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540635U - 继电器状态监测组件 - Google Patents

继电器状态监测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540635U
CN212540635U CN202020770992.7U CN202020770992U CN212540635U CN 212540635 U CN212540635 U CN 212540635U CN 202020770992 U CN202020770992 U CN 202020770992U CN 212540635 U CN212540635 U CN 21254063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ct piece
detection contact
static
base
movab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770992.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淞朝
陈星�
彭南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Great Electr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Great Electr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Great Electr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Great Electr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770992.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54063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54063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54063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esting Electric Properties And Detecting Electric Faults (AREA)

Abstract

一种继电器状态监测组件,包括穿过底座的动检测触片、静检测触片,以及位于静检测触片远离动检测触片的一侧的限位块;动检测触片朝向静检测触片的一侧设置有检测动触头,静检测触片朝向动检测触片的一侧设置有检测静触头。如此能够避免静检测触片疲劳失效、提高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继电器状态监测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低压电器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继电器状态监测组件。
背景技术
继电器,包括壳体、电磁线圈组件、位于电磁线圈组件一侧的永磁衔铁、一端与永磁衔铁抵接的滑块,与滑块的另一端抵接的动触头单元及与动触头单元相对设置的静触头单元。电磁线圈组件通电后驱动永磁衔铁转动,永磁衔铁带动滑块移动,进而使得动触头单元与静触头单元连接或分离,从而控制与动触头单元及静触头单元中连接的主回路的通断。在一些需要远程监视或控制继电器的设备或场所,需要侦测继电器的通断状态,现有的侦测方式一般为通过侦测主回路的电信号来实现。这样做存在一些弊端,如主回路的电信号往往是由多个继电器或开关一起控制的,主回路的电信号消失时只能得知主回路中存在一个节点断开,而不能得知具体哪个继电器断开;另外还存在一些继电器失效的情况,如虽然继电器的滑块处于断开状态,但是由于动触头单元与静触头单元之间出现热熔短路等故障,该继电器的动触头单元仍与静触头单元连接,或者虽然继电器的滑块处于连接状态,但是动触头单元由于弹性失效等原因未与静触头单元连接。因此这种检测并不能反应继电器中滑块的真实状态。
申请人开发了一种具有静检测触片及动检测触片的继电器,滑块移动时会带动动检测触片弯曲变形并与静检测触片接触,静检测触片长期使用后会疲劳变形失效,此时滑块带动动检测触片变形也不能与静检测触片接触,从而导致检测失效。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能够避免静检测触片疲劳失效、提高使用寿命的继电器状态监测组件,以解决上述问题。
一种继电器状态监测组件,设置于一继电器中,继电器包括壳体、电磁组件、滑块、动触头组件、静触头组件,壳体包括相对设置的底座及上盖,底座内设置有第一隔板,第一隔板将底座分隔为第一腔室及第二腔室,电磁组件位于第一腔室中,动触头组件及静触头组件位于第二腔室中,底座内设置有与第一隔板垂直连接的第二隔板,第二隔板与底座的侧边之间形成与第二腔室连通的滑槽,滑块滑动地位于滑槽中,所述继电器状态监测组件设置于滑槽远离动触头组件的一端,所述继电器状态监测组件包括穿过底座的动检测触片、静检测触片,以及位于静检测触片远离动检测触片的一侧的限位块;动检测触片朝向静检测触片的一侧设置有检测动触头,静检测触片朝向动检测触片的一侧设置有检测静触头。
进一步地,所述动检测触片及静检测触片的底部均穿过一个绝缘密封块,绝缘密封块位于动检测触片、静检测触片与底座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动检测触片的顶部朝向滑块弯曲形成抵接部。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隔板远离动触头组件的一端突出设置有限位凸块,限位块朝向第二隔板的一侧凹陷设置有限位槽,限位块位于第二隔板与底座的侧边之间,且限位凸块位于限位槽中。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块的底部向下延伸设置有延伸块。
进一步地,所述延伸块朝向静检测触片的一侧突出设置有抵接凸块,静检测触片可活动地与抵接凸块抵接。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靠近继电器状态监测组件的边角处开设有第二开口,上盖对应底座的第二开口突出设置有L形挡板。
进一步地,所述电磁组件包括电磁线圈及转动衔铁,转动衔铁转动地位于电磁线圈的一侧,转动衔铁远离电磁线圈的一侧突出设置有支脚;第二隔板对应转动衔铁的支脚的位置开设有第一开口,支脚从第一开口伸入到滑槽中;滑块的中部开设有第一抵接槽,滑块靠近动触头组件的一端开设有第二抵接槽,转动衔铁的支脚位于第一抵接槽中,动触头组件的一端位于第二抵接槽中。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继电器状态监测组件设置于一继电器中,继电器包括壳体、电磁组件、滑块、动触头组件、静触头组件,壳体包括相对设置的底座及上盖,底座内设置有第一隔板,第一隔板将底座分隔为第一腔室及第二腔室,电磁组件位于第一腔室中,动触头组件及静触头组件位于第二腔室中,底座内设置有与第一隔板垂直连接的第二隔板,第二隔板与底座的侧边之间形成与第二腔室连通的滑槽,滑块滑动地位于滑槽中,所述继电器状态监测组件设置于滑槽远离动触头组件的一端,所述继电器状态监测组件包括穿过底座的动检测触片、静检测触片,以及位于静检测触片远离动检测触片的一侧的限位块;动检测触片朝向静检测触片的一侧设置有检测动触头,静检测触片朝向动检测触片的一侧设置有检测静触头。如此能够避免静检测触片疲劳失效、提高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其中:
图1为具有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继电器状态监测组件的继电器的拆分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继电器的俯视示意图。
图3为图2中的滑块及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继电器状态监测组件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说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请参考图1及图2,具有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继电器状态监测组件的继电器包括壳体,位于壳体内的电磁组件20、滑块60、动触头组件31、静触头组件32,与动触头组件31连接的第一端子41,与静触头组件32连接的第二端子42以及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继电器状态监测组件。
