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529797U - 一种双输入转向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输入转向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529797U
CN212529797U CN202021892754.XU CN202021892754U CN212529797U CN 212529797 U CN212529797 U CN 212529797U CN 202021892754 U CN202021892754 U CN 202021892754U CN 212529797 U CN212529797 U CN 21252979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eering
rotating
output shaft
driving
coupl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892754.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新亚
杨春卫
王治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Topsroboteer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Topsrobote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Topsroboteer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Topsrobote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892754.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52979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52979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52979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ower Steering Mechanism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转向装置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双输入转向装置,其包括:机架;转向输出轴,可转动地安装于机架;转向结合器,包括第一结合件和第二结合件,第一结合件和第二结合件均周向固定且轴向可移动地设置于转向输出轴;第一动力输入装置,安装于机架,包括第一转动机构和第一转动件,第一转动件用于与第一结合件传动连接,第一转动机构用于驱动第一转动件转动;第二动力输入装置,安装于机架,包括第二转动机构和第二转动件,第二转动件用于与第二结合件传动连接,第二转动机构用于驱动第二转动件转动;转向切换装置,安装于机架,用于驱动转向结合器沿转向输出轴移动,以使转向输出轴连接第一动力输入装置或第二动力输入装置。

Description

一种双输入转向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转向装置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双输入转向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的车辆一般为单输入转向,如人工驾驶类轮式车采用手动转向,或如智能无人驾驶轮式车使用电动转向,不能兼容两种转向模式。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旨在提供一种双输入转向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转向装置不能兼容两种转向模式的问题。
本申请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双输入转向装置,其包括:
机架;
转向输出轴,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机架;
转向结合器,包括第一结合件和第二结合件,所述第一结合件和所述第二结合件均周向固定且轴向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转向输出轴;
第一动力输入装置,安装于所述机架,包括第一转动机构和第一转动件,所述第一转动件用于与所述第一结合件传动连接,所述第一转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第一转动件转动;
第二动力输入装置,安装于所述机架,包括第二转动机构和第二转动件,所述第二转动件用于与所述第二结合件传动连接,所述第二转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第二转动件转动;
转向切换装置,安装于所述机架,用于驱动所述转向结合器沿所述转向输出轴移动,以使所述转向输出轴连接所述第一动力输入装置或所述第二动力输入装置。
