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506348U - 岩石裂隙水降水井结构 - Google Patents

岩石裂隙水降水井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506348U
CN212506348U CN202021000844.3U CN202021000844U CN212506348U CN 212506348 U CN212506348 U CN 212506348U CN 202021000844 U CN202021000844 U CN 202021000844U CN 212506348 U CN212506348 U CN 21250634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
well
gravel
filling
reinforcement c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000844.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景煜
王超
刘书蔚
刘翰龙
曲高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Construction Second Engineering Burea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Construction Second Engineering Burea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Construction Second Engineering Bureau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Construction Second Engineering Burea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000844.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50634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50634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50634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vet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岩石裂隙水降水井结构,包括竖向设置于井孔中心的井管,在井管外侧与井孔的内壁之间空隙设置有充填层;所述井管包括混凝土降水管和滤水管,混凝土降水管的顶部高出地面0.1‑0.3m,混凝土降水管的底部与滤水管的顶部连接;所述滤水管包括钢筋笼骨架,钢筋笼骨架呈两端敞口的圆柱形,在钢筋笼骨架的外侧包裹尼龙网布;所述充填层从下至上依次包括由碎石料充填形成的碎石层,由砂砾料充填形成的砂砾层,以及由黏土料充填形成的黏土层。本实用新型采用混凝土降水管和以钢筋笼骨架为主体外包多层尼龙网布的滤水管组成井管结构,再配合外侧的碎石、砂砾、黏土依次充填,使得降水管整体具有较好的滤水降水效果,而且施工方便,造价低。

