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431382U - 一种降温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降温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431382U
CN212431382U CN202021870775.1U CN202021870775U CN212431382U CN 212431382 U CN212431382 U CN 212431382U CN 202021870775 U CN202021870775 U CN 202021870775U CN 212431382 U CN212431382 U CN 21243138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frigerant
evaporator
compressor
fluorine pump
cool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870775.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志明
何志斌
黄运松
陈阿勇
麦嘉强
张锦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Huade Indust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Huade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Huade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Huade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870775.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43138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43138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43138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降温装置,涉及温控设备技术领域。该降温装置包括压缩机、蒸发器、氟泵、储液器和冷凝机构;所述压缩机用于压缩制冷剂;所述蒸发器与所述压缩机连接,用于制冷剂和待降温空气的热量交换;所述氟泵与所述蒸发器连接,用于压缩制冷剂;所述储液器分别与氟泵、所述蒸发器连接,用于储存制冷剂;所述冷凝机构分别与所述压缩机、所述蒸发器、所述储液器连接,用于冷凝制冷剂。该降温装置可以实现降低功耗的同时,提高降温效率的技术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降温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温控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降温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数据机房领域等需要持续降温的应用场合中,大多采用风冷或水冷,传统空调机械制冷的方式能耗太高,无法满足绿色建设方案。现有技术中的空调大多采用单一回风温度作为机组的控制方式,难以保证将温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且温度波动较大,导致机组启停频繁,能耗极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降温装置,该降温装置可以实现降低功耗的同时,提高降温效率的技术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降温装置,包括压缩机、蒸发器、氟泵、储液器和冷凝机构;
所述压缩机用于压缩制冷剂;
所述蒸发器与所述压缩机连接,用于制冷剂和待降温空气的热量交换;
所述氟泵与所述蒸发器连接,用于压缩制冷剂;
所述储液器分别与氟泵、所述蒸发器连接,用于储存制冷剂;
所述冷凝机构分别与所述压缩机、所述蒸发器、所述储液器连接,用于冷凝制冷剂。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该降温装置包括氟泵和压缩机,都可以对制冷剂进行压缩、增压,实现制冷剂的制冷循环;根据不同的环境条件,该降温装置可以进行单氟泵制冷、单压缩机制冷、及氟泵和压缩机复合制冷,在环境温度较低的工况下,可以充分利用环境的低温冷源,起到大幅度的节能效果,且使制冷效率得到提高;因此该降温装置可以实现降低功耗的同时,提高降温效率的技术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一风机,所述第一风机设置于所述蒸发器的侧方,用于抽送所述待降温空气,并与所述制冷剂热量交换。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待降温空气在第一风机的作用下,经过蒸发器的处理后,待降温空气与制冷剂实现热量交换,待降温空气获得降温;此时即可将已降温空气送回目标区域,如数据机房等,从而完成空气降温循环。
进一步地,所述装置还包括膨胀阀,所述膨胀阀设置于所述氟泵和所述蒸发器之间,分别与所述氟泵、所述蒸发器连接。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膨胀阀实现制冷剂的节流,使中温高压的液体制冷剂通过其节流成为低温低压的湿蒸汽,然后制冷剂在蒸发器中吸收热量达到制冷效果。可选地,膨胀阀通过蒸发器末端的过热度变化,来控制阀门流量,可以防止出现蒸发器面积利用不足和敲缸现象。
