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521032U - 行李箱 - Google Patents
行李箱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2521032U CN212521032U CN202020944682.2U CN202020944682U CN212521032U CN 212521032 U CN212521032 U CN 212521032U CN 202020944682 U CN202020944682 U CN 202020944682U CN 212521032 U CN212521032 U CN 21252103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ag body
- attached
- side wall
- accommodating
- cavit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urses, Travelling Bags, Baskets, Or Suitca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生活用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行李箱,该行李箱包括压缩袋、盖体和箱体,所述盖体和所述箱体相互扣合并围设形成用于容置行李的收容空间,所述压缩袋设置于所述收容空间内;所述压缩袋包括第一袋体和第二袋体,所述第一袋体和所述第二袋体相互连接并围合形成呈三维立体状的密闭空间,所述第一袋体和/或所述第二袋体开设有与所述密闭空间连通的开口,所述开口处设置用于开启或者关闭所述密闭空间的密封锁止件。该行李箱内设置有压缩袋,压缩袋具有呈三维立体状的密闭空间,密闭空间的内部空间大,大大增加了压缩袋的压缩储物空间,可容纳更多的行李,能够满足人们携带大量行李出行的使用需求。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生活用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行李箱。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外出旅游和出差日渐成为人们生活和工作中重要的一部分,其中,行李箱也是人们装载行李的重要工具;人们外出需要携带的行李也越来越多,现有的行李箱容积根本没办法满足装载需求,人们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出在行李箱体内设置压缩袋,但是现有的压缩袋的压缩储物空间小,根本无法满足人们携带大量行李的使用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行李箱,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行李箱无法满足携带较多行李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行李箱,包括压缩袋、盖体和箱体,所述盖体和所述箱体相互扣合并围设形成用于容置行李的收容空间,所述压缩袋设置于所述收容空间内;所述压缩袋包括第一袋体和第二袋体,所述第一袋体和所述第二袋体相互连接,并能够围合形成呈三维立体状的密闭空间,所述第一袋体和/或所述第二袋体开设有与所述密闭空间连通的开口,所述开口处设置用于开启或者关闭所述密闭空间的密封锁止件。
可选地,所述第一袋体包括第一底部和第一侧壁部,所述第一侧壁部与所述第一底部的周缘连接,所述第一底部和所述第一侧壁部围设形成第一密闭半腔;所述第二袋体包括第二底部和第二侧壁部,所述第二侧壁部与所述第二底部的周缘连接,所述第二底部和所述第二侧壁部围设形成第二密闭半腔;
所述第一侧壁部背向所述第一底部的周缘与所述第二侧壁部背向所述第二底部的周缘相对接,以使得所述第一密闭半腔和所述第二密闭半腔形成所述密闭空间。
可选地,所述收容空间设置于所述箱体内,所述第一袋体的轮廓形状和所述第二袋体的轮廓形状均与所述收容空间的轮廓形状相匹配。
可选地,所述压缩袋处于空载状态时,所述第二袋体位于所述第一密闭半腔内,所述第二侧壁部贴合于所述第一侧壁部的内壁面上,所述第二底部贴合于所述第一底部上,所述第一侧壁部贴合于所述收容空间的内周壁上,所述第一底部贴合于所述收容空间的底面上;
或者,所述第一袋体位于所述第二密闭半腔内,所述第一侧壁部贴合于所述第二侧壁部的内壁面上,所述第一底部贴合于所述第二底部上,所述第二侧壁部贴合于所述收容空间的内周壁上,所述第二底部贴合于所述收容空间的底面上;
当所述压缩袋处于满载状态时,所述第二袋体位于所述第一密闭半腔外,所述第一侧壁部贴合于所述收容空间的内周壁上,所述第一底部贴合于所述收容空间的底面上,所述第二侧壁部贴合于所述收容空间的内周壁上或者伸出所述收容空间外;
或者,所述第一袋体位于所述第二密闭半腔外,所述第二侧壁部贴合于所述收容空间的内周壁上,所述第二底部贴合于所述收容空间的底面上;所述第一侧壁部贴合于所述收容空间的内周壁上或者伸出所述收容空间外。
可选地,所述箱体开设有第一收容半腔,所述盖体开设有第二收容半腔,所述第一收容半腔与所述第二收容半腔连通并围合形成所述收容空间,所述压缩袋设置于所述第一收容半腔内或所述第二收容半腔内;
当所述压缩袋设置于所述第一收容半腔内时,所述第一袋体的轮廓形状和所述第二袋体的轮廓形状均与所述第一收容半腔的轮廓形状相匹配;
当所述压缩袋设置于所述第二收容半腔内时,所述第一袋体的轮廓形状和所述第二袋体的轮廓形状均与所述第二收容半腔的轮廓形状相匹配。
可选地,当所述压缩袋设置于所述第一收容半腔内,且所述压缩袋处于空载状态时,所述第二袋体位于所述第一密闭半腔内,所述第二侧壁部贴合于所述第一侧壁部的内壁面上,所述第二底部贴合于所述第一底部上,所述第一侧壁部贴合于所述第一收容半腔的周壁上,所述第一底部贴合于所述第一收容半腔的腔底面上;
或者,所述第一袋体位于所述第二密闭半腔内,所述第一侧壁部贴合于所述第二侧壁部的内壁面上,所述第一底部贴合于所述第二底部上,所述第二侧壁部贴合于所述第一收容半腔的周壁上,所述第二底部贴合于所述第一收容半腔的腔底面上;
当所述压缩袋设置于所述第一收容半腔内,且所述压缩袋处于满载状态时,所述第二袋体位于所述第一密闭半腔外,所述第一侧壁部贴合于所述第一收容半腔的内周壁上,所述第一底部贴合于所述第一收容半腔的腔底面上,所述第二侧壁部贴合于所述第一收容半腔的内周壁上和/或贴合于所述第二收容半腔的内周壁上;
或者,所述第一袋体位于所述第二密闭半腔外,所述第二侧壁部贴合于所述第一收容半腔的内周壁上,所述第二底部贴合于所述第一收容半腔的腔底面上;所述第一侧壁部贴合于所述第一收容半腔的内周壁上和/或贴合于所述第二收容半腔的内周壁上;
当所述压缩袋设置于所述第二收容半腔内,且所述压缩袋处于空载状态时,所述第二袋体位于所述第一密闭半腔内,所述第二侧壁部贴合于所述第一侧壁部的内壁面上,所述第二底部贴合于所述第一底部上,所述第一侧壁部贴合于所述第二收容半腔的内周壁上,所述第一底部贴合于所述第二收容半腔的腔底面上;
或者,所述第一袋体位于所述第二密闭半腔内,所述第一侧壁部贴合于所述第二侧壁部的内壁面上,所述第一底部贴合于所述第二底部上,所述第二侧壁部贴合于所述第二收容半腔的内周壁上,所述第二底部贴合于所述第二收容半腔的腔底面上;