壳体包括底座11及与底座11相对设置的上盖12。
底座11内设置有第一隔板114,第一隔板114将底座11分隔为第一腔室及第二腔室。电磁组件20位于第一腔室中,动触头组件31及静触头组件32位于第二腔室中。
电磁组件20包括电磁线圈21及转动衔铁22,电磁线圈21位于第一腔室内,转动衔铁22转动地位于电磁线圈21的一侧。转动衔铁22远离电磁线圈21的一侧突出设置有支脚221。
底座11内还设置有与第一隔板114垂直连接的第二隔板112,第二隔板112与底座11的侧边之间形成与第二腔室连通的滑槽,滑块60滑动地位于滑槽中。
第二隔板112对应转动衔铁22的支脚221的位置开设有第一开口,支脚221从第一开口伸入到滑槽中。
请参考图3,滑块60的中部开设有第一抵接槽61,滑块60靠近动触头组件31的一端开设有第二抵接槽62,转动衔铁22的支脚221位于第一抵接槽61中,动触头组件31的一端位于第二抵接槽62中。
继电器状态监测组件设置于滑槽远离动触头组件31的一端。继电器状态监测组件包括穿过底座11的动检测触片51、静检测触片52,以及位于静检测触片52远离动检测触片51的一侧的限位块53。
动检测触片51朝向静检测触片52的一侧设置有检测动触头,静检测触片52朝向动检测触片51的一侧设置有检测静触头。
动检测触片51及静检测触片52的底部均穿过一个绝缘密封块54,绝缘密封块54位于动检测触片51、静检测触片52与底座11之间,绝缘密封块54实现动检测触片51、静检测触片52与底座11之间的密封,同时能够使得动检测触片51与静检测触片52保持一定的距离。
动检测触片51的顶部朝向滑块60弯曲,形成抵接部511,能够增加弹性并缩减动检测触片51与滑块60之间的距离。
第二隔板112远离动触头组件31的一端突出设置有限位凸块113,限位块53朝向第二隔板112的一侧凹陷设置有限位槽532,限位块53位于第二隔板112与底座11的侧边之间,且限位凸块113位于限位槽532中。
限位块53的底部向下延伸设置有延伸块531,延伸块531朝向静检测触片52的一侧突出设置有抵接凸块533,静检测触片52变形至一定程度时与抵接凸块533抵接,从而避免静检测触片52变形过度,避免静检测触片52疲劳失效、提高使用寿命。
请再次参考图1,底座11靠近继电器状态监测组件的边角处开设有第二开口111,上盖12对应底座11的第二开口111突出设置有L形挡板121,上盖12与底座11相对安装时,L形挡板121覆盖第二开口111。如此在移除上盖12后可方便用户观察继电器状态监测组件的使用状态,或安装、拆卸或更换继电器状态监测组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继电器状态监测组件设置于一继电器中,继电器包括壳体、电磁组件20、滑块60、动触头组件31、静触头组件32,壳体包括相对设置的底座11及上盖12,底座11内设置有第一隔板114,第一隔板114将底座11分隔为第一腔室及第二腔室,电磁组件20位于第一腔室中,动触头组件31及静触头组件32位于第二腔室中,底座11内设置有与第一隔板114垂直连接的第二隔板112,第二隔板112与底座11的侧边之间形成与第二腔室连通的滑槽,滑块60滑动地位于滑槽中,所述继电器状态监测组件设置于滑槽远离动触头组件31的一端,所述继电器状态监测组件包括穿过底座11的动检测触片51、静检测触片52,以及位于静检测触片52远离动检测触片51的一侧的限位块53;动检测触片51朝向静检测触片52的一侧设置有检测动触头,静检测触片52朝向动检测触片51的一侧设置有检测静触头。如此能够避免静检测触片疲劳失效、提高使用寿命。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于局限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任何在本实用新型精神内的修改、等同替换或改进等,都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继电器状态监测组件,设置于一继电器中,继电器包括壳体、电磁组件、滑块、动触头组件、静触头组件,壳体包括相对设置的底座及上盖,底座内设置有第一隔板,第一隔板将底座分隔为第一腔室及第二腔室,电磁组件位于第一腔室中,动触头组件及静触头组件位于第二腔室中,底座内设置有与第一隔板垂直连接的第二隔板,第二隔板与底座的侧边之间形成与第二腔室连通的滑槽,滑块滑动地位于滑槽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继电器状态监测组件设置于滑槽远离动触头组件的一端,所述继电器状态监测组件包括穿过底座的动检测触片、静检测触片,以及位于静检测触片远离动检测触片的一侧的限位块;动检测触片朝向静检测触片的一侧设置有检测动触头,静检测触片朝向动检测触片的一侧设置有检测静触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继电器状态监测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动检测触片及静检测触片的底部均穿过一个绝缘密封块,绝缘密封块位于动检测触片、静检测触片与底座之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继电器状态监测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动检测触片的顶部朝向滑块弯曲形成抵接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继电器状态监测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隔板远离动触头组件的一端突出设置有限位凸块,限位块朝向第二隔板的一侧凹陷设置有限位槽,限位块位于第二隔板与底座的侧边之间,且限位凸块位于限位槽中。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继电器状态监测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块的底部向下延伸设置有延伸块。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继电器状态监测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块朝向静检测触片的一侧突出设置有抵接凸块,静检测触片可活动地与抵接凸块抵接。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继电器状态监测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靠近继电器状态监测组件的边角处开设有第二开口,上盖对应底座的第二开口突出设置有L形挡板。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继电器状态监测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组件包括电磁线圈及转动衔铁,转动衔铁转动地位于电磁线圈的一侧,转动衔铁远离电磁线圈的一侧突出设置有支脚;第二隔板对应转动衔铁的支脚的位置开设有第一开口,支脚从第一开口伸入到滑槽中;滑块的中部开设有第一抵接槽,滑块靠近动触头组件的一端开设有第二抵接槽,转动衔铁的支脚位于第一抵接槽中,动触头组件的一端位于第二抵接槽中。
CN202020770992.7U 2020-05-11 2020-05-11 继电器状态监测组件 Active CN21254063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770992.7U CN212540635U (zh) 2020-05-11 2020-05-11 继电器状态监测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770992.7U CN212540635U (zh) 2020-05-11 2020-05-11 继电器状态监测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540635U true CN212540635U (zh) 2021-02-12