本申请提供的双输入转向装置,其转向输出轴能够通过转向结合器连接第一动力输入装置或第二动力输入装置,当第一结合件连接第一转动件时,第一动力输入装置驱动转向输出轴转动,从而输出转向;需要切换转向模式时,转向切换装置驱动转向结合器移动,使第一结合件与第一转动件分离,第二结合件靠近第二转动件并连接,使第二动力输入装置驱动转向输出轴转动,从而输出转向,通过上述设置,本申请提供的双输入转向装置能够兼容两种转向模式。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可选地,所述转向结合器还包括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抵接于所述第一结合件和所述第二结合件之间,所述第二弹性件抵接在第二转动件和第二结合件之间,所述第一弹性件的弹性力大于所述第二弹性件的弹性力;
所述转向切换装置的输出端轴向固定且周向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一结合件。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转向切换装置的输出端驱动第一结合件移动,当第一结合件连接第一转动件时,第一动力输入装置驱动转向输出轴转动,从而输出转向,此时第二弹性件使第二结合件远离第二转动件;需要切换转向模式时,转向切换装置驱动第一结合件移动并与第一转动件分离,同时第一结合件移动时,通过第一弹性件带动第二结合件,先压缩第二弹性件,以使第二结合件靠近第二转动件并连接。通过设置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当第二结合件移动受阻时,第一结合件移动压缩第一弹性件蓄能,当障碍解除时第一弹性件释放蓄能驱动第二结合件、压缩第二弹性件,使第二结合件靠近第二转动件,实现转向模式切换,而需要切换转向模式时,转向切换装置带动第一结合件朝向第一转动件移动,第二转动件能够在第二弹性件作用下远离第二转动件。
故,动力源由第一动力输入装置切换为第二动力输入装置时,即使第二结合件受阻,转向切换装置也能够正常动作,并能够延时驱动第二结合件连接第二转动件,实现转向模式延时切换;动力源由第二动力输入装置切换为第一动力输入装置时,第二弹性件迅速复位以使第二结合件与第二转动件断开。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可选地,所述第一结合件套设于所述转向输出轴,并与所述转向输出轴键槽配合,所述第一结合件的外周面上形成有周向环槽;
所述转向切换装置的输出端配合在所述周向环槽内。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结合件与转向输出轴键槽配合,从而第一结合件能够沿转向输出轴移动,而当第一转动件驱动第一结合件转动时,又能够带动转向输出轴转动;当第一结合件转动时,转向切换装置的输出端在周向环槽中移动。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可选地,所述转向切换装置包括弧形拨叉,所述弧形拨叉连接于所述转向切换装置的输出端,所述弧形拨叉沿所述周向环槽延伸。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弧形拨叉夹抱第一结合件,第一结合件能够从弧形拨叉的开口处进出以方便安装,二者连接稳定,且不影响转;转向切换装置在驱动第一结合件移动时,第一结合件受力更平衡,有利于第一结合件平稳移动。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可选地,所述第一转动机构包括主动轴和方向盘,所述主动轴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机架,所述主动轴的转动轴线与所述转向输出轴的转动轴线在一条直线上,所述方向盘安装于所述主动轴远离所述转向输出轴的一端,所述第一转动件安装于所述主动轴靠近所述转向输出轴的一端。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当第一结合件连接第一动力输入装置时,为手动模式,使用者可以通过方向盘驱动主动轴,并通过主动轴上的第一转动件带动第一结合件从而驱动转向输出轴转动。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可选地,所述主动轴的端部形成有插杆,所述转向输出轴的端部形成有插孔,所述插杆间隙配合于所述插孔。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主动轴的插杆插入转向输出轴的插孔,以便确保转向输出轴与主动轴大致在同一转动轴线上,也确保第一结合件能够沿转向输出轴移动并朝第一转动件靠拢连接,同时插杆与插孔间隙配合,以使二者能够自由相对转动而不摩擦干涉。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可选地,所述主动轴与所述第一转动件键槽配合,所述第一转动件与所述第一结合件啮合传动。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当第一结合件与第一转动件啮合时,主动轴转动带动第一转动件,第一转动件带动第一结合件转动,从而带动转向输出轴转动。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可选地,所述第一动力输入装置还包括第三弹性件,所述第三弹性件抵接在所述机架和所述第一转动件之间。