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416668U - 神经刺激电极及神经刺激系统 - Google Patents

神经刺激电极及神经刺激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416668U
CN212416668U CN202020446200.0U CN202020446200U CN212416668U CN 212416668 U CN212416668 U CN 212416668U CN 202020446200 U CN202020446200 U CN 202020446200U CN 212416668 U CN212416668 U CN 21241666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re
electrode
lead
fixing ring
neurostimul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446200.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吕依蔓
唐龙军
何庆
高伟
徐永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Shenyi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Shenyi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Shenyi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Shenyi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446200.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41666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41666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41666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ctrotherapy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神经刺激电极及神经刺激系统,神经刺激电极包括依次连接的远端电极组件、中段导线和近端连接器;远端电极组件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一电极和与第一电极电连接的第一导线;近端连接器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二电极和与第二电极电连接的第二导线;中段导线包括第三导线,第三导线的远端与第一导线的近端相连,第三导线与第一导线之间的第一连接部位的外部套设有第一固定环;第三导线的近端与第二导线的远端相连,第三导线与第二导线之间的第二连接部位的外部套设有第二固定环。本实用新型在保证电极根据需求灵活组合电极结构,便于制造不同段具有不同结构的电极的同时,保护电极连接点,提高电极连接部位的力学性能和可靠性。

Description

神经刺激电极及神经刺激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植入式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神经刺激电极及神经刺激系统。
背景技术
植入式有源医疗器械现已广泛用于治疗多种病症,尤其是在对生理、心理的疾病治疗上,这种治疗方式相对于许多传统治疗方式有着更出色、直接的疗效。其中一种植入式有源器械为神经电刺激器,其通过电极向神经组织传递脉冲信号,以改善人体的正常技能运作,如:植入式脑深部神经刺激电极(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能有效改善帕金森患者的肢体控制及协调能力。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药物治疗是其初期及中期的主要治疗方式。随着干预药物剂量的逐步增加和病症的发展,药物发生副作用的风险、患者的心理负担及患者对药物的耐药性也随之增大。在帕金森病的中晚期、晚期,手术治疗是药物治疗的一种有效补充。现手术治疗主要有两种,神经核毁损术和脑深部神经电刺激术。其中脑深部神经电刺激术因其创伤小、安全、有效,以作为手术治疗的首选。通过脑深部神经电刺激手术的患者可显著改善其肢体控制及协调能力,并减少药物的服用剂量。
脑深部电刺激系统分为体内植入部分和体外程控部分。体内植入部分,如图1所示,有三个部分构成:植入式脉冲发生器10(以下简称IPG),电极延伸导线20(以下简称延伸导线),和神经刺激电极30。IPG 10用于给神经刺激电极30提供电刺激脉冲信号;延伸导线20用于连接神经刺激电极30与IPG 10;神经刺激电极30用于植入人体脑组织,刺激脑组织中预定治疗靶点区域。
植入人体后,神经刺激电极30的远端被放置于患者预定治疗靶点区域;通过颅骨固定装置40对神经刺激电极30在颅骨表面进行固定;神经刺激电极30的近端连接器与延伸导线20的远端连接;延伸导线20通过皮下隧道延伸至锁骨附近;延伸导线20的近端与IPG10相连。
