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490099U - 一种骨折外固定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骨折外固定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490099U
CN212490099U CN202021287596.5U CN202021287596U CN212490099U CN 212490099 U CN212490099 U CN 212490099U CN 202021287596 U CN202021287596 U CN 202021287596U CN 212490099 U CN212490099 U CN 21249009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end plate
telescopic
groove
movab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287596.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良聪
刘国辉
陈梁
王甜甜
周武
米博斌
刘静
薛航
谢旭东
林泽
李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Union Hospital Tongji Medical College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Union Hospital Tongji Medical College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Union Hospital Tongji Medical College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Union Hospital Tongji Medical College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2021287596.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49009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49009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490099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骨折外固定装置,包括上端板和下端板,上端板和下端板之间设有伸缩端板,伸缩端板通过两个万向机构分别与上端板和下端板连接;伸缩端板可伸缩且有相应的固定措施,在保证稳固性的前提下,为固定装置增加了伸长和缩短的功能,适应不同骨长的患处,上端板、下端板以及伸缩端板之间通过万向机构调节,可旋转、灵活地根据复杂的骨结构进行调节,使钢板更加契合患处,无需专门定制钢板,更加方便灵活,通过紧固螺杆和固定卡件实现固定,固定效果好,上端板、下端板与伸缩端板均为弧形板件,更加契合人体表面,复位固定效果更好。

Description

一种骨折外固定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骨折外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我国四肢创伤骨折的发生率连年增加,四肢骨折多为长管状骨,受伤机制多为暴力作用导致,主要分为无创疗法,即在复位后通过小夹板、石膏固定、牵引固定等方式在骨折部位进行保守治疗;以及开创疗法,即以切开皮肤为最具标识的手术治疗,如骨折端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外固定术、非骨折端有限切开髓内钉固定、使用外固定支架固定术以及以上各种组合手术辅以植骨等手术方式。
在一些骨折部位存在碎块或骨块不稳定的情况,钢板的固定贴合效果不好,会影响复位固定,导致愈合畸形等问题。
如CN206995325U公开的一种带有可调附加钢板的骨折内固定钢板,包括主钢板、附加钢板和压板,主钢板包括主板和固定柱,其中,主板长边两侧设置圆柱体状的固定柱;附加钢板为弧形,其长边一侧上表面设置半圆形的附加钢板凹槽,采用组合钢板的方式,便于对不稳定的骨块进行固定,有助于术后恢复。
但是,组合式钢板整体仍为直板,在股骨和肱骨,尺桡骨都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些部位的骨结构较为复杂,且骨块结构的走势非直线,固定钢板贴合困难,固定效果不佳,需要专门定制对应走势的固定板。
