二容置槽 73的槽底,限位凸起74与于第二贴合面622接触,且第二限位部624与限位凸起74接触,使第二套管6整体与母固定壳7滑动连接且周向固定。此时,第二连接部61穿设于位于对准槽72内,且母芯5传输端的端面与母固定壳7插接端的端面之间留有距离,形成供第一连接部21插接的对准间隙723。
参照图7,母固定壳7远离插接端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尾套管8,第二尾套管8的外径与公固定壳3的外径一致。第二尾套管8套设于母固定壳7并与母固定壳7螺纹连接。母固定壳7的外侧固定设置有对第二尾套管8具有定位作用的卡环75,第二尾套管8的端部沿其内环分布有凸环81;当凸环81抵接于卡环75时,第二尾套管8与母固定壳7锁紧。在本实施例中,母固定壳7的外侧嵌设有第二密封圈751,第二密封圈751压缩于卡环75、凸环81与母固定壳7外壁之间,增强母固定壳7与第二尾套管8之间的密封性。
参照图7,第二尾套管8的内部开设有第二安装槽82,第二安装槽82内放置有第二推进弹簧83;第二推进弹簧83的一端抵接于第二安装槽82的槽底,另一端抵接于第二止动环66,从而使第二固定部62与第二容置槽73抵接,以使第二套管6与母固定壳7相对固定,且在滑移过程中不能完全脱离第二套管6。
参照图7,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安装槽82的槽壁贴近于第二推进弹簧83,第二安装槽82槽口处的槽壁向内凹陷,留有供第二固定部62发生滑移的空间。操作人员组装第二尾套管8时,可将第二推进弹簧83插进第二安装槽82内,然后将第二尾套管8旋拧到母固定的端部,直到卡环75抵接于凸环81。
参照图7,母固定壳7的外侧固定设置有抵接环76,抵接环76围绕母固定壳7的周向分布。抵接环76位于卡环75远离凸环81的一侧且留有距离,抵接环76与卡环75之间夹持有第一抵接圈761,抵接环76远离第一抵接圈761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抵接圈762;第一抵接圈761、第二抵接圈762分别套设于母固定壳7的外侧,且分别由弹性材料制成。
参照图7,母固定壳7设置有用于锁紧公固定壳3的锁紧套9,锁紧套9的内径与第二尾套管8的外径一致。锁紧套9接近第二尾套管8一端的内壁焊接有锁紧环91,锁紧环 91位于第一抵接圈761与卡环75之间,且锁紧环91的内侧套设于卡环75的外侧。在本实施例中,锁紧环91接近凸环81的一面朝远离凸环81且接近母固定壳7的方向倾斜,卡环 75的表面以平行于锁紧环91倾斜面的方向倾斜。锁紧套9远离锁紧环91一端的内壁为螺纹面;公固定壳3接近锁紧套9一端的外侧为螺纹面,且安装块31接近锁紧套9的一侧设置有第三抵接圈311。第三抵接圈311设于公固定壳3,第三抵接圈311由弹性材料制成。
参照图7,当锁紧套9与公固定壳3锁紧时,锁紧环91抵接于第一抵接圈761,公固定壳3的端部抵接于第二抵接圈762,锁紧套9的端部抵接于第三抵接圈311,使锁紧套 9与、公固定壳3和母固定壳7之间相对密封。在此状态下,销钉33容纳于键槽71中,第一连接部21插接于对准间隙723中,公芯1的传输端抵接于母芯5的传输端,两导针13分别插接于对应的第二定位槽53中。
参照图7,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尾套管4、公固定壳3和公芯1组成连接器插座,第二尾套管8、母固定壳7和母芯5组成连接器插头;第一尾套管4、公固定壳3、第二尾套管8,以及母固定壳7形成室内外两用防水光纤连接器的整体外壳结构。当室内外两用防水光纤连接器在工作过程中发生抖动时,第一推进弹簧42和第二推进弹簧83可通过形变吸收室内外两用防水光纤连接器外壳结构的部分震动,减少震动对公芯1及母芯5的影响,进而提高抗震性。另一方面,当第一套管2或第二套管6由于剧烈抖动在外壳结构的内部滑移时,第一推动弹簧可通过压缩弥补第一套管2的位移,并在回复形变后使第一套管2重新抵接于公固定壳3;第二推动弹簧可通过压缩弥补第二套管6的位移,并在回复形变后使第二套管6重新抵接于母固定壳7,进而在增强抗震性的同时,增强公芯1与母芯5的连接稳定性。
参照图7,本实施例中,操作人员组装连接器插座与连接器插头时包括以下步骤:
S1:使母固定壳7的插接端插入插接槽32的内部,
若母固定壳7的插接端抵接于销钉33,则执行步骤S11,
若销钉33插入键槽71中,则执行S2;
S11:使母固定壳7与公固定壳3相对转动,以使销钉33的位置与键槽71的位置对准;
S2:使母固定壳7的插接端朝插入插接槽32的内部的方向继续移动,以使锁紧套9内侧的螺纹面抵接于公固定壳3外侧的螺纹面;
S3:旋拧锁紧套9,以使母固定壳7逐渐深入插接槽32,第一连接部21逐渐插入对准槽 72;
S4:旋拧锁紧套9,以使母固定壳7逐渐深入插接槽32,使两导针13插入对应的第二定位槽53;
S5:旋拧锁紧套9,以使母固定壳7逐渐深入插接槽32,使公芯1的传输端抵接于母芯5的传输端;
S6:旋拧锁紧套9,以使母固定壳7逐渐深入插接槽32,使锁紧套9抵紧第三抵接圈311。