当所述压缩袋设置于所述第二收容半腔内,且所述压缩袋处于满载状态时,所述第二袋体位于所述第一密闭半腔外,所述第一侧壁部贴合于所述第二收容半腔的内周壁上,所述第一底部贴合于所述第二收容半腔的腔底面上,所述第二侧壁部贴合于所述第一收容半腔的内周壁上和/或贴合于所述第二收容半腔的内周壁上;
或者,所述第一袋体位于所述第二密闭半腔外,所述第一底部和所述第二底部相对设置,所述第二侧壁部贴合于所述第二收容半腔的内周壁上,所述第二底部贴合于所述第二收容半腔的腔底面上;所述第一侧壁部贴合于所述第一收容半腔的内周壁上和/或贴合于所述第二收容半腔的内周壁上。
可选地,所述第一侧壁部包括至少两个依次首尾相接的第一侧壁段,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侧壁段的边部固定结合在一起;所述第二侧壁部包括至少两个依次首尾相接的第二侧壁段,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侧壁段的边部固定结合在一起。
可选地,所述第一袋体的周向边缘处和/或所述第二袋体的周向边缘处预留有用于与所述盖体或所述箱体连接且宽度为5mm~30mm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缝制于所述盖体或所述箱体上;或者,所述连接部活动连接于所述盖体或所述箱体上。
可选地,所述密封锁止件为自封条、气密拉链或者水密拉链。
可选地,所述第一袋体和第一袋体均包括相互连接且叠层设置的布料层和防水不透气层,所述第一袋体的防水不透气层与所述第二袋体的防水不透气层相对设置,所述第一袋体的防水不透气层的周向部分与所述第二袋体的防水不透气层的周向部分固定结合在一起并围设形成所述密闭空间。
可选地,所述第一袋体和/或所述第二袋体上设置有用于排出所述密闭空间内气体的排气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行李箱中的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之一:该行李箱的收容空间内设置有压缩袋,所述压缩袋包括第一袋体和第二袋体,所述第一袋体和所述第二袋体相互连接并围合形成呈三维立体状的密闭空间,该密闭空间呈三维立体状,密闭空间的内部空间大,大大增加了压缩袋的压缩储物空间,可容纳更多的行李,能够满足人们携带大量行李出行的使用需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行李箱内的压缩袋处于使用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行李箱内的压缩袋处于不使用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压缩袋处于使用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所示的压缩袋处于不使用重叠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沿图3中A-A线的截面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0—箱体 20—盖体 21—第二收容半腔
30—压缩袋 31—第一袋体 32—第二袋体
40—密封锁止件 50—排气装置 61—提手
62—滚轮 311—第一侧壁部 312—布料层
313—防水不透气层 314—第一密闭半腔 321—第二底部
322—第二侧壁部 3111—第一侧壁段 3221—第二侧壁段
3222—边缘部 3223—连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1~5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5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一种行李箱包括压缩袋30、盖体20和箱体10,盖体20和箱体10相互扣合并围设形成用于容置行李的收容空间,压缩袋30设置于收容空间内;压缩袋30包括第一袋体31和第二袋体32,第一袋体31和第二袋体32相互连接,并能够围合形成呈三维立体状的密闭空间,第一袋体31和/或第二袋体32开设有与密闭空间连通的开口,开口处设置用于开启或者关闭密闭空间的密封锁止件40,通过密封锁止件40打开或关闭该压缩袋30的开口,以放入或者取出需要放入密闭空间内的行李。
具体地,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行李箱内的收容空间内设置有压缩袋30,压缩袋30包括第一袋体31和第二袋体32,第一袋体31和第二袋体32相互连接并围合形成呈三维立体状的密闭空间,该密闭空间呈三维立体状,密闭空间的内部空间大,大大增加了压缩袋30的压缩储物空间,可容纳更多的行李,能够满足人们携带大量行李出行的使用需求。
在本实施例中,也可以只在第一袋体31开设有与密闭空间相连通的开口,也可以只在第二袋体32上开设有与密闭空间相连通的开口,也可以在第一袋体 31和第二袋体32上均开设有与密闭空间相连通的开口,其中,该开口沿第一袋体31的长度方向延伸或者沿第二袋体32的长度方向延伸,该开口也可以沿第一袋体31的宽度方向延伸或者沿第二袋体32的宽度方向延伸,并位于第一袋体31和第二袋体32的中间位置,以方便行李装入或者取出密闭空间;开口的具体开设有位置以及方向可以根据实际使用情况确定,在此不做限定。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袋体31和第二袋体32均为柔性袋体,那么当行李放置在密闭空间内后,将密闭空间内的空气排出,柔性袋体也可以贴付在行李上,从而起到压缩行李的功能,行李压缩后体积变小,这样收容空间内还可以容纳更多的行李;另外,压缩袋30还具有防水又不透气的性能,可实现行李的干湿分离以及异味隔离。
在具体应用中,盖体20的一侧与箱体10的一侧转动连接,盖体20通过拉链与箱体10连接,通过拉动拉链的开合从而实现盖体20与箱体10的开合,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盖体20与箱体10之间还可以通过卡扣或者密码锁等部件进行连接;另外,箱体10的底部均设有用于方便行李箱移动的滚轮62,优选地,滚轮62为万向轮;同时,盖体20和/或箱体10的顶面和侧面设有提手61,以方便使用者移动行李箱;此外,盖体20和/或箱体10的侧面设置有可伸缩的拉杆,以方便使用者移动行李箱。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参阅图3和图4所示,提供的该行李箱的第一袋体31包括第一底部和第一侧壁部311,第一侧壁部311与第一底部的周缘连接,第一底部和第一侧壁部311围设形成第一密闭半腔314;第二袋体 32包括第二底部321和第二侧壁部322,第二侧壁部322与第二底部321的周缘连接,第二底部321和第二侧壁部322围设形成第二密闭半腔;第一侧壁部 311背向第一底部的周缘与第二侧壁部322背向第二底部321的周缘相对接以使得第一密闭半腔314和第二密闭半腔形成密闭空间。
具体地,第一侧壁部311围设在第一底部的四周并与第一底部的周缘连接,从而第一侧壁部311的内壁面与第一底部朝向第一侧壁部311的表面围设形成一个三维立体的腔室结构,即第一密闭半腔314,同理,第二侧壁部322与第二底部321也围设形成一个三维立体的腔室结构,即第二密闭半腔,再将第一侧壁部311背向第一底部的周缘与第二侧壁部322背向第一底部的周缘连接在一起,使得第一密闭半腔314和第二密闭半腔连通形成一个三维立体的密闭空间。
