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535070U - 一种模板支撑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模板支撑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535070U
CN212535070U CN202020962468.XU CN202020962468U CN212535070U CN 212535070 U CN212535070 U CN 212535070U CN 202020962468 U CN202020962468 U CN 202020962468U CN 212535070 U CN212535070 U CN 21253507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ng disc
groove
connection pad
hole
vertical r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962468.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汤学兴
钱铁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Kuangsha Construc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Kuangsha Construc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Kuangsha Construc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Kuangsha Construc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962468.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53507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53507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53507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模板支撑系统,涉及建筑施工的技术领域,包括多根横杆和多根竖杆,多根竖杆水平间隔分布,每根竖杆上均设置有固定装置,每根横杆的两端连接在相邻两根竖杆的固定装置上;固定装置包括固定环、第一连接盘和第二连接盘,第一连接盘与第二连接盘拼合后均卡接套设在相邻横杆相互靠近的一端,固定环卡接套设在第一连接盘和第二连接盘的拼合处且使第一连接盘和第二连接盘夹紧横杆;竖杆穿过第一连接盘和第二连接盘且与第一连接盘和第二连接盘连接,竖杆轴向方向垂直于第一连接盘和第二连接盘的拼合面。本实用新型通过固定装置的设置,能够快速的安装钢管支架,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模板支撑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模板支撑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建筑业的高速发展,在建筑施工领域,建筑模板支撑结构已经成为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的重要工具,建筑模板支撑结构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模板支撑技术直接影响工程建设的质量、造价和效益,因此它是推动我国建筑技术进步的一个重要内容。
在现有的技术中,模板支撑结构普遍采用扣件式结构,将两根钢管垂直接触,通过扣件套设在钢管上将两根钢管连接在一起,再用螺栓螺母拧紧扣件使两根钢管固定在一起,以扣件式结构搭建的支撑结构搭设灵活、搭建高度高。
上述中的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通过扣件式结构将钢管连接的时候,需要使用螺栓拧紧将扣件固定在管道上进行固定,扣件的固定较为繁琐,在实际操作中安装效率低下。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模板支撑系统,通过固定装置,能够快速的安装钢管支架,提高了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模板支撑系统,包括多根横杆和多根竖杆,多根所述竖杆水平间隔分布,每根所述竖杆上均设置有固定装置,每根所述横杆的两端分别连接在相邻两根所述竖杆的固定装置上;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固定环、第一连接盘和第二连接盘,所述第一连接盘与第二连接盘拼合后均卡接套设在相邻所述横杆相互靠近的一端,所述固定环卡接套设在所述第一连接盘和第二连接盘的拼合处且使所述第一连接盘和第二连接盘夹紧所述横杆;所述竖杆穿过所述第一连接盘和第二连接盘且与所述第一连接盘和第二连接盘连接,所述竖杆轴向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连接盘和第二连接盘的拼合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横杆安装在第一连接盘上之后,将第二连接盘与第一连接盘拼合在一起后将横杆夹持住,再通过固定环将第一连接盘与第二连接盘卡接固定在一起,能够快速的安装横杆,从而提高了安装效率。