并且,不同病患身长不同就会导致相应部位的骨长不同,需要定制对应长度的固定板。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骨折外固定装置,主要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特殊部位的固定钢板需要专门定制形状和长度、固定板与人体贴合效果不佳、固定效果不佳等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骨折外固定装置,包括上端板和下端板,
所述上端板和所述下端板上开设有连接孔,
所述上端板和所述下端板之间设有伸缩端板,
所述伸缩端板通过两个万向机构分别与所述上端板和所述下端板连接。
一种方式,所述上端板、所述下端板以及所述伸缩端板均为弧形板件。
一种方式,所述伸缩端板包括伸缩主板和若干伸缩节板,
若干所述伸缩节板的尺寸不同但结构相同,
所述伸缩主板内开设有贯通其一侧端面的活动槽,所述活动槽的槽口大小小于其槽体大小。
一种方式,前一个所述伸缩节板内开设有贯通其一侧端面的滑动槽,所述滑动槽的槽口大小小于其槽体大小,
下一个所述伸缩节板可在前一个所述伸缩节板的滑动槽内滑动。
一种方式,第一个所述伸缩节板可在所述伸缩主板的活动槽内滑动,
最后一个所述伸缩节板内未开设滑动槽。
一种方式,每一个伸缩节板靠近所述伸缩主板的一端设有防脱座,
所述防脱座位于前一个所述伸缩节板的滑动槽内或位于所述伸缩主板的活动槽内。
一种方式,所述伸缩主板和若干所述伸缩节板在伸缩方向上的两端均开设有一个垂直贯通其外侧面的槽口,
所述槽口与对应的所述滑动槽或所述活动槽连通,
所述槽口的大小小于对应的所述滑动槽或所述活动槽。
一种方式,所述伸缩端板还包括固定卡件,所述固定卡件为弧形板件,
所述固定卡件的两端开设有收纳槽,所述收纳槽截面为弧形,
所述收纳槽内设有卡定件,所述卡定件为弧形板件,
所述卡定件与所述收纳槽的内侧壁通过弹性件连接,
所述弹性件处于常态时,所述卡定件伸出所述收纳槽,
所述卡定件可在所述收纳槽内沿弧面滑动。
一种方式,所述万向机构包括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为弧形板件,
两个所述连接板分别与所述伸缩端板的两端连接,
所述连接板远离所述伸缩端板的一端设有第一连接杆,
所述第一连接杆远离所述伸缩端板的一端设有活动球体,
所述活动球体外套设有球型限位壳,所述球型限位壳靠近所述活动球体的一端开设有活动口,所述第一连接杆穿过所述活动口,所述活动球体可在所述球型限位壳内活动,
所述球型限位壳远离所述活动球体的一端设有第二连接杆,
所述第二连接杆远离所述活动球体的一端与所述上端板或所述下端板连接。
一种方式,所述球型限位壳上相对地开设有两个固定螺纹孔,所述固定螺纹孔贯通所述球型限位壳,
所述固定螺纹孔内设有带端帽的紧固螺杆。
基于上述骨折外固定装置的使用方法是:
S1、根据术前分析确定安装部位、固定节点等,将上端板安设在对应部位并贴合;
S2、由于上端板和伸缩主板之间通过万向机构连接,所以可以旋转摆动伸缩主板,来使伸缩主板贴合到对应部位;
调整完毕后,旋紧球型限位壳两侧的紧固螺杆,实现上端板与伸缩主板之间姿态的固定;
S3、伸缩端板一般设置在骨折患处的骨结构中较为平直的部位,根据实际骨长,将对应个数的伸缩节板伸出,伸缩节板端头的防脱座保证结构的连贯性;
将第一块伸缩节板拖拉至极限,其靠近防脱座一端外弧面上的槽口与伸缩主板上末端的槽口对齐,取来对应大小的固定卡件,在固定卡件两端施加压力,将卡定件挤压至固定卡件的收纳槽中,以便固定卡件能从重合的槽口插入;
插入后,卡定件在弹性件的回复作用下弹出收纳槽,实现伸缩主板和第一个伸缩节板的卡定;
S4、根据需要的伸缩节板的数量一一卡定,将伸缩端板固定完成后,借助伸缩端板与下端板之间的万向机构,将下端板调整到适宜的位置进行贴合,旋紧紧固螺杆进行固定,通过上端板和下端板预先打好的连接孔,安插复位钢针,复位钢针穿透人体;
S5、在该部位的背面安装新的固定装置,两个固定装置的姿态完全相同,两个固定装置通过上端板和下端板上穿透人体的复位钢针实现连接,形成一个完整的外固定结构;
S6、在用电钻钻入骨膜时,一起对固定装置的对应节点进行钻孔,或在手术前提前进行钻孔;
S7、将固定钢针穿过安设好的固定装置和骨膜,进行外固定;
S8、通过X片技术透视检查骨折处复位情况,进行适当微调,最终实现外固定。
一种方式,步骤S4中未伸出的伸缩节板与伸出的最后一节的伸缩节板,通过最后一节的伸缩节板上的两个槽口实现固定;
即最后一节的伸缩节板在与前一节伸缩节板固定时,顺带将未伸出的伸缩节板与伸出的最后一节伸缩节板的前端固定,另一个槽口插入固定卡件,将未伸出的伸缩节板与伸出的最后一节伸缩节板的末端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伸缩端板可伸缩且有相应的固定措施,在保证稳固性的前提下,为固定装置增加了伸长和缩短的功能,适应不同骨长的患处,无需专门定制钢板,更加方便灵活;
2、上端板、下端板以及伸缩端板之间通过万向机构调节,可旋转、灵活地根据复杂的骨结构进行调节,使钢板更加契合患处,无需专门定制钢板,更加方便灵活;