进一步地,第一侧壁部311与第二侧壁部322可以采用高周波、超声波、镭射或者压胶等方式固定结合在一起,第一袋体31与第二袋体32之间连接处的气密性好,压缩行李的效果更好,制作简单,方便制造。
更进一步地,第一侧壁部311与第一底部的周缘可以采用高周波、超声波、镭射或者压胶等方式固定结合在一起,第一侧壁部311也可以由第一底部的周缘朝向第二底部321弯折延伸而成,这样第一底部与第一侧壁部311一体成型,其结构强度好;同理,第二侧壁部322与第二底部321的周缘可以采用高周波、超声波、镭射或者压胶等方式固定结合在一起,第二侧壁部322也可以由第二底部321的周缘朝向第一底部弯折延伸而成,这样第二侧壁部322与第二底部 321一体成型,其结构强度好,整个压缩袋的强度好。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参阅图1和图2所示,提供的该行李箱的收容空间设置于箱体10内,第一袋体31的轮廓形状和第二袋体32的轮廓形状均与收容空间的轮廓形状相匹配。具体地,通过打开盖体20,从而开启设置于箱体10内的收容空间,方便行李的放入和取出;而第一袋体31的轮廓形状和第二袋体32的轮廓形状均与收容空间的轮廓形状相同,那么在压缩袋30使用时,第一袋体31与第二袋体32重叠设置于收容空间内,且第一袋体31和第二袋体32可以完全贴付在收容空间的内壁上,不占用收容空间的空间;另外,在压缩袋30使用时,第一袋体31贴付于收容空间的内壁上,第二袋体32收容空间背向收容空间拉出后形成的密封空间更大,压缩袋30收容空间的压缩空间更大,能够容纳的行李数更多;同时,由于第一袋体31的形状轮廓、第一袋体 31的形状轮廓以及收容空间的形状轮廓相同,那么可以根据现有的手提袋的形状去设计第一袋体31的结构,这样无需改变现有的行李箱的外形,减少制作成本,其应用范围也更广阔。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参阅图1和图2所示,提供的该行李箱的当压缩袋30处于空载状态时,第二袋体32位于第一密闭半腔314内,第二侧壁部322贴合于第一侧壁部311的内壁面上,第二底部321贴合于第一底部上,第一侧壁部311贴合于收容空间的内周壁上,第一底部贴合于收容空间的底面上;当压缩袋30处于满载状态时,第二袋体32位于第一密闭半腔314外,第一侧壁部311贴合于收容空间的内周壁上,第一底部贴合于收容空间的腔底面上,第二侧壁部322贴合收容空间的内周壁上或者伸出所述收容空间外。
具体地,当压缩袋30处于空载状态时,即密闭空间内不存在空气,或者存在少量空气时,也就是压缩袋30在不使用时,第二袋体32位于第一密闭半腔 314内,且第二侧壁部322贴合在第一侧壁部311的内壁上,第二底部321贴合于第一底部上,即第一袋体31与第二袋体32叠层设置,且第一袋体31与第二袋体32均位于收容空间内,而第一侧壁部311贴合于收容空间的内周壁上,第一底部贴合于收容空间的底面上,即第一袋体31和第二袋体32可以完全贴合在收容空间的内壁上,不占用收容空间的空间;当压缩袋30处于满载状态时,即密闭空间内填满行李或者充满空气后,第二袋体32的第二底部321从第一密闭半腔314内移出展开后,第二袋体32位于第一密闭半腔314外,而第一袋体 31贴合在收容空间的内壁上,而第二袋体32的第二侧壁部322部分贴合于在收容空间的内周壁上,也可以全部贴合于在收容空间的内周壁上,还可以不与收容空间的内周壁贴合,而直接位于收容空间外;当第一袋体31和第二袋体32 完全展开后,第一袋体31贴合在收容空间的内周壁上,此时压缩袋30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收容空间,大大增加了密闭空间的内部空间,极大地提高了了压缩袋30的压缩储物空间,以容纳更多行李。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提供的该手提袋的当压缩袋30处于空载状态时,第一袋体31位于第二密闭半腔内,第一侧壁部311贴合于第二侧壁部 322的内壁面上,第一底部贴合于第二底部321上,第二侧壁部322贴合于收容空间的内周壁上,第二底部321贴合于收容空间的底面上;当压缩袋30处于满载状态时,第一袋体31位于第二密闭半腔外,第二侧壁部322贴合于收容空间的内周壁上,第二底部321贴合于收容空间的底面上;第一侧壁部311贴合于收容空间的内周壁上或者伸出所述收容空间外。
具体地,当压缩袋30处于空载状态时,即密闭空间内不存在空气,或者存在少量空气时,也就是压缩袋30在不使用时,第一袋体31位于第二密闭半腔内,且第一侧壁部311贴合在第二侧壁部322的内壁上,第一底部贴合于第二底部321上,即第一袋体31与第二袋体32叠层设置,且第一袋体31与第二袋体32均位于收容空间内,而第二侧壁部322贴合于收容空间的内周壁上,第二底部321贴合于收容空间的腔底面上,即第一袋体31和第二袋体32可以完全贴合在收容空间的内壁上,不占用收容空间的空间;另外,当压缩袋30处于满载状态时,即密闭空间内填满行李或者充满空气后,第一袋体31的第一底部从第二密闭半腔内移出展开后,第一袋体31位于第二密闭半腔外,而第二袋体32 贴合在收容空间的内壁上,而第一袋体31的第一侧壁部311可以部分贴合于在收容空间的内周壁上,也可以全部贴合于在收容空间的内周壁上,还可以不与收容空间的内周壁贴合,而直接位于收容空间外;当第一袋体31和第二袋体32 完全展开后,第二袋体32贴合在收容空间的内周壁上,此时压缩袋30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收容空间,大大增加了密闭空间的内部空间,极大地提高了了压缩袋30的压缩储物空间,以容纳更多行李。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参阅图1和图2所示,提供的该行李箱的箱体10开设有第一收容半腔,盖体20开设有第二收容半腔21,第一收容半腔和第二收容半腔21连通并围合形成收容空间,压缩袋30设置于第一收容半腔内或第二收容半腔21内。具体地,压缩袋30可以设置于第一收容半腔内,也可以设置于第二收容半腔21内,或者,第一收容半腔内和第二收容半腔21 内均设置有压缩袋30,这样行李箱可容纳的行李数量更多。进一步地,第一收容半腔和第二收容半腔21均可以设置一个、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压缩袋。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参阅图1和图2所示,提供的该行李箱的当压缩袋30设置于第一收容半腔内时,第一袋体31的轮廓形状和第二袋体 32的轮廓形状均与第一收容半腔的轮廓形状相匹配。第一袋体31的轮廓形状和第二袋体32的轮廓形状均与第一收容半腔的轮廓形状相同,那么在压缩袋30 不使用时,第一袋体31与第二袋体32重叠设置于第一收容半腔内,且第一袋体31和第二袋体32可以完全贴付在第一收容半腔的内壁上,不占用第一收容半腔的空间;另外,在压缩袋30使用时,第一袋体31贴付于第一收容半腔的内壁上,第二袋体32背向第一收容半腔拉出后形成的密封空间更大,压缩袋30 的压缩空间更大,能够容纳的行李数更多;同时,由于第一袋体31的形状轮廓、第一袋体31的形状轮廓以及第一收容半腔的形状轮廓相同,那么可以根据现有的行李箱的形状去设计第一袋体31的结构,这样无需改变现有的行李箱的外形,减少制作成本。