进一步地,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一阀件,所述第一阀件设置于所述氟泵和所述蒸发器之间,分别与所述氟泵、所述蒸发器连接,并与所述膨胀阀并联。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第一阀件可控制氟泵和蒸发器之间的制冷剂管道的开通及关断,从而调整该降温装置的运行模式。
进一步地,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二阀件,所述第二阀件设置于所述膨胀阀和所述储液器之间,分别与所述膨胀阀、所述储液器连接。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第二阀件控制膨胀阀和储液器之间的制冷剂通道的开通和关断,从而调整该降温装置的运行模式。
进一步地,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三阀件,所述第三阀件设置于所述氟泵、所述储液器之间,分别与所述氟泵、所述储液器连接。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第三阀件可控制氟泵和储液器之间的制冷剂通道的开通和关断,从而调整该降温装置的运行模式。
进一步地,所述装置还包括安全阀件和液位开关,所述安全阀件与所述储液器连接,用于调节所述储液器的内部压力;所述液位开关与所述储液器连接,用于检测所述储液器内的液位。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安全阀件可调节储液器的内部压力,液位开关与可检测储液器内的液位,从而保障该降温装置稳定运行。
进一步地,所述储液器设置于所述氟泵的上方,所述储液器的位置高于所述氟泵的位置。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储液器置在氟泵的上方,通过制冷剂的液位高度产生的静态压力,使得进入氟泵的制冷剂液体产生过冷度,有效防止氟泵的汽蚀,提高该降温装置的运行稳定性。
进一步地,所述冷凝机构包括水泵、蒸发式冷凝器、喷淋器、第二风机和接水盘,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所述第二风机、所述喷淋器、所述蒸发式冷凝器、所述接水盘;所述水泵分别连接所述喷淋器和所述接水盘,用于将水从所述接水盘中输送至所述喷淋器;在所述蒸发式冷凝器的内部水和制冷剂内部热量交换,使制冷剂冷凝。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水泵将接水盘的水运输至喷淋器,通过喷淋器将水均匀的喷淋在蒸发式冷凝器,在其表面形成水膜,液态水吸收蒸发式冷凝器的热量蒸发成气态,在第二风机的作用下排到大气中,未蒸发的水滴下落到接水盘,通过水泵完成一个水路循环。
进一步地,所述装置还包括第四阀件,所述第四阀件设置于所述压缩机和所述蒸发器之间,分别与所述压缩机、所述蒸发器连接。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第四阀件可控制压缩机和蒸发器之间的制冷剂通道的开通和关断,从而调整该降温装置的运行模式。
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或者,部分特征和优点可以从说明书推知或毫无疑义地确定,或者通过实施本公开的上述技术即可得知。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降温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降温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冷凝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降温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降温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申请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申请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中,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中”、“竖直”、“水平”、“横向”、“纵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申请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
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安装”、“设置”、“设有”、“连接”、“相连”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点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联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主要是用于区分不同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具体的种类和构造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并非用于表明或暗示所指示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的相对重要性和数量。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为两个或两个以上。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降温装置及控制方法,可以应用于数据机房等需要持续降温的场合之中;该降温装置包括氟泵和压缩机,都可以对制冷剂进行压缩、增压,实现制冷剂的制冷循环;根据不同的环境条件,该降温装置可以进行单氟泵制冷、单压缩机制冷、及氟泵和压缩机复合制冷,在环境温度较低的工况下,可以充分利用环境的低温冷源,起到大幅度的节能效果,且使制冷效率得到提高;因此该降温装置可以实现降低功耗的同时,提高降温效率的技术效果。
