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499221U - 一种隔声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隔声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499221U
CN212499221U CN202021173597.7U CN202021173597U CN212499221U CN 212499221 U CN212499221 U CN 212499221U CN 202021173597 U CN202021173597 U CN 202021173597U CN 212499221 U CN212499221 U CN 21249922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ound
layer
insulating
sound insulation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173597.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侯东
金文德
王斌
刘主光
陈小刚
崔建业
由伟翰
聂京凯
韩钰
陈新
樊超
王广克
田一
刘晓圣
何强
杨富尧
祝志祥
马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State Grid Zhejiang Electric Power Co Ltd
Global Energy Interconnection Research Institute
Jinhua Power Supply Co of State Grid Zhejiang Electric Power Co Ltd
Wenzhou Power Supply Co of State Grid Zhejiang Electric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State Grid Zhejiang Electric Power Co Ltd
Global Energy Interconnection Research Institute
Jinhua Power Supply Co of State Grid Zhejiang Electric Power Co Ltd
Wenzhou Power Supply Co of State Grid Zhejiang Electric 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State Grid Zhejiang Electric Power Co Ltd, Global Energy Interconnection Research Institute, Jinhua Power Supply Co of State Grid Zhejiang Electric Power Co Ltd, Wenzhou Power Supply Co of State Grid Zhejiang Electric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Priority to CN202021173597.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49922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49922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49922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uilding Environ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隔声装置,包括:第一隔声层和第二隔声层,所述第一隔声层和所述第二隔声层之间层叠设置至少一个吸声层。通过设置第一隔声层和第二隔声层以及第一隔声层和第二隔声层之间层叠设置至少一个吸声层,其中,第一/第二隔声层具有隔声性能,吸声层对声音具有吸收作用,各层之间选用不同材质的材料组合,各层材料阻抗不同,使得不同频率声波在各种分界面上产生折射、反射,以达到消耗声能的目的,错开共振与吻合频率,从而达到高效吸隔声的效果,以匹配平波电抗器降噪需求。

Description

一种隔声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隔声装置。
背景技术
我国在特高压输变电核心技术和设备国产化上取得重大突破,但在电气设备环境协调性等方面,还有尚待改进的短板。在特高压工程建设的同时,特别是以可听噪声为代表的环保问题正给电网带来不可忽视的环境压力。自2015年起,国内超高压、特高压变电站/换流站全面取消了200米噪声控制区,严格按照厂界噪声排放限制要求执行,以特高压工程的地域特点,换流站被划分为II类声环境功能区,即昼间厂界噪声应不高于60dB(A),夜间厂界噪声应不高于50dB(A),这对换流站的环保达标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尤其是平波电抗器,处于换流站厂界边缘,极易对周边声环境产生影响。
目前通常采用隔声罩方式进行噪声处理。由于平波电抗器长期置于室外,且处于不间断的带电运行状态。相关技术中,对平波电抗器进行隔声的隔声罩为了起到阻燃、耐候、绝缘的作用,其内部夹层一般采用中空结构,以达到隔声效果,但其隔声降噪效果十分有限,所以亟待提出一种新的隔声材料对平波电抗器产生的噪声进行有效隔绝。