现有的电极制造工艺都是整体制造工艺,此种制造方式不利于根据电极不同部位的需求进行不同的结构设计和制造。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神经刺激电极及神经刺激系统,可以在保证电极根据需求灵活组合电极结构,便于制造不同段具有不同结构的电极的同时,保护电极连接点,提高电极连接部位的力学性能和可靠性。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神经刺激电极,包括依次连接的远端电极组件、中段导线和近端连接器;
所述远端电极组件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一电极和与所述第一电极电连接的第一导线;
所述近端连接器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二电极和与所述第二电极电连接的第二导线;
所述中段导线包括第三导线,所述第三导线的远端与所述第一导线的近端相连,所述第三导线与所述第一导线之间的第一连接部位的外部套设有第一固定环;
所述第三导线的近端与所述第二导线的远端相连,所述第三导线与所述第二导线之间的第二连接部位的外部套设有第二固定环。
可选的,所述第三导线为螺旋形。
可选的,所述第一固定环为显影环。
可选的,所述显影环中设置一缺口或者所述显影环围绕所述神经刺激电极的周向延伸呈非封闭环形。
可选的,所述神经刺激电极还包括导丝,所述导丝贯穿所述中段导线。
可选的,所述第一导线的近端和所述第三导线的远端均为扁平状,且二者的截面相同,所述第二导线的远端和所述第三导线的近端均为扁平状,且二者的截面相同。
可选的,第一连接部位的外部还套设有第一绝缘管体,所述第一固定环套设于所述第一绝缘管体的外部,第二连接部位的外部还套设有第二绝缘管体,所述第二固定环套设于所述第二绝缘管体的外部。
可选的,所述第二固定环的材质为非显影材料的金属材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神经刺激系统,所述神经刺激系统包括脉冲发生器、延伸导线和上文所述的神经刺激电极,所述延伸导线的远端与所述神经刺激电极的近端连接器相连,所述延伸导线的近端与所述脉冲发生器相连。
可选的,述延伸导线的远端设有与所述第二固定环相配合的紧固件,所述紧固件用于压紧所述第二固定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神经刺激电极及神经刺激系统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神经刺激电极,由于远端电极组件与中段导线之间的第一连接部位套设有第一固定环,近端连接器与中段导线之间的第二连接部位套设有第二固定环,由此,通过所述第一固定环可以对远端电极组件与中段导线之间的第一连接部位起到保护的作用,有效避免因第一连接部位位于应力释放段而受力产生断裂,有效提高了远端电极组件与中段导线之间的第一连接部位的力学性能和可靠性。同理,通过所述第二固定环可以对近端连接器与中段导线之间的第二连接部位起到保护的作用,有效避免因第二连接部位位于应力释放段而受力产生断裂,有效提高了近端连接器与中段导线之间的第二连接部位的力学性能和可靠性。
(2)由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神经刺激系统,包括上文所述的神经刺激电极,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神经刺激系统具有上文所述的神经刺激电极的所有优点,即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神经刺激系统中的神经刺激电极由于远端电极组件与中段导线之间的第一连接部位套设有第一固定环,近端连接器与中段导线之间的第二连接部位套设有第二固定环,由此,通过所述第一固定环可以对远端电极组件与中段导线之间的第一连接部位起到保护的作用,有效避免因第一连接部位位于应力释放段而受力产生断裂,有效提高了远端电极组件与中段导线之间的第一连接部位的力学性能和可靠性。同理,通过所述第二固定环可以对近端连接器与中段导线之间的第二连接部位起到保护的作用,有效避免因第二连接部位位于应力释放段而受力产生断裂,有效提高了近端连接器与中段导线之间的第二连接部位的力学性能和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植入式脑部神经刺激电极系统(DSB)植入体内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中的神经刺激电极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中的神经刺激电极在未套设第一固定环时,远端电极组件与中段导线之间的连接关系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中的神经刺激电极在套设第一固定环后,远端电极组件与中段导线之间的连接关系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中的神经刺激电极在未套设第二固定环时,中段导线与近端连接器之间的连接关系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中的神经刺激电极在套设第二固定环后,中段导线与近端连接器之间的连接关系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中的神经刺激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中的神经刺激系统中的近端连接器与延伸导线之间的连接关系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中的神经刺激电极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方式中的神经刺激电极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