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提供的该行李箱的当压缩袋30设置于第二收容半腔21内时,第一袋体31的轮廓形状和第二袋体32的轮廓形状均与第二收容半腔21的轮廓形状相匹配。第一袋体31的轮廓形状和第二袋体32的轮廓形状均与第二收容半腔21的轮廓形状相同;在压缩袋30不使用时,第一袋体31与第二袋体32重叠设置于第二收容半腔21内,且第一袋体31和第二袋体32可以完全贴付在第二收容半腔21的内壁上,不占用第二收容半腔21的空间;另外,在压缩袋30使用时,第一袋体31贴付于第二收容半腔21的内壁上,第二袋体32背向第二收容半腔21拉出展开后形成立体的密封空间,压缩袋30 的压缩空间更大,可供更多行李放置;同时,由于第一袋体31的形状轮廓跟第二收容半腔21的形状轮廓相同,那么可以根据现有的第二收容半腔21的形状去设计第一袋体31的结构,这样无需改变现有的行李箱,减少制作成本。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参阅图1和图2所示,提供的该行李箱的当压缩袋30设置于第一收容半腔内,且压缩袋30处于空载状态时,第二袋体32位于第一密闭半腔314内,第二侧壁部322贴合于第一侧壁部311的内壁面上,第二底部321贴合于第一底部上,第一侧壁部311贴合于第一收容半腔的内周壁上,第一底部贴合于第一收容半腔的腔底面上,当压缩袋30设置于第一收容半腔内,且压缩袋30处于满载状态时,第二袋体32位于第一密闭半腔 314外,第一侧壁部311贴合于第一收容半腔的内周壁上,第一底部贴合于第一收容半腔的腔底面上,第二侧壁部322贴合于第一收容半腔的内周壁上和/或贴合于第二收容半腔21的内周壁上。
具体地,当压缩袋30处于空载状态时,即密闭空间内不存在空气,或者存在少量空气时,也就是压缩袋30在不使用时,第二袋体32位于第一密闭半腔 314内,且第二侧壁部322贴合在第一侧壁部311的内壁上,第二底部321贴合于第一底部上,即第一袋体31与第二袋体32叠层设置,且第一袋体31与第二袋体32均位于第一收容半腔内,而第一侧壁部311贴合于第一收容半腔的内周壁上,第一底部贴合于第一收容半腔的腔底面上,即第一袋体31和第二袋体32 可以完全贴合在第一收容半腔的内壁上,不占用第一收容半腔的空间;另外,当压缩袋30处于满载状态时,即密闭空间内填满行李或者充满空气后,第二袋体32的第二底部321从第一密闭半腔314内移出展开后,第二袋体32位于第一密闭半腔314外,而第一袋体31贴合在第一收容半腔的内壁上,而第二袋体32的第二侧壁部322可以单独地贴合于在第一收容半腔的内周壁上,也可以单独地贴合于在第二收容半腔21的内周壁上,还可以同时贴合于在第一收容半腔的内周壁和第二收容半腔21的内周壁上;当第一袋体31和第二袋体32完全展开后,第一袋体31和第二袋体32贴合在收容空间的内周壁上,此时压缩袋30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收容空间,大大增加了密闭空间的内部空间,极大地提高了了压缩袋30的压缩储物空间,以容纳更多行李。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提供的该行李箱的当压缩袋30设置于第一收容半腔内,且压缩袋30处于空载状态时,第一袋体31位于第二密闭半腔内,第一侧壁部311贴合于第二侧壁部322的内壁面上,第一底部贴合于第二底部321上,第二侧壁部322贴合于第一收容半腔的内周壁上,第二底部321 贴合于第一收容半腔的腔底面上,当压缩袋30设置于第一收容半腔内,且压缩袋30处于满载状态时,第一袋体31位于第二密闭半腔外,第二侧壁部322贴合于第一收容半腔的内周壁上,第二底部321贴合于第一收容半腔的腔底面上;第一侧壁部311贴合于第一收容半腔的内周壁上和/或贴合于第二收容半腔21的内周壁上。
具体地,当压缩袋30处于空载状态时,即密闭空间内不存在空气,或者存在少量空气时,也就是压缩袋30在不使用时,第一袋体31位于第二密闭半腔内,且第一侧壁部311贴合在第二侧壁部322的内壁面上,第一底部贴合于第二底部321上,即第一袋体31与第二袋体32叠层设置,且第一袋体31与第二袋体32均位于第一收容半腔内,而第二侧壁部322贴合于第一收容半腔的内周壁上,第二底部321贴合于第一收容半腔的腔底面上,即第一袋体31和第二袋体32可以完全贴合在第一收容半腔的内壁面上,不占用第一收容半腔的空间;另外,当压缩袋30处于满载状态时,即密闭空间内填满行李或者充满空气后,第一袋体31的第一底部从第二密闭半腔内移出展开后,第一袋体31位于第二密闭半腔外,而第二袋体32贴合在第一收容半腔的内壁上,而第一袋体31的第一侧壁部311可以单独地贴合于在第一收容半腔的内周壁上,也可以单独地贴合于在第二收容半腔21的内周壁上,还可以同时贴合于在第一收容半腔的内周壁和第二收容半腔21的内周壁上;当第一袋体31和第二袋体32完全展开后,第一袋体31和第二袋体32贴合在收容空间的内周壁上,此时压缩袋30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收容空间,大大增加了密闭空间的内部空间,极大地提高了了压缩袋30的压缩储物空间,以容纳更多行李。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提供的该行李箱的当压缩袋30设置于第二收容半腔21内,且压缩袋30处于空载状态时,第二袋体32位于第一密闭半腔314内,第二侧壁部322贴合于第一侧壁部311的内壁面上,第二底部321 贴合于第一底部上,第一侧壁部311贴合于第二收容半腔21的周壁上,第一底部贴合于第二收容半腔21的腔底面上;当压缩袋30设置于第二收容半腔21内,且压缩袋30处于满载状态时,第二袋体32位于第一密闭半腔314外,第一侧壁部311贴合于第二收容半腔21的周壁上,第一底部贴合于第二收容半腔21 的腔底面上,第二侧壁部322贴合于第一收容半腔的内周壁上和/或贴合于第二收容半腔21的内周壁上。
具体地,当压缩袋30处于空载状态时,即密闭空间内不存在空气,或者存在少量空气时,也就是压缩袋30在不使用时,第二袋体32位于第一密闭半腔 314内,且第二侧壁部322贴合在第一侧壁部311的内壁面上,第二底部321贴合于第一底部上,即第一袋体31与第二袋体32叠层设置,且第一袋体31与第二袋体32均位于第二收容半腔21内,而第一侧壁部311贴合于第二收容半腔 21的周壁上,第一底部贴合于第二收容半腔21的腔底面上,此时,第一袋体 31和第二袋体32可以完全贴合在第二收容半腔21的内壁面上,不占用第二收容半腔21的空间;当压缩袋30处于满载状态时,即密闭空间内填满行李或者充满空气后,第二袋体32的第二底部321从第一密闭半腔314内移出展开后,第二袋体32位于第一密闭半腔314外,而第一袋体31贴合在第二收容半腔21 的内壁上,而第二袋体32的第二侧壁部322可以单独地贴合于在第一收容半腔的内周壁上,也可以单独地贴合于在第二收容半腔21的内周壁上,还可以同时贴合于在第一收容半腔的内周壁和第二收容半腔21的内周壁上;当第一袋体31 和第二袋体32完全展开后,第一袋体31和第二袋体32贴合在收容空间的内周壁上,此时压缩袋30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收容空间,大大增加了密闭空间的内部空间,极大地提高了了压缩袋30的压缩储物空间,以容纳更多行李。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参阅图1和图2所示,提供的该行李箱的当压缩袋30设置于第二收容半腔21内,且压缩袋30处于空载状态时,第一袋体31位于第二密闭半腔内,第一侧壁部311贴合于第二侧壁部322的内壁面上,第一底部贴合于第二底部321上,第二侧壁部322贴合于第二收容半腔21 的周壁上,第二底部321贴合于第二收容半腔21的腔底面上,或者,第一袋体 31位于第二密闭半腔外,第二侧壁部322贴合于第二收容半腔21的周壁上,第二底部321贴合于第二收容半腔21的腔底面上;第一侧壁部311贴合于第一收容半腔的内周壁上和/或贴合于第二收容半腔21的内周壁上。