本申请实施例1的实施原理为:操作人员在组装连接器插座与连接器插头时,可先将销钉33插进入键槽71内,使第一套管2与对准槽72对准,完成组装步骤的第一步粗找平;进一步推进后,使锁紧套9的螺纹面抵接于公固定壳3外侧的螺纹面,最后操作人员可通过旋拧锁紧套9的方式,使母固定壳7逐渐插进插接槽32中。在母固定壳7逐渐插入的过程中,第一找平面212的倾斜设置和对准槽72槽口的内倒角之间形成间隙,且随着第一套管2的深入,第一找平面212与定位面721之间的间隙越来越小,使第一套管1的外周壁逐渐贴近于对准槽72的槽壁,达到精准对接的效果,从而完成第二步精找平。在此操作完成后,导针13的位置与第二定位槽53的位置对准,随着操作人员继续旋拧锁紧套9,两导针13可插入对应的第二定位槽53中。在该过程中,第一步粗找平和第二步精找平可使导针 13与第二定位槽53完成顺利对接,提高光纤通道的连通质量。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参照图8和图9,限位块54接近母芯5尾端的一面中部一体成型有定位杆541,定位杆541的位置、尺寸与第二定位槽53相对应,定位杆541 的长度小于第二定位槽53的长度。当两限位块54抵接于母芯5尾端时,两定位杆541插接于对应的第二定位槽53,第二限位套52容纳于让位间隙561内,且两限位块54抵接于第二限位套52的两侧。
参照图8和图9,限位块54朝远离定位杆541的方向延伸形成夹持块55,夹持块55接近第二限位套52的一面形成夹持面,夹持面呈弧形凹陷。夹持面与第二限位套52之间留有供第二弹力件65插接的插接间隙551,夹持面朝远离第二限位套52且远离限位块54的方向倾斜,使插接间隙551形成缩口结构。夹持面接近限位块54的一端开设有夹持槽 552,夹持槽552与第二弹力件65相匹配,且夹持槽552连通夹持块55的两侧。
参照图8和图9,当第二弹力件65抵接于限位块54时,第二弹力件65与限位块54 的表面相切,此时夹持槽552的槽壁和第二限位套52的外侧对第二弹力件65进行夹持,使第二弹力件65于母芯5的更加稳定,减少第二弹力件65发生形变后脱离母芯5的几率。
参照图8和图9,操作人员安在组装母芯5时,可将第二限位套52插进让位间隙 561中,推动两限位块54使定位杆541插进对应的第二定位槽53中,当限位块54抵接于母芯5时,夹持块55与第二限位套52之间形成完整的插接间隙551。然后,操作人员可第二弹力件65插进插接间隙551中,随着第二弹力件65朝接近限位块54的方向移动,夹持块55逐渐被撑开,当第二弹力件65的一端移动至与对应的夹持槽552重合的位置时,夹持块55恢复形变,两夹持块55配合第二限位套52使第二弹力件65相对固定。
参照图10,第二固定部62远离第二连接部61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止动环66,第二止动环66的结构与第一止动环26一致,第二止动环66通过卡接方式与第二固定部62固定。第二止动环66和两限位块54压缩第二弹力件65,使第二弹力件65抵接于两限位块54,通过两限位块54对母芯5施力,使第二凸沿51抵接于第二连通槽64。两限位块54从母芯5 的两侧同时对母芯5施力,可增大母芯5的受力面积,使母芯5的受力效果更加好,减少母芯5由受力不均引起的倾斜。
参照图10,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弹力件25、第二弹力件65为压簧。当公芯1与母芯5处于正常对接的状态时,公芯1传输端的端面抵接于母芯5传输端的端面,此时第一弹力件25、第二弹力件65被压缩,该状态下的公芯1和母芯5相当于被夹持于两固定箍15 与两限位块54之间,由于两固定箍15的位置与两限位块54的位置相对应,使公芯1与母芯5形成的整体受力更加均匀,进而使公芯1与母芯5不易于分离。
参照图10,进一步的,第一弹力件25在其轴向上的投影呈圆形。第二弹力件65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扁平部652,使第二弹力件65在其轴向上的投影整体呈腰形,且第二弹力件65投影两侧边之间的最大距离与第一弹力件25投影的直径一致。扁平部652增大第二弹力件65的形变范围,使第二弹力件65相对于第一弹力件25更易于发生弯折。
本申请实施例2的实施原理为:当公芯1和母芯5在相互抵接的状态发生小范围的抖动时,容易发生垂直于平面a或平面b方向上的抖动。在此过程中,由于第一弹力件 25、公芯1、母芯5,以及第二弹力件65形成一个整体,且扁平部652易于弯折;当公芯1 及母芯5在沿第一弹力件25的轴向移动时,第一弹力件25和第二弹力件65发生相对的收缩或舒展;当公芯1及母芯5发生垂直于平面b方向上的抖动时,扁平部652从对应的方向折弯,从而吸收公芯1及母芯5的抖动,使公芯1及母芯5的运动趋向于沿第一弹力件25 轴向上的滑移,提高公芯1及母芯5的抗震性,同时增强连接稳定性。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室内外两用防水光纤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公芯(1)、用于固定所述公芯(1)的第一套管(2)、用于保护所述第一套管(2)的公固定壳(3)、用于与所述公芯(1)对接的母芯(5)、用于固定所述母芯(5)的第二套管(6),以及用于保护所述第二套管(6)的母固定壳(7);