请参见图1,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降温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降温装置包括压缩机10、蒸发器20、氟泵30、储液器40和冷凝机构50。
示例性地,压缩机10用于压缩制冷剂。
示例性地,蒸发器20与压缩机10连接,用于制冷剂和待降温空气的热量交换。
示例性地,氟泵30与蒸发器20连接,用于压缩制冷剂。
示例性地,储液器40分别与氟泵30、蒸发器20连接,用于储存制冷剂。
示例性地,冷凝机构50分别与压缩机10、蒸发器20、储液器40连接,用于冷凝制冷剂。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储液器40与蒸发器20之间设置有第二阀件82、储液器40与氟泵30之间设置有第三阀件83、冷凝机构50与蒸发器20之间设置有第四阀件84,控制制冷剂管道的开通和关断,从而调整该降温装置的运行模式。
示例性地,第二阀件82开通、第三阀件83关断、第四阀件84关断,此时制冷剂只流过压缩机10而不流过氟泵30,降温装置处于压缩机制冷模式;第二阀件82关断、第三阀件83开通、第四阀件84开通,此时制冷剂只流过氟泵30而不流过压缩机10,降温装置处于氟泵制冷模式;第二阀件82关断、第三阀件83开通、第四阀件84关断,此时制冷剂既流过压缩机10也流过氟泵30,降温装置处于压缩机10和氟泵30同时运行的复合制冷模式。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该降温装置还包括第一风机60,第一风机60设置于蒸发器20的侧方,用于抽送待降温空气,并与制冷剂热量交换。
示例性地,待降温空气在第一风机60的作用下,经过蒸发器20的处理后,待降温空气与制冷剂实现热量交换,待降温空气获得降温;此时即可将已降温空气送回目标区域,如数据机房等,从而完成空气降温循环。
请参见图2,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降温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降温装置包括:压缩机10、蒸发器20、氟泵30、储液器40、冷凝机构50、第一风机60、膨胀阀70、第一阀件81、第二阀件82、第三阀件83、第四阀件84、安全阀件41、液位开关42。
示例性地,膨胀阀70设置于氟泵30和蒸发器20之间,分别与氟泵30、蒸发器20连接。
示例性地,膨胀阀70实现制冷剂的节流,使中温高压的液体制冷剂通过其节流成为低温低压的湿蒸汽,然后制冷剂在蒸发器20中吸收热量达到制冷效果。可选地,膨胀阀70通过蒸发器20末端的过热度变化,来控制阀门流量,可以防止出现蒸发器20面积利用不足和敲缸现象。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现有的带氟泵的压缩机的空调设备,只能独立运行压缩机与氟泵其中的一个模式。当环境温度较低,且氟泵冷量不足以满足机房温度时,只能采用能耗较高的压缩机制冷,但在该工况下氟泵能效较高;另外,从热力学角度上,当蒸发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冷凝温度越低,压缩机的功耗越小,制冷量越大,制冷效率越高,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冷凝温度太低则会出现制冷量不足、蒸发压力过低等报警。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降温装置中,采用氟泵30增压的形式,提高膨胀阀70进口前端的制冷剂压力,保证膨胀阀70进口、出口之间的压差在一定范围内,使该降温装置在低冷凝温度的情况下正常运行,进而使制冷效率得到有效提高。
示例性地,根据膨胀阀的制冷剂流量公式:
Figure BDA0002659305900000071
A膨胀阀70的流通面积,Δp膨胀阀70进口、出口之间的压差,ρ制冷剂密度,CD流量系数,Δp可看作冷凝压力与蒸发压力之差,当冷凝温度降低时,蒸发温度不变,Δp降低,制冷剂流量减少,从而导致制冷量不足、蒸发压力过低问题,在低冷凝温度的情况下通过氟泵30的增压,维持Δp在合理范围内,使该降温装置在低冷凝温度的情况下正常运行,进而使制冷效率得到有效提高。
示例性地,第一阀件81设置于氟泵30和蒸发器20之间,分别与氟泵30、蒸发器20连接,并与膨胀阀70并联。
示例性地,第一阀件81可控制氟泵30和蒸发器20之间的制冷剂管道的开通及关断,从而调整该降温装置的运行模式。
示例性地,装置还包括第二阀件82,第二阀件82设置于膨胀阀70和储液器40之间,分别与膨胀阀70、储液器40连接。
示例性地,第二阀件82可控制膨胀阀70和储液器40之间的制冷剂通道的开通和关断,从而调整该降温装置的运行模式。
示例性地,装置还包括第三阀件83,第三阀件83设置于氟泵30、储液器40之间,分别与氟泵30、储液器40连接。
示例性地,第三阀件83可控制氟泵30和储液器40之间的制冷剂通道的开通和关断,从而调整该降温装置的运行模式。
示例性地,安全阀件41与储液器40连接,用于调节储液器40的内部压力;液位开关42与储液器40连接,用于检测储液器40内的液位。
示例性地,安全阀件41可调节储液器40的内部压力,液位开关42与可检测储液器40内的液位,从而保障该降温装置稳定运行。
示例性地,储液器40设置于氟泵30的上方,储液器40的位置高于氟泵30的位置。
示例性地,储液器40设置在氟泵30的上方,通过制冷剂的液位高度产生的静态压力,使得进入氟泵30的制冷剂液体产生过冷度,有效防止氟泵30的汽蚀,提高该降温装置的运行稳定性。
