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466262U - 用于无缝线后房型人工晶状体巩膜层间固定晶体袢拉助器 - Google Patents

用于无缝线后房型人工晶状体巩膜层间固定晶体袢拉助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466262U
CN212466262U CN202020767468.4U CN202020767468U CN212466262U CN 212466262 U CN212466262 U CN 212466262U CN 202020767468 U CN202020767468 U CN 202020767468U CN 212466262 U CN212466262 U CN 21246626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edle
scleral
hole
sleeve
chan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767468.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白建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aizhou Central Hospital Taizhou University Hospital
Original Assignee
Taizhou Central Hospital Taizhou University Hospit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aizhou Central Hospital Taizhou University Hospital filed Critical Taizhou Central Hospital Taizhou University Hospital
Priority to CN202020767468.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46626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46626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466262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rosthe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无缝线后房型人工晶状体巩膜层间固定晶体袢拉助器,手柄的底端与巩膜层间针的左端连接,在手柄的上部内形成有一空腔;巩膜层间针内形成有一第一通道,第一通道的左端延伸至巩膜层间针的左端面,在巩膜层间针的侧壁上开设有一孔,第一通道的右端延伸至孔;在手柄的下部形成有一第二通道,第二通道的上端通入空腔,第二通道的下端与第一通道的左端连通;在空腔内放置有一套筒,袢弹针的顶端从第一通孔伸出并连接有拉动件,在套筒和空腔之间设置有一固定件,在空腔内安装有一弹射装置。袢弹针穿入睫状体时有瞬间垂直加压穿入力量,对睫状体损伤小,可以有效避免睫状体上腔脱离或者出血等严重并发症。

Description

用于无缝线后房型人工晶状体巩膜层间固定晶体袢拉助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人工晶体植入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用于无缝线后房型人工晶状体巩膜层间固定晶体袢拉助器。
背景技术
眼外伤或者Phaco术后无囊袋支撑的无晶体眼需要二期植入人工晶体才能够恢复视功能,固定人工晶体的方法简要有以下几种:前房型人工晶体、虹膜固定型人工晶体、巩膜固定的后房型人工晶体(缝线法和无缝线法)(李凤鸣,谢立信.中华眼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1585-1587.)。
前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方法与常规人工晶体植入方法略同,应用常规人工晶体植入器即可简单完成操作,但是并发症如继发性青光眼、角膜内皮失代偿较为常见,且严格禁用于有房角破坏或者虹膜脱色素等疾病中,因此限制了其临床应用(周栋,邓国华,孙倬, 周建强.前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与后房型人工晶体睫状沟缝线术治疗无晶体眼的比较[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32(6):907-908.)。