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437369U - 一种安全打开的穿戴气囊 - Google Patents

一种安全打开的穿戴气囊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437369U
CN212437369U CN202020295621.8U CN202020295621U CN212437369U CN 212437369 U CN212437369 U CN 212437369U CN 202020295621 U CN202020295621 U CN 202020295621U CN 212437369 U CN212437369 U CN 21243736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passage
airbag
shell
safety
main 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295621.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宋龙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Yidaibao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Yidaibao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Yidaibao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Yidaibao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295621.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43736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43736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43736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安全打开的穿戴气囊,包括气囊和外壳,所述气囊包括主气道和从气道,所述从气道连通于所述主气道一侧,所述主气道连通进气口;所述外壳内部一侧连接所述气囊的主气道一端,所述外壳另一侧通过撕裂线缝合;其中,所述主气道与从气道之间通过折叠收纳于所述外壳内,所述主气道的直径大于所述外壳的内径。充气时,主气道首先膨胀冲破外壳的撕裂线,同时外壳破开吸收气囊膨胀的冲击力,对人体形成保护。

Description

一种安全打开的穿戴气囊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可穿戴智能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安全打开的穿戴气囊。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技术的成熟,安全气囊已经发展得非常成熟,尤其是在汽车生产领域,安全气囊的存在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很多人在发生危险的时候得到保护,可见安全防护产品十分重要。然而,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仍然有很多人在进行户外活动的时候,由于没有像汽车安全气囊这样的防护装置保护,而便携式的安全气囊也随这种需求而诞生。
安全气囊由于日常的便携性及能够快速打开形成保护的特性在可穿戴安全防护产品中被大量应用。然而,由于安全气囊在瞬间打开时冲击力较大,可穿戴设备贴身穿着,瞬时冲击力容易对人体造成损伤。虽然避免了外部撞击的伤害,但气囊挤压造成的伤害不可避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安全打开的穿戴气囊,利用气囊膨胀时的冲击力打开穿戴装置,穿戴装置的打开吸收气囊瞬间膨胀的冲击力,从而防止冲击力作用在人体上,对人体形成保护。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安全打开的穿戴气囊,包括:
气囊,所述气囊包括主气道和从气道,所述从气道连通于所述主气道一侧,所述主气道连通进气口;
外壳,所述外壳内部一侧连接所述气囊的主气道一端,所述外壳另一侧通过撕裂线缝合;其中,
所述主气道与从气道之间通过折叠收纳于所述外壳内,所述主气道的直径大于所述外壳的内径。
充气时,主气道首先膨胀冲破外壳的撕裂线,同时外壳破开吸收气囊膨胀的冲击力,对人体形成保护。
作为优选实施例,所述气囊与所述外壳通过拉链相连。气囊可拆卸连接,方便安装和更换。
作为优选实施例,所述从气道卷绕设置于所述外壳内,所述主气道沿卷绕方向反向折叠于所述从气道一侧。保证气囊能够贴合人体打开,形成对人体的保护。
作为优选实施例,所述从气道收纳于所述外壳内贴合人体的一侧。保证气囊打开的顺畅和快速。
作为优选实施例,所述从气道包括多个条状囊腔,每个所述条状囊腔分别与所述主气道连通。使得气囊能够绕人体一周。
作为优选实施例,每个所述条状囊腔的宽度从与所述主气道连接的一端至另一端逐渐减小。提高充气速度。
作为优选实施例,所述外壳内表面光滑。减少气囊打开时与外壳之间的摩擦。
作为优选实施例,所述气囊下端两侧分别连接有固定带,所述固定带穿过撕裂线伸出所述外壳,两所述固定带端部通过固定锁扣扣合。保证气囊始终以包裹人体的形态打开。
作为优选实施例,所述外壳外设置有一层外皮,所述外皮与所述外壳可拆卸连接。便于清洗。
作为优选实施例,所述进气口设置有两个。提高气囊的打开速度。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安全打开的穿戴气囊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是,利用主气道的膨胀撑开撕裂线,使外壳的打开吸收了气囊膨胀的冲击力,形成对人体的保护。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气囊收纳结构放大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外壳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气囊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参照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安全打开的穿戴气囊的实施例,包括:
气囊1,所述气囊1包括主气道11和从气道12,所述从气道12连通于所述主气道11一侧,所述主气道11连通进气口13;
外壳2,所述外壳2内部一侧连接所述气囊1的主气道11一端,所述外壳2另一侧通过撕裂线缝合;其中,
所述主气道11与从气道12之间通过折叠收纳于所述外壳2内,所述主气道11的直径大于所述外壳2的内径。
气囊1收纳于外壳2内,气囊1与外壳2相连,防止气囊1膨胀后与外壳2分离,保证气囊1位置的稳定。对气囊1进行充气时,由于主气道11连接进气口13,因此气体首先进入主气道11。进一步的,主气道11与从气道12之间折叠,即气体不会顺畅进入从气道12,因此气体能够首先充满主气道11,由于主气道11的直径大于外壳2的内径,随着主气道11的膨胀外壳2的撕裂线被撑断,气囊1冲出外壳2,从气道12有足够的空间展开,方便主气道11的气体进入从气道12,使得气囊1完全展开。对气囊1进行充气时,气囊1向四周膨胀,正常情况下,气囊1膨胀会对人体造成挤压,但本实施例中,由于外壳2和人体的阻挡,气囊1膨胀的作用力主要用于冲破撕裂线,冲破撕裂线后,由于外侧空间更大,气囊1向外侧膨胀,不会对人体造成过分挤压,即气囊1膨胀的冲击力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保证气囊1打开时人体的安全性。同时气囊1膨胀冲破撕裂线,外壳2的外侧部分被顶起向上翻出,即外壳2完全阻隔在气囊1和人体之间,对人体形成保护。
