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490513U - 早产儿体位管理背垫 - Google Patents

早产儿体位管理背垫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490513U
CN212490513U CN202020251003.3U CN202020251003U CN212490513U CN 212490513 U CN212490513 U CN 212490513U CN 202020251003 U CN202020251003 U CN 202020251003U CN 212490513 U CN212490513 U CN 21249051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emature infant
connecting band
embrace
post
prema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251003.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陆宁洁
盛安群
邵霜燕
侯娇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Wenzhou Medical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Wenzhou Medical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Wenzhou Medical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Wenzhou Medical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020251003.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49051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49051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490513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早产儿体位管理背垫,包括连接带、拥抱柱及背部支撑体,背部支撑体设置于连接带前端,背部支撑体设置有支撑于早产儿背部并与水平面相倾斜的斜支撑面,斜支撑面包括与早产儿背部正对的中间部分及从中间部分向横向两侧延伸并供早产儿侧身的延伸部分,拥抱柱设置于连接带后端,拥抱柱为柱状弹性构件并拥抱柱用于供早产儿拥抱,拥抱柱底端设置于连接带,顶端向连接带前端倾斜,拥抱柱具有向斜支撑面中间部分复位的弹力,该弹力在早产儿侧身时分担早产儿部分体重并在早产儿从侧身向平躺转换时给予助力。采用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辅助早产儿自主调整睡姿的早产儿体位管理背垫,以保障早产儿健康成长。