示例性地,第四阀件84设置于压缩机10和蒸发器20之间,分别与压缩机10、蒸发器20连接。
示例性地,第四阀件84可控制压缩机10和蒸发器20之间的制冷剂通道的开通和关断,从而调整该降温装置的运行模式。
请参见图3,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冷凝机构的结构示意图,该冷凝机构包括水泵51、蒸发式冷凝器52、喷淋器53、第二风机54和接水盘55。
示例性地,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第二风机54、喷淋器53、蒸发式冷凝器52、接水盘55;水泵分别连接喷淋器53和接水盘55,用于将水从接水盘55中输送至喷淋器53;在蒸发式冷凝器的内部水和制冷剂内部热量交换,使制冷剂冷凝。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水泵51将接水盘55的水运输至喷淋器53,通过喷淋器53将水均匀的喷淋在蒸发式冷凝器52,在其表面形成水膜,液态水吸收蒸发式冷凝器52的热量蒸发成气态,在第二风机54的作用下排到大气中,未蒸发的水滴下落到接水盘55,通过水泵21完成一个水路循环。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蒸发式冷凝器52为板管蒸发式冷凝器。
请参见图4,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降温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应用于上述图1或图2所示的降温装置,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00:检测待降温空气温度和环境温度。
步骤S200:设置冷量需求。
步骤S300:根据待降温空气温度、环境温度和冷量需求,调整降温装置的运行模式,运行模式包括氟泵制冷模式、压缩机制冷模式和复合制冷模式。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步骤S300包括:若环境温度不小于环境温度预设值且冷量需求大于第一冷量需求预设值,或环境温度小于环境温度预设值且冷量需求大于第二冷量需求预设值,执行压缩机制冷模式,压缩机制冷模式的制冷剂依次经过压缩机、冷凝机构、储液器、蒸发器,再回到压缩机,形成制冷循环。
示例性地,压缩机制冷模式下,制冷剂流路:压缩机10将高温高压制冷剂运输到蒸发式冷凝器52,制冷剂散热并冷凝成液态制冷剂,液态制冷剂进入储液器40,经过第二阀件82进入膨胀阀70进行节流,然后低温的制冷剂在蒸发器20内蒸发吸热,数据机房高温回风得到冷却,最后回到压缩机1,形成一个制冷循环。
示例性地,压缩机制冷模式下,压缩机10、水泵51、第一风机60、第二风机54、第二阀件82、膨胀阀70开启,氟泵30、第一阀件81、第三阀件83、第四阀件84关闭,其中第一风机60高速运行。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步骤S300包括:若环境温度小于环境温度预设值且冷量需求不大于第一冷量需求预设值,执行氟泵制冷模式,氟泵制冷模式的制冷剂依次经过氟泵、蒸发器、冷凝机构、储液器,再回到氟泵,形成制冷循环。
示例性地,氟泵制冷模式下,制冷剂流路:氟泵30将制冷剂经过第一阀件81运输到蒸发器20,低温的制冷剂在蒸发器20内蒸发吸热,数据机房高温回风得到冷却,吸热后的制冷剂经过第四阀件84进入冷凝机构50,其中水泵51、第二风机54开启,将水均匀的喷淋在蒸发式冷凝器52,在其表面形成水膜,液态水吸收蒸发式冷凝器522的热量蒸发成气态,充分利用水的气化潜热,使经过冷凝机构50的制冷剂得到冷却,并冷凝成液态制冷剂,液态制冷剂进入储液器40,液态制冷剂经过第三阀件83回到氟泵30形成一个制冷循环。
示例性地,氟泵制冷模式下,氟泵30、水泵51、第一风机60、第二风机54、第一阀件81、第三阀件83、第四阀件84开启,压缩机10、第二阀件82、膨胀阀70关闭,其中第一风机60高速运行。
示例性地,氟泵系统原理为:当室外环境温度较低的时候,利用室外环境的低温以及水的蒸发冷却制冷剂,并用氟泵30将温度较低的制冷剂送往室内,替代压缩机10进行蒸发制冷,因氟泵30的功率远远小于压缩机,因此节能效果明显。通过对氟泵30的转速进行调节,来满足机房冷量需求。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步骤S300包括:若环境温度小于环境温度预设值且冷量需求处于第一冷量需求设定值和第二冷量需求设定值的区间,执行复合制冷模式,复合制冷模式的制冷剂依次经过压缩机、冷凝机构、储液器、氟泵、蒸发器,再回到压缩机,形成制冷循环。
示例性地,复合制冷模式下,为氟泵30与压缩机10同时运行,制冷剂流路:压缩机10将高温高压制冷剂运输到蒸发式冷凝器52,制冷剂散热并冷凝成液态制冷剂,液态制冷剂进入储液器40,经过第三阀件83进入氟泵30进行增压,然后进入膨胀阀70进行节流,低温的制冷剂在蒸发器20内蒸发吸热,数据机房高温回风得到冷却,最后回到压缩机10,形成一个制冷循环。
示例性地,复合制冷模式下,氟泵30、压缩机10、水泵51、第一风机60、第二风机54、第三阀件83、膨胀阀70开启,第二阀件82、第一阀件81、第四阀件84关闭,其中第一风机3高速运行。
请参见图5,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降温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可选地,应用于数据机房的降温。
示例性地,参数设置如下:
T1:为待降温空气温度;
T2:环境温度;
T2set1:环境温度预设值;
T2set2:环境温度预设低值(小于T2set1);
T1set:待降温空气温度预设值;
dt:温度灵敏修正值(可设);
Qt:冷量需求,Qt=(T1-T1set)/dt*100%;
H1:待降温空气湿度;
H1set:待降温空气湿度设定值;
dh:湿度灵敏修正值(可设);
Qh:除湿需求,Qh=(H1-H1set)/dh*100%;
