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478033U - 高山救火蓄水窖 - Google Patents

高山救火蓄水窖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478033U
CN212478033U CN202020710700.0U CN202020710700U CN212478033U CN 212478033 U CN212478033 U CN 212478033U CN 202020710700 U CN202020710700 U CN 202020710700U CN 212478033 U CN212478033 U CN 21247803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storage
box body
cellar
water
mountain fi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710700.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冯展明
臧加万
卢青
李素玉
吴正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020710700.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47803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47803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478033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uildings Adapted To Withstand Abnormal External Influen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高山救火蓄水窖,包括:窖体、蓄水箱、延长管;所述蓄水箱嵌入安装在窖体的内部,且压顶铺设在窖体的上方;所述封层铺设在压顶的上方;所述蓄水箱由上箱体、下箱体、连接板、支脚组成;所述连接板位于上箱体、下箱体的边缘处,且连接板与上箱体、下箱体为一体式结构;所述支脚位于上箱体、下箱体的外壁上,且支脚与上箱体、下箱体为一体式结构;所述延长管安装在蓄水箱的箱口处;本实用新型通过对高山救火蓄水窖的改进,具有结构设计合理,方便安装与拆卸,便于高山地区运输,便于施工,受地形限制较小,集水效果好,蓄水能力强,使用寿命长的优点,从而有效的解决了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问题和不足。