虹膜固定型人工晶体依靠自带的虹膜夹固定于周边部虹膜组织上,需要特殊的人工晶体植入器,需要术者具有较高的手术技巧,不适用于眼外伤后虹膜缺损患者或者伴有虹膜脱色素患者(Pop M,Payette Y,MansourM.Ultrasound biomicroscopy of the Artisan phakic intraocular lens inhyperopic eyes[J].J Cataract Refract Surg,2002,28(10):1799-1803.)。缝线法后房型人工晶体固定术晶体多数为一片式硬晶体,推注器多数为原晶体配套器械,在角巩膜缘后方1.5mm处巩膜瓣下行晶体袢线结固定,此处为睫状体大血管分布区域,因此术中睫状体出血并发症较为常见 (Long C,Wei Y,Yuan Z,Zhang Z,Lin X.Modified technique fortransscleral fix-ation of posterior chamber intraocular lenses[J].BMCOphthalmology,2015,15(1):127-133.)。
Gabor等(Gabor,Scharioth G B.Sutureless intrascleral posterior chamberintraocular lens fixation[J].J Cataract Refract Surg.2007Nov;33(11):1851-4.)首次报道了无缝线巩膜固定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手术方式,术中使用24G的注射器针头将晶体袢引入巩膜隧道。巩膜穿刺部位相当于角巩膜缘后方2.5-3.5mm,相当于睫状体平坦部,没有粗大血管,降低了术中或者术后发生出血的风险。同时睫状体部晶体袢与无色素内皮相接触,对虹膜、睫状突骚扰较小,减少了色素颗粒播散的风险,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2017年,Yamane等(Yamane,S;Sato,S;Maruyama-lnoue,M;Kadonosono,K.FlangedIntrascleral Intraocular Lens Fixation with Double-Needle Technique[J].Ophthalmology.2017 08年,124(8):1136–1142.)报道了巩膜层间无缝线后房型人工晶体固定术,使用30G(外径:0.31mm,内径:0.20mm)的针头辅助将晶状体袢穿过巩膜层间隧道,在人工晶体袢末端制作成凸缘后,将袢完全退回到巩膜隧道中固定人工晶状体。无缝线后房型人工晶体可以避免前房型人工晶体、虹膜固定型人工晶体、巩膜固定的后房型人工晶体(缝线法)临床应用过程中缺点,前景广泛,目前经典晶体袢层间引出方式依赖于1ml注射器针头,但是植入过程中应用注射器牵拉人工晶体袢损伤大(巩膜穿刺后需要约60°拐针才能牵拉晶体袢)、定位差(巩膜层间盲行)以及术后悬吊晶体存在偏移或者脱位的风险。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无缝线后房型人工晶状体巩膜层间固定晶体袢拉助器。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上述用于无缝线后房型人工晶状体巩膜层间固定晶体袢拉助器的使用方法。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
一种用于无缝线后房型人工晶状体巩膜层间固定晶体袢拉助器,包括:手柄、巩膜层间针、袢弹针和拉动件,所述袢弹针为中空针体,所述巩膜层间针的右端为弧形,以使该弧形能够沿角巩膜缘方向走形于巩膜层间,所述手柄的底端与所述巩膜层间针的左端连接,在所述手柄的上部内形成有一空腔,所述空腔的顶端形成一第一通孔;
所述巩膜层间针内形成有一第一通道,所述第一通道的左端延伸至所述巩膜层间针的左端面,在所述巩膜层间针的侧壁上开设有一孔,所述第一通道的右端延伸至所述孔;在所述手柄的下部形成有一第二通道,所述第二通道的上端通入所述空腔,所述第二通道的下端与所述第一通道的左端连通;
在所述空腔内放置有一顶端敞口、底端封闭的套筒,所述袢弹针穿过所述第一通孔、所述套筒的底面、所述第二通道、第一通道和所述孔且能够随着所述第二通道、第一通道改变该袢弹针的延伸方向,所述袢弹针与所述套筒为固定连接,所述袢弹针的顶端从所述第一通孔伸出并连接有所述拉动件,在所述套筒和空腔之间设置有一用于固定所述套筒在空腔内位置的固定件,在所述空腔内安装有一弹射装置,所述固定件固定套筒时所述弹射装置朝向空腔底面对所述套筒施加推力且所述袢弹针的底端位于第一通道内,固定件释放套筒时袢弹针的底端从孔内垂直于该孔弹出,从孔伸出袢弹针的长度为 3~9mm。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孔与巩膜层间针右端端面的长度为1~2cm。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刻度尺,所述刻度尺的左端固装在所述手柄的外侧壁上。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拉动件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一通孔的尺寸。