其中,附图标记如下:
脉冲发生器-10;延伸导线-20;神经刺激电极-30;固定装置-40;远端电极组件-31;中段导线-32;近端连接器-33;第一电极-311;第一导线-312;第二电极-331;第二导线-332;第三导线-321;第一连接部位-341;第一固定环-34;第二连接部位-351;第二固定环-35;紧固件-21;导丝-36。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至10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神经刺激电极及神经刺激系统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根据下面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要说明的是,附图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目的。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请参阅附图。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能涵盖的范围内。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思想在于提供一种神经刺激电极及神经刺激系统,可以在保证电极根据需求灵活组合电极结构,便于制造不同段具有不同结构的电极的同时,保护电极连接点,提高电极连接部位的力学性能和可靠性。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中,所称远端是指靠近待刺激部位的一端,所称近端是指远离待刺激部位的一端。
为实现上述思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神经刺激电极,请参考图2,其示意性地给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中的神经刺激电极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所述神经刺激电极包括依次连接的远端电极组件31、中段导线32和近端连接器33。其中,所述近端连接器33的近端用于连接脉冲发生器10,脉冲发生器10产生的脉冲信号可以输入所述近端连接器33,并通过所述中段导线32传输至所述远端电极组件31。所述中段导线32不仅可以起到连接所述远端电极组件31与所述近端连接器33的作用,同时可以起到根据患者及植入的部位调整所述神经刺激电极的整体长度的作用。所述远端电极组件31用于接触待刺激部位,并向所述待刺激部位发出刺激信号。
优选的,如图2所示,所述神经刺激电极还包括导丝36,所述导丝贯穿所述中段导线32。本实施例中,所述导丝36为不锈钢丝或钨丝。由此,通过在所述中段导线32内设置导丝36,以提高中段导线32的输送性能,可以更加便于将所述神经刺激电极植入人体内。
请参考图2和图3,其中图3示意性地给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提供的神经刺激电极在未套设第一固定环34时,远端电极组件31与中段导线32之间的连接关系结构示意图。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远端电极组件31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一电极311和与所述第一电极311电连接的第一导线312,所述多个第一电极311之间彼此绝缘。所述第一导线312包括多根第一电极丝,所述多根第一电极丝之间彼此绝缘,所述第一电极丝的远端与所述第一电极311一一对应连接。所述第一电极311可由导电的具有生物相容性的材料制成,例如铂或铂铱合金,或者是表面覆盖铂或铂铱合金涂层的材料制成,其可以通过电阻点焊或激光点焊的方式与所述第一电极丝电连接。所述第一电极311可为环形电极、半球形电极或弧形电极。
请参考图3和图4,其中图4示意性给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提供的神经刺激电极在套设第一固定环34后,远端电极组件31与中段导线32之间的连接关系结构示意图。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中段导线32包括第三导线321,所述第三导线321的远端与所述第一导线312的近端相连,所述第三导线321与所述第一导线312之间的第一连接部位341的外部套设有第一固定环34,所述第一固定环34的材质为金属材质。由于远端电极组件31的刚度较大,这一部位难以受力产生弯折,而第一固定环34的材质为金属材质,例如铂铱合金或不锈钢等,因此在受力时,第一固定环34的金属材质可充分分担所受应力,可以更好地保护第一连接部位341,从而,通过在远端电极组件31与中段导线32之间的第一连接部位341套设第一固定环34,所述第一固定环34可以覆盖所述第一连接部位341,进而对第一连接部位341起到保护的作用,有效避免因其连接部位位于应力释放段而受力产生断裂,有效提高了远端电极组件31与中段导线32之间的第一连接部位341的力学性能和可靠性。所述第三导线321包括多根第三电极丝,所述多根第三电极丝之间彼此绝缘,所述第三电极丝的远端与所述第一电极丝的近端一一对应连接。
