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491028U - 一种弹性套环和挡片配合式防针刺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弹性套环和挡片配合式防针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491028U
CN212491028U CN202021487288.7U CN202021487288U CN212491028U CN 212491028 U CN212491028 U CN 212491028U CN 202021487288 U CN202021487288 U CN 202021487288U CN 212491028 U CN212491028 U CN 21249102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edle
hole
elastic
sleeve
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487288.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洪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pu Medical 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pu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pu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pu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487288.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49102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49102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49102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dia Introduction/Drainage Providing Device (AREA)

Abstract

一种弹性套环和挡片配合式防针刺装置,包括:导管座组件,其后端处设有防脱结构;针防护套,其上设有针通孔、滑槽、插槽;弹性套环,套于针防护套上;挡片,可滑动地安装于滑槽内,其一部分支撑于弹性套环的内壁上;限位片,安装于插槽内,其上设有止位孔;针座,套住针防护套的后部;针管,穿过导管座组件、针防护套、挡片、限位片,并为挡片提供支撑,其后端固定于针座内,靠近前端处设有凸起卡扣。向后拉动针座,使针座带动针管后退,当针管后退到凸起卡扣被限位片的止位孔挡住时,针管的前端后退离开挡片,挡片在弹性套环作用下往针防护套的滑槽内滑动,从而挡住针管的前端,针尖被屏蔽在针防护套内,提高了产品的安全性。

Description

一种弹性套环和挡片配合式防针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针头防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弹性套环和挡片配合式防针刺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带针管的产品在使用完拔出后,针管的针尖多暴露在外,容易对人造成刺伤,尤其是医用针产品,安全隐患更严重,使用后的医用针产品一旦对人造成刺伤,就存在交叉感染的可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弹性套环和挡片配合式防针刺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弹性套环和挡片配合式防针刺装置,包括:
导管座组件,其后端处设有防脱结构;
针防护套,其内设有沿轴线贯通的针通孔,其前部从导管座组件的后端装入,其外壁的前端处设有滑槽,滑槽将针通孔的前端处隔成两段,其外壁的后端处设有插槽,插槽将针通孔的后端处隔成两段;
弹性套环,通过弹性变形套设于针防护套外壁的前端处且与滑槽位置相对应;
挡片,可滑动地安装于针防护套的滑槽内,其上设有与针管相配合的槽孔,其一部分设置于滑槽外,支撑于弹性套环的内壁上,并与导管座组件的防脱结构相配合;
限位片,安装于针防护套的插槽内,其上设有与针通孔相对应的止位孔;