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弹射装置为一压簧,所述压簧的顶端与所述空腔的顶端连接,所述压簧的底端与所述套筒的底端连接,所述袢弹针顺沿所述压簧的中心轴线穿过该压簧。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套筒的高度小于所述空腔的高度。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套筒的外壁与所述空腔的内壁相适,所述固定件包括:形成在所述套筒外壁上的凸起以及形成在所述空腔侧壁上的至少1个第二通孔,所述凸起为硬质弹性材料,套筒被所述固定件固定时所述凸起嵌入所述第二通孔内。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巩膜层间针为圆柱体形。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手柄与所述巩膜层间针为一体构成。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袢弹针的外径为0.35-0.4mm,内径为0.25-0.3mm。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手柄的直径为6-6.5mm,所述巩膜层间针的直径为 0.45-0.5mm。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袢弹针的材质为医用不锈钢。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孔所在所述巩膜层间针的圆形截面上,所述孔与所述圆形截面的水平线之间的夹角为20°。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孔位于巩膜层间针的弧形内侧。
用于无缝线后房型人工晶状体巩膜层间固定晶体袢拉助器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提拉拉动件,使固定件固定套筒且弹射装置朝向空腔底面对套筒施加推力;
步骤2、使巩膜层间针沿角巩膜缘方向走形于巩膜层间,停止走形后,使固定件释放套筒,弹射装置向空腔底面推动套筒直至空腔的底面顶住套筒的底面,套筒带动袢弹针运动,袢弹针从孔并垂直于该孔伸出,在弹射装置的作用下袢弹针有瞬间加压穿刺力量,袢弹针以瞬间加压模式先后穿刺巩膜和睫状体进入眼内;
步骤3、待悬吊晶体袢进入袢弹针中空的针体内,抽出袢弹针将悬吊晶体袢导出巩膜表面,悬吊晶体袢从睫状体以直角方式拉出后再走形于巩膜层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用于无缝线后房型人工晶状体巩膜层间固定晶体袢拉助器具有损伤小,悬吊晶体袢固定稳定且可以有效避免悬吊晶体袢位置偏移,临床应用前景广泛。
2、从孔伸出的袢弹针和孔周围且靠近该孔的巩膜层间针的90°夹角设计(袢弹针从巩膜层间针上的孔垂直弹出)能够牢固固定悬吊晶体袢,避免术后悬吊晶体袢滑脱或者位置偏移;
3、袢弹针穿入睫状体时有瞬间垂直加压穿入力量,对睫状体损伤小,可以有效避免睫状体上腔脱离或者出血等严重并发症;
4、刻度尺能够明确显示巩膜层间针在巩膜层间行进长度,可以明确评估睫状体穿刺位置,有效避免悬吊晶体袢位置偏移。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用于无缝线后房型人工晶状体巩膜层间固定晶体袢拉助器的结构示意图(平视角度);
图2为图1中A框内的放大图(固定件释放套筒状态);
图3为图1中A框内的放大图(套筒被固定件固定状态);
图4为本实用新型用于无缝线后房型人工晶状体巩膜层间固定晶体袢拉助器的俯视图(巩膜层间针位于刻度尺的下方,因此未示出);
图5为本实用新型用于无缝线后房型人工晶状体巩膜层间固定晶体袢拉助器的立体结构图;
图6为圆形截面的示意图;
图7为图1中B框内的放大图。
其中,1为孔,2为巩膜层间针,3为第一通道,4为第二通道,5为弹射装置,6为套筒,7为袢弹针,8为拉动件,9为第一通孔,10为第二通孔,11为凸起,12为手柄,13为空腔,14为刻度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实施例1
如图1、4、5、7所示,一种用于无缝线后房型人工晶状体巩膜层间固定晶体袢拉助器,包括:手柄12、巩膜层间针2、袢弹针7(在图中用直线表示)和拉动件8,袢弹针 7为中空针体,巩膜层间针2的右端或全部为弧形,以使该弧形能够沿角巩膜缘方向走形于巩膜层间,手柄12的底端与巩膜层间针2的左端连接(手柄12和巩膜层间针2夹角没有限制,使用便捷即可),在手柄12的上部内形成有一空腔13,空腔13的顶端形成一第一通孔9;
巩膜层间针2内形成有一第一通道3,第一通道3的左端延伸至巩膜层间针2的左端面,在巩膜层间针2的侧壁上开设有一孔1,孔位于巩膜层间针的弧形内侧,孔所在巩膜层间针的圆形截面上,孔1与圆形截面的水平线之间的夹角为20°,如图6所示,孔1 与巩膜层间针右端端面的长度为1~2cm,第一通道3的右端延伸至孔1;在手柄12的下部形成有一第二通道4,第二通道4的上端通入空腔13,第二通道4的下端与第一通道3 的左端连通;