Description

早产儿体位管理背垫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早产儿护理用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早产儿体位管理背垫。
背景技术
近年来在我国新生儿中早产儿的比例有上升的趋势, 加强对早产儿的护理干预是确保其健康发育的重要条件。早产儿因为较早脱离母体保护, 受到一点刺激, 便会一直哭闹, 以拥抱反射及惊跳等为主要表现, 使得患儿发育受阻。在NICU(新生儿重症监护)早产儿的常规护理中因缺乏对体位的关注, 容易导致患儿出现一系列的不适症状与并发症,不仅会使脑结构生长错位或受限,影响脑发育,引发神经发育行为问题,还会给脑组织氧饱和度、黄疸、呼吸功能等产生负面影响,以及产生胃潴留。
对NICU早产儿进行体位护理干预, 是将患儿不同体位可能影响心血功能、舒适度纳入到护理考虑的范畴内, 同时, 兼顾考虑患儿长期卧床可能导致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联合采用体位护理, 能够改善NICU早产儿的心率、呼吸频率、睡眠时间,降低NICU早产儿并发症的发生率。通过对NICU早产儿进行体位干预, 能够帮助患儿形成有利于生长发育的卧床状态, 从而为患儿营造良好的治疗环境。根据现有临床分析指出, 通过体位护理能够让患儿更加舒适, 从而降低患儿对环境的抵抗性, 提高患儿对生存环境的快速适应能力, 降低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与优化肠胃功能。
所以,有效、合理的体位管理是早产儿健康成长的保障,如今的早产儿病房中,早产儿的体位管理主要由在医护人员辅助下进行,医护人员需要经常观察早产儿睡姿并及时给予调整,还需要使早产儿一定时长后变换睡姿,使忙碌的医护人员进一步增加医护负担,即便如此,往往成效还是有限,在早产儿侧身时还是容易产生头部压迫。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辅助早产儿自主调整睡姿的早产儿体位管理背垫,以保障早产儿健康成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包括连接带、拥抱柱及背部支撑体,所述的背部支撑体设置于连接带前端,所述的背部支撑体设置有支撑于早产儿背部并与水平面相倾斜的斜支撑面,所述的斜支撑面包括与早产儿背部正对的中间部分及从中间部分向横向两侧延伸并供早产儿侧身的延伸部分,所述的拥抱柱设置于连接带后端,所述的拥抱柱为柱状弹性构件并用于供早产儿拥抱,所述的拥抱柱底端设置于连接带,顶端向连接带前端倾斜,所述的拥抱柱具有向斜支撑面中间部分复位的弹力,该弹力在早产儿侧身时分担早产儿部分体重并在早产儿从侧身向平躺转换时给予助力。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带用于限制拥抱柱及背部支撑体之间的间距,背部支撑体的斜支撑面给予早产儿背部以支撑,减少头部后侧所受到的压迫,配合延伸部,增加斜支撑面范围,使早产儿即使处于侧身时斜支撑面仍能给予支撑,同时,该斜支撑面还能减少早产儿侧身所需要的力气,降低侧身难度,此外,出于生理本能,早产儿会长时间拥抱拥抱柱,而拥抱柱作为早产儿的体位导向,不仅能够早产儿侧身时分担早产儿部分体重,减少头部侧面所受到的压迫,还能在早产儿从侧身向平躺转换时给予助力,早产儿会根据自身感受自主进行睡姿调整,保障早产儿健康成长,即自主进行体位管理,保证脑正常发育,保障脑组织氧饱和度、黄疸、呼吸功能,有效缓解胃潴留,还减轻医护人员的医护负担,填补早产儿体位管理方面的空缺,使用时还可垫于早产儿“鸟巢”下方配合使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连接带前端与背部支撑体对应设置有前魔术贴构成连接带与背部支撑体的可拆卸固定配合,所述的连接带后端与拥抱柱对应设置有后魔术贴构成连接带与拥抱柱的可拆卸固定配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带、拥抱柱及背部支撑体独立成为三个模块,在任一模块出现损坏、污渍或更换早产儿时可独立进行更换或清洗,提高实用性的同时降低使用成本。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连接带的长度为10 cm~30cm。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带的长度优选10 cm~30cm,生产时可以5cm作为长度差,生产10、15、20、25、30cm的不同规格,无需更换拥抱柱及背部支撑体即可调节拥抱柱及背部支撑体的间距,从而适配不同成长时期的早产儿,使背垫更为实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拥抱柱及背部支撑体的材质为乳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乳胶作为亲肤材质,非常适合用于制造拥抱柱及背部支撑体,给予早产儿细嫩的皮肤以更好的保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爆炸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 、“下” 、“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 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 “第一”、“第二”、“第三” 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早产儿体位管理背垫,包括连接带1、拥抱柱2及背部支撑体3,背部支撑体3设置于连接带前端11,背部支撑体3设置有支撑于早产儿背部并与水平面相倾斜的斜支撑面31,斜支撑面31包括与早产儿背部正对的中间部分311及从中间部分311向横向两侧延伸并供早产儿侧身的延伸部分312,拥抱柱2设置于连接带后端12,拥抱柱2为柱状弹性构件并用于供早产儿拥抱,拥抱柱底端22设置于连接带1,顶端21向连接带前端11倾斜,拥抱柱2具有向斜支撑面31中间部分311复位的弹力,该弹力在早产儿侧身时分担早产儿部分体重并在早产儿从侧身向平躺转换时给予助力,连接带1用于限制拥抱柱2及背部支撑体3之间的最大间距,背部支撑体3的斜支撑面31给予早产儿背部以支撑,减少头部后侧所受到的压迫,配合延伸部,增加斜支撑面31范围,使早产儿即使处于侧身时斜支撑面31仍能给予支撑,同时,该斜支撑面31还能减少早产儿侧身所需要的力气,降低侧身难度,此外,出于生理本能,早产儿会长时间拥抱拥抱柱2,而拥抱柱2作为早产儿的体位导向,不仅能够早产儿侧身时分担早产儿部分体重,减少头部侧面所受到的压迫,还能在早产儿从侧身向平躺转换时给予助力,早产儿会根据自身感受自主进行睡姿调整,保障早产儿健康成长,即自主进行体位管理,保证脑正常发育,保障脑组织氧饱和度、黄疸、呼吸功能,有效缓解胃潴留,还减轻医护人员的医护负担,填补早产儿体位管理方面的空缺,使用时还可垫于早产儿“鸟巢”下方配合使用,连接带1可采用类似布的柔软材质。
连接带前端11与背部支撑体3对应设置有前魔术贴13构成连接带1与背部支撑体3的可拆卸固定配合,连接带后端12与拥抱柱2对应设置有后魔术贴14构成连接带1与拥抱柱2的可拆卸固定配合,连接带1、拥抱柱2及背部支撑体3独立成为三个模块,在任一模块出现损坏、污渍或更换早产儿时可独立进行更换或清洗,提高实用性的同时降低使用成本。
连接带1的长度a为10 cm~30cm,连接带1的长度优选10 cm~30cm,生产时可以5cm作为长度差,生产10、15、20、25、30cm的不同规格,无需更换拥抱柱2及背部支撑体3即可调节拥抱柱2及背部支撑体3的间距,从而适配不同成长时期的早产儿,使背垫更为实用。
拥抱柱2及背部支撑体3的材质为乳胶,乳胶作为亲肤材质,非常适合用于制造拥抱柱2及背部支撑体3,给予早产儿细嫩的皮肤以更好的保护。
此外,附图中的结构仅为示意,为提高早产儿舒适度,可按需进行调整。