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当转向切换装置将驱动第一结合件朝向第一转动件移动时,若第一结合件与第一转动件结合受阻,如第一结合件与第一转动件不能恰好啮合时,第一结合件能够移动到位,第一结合件将第一转动件沿主动轴顶起,第三弹性件压缩,此时转动方向盘带动第一转动件相对第一结合件错动,从而使二者的啮合部凹凸对应,第三弹性件释放蓄能驱动第一转动件朝向第一结合件移动并啮合。通过上述设置,动力源由第二动力输入装置切换为第一动力输入装置时,即使第一结合件与第一转动件不能恰好对应结合,转向切换装置也能够正常动作,并能够延时驱动第一转动件连接第一结合件,实现转向模式延时切换。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可选地,所述第二转动机构包括转向电机、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所述转向电机安装于所述机架,所述主动齿轮连接所述转向电机的输出端,所述从动齿轮与所述主动齿轮啮合;
所述第二转动件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机架,所述从动齿轮形成在所述第二转动件的外部。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转向电机通过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带动第二转动件,使得转向电机能够安装在转向输出轴的一边,减小安装高度,并能够有效驱动第二转动件。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可选地,所述转向切换装置还包括切换电机、丝杠和螺母,所述切换电机安装于所述机架,所述丝杠平行于所述转向输出轴,所述螺母螺纹配合于所述丝杠并连接所述第一结合件。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双输入转向装置的主视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转向输出轴和主动轴的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转向输出轴和主动轴的爆炸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双输入转向装置的仰视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双输入转向装置隐去机架后的主视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转动件的主视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转动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转动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结合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结合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标:100-机架;110-第一基座;120-第二基座;200-转向输出轴;210-花键段;211-插孔;220-安装段;230-输出段;300-第一动力输入装置;310-主动轴;311-插杆;320-第一转动件;321-锁止槽;322-第一凹部;330-第三弹性件;400-第二动力输入装置;410-转向电机;411-主动齿轮;412-从动齿轮;420-第二转动件;421-第二凹部;500-转向结合器;510-第一结合件;511-周向环槽;512-第一凸齿;520-第二结合件;521-第二凸齿;530-第一弹性件;540-第二弹性件;600-垫片;700-转向切换装置;710-弧形拨叉;720-切换电机;730-丝杠;740-滑台;800-转向角度检测装置;900-电机转角检测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申请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申请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本申请的描述中若出现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本申请的描述中若出现术语“水平”、“竖直”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出现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
目前的车辆一般为单输入转向,如人工驾驶类轮式车采用手动转向,或如智能无人驾驶轮式车使用电动转向,不能兼容两种转向模式。以老年代步车或电动助力车为例,其转向机构一般只能手动转向,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双输入转向装置,使其能够同时兼具电动转向模式。
图1示出了该双输入转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其包括机架100、第一动力输入装置300、第二动力输入装置400和转向输出轴200。机架100固定于车辆的车架,第一动力输入装置300、第二动力输入装置400和转向输出轴200安装于机架100,转向输出轴200连接第一动力输入装置300或者第二动力输入装置400,从而获取动力实现转动并将转动输出给车辆的转向器。
