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532400U - 一种污水处理用絮凝沉淀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污水处理用絮凝沉淀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532400U
CN212532400U CN202021072380.7U CN202021072380U CN212532400U CN 212532400 U CN212532400 U CN 212532400U CN 202021072380 U CN202021072380 U CN 202021072380U CN 212532400 U CN212532400 U CN 21253240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occulation
sedimentation tank
bottom wall
tank
sediment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072380.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福勇
陈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zhe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zhe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zhe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zhe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072380.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53240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53240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53240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污水处理用絮凝沉淀装置,包括沉淀池和絮凝池,所述絮凝池的俯视剖面形状为圆环形;在所述沉淀池内侧底壁的中心位置设有圆锥形的导流座;在所述沉淀池的内侧底壁上设有圆环形的第一集泥槽;在所述导流座的中心位置设有立柱,在所述立柱的顶部设有中心轴座、转轴和工作桥;在所述工作桥的底壁上分别设有固定架、刮泥板、主动轮和从动轮;在所述工作桥的右侧的顶壁上分别设有动力输出装置和吸泥泵;在所述工作桥的左侧的底壁上连接有搅拌杆和搅拌叶片。本实用新型将絮凝池与沉淀池采用一体式结构,能够减少建造的占地面积,降低建设成本;且无需在沉淀池的底部预埋排泥管,便于进行清理和维护。

Description

一种污水处理用絮凝沉淀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污水处理用絮凝沉淀装置。
背景技术
在污水处理领域,通常会用到絮凝池和沉淀池,用于对污水进行预处理和深度处理。现有技术的絮凝沉淀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一定的不足:
(1)现有技术中,絮凝池与沉淀池通常为分体设计,絮凝池与沉淀池需要分别建造,占地面积较大,增加了污水处理设备的建设成本,且在絮凝池与沉淀池之间需要连接较多的管路,施工较为繁琐。
(2)现有技术的沉淀池,所采用的刮吸泥机通常将污泥刮向沉淀池的中心位置,并在中心位置的污泥斗进行收集,为了将污泥排出,需要在沉淀池的下部预埋排泥管,当污泥对排泥管造成堵塞时,需要停机进行清理,非常影响污水的处理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污水处理用絮凝沉淀装置,絮凝池与沉淀池采用一体式结构,能够减少建造的占地面积,降低建设成本,且无需使用较多的管路进行连接;通过沉淀池底部圆锥形的导流座和圆环形的第一集泥槽对污泥进行收集,并通过工作桥上的吸泥泵排出,因此无需在沉淀池的底部预埋排泥管,便于进行清理和维护,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污水处理用絮凝沉淀装置,包括沉淀池和絮凝池,所述沉淀池的俯视剖面形状为圆形;所述絮凝池的俯视剖面形状为圆环形,且分布于沉淀池的外侧;在所述沉淀池的上部的侧壁上设有若干沿圆周向均匀分布的输水孔,所述沉淀池通过输水孔与絮凝池相连通;
在所述沉淀池内侧底壁的中心位置设有圆锥形的导流座;在所述沉淀池的内侧底壁上设有第一集泥槽,所述第一集泥槽的俯视剖面形状为圆环形,且分布于导流座的外侧;
在所述导流座的中心位置设有立柱,在所述立柱的顶部设有中心轴座,在所述中心轴座的上部设有工作桥,在所述工作桥的底壁的中心位置设有转轴,所述转轴活动安装在中心轴座内;在所述工作桥的底壁上设有两个固定架,两个所述固定架以立柱为中心呈对称分布;在所述固定架的下部均设有刮泥板,所述刮泥板均与导流座的表面相接触;