Claims (4)

1.一种早产儿体位管理背垫,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带、拥抱柱及背部支撑体,所述的背部支撑体设置于连接带前端,所述的背部支撑体设置有支撑于早产儿背部并与水平面相倾斜的斜支撑面,所述的斜支撑面包括与早产儿背部正对的中间部分及从中间部分向横向两侧延伸并供早产儿侧身的延伸部分,所述的拥抱柱设置于连接带后端,所述的拥抱柱为柱状弹性构件并用于供早产儿拥抱,所述的拥抱柱底端设置于连接带,顶端向连接带前端倾斜,所述的拥抱柱具有向斜支撑面中间部分复位的弹力,该弹力在早产儿侧身时分担早产儿部分体重并在早产儿从侧身向平躺转换时给予助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早产儿体位管理背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带前端与背部支撑体对应设置有前魔术贴构成连接带与背部支撑体的可拆卸固定配合,所述的连接带后端与拥抱柱对应设置有后魔术贴构成连接带与拥抱柱的可拆卸固定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早产儿体位管理背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带的长度为10cm~30c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早产儿体位管理背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拥抱柱及背部支撑体的材质为乳胶。
CN202020251003.3U 2020-03-04 2020-03-04 早产儿体位管理背垫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249051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251003.3U CN212490513U (zh) 2020-03-04 2020-03-04 早产儿体位管理背垫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251003.3U CN212490513U (zh) 2020-03-04 2020-03-04 早产儿体位管理背垫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490513U true CN212490513U (zh) 2021-02-09

Family

ID=743873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251003.3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2490513U (zh) 2020-03-04 2020-03-04 早产儿体位管理背垫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49051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716764B2 (en) Infant positioner
JP5798929B2 (ja) 気道拡張用具及びこれを備えた気道拡張ユニット
KR100961620B1 (ko) 가슴받침대를 구비한 안면베개
JP2004089697A (ja) 伏臥位用の枕及び腹部マットレス
CN210096166U (zh) 一种可调节的俯卧位通气枕
CN211835122U (zh) 便携式俯卧位睡垫
KR200405706Y1 (ko) 기능성 메모리폼 베개
CN212490513U (zh) 早产儿体位管理背垫
CN101342041B (zh) 止鼾枕
CN105640723A (zh) 母婴护理床
CN205913441U (zh) 一种侧卧睡姿保持装置
CN205626330U (zh) 母婴护理床
CN209790245U (zh) 早产儿三阶梯俯卧位支撑垫
JP2014150979A (ja) 腹臥位用敷き寝具セット
CN208552144U (zh) 鸟巢式护理辅助垫
CN105853107A (zh) 一种婴儿体位固定床垫
CN202341560U (zh) 新型保健枕
CN203576098U (zh) 一种托抱宝宝的工具
CN211433856U (zh) 一种多功能护理鸟巢
CN214968072U (zh) 新生儿鸟巢式三阶梯俯卧辅助支撑棉垫
CN205964355U (zh) 一种婴儿体位固定床垫
CN215959263U (zh) 一种小儿侧卧靠枕
CN200938989Y (zh) 组合式承托物
CN219089987U (zh) 一种适用于早产儿的俯卧位鸟巢垫
CN202504797U (zh) 一种美容保健床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0209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