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467634U - 一种燃煤锅炉烟气消白及余热回收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燃煤锅炉烟气消白及余热回收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467634U
CN212467634U CN202020515816.9U CN202020515816U CN212467634U CN 212467634 U CN212467634 U CN 212467634U CN 202020515816 U CN202020515816 U CN 202020515816U CN 212467634 U CN212467634 U CN 21246763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ank
solution
flue gas
communicated
absorption tow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515816.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姜培朋
晁免昌
张茂勇
张海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Qingdahuizhong Clean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Qingdahuizhong Clean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Qingdahuizhong Clean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Qingdahuizhong Clean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515816.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46763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46763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46763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10Greenhouse gas [GHG] capture, material saving, heat recovery or other energy efficient measures, e.g. motor control, characterised by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e.g. for rolling metal or metal working

Landscapes

  • Treating Waste Ga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燃煤锅炉烟气消白及余热回收系统,包括烟气引风机,溶液再生塔,石灰石粉混搅槽,消石灰混搅槽,再生喷淋泵,溶液净化供液泵,脱硫塔,吸收喷淋泵,净化溶液回流泵,溶液吸收塔,增压风机,烟囱,沉淀槽洗涤水喷淋泵,沉淀洗涤槽,溶液净化浓缩槽,吸收质结晶体溶解槽,碳酸钠混搅槽,碳酸钙洗涤槽,母液浓缩槽,氯化钠晶体洗涤槽,母液冷却槽,硝酸钾晶体洗涤槽。本实用新型实现了对燃煤锅炉烟气的消白,以及对烟气内能量的回收,实现了能源利用,并对烟气中的有害物质进行了处理。

Description