请参考图2和图5,其中图5示意性地给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提供的神经刺激电极在未套设第二固定环35时,中段导线32与近端连接器33之间的连接关系结构示意图。如图2和图5所示,所述近端连接器33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二电极331和与所述第二电极331电连接的第二导线332,所述多个第二电极331之间彼此绝缘。所述第二导线332包括多根第二电极丝,所述多根第二电极丝之间彼此绝缘,所述第二电极丝的近端与所述第二电极331一一对应连接,所述第二电极丝的远端与所述第三电极丝的近端一一对应连接。所述第二电极331可由导电的具有生物相容性的材料制成,例如铂或铂铱合金,或者是表面覆盖铂或铂铱合金涂层的材料制成,其可以通过电阻点焊或激光点焊的方式与所述第二电极丝电连接。所述第二电极331可为环形电极、部分电极或分段电极。
请参考图5和图6,其中图6示意性地给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提供的神经刺激电极在套设第二固定环35后,中段导线32与近端连接器33之间的连接关系结构示意图。如图5和图6所示,所述第三导线321的近端与所述第二导线332的远端相连,所述第三导线321与所述第二导线332之间的第二连接部位351的外部套设有第二固定环35,所述第二固定环35的材质为金属材质。由于近端连接器33的刚度大,这一部位难以受力产生弯折,而第二固定环35为金属材质,如铂铱合金或不锈钢等力学性能较好的材质,因此在受力时,第二固定环35的金属材质可充分分担所受应力,可以更好的保护第二连接部位351,由此,通过在近端连接器33与中段导线32之间的第二连接部位351套设第二固定环35,所述第二固定环35可以覆盖所述第二连接部位351,进而对第二连接部位351起到保护的作用,有效避免因其连接部位位于应力释放段而受力产生断裂,有效提高了近端连接器33与中段导线32之间的第二连接部位351的力学性能和可靠性。
优选的,所述第三导线321为螺旋形,即所述第三导线321沿其轴向螺旋延伸。由此,通过将所述第三导线321设置为螺旋形,可以有效提高所述中段导线32的力学性能。
优选的,所述第一固定环34为显影环,使得所述第一固定环34起到显影定位的作用。由此,通过观察所述显影环所处的位置,便于医生判断所述远端电极组件31是否到达了电刺激治疗的靶点位置。更优选的,所述显影环中设置一缺口或者所述显影环围绕所述神经刺激电极的周向延伸呈非封闭环形,例如,所述显影环在所述远端电极组件31的横截面上的投影为3/4圆或2/3圆。由此,通过所述显影环所处的周向位置,可以便于在手术时确定第一电极311的周向位置,方便医生确认所使用的第一电极311所对应的方向并对患者进行精确的电刺激治疗。图2和图4中所示的第一固定环34中的梯形缺口即是为了实现方向性显影的目的而设置的,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固定环34中的缺口还可以是其它形状,例如圆形、椭圆形或方形等。另外,所述第一固定环34上设置的缺口也方便将所述第一固定环34卡在所述远端电极组件31的近端上。具体的,所述第一固定环34采用显影材料,优选可由对X射线吸收衰减较大的材料制成,例如钽、铂、铂铱合金、铂钨合金或钡或者含有钽、铂、铂铱合金、铂钨合金或钡的聚合物等。
所述第二固定环35所在位置并没有显影需求,因此,所述第二固定环35的材质优选为非显影材料的金属材质,由于该处是多部件的连接部位,因此为了避免应力集中,提高力学性能和可靠性,所述第二固定环35在材质上优选采用不锈钢等力学性能较好的材质。另外,也可在所述第二固定环35上设置缺口,也就是令所述第二固定环35围绕所述神经刺激电极的周向延伸呈非封闭环形,这样通过缺口可便于将所述第二固定环35卡在所述近端连接器33的远端上。优选的,在所述第二固定环35上不设置缺口,这样对连接部位的固定效果更好,力学性能和可靠性也更好。
优选的,所述第一导线312的近端和所述第三导线321的远端均为扁平状,且二者的截面相同,所述第二导线332的远端和所述第三导线321的近端均为扁平状,且二者的截面相同。此处,所述截面相同是指两个截面的形状和面积均相同。由于所述第一导线312的近端和所述第三导线321的远端均为扁平状,且二者的截面相同,由此可以在将所述第一导线312与所述第三导线321进行连接时,便于二者的连接端进行对齐,从而可以进一步提高第一导线312与第三导线321之间连接的稳定性。同理,由于所述第二导线332的远端和所述第三导线321的近端均为扁平状,且二者的截面相同,由此可以在将所述第二导线332与所述第三导线321进行连接时,便于二者的连接端进行对齐,从而进一步提高所述第二导线332与所述第三导线321之间连接的稳定性。
优选的,所述第三导线321与所述第一导线312之间的第一连接部位341的外部还套设有第一绝缘管体(图中未示出),所述第一固定环34套设于所述第一绝缘管体的外部,所述第三导线321与所述第二导线332之间的第二连接部位351的外部还套设有第二绝缘管体(图中未示出),所述第二固定环35套设于所述第二绝缘管体的外部。由此,通过在所述第一连接部位341套设第一绝缘管体,且所述第一固定环34套设于所述第一绝缘管体的外部,从而通过所述第一绝缘管体可以进一步对所述第一连接部位341起到保护作用,此外,由于所述第一绝缘管体的材质是绝缘的,从而可以提高神经刺激电极在第一连接部位341处的绝缘性,防止电路短路。同理,通过在所述第二连接部位351套设第二绝缘管体,且所述第二固定环35套设于所述第二绝缘管体的外部,由此通过所述第二绝缘管体可以进一步对所述第二连接部位351起到保护作用,又由于所述第二绝缘管体的材质是绝缘的,从而可以提高神经刺激电极在第二连接部位351处的绝缘性,防止电路短路。