发明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对平波电抗器的隔声降噪效果有限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隔声装置。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隔声装置,包括:第一隔声层和第二隔声层,所述第一隔声层和所述第二隔声层之间层叠设置至少一个吸声层。
可选地,所述第一隔声层和所述第二隔声层之间层叠设置一个吸声层,第一隔声层与所述吸声层、第二隔声层与所述吸声层之间通过粘接层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隔声层和所述第二隔声层之间层叠设置多个吸声层,第一隔声层与所述吸声层、第二隔声层与所述吸声层以及多个所述吸声层之间通过粘接层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隔声层和所述第二隔声层的材料包括:环氧树脂板、聚氯乙烯板、硅酸钙板、石膏板、玻璃钢中的任意一种。
可选地,所述第一隔声层和所述第二隔声层使用的材料不同。
可选地,所述第一粘接层和所述第二粘接层的材料包括有机硅凝胶,所述有机硅凝胶厚度范围为2-4mm。
可选地,所述吸声层包括:吸声层面板以及蜂窝板,所述吸声层面板设置于蜂窝板上下表面。
可选地,所述蜂窝板为六角形塑料蜂窝板,所述六角形塑料蜂窝板厚度为10-30mm,六角边长6mm,壁厚0.5-1mm。
可选地,所述第一隔声层和第二隔声层为环氧树脂板或聚氯乙烯板,所述环氧树脂板或聚氯乙烯板的厚度范围为5-10mm;所述环氧树脂板或聚氯乙烯板的面密度3-10kg/m2
可选地,所述第一隔声层和第二隔声层为硅酸钙板和石膏板,所述硅酸钙板或石膏板的厚度范围为5-10mm,所述硅酸钙板或石膏板的面密度范围为15-30kg/m2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施例提供的隔声装置,通过设置第一隔声层和第二隔声层以及第一隔声层和第二隔声层之间层叠设置至少一个吸声层,其中,第一/第二隔声层具有隔声性能,吸声层对声音具有吸收作用,从而达到良好的隔声效果。
2.本实施例提供的隔声装置,通过粘接层实现各个层之间的连接,粘接层可以作为阻尼层,实现消耗振动量,打断声桥的作用,进一步提高隔声装置的隔声效果。
3.本实施例提供的隔声装置,第一隔声层、第二隔声层选择不同阻抗的材料,可减弱共振并改善吻合效应,各层之间选用不同材质的材料组合,各层材料阻抗不同,使得不同频率声波在各种分界面上产生折射、反射,以达到消耗声能的目的,错开共振与临界吻合频率,从而达到高效吸隔声的效果,以匹配平波电抗器降噪需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隔声装置的一个具体示例的原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隔声装置的一个具体示例的原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隔声装置的一个具体示例的原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隔声装置的一个具体示例的试验结果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还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无线连接,也可以是有线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隔声装置,包括:第一隔声层和第二隔声层,第一隔声层和第二隔声层之间层叠设置至少一个吸声层。
本实施例中以在第一隔声层和第二隔声层之间设置两个吸声层为例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依次层叠设置有第一隔声层101、第一吸声层102、第二吸声层103以及第二隔声层104。
第一隔声层101和第二隔声层104可以由任意一种抗腐蚀、绝缘、阻燃材料构成,比如石膏板、碳酸钙板等;第一吸声层102、第二吸声层103可以是有任意一种带有封闭空腔的结构材料,比如带有圆形孔状结构的塑料板。第一隔声层101、第一吸声层102、第二吸声层103以及第二隔声层104之间可以以插接方式组合为可拆卸隔声装置,也可以通过粘胶粘接而成。本实施例各层材料及厚度以及各层连接方式不做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确定。
本实施例提供的隔声装置,通过设置第一隔声层和第二隔声层以及第一隔声层和第二隔声层之间层叠设置至少一个吸声层,其中,第一/第二隔声层具有隔声性能,吸声层对声音具有吸收作用,从而达到良好的隔声效果。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第一隔声层和第二隔声层之间层叠设置一个吸声层,第一隔声层与吸声层、第二隔声层与吸声层之间通过粘接层连接。