3、通过紧固螺杆和固定卡件实现固定,固定效果好;
4、上端板、下端板与伸缩端板均为弧形板件,更加契合人体表面,复位固定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骨折外固定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伸缩端板的部分结构正面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固定卡件的侧面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万向机构的局部剖切立体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骨折外固定装置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骨折外固定装置的安装透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伸缩主板与伸缩节板的放大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伸缩主板与上端板之间万向机构的放大示意图。
图中:1、上端板;2、下端板;3、伸缩端板;31、伸缩主板;32、伸缩节板;33、防脱座;34、固定卡件;35、卡定件;36、弹性件;4、万向机构;41、连接板;42、第一连接杆;43、活动球体;44、球型限位壳;45、第二连接杆;46、紧固螺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8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说明:
一种骨折外固定装置,如图1和图5所示,包括上端板1和下端板2,上端板1和下端板2之间设有伸缩端板3,伸缩端板3通过两个万向机构4分别与上端板1和下端板2连接,上端板1、下端板2以及伸缩端板3均为弧形板件,上端板1与下端板2的横截面大小相同。
如图1、图2、图3、图5和图7所示,伸缩端板3包括伸缩主板31和十节伸缩节板32,这十节伸缩节板32由于伸缩设计的需要,每节伸缩节板32之间的尺寸不同但基本结构类似,伸缩主板31内开设有贯通其右侧端面的活动槽,活动槽的槽口大小小于其槽体大小,即活动槽为左宽右窄的结构,前一个伸缩节板32内开设有贯通其右侧端面的滑动槽,滑动槽的槽口大小小于其槽体大小,最后一个伸缩节板32内未开设滑动槽,右侧的伸缩节板32可在左侧连接的伸缩节板32的滑动槽内滑动,第一个伸缩节板32可在伸缩主板31的活动槽内滑动,每一个伸缩节板32左端设有防脱座33,防脱座33位于前一个伸缩节板32的滑动槽内或位于伸缩主板31的活动槽内,每个伸缩节板32上的防脱座33尺寸取决于其活动的槽体的大小,伸缩主板31和十节伸缩节板32在伸缩方向上的两端均开设有一个垂直贯通其外弧面的槽口,槽口与其对应的滑动槽或活动槽连通,槽口的大小小于其对应的滑动槽或活动槽的尺寸。
每节伸缩节板32固定后的有效长度为1cm,即当前伸缩节板32伸出上一节伸缩节板32或伸缩主板31的长度为1cm,伸缩端板的最大伸长量为10cm。
如图1、图2、图3和图5所示,伸缩端板3还包括固定卡件34,固定卡件34为弧形板件,固定卡件34的大小保证其可以通过外弧面上的开口插入伸缩主板31或伸缩节板32,固定卡件34的两端各开设有一个收纳槽,收纳槽的截面为弧形,收纳槽内设有卡定件35,卡定件35为弧形板件,大小与收纳槽匹配,卡定件35与收纳槽的内侧壁通过弹性件36连接,弹性件36处于常态时,卡定件35伸出收纳槽,保证固定卡件34插入伸缩主板31或伸缩节板32后,伸出的卡定件35将固定卡件34卡定在伸缩主板31或伸缩节板32的内部,卡定件35可在收纳槽内沿弧面滑动。
如图1、图4、图5和图8所示,万向机构4包括连接板41,连接板41为弧形板件,连接板41的截面大小与伸缩主板31的截面相同,两个连接板41分别与伸缩主板31和最末端的伸缩节板32连接,连接板41远离伸缩端板3的一端设有第一连接杆42,第一连接杆42远离伸缩端板3的一端设有活动球体43,活动球体43外套设有球型限位壳44,球型限位壳44靠近活动球体43的一端开设有活动口,第一连接杆42穿过活动口,活动球体43可在球型限位壳44内活动,球型限位壳44远离活动球体43的一端设有第二连接杆45,第二连接杆45远离活动球体43的一端与上端板1或下端板2连接,球型限位壳44上相对地开设有两个固定螺纹孔,固定螺纹孔贯通球型限位壳44,固定螺纹孔内设有带端帽的紧固螺杆46。
基于上述骨折外固定装置的使用方法是:
S1、根据术前分析确定安装部位、固定节点等,将上端板1安设在对应部位并贴合;
S2、由于上端板1和伸缩主板31之间通过万向机构4连接,所以可以旋转摆动伸缩主板31,来使伸缩主板31贴合到对应部位;
调整完毕后,旋紧球型限位壳44两侧的紧固螺杆46,实现上端板1与伸缩主板31之间姿态的固定;