针座,套住针防护套的后部;
针管,穿过导管座组件、针防护套的针通孔、挡片的槽孔、限位片的止位孔,并为挡片提供支撑,其后端固定于针座内,其外壁的靠近前端处设有尺寸大于限位片的止位孔的凸起卡扣;
针座被向后拉动带动针管一起沿轴向后退,当针管后退到凸起卡扣被限位片的止位孔挡住时,针管的前端后退离开挡片,挡片失去针管的支撑,在弹性套环的弹性恢复力作用下,挡片与导管座组件的防脱结构脱离,并往针防护套的滑槽内部滑动,从而挡片挡住针防护套的针通孔的前端处,防止针管的前端向前伸出,针防护套、挡片和限位片实现对针管前端的屏蔽,针座继续被向后拉动,通过针管的凸起卡扣带动限位片,进而带动针防护套及其上的弹性套环和挡片一起向后移动,当针防护套从导管座组件的后端被拉出时,实现与导管座组件分离。
其中,所述挡片的结构可以采用以下两种方案。
一种方案是,所述挡片包括依次连接的止挡部、折弯连接部、支撑部,止挡部可滑动地安装于针防护套的滑槽内,止挡部上设有与针管相配合的槽孔,折弯连接部和支撑部设置于滑槽外,支撑部支撑于弹性套环的内壁上,并与导管座组件的防脱结构相配合。进一步地,当针管为挡片提供支撑时,弹性套环在挡片支撑部的支撑下与导管座组件的防脱结构结合;当挡片失去针管支撑时,弹性套环在弹性恢复力作用下与防脱结构分开,使得针防护套与导管座组件可分离。
另一种方案是,所述挡片包括依次连接的止挡部、支撑部、止退部,止挡部可滑动地安装于针防护套的滑槽内,止挡部上设有与针管相配合的槽孔,支撑部和止退部设置于滑槽外,支撑部支撑于弹性套环的内壁上,止退部连接于支撑部的后侧,并与导管座组件的防脱结构相配合。进一步地,当针管为挡片提供支撑时,挡片的止退部与导管座组件的防脱结构结合;当失去针管支撑的挡片在弹性套环的弹性恢复力作用下往针防护套的滑槽内部滑动时,挡片的止退部与防脱结构分开,使得针防护套与导管座组件可分离。
进一步细化上述技术方案,所述针防护套外壁的前端处设有沿周向内凹的环形定位槽,环形定位槽的槽底面设有与轴线平行的定位平面,定位平面上设有滑槽,滑槽和插槽均沿径向面设置,所述弹性套环通过弹性变形套设于环形定位槽内。
所述针防护套外壁的前端处开设有凹槽,凹槽与针通孔和环形定位槽的后侧槽壁连通。
所述针防护套外壁的后端处设有与轴线平行且内凹的凹台面,凹台面对应插槽的槽口设置。
所述导管座组件的防脱结构为在导管座内壁的后端处周向内凹的环形卡槽。
所述针管的前端和凸起卡扣之间的轴向距离小于挡片和限位片之间的轴向距离。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整体结构紧凑,操作简单,向后拉动针座,使针座带动针管沿轴向后退,当针管后退到凸起卡扣被限位片的止位孔挡住时,针管的前端后退离开挡片,挡片失去针管的支撑,并在弹性套环的弹性恢复力作用下,往针防护套的滑槽内部滑动,从而挡住针防护套的针通孔的前端处,防止针管的前端向前伸出,实现将针管的前端针尖屏蔽在针防护套内,提高了产品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的全剖视图。
图3为实施例1中的导管座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1中的导管座的局部剖视图。
图5为实施例1中的针防护套和限位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1的局部剖视图。
图7为实施例1中挡片未装入针防护套时,弹性套环套在针防护套的环形定位槽的槽底面和定位平面上的横截面形状示意图。
图8为实施例1中的挡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实施例1中的针座和针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实施例1进入自毁状态的局部剖视图。
图11为实施例1进入自毁状态后与导管座组件分离的结构示意图。
图1至图11中部件标号如下:
1导管座组件、101导管座、1011环形卡槽、102金属楔、103导管、104隔离塞;
2针防护套、201针通孔、202环形定位槽、203定位平面、204滑槽、205插槽、206凹槽、207凹台面;
3弹性套环;
4挡片、401止挡部、4011定位边、4012槽口、402折弯连接部、403支撑部;
5限位片、501止位孔;
6针座、601座体部、602手柄部;
7针管、701凸起卡扣。
图12为实施例2中的挡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实施例2的局部剖视图。
图14为实施例2进入自毁状态的局部剖视图。
图15为实施例2进入自毁状态后与导管座组件分离的结构示意图。
图12至图15中的挡片标号如下,其余部件标号参照图1至图11:
4挡片、401止挡部、4011定位边、4012槽口、402支撑部、403止退部。