Description

高山救火蓄水窖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护林防火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尤其涉及一种高山救火蓄水窖。
背景技术
火灾是指在时间或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新的标准中,将火灾定义为在时间或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在各种灾害中,火灾是最经常、最普遍地威胁公众安全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灾害之一。
山林火灾是非常难扑灭的,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高山水源缺乏,由于没有足够的水资源,灭火作用只能借助其他工具,但效果却不尽人意,并且存在非常大的安全隐患,因此高山水资源缺乏一直是山场防灭火工作面临的主要难题。
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问题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高山救火蓄水窖,旨在通过该技术,达到解决问题与提高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高山救火蓄水窖,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山林火灾是非常难扑灭的,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高山水源缺乏,由于没有足够的水资源,灭火作用只能借助其他工具,但效果却不尽人意,并且存在非常大的安全隐患,因此高山水资源缺乏一直是山场防灭火工作面临的主要难题的问题和不足。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高山救火蓄水窖,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高山救火蓄水窖,包括:窖体、蓄水箱、延长管、端盖、压顶、封层、水管、引水管、接水槽、上箱体、下箱体、连接板、支脚;所述蓄水箱嵌入安装在窖体的内部,且压顶铺设在窖体的上方;所述封层铺设在压顶的上方;所述蓄水箱由上箱体、下箱体、连接板、支脚组成;所述连接板位于上箱体、下箱体的边缘处,且连接板与上箱体、下箱体为一体式结构;所述支脚位于上箱体、下箱体的外壁上,且支脚与上箱体、下箱体为一体式结构;所述延长管安装在蓄水箱的箱口处,且延长管与蓄水箱通过热熔方式固定连接;所述端盖安装在延长管的顶端;所述水管的一端贯穿上箱体安装在蓄水箱的内部,且引水管套入安装在水管的另一端;所述引水管位于接水槽内。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高山救火蓄水窖所述窖体为由混凝土浇筑或砖石垒砌制成的矩形池子。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高山救火蓄水窖所述上箱体的连接板与下箱体的连接板通过螺栓贯穿连接固定。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高山救火蓄水窖所述接水槽为混凝土或砖石垒砌的喇叭状凹槽。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高山救火蓄水窖所述引水管为直径2.5cm的PE管,且引水管的端部焚烧后封闭,并且引水管上开设有多个呈环形阵列状分布的圆孔。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高山救火蓄水窖所述延长管贯穿压顶、封层与端盖通过螺纹拧接连接。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高山救火蓄水窖所述压顶由石块铺设而成。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高山救火蓄水窖所述封层为水泥干结后形成的封闭层。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1、本实用新型上箱体的连接板与下箱体的连接板通过螺栓贯穿连接固定的设置,方便安装与拆卸,便于高山地区运输,且受地形限制较小,投资少、建设快、不渗漏。
2、本实用新型接水槽为混凝土或砖石垒砌的喇叭状凹槽,引水管为直径2.5cm的PE管,且引水管的端部焚烧后封闭,并且引水管上开设有多个呈环形阵列状分布的圆孔设置,集水效果好,便于收集雨水等水资源以补充蓄水箱内液位,便于日后救火使用,且引水管上开设圆孔以便于过滤砂石,端部封闭防止过多泥沙淤塞蓄水箱。
3、本实用新型压顶由石块铺设而成,封层为水泥干结后形成的封闭层的设置,防止蓄水箱风化,延长使用寿命。
4、本实用新型通过对高山救火蓄水窖的改进,具有结构设计合理,方便安装与拆卸,便于高山地区运输,便于施工,受地形限制较小,集水效果好,蓄水能力强,使用寿命长的优点,从而有效的解决了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问题和不足。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引水管结构示意图。
图中:窖体1、蓄水箱2、延长管3、端盖4、压顶5、封层6、水管7、引水管8、接水槽9、上箱体201、下箱体202、连接板203、支脚20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同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性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见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高山救火蓄水窖的具体技术实施方案:
高山救火蓄水窖,包括:窖体1、蓄水箱2、延长管3、端盖4、压顶5、封层6、水管7、引水管8、接水槽9、上箱体201、下箱体202、连接板203、支脚204;蓄水箱2嵌入安装在窖体1的内部,且压顶5铺设在窖体1的上方;封层6铺设在压顶5的上方;蓄水箱2由上箱体201、下箱体202、连接板203、支脚204组成;连接板203位于上箱体201、下箱体202的边缘处,且连接板203与上箱体201、下箱体202为一体式结构;支脚204位于上箱体201、下箱体202的外壁上,且支脚204与上箱体201、下箱体202为一体式结构;延长管3安装在蓄水箱2的箱口处,且延长管3与蓄水箱2通过热熔方式固定连接;端盖4安装在延长管3的顶端;水管7的一端贯穿上箱体201安装在蓄水箱2的内部,且引水管8套入安装在水管7的另一端;引水管8位于接水槽9内。
具体的,窖体1为由混凝土浇筑或砖石垒砌制成的矩形池子。
具体的,上箱体201的连接板203与下箱体202的连接板203通过螺栓贯穿连接固定。
具体的,接水槽9为混凝土或砖石垒砌的喇叭状凹槽。
具体的,引水管8为直径2.5cm的PE管,且引水管8的端部焚烧后封闭,并且引水管8上开设有多个呈环形阵列状分布的圆孔。
具体的,延长管3贯穿压顶5、封层6与端盖4通过螺纹拧接连接。
具体的,压顶5由石块铺设而成。
具体的,封层6为水泥干结后形成的封闭层。
具体实施步骤:
首先选择合适的位置开挖深槽,然后根据实际条件,选择混凝土浇筑或砖石垒砌,制成用于容纳蓄水箱2的矩形池子,将蓄水箱2组装完毕后放入窖体1内,再将水管7插入蓄水箱2内,然后铺设压顶5,最后采用水泥将压顶5抹平形成封层6,应注意将延长管3的端部及端盖4裸露在封层6之外,在窖体1的附近选择一点,地势应高于窖体1,开挖深槽,然后根据实际条件,选择混凝土浇筑或砖石垒砌,制成喇叭状的接水槽9,水管7埋设在接水槽9内,且端部的引水管8位于接水槽9的槽体,当降雨、降雪或其他因素致使接水槽9内有存水时,水会通过引水管8、水管7进入蓄水箱2内储存起来,方便日后救火使用;另外,应将端盖4用石条压住,用时移开,既能防止蒸发,还能保证人畜安全。
综上所述:该高山救火蓄水窖,通过上箱体的连接板与下箱体的连接板通过螺栓贯穿连接固定的设置,方便安装与拆卸,便于高山地区运输,且受地形限制较小,投资少、建设快、不渗漏;通过接水槽为混凝土或砖石垒砌的喇叭状凹槽,引水管为直径2.5cm的PE管,且引水管的端部焚烧后封闭,并且引水管上开设有多个呈环形阵列状分布的圆孔设置,集水效果好,便于收集雨水等水资源以补充蓄水箱内液位,便于日后救火使用,且引水管上开设圆孔以便于过滤砂石,端部封闭防止过多泥沙淤塞蓄水箱;通过压顶由石块铺设而成,封层为水泥干结后形成的封闭层的设置,防止蓄水箱风化,延长使用寿命;通过对高山救火蓄水窖的改进,具有结构设计合理,方便安装与拆卸,便于高山地区运输,便于施工,受地形限制较小,集水效果好,蓄水能力强,使用寿命长的优点,从而有效的解决了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问题和不足。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8)