Description

岩石裂隙水降水井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领域,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岩石裂隙水降水井结构。
背景技术
在建筑施工时,有些拟建场地地貌类型为剥蚀地貌及滨海堆积地貌,该地貌的基坑底部及边坡部分为燕山晚期花岗岩、白垩系青山群凝灰岩、局部发育有煌斑岩岩脉及碎裂岩,且煌斑岩岩脉及碎裂岩的分布与厚度均不均匀。土方开挖达到基坑底设计标高后不符合持力层设计要求,继续超挖后导致基坑侧壁及底部有岩石裂隙水大量涌出,因此需要进行降排水。
目前降排水多采用降水井施工的方式进行实现,传统降水井结构大多采用钢管、钢筋混凝土管等形式,存在降水效率低,安装时降水井管易偏离井心等问题,而且现有降水井管的管体较长,施工不方便,整体造价成本高。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岩石裂隙水降水井结构。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岩石裂隙水降水井结构,包括竖向设置于井孔中心的井管,在井管外侧与井孔的内壁之间空隙设置有充填层;
所述井管包括混凝土降水管和滤水管,混凝土降水管的顶部高出地面0.1-0.3m,混凝土降水管的底部与滤水管的顶部连接;所述滤水管包括钢筋笼骨架,钢筋笼骨架呈两端敞口的圆柱形,在钢筋笼骨架的外侧包裹尼龙网布;
所述充填层包括由碎石料充填形成的碎石层,由砂砾料充填形成的砂砾层,以及由黏土料充填形成的黏土层,其中砂砾层处于黏土层和碎石层之间,黏土层的底部处于从上至下混凝土降水管长度的3/5-3/4位置处,砂砾层的厚度为碎石层厚度的2-3倍。
优选的,所述碎石料的粒径大于10mm,所述砂砾料的粒径为2-5mm。
优选的,所述尼龙网布共设置3层,尼龙网布的目数为60目。
优选的,所述滤水管是由多段管体首尾连接组成,在相邻管体的连接处设置有对中连接件,对中连接件包括连接套管,连接套管的侧壁呈网格状,管体的端部插入连接套管中,并通过钢丝捆绑固定;
在连接套管的周圈间隔设置有水平支撑杆,水平支撑杆的一端与连接套管固定连接,水平支撑杆的另一端设置有与井孔的内壁相贴合的弧面板,弧面板与井孔的内壁通过螺栓固定。
优选的,所述每一连接套管上配置有3个水平支撑杆,相邻水平支撑杆之间呈120度夹角。
优选的,所述水平支撑杆包括空心套筒,空心套筒的一端与套管相连接,在空心套筒的另一端插入有实心杆体,实心杆体的端部与弧面板相连接,在空心套筒上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紧固螺孔,在紧固螺孔处配置有紧固螺栓。
优选的,所述尼龙网布包裹在钢筋笼骨架后通过铁丝螺旋形缠绕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采用混凝土降水管和以钢筋笼骨架为主体外包多层尼龙网布的滤水管组成井管结构,再配合外侧的碎石、砂砾、黏土依次充填,使得降水管整体具有较好的滤水降水效果,而且滤水管由多段管体连接而成,通过连接部位的对中连接件实现首尾连接及中心定位,具有安装效率高,施工方便,整体造价成本低等优点。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滤水管的结构原理示意图,图中示出截面结构;
图3为本实用新型井管通过对中连接件固定在井孔中心的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对中连接件的俯视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水平支撑杆的结构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一种岩石裂隙水降水井结构,包括竖向设置于井孔1中心的井管,在井管外侧与井孔的内壁之间空隙设置有充填层。所述井管包括混凝土降水管2和滤水管3,混凝土降水管2的顶部高出地面0.1-0.3m,混凝土降水管2的底部与滤水管3的顶部连接,具体可采用螺栓或螺栓与钢丝配合的固定连接方式。所述滤水管3包括钢筋笼骨架31,钢筋笼骨架31呈两端敞口的圆柱形,在钢筋笼骨架的外侧包裹尼龙网布32。所述尼龙网布32包裹在钢筋笼骨架31后通过铁丝螺旋形缠绕固定,尼龙网布32共设置3层,尼龙网布的目数为60目。所述充填层包括由碎石料充填形成的碎石层4,由砂砾料充填形成的砂砾层5,以及由黏土料充填形成的黏土层6,其中砂砾层5处于黏土层6和碎石层4之间,黏土层6的底部处于从上至下混凝土降水管长度的3/4位置处,砂砾层5的厚度为碎石层4厚度的3倍。所述碎石料的粒径大于10mm,所述砂砾料的粒径为2-5mm。
本实用新型采用混凝土降水管2和以钢筋笼骨架为主体外包多层尼龙网布的滤水管3组成井管结构,再配合外侧的碎石、砂砾、黏土依次充填,使得降水管整体具有较好的滤水降水效果。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计,所述滤水管3是由多段管体31首尾连接组成,在相邻管体的连接处设置有对中连接件7,对中连接件7包括连接套管71,连接套管的侧壁呈网格状,滤水管的管体端部插入连接套管71中,并通过钢丝捆绑固定。在连接套管的周圈间隔设置有水平支撑杆72,水平支撑杆的一端与连接套管固定连接,水平支撑杆的另一端设置有与井孔的内壁相贴合的弧面板73,弧面板73与井孔的内壁通过螺栓固定。所述每一连接套管上配置有3个水平支撑杆,相邻水平支撑杆之间呈120度夹角。该3个水平支撑杆中至少有1个水平支撑杆采用如下结构,该水平支撑杆包括空心套筒721,空心套筒721的一端与套管相连接,在空心套筒的另一端插入有实心杆体722,实心杆体的端部与弧面板相连接,在空心套筒上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紧固螺孔723,在紧固螺孔处配置有紧固螺栓,该结构方式可实现整体水平支撑杆的伸缩。
本实用新型中滤水管由多段管体连接而成,并且通过连接部位的对中连接件实现首尾连接及中心定位,具有安装效率高,施工方便等优点。再结合外部充填的碎石、砂砾、粘土等,还具有整体造价成本低等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施工过程大致包括以下步骤:
(1)测井位,钻井孔。
(2)先将滤水管的多段管体通过对中连接件首尾连接,在连接过程中将管体端部插入对中连接件的连接套管中,并通过钢丝捆绑固定。
(3)下入滤水管,然后通过对中连接件的水平支撑杆将滤水管调整定位至井孔的中心位置,其中有些水平支撑杆的长度可伸缩调节,以对井孔有较强的适应性。针对不规则的井孔,可适当调整下水平支撑杆的长度。水平支撑杆端部的弧面板与井孔内壁相贴合,并通过螺栓固定。
(4)在滤水管的上方组装混凝土降水管,确保混凝土降水管的顶部高出地面0.1-0.3m。
(5)组装完成井管后,在井管与井孔内壁之间的空隙中从下至上依次填充碎石层、砂砾层和黏土层,碎石层处于最底层,黏土层处于最顶层,砂砾层处于中间位置,从而组装完成岩石裂隙水降水井结构。
(6)组装完成后,可进一步进行洗井、安泵试抽、排水等工作。
上述方式中未述及的部分采取或借鉴已有技术即可实现。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的教导下,本领域技术人员所作出的任何等同替代方式,或明显变型方式,均应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岩石裂隙水降水井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竖向设置于井孔中心的井管,在井管外侧与井孔的内壁之间空隙设置有充填层;
所述井管包括混凝土降水管和滤水管,混凝土降水管的顶部高出地面0.1-0.3m,混凝土降水管的底部与滤水管的顶部连接;所述滤水管包括钢筋笼骨架,钢筋笼骨架呈两端敞口的圆柱形,在钢筋笼骨架的外侧包裹尼龙网布;
所述充填层包括由碎石料充填形成的碎石层,由砂砾料充填形成的砂砾层,以及由黏土料充填形成的黏土层,其中砂砾层处于黏土层和碎石层之间,黏土层的底部处于从上至下混凝土降水管长度的3/5-3/4位置处,砂砾层的厚度为碎石层厚度的2-3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岩石裂隙水降水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碎石料的粒径大于10mm,所述砂砾料的粒径为2-5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岩石裂隙水降水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尼龙网布共设置3层,尼龙网布的目数为60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岩石裂隙水降水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水管是由多段管体首尾连接组成,在相邻管体的连接处设置有对中连接件,对中连接件包括连接套管,连接套管的侧壁呈网格状,管体的端部插入连接套管中,并通过钢丝捆绑固定;
在连接套管的周圈间隔设置有水平支撑杆,水平支撑杆的一端与连接套管固定连接,水平支撑杆的另一端设置有与井孔的内壁相贴合的弧面板,弧面板与井孔的内壁通过螺栓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岩石裂隙水降水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一连接套管上配置有3个水平支撑杆,相邻水平支撑杆之间呈120度夹角。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岩石裂隙水降水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支撑杆包括空心套筒,空心套筒的一端与套管相连接,在空心套筒的另一端插入有实心杆体,实心杆体的端部与弧面板相连接,在空心套筒上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紧固螺孔,在紧固螺孔处配置有紧固螺栓。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岩石裂隙水降水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尼龙网布包裹在钢筋笼骨架后通过铁丝螺旋形缠绕固定。
CN202021000844.3U 2020-06-03 2020-06-03 岩石裂隙水降水井结构 Active CN21250634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000844.3U CN212506348U (zh) 2020-06-03 2020-06-03 岩石裂隙水降水井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000844.3U CN212506348U (zh) 2020-06-03 2020-06-03 岩石裂隙水降水井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506348U true CN212506348U (zh) 2021-02-09