一种燃煤锅炉烟气消白及余热回收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烟气处理系统,具体涉及一种燃煤锅炉烟气消白及余热回收系统,属于锅炉节能环保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因煤炭含有硫元素,所以脱硫是燃煤锅炉烟气处理必不可少缺少的环节。目前,无论钙法脱硫还是氨法脱硫,一般都是湿法脱硫,即:在烟气引风机后,加装脱硫塔,通过循环喷淋石灰石浆液(钙法脱硫)或氨水(氨法脱硫),使烟气中的二氧化硫和碳酸钙(或氨)反应,生产亚硫酸盐或硫酸盐。湿法脱硫脱硫塔排烟所含水蒸气基本饱和(饱和湿烟气),温度45~60℃。
因脱硫后排烟温度远高于环境温度,且已饱和,所以遇到环境冷空气,会形成大量雾羽(也称白羽,烟羽),甚至形成液滴落至地面,尤其在冬季。由于烟气中仍有微量二氧化硫等酸性气体,所以形成的液滴也显酸性,造成环境污染。
另外,45~60℃的湿饱和烟气含有大量热量,尽管品位不足以用于发电、产出蒸汽,但对于居民采暖供热、锅炉助燃风加热等仍有使用价值。
关于燃煤锅炉烟气脱硫排烟雾羽消除,目前正在使用或实验的有三种技术,一是冷却冷凝,将烟气冷却至40℃甚至30℃以下,将烟气中的水蒸气凝结,减少烟气水蒸气,从而减轻排烟雾羽。这种方法可以大幅减少烟气所携带水汽,但因排烟仍是饱和态,所以仍存在烟羽。二是加热,采用脱硫塔前110~150℃的烟气或其他热源(如汽轮机抽汽等),对饱和态的烟气进行加热,使之过热,烟气相对湿度降低后遇到冷空气烟羽也会减轻。因气体与气体传热系数较小,所以这种方法需要庞大的间壁式换热设备,并且常因腐蚀、灰尘堵塞造成换热设备损坏。三是在排烟中混入部分干热空气,实现混合气体相对湿度的降低。从防腐、防堵塞方面,这种方法优于第二种加热方法,但空气加热热源如果仍选择脱硫前高温烟气时,仍存在换热设备庞大等问题,如果空气加热热源选用蒸汽、高温热水、空预器前高温烟气时等热源时,又增加了额外能耗,降低锅炉经济效益;此外,大量热空气的鼓入,不仅会增加风机能耗,因烟囱通风量的加大,还会影响其正常排烟,以及脱硫系统的正常排烟。
例如:申请号为201710600358.1讲述的是采用第一种方法和第三种方法相结合的技术,其中空气加热热源一部分来自脱硫后烟气冷却余热,一部分来自蒸汽或高温热水。
专利号为201720680534.2讲述的是采用第一种方法,通过冷却降温凝结实现烟气部分消白。
申请号为201810992331.6讲述的是采用第一种和第二种方法,采用脱硫入口前的110~150℃烟气,对冷却降温冷凝后的低烟气加热,实现消白。
申请号为201811601863.9讲述的是采用第三种方法,通过混入热空气来消除脱硫后排烟烟羽,热空气加热热源来自锅炉空预器入口前的高温烟气。
申请号为201810580242.0讲述的是采用第一种方法和第三种方法,其加热空气的热源一部分来自脱硫出口烟气,一部分来自脱硫入口前的高温烟气。
另外,无论加热脱硫出口烟气还是加热空气进行混风消白,如果选用部分脱硫前的110~150℃烟气作为热源,会降低进入脱硫塔烟气的焓,降低脱硫塔内温度最终也会降低。这对于采用钙法脱硫的系统来说,过低的温度,还会影响脱硫效果。
在脱硫后排烟余热回收方面,目前基本采用的方法要么是循环水喷淋,要么是列管换热器换热方式。如专利号为201720680534.2采用的就是通过喷淋获取烟气余热,然后将余热用于锅炉助燃风加热。专利号为201820043528 .0则提供了一种聚四氟乙烯材质的抗腐蚀换热器,回收脱硫排烟余热。
综上,针对燃煤锅炉烟气消白,无论烟气加热还是混入热空气,不是换热设备庞大、易损坏,就是需要消耗额外能耗,甚至影响脱硫效果。在烟气余热回收方面,对于脱硫出口55℃左右的烟气,无论选用何种高效换热设备、喷淋设备,例如专利号为201720680534.2最高只能获得50℃左右的外供热水(可以进热用户的热水),对于专利号为201820043528.0外供热水温度则更低。这对于绝大部分热网回水温度50~60℃的城市集中供热系统,如果没有热泵系统介入,几乎没有任何利用价值。
因此,要想从根本上解决燃煤锅炉烟气消白以及其余热回收问题,还需研发新技术、新系统。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当前关于燃煤锅炉烟气消白及余热回收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的燃煤锅炉烟气消白及余热回收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具体技术措施如下:
