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430432U - 储气容器 - Google Patents

储气容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430432U
CN212430432U CN202021222558.1U CN202021222558U CN212430432U CN 212430432 U CN212430432 U CN 212430432U CN 202021222558 U CN202021222558 U CN 202021222558U CN 212430432 U CN212430432 U CN 21243043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terface
valve seat
container
inner container
mouthpie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222558.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冬明
郭淑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eishi Energy Technology Hebe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eishi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eishi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Weishi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222558.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43043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43043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43043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illing Or Discharging Of Gas Storage Vesse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容器领域,提供一种储气容器,其中,所述储气容器包括具有第一接口的内胆、具有第二接口的外壳以及阀座,所述第一接口处设置有插入所述阀座中的接口管,所述接口管的外周上设置有多个凸起部,所述阀座从所述第二接口向外伸出,所述储气容器包括阀门,所述接口管的内周面上设置有环形槽,所述环形槽中设置有与所述阀门密封贴合的密封圈。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储气容器,内胆的接口管的外周上的凸起部可以嵌入到阀座中心孔的内周上,在将外壳的纤维结构缠绕于内胆时,凸起部可以防止阀座相对于内胆转动,增加了内胆与阀座的连接稳定性,保证了内胆、阀座及外壳之间的密封性;另外,接口管中的密封圈也提高了密封性能。