在所述工作桥的右侧和左侧的底壁上分别设有主动轮和从动轮,所述主动轮和从动轮均与沉淀池的顶壁相接触;在所述工作桥的右侧的顶壁上分别设有动力输出装置和吸泥泵,所述动力输出装置与主动轮传动连接;在所述吸泥泵的输入端上连接有吸泥管,所述吸泥管向下延伸至第一集泥槽内;
在所述工作桥的左侧的底壁上连接有搅拌杆,所述搅拌杆位于絮凝池内;在所述搅拌杆的两侧均设有若干搅拌叶片。
进一步优化地,在所述输水孔上均连接有输水管,所述输水管均位于沉淀池内,且所述输水管均为倒L形。
进一步优化地,在所述沉淀池的内侧壁上设有圆环形的第二集泥槽,所述第二集泥槽位于输水管的上部;在所述吸泥泵的输出端上连接有排泥管,所述排泥管延伸至第二集泥槽内。
进一步优化地,所述动力输出装置包括电机、减速器和传动器,所述电机与减速器相连接,所述减速器与传动器相连接,所述传动器与主动轮传动连接。
进一步优化地,在所述搅拌叶片上均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通孔。
进一步优化地,在所述搅拌杆的下部设有滚轮;在所述絮凝池的底壁上设有圆环形的导向槽,所述滚轮位于导向槽内。
进一步优化地,在所述搅拌杆的前部和后部均设有第一加固杆,所述第一加固杆均与工作桥的底壁相连接。
进一步优化地,在所述工作桥的右侧的底壁上连接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延伸至沉淀池的内部;在所述固定杆上连接有刷板,在所述刷板的侧壁上设有刷毛,所述刷毛与沉淀池的内壁相接触。
进一步优化地,所述吸泥管通过扎带分别固定在固定杆和刷板上。
进一步优化地,在所述固定杆的前部和后部均设有第二加固杆,所述第二加固杆均与工作桥的底壁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絮凝池与沉淀池采用一体式结构,能够减少建造的占地面积,降低建设成本,且无需使用较多的管路对絮凝池和沉淀池进行连接。
(2)通过沉淀池底部圆锥形的导流座和圆环形的第一集泥槽对污泥进行收集,并通过工作桥上的吸泥泵排出,因此无需在沉淀池的底部预埋排泥管,便于进行清理和维护。
(3)通过刷板和刷毛随着工作桥一起旋转,能够在刮泥板对沉淀池底壁清理的同时,对沉淀池的侧壁进行清理,工作效率较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前部透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沉淀池和絮凝池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中C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为搅拌杆和搅拌叶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F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1中D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固定杆和刷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1中E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沉淀池;11、输水孔;12、导流座;13、第一集泥槽;14、立柱;15、中心轴座;16、工作桥;17、转轴;18、固定架;19、刮泥板;
2、絮凝池;21、搅拌杆;22、搅拌叶片;23、输水管;24、第二集泥槽;25、滚轮;26、导向槽;27、通孔;28、第一加固杆;
3、主动轮;31、从动轮;32、动力输出装置;33、吸泥泵;34、吸泥管;35、排泥管;36、电机;37、减速器;38、传动器;
4、固定杆;41、刷板;42、刷毛;43、第二加固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其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
如图1-图10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污水处理用絮凝沉淀装置,包括沉淀池1和絮凝池2,所述沉淀池1的俯视剖面形状为圆形;所述絮凝池2的俯视剖面形状为圆环形,且分布于沉淀池1的外侧(如图2所示);在所述沉淀池1的上部的侧壁上设有若干沿圆周向均匀分布的输水孔11,所述沉淀池1通过输水孔11与絮凝池2相连通(如图1和图3所示),用于使絮凝池2内的水流入沉淀池1内,通过输水孔11代替分体式的絮凝池2与沉淀池1之间连接的较多的管路。由于输水孔11沿圆周向均匀分布,能够实现均匀布水。通过将絮凝池与沉淀池采用一体式结构,能够减少建造的占地面积,降低建设成本。
在所述沉淀池1内侧底壁的中心位置设有圆锥形的导流座12(如图1所示),使池底刮除的污泥能够沿着导流座12的锥形表面向池底的四周分布。在所述沉淀池1的内侧底壁上设有第一集泥槽13,所述第一集泥槽13的俯视剖面形状为圆环形,且分布于导流座12的外侧,用于收集池底刮除后向四周分布的污泥。