Family

ID=743825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000844.3U Active CN212506348U (zh) 2020-06-03 2020-06-03 岩石裂隙水降水井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506348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74933A (zh) * 2021-04-08 2021-07-27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淀砂石复合桩加固结构及施工方法
WO2022213766A1 (zh) * 2021-04-08 2022-10-13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淀砂石复合桩加固结构及施工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74933A (zh) * 2021-04-08 2021-07-27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淀砂石复合桩加固结构及施工方法
CN113174933B (zh) * 2021-04-08 2022-06-07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淀砂石复合桩加固结构及施工方法
WO2022213766A1 (zh) * 2021-04-08 2022-10-13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淀砂石复合桩加固结构及施工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506348U (zh) 岩石裂隙水降水井结构
CN108166486B (zh) 深层埋管式预制型能源管桩及其施工工艺
CH713032B1 (de) Anordnung umfassend eine in einem vorgefertigten Rohrpfahl eingebettete Wärmeübertragungsleitung und Verfahren zum Einbau der Anordnung
CN208702421U (zh) 一种下穿既有桩基建筑物的隧道支护结构
CN103669365A (zh) 一种外斜拉内斜撑人字型基坑支护桩及其施工方法
CN102535490A (zh) 一种利用钻孔灌注桩进行基坑降水的方法
CN112575798A (zh) 一种建筑地基支撑结构
CN105133581A (zh) 支护结构中抗拔桩、格构柱及降水井三合一施工方法
CN110847167A (zh) 一种组合增强型抗拔锚杆装置及施工方法
CN111042213A (zh) 抗浮锚杆代替筏板马凳筋支撑施工方法
CN211472481U (zh) 一种组合增强型抗拔锚杆装置
CN203594023U (zh) 一种增强型长螺旋钻孔压灌混凝土桩
CN102691508A (zh) 一种用于地下工程超前支护的大直径管棚结构及施工方法
CN110805049B (zh) 一种山体边坡超厚度喷锚永久支护结构的施工方法
CN114991810B (zh) 一种壁后模袋注浆与高强支架的复合支护结构与施工方法
CN116464035A (zh) 一种地下结构内部桩代柱施工方法
CN204151772U (zh) 一种刚性桩复合地基
CN107700469B (zh) 一种可变形的抗粉土液化的排水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217298896U (zh) 注浆挤扩钢管混凝土立柱桩
CN110258526A (zh) 预制式地下连续墙以及施工地下室外墙和楼板的方法
CN210946865U (zh) 适用于狭小空间内的钢管混凝土群桩
CN212670663U (zh) 带承压板的部分粘结预应力抗拔锚杆钢绞线笼及抗拔锚杆
CN110409474B (zh) 置于地下连续墙底部的管井降水井
CN106400832A (zh) 一种环保型装配式后注浆钢筒桩基础及其施工方法
CN110629781A (zh) 适用于狭小空间内的钢管混凝土群桩及其施工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