图16为挡片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挡片的又一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清楚地理解如何实践本实用新型。尽管结合其优选的具体实施方案描述了本实用新型,但这些实施方案只是阐述,而不是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实施例1
参见图1和图2,一种弹性套环和挡片配合式防针刺装置,包括导管座组件1、针防护套2、弹性套环3、挡片4、限位片5、针座6、针管7。
参见图2和图3,所述导管座组件1包括导管座101、金属楔102、导管103、隔离塞104,所述金属楔102和隔离塞104呈前后布置地安装于导管座101内,所述导管103从导管座101的前端伸出,并且其后端固定于金属楔102上。所述导管座101内壁的后端处设有防脱结构,本实施例的防脱结构用于增加导管座101内壁和弹性套环3之间的防脱力,以防止弹性套环3脱落,参见图4,防脱结构为在导管座101内壁的后端处周向内凹的环形卡槽1011。
参见图2,所述针防护套2的前部从导管座101的后端装入导管座101内。参见图5,所述针防护套2呈圆柱体状,针防护套2内设有沿轴线贯通的针通孔201,针防护套2外壁的前端处设有沿周向内凹的环形定位槽202,所述环形定位槽202的槽底面设有与针防护套2轴线平行的定位平面203,所述定位平面203到针防护套2轴线的距离小于环形定位槽202的槽底半径,环形定位槽202和定位平面203均用于安装弹性套环3,环形定位槽202的前后两侧槽壁挡住弹性套环3,防止其轴向移动。所述定位平面203上设有沿针防护套2的径向面设置的滑槽204,所述滑槽204将针通孔201的前端处隔成两段,滑槽204用于安装挡片4。所述针防护套2外壁的后端处设有沿径向面设置的插槽205,所述插槽205将针通孔201的后端处隔成两段,插槽205用于安装限位片5。
参见图2和图6,所述弹性套环3通过弹性变形套设于针防护套2的环形定位槽202内。所述弹性套环3的内径小于环形定位槽202的槽底直径,在挡片4未装入针防护套2时,弹性套环3的内壁紧贴在环形定位槽202的槽底面和定位平面203上,此时弹性套环3的横截面形状见图7。
所述挡片4安装于针防护套2的滑槽204内且沿定位平面203的垂直方向可滑动,挡片4的一部分设置于滑槽204外,并沿定位平面203的垂直方向支撑于弹性套环3的内壁上,挡片4上设有与针管7相配合的槽孔。挡片4可以采用多种结构形式。
本实施例的挡片4结构见图8,所述挡片4呈折弯片体状,挡片4包括依次连接的止挡部401、折弯连接部402、支撑部403。结合图6,所述止挡部401安装于针防护套2的滑槽204内且沿定位平面203的垂直方向可滑动,止挡部401的两侧设有与滑槽204相配合的定位边4011,止挡部401的边缘设有正对滑槽204内的槽口4012,该槽口4012是上述槽孔的一种结构形式。所述折弯连接部402和支撑部403设置于滑槽204外,折弯连接部402呈V形或U形且内侧朝前设置,图5和图6示出的针防护套2外壁的前端处还开设有与折弯连接部402相对应的凹槽206,该凹槽206沿定位平面203的垂直方向延伸且与针通孔201和环形定位槽202的后侧槽壁连通,所述支撑部403支撑于弹性套环3的内壁上。
参见图2和图5,所述限位片5过盈安装于针防护套2的插槽205内,限位片5上设有与针防护套2的针通孔201相对应的止位孔501。所述针防护套2外壁的后端处还设有与针防护套2轴线平行且内凹的凹台面207,所述凹台面207对应插槽205的槽口设置,以便于限位片5的装配和拆卸。
参见图2和图9,所述针座6包括座体部601和手柄部602,所述座体部601内设有沿轴线前后连通的内孔和针固定孔,座体部601通过内孔套住针防护套2的后部,并且其前端面与导管座101的后端面相抵,所述针固定孔用于固定针管7的后端,所述手柄部602连接于座体部601的旁侧。所述针管7穿过导管103的内孔、金属楔102的内孔、隔离塞104、针防护套2的针通孔201、挡片4的槽口4012、限位片5的止位孔501设置,针管7的前端为针尖且从导管103的前端露出,针管7的后端固定于固定于针座6的座体部601的针固定孔内,针管7外壁的靠近前端处设有沿周向凸起的凸起卡扣701,凸起卡扣701的外径大于限位片5的止位孔501,小于导管103的内孔、金属楔102的内孔、针防护套2的针通孔201、挡片4的槽口4012,并且凸起卡扣701和针管7前端之间的轴向距离略小于挡片4的止挡部401和限位片5之间的轴向距离。