具体地,当压缩袋30处于空载状态时,即密闭空间内不存在空气,或者存在少量空气时,也就是压缩袋30在不使用时,第一袋体31位于第二密闭半腔内,且第一侧壁部311贴合在第二侧壁部322的内壁上,第一底部贴合于第二底部321上,即第一袋体31与第二袋体32叠层设置,且第一袋体31与第二袋体32均位于第二收容半腔21内,而第二侧壁部322贴合于第二收容半腔21的周壁上,第二底部321贴合于第二收容半腔21的腔底面上,此时,第一袋体31 和第二袋体32可以完全贴合在第二收容半腔21的内壁上,不占用第二收容半腔21的空间;另外,当压缩袋30处于满载状态时,即密闭空间内填满行李或者充满空气后,第一袋体31的第一底部从第二密闭半腔内移出展开后,第一袋体31位于第二密闭半腔外,而第二袋体32贴合在第二收容半腔21的内壁上,而第一袋体31的第一侧壁部311可以单独地贴合于在第一收容半腔的内周壁上,也可以单独地贴合于在第二收容半腔21的内周壁上,还可以同时贴合于在第一收容半腔的内周壁和第二收容半腔21的内周壁上;当第一袋体31和第二袋体32完全展开后,第一袋体31和第二袋体32贴合在收容空间的内周壁上,此时压缩袋30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收容空间,大大增加了密闭空间的内部空间,极大地提高了了压缩袋30的压缩储物空间,以容纳更多行李。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参阅图1和图2所示,提供的该行李箱的当压缩袋30设置于第一收容半腔内,第一侧壁部311的高度和第二侧壁部322 的高度均与第一收容半腔的深度相等。
具体地,压缩袋30在不使用时,第一袋体31和第二袋体32可以完全贴合于第一收容半腔的内壁上,这样整个压缩袋30可以直接作为第一收容半腔内的内衬使用,其结构设计更为巧妙合理;并且,在压缩袋30使用时,将第二袋体 32的第一底部从第一密闭半腔314内拉出展开后,或者,将第一袋体31的第二底部321从第二密闭半腔内拉出展开后,第一密闭半腔314的体积相同和第二密闭半腔的体积相同均与第一收容半腔的体积相同,那么第一袋体31和第二袋体32共同形成三维立体状的密闭空间,密闭空间的内部空间更大,大大增加了压缩袋30的压缩储物空间,以容纳更多行李。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提供的该行李箱的当压缩袋30设置于第二收容半腔21内,第一侧壁部311的高度和第二侧壁部322的高度均与第二收容半腔21的深度相等。
具体地,压缩袋30在不使用时,第一袋体31和第二袋体32可以完全贴合于第二收容半腔21的内壁上,这样整个压缩袋30可以直接作为第二收容半腔 21内的内衬使用,其结构设计更为巧妙合理;并且,在压缩袋30使用时,将第二袋体32的第一底部从第一密闭半腔314内拉出展开后,或者,将第一袋体31 的第二底部321从第二密闭半腔内拉出展开后,第一密闭半腔314的体积相同和第二密闭半腔的体积相同均与第二收容半腔21的体积相同,那么第一袋体31 和第二袋体32共同形成三维立体状的密闭空间,密闭空间的内部空间更大,大大增加了压缩袋30的压缩储物空间,以容纳更多行李。
进一步地,第一收容半腔的形状尺寸与第二收容半腔21的形状尺寸类似相同,那么当第一袋体31和第二袋体32展开后,压缩袋30可以填满整个收容空间,压缩袋30压缩容纳的行李更多,行李箱可以容纳更多的行李。
本实施例中,参阅图3和图4所示,该行李箱的第一侧壁部311包括至少两个依次首尾相接的第一侧壁段3111,相邻的两个第一侧壁段3111的边部固定结合在一起;第二侧壁部322包括至少两个依次首尾相接的第二侧壁段3221,相邻的两个第二侧壁段3221的边部固定结合在一起。
在具体应用中,通过多个第一侧壁段3111首尾连接形成一个闭环结构,第一底部封住闭环结构的底部开口,从而形成三维立体的第一密闭半腔314;另外,相邻的两个第一侧壁段3111的边部固定结合在一起,该连接方式简单,且其连接处气密性好,保证该第一袋体31具有良好的气密性;同理,多个第二侧壁段 3221与第二底部321也围合形成三维立体的第二密闭半腔;另外,相邻的两个第二侧壁段3221的边部固定结合在一起,该连接方式简单,且其连接处气密性好,保证该第二袋体32具有良好的气密性,从而保证压缩袋30具有良好的压缩性能;另外,相邻的两个第一侧壁段3111的边部可以采用高周波的方式固定结合在一起,相邻的两个第二侧壁段3221的边部可以采用高周波、超声波、镭射或者压胶等方式固定结合在一起。
在具体应用时,参阅图2所示,第一收容半腔和第二收容半腔21呈长方体,这样第一侧壁段3111和第二侧壁段3221的数量均为四个,这样四个第一侧壁段3111和四个第二侧壁段3221分别贴合在第一收容半腔的四个侧壁上,这样第一袋体31和第二袋体32的贴合效果更好,占用第一收容半腔的空间更小。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侧壁段3111的数量为可以三个、四个或者四个以上,其具体的数量可以根据收容空间的形状进行设定;第二侧壁段3221的数量为可以三个、四个或者四个以上,其具体的数量可以根据收容空间的形状进行设定。
在一个实施例中,参阅图3和图4所示,第一侧壁段3111的边部和第二侧壁段3221的边部的边缘预留有宽度为1mm至3mm的边缘部3222,即相邻的两个第一侧壁段3111连接后,相邻的两个第二侧壁段3221连接后,第一侧壁段3111和第二侧壁段3221的边缘还具有宽度为1mm至3mm的边缘部3222,该边缘部3222的存在可以增强相邻的两个第一侧壁段3111之间以及相邻的两个第二侧壁段3221的连接强度。在具体应用中,第一侧壁段3111和第二侧壁段 3221的边缘部3222预留有宽度为1mm、1.5mm、2mm、2.5mm或3mm等的边缘部3222。在其它实施例中,预留的边缘部3222的尺寸也可以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的其它尺寸。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参阅图3和图4所示,提供的该行李箱的第一侧壁段3111自第一底部的边缘朝向第二底部321弯折形成;第二侧壁段 3221自第二底部321的边缘朝向第一底部弯折形成。第一侧壁段3111自第一底部的边缘朝向第二底部321弯折形成,第一侧壁段3111与第一底部一体成型,其制作方式简单,第一袋体31的结构强度好;第二侧壁段3221自第二底部321 的边缘朝向第一底部弯折形成,第二侧壁段3221与第二底部321一体成型,其制作方式简单,第二袋体32的结构强度好。