1.高山救火蓄水窖,包括:窖体(1)、蓄水箱(2)、延长管(3)、端盖(4)、压顶(5)、封层(6)、水管(7)、引水管(8)、接水槽(9)、上箱体(201)、下箱体(202)、连接板(203)、支脚(204);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箱(2)嵌入安装在窖体(1)的内部,且压顶(5)铺设在窖体(1)的上方;所述封层(6)铺设在压顶(5)的上方;所述蓄水箱(2)由上箱体(201)、下箱体(202)、连接板(203)、支脚(204)组成;所述连接板(203)位于上箱体(201)、下箱体(202)的边缘处,且连接板(203)与上箱体(201)、下箱体(202)为一体式结构;所述支脚(204)位于上箱体(201)、下箱体(202)的外壁上,且支脚(204)与上箱体(201)、下箱体(202)为一体式结构;所述延长管(3)安装在蓄水箱(2)的箱口处,且延长管(3)与蓄水箱(2)通过热熔方式固定连接;所述端盖(4)安装在延长管(3)的顶端;所述水管(7)的一端贯穿上箱体(201)安装在蓄水箱(2)的内部,且引水管(8)套入安装在水管(7)的另一端;所述引水管(8)位于接水槽(9)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山救火蓄水窖,其特征在于:所述窖体(1)为由混凝土浇筑或砖石垒砌制成的矩形池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山救火蓄水窖,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箱体(201)的连接板(203)与下箱体(202)的连接板(203)通过螺栓贯穿连接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山救火蓄水窖,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水槽(9)为混凝土或砖石垒砌的喇叭状凹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山救火蓄水窖,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水管(8)为直径2.5cm的PE管,且引水管(8)的端部焚烧后封闭,并且引水管(8)上开设有多个呈环形阵列状分布的圆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山救火蓄水窖,其特征在于:所述延长管(3)贯穿压顶(5)、封层(6)与端盖(4)通过螺纹拧接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山救火蓄水窖,其特征在于:所述压顶(5)由石块铺设而成。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山救火蓄水窖,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层(6)为水泥干结后形成的封闭层。
CN202020710700.0U 2020-05-04 2020-05-04 高山救火蓄水窖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247803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710700.0U CN212478033U (zh) 2020-05-04 2020-05-04 高山救火蓄水窖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710700.0U CN212478033U (zh) 2020-05-04 2020-05-04 高山救火蓄水窖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478033U true CN212478033U (zh) 2021-02-05

Family

ID=744552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710700.0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2478033U (zh) 2020-05-04 2020-05-04 高山救火蓄水窖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47803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478033U (zh) 高山救火蓄水窖
CN209457975U (zh) 一种山区公路隧道洞内消防供水系统
CN209555682U (zh) 一种用于海绵城市的透水装置
CN212927345U (zh) 一种林业防火隔离带
CN211621687U (zh) 一种防水检查井
CN204754978U (zh) 巷道避灾硐室
CN209368854U (zh) 基坑侧壁渗水集流装置
CN209702332U (zh) 一种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装置
CN204738838U (zh) 巷道避灾硐室
CN208710894U (zh) 一种地埋式消防栓
CN211068834U (zh) 一种新型森林防火隔离带
CN207967337U (zh) 一种耐雷输电杆塔
CN210887242U (zh) 一种水土保持用的生态护坡
CN206902831U (zh) 一种消防栓
CN211798377U (zh) 一种森林消防用组合式防火隔烟装置
CN210238842U (zh) 一种防潮型绿色建筑墙体
CN104895602A (zh) 巷道避灾硐室
KR101232194B1 (ko) 소화전 설치방법
JPH11324030A (ja) 雨水の多目的有効利用システム
CN208815565U (zh) 一种地下管廊
CN207812554U (zh) 一种市政固定式消防栓
CN211548449U (zh) 一种预留井
CN211340996U (zh) 一种便于使用的消防地下栓
CN204456203U (zh) 检查井
CN213687004U (zh) 一种车库用采暖管防漏水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