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横杆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盘的一端设置有与其同轴的卡接环,所述第一连接盘与第二连接盘均设置成十字形结构,所述第一连接盘与第二连接盘拼接的一面且位于第一连接盘与第二连接盘的每一边上均开设有半圆柱形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直径与横杆的直径相同且每个第一凹槽均与其所在边的端面相连通,所述第一凹槽上远离端面的一端均同轴开设有与卡接环卡接配合的第二凹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横杆安装在第一连接盘上的第一凹槽内,横杆上的卡接环卡接安装在第二凹槽内,再将第二连接盘拼合在第一连接盘上,使横杆的顶端被夹持在第一连接盘与第二连接盘之间且限制住横杆沿轴向方向的移动。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一连接盘拼接一面的每一边上均设置有圆柱形的凸起,所述第二连接盘上开设有与所述凸起卡接配合的圆柱卡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连接盘与第二连接盘通过凸起与圆柱卡槽的卡接配合,减少第一连接盘与第二连接盘在拼合时出现的旋转错位, 且便于固定环的套设安装。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一连接盘与第二连接盘每一边的外壁均设置为半圆弧状,所述固定环的内环与所述第一连接盘和所述第二连接盘拼合后的每一边套设配合,所述第一连接盘与第二连接盘的每一边外壁上均开设有呈对称的插接槽,所述插接槽的长度方向与其所在边上的所述第一凹槽的轴向方向相同,所述插接槽远离端面的一端开设有弧形槽,所述弧形槽的长度方向在与所述第一凹槽同一圆心的圆周上,且所述第一连接盘上的所述弧形槽与所述第二连接盘上的所述弧形槽呈中心对称,所述固定环的内环上设置有两个中心对称的插接块,所述插接块的宽度与所述插接槽的宽度相同,所述插接块的厚度与所述弧形槽的宽度相同。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连接盘与第二连接盘拼合后,固定环通过每一边外壁上的插接槽将第一连接盘与第二连接盘连接在一起,再旋转固定环使固定环上的插接块插接在弧形槽内,从而限制住固定环的轴向移动,使第一连接盘与第二连接盘保持拼合状态,增强横杆之间连接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弧形槽远离端面的槽侧壁上开设有容置槽,所述容置槽垂直于弧形槽的槽侧壁;所述容置槽内设置有弹簧与滚珠,所述滚珠在容置槽内滑移运动,所述弹簧的一端连接在容置槽的槽底,所述弹簧的另一端连接在滚珠上,所述弹簧在自然状态时小于一半体积的所述滚珠位于容置槽的外部;所述插接块上开设有与滚珠卡接配合的圆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固定环旋转使插接块插接在弧形槽内时,容置槽上的滚珠卡接在圆槽上,使固定环不会因振动而滑出弧形槽。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一连接盘位于所述第二连接盘的下方,所述第一连接盘背离所述第二连接盘的外壁上且位于十字形的中心处设置有凸台,所述凸台的中心处开设有与所述竖杆直径等大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贯通所述凸台和所述第一连接盘的外壁,所述第二连接盘上且位于十字形的中心处开设有与所述第一通孔轴径相同的第二通孔,所述竖杆通过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穿过所述第一连接盘和第二连接盘;
所述凸台外壁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通孔轴线垂直的螺栓孔,所述螺栓孔贯通凸台,所述螺栓孔上设置有螺栓杆;所述竖杆上开设有多个轴线垂直于竖杆轴线方向的定位孔,且所述定位孔沿所述竖杆的轴向方向均匀分布,所述定位孔贯通所述竖杆且所述定位孔的孔径大于螺栓孔的孔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连接盘套设在竖杆上,再用螺栓杆穿过螺栓孔与定位孔,使第一连接盘能够固定在竖杆上且第一连接盘在竖杆上的高度可调。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横杆的端面设置有外螺纹,所述卡接环的内壁设置有与所述外螺纹配合的内螺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使用第一连接盘和第二连接盘安装模板支撑时,可将卡接环螺纹连接在横杆上;在使用碗扣固定的支撑方式时,可将卡接环拆卸下来使用横杆。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一凹槽的圆弧面上均设置有橡胶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横杆安装在第一凹槽内且被第一连接盘与第二连接盘夹紧后,由于橡胶层与横杆之间的挤压摩擦,减少了横杆在使用时周向转动的概率,增加了横杆连接的稳定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通过固定装置的设置,能够快速的安装钢管支架,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