更进一步地,第一侧壁段3111背向第一底部的边缘与第二侧壁段3221背向第二底部321的边缘一一对应相结合,其具体地可以采用高周波、超声波、镭射或者压胶等方式固定结合在一起,这样第一袋体31与第二袋体32之间连接处的气密性好,压缩行李的效果更好,制作简单,方便制造。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参阅图3和图4所示,提供的该行李箱的第一袋体31的周向边缘处和/或第二袋体32的周向边缘处预留有用于与盖体 20或箱体10连接且宽度为5mm~30mm的连接部3223。连接部3223可以设置在第一袋体31的周向边缘处,连接部3223可以设置在第二袋体32的周向边缘处,连接部3223可以同时设置于第一袋体31的周向边缘处和第二袋体32的周向边缘处。在具体应用中,参阅图3和图4所示,该行李箱的第一袋体31的第一侧壁段3111背向第一底部的边缘或第二袋体32的第二侧壁段3221背向第二底部321的边缘还预留出宽度为5mm~30mm的连接部3223。
更具体地,第一侧壁段3111和第二侧壁段3221预留有宽度为5mm、10mm、15mm、20mm、25mm、或30mm等的连接部3223。在其它实施例中,预留的连接部3223的尺寸也可以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的其它尺寸。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提供的该行李箱的连接部3223缝制于盖体20或箱体10上;连接部3223可以缝制于盖体20上,也可以缝制于箱体10上,压缩袋30采用缝制的方式安装于收容空间内,压缩袋30固定牢固可靠,行李箱的使用寿命长。在具体应用时,连接部3223缝制于第一收容半腔的开口处或者第二收容半腔21的开口处。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提供的该行李箱的连接部3223活动连接于盖体20或箱体10上。连接部3223可以活动连接于盖体20上,也可以活动连接于箱体10上;这样在无需使用压缩袋30时,将压缩袋30取出,避免压缩占用收容空间的空间,也可以满足更多行李的存放需求;另外,压缩袋30单独取出后也可以用作其他用途,如储水袋、独立储物袋等;并且,当盖体20和箱体10有配件损坏时,可将压缩袋拆卸,替换该损坏配件。在具体应用时,连接部3223可以通过魔术贴、自封条、拉链或者锁扣等部件安装在第一收容半腔的开口处或者第二收容半腔21的开口处。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参阅图5所示,提供的该行李箱的第一袋体31和第二袋体32均包括相互连接且叠层设置的布料层312和防水不透气层313,第一袋体31的防水不透气层313与第二袋体32的防水不透气层313相对设置,第一袋体31的防水不透气层313的周向部分与第二袋体32的防水不透气层313的周向部分固定结合在一起并围设形成密闭空间。通过第一袋体31 的防水不透气层313与第二袋体32的防水不透气层313的周向部分固定结合,来实现第一袋体31和第二袋体32的固定连接,并在第一袋体31与第二袋体32 之间形成上述密闭空间;其中,采用布料层312和防水不透气层313结合形成第一袋体31和第二袋体32,由于防水不透气层313具有防水不透气的性能,从而实现密闭空间的防水不透气;另外,布料层312位于压缩袋30的外表面,这样使用者从外侧接触柔软的布料层312,不影响使用者的使用手感,便于提升用户体验。
进一步地,防水不透气层313复合于布料层312的表面,在具体的应用中,防水不透气层313可以通过贴合和压合在布料层312的表面,布料层312和防水不透气层313紧密地连接为一个整体,其结构强度好;另外,还可以通过将防水不透气层313的材料融化后形成液体,再将该液体倒在布料层312的表面固化,从而在布料层312的表面形成一层防水不透气层313,这样布料层312和防水不透气层313紧密地连接为一个整体,其结构强度也会更好。
进一步地,防水不透气层313的周缘与布料层312的周缘连接在一起。在具体的应用中,防水不透气层313的周缘与布料层312的周缘可以压合或者贴合在一起,那么在使用是,布料层312的中部与防水不透气层313的中部分离,避免布料层312在压缩行李的过程中,避免随防水不透气层313而受力变形,延长该第一袋体31和第二袋体32的使用寿命,且防水不透气层313与布料层 312只在周缘处连接,其制作方式更为简单。
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袋体31的防水不透气层313也可以和第二袋体32 的布料层312相对设置,或者,第一袋体31的布料层312和第二袋体32的防水不透气层313相对设置,或者,第一袋体31的防水不透气层313与第二袋体 32的防水不透气层313背对设置,此时,先将第一袋体31和第二袋体32的周向部分缝制在一起,然后再在缝制部分的外面结合一层防水不透气层313,以实现密封连接。
进一步地,防水不透气层313为TPU层,防水不透气层313由TPU (ThermoplasticUrethane,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材料制成,TPU材料是一种环保无毒性材料,那么当该压缩袋30应用在行李箱、手提袋或者背包内时,压缩袋30安全有效,不会对人体产生伤害,另外利用TPU材料防水不透气性能,从而密封密闭空间,保证密闭空间不透气防水。
进一步地,防水不透气层313为PE层,具体地,防水不透气层313采用 PE(polyethylene:聚乙烯)材料制成,利用PE材料防水不透气性能,从而密封密闭空间,保证密闭空间不透气防水。
进一步地,防水不透气层313为PPC层,具体地,防水不透气层313采用 PPC(Polypropylene carbonate:聚甲基乙撑碳酸酯)材料制成,利用PPC材料防水不透气性能,从而密封密闭空间,保证密闭空间不透气防水。
进一步地,防水不透气层313为PA层;具体地,防水不透气层313采用PA(polyamide:聚酰胺树脂)材料制成,利用PA材料防水不透气性能,从而密封密闭空间,保证密闭空间不透气防水。
进一步地,防水不透气层313为PU层;具体地,防水不透气层313采用 PU(Polyurethane,聚氨基甲酸酯)材料制成,利用PU材料防水不透气性能,从而密封密闭空间,保证密闭空间不透气防水。
进一步地,防水不透气层313为EVA层;具体地,防水不透气层313采用 EVA(ethylene-vinyl acetate copo: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材料制成,利用EVA 材料防水不透气性能,从而密封密闭空间,保证密闭空间不透气防水。
进一步地,防水不透气层313为PVC层;具体地,防水不透气层313采用 (Polyvinylchloride:聚氯乙烯)材料制成,利用PVC材料防水不透气性能,从而密封密闭空间,保证密闭空间不透气防水。