一种燃煤锅炉烟气消白及余热回收系统,包括烟气引风机,溶液再生塔,石灰石粉混搅槽,消石灰混搅槽,再生喷淋泵,溶液净化供液泵,脱硫塔,吸收喷淋泵,净化溶液回流泵,溶液吸收塔,增压风机,烟囱,沉淀槽洗涤水喷淋泵,沉淀洗涤槽,溶液净化浓缩槽,吸收质结晶体溶解槽,碳酸钠混搅槽,碳酸钙洗涤槽,母液浓缩槽,氯化钠晶体洗涤槽,母液冷却槽,硝酸钾晶体洗涤槽;
所述溶液吸收塔包括壳体,壳体内设置有吸收塔淋水区,壳体内靠近吸收塔淋水区下方的位置为吸收塔积水盘,壳体内靠近吸收塔淋水区上方的位置设置有吸收塔喷淋器;
所述吸收塔淋水区内设置有盘管和填料,盘管横向设置有多个,且多个盘管的一端连接有载热介质进管,另一端连接有载热介质出管,盘管和填料设置有多层,且多层盘管和填料之间交替设置,盘管采用多层管设计;
所述载热介质进管和载热介质出管通过循环泵连接有换热器;
所述烟气引风机与溶液再生塔的下部进烟口连通,溶液再生塔上部的出烟口与脱硫塔的进烟口连通,溶液再生塔的底部出液口与石灰石粉混搅槽连通;
所述脱硫塔上部的出烟口与溶液吸收塔一侧靠近下端的进烟口连通,溶液吸收塔一侧靠近上端设置的出烟口通过增压风机与烟囱连通,溶液吸收塔底部的出液口通过再生喷淋泵与溶液再生塔内的塔顶喷淋连通;
所述石灰石粉混搅槽的一侧连通有消石灰混搅槽,消石灰混搅槽通过吸收喷淋泵与吸收塔喷淋器连通,消石灰混搅槽上还连接有沉淀洗涤槽,沉淀洗涤槽通过沉淀槽洗涤水喷淋泵与溶液再生塔内的塔顶喷淋连通,溶液再生塔内的塔顶喷淋设置有两个,一个与沉淀槽洗涤水喷淋泵连通,另一个与再生喷淋泵连通;
所述消石灰混搅槽通过溶液净化供液泵连通有溶液净化浓缩槽和吸收质结晶体溶解槽,溶液净化浓缩槽和吸收质结晶体溶解槽连通;
所述溶液净化浓缩槽与碳酸钠混搅槽连通,碳酸钠混搅槽与碳酸钙洗涤槽连通,碳酸钠混搅槽与母液浓缩槽连通,母液浓缩槽与氯化钠晶体洗涤槽连通,母液浓缩槽与母液冷却槽连通,母液冷却槽与硝酸钾晶体洗涤槽连通;
所述吸收质结晶体溶解槽、碳酸钙洗涤槽、氯化钠晶体洗涤槽、硝酸钾晶体洗涤槽和母液冷却槽通过净化溶液回流泵与消石灰混搅槽连通;
所述填料的四周设置有淋水区管板,淋水区管板上开设有便于盘管穿过的孔,且淋水区管板与盘管之间密封连接。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溶液吸收塔内部设置有用于能量交换的吸收塔淋水区。
进一步优化:所述吸收塔淋水区包括填料和盘管。
进一步优化:所述盘管为多层管。
进一步优化:所述盘管横向设置有多个。
进一步优化:所述溶液再生塔采用玻璃钢或衬塑钢板材质中的一种。
进一步优化:所述溶液吸收塔采用玻璃钢或衬塑钢板材质中的一种。
进一步优化:所述吸收塔淋水区内的填料采用PVC材质。
进一步优化:所述盘管采用外衬塑管制作,外衬塑管的材质为钛、钛合金、哈氏合金、铜、碳钢、不锈钢中的一种。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烟气引风机,实现了对待处理烟气的引入,通过设置溶液再生塔实现了对烟气的初步处理,通过设置脱硫塔,实现了对烟气中硫化物的处理,通过设置溶液吸收塔,实现了对烟气中能量的吸收,通过设置石灰石粉混搅槽、消石灰混搅槽、沉淀洗涤槽、溶液净化浓缩槽、吸收质结晶体溶解槽、碳酸钠混搅槽、碳酸钙洗涤槽、母液浓缩槽、氯化钠晶体洗涤槽、母液冷却槽、硝酸钾晶体洗涤槽,实现了对本系统内液体的处理,通过设置再生喷淋泵、溶液净化供液泵、吸收喷淋泵、净化溶液回流泵,实现了液体的流动。
当然,实施本实用新型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中采用溴化锂溶液时的流程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中溶液吸收塔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中溶液吸收塔淋水区俯视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吸收塔淋水区侧视剖视图。