其中,所述第一绝缘管体的材质可以与所述远端电极组件31的绝缘材料(即远端电极组件31外部的套管)相同,也可以不同于远端电极组件31的绝缘材料,所述第一绝缘管体的材质可以为TPU或硅胶等绝缘材料。所述第二绝缘管体的材质可以与近端连接器33的绝缘材料(即近端连接器33外部的套管)相同,也可以不同于近端连接器33的绝缘材料,所述第二绝缘管体的材质可以为TPU或硅胶等绝缘材料。如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能理解的,所述第一绝缘管体和所述第二绝缘管体的材质还可以为除TPU和硅胶以外的其他绝缘材料。
为实现上述思想,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神经刺激系统,请参考图7,其示意性地给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提供的神经刺激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所述神经刺激系统包括上文所述的神经刺激电极、脉冲发生器10和延伸导线20,所述延伸导线20的远端与所述神经刺激电极的近端连接器33相连,所述延伸导线20的近端与所述脉冲发生器10相连。由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神经刺激系统中的神经刺激电极其远端电极组件31与中段导线32之间的第一连接部位341套设有第一固定环34,近端连接器33与中段导线32之间的第二连接部位351套设有第二固定环35,由此,通过所述第一固定环34可以对远端电极组件31与中段导线32之间的第一连接部位341起到保护的作用,有效避免因第一连接部位341位于应力释放段而受力产生断裂,有效提高了远端电极组件31与中段导线32之间的第一连接部位341的力学性能和可靠性。同理,通过所述第二固定环35可以对近端连接器33与中段导线32之间的第二连接部位351起到保护的作用,有效避免因第二连接部位351位于应力释放段而受力产生断裂,有效提高了近端连接器33与中段导线32之间的第二连接部位351的力学性能和可靠性。
优选的,请参考图8,其示意性地给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提供的神经刺激系统中的近端连接器33与延伸导线20之间的连接关系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所述延伸导线20的远端设有与所述第二固定环35相配合的紧固件21,所述紧固件21能够压紧所述第二固定环35。由此,通过在所述延伸导线20的远端设置与所述第二固定环35相配合的紧固件21,由此通过所述紧固件21可以将所述近端连接器33牢牢地固定在所述延伸导线20的远端中,有效防止所述近端连接器33从所述延伸导线20的远端脱离出来。所述紧固件21在固定时,可以对所述第二固定环35施加一定的压力,但这个压力在所述第二固定环35的承受范围内,且第二固定环35与第二绝缘管体可以同时保护近端连接器33与中段导线32之间的第二连接部位351,有效保证了第二连接部位351的力学性能和可靠性。
为实现上述思想,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神经刺激电极的制造方法,请参考图9,其示意性地给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提供的神经刺激电极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如图9所示,所述神经刺激电极的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10:分别制造远端电极组件、中段导线和近端连接器,其中,所述远端电极组件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一电极和与所述第一电极电连接的第一导线,所述第一导线的近端延伸至所述远端电极组件的近端并裸露;所述近端连接器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二电极和与所述第二电极电连接的第二导线,所述第二导线的远端延伸至所述近端连接器的远端并裸露;所述中段导线包括第三导线,所述第三导线的近端和远端分别延伸至所述中段导线的近端和远端并裸露。
步骤S120:将所述第一导线的近端与所述第三导线的远端相连,将所述第二导线的远端与所述第三导线的近端相连,并在所述第一导线与所述第三导线之间的第一连接部位套上第一固定环,在所述第二导线与所述第三导线之间的第二连接部位套上第二固定环。
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神经刺激电极的制造方法,通过将神经刺激电极分成远端电极组件、中段导线和近端连接器这三个模块,先分别制造出远端电极组件、中段导线和近端连接器,然后将所述远端电极组件的近端与中段导线的远端相连,将所述近端连接器的远端与中段导线的近端相连,并在所述远端电极组件与中段导线之间的第一连接部位套设第一固定环,在所述近端连接器与中段导线之间的第二连接部位套设第二固定环,由此通过所述第一固定环可以对远端电极组件与中段导线之间的第一连接部位起到保护的作用,有效避免因第一连接部位位于应力释放段而受力产生断裂,有效提高了远端电极组件与中段导线之间的第一连接部位的力学性能和可靠性。同理,通过所述第二固定环可以对近端连接器与中段导线之间的第二连接部位起到保护的作用,有效避免因第二连接部位位于应力释放段而受力产生断裂,有效提高了近端连接器与中段导线之间的第二连接部位的力学性能和可靠性。此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神经刺激电极的制造方法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的整体制造工艺,通过模块化的组装方式更加便于根据使用需求调整神经刺激电极各段的结构,便于增加或设计符合需求的结构模块,有利于合理安排工艺步骤,进而可以有效降低生产成本。