所述公固定壳(3)设置有供所述母固定壳(7)插接的插接槽(32),所述插接槽(32)的内壁设置有销钉(33),所述母固定壳(7)设置有供所述销钉(33)滑动连接的键槽(71);
所述母固定壳(7)设置有供所述第二套管(6)容纳的对准槽(72),所述母芯(5)传输端的端面与所述对准槽(72)的槽口之间留有距离形成供所述公固定壳(3)插接的对准间隙(723),所述对准槽(72)的槽壁设置有对所述第一套管(2)具有限位作用的定位面(721),所述第一套管(2)的外周壁设置有与所述定位面(721)配合第一找平面(212);当所述销钉(33)容纳于所述键槽(71)时,所述第一套管(2)与所述对准槽(72)对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外两用防水光纤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公芯(1)设置有两条以上对所述母芯(5)具有定位作用的导针(13),所述母芯(5)设置有供所述导针(13)插接的第二定位槽(53);当所述销钉(33)容纳于所述键槽(71)时,所述导针(13)与对应的所述第二定位槽(53)对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室内外两用防水光纤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公固定壳(3)螺纹连接有第一尾套管(4),所述第一尾套管(4)的内部设置有第一推进弹簧(42),所述第一推进弹簧(42)抵接于所述第一套管(2)远离所述第二套管(6)的一端;所述母固定壳(7)螺纹连接有第二尾套管(8),所述第二尾套管(8)的内部设置有第二推进弹簧(83),所述第二推进弹簧(83)抵接于所述第二套管(6)远离所述第一套管(2)的一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外两用防水光纤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对准槽(72)内相邻于所述定位面(721)的槽壁与所述定位面(721)之间设置有留空部(722),所述留空部(722)与所述第二套管(6)的外周壁之间形成间隙。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室内外两用防水光纤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公芯(1)与所述第一套管(2)滑动连接,所述第一套管(2)的内部设置有用于推动所述公芯(1)的第一弹力件(25);所述母芯(5)与所述第二套管(6)滑动连接,所述第二套管(6)的内部设置有用于推动所述母芯(5)的第二弹力件(65);当所述公芯(1)与所述母芯(5)处于传输状态时,所述第一套管(2)与所述第二套管(6)之间留有距离。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室内外两用防水光纤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找平面(212)朝接近所述第二套管(6)且远离所述对准槽(72)槽壁的方向倾斜。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室内外两用防水光纤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弹力件(65)的两侧设置有扁平部(652),所述扁平部(652)整体平行于两所述导针(13)轴线所在的平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室内外两用防水光纤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公芯(1)的端部设置有两个供所述第一弹力件(25)抵接的固定箍(15),所述母芯(5)的端部设置有两个供所述第二弹力件(65)抵接的限位块(54);两所述固定箍(15)的位置与两所述限位块(54)的位置相对应。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室内外两用防水光纤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定位槽(53)连通所述母芯(5)接近所述限位块(54)的端面,所述限位块(54)设置有用于插接所述第二定位槽(53)的定位杆(541),两所述限位块(54)之间连接有连接块(56),所述限位块(54)与所述连接块(56)之间形成让位间隙(561)。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室内外两用防水光纤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针(13)的长度大于所述公芯(1)的长度,所述公芯(1)设置有供所导针(13)穿设的第一定位槽(14),所述公芯(1)接近所述固定箍(15)的一端设置有卡合段(131),所述固定箍(15)设置有用于夹持所述卡合段(131)的固定槽(153);两所述固定箍(15)之间连接有连接片(16),所述固定箍(15)与所述连接片(16)之间形成限位间隙(161),所述公芯(1)设置有与所述限位间隙(161)配合的第一限位套(12)。