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以第一隔声层101、第一粘接层202、吸声层203、第二粘接层204、第二隔声层104为例进行说明。第一粘接层202和第二粘接层204可以是任意一种具有连接、阻尼、打断声桥作用的材料,比如阻尼凝胶,本实施例对第一粘接层和第二粘接层的材料不做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确定。第一隔声层101、第二隔声层104由任意一种抗腐蚀、绝缘、阻燃材料构成,比如石膏板、碳酸钙板等;吸声层203可以是有任意一种带有封闭空腔的结构材料,比如带有圆形孔状结构的塑料板。本实施例提供的隔声装置,通过粘接层实现各个层之间的连接,粘接层可以作为阻尼层,实现消耗振动量,打断声桥的作用,进一步提高隔声装置的隔声效果。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第一隔声层和第二隔声层之间层叠设置多个吸声层,第一隔声层与吸声层、第二隔声层与吸声层以及多个吸声层之间通过粘接层连接。
作为本实施例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第一隔声层和第二隔声层的材料包括:环氧树脂板、聚氯乙烯板、硅酸钙板、石膏板、玻璃钢中的任意一种。
作为本实施例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第一隔声层和第二隔声层使用的材料不同。也即,当第一隔声层为聚氯乙烯板时,第二隔声层不为聚氯乙烯板,可以是石膏板、硅酸钙板等。本实施例提供的隔声装置,第一隔声层、第二隔声层选择不同声阻抗的材料,可减弱共振并改善吻合效应,各层之间选用不同材质的材料组合,各层材料阻抗不同,使得不同频率声波在各种分界面上产生折射、反射,以达到消耗声能的目的,错开共振与临界吻合频率,从而达到高效吸隔声的效果,以匹配平波电抗器降噪需求。在本实施例中对各层材料还可以采用不同的厚度,进一步改善共振区域的隔声效果。
作为本实施例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第一粘接层和所述第二粘接层的材料包括有机硅凝胶;有机硅凝胶厚度范围为2-4mm。有机硅凝胶具有良好的密封性,粘附性,耐候性能,其除开具有连接作用外,可视为阻尼材料,抑制了板之间的振动共振,防止板材刚性连接,破坏“声桥”,当声波入射有机硅凝胶时,有机硅凝胶受振动而被挤压变形,改善了共振声频区和吻合声频区的隔声量。
作为本实施例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吸声层,如图3所示,包括:吸声层面板以及蜂窝板,所述吸声层面板设置于蜂窝板上下表面;蜂窝板为六角形塑料蜂窝板;六角形塑料蜂窝板厚度为10-20mm,六角边长6mm,壁厚0.5-1mm。吸声层结构由上下两层吸声层面板和中间蜂窝板组成,质量轻,且具有足够强度,由于蜂窝板结构中存在多个封闭的空腔,当声波经过时受到极大阻碍,在空腔界面之间反复反射消耗声能,对低频的噪声具有较好的隔绝作用,改善共振区域隔声性能。
作为本实施例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第一隔声层和第二隔声层为环氧树脂板或聚氯乙烯板,所述环氧树脂板或聚氯乙烯板的厚度范围为5-10mm;所述环氧树脂板或聚氯乙烯板的面密度3-10kg/m2
作为本实施例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第一隔声层和第二隔声层为硅酸钙板和石膏板,所述硅酸钙板或石膏板的厚度范围为5-10mm,所述硅酸钙板或石膏板的面密度范围为15-30kg/m2
本实施例的方案1:第一隔声层为聚氯乙烯板,厚度5mm;第二隔声层为石膏板,厚度为10mm;第一粘接层和第二粘接层为有机硅凝胶,厚度为3mm;吸声层包括吸声层面板以及蜂窝板,吸声层面板设置于蜂窝板上下表面,其中,吸声层面板为聚氯乙烯板,厚度为0.5mm,蜂窝板为六角形塑料蜂窝板,厚度为20mm,六角边长6mm,其隔声性能试验结果如图4所示。
本实施例的方案2:第一隔声层为环氧树脂板,厚度10mm;第二隔声层为硅酸钙板,厚度10mm;第一粘接层和第二粘接层为有机硅凝胶,厚度为3mm;吸声层包括吸声层面板以及蜂窝板,吸声层面板设置于蜂窝板上下表面,其中,吸声层面板为聚氯乙烯板,厚度为0.5mm,蜂窝板为六角形塑料蜂窝板,厚度为25mm,六角边长6mm,其隔声性能效果试验结果如图4所示。
本实施例的方案3:第一隔声层为硅酸钙板,厚度10mm;第二隔声层为环氧树脂板,厚度10mm;第一粘接层和第二粘接层为有机硅凝胶,厚度为3mm;吸声层包括吸声层面板以及蜂窝板,吸声层面板设置于蜂窝板上下表面,其中,吸声层面板为聚氯乙烯板,厚度为1mm,蜂窝板为六角形塑料蜂窝板,厚度为30mm,六角边长6mm,其隔声性能试验结果如图4所示。
对比例1:第一隔声层硅酸钙板,厚度10mm,第二隔声层为环氧树脂板,厚度10mm,中间设置30mm空腔,其隔声性能测试结果如图4所示。
对比例1为现有技术方案,由图4可知,在1600HZ左右时,对比例1的隔声量产生突变,隔声性能大幅降低,而本实施例中的隔声装置均并未受到很大影响,隔声性能更加稳定,从而本实施例中的方案能够改善共振区域隔声性能。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10)

1.一种隔声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隔声层和第二隔声层,所述第一隔声层和所述第二隔声层之间层叠设置至少一个吸声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声层和所述第二隔声层之间层叠设置一个吸声层,所述第一隔声层与所述吸声层、所述第二隔声层与所述吸声层之间通过粘接层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声层和所述第二隔声层之间层叠设置多个吸声层,所述第一隔声层与所述吸声层、所述第二隔声层与所述吸声层以及多个所述吸声层之间通过粘接层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声层和所述第二隔声层的材料包括:环氧树脂板、聚氯乙烯板、硅酸钙板、石膏板、玻璃钢中的任意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声层和所述第二隔声层使用的材料不同。