图中,1、烟气引风机,2、溶液再生塔,3、石灰石粉混搅槽,4、消石灰混搅槽,5、再生喷淋泵,6、溶液净化供液泵,7、脱硫塔,8、吸收喷淋泵,9、净化溶液回流泵,10、溶液吸收塔,11、增压风机,12、烟囱,13、沉淀槽洗涤水喷淋泵,14、沉淀洗涤槽,15、溶液净化浓缩槽,16、吸收质结晶体溶解槽,17、碳酸钠混搅槽,18、碳酸钙洗涤槽,19、母液浓缩槽,20、氯化钠晶体洗涤槽,21、母液冷却槽,22、硝酸钾晶体洗涤槽,10-1、吸收塔喷淋器,10-2、吸收塔淋水区,10-3、吸收塔积水盘,10-4、载热介质进管,10-5、盘管,10-6、填料,10-7、载热介质出管,10-8、淋水区管板。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如图1-4所示,一种燃煤锅炉烟气消白及余热回收系统,包括烟气引风机1,溶液再生塔2,石灰石粉混搅槽3,消石灰混搅槽4,再生喷淋泵5,溶液净化供液泵6,脱硫塔7,吸收喷淋泵8,净化溶液回流泵9,溶液吸收塔10,增压风机11,烟囱12,沉淀槽洗涤水喷淋泵13,沉淀洗涤槽14,溶液净化浓缩槽15,吸收质结晶体溶解槽16,碳酸钠混搅槽17,碳酸钙洗涤槽18,母液浓缩槽19,氯化钠晶体洗涤槽20,母液冷却槽21,硝酸钾晶体洗涤槽22。
所述溶液吸收塔10包括内部设置有空腔的壳体,壳体内靠近中部的位置设置有吸收塔淋水区10-2,壳体内靠近吸收塔淋水区10-2下方的位置为用于储存一定量液体的吸收塔积水盘10-3,壳体内靠近吸收塔淋水区10-2上方的位置设置有向壳体内喷出水雾的吸收塔喷淋器10-1。
所述吸收塔淋水区10-2内设置有盘管10-5和填料10-6,盘管10-5横向(水平方向)设置有多个,且多个盘管10-5的一端连接有载热介质进管10-4,另一端连接有载热介质出管10-7,盘管10-5和填料10-6(高温段淋水填料)设置有多层,且多层盘管10-5和填料10-6之间交替设置,盘管10-5采用多层管设计。
所述载热介质进管10-4和载热介质出管10-7通过循环泵连接有换热器或散热片。
所述烟气引风机1与溶液再生塔2的下部进烟口连通,溶液再生塔2上部的出烟口与脱硫塔7的进烟口连通,溶液再生塔2的底部出液口与石灰石粉混搅槽3连通。
所述脱硫塔7上部的出烟口与溶液吸收塔10一侧靠近下端的进烟口连通,溶液吸收塔10一侧靠近上端设置的出烟口通过增压风机11与烟囱12连通,溶液吸收塔10底部的出液口通过再生喷淋泵5与溶液再生塔2内的塔顶喷淋连通。
所述石灰石粉混搅槽3的一侧连通有消石灰混搅槽4,消石灰混搅槽4通过吸收喷淋泵8与吸收塔喷淋器10-1连通,消石灰混搅槽4上还连接有沉淀洗涤槽14,沉淀洗涤槽14通过沉淀槽洗涤水喷淋泵13与溶液再生塔2内的塔顶喷淋连通,溶液再生塔2内的塔顶喷淋设置有两个,一个与沉淀槽洗涤水喷淋泵13连通,另一个与再生喷淋泵5连通。
所述消石灰混搅槽4通过溶液净化供液泵6连通有溶液净化浓缩槽15和吸收质结晶体溶解槽16,溶液净化浓缩槽15和吸收质结晶体溶解槽16连通。
所述溶液净化浓缩槽15与碳酸钠混搅槽17连通,碳酸钠混搅槽17与碳酸钙洗涤槽18连通,碳酸钠混搅槽17与母液浓缩槽19连通,母液浓缩槽19与氯化钠晶体洗涤槽20连通,母液浓缩槽19与母液冷却槽21连通,母液冷却槽21与硝酸钾晶体洗涤槽22连通。
所述吸收质结晶体溶解槽16、碳酸钙洗涤槽18、氯化钠晶体洗涤槽20、硝酸钾晶体洗涤槽22和母液冷却槽21通过净化溶液回流泵9与消石灰混搅槽4连通。
所述填料10-6的四周设置有淋水区管板10-8,淋水区管板10-8上开设有便于盘管10-5穿过的孔,且淋水区管板10-8与盘管10-5之间密封连接。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燃煤锅炉烟气消白及余热回收方法,下面将以某厂130t/h高压流化床锅炉烟气,以溴化锂溶液为例,阐述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
某厂130t/h高压流化床锅炉,脱硫入口烟气温度120℃,入口压力101kPa,烟气体积流量约17.8万Nm³/h,烟气质量流量约244t/h,其中水蒸气含量约15.53t/h,脱硫出口烟气温度54℃,采用石灰石钙法脱硫,通过计算,脱硫入口烟气水蒸气分压力10.21kPa,脱硫出口烟气水蒸气分压力14.94kPa。