双输入转向装置还包括转向切换装置700和转向结合器500。转向结合器500设置在转向输出轴200上,且能够沿转向输出轴200的轴向移动,同时与转向输出轴200周向固定以实现同步转动。转向切换装置700安装于机架100,用于驱动转向结合器500整体沿转向输出轴200移动。当转向结合器500移动靠近第一动力输入装置300并连接时,第一动力输入装置300驱动转向输出轴200转动;当转向结合器500移动靠近第二动力输入装置400并连接时,第二动力输入装置400驱动转向输出轴200转动。
第一动力输入装置300包括第一转动机构和第一转动件320第一转动机构用于驱动第一转动件320转动;第二动力输入装置400包括第二转动机构和第二转动件420,第二转动机构用于驱动第二转动件420转动。
第一转动件320和第二转动件420沿转向输出轴200布置,且第一转动件320和第二转动件420都不与转向输出轴200干涉,而是第一转动件320、第二转动件420、转向输出轴200三者可独立转动。
转向结合器500包括第一结合件510和第二结合件520,转向结合器500整体在转向输出轴200上移动时,具有三种情况:第一种是第一结合件510靠近第一转动件320并连接,此时第二结合件520与第二转动件420分离,第一动力输入装置300作为动力源;第二种是第二结合件520靠近第二转动件420并连接,此时第一结合件510与第一转动件320分离,第二动力输入装置400作为动力源;第三种是转向结合器500位于第一转动件320和第二转动件420的中间,第一结合件510与第一转动件320分离,第二结合件520与第二结合件520分离,此时第一动力输入装置300和第二动力输入装置400均不能驱动转向。
本实施例中,以老年代步车为例说明,第一动力输入装置300为手动转向机构,第二动力输入装置400为电动转向机构,以上的三种模式分别为手动转向模式、电动转向模式和空档模式。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动力输入装置300和第二动力输入装置400也可以是其他类型的动力源,从而兼具其他类型的动力转向模式。
为便于安装,机架100包括第一基座110和第二基座120,第一动力输入装置300安装于第一基座110,第二动力输入装置400安装于第二基座120,转向输出轴200安装于第二基座120且一端从第二基座120伸出,以便连接车辆的转向器。
第一动力输入装置300的第一转动机构包括主动轴310和方向盘,主动轴310可转动地安装于第一基座110,主动轴310的一端对准转向输出轴200,另一端伸出第一基座110,以便连接方向盘,需要说明的是,在轴端设置方向盘为现有技术,图中虽未示出,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能够理解。主动轴310与转向输出轴200同轴,以使二者的转动轴线在同一直线上。
主动轴310在机架100以内的部分,即靠近转向输出轴200的一端,其表面形成有花键。第一转动件320套设于主动轴310,并设有配合的键槽。从而方向盘转动时,通过主动轴310带动第一转动件320转动。
请再结合图2和图3,主动轴310的端部形成有插孔211,转向输出轴200的端部形成有插杆311,插杆311插入插孔211中,以确保转向输出轴200与主动轴310大致在同一转动轴线上。而且插杆311与插孔211的内壁不接触,即插杆311与插孔211间隙配合,以确保二者能够相对自由转动而不摩擦干涉。
主动轴310与转向输出轴200之间设有垫片600,垫片600套设于插杆311,以在主动轴310和转向输出轴200装配时阻隔在转向输出轴200的端面,使主动轴310和转向输出轴200的外表面形成环形阻隔部。该环形阻隔部能够限制第一转动件320移动至转向输出轴200。
为使第一转动件320保持稳定,以免第一转动件320沿主动轴310随意移动,第一动力输入装置300还包括第三弹性件330,第三弹性件330抵接在第一转动件320和第一基座110之间。
结合图1、图4和图5所示,第二动力输入装置400的第二转动机构包括转向电机410、主动齿轮411和从动齿轮412,转向电机410安装于第二基座120,主动齿轮411连接于转向电机410的输出端,主动齿轮411形成在第二转动件420的外部,第二转动件420可转动地安装在第二基座120上。转向电机410转动驱使主动齿轮411转动,带动与主动齿轮411啮合的从动齿轮412转动,从而带动第二转动件420转动。
转向输出轴200沿轴向依次包括花键段210、安装段220和输出段230。其中安装段220可转动地安装于第二基座120,具体地,安装段220通过转动轴承连接于第二转动件420,从而转向输出轴200被相对固定地安装于第二基座120,且转向输出轴200能够在第二转动件420内自由转动。输出端穿过第二基座120以位于机架100以外,花键段210位于机架100以内。
转向结合器500的第一结合件510和第二结合件520分别形成有容许转向输出轴200穿设的通道,且通道的内壁形成有键槽,该具有键槽的通道与花键段210配合,从而使第一结合件510和第二结合件520既能够沿转向输出轴200的轴向移动,又能够带动转向输出轴200转动。
转向结合器500还包括第一弹性件530和第二弹性件540,第一弹性件530抵接在第一结合件510和第二结合件520之间,第二弹性件540抵接在第二结合件520和第二转动件420之间,第一弹性件530的弹性力大于第二弹性件540的弹性力。
转向切换装置700为直线移动驱动装置,转向切换装置700的输出端连接在第一结合件510,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其输出端也可以连接第二结合件520。