另外,在其它实施例中,上述防水不透气层313也可采用其它防水不透气层313的材料替代。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提供的该行李箱的密封锁止件40为自封条。具体地,自封条包括两条连接条,连接条分别设置密闭空间开口的相对两侧面上,一条连接条上设置有凹扣,另一条连接条上设置有凸扣,通过凹扣与凸扣的配合连接与分离,实现密闭空间的开启和关闭,其操作简单,实用性好。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参阅图1和图2所示,提供的该行李箱的密封锁止件40为气密拉链。在本实施例中,气密拉链能够防水且不透气,该行李箱内的压缩袋30在使用时,只需拉上气密拉链,就可以实现密闭空间的完全封闭,而无需借助外部工具进行封口,其操作简单。在具体应用中,气密拉链的结构可与水密拉链的结构类似。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参阅图1和图2所示,提供的该行李箱的密封锁止件40为水密拉链,在本实施例中,水密拉链能够防水且不透气,该行李箱内的压缩袋30在使用时,只需拉上水密拉链,可以实现密闭空间的完全封闭,而无需借助外部工具进行封口,其操作简单。在具体应用中,水密拉链的结构可与气密拉链的结构类似。
在其它实施例中,密封锁止件40也可以是其它能够防水不透气层313的锁止件。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参阅图1和图2所示,提供的该行李箱的第一袋体31和/或第二袋体32上设置有用于排出密闭空间内气体的排气装置 50。在本实施例中,排气装置50可以设置在第一袋体31上,也可以设置袋第二袋体32上,或者,第一袋体31和第二袋体32上均设置有排气装置50;当行李放置在压缩袋30内的密闭空间后,将密封锁止件40闭合后,通过按压第一袋体31和第二袋体32,使得密闭空间内的气体从排气装置50处排出,从而实现压缩袋30的压缩功能。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提供的该箱包的排气装置50是单向阀,单向阀只能让密闭空间内的气体跑出,并阻断外部的空气进入密闭空间内,避免压缩袋30胀气失效,保证压缩袋30具有良好的压缩效果。单向阀通过手动按压压缩袋30排气,也可以通过抽气泵进行排气,其具体排气方式,使用者可以根据自身需求进行选择,在此不做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提供的该箱包的排气装置50包括出气接口和盖子,第一袋体31和/或第二袋体32上设置有与密闭空间连通的出气接口,盖子活动连接于出气接口上并用于打开或者关闭出气接口。出气接口可以设置于第一袋体31上,也可以设置于第二袋体32上,或者,第一袋体31和第二袋体32上均设置有出气接口;当将盖子从出气接口上取下,以方便密封空间内的空气从出气孔中排出;当盖子堵住出气接口时,将密封空间封闭,避免外部空气进入密闭空间内,防止压缩袋30胀气。
更具体地,盖子过盈塞入出气接口内,从而实现密闭空间的密封,或者,盖子可以螺接于出气接口上,从而实现密闭空间的密封。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排气装置50可以是其他能够防止空气进入密闭空间内的装置。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行李箱,其特征在于:包括压缩袋、盖体和箱体,所述盖体和所述箱体相互扣合,并围设形成用于容置行李的收容空间,所述压缩袋设置于所述收容空间内;
所述压缩袋包括第一袋体和第二袋体,所述第一袋体和所述第二袋体相互连接,并能够围合形成呈三维立体状的密闭空间,所述第一袋体和/或所述第二袋体开设有与所述密闭空间连通的开口,所述开口处设置用于开启或者关闭所述密闭空间的密封锁止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李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袋体包括第一底部和第一侧壁部,所述第一侧壁部与所述第一底部的周缘连接,所述第一底部和所述第一侧壁部围设形成第一密闭半腔;所述第二袋体包括第二底部和第二侧壁部,所述第二侧壁部与所述第二底部的周缘连接,所述第二底部和所述第二侧壁部围设形成第二密闭半腔;
所述第一侧壁部背向所述第一底部的周缘与所述第二侧壁部背向所述第二底部的周缘相对接,以使得所述第一密闭半腔和所述第二密闭半腔形成所述密闭空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行李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容空间设置于所述箱体内,所述第一袋体的轮廓形状和所述第二袋体的轮廓形状均与所述收容空间的轮廓形状相匹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行李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袋处于空载状态时,所述第二袋体位于所述第一密闭半腔内,所述第二侧壁部贴合于所述第一侧壁部的内壁面上,所述第二底部贴合于所述第一底部上,所述第一侧壁部贴合于所述收容空间的内周壁上,所述第一底部贴合于所述收容空间的底面上;
或者,所述第一袋体位于所述第二密闭半腔内,所述第一侧壁部贴合于所述第二侧壁部的内壁面上,所述第一底部贴合于所述第二底部上,所述第二侧壁部贴合于所述收容空间的内周壁上,所述第二底部贴合于所述收容空间的底面上;
当所述压缩袋处于满载状态时,所述第二袋体位于所述第一密闭半腔外,所述第一侧壁部贴合于所述收容空间的内周壁上,所述第一底部贴合于所述收容空间的底面上,所述第二侧壁部贴合于所述收容空间的内周壁上或者伸出所述收容空间外;
或者,所述第一袋体位于所述第二密闭半腔外,所述第二侧壁部贴合于所述收容空间的内周壁上,所述第二底部贴合于所述收容空间的底面上;所述第一侧壁部贴合于所述收容空间的内周壁上或者伸出所述收容空间外。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行李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开设有第一收容半腔,所述盖体开设有第二收容半腔,所述第一收容半腔与所述第二收容半腔连通并围合形成所述收容空间,所述压缩袋设置于所述第一收容半腔内或所述第二收容半腔内;当所述压缩袋设置于所述第一收容半腔内时,所述第一袋体的轮廓形状和所述第二袋体的轮廓形状均与所述第一收容半腔的轮廓形状相匹配;
当所述压缩袋设置于所述第二收容半腔内时,所述第一袋体的轮廓形状和所述第二袋体的轮廓形状均与所述第二收容半腔的轮廓形状相匹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行李箱,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压缩袋设置于所述第一收容半腔内,且所述压缩袋处于空载状态时,所述第二袋体位于所述第一密闭半腔内,所述第二侧壁部贴合于所述第一侧壁部的内壁面上,所述第二底部贴合于所述第一底部上,所述第一侧壁部贴合于所述第一收容半腔的周壁上,所述第一底部贴合于所述第一收容半腔的腔底面上;
或者,所述第一袋体位于所述第二密闭半腔内,所述第一侧壁部贴合于所述第二侧壁部的内壁面上,所述第一底部贴合于所述第二底部上,所述第二侧壁部贴合于所述第一收容半腔的周壁上,所述第二底部贴合于所述第一收容半腔的腔底面上;
当所述压缩袋设置于所述第一收容半腔内,且所述压缩袋处于满载状态时,所述第二袋体位于所述第一密闭半腔外,所述第一侧壁部贴合于所述第一收容半腔的内周壁上,所述第一底部贴合于所述第一收容半腔的腔底面上,所述第二侧壁部贴合于所述第一收容半腔的内周壁上和/或贴合于所述第二收容半腔的内周壁上;