该方法的步骤如下:
1、烟气预处理
烟气(120℃)首先在烟气引风机1的作用下从塔底(溶液再生塔2的一侧靠近底部的位置设置有烟气入口)进入溶液再生塔2内,浓度45%、温度68℃的溴化锂溶液,以约22.77t/h,从塔顶喷淋(溶液再生塔2靠近上端的位置设置有塔顶喷淋,该喷淋延伸至溶液再生塔2外与再生喷淋泵5连通)喷入溶液再生塔2内,溶液和烟气在溶液再生塔2内部进行传热及传质,最终烟气温度降至80℃,溶液再生塔2内水蒸气分压力升至13.4kPa,排出溶液再生塔2;溴化锂溶液浓度从45%提升至55%,温度80℃,从塔底排液口排出溶液再生塔2,流量约18.63t/h,且溴化锂溶液最初存储在溶液再生塔2和溶液吸收塔10内底部。
2、烟气脱硫
烟气经溶液再生塔2上的出烟口进入脱硫塔7内,进行脱硫处理,然后输出54℃的饱和湿烟气。
3、去除步骤1输出溴化锂溶液中的铁离子、亚铁离子、铝离子、铜离子、氟离子
因溴化锂溶液与烟气接触,溶液内溶解了大量亚硫酸、硫酸,以及灰尘、大量杂质离子,所以溶液排出溶液再生塔2后,首先进入石灰石粉混搅槽3,通过掺入石灰石粉使石灰石粉混搅槽3内的溶液pH值达到5.5以上,将绝大部分亚硫酸、硫酸沉淀,然后石灰石粉混搅槽3内的物质进入消石灰混搅槽4内,并加入消石灰使消石灰混搅槽4内溶液pH值达到9以上,通过氢氧化钙沉淀铁离子、亚铁离子、铝离子、铜离子、氟离子,生成碳酸钙、氢氧化铜、氢氧化亚铁、氢氧化铁、氢氧化铝、氟化钙等沉淀物,同时通过提高溶液pH值,防止酸化的溶液对后续设备过度腐蚀,消石灰混搅槽4内的沉淀物经输送设备(绞龙)送至沉淀洗涤槽14内,然后向沉淀洗涤槽14内加入除盐水进行洗涤,除盐水体积与沉淀洗涤槽14内沉淀物体积的比例为1:1,沉淀洗涤槽14内的洗涤水经沉淀槽洗涤水喷淋泵13进入溶液再生塔2内的塔顶喷淋并以雾状喷向烟气,消石灰混搅槽4后的澄清液,由吸收喷淋泵8送至溶液吸收塔10。
4、对消石灰混搅槽4输出液体中的溴化锂溶液的净化
溶液净化供液泵6从消石灰混搅槽4抽取总溶液循环量(整个系统溶液总量)的1-5%的澄清溶液进行净化处理,一部分进入溶液净化浓缩槽15,一部分进入吸收质结晶体溶解槽16,在溶液净化浓缩槽15内通过0.2-0.4MPa的蒸汽加热,浓缩后产生大部分溴化锂结晶,然后通过输送设备(绞龙)使溴化锂结晶体进入吸收质结晶体溶解槽16内,并采用溶液净化供液泵6输送来的澄清液进行溶解,溶液净化浓缩槽15产生的母液中氯离子、钠离子、钾离子、硝酸根离子及钙离子都将得到大幅富集,即可实现对溴化锂溶液的净化。
5、消除步骤4输出母液中的钠离子、钾离子、氯离子、硝酸根离子
通常,烟气中的钠离子、钾离子来自飞灰,而氯离子、硝酸根离子来自烟气成分,所以一般情况下溶液内氯离子、硝酸根离子比钠离子、钾离子含量高,为了消除这四种离子,还需对离子浓度进行平衡,溶液净化浓缩槽15内的溶液(母液)进入碳酸钠混搅槽17内,通过碳酸钠混搅槽17掺入部分碳酸钠调节母液pH值至10左右,平衡母液中的钠离子,同时去除部分钙离子,方便后续氯化钠、硝酸钾结晶;
碳酸钠混搅槽17内的沉淀经输送设备(绞龙)送至碳酸钙洗涤槽18,向碳酸钙洗涤槽18内加入除盐水进行洗涤,该除盐水与碳酸钙洗涤槽18内沉淀物的质量之比为1:1;
碳酸钠混搅槽17出来的母液进入母液浓缩槽19,通过0.2-0.4MPa的蒸汽加热,析出氯化钠晶体,同时还会有部分溴化锂晶体掺杂其中,因氯化钠溶解度随溶液温度变化不明显,而溴化锂溶解度随溶液温度升高会显著提升,所以向氯化钠晶体洗涤槽20内通入90-100℃的热水(除盐水)洗涤母液浓缩槽19产生的晶体,热水(除盐水)与母液浓缩槽19内晶体的质量之比为0.2:1,实现氯化钠和溴化锂的分离;
母液浓缩槽19出来的母液,硝酸根及钾离子得到富集,此时将母液浓缩槽19内的母液送至母液冷却槽21,采用10-15℃冷水将母液温度降至20℃以下,同时向母液冷却槽21内添加硫酸钾,硫酸钾与母液冷却槽21内母液的质量之比为0.5:1,硝酸根将以硝酸钾晶体析出,并混有部分溴化锂晶体,并利用输送设备将硝酸钾晶体输送至硝酸钾晶体洗涤槽22内,同理,根据硝酸钾、溴化锂晶体溶解度对温度的敏感程度,向硝酸钾晶体洗涤槽22内通入10-15℃的冷水进行洗涤,冷水与硝酸钾晶体洗涤槽22内晶体质量之比为0.2:1,硝酸钾晶体洗涤槽22内分离硝酸钾晶体;