转向切换装置700的输出端与第一结合件510在轴向上固定,以便能够驱动第一结合件510沿转向输出轴200移动,并且其输出端能够相对于第一结合件510沿其周向转动,以使第一结合件510在跟随第一转动件320转动时,转向切换装置700的输出端不跟随转动。
为使转向切换装置700的输出端不跟随第一结合件510转动,可选地,有以下连接方式:
例如,转向切换装置700的输出端可以是套设在第一结合件510外部的套环,该套环与第一结合件510通过转动轴承连接。
又如,第一结合件510的外部形成有周向环槽511,转向切换装置700的输出端配合在周向环槽511内,第一结合件510转动时,转向切换装置700的输出端保持固定并沿周向环槽511移动。
本实施例中,转向切换装置700的输出端连接有弧形拨叉710,弧形拨叉710设置在周向环槽511内,弧形拨叉710的两臂沿周向环槽511延伸,以夹抱第一结合件510,以使弧形拨叉710和第一结合件510连接稳定,不容易脱离。
安装时,第一结合件510能够从弧形拨叉710的开口处进出,弧形拨叉710的两臂同时抬升或下拉第一结合件510,使第一结合件510受力更平衡,有利于第一结合件510平稳移动。
转向切换装置700包括切换电机720、丝杠730和滑台740,切换电机720安装于第一基座110(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是第二基座120),丝杠730平行于转向输出轴200并连接切换电机720的输出端,滑台740上设有螺母(图中未示出)以使滑台740与丝杠730螺纹配合,前述的弧形拨叉710安装于滑台740。切换电机720带动丝杠730转动,滑台740沿丝杠730移动,并通过弧形拨叉710带动第一结合件510移动。
在其他实施例中,切换电机720、丝杠730和滑台740形成的直线移动驱动装置,可以替换为气缸、液压缸等。
第一结合件510与第一转动件320为啮合传动,第二结合件520与第二转动件420也为啮合传动。
第一转动件320的结构,请结合图1、图6和图7所示,第一转动件320的其中一端朝向第一基座110,前述的第三弹性件330抵持在该端与第一基座110之间,第一转动件320的另一端上形成有第一凹部322。
第二转动件420的结构,请结合图1和图8所示,第二转动件420安装在第二基座120上,且一端形成有第二凹部421。
转向结合器500的第一结合件510上形成如图9所示的第一凸齿512,第二结合件520上形成如图10所示的第二凸齿521。当第一结合件510靠近第一转动件320时,第一凸齿512啮合于第一凹部322;当第二结合件520靠近第二转动件420时,第二凸齿521啮合于第二凹部421。
本双输入转向装置的使用方法如下。
空档模式:在不使用时,可以使双输入转向装置处于空档模式,以免意外驱动转向。
此模式下,切换电机720通过拨叉带动第一结合件510与第一转动件320分离,第一弹性件530暂未压缩,第二弹性件540支撑第二结合件520使其与第二转动件420分离。此时,无论是方向盘转动,还是转向电机410转动,都不能带动转向输出轴200转动。
在未行驶的状态下转向对轮胎磨损较大,空档模式能够解决这一问题。
手动转向模式:切换电机720通过弧形拨叉710带动第一结合件510朝向第一转动件320移动,使第一结合件510的第一凸齿512配合在第一转动件320的第一凹部322中,从而方向盘带动主动轴310转动时,能够通过第一转动件320、第一结合件510带动转向输出轴200转动。
当第一结合件510靠近第一转动件320,而第一凸齿512不能恰好啮合在第一凹部322中时,切换电机720仍然能够按照预定设置转动一定转数,从而使第一结合件510移动到位,此时,第一凸齿512将第一转动件320向上顶起,第三弹性件330压缩。转动方向盘通过主动轴310带动第一转动件320转动,当第一转动件320转动至第一凹部322对准第一凸齿512的位置时,第一转动件320能够下落,第一转动件320和第一结合件510啮合传动,继续转动方向盘能够驱动转向输出轴200转向。
电动转向模式:切换电机720通过弧形拨叉710带动第一结合件510朝向第二转动件420的方向移动,第一结合件510通过第一弹性件530推动第二结合件520朝向第二转动件420移动,由于第一弹性件530的弹性力大于第二弹性件540,第二弹性件540先被压缩,使得第二结合件520靠近第二转动件420,第二结合件520的第二凸齿521配合在第二转动件420的第二凹部421中,从而转向电机410工作时通过主动齿轮411、从动齿轮412带动第二转动件420,并通过第二转动件420、第二结合件520带动转向输出轴200转动。
在向电动转向模式切换的过程中,若出现第二结合件520受阻不能转动的情况时,例如当第二凸齿521不能恰好啮合在第二凹部421中的情况,此时,切换电机720仍然能够按照预定设置转动一定转数,从而使第一结合件510移动到位,第一弹性件530压缩蓄能。同时,转向电机410带动第二转动件420转动,当第二转动件420转动至第二凹部421对准第二凸齿521的位置时,第二结合件520能够下落,第二转动件420和第二结合件520啮合传动,转向电机410继续工作能够驱动转向输出轴200转向。
可选地,本实施例提供的双输入转向装置还设有锁止机构,第一转动件320上形成有锁止槽321,锁止机构的锁止端插入锁止槽321中,能够限制第一转动件320转动,从而锁定方向盘。
锁止机构的锁止端可以是平行于主动轴310移动,例如,锁止机构的锁止端是安装在第一基座110上的限位杆,该限位杆能够向机架100内移动并插入锁止槽321,从而限制第一转动件320和主动轴310转动。
锁止机构的锁止端还可以是垂直于主动轴310移动,例如,锁止机构的锁止端是安装在第一基座110上的限位杆,该限位杆能够靠近或远离主动轴310,当限位杆靠近主动轴310时,能够卡入锁止槽321中,从而限制第一转动件320和主动轴310移动。