装配时,先将挡片4的止挡部401、折弯连接部402、支撑部403分别装入针防护套2的滑槽204、凹槽206、环形定位槽202内,将限位片5装入针防护套2的插槽205内。然后,将针管7的后端从针防护套2的针通孔201前端伸入,并向后依次穿过挡片4的槽口4012和限位片5的止位孔501后,从针防护套2的针通孔201后端伸出。接着,将针管7的后端经过针座6的内孔后插入针固定孔内,通过环保快干胶水固定。再将针防护套2的后部装入针座6的座体部601的内孔内,并使针防护套2的后端面抵住座体部601的内孔底面,同时或先后将弹性套环3套在针防护套2的环形定位槽202内,使挡片4的支撑部403支撑于弹性套环3的内壁上。之后,将针管7的前端伸入导管座组件1,导管座组件1为已装配好的成套组件,将针管7的前端从导管座101的后端伸入,并向前依次穿过隔离塞104和金属楔102后至导管103内。最后,将针防护套2的前部从导管座101的后端装入导管座101内,使针座6的座体部601的前端面与导管座101的后端面相抵,此时针管7的针尖从导管103的前端露出,并且针尖露出长度符合标准要求,弹性套环3卡入导管座101内壁后端处的环形卡槽1011内,并通过过盈接触产生摩擦力,针防护套2通过此摩擦力在不受外力情况下与导管座101保持良好的连接。至此完成防针刺装置的装配,防针刺装置处于未使用状态。
当防针刺装置临床完成穿刺使用后,手持针座6的手柄部602带动针座6和针管7向后移动。参见图10,当针管7后退到凸起卡扣701被限位片5的止位孔501挡住时,针管7的前端后退出挡片4的槽口4012,挡片4失去针管7的支撑,并在弹性套环3的弹性恢复力作用下,沿定位平面203的垂直方向往针防护套2的滑槽204内部滑动,从而挡住针防护套2的针通孔201的前端处,防止针管7的前端向前伸出。此时,针管7的前端被挡片4和限位片5屏蔽在针防护套2内,针管7和针防护套2沿轴线无法相对移动,防针刺装置进入自毁状态。同时,弹性套环3从导管座101内壁后端处的环形卡槽1011脱出,并离开导管座101的内壁,弹性套环3和导管座101内壁之间的摩擦力失效。
参见图11,继续手持针座6的手柄部602带动针座6和针管7向后移动,通过针管7的凸起卡扣701带动限位片5,进而带动针防护套2及其上的弹性套环3和挡片4一起向后移动,针防护套2从导管座101的后端被拉出,实现与导管座组件1的分离。
实施例2
与实施例1的区别之处主要在于挡片4的结构。
参见图12,所述挡片4呈折弯片体状,挡片4包括依次连接的止挡部401、支撑部402、止退部403,结合图13,所述止挡部401安装于针防护套2的滑槽204内且沿定位平面203的垂直方向可滑动,止挡部401的两侧设有与滑槽204相配合的定位边4011,止挡部401的边缘设有与针管7相配合且正对滑槽204内的槽口4012,所述支撑部402和止退部403设置于滑槽204外,支撑部402相对止挡部401朝后折弯,并支撑于弹性套环3的内壁上,所述止退部403连接于支撑部402的后侧。
所述导管座101内壁后端处的防脱结构仍为沿周向内凹的环形卡槽1011,只不过本实施例中,其与挡片4的止退部403相配合,而不是与弹性套环3相配合。
参见图13,装配时的区别之处在于,在将针防护套2的前部从导管座101的后端装入导管座101内时,挡片4的止退部403卡入导管座101内壁后端处的环形卡槽1011内实现轴向限位,使得针防护套2在不受外力情况下与导管座101保持良好的连接。其他部件的装配说明请见实施例1。
参见图14,防针刺装置进入自毁状态时的区别之处在于,当失去针管7支撑的挡片4在弹性套环3的弹性恢复力作用下往针防护套2的滑槽204内部滑动时,挡片4的止退部403从导管座101内壁后端处的环形卡槽1011脱出,挡片4和导管座101内壁之间的防脱功能失效,进而可与导管座组件1整体进行分离,最终状态见图15。
除上述两个实施例外,挡片4也可如图16和图17所示为平整片体结构,挡片4既可以如图16所示的形状,其上开设有槽口,又可以如图17所示的形状,其上开设有通孔,也可以采用其他形状和其他结构形式的槽孔,只要挡片4能在失去针管7支撑后挡住针防护套2的针通孔201的前端处,防止针管7的前端向前伸出即可。
应当指出,对于经充分说明的本实用新型来说,还可具有多种变换及改型的实施方案,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的具体实施例。上述实施例仅仅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说明,而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总之,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包括那些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变换或替代以及改型。

Claims (10)

1.一种弹性套环和挡片配合式防针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导管座组件,其后端处设有防脱结构;