6.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隔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粘接层的材料包括有机硅凝胶,所述有机硅凝胶厚度范围为2-4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声层包括:吸声层面板以及蜂窝板,所述吸声层面板设置于蜂窝板上下表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隔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蜂窝板为六角形塑料蜂窝板,所述六角形塑料蜂窝板厚度为10-30mm,六角边长6mm,壁厚0.5-1m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声层和第二隔声层为环氧树脂板或聚氯乙烯板,所述环氧树脂板或聚氯乙烯板的厚度范围为5-10mm;所述环氧树脂板或聚氯乙烯板的面密度3-10kg/m2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声层和第二隔声层为硅酸钙板或石膏板,所述硅酸钙板或石膏板的厚度范围为5-10mm,所述硅酸钙板或石膏板的面密度范围为15-30kg/m2
CN202021173597.7U 2020-06-22 2020-06-22 一种隔声装置 Active CN21249922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173597.7U CN212499221U (zh) 2020-06-22 2020-06-22 一种隔声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173597.7U CN212499221U (zh) 2020-06-22 2020-06-22 一种隔声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499221U true CN212499221U (zh) 2021-02-09

Family

ID=744392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173597.7U Active CN212499221U (zh) 2020-06-22 2020-06-22 一种隔声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49922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90969A (zh) * 2020-06-22 2020-08-28 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隔声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90969A (zh) * 2020-06-22 2020-08-28 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隔声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374805B (zh) 用于变压器风扇降噪的通风式声学超材料隔声桶
CN212499221U (zh) 一种隔声装置
CN111590969A (zh) 一种隔声装置
CN109185233B (zh) 用于变压器降噪的分形结构声学超材料装置
CN106592854A (zh) 一种轻质隔音防震复合墙板
CN114603943B (zh) 一种变电站用保温吸隔声围护墙体
CN202745228U (zh) 金属隔声低频吸声板
CN213366126U (zh) 一种吸声装置及车辆
CN211342605U (zh) 一种防火隔声门
CN211548895U (zh) 一种可以阻隔建筑结构传声的隔音房
CN209837352U (zh) 一种建筑隔音建筑板
CN113066463A (zh) 变压器油箱声振控制用吸隔声结构、变压器油箱及变压器
CN219411374U (zh) 一种吸隔声墙体结构及装配式墙体
CN217020785U (zh) 一种具有隔音效果的胶合板
CN214062001U (zh) 一种五合一隔音板
CN218265358U (zh) 一种市政工程用具有隔音功能的施工墙
CN211114524U (zh) 一种室内装修用的隔音墙板
CN220953973U (zh) 一种聚酯隔音板
CN220117498U (zh) 一种带有吸声材料的降噪隔声板
CN214461358U (zh) 一种隔音板
CN212613122U (zh) 一种建筑工程隔声装置
CN213682818U (zh) 一种隔音石膏板
CN211368460U (zh) 一种电力设施轻质高强度吸声板
CN213269271U (zh) 一种市政桥梁施工用现场降噪防护隔音板
CN220203039U (zh) 一种共振腔吸声结构及低频隔声保温墙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