S3、伸缩端板3一般设置在骨折患处的骨结构中较为平直的部位,根据该段的骨长,将对应个数的伸缩节板32伸出,伸缩节板32端头的防脱座33保证结构的连贯性;
将第一块伸缩节板32拖拉至极限,其靠近防脱座33一端外弧面上的槽口与伸缩主板31上末端的槽口对齐,取来对应大小的固定卡件34,在固定卡件34两端施加压力,将卡定件35挤压至固定卡件34的收纳槽中,以便固定卡件34能从重合的槽口插入;
插入后,卡定件35在弹性件36的回复作用下弹出收纳槽,实现伸缩主板31和第一个伸缩节板32的卡定;
S4、根据需要的伸缩节板32的数量一一卡定,将伸缩端板3固定完成后,借助伸缩端板3与下端板2之间的万向机构4,将下端板2调整到适宜的位置进行贴合,旋紧紧固螺杆46进行固定,通过上端板1和下端板2预先打好的连接孔,安插复位钢针,复位钢针穿透人体;
S5、在该部位的背面安装新的固定装置,两个固定装置的姿态完全相同,两个固定装置通过上端板1和下端板2上穿透人体的复位钢针实现连接,形成一个完整的外固定结构;
S6、在用电钻钻入骨膜时,一起对固定装置的对应节点进行钻孔,或在手术前提前进行钻孔;
S7、将固定钢针穿过安设好的固定装置和骨膜,进行外固定;
S8、通过X片技术透视检查骨折处复位情况,进行适当微调,最终实现外固定。
其中,在步骤S4中,未伸出的伸缩节板32与伸出的最后一节的伸缩节板32,通过最后一节的伸缩节板32上的两个槽口实现固定;
即最后一节的伸缩节板32在与前一节伸缩节板32固定时,顺带将未伸出的伸缩节板32与伸出的最后一节伸缩节板32的前端固定,另一个槽口插入固定卡件34,将未伸出的伸缩节板32与伸出的最后一节伸缩节板32的末端固定。
工作原理:首先,根据拍摄的X光透视照片在术前对病人的骨折部位进行病情分析,确立复位及固定方案,敲定固定装置如何设置,完成术前分析;
然后进行手术,将病人以仰卧位放置在手术台上,根据事先对骨折部位的分析,确定钢针的穿刺位置与进针方向,进行体表标记;
根据确定的标记进针点,使用局部麻药进行点对点的局部麻痹,具体为从表皮至骨膜表面至另一侧,在健康侧肢体进行体表标记物粘贴,方便对比;
接下来,使用电钻将复位钢针和固定钢针通过局部麻痹位点打入骨质固定,同时安装固定装置,通过镜像对比原则,比对健康侧肢体的参考标记,进行肢体复位后固定;
固定装置的安装具体为在固定装置上进行打孔,也可事先提前在固定装置上打好孔位,在复位钢针和固定钢针打入骨质前,将固定装置安设在骨折处,先将复位钢针打入上端板1和下端板2,穿透肢体直至背面,在背面安装同样姿态的新的固定装置,两个固定装置通过复位钢针形成完整的外固定结构,再根据固定节点将固定钢针穿过钢板再打入骨质,实现固定;
固定的具体步骤为将上端板1安装在对应位置,通过变动伸缩主板31,上端板1与伸缩主板31之间的万向机构4相对活动,第一连接杆42上的活动球体43在第二连接杆45上的球型限位壳44内进行摆动,理论上活动球体43可以在球型限位壳44内自由摆动,但由于第一连接杆42和球型限位壳44上开口的限制,只能有限地进行摆动,但因为万向机构4的核心为球型结构,相较于其他形状,如矩形,明显活动范围更大,该处的万向机构4保证上端板1与伸缩主板31之间可以调节更多角度,且可旋转,更能适用于复杂的骨结构,使得上端板1和伸缩主板31与对应部位贴合,旋紧球型限位壳44两侧的紧固螺杆46,使其夹紧内部的活动球体43,完成上端板1和伸缩主板31之间的相对固定,根据下端板2的设定位置,拉出对应节数的伸缩节板32,摁住固定卡件34两侧的卡定件35,压缩弹性件36,使卡定件35收进收纳槽,将固定卡件34从伸缩主板31或伸缩节板32的外弧面的槽口插入,插入后,卡定件35在弹性件36的回复作用下弹出收纳槽,卡定在伸缩主板31和伸缩节板32内部,实现伸缩主板31和伸缩节板32之间、不同伸缩节板32之间的固定,未伸出的伸缩节板32与伸出的最后一节的伸缩节板32通过最后一节的伸缩节板32上的两个槽口实现固定,即最后一节的伸缩节板32在与前一节伸缩节板32固定时,顺带将未伸出的伸缩节板32与伸出的最后一节伸缩节板32的前端固定,另一个槽口插入固定卡件34,将未伸出的伸缩节板32与伸出的最后一节伸缩节板32的末端固定,同样地,通过末端伸缩节板32与下端板2之间的万向机构4调节角度、旋转后,通过紧固螺杆46固定,整个固定装置的调节已完成,此时,当前固定装置上端板1和下端板2上穿设的复位螺钉穿透至肢体背面,借助穿透人体的复位螺钉,在肢体背面以同样的方法安装一个新的固定装置,两个固定装置通过同样的复位螺钉实现连接,构成一个完整的外固定结构,将固定钢针穿过固定装置上的对应节点和骨膜上的节点,最终实现外固定,通过X片技术透视检查骨折处复位情况,进行适当微调。
处理创口,手术结束。