进一步的,为方便气囊1与外壳2分别加工,所述气囊1与所述外壳2通过拉链21相连。从而能够在不同的生产线分别加工外壳2和气囊1,最后将卷绕折叠好的气囊1放置于外壳2内,拉合气囊1和外壳2的拉链21即完成穿戴装置的装配。为提高本实用新型中气囊1的充气速度,同时减小气瓶的体积,所述进气口13设置有两个。由于气囊1在打开时容易向外侧张开,无法完全包裹人体,因此本实施例中在所述气囊1下端两侧分别连接有固定带14,所述固定带14穿过撕裂线伸出所述外壳2,两所述固定带14端部通过固定锁扣15扣合。此时气囊1在固定带14的作用下始终绕人体围成一周,当主气道11撑开外壳2,撕裂线断开,固定带14随气囊1的打开一同向下移动,保证气囊1在打开过程中对人体周身的防护。本实施例中,所述外壳2外设置有一层外皮,所述外皮与所述外壳2可拆卸连接。穿戴装置在长期使用后,表面容易产生脏污,但由于外壳2内存在电路、气囊1等,且气囊1以特定的方式收纳在外壳2内,若将其拆除再对外壳2进行清洗,一方面不方便,另一方面容易造成损坏,影响穿戴装置的保护功能,因此单独设置可拆卸外皮,当穿戴装置外表脏污,则直接将外皮拆卸进行清洗即可。本实施例中,外皮与外壳2通过拉锁连接,连接稳定,拆装方便。
参照图2所示,所述从气道12卷绕设置于所述外壳2内,所述主气道11沿卷绕方向反向折叠于所述从气道12一侧。为使得外壳2被冲破后主气道11内的气体快速进入从气道12,主气道11沿卷绕方向反向折叠于从气道12一侧,此时主气道11与从气道12端部直接连通,主气道11内的气体进入从气道12,从气道12从端部被撑开膨胀。从气道12剩余部分沿卷绕方向反向顺延展开,能够保证从气道12展开方向的确定。当本实用新型的穿戴装置用于保护下半身时,主气道11从下方冲破外壳2,从气道12贴合臀部、大腿向下顺延展开,由于从气道12贴合人体展开,因此无论以何种角度摔倒,本实用新型的穿戴装置均能够对人体形成保护。若从气道12向人体方向卷绕,则从气道12打开时一直与人体之间产生摩擦,影响从气道12的快速打开。因此本实施例中,所述从气道12收纳于所述外壳2内贴合人体的一侧。由于主气道11沿卷绕方向反向折叠于从气道12一侧,若从气道12位于外壳2内远离人体的一侧,则从气道12打开时卷绕部分贴合人体,不便于从气道12的打开,本实施例中,将从气道12收纳于外壳2内贴合人体的一侧,当主气道11冲破外壳2,从气道12打开,卷绕部位于外侧位置,从气道12不断向外翻滚打开。
参照图4所示,所述从气道12包括多个条状囊腔16,每个所述条状囊腔16分别与所述主气道11连通。若从气道12为一个整体,则充气后从气道12中间部分鼓胀的程度大于其四周,在此情况下,不利于从气道12包裹人体。本实施例中设置多个条状囊腔16,一方面减少气囊1充气所需气量,另一方面,多个条状囊腔16能够顺利围成一周,形成包裹人体的保护状态。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每个所述条状囊腔16的宽度从与所述主气道11连接的一端至另一端逐渐减小,从而使得气囊1充气速度更快,保证在危急时刻对人体的保护。为进一步提高气囊1的打开速度,所述外壳2内表面光滑。从而减小气囊1从外壳2中冲出时与外壳2之间的摩擦,提高气囊1冲出外壳2时的速度。
本实用新型在工作时,感应到使用者即将跌倒,气瓶打开对气囊1进行充气,气体首先快速进入主气道11,主气道11膨胀将外壳2撑开,从气道12从外壳2中伸出,随着对气囊1的继续充气,气体将推动从气道12以身体为导向向下打开,对人体形成保护。利用主气道11的膨胀撑开外壳2,吸收了主气道11膨胀的冲击力,防止气囊1膨胀的冲击力对人体造成损伤,保证气囊1打开时人体的安全性。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是为充分说明本实用新型而所举的较佳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此。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所作的等同替代或变换,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安全打开的穿戴气囊,其特征在于,包括:
气囊,所述气囊包括主气道和从气道,所述从气道连通于所述主气道一侧,所述主气道连通进气口;
外壳,所述外壳内部一侧连接所述气囊的主气道一端,所述外壳另一侧通过撕裂线缝合;其中,
所述主气道与从气道之间通过折叠收纳于所述外壳内,所述主气道的直径大于所述外壳的内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打开的穿戴气囊,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与所述外壳通过拉链相连。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打开的穿戴气囊,其特征在于,所述从气道卷绕设置于所述外壳内,所述主气道沿卷绕方向反向折叠于所述从气道一侧。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安全打开的穿戴气囊,其特征在于,所述从气道收纳于所述外壳内贴合人体的一侧。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打开的穿戴气囊,其特征在于,所述从气道包括多个条状囊腔,每个所述条状囊腔分别与所述主气道连通。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安全打开的穿戴气囊,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条状囊腔的宽度从与所述主气道连接的一端至另一端逐渐减小。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打开的穿戴气囊,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内表面光滑。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打开的穿戴气囊,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下端两侧分别连接有固定带,所述固定带穿过撕裂线伸出所述外壳,两所述固定带端部通过固定锁扣扣合。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打开的穿戴气囊,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外设置有一层外皮,所述外皮与所述外壳可拆卸连接。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打开的穿戴气囊,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口设置有两个。
CN202020295621.8U 2020-03-11 2020-03-11 一种安全打开的穿戴气囊 Active CN21243736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295621.8U CN212437369U (zh) 2020-03-11 2020-03-11 一种安全打开的穿戴气囊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295621.8U CN212437369U (zh) 2020-03-11 2020-03-11 一种安全打开的穿戴气囊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437369U true CN212437369U (zh) 2021-02-02