优选的,采用焊接的方法分别将所述第一导线的近端与所述第三导线的远端相连,将所述第二导线的远端与所述第三导线的近端相连。具体地,可采用电阻焊或激光焊的方式分别将所述第一导线的近端与所述第三导线的远端相连,将所述第二导线的远端与所述第三导线的近端相连。
优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第一连接部位套上所述第一固定环后,采用注塑或胶粘的方式将所述第一固定环固定于所述远端电极组件和所述中段导线上;
在所述第二连接部位套上所述第二固定环后,采用注塑或胶粘的方式将所述第二固定环固定于所述近端连接器和所述中段导线上。
由此,通过采用注塑或胶粘的方式将所述第一固定环固定于所述远端电极组件和中段导线上,可以进一步提高所述第一固定环与所述远端电极组件和所述中段导线之间连接的稳定性,进一步提高所述第一固定环对第一连接部位的保护作用。同理,通过采用注塑或胶粘的方式将所述第二固定环固定于所述近端连接器和中段导线上,可以进一步提高所述第二固定环与所述近端连接器和所述中段导线之间连接的稳定性,进一步提高所述第二固定环对第二连接部位的保护作用。
优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第一连接部位套上所述第一固定环之前,在所述第一连接部位套上第一绝缘管体;
在所述第二连接部位套上所述第二固定环之前,在所述第二连接部位套上第二绝缘管体。
由此,在所述第一连接部位套上第一固定环之前,先在所述第一连接部位套上第一绝缘管体,再套上第一固定环,从而可以通过所述第一绝缘管体进一步对所述第一连接部位起到保护作用,此外,由于所述第一绝缘管体的材质是绝缘的,从而可以提高神经刺激电极在第一连接部位处的绝缘性,防止电路短路。同理,在所述第二连接部位套上第二固定环之前,先在所述第二连接部位套设第二绝缘管体,再套上第二固定环,从而可以通过所述第二绝缘管体进一步对所述第二连接部位起到保护作用,又由于所述第二绝缘管体的材质是绝缘的,从而可以提高神经刺激电极在第二连接部位处的绝缘性,防止电路短路。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神经刺激电极的另一种制造方法,请参考图10,其示意性地给出了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方式提供的神经刺激电极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0所示,所述神经刺激电极的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210,分别制造远端电极组件、中段导线和近端连接器,其中,所述远端电极组件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一电极和与所述第一电极电连接的第一导线,所述第一导线的近端延伸至所述远端电极组件的近端并裸露;所述近端连接器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二电极和与所述第二电极电连接的第二导线,所述第二导线的远端延伸至所述近端连接器的远端并裸露;所述中段导线包括第三导线,所述第三导线的近端和远端分别延伸至所述中段导线的近端和远端并裸露;
步骤S220,在所述第三导线的靠近远端的部位套上第一固定环,在所述第三导线的靠近近端的部位套上第二固定环;以及
步骤S230,将所述第一导线的近端与所述第三导线的远端相连,将所述第二导线的远端与所述第三导线的近端相连,以使所述第一固定环套于所述第一导线与所述第三导线之间的第一连接部位上,所述第二固定环套于第二导线与所述第三导线之间的第二连接部位上。
与图9所示的制造方法相比,本实施例的制造方法,在将所述第一导线的近端与所述第三导线的远端相连之前,先在所述第三导线的靠近远端的部位套上第一固定环,从而可以在将所述第一导线的近端与所述第三导线的远端相连之后,更加方便地将所述第一固定环套设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位上。同理,在将所述第二导线的远端与所述第三导线的近端相连之前,先在所述第三导线的靠近近端的部位套设第二固定环,从而可以在将所述第二导线的远端与所述第三导线的近端连接之后,更加方便地将所述第二固定环套设于所述第二连接部位上。
综上所述,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神经刺激电极、其制造方法及神经刺激系统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神经刺激电极,由于远端电极组件与中段导线之间的第一连接部位套设有第一固定环,近端连接器与中段导线之间的第二连接部位套设有第二固定环,由此,通过所述第一固定环可以对远端电极组件与中段导线之间的第一连接部位起到保护的作用,有效避免因第一连接部位位于应力释放段而受力产生断裂,有效提高了远端电极组件与中段导线之间的第一连接部位的力学性能和可靠性。同理,通过所述第二固定环可以对近端连接器与中段导线之间的第二连接部位起到保护的作用,有效避免因第二连接部位位于应力释放段而受力产生断裂,有效提高了近端连接器与中段导线之间的第二连接部位的力学性能和可靠性。