如图6所示,该状态为一种情况下的安装透视图,该肢体部位为类L型的骨结构,图中为正视视角,图中最内侧为骨骼结构轮廓,中间部位为皮肤组织等体表组织示意结构,最外侧为本固定装置,上端板1与伸缩端板3均竖直地贴合设置在较平直部位的体表组织上,下端板2借助万向结构4实现调向,沿正视的视角方向,水平地贴合在底部的体表组织上,上端板1与下端板2通过贯通人体的复位钢针,复位钢针两端带有交叉盒,可进行加强固定操作,将两侧的固定装置连接固定,伸缩端板3上根据各侧的情况以对应的角度和节点插入固定钢针,依据情况确定穿入骨质的深度。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明确,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总体精神以及构思的情形下,可以做出对于以上实施例的各种变型。其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的保护方案以本实用新型所附的权利要求书为准。

Claims (8)

1.一种骨折外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端板(1)和下端板(2),
所述上端板(1)和所述下端板(2)上开设有连接孔,
所述上端板(1)和所述下端板(2)之间设有伸缩端板(3),
所述伸缩端板(3)通过两个万向机构(4)分别与所述上端板(1)和所述下端板(2)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骨折外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端板(1)、所述下端板(2)以及所述伸缩端板(3)均为弧形板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骨折外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端板(3)包括伸缩主板(31)和若干伸缩节板(32),
若干所述伸缩节板(32)的尺寸不同但结构相同,
所述伸缩主板(31)内开设有贯通其一侧端面的活动槽,所述活动槽的槽口大小小于其槽体大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骨折外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前一个所述伸缩节板(32)内开设有贯通其一侧端面的滑动槽,所述滑动槽的槽口大小小于其槽体大小,
下一个所述伸缩节板(32)可在前一个所述伸缩节板(32)的滑动槽内滑动;
第一个所述伸缩节板(32)可在所述伸缩主板(31)的活动槽内滑动,
最后一个所述伸缩节板(32)内未开设滑动槽;
每一个伸缩节板(32)靠近所述伸缩主板(31)的一端设有防脱座(33),
所述防脱座(33)位于前一个所述伸缩节板(32)的滑动槽内或位于所述伸缩主板(31)的活动槽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骨折外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主板(31)和若干所述伸缩节板(32)在伸缩方向上的两端均开设有一个垂直贯通其外侧面的槽口,
所述槽口与对应的所述滑动槽或所述活动槽连通,
所述槽口的大小小于对应的所述滑动槽或所述活动槽。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骨折外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端板(3)还包括固定卡件(34),所述固定卡件(34)为弧形板件,
所述固定卡件(34)的两端开设有收纳槽,所述收纳槽截面为弧形,
所述收纳槽内设有卡定件(35),所述卡定件(35)为弧形板件,
所述卡定件(35)与所述收纳槽的内侧壁通过弹性件(36)连接,
所述弹性件(36)处于常态时,所述卡定件(35)伸出所述收纳槽,
所述卡定件(35)可在所述收纳槽内沿弧面滑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骨折外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万向机构(4)包括连接板(41),所述连接板(41)为弧形板件,
两个所述连接板(41)分别与所述伸缩端板(3)的两端连接,
所述连接板(41)远离所述伸缩端板(3)的一端设有第一连接杆(42),
所述第一连接杆(42)远离所述伸缩端板(3)的一端设有活动球体(43),
所述活动球体(43)外套设有球型限位壳(44),所述球型限位壳(44)靠近所述活动球体(43)的一端开设有活动口,所述第一连接杆(42)穿过所述活动口,所述活动球体(43)可在所述球型限位壳(44)内活动,
所述球型限位壳(44)远离所述活动球体(43)的一端设有第二连接杆(45),
所述第二连接杆(45)远离所述活动球体(43)的一端与所述上端板(1)或所述下端板(2)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骨折外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球型限位壳(44)上相对地开设有两个固定螺纹孔,所述固定螺纹孔贯通所述球型限位壳(44),
所述固定螺纹孔内设有带端帽的紧固螺杆(46)。