2.通过容置槽与弹簧滚珠的设置,能够降低固定环脱落的风险,提高了支撑系统的稳定性。
3.通能横杆上内螺纹与外螺纹的设置,使横杆也能够在其他的支撑方式中使用,降低了施工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爆炸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连接盘的局部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连接盘的局部示意图。
附图标记:1、竖杆;11、定位孔;2、横杆;3、固定装置;31、固定环;311、插接块;312、圆槽;32、第一连接盘;33、第二连接盘;331、第二通孔;4、卡接环;41、外螺纹;51、第一凹槽;511、橡胶层;52、第二凹槽;61、凸起;71、插接槽;72、弧形槽;8、容置槽;81、弹簧;82、滚珠;9、凸台;91、第一通孔;92、螺栓孔;93、螺栓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参照图1,一种模板支撑系统,包括多根横杆2和多根竖杆1,所有竖杆1水平间隔分布,竖杆1上竖向间隔开设有多个轴线垂直于竖杆1轴向方向的定位孔11,定位孔11贯通竖杆1,每根竖杆1上均设置有通过定位孔11连接在竖杆1上的固定装置3,使固定装置3在竖杆1上的高度能够根据施工要求上下调整。
参照图1和图2,固定装置3包括第一连接盘32和第二连接盘33,第一连接盘32与第二连接盘33均设置成十字形结构且第一连接盘32与第二连接盘33能够拼合在一起,第一连接盘32位于第二连接盘33的下方,第一连接盘32与第二连接盘33每一边的外壁均设置为半圆弧状。
第一连接盘32背离第二连接盘33的外壁上且位于十字形的中心处固定设置有凸台9,凸台9的中心轴上开设有与竖杆1直径等大的第一通孔91,第一通孔91贯通凸台9和第一连接盘32的外壁,凸台9的外壁上开设有与第一通孔91轴线垂直的螺栓孔92,螺栓孔92贯通凸台9且螺栓孔92的孔径小于定位孔11的孔径,螺栓孔92上插接设置有螺栓杆93,使第一连接盘32能够通过螺栓孔92(见图3)与螺栓杆93固定安装在竖杆1上。
第二连接盘33上且位于十字形的中心处开设有贯通的第二通孔331,第二通孔331的轴径与第一通孔91的轴径相同,第二连接盘33滑移安装在竖杆1上,使第一连接盘32与第二连接盘33能同轴套设在竖杆1上。
参照图2和图3,第一连接盘32与第二连接盘33的拼接面上且位于第一连接盘32与第二连接盘33的每一边上均开设有半圆柱形的第一凹槽51,第一凹槽51的直径与横杆2的直径相同且每个第一凹槽51均与其所在边的端面相连通,第一凹槽51的轴向长度大于第一连接盘32与第二连接盘33每一边长度的一半。
第一凹槽51的圆弧面上均固定设置有橡胶层511,橡胶层511的内环上沿周向方向间隔固定设置有与橡胶层511轴向长度等长的条形凸起;第一凹槽51上远离端面的一端均开设有直径大于第一凹槽51的第二凹槽52,第二凹槽52与第一凹槽51同轴并连通;第一连接盘32拼接面的每一边上均固定设置有圆柱形的凸起61,第二连接盘33上开设有与凸起61卡接配合的圆柱卡槽。
每根横杆2的两端均固定安装在相邻两根竖杆1上第一连接盘32和第二连接盘33上的第一凹槽51内,横杆2的两端均固定设置有与横杆2同轴的卡接环4,卡接环4的轴径与第二凹槽52的直径相等,使卡接环4能够卡接在第二凹槽52内;横杆2的顶端固定设置有外螺纹41,卡接环4的内壁上固定设置有与外螺纹41配合的内螺纹,使横杆2能够应用在不同的支撑方式上,减少了施工成本。
参照图4,第一连接盘32(见图2)与第二连接盘33的每一边外壁上均开设有插接槽71,插接槽71的长度方向与其所在边上的第一凹槽51(见图3)的轴向方向相同,插接槽71远离端面的一端开设有弧形槽72,弧形槽72的长度方向在与第一凹槽51同一圆心的圆周上且第一连接盘32的弧形槽72与第二连接盘33的弧形槽72呈中心对称;弧形槽72远离所在边端面的槽侧壁上开设有圆柱形的容置槽8,容置槽8的轴向方向垂直于弧形槽72的槽侧壁;容置槽8内固定设置有弹簧81,弹簧81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容置槽8的槽底,弹簧81的另一端上固定设置有滚珠82,滚珠82在容置腔内沿其轴向方向滑移,弹簧81在自然状态时小于一半体积的滚珠82位于容置槽8的外部。
参照图4,固定装置3还包括固定环31,固定环31的内环与第一连接盘32(见图3)和第二连接盘33(见图3)拼合后的每一边套设配合,固定环31卡接套设在第一连接盘32和第二连接盘33的拼合处且使第一连接盘32和第二连接盘33夹紧横杆2;固定环31的内环上固定设置有两个中心对称的插接块311,插接块311的宽度与插接槽71的宽度相同,插接块311的厚度与弧形槽72的宽度相同;插接块311上开设有与滚珠82卡接配合的圆槽312,使固定环31能够被滚珠82固定在弧形槽72内。