综上便实现了溶液中氯离子、钠离子、钾离子、硝酸根离子等不良离子的分离,然后硝酸钾晶体洗涤槽22、氯化钠晶体洗涤槽20、碳酸钙洗涤槽18、吸收质结晶体溶解槽16内的洗涤液(溶解液)均由净化溶液回流泵9送回溶液喷淋循环(溶液吸收塔10),实现吸收工质的回收。
6、能量回收利用
经脱硫塔7处理后输出54℃的饱和湿烟气从溶液吸收塔10一侧下端的进烟口进入,同时吸收喷淋泵8将浓度55%、温度80℃左右、流量18.63t/h的溴化锂溶液从溶液吸收塔10内塔顶喷淋(吸收塔喷淋器10-1)喷出,溶液和烟气在溶液吸收塔10内吸收塔淋水区10-2进行传热及传质,最终烟气温度升至75℃,水蒸气分压力降至12.5kPa,排出溶液吸收塔10,该烟气再由增压风机11输送至烟囱12;溴化锂溶液浓度从55%降至45%,温度68℃,从塔底排出溶液吸收塔10并经再生喷淋泵5送至溶液再生塔2内的塔顶喷淋,流量约22.77t/h;
在溶液吸收塔10内,供热管网给吸收塔淋水区10-2中的盘管10-5供给60℃的供热回水,约94t/h,从吸收塔淋水区10-2底部进入,在吸收塔淋水区10-2通过溶液进行加热,加热至70℃左右,从吸收塔淋水区10-2上部供出;
因溶液吸收塔10内烟气较为洁净,无论二氧化硫还是杂质都比脱硫前大幅减少,所以吸收塔塔底排出的溶液直接由再生喷淋泵5抽出送至溶液再生塔2;
从溶液吸收塔10排出的烟气,温度75℃,水蒸气分压力12.5kPa,折合到空气含湿量约83g/kg(干空气),对于75℃、含湿量83g/kg(干空气)状态的空气,在和温度11℃以上、含湿量4.9g/kg(干空气)(相对湿度60%)以下的环境空气混合时,可以确保不会产生水汽凝结,实现烟气消白。
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1、在不消耗额外蒸汽、热水的前提下,烟气温度提升至70℃以上;2、不通过降温冷凝,可实现排放烟气携带的水蒸气含量减少20%以上;3、可以实现烟气余热回收温度比脱硫出口烟温提升20℃以上,基本满足50-60℃热网回水直接加热要求;4、在实现烟气消白、烟气余热回收的同时,不降低脱硫塔内的温度,确保脱硫效果不影响;5、喷淋溶液可以借用烟气自身热能资源实现再生,通过消耗少量高品位蒸汽或热水资源实现净化,确保系统循环的可持续性。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任何人应得知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作出的与本实用新型具有相同或相近的技术方案,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未详细描述的技术、形状、构造部分均为公知技术。

Claims (10)

1.一种燃煤锅炉烟气消白及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含烟气引风机,溶液再生塔,石灰石粉混搅槽,消石灰混搅槽,再生喷淋泵,溶液净化供液泵,脱硫塔,吸收喷淋泵,净化溶液回流泵,溶液吸收塔,增压风机,烟囱,沉淀槽洗涤水喷淋泵,沉淀洗涤槽,溶液净化浓缩槽,吸收质结晶体溶解槽,碳酸钠混搅槽,碳酸钙洗涤槽,母液浓缩槽,氯化钠晶体洗涤槽,母液冷却槽,硝酸钾晶体洗涤槽;
所述溶液吸收塔包括壳体,壳体内设置有吸收塔淋水区,壳体内靠近吸收塔淋水区下方的位置为吸收塔积水盘,壳体内靠近吸收塔淋水区上方的位置设置有吸收塔喷淋器;
所述吸收塔淋水区内设置有盘管和填料,盘管横向设置有多个,且多个盘管的一端连接有载热介质进管,另一端连接有载热介质出管,盘管和填料设置有多层,且多层盘管和填料之间交替设置,盘管采用多层管设计;
所述载热介质进管和载热介质出管通过循环泵连接有换热器;
所述烟气引风机与溶液再生塔的下部进烟口连通,溶液再生塔上部的出烟口与脱硫塔的进烟口连通,溶液再生塔的底部出液口与石灰石粉混搅槽连通;
所述脱硫塔上部的出烟口与溶液吸收塔一侧靠近下端的进烟口连通,溶液吸收塔一侧靠近上端设置的出烟口通过增压风机与烟囱连通,溶液吸收塔底部的出液口通过再生喷淋泵与溶液再生塔内的塔顶喷淋连通;