针防护套,其内设有沿轴线贯通的针通孔,其前部从导管座组件的后端装入,其外壁的前端处设有滑槽,滑槽将针通孔的前端处隔成两段,其外壁的后端处设有插槽,插槽将针通孔的后端处隔成两段;
弹性套环,通过弹性变形套设于针防护套外壁的前端处且与滑槽位置相对应;
挡片,可滑动地安装于针防护套的滑槽内,其上设有与针管相配合的槽孔,其一部分设置于滑槽外,支撑于弹性套环的内壁上,并与导管座组件的防脱结构相配合;
限位片,安装于针防护套的插槽内,其上设有与针通孔相对应的止位孔;
针座,套住针防护套的后部;
针管,穿过导管座组件、针防护套的针通孔、挡片的槽孔、限位片的止位孔,并为挡片提供支撑,其后端固定于针座内,其外壁的靠近前端处设有尺寸大于限位片的止位孔的凸起卡扣;
针座被向后拉动带动针管一起沿轴向后退,当针管后退到凸起卡扣被限位片的止位孔挡住时,针管的前端后退离开挡片,挡片失去针管的支撑,在弹性套环的弹性恢复力作用下,挡片与导管座组件的防脱结构脱离,并往针防护套的滑槽内部滑动,从而挡片挡住针防护套的针通孔的前端处,防止针管的前端向前伸出,针防护套、挡片和限位片实现对针管前端的屏蔽,
针座继续被向后拉动,通过针管的凸起卡扣带动限位片,进而带动针防护套及其上的弹性套环和挡片一起向后移动,当针防护套从导管座组件的后端被拉出时,实现与导管座组件分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性套环和挡片配合式防针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片包括依次连接的止挡部、折弯连接部、支撑部,止挡部可滑动地安装于针防护套的滑槽内,止挡部上设有与针管相配合的槽孔,折弯连接部和支撑部设置于滑槽外,支撑部支撑于弹性套环的内壁上,并与导管座组件的防脱结构相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弹性套环和挡片配合式防针刺装置,其特征在于,当针管为挡片提供支撑时,弹性套环在挡片支撑部的支撑下与导管座组件的防脱结构结合;当挡片失去针管支撑时,弹性套环在弹性恢复力作用下与防脱结构分开,使得针防护套与导管座组件可分离。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性套环和挡片配合式防针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片包括依次连接的止挡部、支撑部、止退部,止挡部可滑动地安装于针防护套的滑槽内,止挡部上设有与针管相配合的槽孔,支撑部和止退部设置于滑槽外,支撑部支撑于弹性套环的内壁上,止退部连接于支撑部的后侧,并与导管座组件的防脱结构相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弹性套环和挡片配合式防针刺装置,其特征在于,当针管为挡片提供支撑时,挡片的止退部与导管座组件的防脱结构结合;当失去针管支撑的挡片在弹性套环的弹性恢复力作用下往针防护套的滑槽内部滑动时,挡片的止退部与防脱结构分开,使得针防护套与导管座组件可分离。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弹性套环和挡片配合式防针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针防护套外壁的前端处设有沿周向内凹的环形定位槽,环形定位槽的槽底面设有与轴线平行的定位平面,定位平面上设有滑槽,滑槽和插槽均沿径向面设置,所述弹性套环通过弹性变形套设于环形定位槽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弹性套环和挡片配合式防针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针防护套外壁的前端处开设有凹槽,凹槽与针通孔和环形定位槽的后侧槽壁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1~5、7任一项所述的弹性套环和挡片配合式防针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针防护套外壁的后端处设有与轴线平行且内凹的凹台面,凹台面对应插槽的槽口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1~5、7任一项所述的弹性套环和挡片配合式防针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座组件的防脱结构为在导管座内壁的后端处周向内凹的环形卡槽。
10.根据权利要求1~5、7任一项所述的弹性套环和挡片配合式防针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针管的前端和凸起卡扣之间的轴向距离小于挡片和限位片之间的轴向距离。