CN202021287596.5U 2020-07-05 2020-07-05 一种骨折外固定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249009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287596.5U CN212490099U (zh) 2020-07-05 2020-07-05 一种骨折外固定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287596.5U CN212490099U (zh) 2020-07-05 2020-07-05 一种骨折外固定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490099U true CN212490099U (zh) 2021-02-09

Family

ID=744322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287596.5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2490099U (zh) 2020-07-05 2020-07-05 一种骨折外固定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49009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911083B2 (en) Bone fixation system with opposed mounting portions
US11779381B2 (en) Bone fixation system, assembly, implants, devices, alignment guides, and methods of use
US11666345B2 (en) Intramedullary nail alignment guides, fixation guides, devices, systems, and methods of use
EP2938279B1 (en) Alignment guide system
US9724141B2 (en) Bolt apparatus
US5480402A (en) Shoulder compression interlocking system
US5941877A (en) Hand external fixation and joint mobilization and distraction device
US7785326B2 (en) System for intramedullary rod fixation and method therefor
US20120226277A1 (en) Orthopedic external fixator and method of use
CN111643170A (zh) 一种骨折外固定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US9622798B2 (en) Intramedullary compression rod
EP1887952B1 (en) Device for covered screwing of broken and shortened bones
CN212490099U (zh) 一种骨折外固定装置
CN107049449B (zh) 足、手多段开放性骨折组合式外固定支架
CN111297465B (zh) 一种髌骨骨折复位导向装置
US20230149031A1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minimally invasive bunion surgery
CN209966537U (zh) 一种长骨骨折微创手术接骨装置
RU2063720C1 (ru) Стержневой компрессионно-дистракционный аппарат
CN212631001U (zh) 穿刺复位固定支具
CN214285118U (zh) 用于胫腓骨骨折微创手术的万向牵引撑开复位支架
CN216455260U (zh) 一种骨折撑开器及手术医疗装置
CN210354870U (zh) 一种低切迹锁定式胫骨外固定架
CN2269834Y (zh) 肱骨下端多功能外固定架
CN116999137A (zh) 肱骨干中远端骨折前外侧mippo接骨板
CN112451071A (zh) 用于胫腓骨骨折微创手术的万向牵引撑开复位支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0209

Termination date: 2021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