其中,冷量需求的设定公式为(待降温空气温度-设定点)/温度灵敏修正值×100%;除湿需求的设定公式为(待降温空气湿度-设定点)/湿度灵敏度修正值×100%;此外,第一冷量需求设定值设为50%,第二冷量需求设定值设为150%,第三冷量需求设定值设为0%。
示例性地,实时监测T1、H1和T2,当T2环境温度<T2set1环境温度预设值(例如,T2set1设为20℃),才执行氟泵制冷模式或复合制冷模式,可充分发挥氟泵30的能力且满足数据机房的冷量需求,具体步骤如下:
(1)当T2<T2set1时:
若Qt<=0%,氟泵30和压缩机均不运行,仅第一风机60低速运行,保证机房风量循环,防止机房局部位置温度过高;
若0%<Qt<=50%,启用氟泵制冷模式,通过氟泵30推动制冷剂流动,带走机房热量;
若50%<Qt<=150%,启用复合制冷模式,氟泵30和压缩机10同时运行,带走机房热量;
可选地,当150%<Qt,启用压缩式制冷模式,带走机房热量。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氟泵制冷模式下,为同时兼顾除湿及防止环境温度过低,导致接水盘55中的水结冰,则进行如下判断:当Qh>50%时,第一风机60低速运行进行除湿,否则高速运行。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以采用温度优先原则,当冷量需求大于100%时,同时有100%的除湿需求,则优先考虑制冷,第一风机60高速运行,直到制冷需求小于50%,若此时除湿需求仍大于50%,则第一风机60低速。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当T2<T2set2时,水泵51关闭,否则开启;在第二风机54的作用下,蒸发式冷凝器52与空气进行换热。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启用氟泵制冷模式、压缩机制冷模式或复合制冷模式下,为防止环境温度过低导致接水盘55中的水结冰,可进行如下判断:当T2<T2set2时,水泵51关闭,否则开启;在第二风机54的作用下,蒸发式冷凝器52与空气进行换热。
(2)当T2≥T2set1时:
在一个时间周期内Qt>50%时,执行压缩机制冷模式。
在一个时间周期内Qt≤50%时,只运行第一风机60,使第一风机60低速运行,保证机房风量循环,防止机房局部位置温度过高。
在一些实施场景中,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故障检测方法,应用于图1和图2所示的降温装置;该故障检测方法在满足冷量需求的情况下,可以保证氟泵30、压缩机10的正常运行,故障检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其一,氟泵故障检测:采用氟泵30的泵电流检测和蒸发器20的进液温度相结合的办法来进行氟泵故障检测。
(1)氟泵30运行一段时间后(如30秒),若检测到氟泵30的运行电流小于下限或者高于上限,则报氟泵故障,切换至压缩机制冷模式。
(2)氟泵30运行一段时间后(如30秒),若连续一段时间内检测到蒸发器20的制冷剂入口温度不低于待降温空气温度,且两者的差值为K值以上(K值为温度差值预设值),则报氟泵故障,切换至压缩机制冷模式。
(3)氟泵30运行时,液位开关42发出液位低报警信号持续预设时间,为防止氟泵30的气蚀,则报氟泵故障,切换至压缩机制冷模式,至液位低报警解除持续预设时间,氟泵30才能再次开启。
其二,压缩机故障检测:通过检测压缩机10的进出口的压力、温度及运行电流相结合的办法来进行压缩机故障检测,在压缩机10的进出口设置压力开关(包括高压开关、低压开关)及温度传感器。
(1)压缩机10运行一段时间后(如30秒),检测到压缩机10的运行电流小于下限或者高于上限,则报压缩机故障。
(2)压缩机10的排气压力高于上限值,高压开关断开,压缩机高压报警触发,停压缩机10,高压报警恢复后经过预设时间,压缩机10才能再次开启。
(3)压缩机10的吸气压力低于上限值,低压开关断开,压缩机低压报警触发,停压缩机10,低压报警恢复后经过预设时间,压缩机10才能再次开启。
(4)压缩机10的排气温度高于上限值,压缩机排气高温报警触发,停压缩机10,排气高温报警恢复后经过预设时间,压缩机10才能再次开启。
在本申请所有实施例中,“大”、“小”是相对而言的,“多”、“少”是相对而言的,“上”、“下”是相对而言的,对此类相对用语的表述方式,本申请实施例不再多加赘述。
应理解,说明书通篇中提到的“在本实施例中”、“本申请实施例中”或“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意味着与实施例有关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包括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在整个说明书各处出现的“在本实施例中”、“本申请实施例中”或“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未必一定指相同的实施例。此外,这些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意适合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知悉,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均属于可选实施例,所涉及的动作和模块并不一定是本申请所必须的。
在本申请的各种实施例中,应理解,上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必然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压缩机、蒸发器、氟泵、储液器和冷凝机构;
所述压缩机用于压缩制冷剂;
所述蒸发器与所述压缩机连接,用于制冷剂和待降温空气的热量交换;
所述氟泵与所述蒸发器连接,用于压缩制冷剂;