所述石灰石粉混搅槽的一侧连通有消石灰混搅槽,消石灰混搅槽通过吸收喷淋泵与吸收塔喷淋器连通,消石灰混搅槽上还连接有沉淀洗涤槽,沉淀洗涤槽通过沉淀槽洗涤水喷淋泵与溶液再生塔内的塔顶喷淋连通,溶液再生塔内的塔顶喷淋设置有两个,一个与沉淀槽洗涤水喷淋泵连通,另一个与再生喷淋泵连通;
所述消石灰混搅槽通过溶液净化供液泵连通有溶液净化浓缩槽和吸收质结晶体溶解槽,溶液净化浓缩槽和吸收质结晶体溶解槽连通;
所述溶液净化浓缩槽与碳酸钠混搅槽连通,碳酸钠混搅槽与碳酸钙洗涤槽连通,碳酸钠混搅槽与母液浓缩槽连通,母液浓缩槽与氯化钠晶体洗涤槽连通,母液浓缩槽与母液冷却槽连通,母液冷却槽与硝酸钾晶体洗涤槽连通;
所述吸收质结晶体溶解槽、碳酸钙洗涤槽、氯化钠晶体洗涤槽、硝酸钾晶体洗涤槽和母液冷却槽通过净化溶液回流泵与消石灰混搅槽连通;
所述填料的四周设置有淋水区管板,淋水区管板上开设有便于盘管穿过的孔,且淋水区管板与盘管之间密封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燃煤锅炉烟气消白及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溶液吸收塔内部设置有用于能量交换的吸收塔淋水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燃煤锅炉烟气消白及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收塔淋水区包括填料和盘管。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燃煤锅炉烟气消白及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盘管为多层管。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一种燃煤锅炉烟气消白及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盘管横向设置有多个。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燃煤锅炉烟气消白及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溶液再生塔采用玻璃钢或衬塑钢板材质中的一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燃煤锅炉烟气消白及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溶液吸收塔的材质采用玻璃钢或衬塑钢板材质中的一种。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燃煤锅炉烟气消白及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收塔淋水区内填料的材质采用PVC材质。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燃煤锅炉烟气消白及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盘管采用外衬塑管制作,外衬塑管的材质为钛、钛合金、哈氏合金、铜、碳钢、不锈钢中的一种。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燃煤锅炉烟气消白及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石灰石粉混搅槽、消石灰混搅槽、沉淀洗涤槽、溶液净化浓缩槽、吸收质结晶体溶解槽、碳酸钠混搅槽、碳酸钙洗涤槽、母液浓缩槽、氯化钠晶体洗涤槽、母液冷却槽、硝酸钾晶体洗涤槽的材质采用玻璃钢或衬塑钢板材质中的一种,载热介质进管、载热介质出管采用内衬塑碳钢材质或玻璃钢材质中的一种。