在所述导流座12的中心位置设有立柱14(如图1所示),在所述立柱14的顶部设有中心轴座15,在所述中心轴座15的上部设有工作桥16,在所述工作桥16的底壁的中心位置设有转轴17,所述转轴17活动安装在中心轴座15内,通过转轴17和中心轴座15,使工作桥16能够进行圆周方向的转动。在所述工作桥16的底壁上设有两个固定架18,两个所述固定架18以立柱14为中心呈对称分布;在所述固定架18的下部均设有刮泥板19,所述刮泥板19均与导流座12的表面相接触,通过工作桥16的转动,能够带动刮泥板19旋转,对沉淀池1底部的污泥进行刮除,并带动池底的污泥做离心运动,将污泥刮至池底的第一集泥槽13内。
在所述工作桥16的右侧和左侧的底壁上分别设有主动轮3和从动轮31(如图1所示),所述主动轮3和从动轮31均与沉淀池1的顶壁相接触,用于对工作桥16起到支撑的作用,便于工作桥16进行旋转。在所述工作桥16的右侧的顶壁上分别设有动力输出装置32和吸泥泵33,所述动力输出装置32与主动轮3传动连接,用于驱动主动轮3,使工作桥16进行转动。在所述吸泥泵33的输入端上连接有吸泥管34(如图4所示),所述吸泥管34向下延伸至第一集泥槽13内,通过吸泥泵33随着工作桥16一起转动,能够将环形的第一集泥槽13内收集的污泥吸入后排出,因此,无需在沉淀池1的底部预埋排泥管,降低管道铺设施工的难度,且便于对排泥装置进行清理和维护。
在所述工作桥16的左侧的底壁上连接有搅拌杆21(如图1所示),所述搅拌杆21位于絮凝池2内;在所述搅拌杆21的两侧均设有若干搅拌叶片22。通过工作桥16带动搅拌杆21和搅拌叶片22转动,用于使絮凝池2内的药剂和污水的混合更快速、更充分,提高絮凝的效果。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在所述输水孔11上均连接有输水管23,所述输水管23均位于沉淀池1内,且所述输水管23均为倒L形(如图3所示)。当沉淀池1内的水位过高时,通过倒L形的输水管23能够减少沉淀池1内的水回流至絮凝池2内。优选地,在所述沉淀池1的内侧壁上设有圆环形的第二集泥槽24(如图1所示),所述第二集泥槽24位于输水管23的上部;在所述吸泥泵33的输出端上连接有排泥管35,所述排泥管35延伸至第二集泥槽24内,用于将吸泥泵33吸入的污泥排入第二集泥槽24内进行收集,便于后期对污泥进行清理。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动力输出装置32包括电机36、减速器37和传动器38(如图5所示),所述电机36与减速器37相连接,所述减速器37与传动器38相连接,所述传动器38与主动轮3传动连接,通过传动器38将电机36输出的动力传递至主动轮3,以驱动主动轮3转动,从而使工作桥16进行旋转。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在所述搅拌杆21的下部设有滚轮25(如图8所示);在所述絮凝池2的底壁上设有圆环形的导向槽26,所述滚轮25位于导向槽26内,当工作桥16带动搅拌杆21进行旋转时,通过滚轮25沿着导向槽26进行运动,能够对搅拌杆21在垂直方向起到支撑的作用。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在所述搅拌叶片22上均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通孔27(如图7-图8所示),用于减少絮凝池2内水流对搅拌叶片22产生的阻力。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在所述搅拌杆21的前部和后部均设有第一加固杆28(如图6所示),所述第一加固杆28均与工作桥16的底壁相连接,用于对搅拌杆21起到支撑和加固的作用。由于两个第一加固杆28分别位于搅拌杆21的前部和后部,能够在搅拌杆21运行的过程中减少水流的冲击,减少阻力。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在所述工作桥16的右侧的底壁上连接有固定杆4,所述固定杆4延伸至沉淀池1的内部;在所述固定杆4上连接有刷板41,在所述刷板41的侧壁上设有刷毛42(如图9-图10所示),所述刷毛42与沉淀池1的内壁相接触。通过工作桥16能够带动刷板41和刷毛42一起旋转,并在刮泥板19对沉淀池1底壁清理的同时,对沉淀池1的侧壁的污泥进行清理,提高设备运行的工作效率。优选地,所述吸泥管34通过扎带分别固定在固定杆4和刷板41上,用于对吸泥管34进行固定,防止吸泥管34在移动的过程中受到水流的冲击而产生位置偏移,从第一集泥槽13内移出,无法准确吸入污泥。优选地,在所述固定杆4的前部和后部均设有第二加固杆43(如图9所示),所述第二加固杆43均与工作桥16的底壁相连接,用于对固定杆4起到支撑和加固的作用。由于两个第二加固杆43分别位于固定杆4的前部和后部,能够在固定杆4运行的过程中减少水流的冲击,起到减少阻力的作用。
综上,本实用新型将絮凝池与沉淀池采用一体式结构,能够减少建造的占地面积,降低建设成本,且无需使用较多的管路对絮凝池和沉淀池进行连接;通过沉淀池底部圆锥形的导流座和圆环形的第一集泥槽对污泥进行收集,并通过工作桥上的吸泥泵排出,因此无需在沉淀池的底部预埋排泥管,便于进行清理和维护。