在不需要使用方向盘的情况下,例如空档模式下或电动转向模式下,可以利用锁止机构限制第一转动件320、主动轴310和方向盘转动。在电动转向模式下锁住方向盘还能避免出现安全风险,例如在电动转向模式下,若是第一结合件510没有成功与第一转动件320分离,可能出现方向盘跟随转向电机410转动的情况,这容易导致车内人员意外受伤。
另外,在车辆停止的情况下,也可以使双输入转向装置处于手动转向模式,然后利用锁止机构限制第一转动件320、主动轴310、方向盘和转向输出轴200转动。
为便于明确转向输出轴200输出的转向角度,本装置还设有转向角度检测装置800,转向角度检测装置800用于检测转向输出轴200的转动角度,并将检测结果反馈给车辆控制系统,车辆控制系统控制车载显示屏显示角度信息,从而让使用者知晓当前转向角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更好地控制转向精度,主动齿轮411的直径小于从动齿轮412的直径。为便于在电动转向模式下控制转向,进一步地,本装置还设有电机转角检测装置900,电机转角检测装置900用于检测电机输出轴的转动角度,并将检测结果反馈给车辆控制系统。使用前,先将车辆控制系统将电机转角检测装置900的检测结果与转向角度检测装置800的检测结果比对,从而校准转向电机410。行驶过程中,电机转角检测装置900和转向角度检测装置800向车辆的控制系统实时反馈转向角度,以保证转向电机410正常驱动转向输出轴200转动。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双输入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架;
转向输出轴,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机架;
转向结合器,包括第一结合件和第二结合件,所述第一结合件和所述第二结合件均周向固定且轴向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转向输出轴;
第一动力输入装置,安装于所述机架,包括第一转动机构和第一转动件,所述第一转动件用于与所述第一结合件传动连接,所述第一转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第一转动件转动;
第二动力输入装置,安装于所述机架,包括第二转动机构和第二转动件,所述第二转动件用于与所述第二结合件传动连接,所述第二转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第二转动件转动;
转向切换装置,安装于所述机架,用于驱动所述转向结合器沿所述转向输出轴移动,以使所述转向输出轴连接所述第一动力输入装置或所述第二动力输入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输入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结合器还包括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抵接于所述第一结合件和所述第二结合件之间,所述第二弹性件抵接在第二转动件和第二结合件之间,所述第一弹性件的弹性力大于所述第二弹性件的弹性力;
所述转向切换装置的输出端轴向固定且周向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一结合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输入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结合件套设于所述转向输出轴,并与所述转向输出轴键槽配合,所述第一结合件的外周面上形成有周向环槽;
所述转向切换装置的输出端配合在所述周向环槽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输入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切换装置包括弧形拨叉,所述弧形拨叉连接于所述转向切换装置的输出端,所述弧形拨叉沿所述周向环槽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输入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机构包括主动轴和方向盘,所述主动轴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机架,所述主动轴的转动轴线与所述转向输出轴的转动轴线在一条直线上,所述方向盘安装于所述主动轴远离所述转向输出轴的一端,所述第一转动件安装于所述主动轴靠近所述转向输出轴的一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输入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轴的端部形成有插杆,所述转向输出轴的端部形成有插孔,所述插杆间隙配合于所述插孔。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输入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轴与所述第一转动件键槽配合,所述第一转动件与所述第一结合件啮合传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输入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动力输入装置还包括第三弹性件,所述第三弹性件抵接在所述机架和所述第一转动件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输入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转动机构包括转向电机、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所述转向电机安装于所述机架,所述主动齿轮连接所述转向电机的输出端,所述从动齿轮与所述主动齿轮啮合;