CN202021487288.7U 2020-07-24 2020-07-24 一种弹性套环和挡片配合式防针刺装置 Active CN21249102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487288.7U CN212491028U (zh) 2020-07-24 2020-07-24 一种弹性套环和挡片配合式防针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487288.7U CN212491028U (zh) 2020-07-24 2020-07-24 一种弹性套环和挡片配合式防针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491028U true CN212491028U (zh) 2021-02-09

Family

ID=744423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487288.7U Active CN212491028U (zh) 2020-07-24 2020-07-24 一种弹性套环和挡片配合式防针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49102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989220A (en) Self-retracting IV catheter introducer
US7654988B2 (en) Needle capture mechanisms
US20070161960A1 (en) Lancet device
US8192407B2 (en) Syringe needle protective device and injecting device provided therewith
US9656026B2 (en) Needle sheath remover assembly
US20060173413A1 (en) Intravenous catheter insertion device with retractable needle
CN108937960B (zh) 一种针头自动回缩式采血针
WO2011057803A1 (en) Iv-catheter insertion device
JP2000503245A (ja) 格納式注射針および注射器
US20170021138A1 (en) Needle assemblies with passive safety systems and related methods
EP2073865A2 (en) Needle tip protector
US20140200522A1 (en) Safe vein detained needle
CN212491028U (zh) 一种弹性套环和挡片配合式防针刺装置
CN111888585A (zh) 一种弹性套环和挡片配合式防针刺装置
CN211634683U (zh) 一种带有屏蔽针偏心挡片的笔杆式留置针
CN212466755U (zh) 一种弹性套环和挡块配合式防针刺装置
CN111888586A (zh) 一种限位弹片和挡块配合式防针刺装置
CN212491029U (zh) 一种弹片和挡块配合式防针刺装置
CN111012978A (zh) 一种带有屏蔽针偏心挡片的留置针
CN212491027U (zh) 一种限位弹片和挡块配合式防针刺装置
CN111888587A (zh) 一种弹性套环和挡块配合式防针刺装置
CN111888588A (zh) 一种弹片和挡块配合式防针刺装置
CN113855939A (zh) 一种注射器用安全防护装置
CN209734664U (zh) 一种注射笔
US7074207B2 (en) Safety syring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No.14, Xingji Road, Yongxing street, Longwan District, Wen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Beipu Medical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No.14, Xingji Road, Yongxing street, Longwan District, Wen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Beipu Medical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