Family

ID=745409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770992.7U Active CN212540635U (zh) 2020-05-11 2020-05-11 继电器状态监测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54063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460622B (zh) 电度表接触装置
KR20180032963A (ko) 릴레이
JP2007018942A (ja) 電磁リレー
CN208706510U (zh) 一种基于按压开关的脉冲开关
KR101622188B1 (ko) 전자접촉기의 보조 접점기구
US20220208494A1 (en) Direct current relay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for
CN212540635U (zh) 继电器状态监测组件
CN108321036B (zh) 一种能够抵抗雷击电流的电磁继电器
US5907267A (en) Photoelectric auxiliary switch for electromagnetic contactor
CN102460611B (zh) 磁力自锁致动器
US20220230826A1 (en) Direct current relay
US20220230827A1 (en) Direct current relay
CN113782394A (zh) 一种磁保持继电器
CA1136180A (en) Electromagnetic switching apparatus
US20240128037A1 (en) Magnetic latching relay having microswitch
CN109841457B (zh) 一种基于脉冲触发的双稳态接触器
CN213845169U (zh) 磁保持继电器
EP3764385A1 (en) Magnetic latching relay
CN209461385U (zh) 具有状态检测单元的继电器
CN216213167U (zh) 一种磁保持继电器
CN216353945U (zh) 具有同步型辅助触点的高电压气密封真空继电器
US10943751B2 (en) Electromagnetic relay
CN112490092A (zh) 漏电脱扣器
KR101717658B1 (ko) 전자접촉기의 보조 접점기구
CN218385044U (zh) 一种继电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