Family

ID=744671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295621.8U Active CN212437369U (zh) 2020-03-11 2020-03-11 一种安全打开的穿戴气囊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43736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86016A (zh) * 2021-06-21 2021-12-14 绍兴期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防摔裤子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86016A (zh) * 2021-06-21 2021-12-14 绍兴期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防摔裤子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492117B2 (ja) 独立型の着用できる保護具と防護衣類のアセンブリ
CN210169107U (zh) 一种人体保护衣
CN212520868U (zh) 一种一体化气囊服
CN202892692U (zh) 高空坠落充气式救生衣
CN109008022A (zh) 一种智能呵护腰带
CN212437369U (zh) 一种安全打开的穿戴气囊
JP5113731B2 (ja) エアバッグ付きジャケット
CN109008010B (zh) 一种人体安全保护气囊
CN211960974U (zh) 一种一体化气囊服
CN111418916A (zh) 一种防护气囊衣
CN108674358B (zh) 一种人体安全保护气囊
JP2022554080A (ja) ウェアラブル保護具
CN209002992U (zh) 一种智能呵护腰带
CN108783654A (zh) 一种智能呵护背带
CN203075485U (zh) 高空降落救生气囊
CN212437368U (zh) 一种穿戴气囊的限位带固定机构
CN113498891A (zh) 气囊防护服及其控制方法
CN215649366U (zh) 一种具有摔倒保护的骑行气囊服
TWI590985B (zh) 環抱式充氣救生器具
CN211185948U (zh) 一种集充氧自救功能的头部防护气囊装置
CN208452946U (zh) 一种人体安全保护气囊
CN217471430U (zh) 气囊带折叠结构及防护背包
JP2016060434A (ja) エアベルト装置
CN208446668U (zh) 一种智能呵护背带
CN212545601U (zh) 一种防护气囊衣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