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神经刺激系统包括上文所述的神经刺激电极,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神经刺激系统具有上文所述的神经刺激电极的所有优点,即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神经刺激系统中的神经刺激电极由于远端电极组件与中段导线之间的第一连接部位套设有第一固定环,近端连接器与中段导线之间的第二连接部位套设有第二固定环,由此,通过所述第一固定环可以对远端电极组件与中段导线之间的第一连接部位起到保护的作用,有效避免因第一连接部位位于应力释放段而受力产生断裂,有效提高了远端电极组件与中段导线之间的第一连接部位的力学性能和可靠性。同理,通过所述第二固定环可以对近端连接器与中段导线之间的第二连接部位起到保护的作用,有效避免因第二连接部位位于应力释放段而受力产生断裂,有效提高了近端连接器与中段导线之间的第二连接部位的力学性能和可靠性。
(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神经刺激电极的制造方法,通过将神经刺激电极分成远端电极组件、中段导线和近端连接器这三个模块,先分别制造出远端电极组件、中段导线和近端连接器,然后将所述远端电极组件的近端与中段导线的远端相连,将所述近端连接器的远端与中段导线的近端相连,并在所述远端电极组件与中段导线之间的第一连接部位套设第一固定环,在所述近端连接器与中段导线之间的第二连接部位套设第二固定环,由此通过所述第一固定环可以对远端电极组件与中段导线之间的第一连接部位起到保护的作用,有效避免因第一连接部位位于应力释放段而受力产生断裂,有效提高了远端电极组件与中段导线之间的第一连接部位的力学性能和可靠性。同理,通过所述第二固定环可以对近端连接器与中段导线之间的第二连接部位起到保护的作用,有效避免因第二连接部位位于应力释放段而受力产生断裂,有效提高了近端连接器与中段导线之间的第二连接部位的力学性能和可靠性。此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神经刺激电极的制造方法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的整体制造工艺,通过模块化的组装方式更加便于根据使用需求调整电极各段的内部结构,便于增加或设计符合需求的结构,有利于合理安排工艺步骤,进而可以有效降低生产成本。
上述描述仅是对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方式的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范围的任何限定,本实用新型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上述揭示内容做的任何变更、修饰,均属于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括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0)

1.一种神经刺激电极,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远端电极组件、中段导线和近端连接器;
所述远端电极组件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一电极和与所述第一电极电连接的第一导线;
所述近端连接器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二电极和与所述第二电极电连接的第二导线;
所述中段导线包括第三导线,所述第三导线的远端与所述第一导线的近端相连,所述第三导线与所述第一导线之间的第一连接部位的外部套设有第一固定环;
所述第三导线的近端与所述第二导线的远端相连,所述第三导线与所述第二导线之间的第二连接部位的外部套设有第二固定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神经刺激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导线为螺旋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神经刺激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环为显影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神经刺激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显影环中设置一缺口或者所述显影环围绕所述神经刺激电极的周向延伸呈非封闭环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神经刺激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神经刺激电极还包括导丝,所述导丝贯穿所述中段导线。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神经刺激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线的近端和所述第三导线的远端均为扁平状,且二者的截面相同,所述第二导线的远端和所述第三导线的近端均为扁平状,且二者的截面相同。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神经刺激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位的外部还套设有第一绝缘管体,所述第一固定环套设于所述第一绝缘管体的外部,所述第二连接部位的外部还套设有第二绝缘管体,所述第二固定环套设于所述第二绝缘管体的外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神经刺激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环的材质为非显影材料的金属材质。