在空腔13内放置有一顶端敞口、底端封闭的套筒6,袢弹针7能够穿过第一通孔9、套筒6的底面、第二通道4、第一通道3和孔1且能够随着第二通道4、第一通道3改变该袢弹针7的延伸方向,袢弹针7与套筒6为固定连接,连接处为袢弹针7穿过套筒6 的底面处,袢弹针7的顶端从第一通孔9伸出并连接有拉动件8,在套筒6和空腔13之间设置有一用于固定套筒6在空腔13内位置的固定件,在空腔13内安装有一弹射装置5,固定件固定套筒时弹射装置朝向空腔底面对套筒施加推力且袢弹针7的底端位于第一通道内3,固定件释放套筒时袢弹针的底端从孔内垂直于该孔弹出且从孔伸出袢弹针的长度为3~9mm。在手术过程中,当固定件释放套筒6时,弹射装置5使袢弹针7瞬间加压先后穿刺巩膜和睫状体,进入眼内,减少穿刺过程中对组织的损伤,降低发生睫状体脱离或者睫状体出血的风险。通过改变弹射装置5的弹射力,可以调节袢弹针7瞬间进入睫状体的穿刺力。
本实用新型用于无缝线后房型人工晶状体巩膜层间固定晶体袢拉助器的使用方法为:
1、提拉拉动件,使固定件固定套筒且弹射装置朝向空腔13底面对套筒6施加推力,如图3所示;
2、按照常规术式巩膜穿刺,巩膜层间针2沿角巩膜缘方向走形于巩膜层间,停止走形后,使固定件释放套筒(释放:不固定),弹射装置向空腔13底面推动套筒6直至空腔的底面顶住套筒6的底面,如图2所示,在此过程中,袢弹针7因与套筒6固定,套筒6带动袢弹针7运动,从孔1垂直于该孔伸出袢弹针7,在弹射装置的作用下袢弹针有瞬间加压穿刺力量,袢弹针以瞬间加压模式先后穿刺巩膜和睫状体进入眼内,再结合另外一只眼内镊将悬吊晶体袢送入袢弹针中空的针体内,临床经验表明从孔1伸出袢弹针7 的长度为5mm时是黄金长度,适合悬吊晶体袢顺利进入袢弹针中空的针体内;
3、缓慢抽出袢弹针7将悬吊晶体袢导出巩膜表面(拉出时巩膜层间针2和袢弹针之间夹角被挤压至接近0°),悬吊晶体袢从睫状体以直角方式拉出后再走形于巩膜层间,避免发生术后悬吊晶体偏移,且能够稳定固定悬吊晶状袢。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还包括:弧度与巩膜层间针2相同的刻度尺14(巩膜层间针2走形于巩膜层间时,清楚显示巩膜层间针走形于巩膜层间内轨迹的长度),刻度尺14的左端固装在手柄12的外侧壁上,刻度尺14与巩膜层间针2的形状相同且平行,刻度尺 14位于该巩膜层间针2的上方。刻度尺14能够指示巩膜层间针在巩膜层间行走距离,明确显示行进距离避免了盲穿对巩膜的损伤,同时能够明显提升悬吊晶体袢准确定位,避免发生术后悬吊晶体袢位置偏移(借助于刻度尺标记,根据病情不同灵活掌握悬吊晶体袢隧道固定长度),提高患者视觉质量。另外,可以根据患者年龄,不同病情需要自行调节行走间距。
拉动件8的尺寸大于第一通孔9的尺寸,例如可以为圆环。
套筒6的高度小于空腔13的高度,套筒6的外壁与空腔13的内壁相适,固定件包括:形成在套筒6外壁上的凸起11以及形成在空腔13侧壁上的至少1个第二通孔10,凸起11为硬质弹性材料,套筒6被固定件固定时凸起11嵌入第二通孔10内,如图3所示。伸入第二通孔10朝向套筒6轴线压紧凸起11,由于凸起11为硬质弹性材料,压紧后凸起11进入空腔内并能够沿空腔内壁滑动,此时固定件释放套筒6。
巩膜层间针2为圆柱体形,手柄12与巩膜层间针2可以为一体构成。袢弹针7的外径为0.35-0.4mm,内径为0.25-0.3mm。手柄12的直径为6-6.5mm,巩膜层间针2的直径为0.45-0.5mm。袢弹针7的材质为医用不锈钢。
实施例3
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弹射装置5为一压簧,压簧位于套筒6内,压簧的顶端与空腔13的顶端连接,压簧的底端与套筒6的底端连接,袢弹针7顺沿压簧的中心轴线穿过该压簧。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做了示例性的描述,应该说明的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核心的情况下,任何简单的变形、修改或者其他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不花费创造性劳动的等同替换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用于无缝线后房型人工晶状体巩膜层间固定晶体袢拉助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手柄(12)、巩膜层间针(2)、袢弹针(7)和拉动件(8),所述袢弹针(7)为中空针体,所述巩膜层间针(2)的右端为弧形,以使该弧形能够沿角巩膜缘方向走形于巩膜层间,所述手柄(12)的底端与所述巩膜层间针(2)的左端连接,在所述手柄(12)的上部内形成有一空腔(13),所述空腔(13)的顶端形成一第一通孔(9);
所述巩膜层间针(2)内形成有一第一通道(3),所述第一通道(3)的左端延伸至所述巩膜层间针(2)的左端面,在所述巩膜层间针(2)的侧壁上开设有一孔(1),所述第一通道(3)的右端延伸至所述孔(1);在所述手柄(12)的下部形成有一第二通道(4),所述第二通道(4)的上端通入所述空腔(13),所述第二通道(4)的下端与所述第一通道(3)的左端连通;