所述储液器分别与氟泵、所述蒸发器连接,用于储存制冷剂;
所述冷凝机构分别与所述压缩机、所述蒸发器、所述储液器连接,用于冷凝制冷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一风机,所述第一风机设置于所述蒸发器的侧方,用于抽送所述待降温空气,并与制冷剂热量交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膨胀阀,所述膨胀阀设置于所述氟泵和所述蒸发器之间,分别与所述氟泵、所述蒸发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一阀件,所述第一阀件设置于所述氟泵和所述蒸发器之间,分别与所述氟泵、所述蒸发器连接,并与所述膨胀阀并联。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二阀件,所述第二阀件设置于所述膨胀阀和所述储液器之间,分别与所述膨胀阀、所述储液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三阀件,所述第三阀件设置于所述氟泵、所述储液器之间,分别与所述氟泵、所述储液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安全阀件和液位开关,所述安全阀件与所述储液器连接,用于调节所述储液器的内部压力;所述液位开关与所述储液器连接,用于检测所述储液器内的液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器设置于所述氟泵的上方,所述储液器的位置高于所述氟泵的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机构包括水泵、蒸发式冷凝器、喷淋器、第二风机和接水盘,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所述第二风机、所述喷淋器、所述蒸发式冷凝器、所述接水盘;所述水泵分别连接所述喷淋器和所述接水盘,用于将水从所述接水盘中输送至所述喷淋器;在所述蒸发式冷凝器的内部水和制冷剂内部热量交换,使制冷剂冷凝。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第四阀件,所述第四阀件设置于所述压缩机和所述蒸发器之间,分别与所述压缩机、所述蒸发器连接。
CN202021870775.1U 2020-08-31 2020-08-31 一种降温装置 Active CN21243138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870775.1U CN212431382U (zh) 2020-08-31 2020-08-31 一种降温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870775.1U CN212431382U (zh) 2020-08-31 2020-08-31 一种降温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431382U true CN212431382U (zh) 2021-01-29

Family

ID=742745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870775.1U Active CN212431382U (zh) 2020-08-31 2020-08-31 一种降温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43138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282545B (zh) 低温型直流变频热泵系统的补气增焓控制方法
CN111043781A (zh) 压缩机和氟泵复合空调系统
CN110925940B (zh) 一种双级压缩补气空调系统的补气控制方法
RU2614417C2 (ru) Система охлаждения
EP4033179A1 (en) Non-stop defrosting multi-connected hot water system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CN110966791A (zh) 空调系统
CN108106045A (zh) 一种集中制冷分体供冷的空调冰箱联用系统
CN208832629U (zh) 一种低温冷水机组
CN111928506A (zh) 一种降温装置及控制方法
CN113669939A (zh) 一种空调系统以及控制方法
CN212431382U (zh) 一种降温装置
CN108758920A (zh) 一种空调冷媒流量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18269371U (zh) 一种压缩机和氟泵复合空调系统
CN113137710B (zh) 蒸发式冷凝器机组的控制方法
CN213873261U (zh) 一种数据中心用混合制冷系统
CN215176350U (zh) 高温冷水机组
CN214701327U (zh) 离心复叠式高压比串联机组
CN210569393U (zh) 冷水机组
CN210154138U (zh) 一种膨胀阀组件、双向节流系统及空调器
CN114923239A (zh) 一种压缩机和氟泵复合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4353383A (zh) 空气源热泵机组控制方法及空气源热泵机组
CN209639338U (zh) 一种冷库用水冷式一体机
CN210512224U (zh) 一种制冷剂循环系统
CN112880228A (zh) 一种空调防回液装置及防止空调回液的方法
CN208075369U (zh) 一种集中制冷分体供冷的空调冰箱联用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