CN202022110146.5U 2020-09-23 2020-09-23 一种室内外两用防水光纤连接器 Active CN21254078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110146.5U CN212540789U (zh) 2020-09-23 2020-09-23 一种室内外两用防水光纤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110146.5U CN212540789U (zh) 2020-09-23 2020-09-23 一种室内外两用防水光纤连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540789U true CN212540789U (zh) 2021-02-12

Family

ID=745271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110146.5U Active CN212540789U (zh) 2020-09-23 2020-09-23 一种室内外两用防水光纤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54078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308615B (zh) 光纤连接器插头、光纤适配器和光纤连接器
US6550979B1 (en) Floating connector subassembly and connector including same
US7118284B2 (en) Optical connector plug, optical connector adapter and optical connector
CN112051644B (zh) 光纤适配器、光纤连接器插头、连接器组件及通信设备
US5909528A (en) Optical connector and assembly method thereof
US8374478B2 (en) Fiber optic dust cap and connector for terminating multi-fiber optical cables
CN220894583U (zh) 光纤连接器插头、光纤适配器、连接器组件及通信设备
EP0969298B1 (en) Optical fiber connector in which an optical fiber is protected even when connection is not made
CN212540789U (zh) 一种室内外两用防水光纤连接器
GB1563077A (en) Connector for light conductive cables
EP0803748A1 (en) Multifibre connector plug
CN112083532A (zh) 一种室内外两用防水光纤连接器
CN110908046A (zh) 一种用于保持插芯的装配体和连接器
CN112859251B (zh) 光纤连接器插头、光纤适配器、连接器组件及通信设备
WO2021082671A1 (zh) 一种预连接器及通信设备
CN112230355A (zh) 一种光学连接器
CN212207749U (zh) 一种双芯插芯连接器及其适配器组件
US6287019B1 (en) Optical connector
US7416348B2 (en) Optical connector excellent in assemblability and dimensional accuracy
CN114063220B (zh) 一种光纤连接头、光纤适配器及光纤连接器
JPH09197189A (ja) 光コネクタ
JPH0943453A (ja) 光コネクタ
CN219496724U (zh) 一种光纤连接头及其光纤连接组件
US6712521B1 (en) Optical connector enabling multicore structure by efficiently utilizing space
CN213423527U (zh) 光纤适配器及其光纤连接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