在所述空腔(13)内放置有一顶端敞口、底端封闭的套筒(6),所述袢弹针(7)能够穿过所述第一通孔(9)、所述套筒(6)的底面、所述第二通道(4)、第一通道(3)和所述孔(1)且能够随着所述第二通道(4)、第一通道(3)改变该袢弹针(7)的延伸方向,所述袢弹针(7)与所述套筒(6)为固定连接,所述袢弹针(7)的顶端从所述第一通孔(9)伸出并连接有所述拉动件(8),在所述套筒(6)和空腔(13)之间设置有一用于固定所述套筒(6)在空腔(13)内位置的固定件,在所述空腔(13)内安装有一弹射装置(5),所述固定件固定套筒(6)时所述弹射装置(5)朝向空腔(13)底面对所述套筒(6)施加推力且所述袢弹针(7)的底端位于第一通道(3)内,固定件释放套筒(6)时袢弹针(7)的底端从孔(1)内垂直于该孔(1)弹出,从孔(1)伸出袢弹针(7)的长度为3~9m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无缝线后房型人工晶状体巩膜层间固定晶体袢拉助器,其特征在于,孔(1)与巩膜层间针(2)右端端面的长度为1~2c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无缝线后房型人工晶状体巩膜层间固定晶体袢拉助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刻度尺(14),所述刻度尺(14)的左端固装在所述手柄(12)的外侧壁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无缝线后房型人工晶状体巩膜层间固定晶体袢拉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射装置(5)为一压簧,所述压簧的顶端与所述空腔(13)的顶端连接,所述压簧的底端与所述套筒(6)的底端连接,所述袢弹针(7)顺沿所述压簧的中心轴线穿过该压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无缝线后房型人工晶状体巩膜层间固定晶体袢拉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6)的外壁与所述空腔(13)的内壁相适,所述固定件包括:形成在所述套筒(6)外壁上的凸起(11)以及形成在所述空腔(13)侧壁上的至少1个第二通孔(10),所述凸起(11)为硬质弹性材料,套筒(6)被所述固定件固定时所述凸起(11)嵌入所述第二通孔(10)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无缝线后房型人工晶状体巩膜层间固定晶体袢拉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袢弹针(7)的外径为0.35-0.4mm,内径为0.25-0.3mm,所述巩膜层间针(2)的直径为0.45-0.5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无缝线后房型人工晶状体巩膜层间固定晶体袢拉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袢弹针(7)的材质为医用不锈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无缝线后房型人工晶状体巩膜层间固定晶体袢拉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孔(1)所在所述巩膜层间针(2)的圆形截面上,所述孔(1)与所述圆形截面的水平线之间的夹角为20°。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无缝线后房型人工晶状体巩膜层间固定晶体袢拉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孔(1)位于巩膜层间针(2)的弧形内侧。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无缝线后房型人工晶状体巩膜层间固定晶体袢拉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巩膜层间针(2)为圆柱体形。
CN202020767468.4U 2020-05-11 2020-05-11 用于无缝线后房型人工晶状体巩膜层间固定晶体袢拉助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246626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767468.4U CN212466262U (zh) 2020-05-11 2020-05-11 用于无缝线后房型人工晶状体巩膜层间固定晶体袢拉助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767468.4U CN212466262U (zh) 2020-05-11 2020-05-11 用于无缝线后房型人工晶状体巩膜层间固定晶体袢拉助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466262U true CN212466262U (zh) 2021-02-05