本实用新型未详述之处,均为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的公知技术。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10)

1.一种污水处理用絮凝沉淀装置,包括沉淀池(1)和絮凝池(2),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池(1)的俯视剖面形状为圆形;所述絮凝池(2)的俯视剖面形状为圆环形,且分布于沉淀池(1)的外侧;在所述沉淀池(1)的上部的侧壁上设有若干沿圆周向均匀分布的输水孔(11),所述沉淀池(1)通过输水孔(11)与絮凝池(2)相连通;
在所述沉淀池(1)内侧底壁的中心位置设有圆锥形的导流座(12);在所述沉淀池(1)的内侧底壁上设有第一集泥槽(13),所述第一集泥槽(13)的俯视剖面形状为圆环形,且分布于导流座(12)的外侧;
在所述导流座(12)的中心位置设有立柱(14),在所述立柱(14)的顶部设有中心轴座(15),在所述中心轴座(15)的上部设有工作桥(16),在所述工作桥(16)的底壁的中心位置设有转轴(17),所述转轴(17)活动安装在中心轴座(15)内;在所述工作桥(16)的底壁上设有两个固定架(18),两个所述固定架(18)以立柱(14)为中心呈对称分布;在所述固定架(18)的下部均设有刮泥板(19),所述刮泥板(19)均与导流座(12)的表面相接触;
在所述工作桥(16)的右侧和左侧的底壁上分别设有主动轮(3)和从动轮(31),所述主动轮(3)和从动轮(31)均与沉淀池(1)的顶壁相接触;在所述工作桥(16)的右侧的顶壁上分别设有动力输出装置(32)和吸泥泵(33),所述动力输出装置(32)与主动轮(3)传动连接;在所述吸泥泵(33)的输入端上连接有吸泥管(34),所述吸泥管(34)向下延伸至第一集泥槽(13)内;
在所述工作桥(16)的左侧的底壁上连接有搅拌杆(21),所述搅拌杆(21)位于絮凝池(2)内;在所述搅拌杆(21)的两侧均设有若干搅拌叶片(2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处理用絮凝沉淀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输水孔(11)上均连接有输水管(23),所述输水管(23)均位于沉淀池(1)内,且所述输水管(23)均为倒L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污水处理用絮凝沉淀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沉淀池(1)的内侧壁上设有圆环形的第二集泥槽(24),所述第二集泥槽(24)位于输水管(23)的上部;在所述吸泥泵(33)的输出端上连接有排泥管(35),所述排泥管(35)延伸至第二集泥槽(24)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处理用絮凝沉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输出装置(32)包括电机(36)、减速器(37)和传动器(38),所述电机(36)与减速器(37)相连接,所述减速器(37)与传动器(38)相连接,所述传动器(38)与主动轮(3)传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处理用絮凝沉淀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搅拌杆(21)的下部设有滚轮(25);在所述絮凝池(2)的底壁上设有圆环形的导向槽(26),所述滚轮(25)位于导向槽(26)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处理用絮凝沉淀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搅拌叶片(22)上均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通孔(27)。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处理用絮凝沉淀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搅拌杆(21)的前部和后部均设有第一加固杆(28),所述第一加固杆(28)均与工作桥(16)的底壁相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处理用絮凝沉淀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工作桥(16)的右侧的底壁上连接有固定杆(4),所述固定杆(4)延伸至沉淀池(1)的内部;在所述固定杆(4)上连接有刷板(41),在所述刷板(41)的侧壁上设有刷毛(42),所述刷毛(42)与沉淀池(1)的内壁相接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污水处理用絮凝沉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泥管(34)通过扎带分别固定在固定杆(4)和刷板(41)上。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污水处理用絮凝沉淀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固定杆(4)的前部和后部均设有第二加固杆(43),所述第二加固杆(43)均与工作桥(16)的底壁相连接。