Description

储气容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容器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储气容器。
背景技术
金属内胆碳纤维全缠绕气瓶和非金属内胆碳纤维全缠绕气瓶是车载储氢领域的主要产品。金属内胆碳纤维全缠绕气瓶技术已基本趋于成熟,国内也有很多成熟的产品。非金属内胆碳纤维缠绕气瓶相比于金属内胆碳纤维全缠绕气瓶其储氢密度更高,疲劳性能更好,从经济成本角度来看,非金属内胆碳纤维全缠绕气瓶相比于金属内胆全缠绕气瓶其成本更低。
非金属内胆的基本结构为非金属内胆与金属阀座通过注塑、胶接或其他方式连接到一起后再进行纤维缠绕。非金属内胆的功能之一是在气瓶缠绕过程中充当芯模。当金属阀座与非金属内胆是组合式时有可能在内胆旋转时发生相互的转动,影响缠绕工艺。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储气容器,以解决在缠绕形成外壳时阀座相对于内胆转动的问题,另外,还可以避免密封圈和挡圈安装到内胆后滑出。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储气容器,其中,所述储气容器包括具有第一接口的内胆、具有第二接口的外壳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接口和所述第二接口的阀座,所述内胆在所述第一接口处设置有插入所述阀座中的接口管,所述接口管的外周上设置有周向间隔的、嵌入所述阀座中的多个凸起部,所述阀座从所述第二接口向外伸出,所述储气容器包括插入所述阀座和所述接口管中的阀门,所述接口管的内周面上设置有环形槽,所述环形槽中设置有与所述阀门密封贴合的密封圈。
进一步的,在从所述接口管远离所述内胆的一端朝向连接于所述内胆的一端的方向上,所述凸起部相对于所述接口管的外周面的凸起高度增加。
进一步的,所述密封圈的外侧设置有挡圈,所述挡圈的硬度大于所述接口管的硬度。
进一步的,所述内胆由尼龙或聚乙烯制成,所述挡圈由聚醚醚酮制成。
进一步的,所述内胆连接于所述接口管的部分向内凹陷。
进一步的,所述阀座由铝合金制成。
进一步的,所述外壳包括碳纤维缠绕层。
进一步的,所述外壳包括位于所述碳纤维缠绕层外侧的玻璃纤维缠绕层。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储气容器具有以下优势: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储气容器,内胆的接口管的外周上的凸起部可以嵌入到阀座中心孔的内周上,在将外壳的纤维结构缠绕于内胆时,凸起部可以防止阀座相对于内胆转动,增加了内胆与阀座的连接稳定性,保证了内胆、阀座及外壳之间的密封性;内胆的接口管的内周面的环形凹槽用于安装密封圈和挡圈,可防止密封圈和挡圈安装后从内胆中滑出。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所述的储气容器的整体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所述的部分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所述的阀座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内胆,2-外壳,3-接口管,4-凸起部,5-阀座,6-密封圈,7-挡圈。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储气容器,其中,所述储气容器包括具有第一接口的内胆1、具有第二接口的外壳2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接口和所述第二接口的阀座5,所述内胆1在所述第一接口处设置有插入所述阀座5中的接口管3,所述接口管3的外周上设置有周向间隔的、嵌入所述阀座5中的多个凸起部4,所述阀座5从所述第二接口向外伸出,所述储气容器包括插入所述阀座5和所述接口管3中的阀门,所述接口管3的内周面上设置有环形槽,所述环形槽中设置有与所述阀门密封贴合的密封圈6。
所述储气容器可以用于气体的储存,例如氧气、氮气、氢气等,其中,如图1所示,主要包括内胆1、阀座5和外壳2,内胆1的主要作用在于防止气体渗透,而外壳2为内胆1提供支撑,外壳2可以为缠绕结构,以缠绕的方式形成在内胆1的外部,并且在缠绕时,需要将阀座5安装在内胆1的第一接口处,其中第一接口与第二接口彼此对齐,以允许阀座5穿过第二接口。
本方案中,在内胆1的第一接口处设置了接口管3,通过将接口管3插入阀座5,实现内胆1与阀座5的连接,特别的,在内胆1和阀座5上缠绕形成外壳2时,为了避免阀座5相对于内胆1转动,接口管3的外周上设置有凸起部4,凸起部4嵌入阀座5后可以限制阀座5相对于内胆1转动,使得外壳2可以更为紧密地缠绕在内胆1及阀座5上。
其中,内胆1的第一接口和外壳2的第二接口之间形成容纳阀座5的安装空间,阀座5部分地位于该安装空间中,并且从第二接口向外伸出,实现第一接口与第二接口之间的密封。阀座5上形成有与内胆1内部连通的中心孔,该中心孔中可以设置阀门或密封塞以实现密封,并且阀门可以打开以排出或输入气体。阀座5的中心孔的内周上可以形成螺纹,以与阀门或密封塞螺接。
参考图2所示,接口管3的出口端的内周面上设置有环形槽,由于靠近出口端,环形槽靠近出口端的侧壁部分厚度较小,其类似于环形板形式的挂钩,以将密封圈6限制在接口管3的内周面上,密封圈6在阀门插入时可以与阀门密封接合,防止内胆1中的气体在接口管3和阀门之间泄漏。其中,以上所述挂钩的内径可以基本等于或大于密封圈6的内径。密封圈6可以与插入接口管3的阀门密封贴合,提高接口管3与阀门间的密封性。
其中,在从所述接口管3远离所述内胆1的一端朝向连接于所述内胆1的一端的方向上,所述凸起部4相对于所述接口管3的外周面的凸起高度增加。内胆1可以注塑制成,并且可以分为多个部分分别注塑成型,然后再焊接形成完整的内胆1,其中接口管3可以与内胆一体地注塑。阀座5和内胆1(及接口管3)通过机械的方式连接,即将接口管3插入阀座5而实现连接。其中,接口管3在凸起部4处的外径大于阀座5的中心孔的内径,凸起部4的凸起高度沿着接口管3的插入方向逐渐降低,形成与接口管3的外周表面平滑连接的倾斜面,从而可以允许接口管3更容易地插入到阀座5的中心孔中。如图2所示,可以设置沿轴向排列的两个或更多个凸起部4。相应的,参考图3所示,阀座5的中心孔内周上也形成有与凸起部4相对应的凹槽。
进一步的,所述密封圈6的外侧设置有挡圈7,所述挡圈7的硬度大于所述密封圈6的硬度。密封圈6在内胆1中气体作用下,受到向外的压力作用,在高的压力下密封圈6容易沿着阀座5和瓶阀(密封塞)的间隙挤出或者破坏,而挡圈7更稳定的支撑密封圈6,防止密封圈6挤出和破坏。
其中,所述内胆1由尼龙或聚乙烯制成,所述挡圈7由聚醚醚酮制成。内胆材料需有一定的刚度,同时也应具有相对较低的氢气渗透率,可以是例如PA-6、PA-11、PA-12等,优选的是PA-6;另外,内胆1也可以选用聚乙烯,例如HDPE。挡圈7由材料硬度更大的聚醚醚酮(PEEK)制成。
进一步的,所述内胆1连接于所述接口管3的部分向内凹陷。参考图1和图2所示,内胆1在连接接口管3的位置及周围向内凹陷,第一接口与第二接口之间的距离增加,以形成容纳阀座5的空间,阀座5设置在该凹陷位置以更稳定地固定在内胆1上。
其中,所述阀座5由铝合金制成。阀座5的材料需要与所储存的气体兼容,基本不发生反应,例如,不与氢气、氧气等反应,该材料可以为铝合金。
其中,所述外壳2包括碳纤维缠绕层。碳纤维缠绕层可以通过缠绕机将碳纤维缠绕在内胆1上。将阀座5安装于内胆1后,将内胆1固定在缠绕机上,为了防止在缠绕过程中内胆1产生塌陷,需在缠绕过程中使内胆1处于充压状态。另外,可以在缠绕过程中向缠绕的碳纤维施加环氧树脂与固化剂的混合胶液。
进一步的,所述外壳2包括位于所述碳纤维缠绕层外侧的玻璃纤维缠绕层。玻璃纤维缠绕层可以保护碳纤维缠绕层。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储气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气容器包括具有第一接口的内胆(1)、具有第二接口的外壳(2)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接口和所述第二接口的阀座(5),所述内胆(1)在所述第一接口处设置有插入所述阀座(5)中的接口管(3),所述接口管(3)的外周上设置有周向间隔的、嵌入所述阀座(5)中的多个凸起部(4),所述阀座(5)从所述第二接口向外伸出,所述储气容器包括插入所述阀座(5)和所述接口管(3)中的阀门,所述接口管(3)的内周面上设置有环形槽,所述环形槽中设置有与所述阀门密封贴合的密封圈(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气容器,其特征在于,在从所述接口管(3)远离所述内胆(1)的一端朝向连接于所述内胆(1)的一端的方向上,所述凸起部(4)相对于所述接口管(3)的外周面的凸起高度增加。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气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圈(6)的外侧设置有挡圈(7),所述挡圈(7)的硬度大于所述接口管(3)的硬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储气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胆(1)由尼龙或聚乙烯制成,所述挡圈(7)由聚醚醚酮制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气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胆(1)连接于所述接口管(3)的部分向内凹陷。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储气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阀座(5)由铝合金制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气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2)包括碳纤维缠绕层。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储气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2)包括位于所述碳纤维缠绕层外侧的玻璃纤维缠绕层。
CN202021222558.1U 2020-06-28 2020-06-28 储气容器 Active CN21243043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222558.1U CN212430432U (zh) 2020-06-28 2020-06-28 储气容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222558.1U CN212430432U (zh) 2020-06-28 2020-06-28 储气容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430432U true CN212430432U (zh) 2021-01-29