所述第二转动件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机架,所述从动齿轮形成在所述第二转动件的外部。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输入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切换装置还包括切换电机、丝杠和螺母,所述切换电机安装于所述机架,所述丝杠平行于所述转向输出轴,所述螺母螺纹配合于所述丝杠并连接所述第一结合件。
CN202021892754.XU 2020-09-02 2020-09-02 一种双输入转向装置 Active CN21252979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892754.XU CN212529797U (zh) 2020-09-02 2020-09-02 一种双输入转向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892754.XU CN212529797U (zh) 2020-09-02 2020-09-02 一种双输入转向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529797U true CN212529797U (zh) 2021-02-12

Family

ID=745281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892754.XU Active CN212529797U (zh) 2020-09-02 2020-09-02 一种双输入转向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52979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74085A (zh) * 2020-09-02 2020-11-03 北京九星智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双输入转向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74085A (zh) * 2020-09-02 2020-11-03 北京九星智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双输入转向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583878B1 (en) Steering apparatus for vehicle
EP1662194B1 (en) Rotating stand
CN110145666B (zh) 用于显示终端的旋转机构以及车辆
WO2019154224A1 (zh) 用于调节显示终端的执行机构和车辆
WO2019154234A1 (zh) 用于调节显示终端的执行机构和车辆
CN212529797U (zh) 一种双输入转向装置
CN107091285B (zh) 一种超越离合器
US8790210B2 (en) Power tool with an automatic speed regulating device
US20180105113A1 (en) Electric retractable view device for vehicle
CN111874085A (zh) 一种双输入转向装置
WO2019154233A1 (zh) 用于调节显示终端的执行机构和车辆
CN111140652A (zh) 一种驻车执行器及驻车装置
WO2006097020A1 (en) Clutch driving structure coupled to driving motor
CN117657011A (zh) 安装单元、执行机构、车载显示终端和车辆
CN110316087B (zh) 车辆和车载显示终端系统
CN107314058B (zh) 一种电动执行器用手电动离合装置
CN110143170B (zh) 用于调节显示终端的执行机构和车辆
CN211428042U (zh) 电动操作装置
JPH0842657A (ja) アクチュエータ
CN210016167U (zh) 一种开关柜专用底盘车
CN211685039U (zh) 驻车操纵系统和车辆
CN110143169B (zh) 用于显示终端的旋转机构以及车辆
CN110056258B (zh) 一种离合变速器及智能锁
CN113757351B (zh) 一种一体化换挡结构及肘关节
CN111746418B (zh) 用于调节显示终端的执行机构和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