CN202020515816.9U 2020-04-10 2020-04-10 一种燃煤锅炉烟气消白及余热回收系统 Active CN21246763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515816.9U CN212467634U (zh) 2020-04-10 2020-04-10 一种燃煤锅炉烟气消白及余热回收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515816.9U CN212467634U (zh) 2020-04-10 2020-04-10 一种燃煤锅炉烟气消白及余热回收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467634U true CN212467634U (zh) 2021-02-05

Family

ID=744498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515816.9U Active CN212467634U (zh) 2020-04-10 2020-04-10 一种燃煤锅炉烟气消白及余热回收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46763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123018A (zh) * 2023-08-25 2023-11-28 昆明理工大学 一种利用环境冷能的烟气深度脱白、净化及水资源回收系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123018A (zh) * 2023-08-25 2023-11-28 昆明理工大学 一种利用环境冷能的烟气深度脱白、净化及水资源回收系统
CN117123018B (zh) * 2023-08-25 2024-05-24 昆明理工大学 一种利用环境冷能的烟气深度脱白、净化及水资源回收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045953B (zh) 一种烟气冷却冷凝除湿脱污再热消白系统及方法
CN105879596B (zh) 一种吸收式脱硫烟气除湿系统及方法
CN207815367U (zh) 一种火力发电厂零能耗消除白烟系统
CN106500122A (zh) 一种消除燃煤电站烟囱白雾同时回收烟气余热和水的系统和方法
WO2004022205A1 (fr) Procede et dispositif pour eliminer et recuperer du so2 dans des fumees
CN105805768A (zh) 一种降低烟气白烟的节能环保设备及工艺
CN107433118A (zh) 一种脱硫烟气消白烟的系统和方法
CN106582237A (zh) 一种焚烧烟气的净化循环处理系统
CN108117122A (zh) 一种钠法烟气脱硫废水的处理方法及处理装置
CN108479289A (zh) 一种精确控制腐蚀的除白烟系统及工艺
CN108775595B (zh) 燃煤烟气消白、减排与余热深度回收装置及系统
CN108786404A (zh) 一种基于鼓泡技术的高效回收燃气锅炉烟气余热的系统
CN106621768A (zh) 酸性气体硫回收尾气的氨法脱硫一体化净化装置及方法
CN210612932U (zh) 一种烟气喷淋换热冷凝和余热回收消白烟装置
CN212467634U (zh) 一种燃煤锅炉烟气消白及余热回收系统
CN102512910B (zh) 一种脱硫系统蒸发水回收利用的烟气换热工艺
CN107684817A (zh) 一种烟气脱硫工艺系统
CN111282404A (zh) 一种燃煤锅炉烟气消白及余热回收系统及方法
CN111744333A (zh) 高温烟气脱硫除尘及余热回收自平衡系统
CN110526318A (zh) 一种烟气消白耦合海水淡化的能量综合利用方法及系统
CN109731431A (zh) 一种火电厂烟气脱白系统及方法
CN213375881U (zh) 一种基于氯化钙溶液的烟气净化与余热回收系统
CN100998931A (zh) 五氧化二钒生产中的废气治理及其综合利用技术
CN214456965U (zh) 一种利用空冷岛乏汽干燥的火电机组脱硫废水处理系统
CN205517224U (zh) 应用于湿法脱硫中的烟气处理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