Family

ID=742774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222558.1U Active CN212430432U (zh) 2020-06-28 2020-06-28 储气容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43043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68803B (zh) 用于压力容器的嵌入式加强套管
AU2018226208B2 (en) Pole cap with pressure connection element for pressure vessels
US10532527B2 (en) Method for the production of a bladder accumulator and bladder accumulator produced according to said method
US8186536B2 (en) Molding process of liner with divided boss adapter
CN108779894A (zh) 用于压力容器凸台的排放配件
RU2726956C2 (ru) Сосуд под давлением, имеющий купольные вентиляционные отверстия и внутреннюю камеру, и способ образования сосуда под давлением
RU2724394C2 (ru) Вентилируемая бобышка для емкости под давлением со спеченной металлической вставкой
CN113669617A (zh) 一种纤维缠绕塑料内胆储氢气瓶瓶口结构
CN112762356A (zh) 适用于高压塑料内胆碳纤维全缠绕气瓶的密封结构及应用
CN212430432U (zh) 储气容器
CN112879792A (zh) 一种塑料内胆纤维缠绕气瓶的复合瓶口结构
US20240175554A1 (en) End boss sealing
CN205383388U (zh) 一种充气式座封橡胶气囊
CN111609305A (zh)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压力容器结构
CN220851749U (zh) 一种储氢瓶的瓶口密封结构
CN216813738U (zh) 高压复合容器
JP7416017B2 (ja) 圧力容器
CN217784840U (zh) 非金属内胆缠绕气瓶
CN215061274U (zh) 适用于高压塑料内胆碳纤维全缠绕气瓶的密封结构
CN112443751A (zh) 一种塑料内衬缠绕的气瓶
JP2017129155A (ja) 圧力容器
CN115654355A (zh) 塑料内衬纤维增强复合材料高压气瓶多级密封结构
JP2017129156A (ja) 圧力容器
CN116857555A (zh) 一种高压塑料内胆储氢气瓶阀座
JP6678460B2 (ja) 圧力容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118

Address after: No. 2299, Chaoyang South Street, Lianchi District, Baoding, Hebei, 071000

Patentee after: Weishi Energy Technology Hebei Co.,Ltd.

Address before: Block B, building 12, No. 6655, Jiasong North Road, Jiading District, Shanghai, 201804

Patentee before: Weishi Energy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