Family

ID=744603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767468.4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2466262U (zh) 2020-05-11 2020-05-11 用于无缝线后房型人工晶状体巩膜层间固定晶体袢拉助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46626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038684B2 (en) Intraocular device for retaining a lens capsule
Friedberg et al. A new technique for repositioning and fixating a dislocated intraocular lens
US20200107959A1 (en)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Creating A Predictable Capsulorhexis Of Specific Diameter
WO2018217579A1 (e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ophthalmic surgery
US20090182423A1 (en) Crystalline lens capsular support device for use in a surgical procedure on a human eye
Waring Management of pseudophakic corneal edema with reconstruction of the anterior ocular segment
Landers et al. Slit-lamp fluid-gas exchange and other office procedures following vitreoretinal surgery
CN212466262U (zh) 用于无缝线后房型人工晶状体巩膜层间固定晶体袢拉助器
Malyugin et al. Simultaneous pupil expansion and displacement for femtosecond laser–assisted cataract surgery in patients with lens ectopia
RU2559177C1 (ru) Способ имплантации гибкой зрачковой интраокулярной линзы модели рсп-3 после микрокоаксиальной факоэмульсификации катаракты
CN112315624A (zh) 用于无缝线后房型人工晶状体巩膜层间固定晶体袢拉助器及其使用方法
Inoue Corneal triple procedure
CN106264790A (zh) 一种悬吊式晶状体囊袋巩膜固定器
CN112535574A (zh) 一种白内障手术撕囊器及撕囊方法
CHEN et al. Comparison of the effects of two types of intraocular lens
Binkhorst Safe all-in-the-bag pseudophakia with a new lens design (The moustache lens)
CN214549815U (zh) 一种白内障手术撕囊器
Traianidis et al. Prevention and management of posterior capsule rupture
CN215606582U (zh) 一种人工晶体悬吊装置
RU2561002C1 (ru) Способ факоэмульсификации при флоппи-ирис синдроме
CN215651310U (zh) 一种用于内眼手术的虹膜扩张装置
CN209518889U (zh) 一种穿刺置入一体式双头虹膜拉钩
CN217162444U (zh) 一种虹膜拉钩组合装置
Tañá et al. Elasticity of the capsulorhexis and delivery of the nucleus
RU2376962C1 (ru) Способ факоэмульсификации катаракты при подвывихе хрусталика вследствие слабости цинновых связок или их разрыв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0205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