或者,所述第一袋体位于所述第二密闭半腔外,所述第二侧壁部贴合于所述第一收容半腔的内周壁上,所述第二底部贴合于所述第一收容半腔的腔底面上;所述第一侧壁部贴合于所述第一收容半腔的内周壁上和/或贴合于所述第二收容半腔的内周壁上;
当所述压缩袋设置于所述第二收容半腔内,且所述压缩袋处于空载状态时,所述第二袋体位于所述第一密闭半腔内,所述第二侧壁部贴合于所述第一侧壁部的内壁面上,所述第二底部贴合于所述第一底部上,所述第一侧壁部贴合于所述第二收容半腔的内周壁上,所述第一底部贴合于所述第二收容半腔的腔底面上;
或者,所述第一袋体位于所述第二密闭半腔内,所述第一侧壁部贴合于所述第二侧壁部的内壁面上,所述第一底部贴合于所述第二底部上,所述第二侧壁部贴合于所述第二收容半腔的内周壁上,所述第二底部贴合于所述第二收容半腔的腔底面上;
当所述压缩袋设置于所述第二收容半腔内,且所述压缩袋处于满载状态时,所述第二袋体位于所述第一密闭半腔外,所述第一侧壁部贴合于所述第二收容半腔的内周壁上,所述第一底部贴合于所述第二收容半腔的腔底面上,所述第二侧壁部贴合于所述第一收容半腔的内周壁上和/或贴合于所述第二收容半腔的内周壁上;
或者,所述第一袋体位于所述第二密闭半腔外,所述第一底部和所述第二底部相对设置,所述第二侧壁部贴合于所述第二收容半腔的内周壁上,所述第二底部贴合于所述第二收容半腔的腔底面上;所述第一侧壁部贴合于所述第一收容半腔的内周壁上和/或贴合于所述第二收容半腔的内周壁上。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行李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壁部包括至少两个依次首尾相接的第一侧壁段,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侧壁段的边部固定结合在一起;
所述第二侧壁部包括至少两个依次首尾相接的第二侧壁段,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侧壁段的边部固定结合在一起。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行李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袋体的周向边缘处和/或所述第二袋体的周向边缘处预留有用于与所述盖体或所述箱体连接且宽度为5mm~30mm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缝制于所述盖体或所述箱体上;或者,所述连接部活动连接于所述盖体或所述箱体上。
9.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行李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锁止件为自封条、气密拉链或者水密拉链。
10.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行李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袋体和第一袋体均包括相互连接且叠层设置的布料层和防水不透气层,所述第一袋体的防水不透气层与所述第二袋体的防水不透气层相对设置,所述第一袋体的防水不透气层的周向部分与所述第二袋体的防水不透气层的周向部分固定结合在一起并围设形成所述密闭空间。
11.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行李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袋体和/或所述第二袋体上设置有用于排出所述密闭空间内气体的排气装置。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944682.2U CN212521032U (zh) | 2020-05-29 | 2020-05-29 | 行李箱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944682.2U CN212521032U (zh) | 2020-05-29 | 2020-05-29 | 行李箱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2521032U true CN212521032U (zh) | 2021-02-12 |
Family
ID=745448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0944682.2U Active CN212521032U (zh) | 2020-05-29 | 2020-05-29 | 行李箱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2521032U (zh) |
-
2020
- 2020-05-29 CN CN202020944682.2U patent/CN212521032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9732871U (zh) | 一种行李箱 | |
JP7398857B2 (ja) | 磁気閉鎖部を有する容器 | |
EP3923764B1 (en) | Luggage having integrated compression system with removable battery | |
JP5363580B2 (ja) | 真空包装袋 | |
US6499574B1 (en) | Vacuum-packed luggag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e | |
CN110709337A (zh) | 隔热装置 | |
CN114728735B (zh) | 隔热装置 | |
CN212521032U (zh) | 行李箱 | |
US20090145939A1 (en) | Vacuum stabilized carry bag | |
CN212521072U (zh) | 背包 | |
CN212878051U (zh) | 手提袋 | |
CN212767556U (zh) | 气密袋 | |
JP2017088244A (ja) | スーツケース用の衣類圧縮収納袋および衣類圧縮収納袋を有するスーツケース | |
WO2021237662A1 (zh) | 箱包 | |
CN209732921U (zh) | 一种背包 | |
CN210259435U (zh) | 活体水产品运输包装袋 | |
CN214317293U (zh) | 背包 | |
CN210890266U (zh) | 充气阀门 | |
KR20230031368A (ko) | 통합형 진공 압축 시스템을 갖는 여행가방 | |
CN214317235U (zh) | 行李箱 | |
CN209628834U (zh) | 一种手提袋 | |
CN217576342U (zh) | 一种分层配送保鲜盒 | |
CN221179628U (zh) | 一种帐篷收纳袋以及帐篷收纳袋套件 | |
CN218259678U (zh) | 一种阀口袋的防漏阀口 | |
CN114408373B (zh) | 一种多功能互动式包装袋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