第一连接盘32与第二连接盘33拼合后均固定安装在相邻横杆2相互靠近的一端上,固定环31卡接安装在第一连接盘32和第二连接盘33的拼合处且使第一连接盘32和第二连接盘33夹紧横杆2;竖杆1穿过第一通孔91和第二通孔331且与第一连接盘32和第二连接盘33连接,竖杆1轴向方向垂直于第一连接盘32和第二连接盘33的拼合面。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
在安装模板支撑系统时,将竖杆1固定在地面上,将第一连接盘32套设在竖杆1上,使用螺栓杆93穿过凸台9上的螺栓孔92与竖杆1上的定位孔11从而将第一连接盘32固定安装在竖杆1上;将横杆2安装进第一连接盘32上的第一凹槽51内,并使横杆2上的卡接环4卡接在第二凹槽52内,再将第二连接盘33滑移安装在竖杆1上并与第一连接盘32拼合在一起;将在横杆2上滑移的固定环31安装在第一连接盘32与第二连接盘33的拼合处,并使固定环31上的插接块311插接进第一连接盘32与第二连接盘33上的插接槽71内,转动固定环31使插接块311插接进弧形槽72内,滚珠82卡接在圆槽312内将固定环31卡接固定。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模板支撑系统,包括多根横杆(2)和多根竖杆(1),多根所述竖杆(1)水平间隔分布,其特征在于:每根所述竖杆(1)上均设置有固定装置(3),每根所述横杆(2)的两端分别连接在相邻两根所述竖杆(1)的固定装置(3)上;所述固定装置(3)包括固定环(31)、第一连接盘(32)和第二连接盘(33),所述第一连接盘(32)与第二连接盘(33)拼合后均卡接套设在相邻所述横杆(2)相互靠近的一端,所述固定环(31)卡接套设在所述第一连接盘(32)和第二连接盘(33)的拼合处且使所述第一连接盘(32)和第二连接盘(33)夹紧所述横杆(2);所述竖杆(1)穿过所述第一连接盘(32)和第二连接盘(33)且与所述第一连接盘(32)和第二连接盘(33)连接,所述竖杆(1)轴向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连接盘(32)和第二连接盘(33)的拼合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板支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杆(2)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盘(32)的一端设置有与其同轴的卡接环(4),所述第一连接盘(32)与第二连接盘(33)均设置成十字形结构,所述第一连接盘(32)与第二连接盘(33)拼接的一面且位于第一连接盘(32)与第二连接盘(33)的每一边上均开设有半圆柱形的第一凹槽(51),所述第一凹槽(51)的直径与横杆(2)的直径相同且每个第一凹槽(51)均与其所在边的端面相连通,所述第一凹槽(51)上远离端面的一端均同轴开设有与卡接环(4)卡接配合的第二凹槽(5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模板支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盘(32)拼接一面的每一边上均设置有圆柱形的凸起(61),所述第二连接盘(33)上开设有与所述凸起(61)卡接配合的圆柱卡槽。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模板支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盘(32)与第二连接盘(33)每一边的外壁均设置为半圆弧状,所述固定环(31)的内环与所述第一连接盘(32)和所述第二连接盘(33)拼合后的每一边套设配合,所述第一连接盘(32)与第二连接盘(33)的每一边外壁上均开设有呈对称的插接槽(71),所述插接槽(71)的长度方向与其所在边上的所述第一凹槽(51)的轴向方向相同,所述插接槽(71)远离端面的一端开设有弧形槽(72),所述弧形槽(72)的长度方向在与所述第一凹槽(51)同一圆心的圆周上,且所述第一连接盘(32)上的所述弧形槽(72)与所述第二连接盘(33)上的所述弧形槽(72)呈中心对称,所述固定环(31)的内环上设置有两个中心对称的插接块(311),所述插接块(311)的宽度与所述插接槽(71)的宽度相同,所述插接块(311)的厚度与所述弧形槽(72)的宽度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模板支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槽(72)远离端面的槽侧壁上开设有容置槽(8),所述容置槽(8)垂直于弧形槽(72)的槽侧壁;所述容置槽(8)内设置有弹簧(81)与滚珠(82),所述滚珠(82)在容置槽(8)内滑移运动,所述弹簧(81)的一端连接在容置槽(8)的槽底,所述弹簧(81)的另一端连接在滚珠(82)上,所述弹簧(81)在自然状态时小于一半体积的所述滚珠(82)位于容置槽(8)的外部;所述插接块(311)上开设有与滚珠(82)卡接配合的圆槽(312)。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模板支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盘(32)位于所述第二连接盘(33)的下方,所述第一连接盘(32)背离所述第二连接盘(33)的外壁上且位于十字形的中心处设置有凸台(9),所述凸台(9)的中心处开设有与所述竖杆(1)直径等大的第一通孔(91),所述第一通孔(91)贯通所述凸台(9)和所述第一连接盘(32)的外壁,所述第二连接盘(33)上且位于十字形的中心处开设有与所述第一通孔(91)轴径相同的第二通孔(331),所述竖杆(1)通过所述第一通孔(91)和第二通孔(331)穿过所述第一连接盘(32)和第二连接盘(33);