CN202021072380.7U 2020-06-11 2020-06-11 一种污水处理用絮凝沉淀装置 Active CN21253240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072380.7U CN212532400U (zh) 2020-06-11 2020-06-11 一种污水处理用絮凝沉淀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072380.7U CN212532400U (zh) 2020-06-11 2020-06-11 一种污水处理用絮凝沉淀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532400U true CN212532400U (zh) 2021-02-12

Family

ID=745471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072380.7U Active CN212532400U (zh) 2020-06-11 2020-06-11 一种污水处理用絮凝沉淀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53240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268868Y (zh) 管道自动防堵处理器
CN207562462U (zh) 一种污水排放过滤用防堵塞装置
CN204934119U (zh) 废旧地膜回收清洗装置
CN214512908U (zh) 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周边传动刮吸泥机
CN211189223U (zh) 一种中心传动刮泥装置
CN210562554U (zh) 一种污水管道拦渣除污装置
CN212532400U (zh) 一种污水处理用絮凝沉淀装置
CN211836459U (zh) 一种可反冲洗的斜管沉淀池
CN211635363U (zh) 一种沉淀池污泥清除装置
CN211097696U (zh) 一种污水处理用刮渣机
CN112125446A (zh) 一种自来水净化沉淀池及其净化方法
CN219481754U (zh) 一种深床式过滤装置
CN116570992A (zh) 回转式格栅除污设备
CN218188427U (zh) 一种城镇污水深度净化处理v型滤池
CN213623410U (zh) 一种具有高效去渣功能的周边传动桥式刮泥机
CN202105474U (zh) 一种周边传动吸刮泥机
CN213803192U (zh) 一种用于污水处理厂的进水除砂装置
CN205516658U (zh) 一种回收池
CN220723752U (zh) 一种污水处理沉淀反应池污泥残渣清理装置
CN220182859U (zh) 一种便于去除杂质的气浮机
CN218421201U (zh) 一种环保工程用的刮吸泥机
CN219815382U (zh) 一种中心刮泥与格栅清污一体机
CN211226650U (zh) 一种污水处理厂用沉降池
CN218451946U (zh) 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转鼓式细格栅
CN220635581U (zh) 一种药材清洗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enomination of utility model: Flocculation sedimentation device for sewage treatmen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1130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0212

Pledgee: Jinan Rural Commercial Bank Co.,Ltd. Runfeng sub branch

Pledgor: HEZHE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NGINEERING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2980023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