所述凸台(9)外壁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通孔(91)轴线垂直的螺栓孔(92),所述螺栓孔(92)贯通凸台(9),所述螺栓孔(92)上设置有螺栓杆(93);所述竖杆(1)上开设有多个轴线垂直于竖杆(1)轴线方向的定位孔(11),且所述定位孔(11)沿所述竖杆(1)的轴向方向均匀分布,所述定位孔(11)贯通所述竖杆(1)且所述定位孔(11)的孔径大于螺栓孔(92)的孔径。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模板支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杆(2)的端面设置有外螺纹(41),所述卡接环(4)的内壁设置有与所述外螺纹(41)配合的内螺纹。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模板支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51)的圆弧面上均设置有橡胶层(511)。
CN202020962468.XU 2020-05-29 2020-05-29 一种模板支撑系统 Active CN21253507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962468.XU CN212535070U (zh) 2020-05-29 2020-05-29 一种模板支撑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962468.XU CN212535070U (zh) 2020-05-29 2020-05-29 一种模板支撑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535070U true CN212535070U (zh) 2021-02-12

Family

ID=745441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962468.XU Active CN212535070U (zh) 2020-05-29 2020-05-29 一种模板支撑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53507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56574A (zh) * 2021-06-16 2021-09-07 重庆渝能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建筑梁支撑结构及施工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56574A (zh) * 2021-06-16 2021-09-07 重庆渝能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建筑梁支撑结构及施工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535070U (zh) 一种模板支撑系统
CN215107259U (zh) 一种土木工程用建筑施工模板结构
CN215371398U (zh) 一种装配式智能高效能源站全不锈钢管道
CN110818069A (zh) 一种环保型污水处理用组合填料
CN215926290U (zh) 一种适用于临时锚固的t型钢梁拼装结构
CN213979431U (zh) 一种预制装配式剪力墙
CN215009384U (zh) 一种用于集成快装墙体的接线管道
CN213197311U (zh) 一种方便携带的扭矩扳手
CN214219634U (zh) 一种承插钢管桩及其送桩帽结构
CN110039466B (zh) 一种齿轮箱的夹具
CN219316412U (zh) 一种方便装配的模板连接架
CN210135146U (zh) 一种框架及管材连接装置
CN210421435U (zh) 一种便于安装的钢结构
CN113399708A (zh) 一种便于携带的角钢钻孔用固定装置
CN214329386U (zh) 可拆卸钢管束连接组件及钢管束组件
CN109930752B (zh) 一种可调节灌浆套筒固定装置和固定灌浆套筒的方法
CN214069526U (zh) 一种线缆挂钩
CN211816988U (zh) 一种抗震用连接构件
CN220660045U (zh) 一种复合型定位装置
CN213776624U (zh) 一种建筑给排水管道过楼导管
CN215545948U (zh) 一种多规格激光焊接夹具
CN213597193U (zh) 一种房屋支撑梁的连接结构
CN214534828U (zh) 一种新型十字管夹
CN213520451U (zh) 一种便于固定的端子线卡头
CN219794198U (zh) 一种钢结构节点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