9.一种神经刺激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脉冲发生器、延伸导线和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神经刺激电极,所述延伸导线的远端与所述神经刺激电极的近端连接器相连,所述延伸导线的近端与所述脉冲发生器相连。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神经刺激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导线的远端设有与所述第二固定环相配合的紧固件,所述紧固件用于压紧所述第二固定环。
CN202020446200.0U 2020-03-31 2020-03-31 神经刺激电极及神经刺激系统 Active CN21241666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446200.0U CN212416668U (zh) 2020-03-31 2020-03-31 神经刺激电极及神经刺激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446200.0U CN212416668U (zh) 2020-03-31 2020-03-31 神经刺激电极及神经刺激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416668U true CN212416668U (zh) 2021-01-29

Family

ID=742926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446200.0U Active CN212416668U (zh) 2020-03-31 2020-03-31 神经刺激电极及神经刺激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41666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17027A1 (zh) * 2022-07-19 2024-01-25 景昱医疗科技(苏州)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传递模块和电刺激设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17027A1 (zh) * 2022-07-19 2024-01-25 景昱医疗科技(苏州)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传递模块和电刺激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160974B2 (en) Neurostimulation lead with stiffened proximal array
US20210260367A1 (en) Medical leads with segmented electrodes and methods of fabrication thereof
US6871091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shunting induced currents in an electrical lead
US6909918B2 (en) Implantable percutaneous stimulation lead with lead carrier
CN103180008B (zh) 医疗装置的固定附连机构
US8478409B2 (en) Filtering capacitor feedthrough assembly
CN113457007A (zh) 神经刺激电极、其制造方法及神经刺激系统
US20050256541A1 (en) Catheter with temporary stimulation electrode
US20070250143A1 (en) Multi-conductor ribbon coiled medical device lead
CN106659882A (zh) 用于进行神经刺激以减轻膀胱功能障碍和其他适应症的可植入引线附着结构
US9833610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making and using electrode or terminal extensions for coupling to leads of implantable electrical systems
US20110029055A1 (en) Spiral lead
US20170232255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spinal cord stimulation trial
CN212416668U (zh) 神经刺激电极及神经刺激系统
US20120083867A1 (en) Hub for implantable medical leads
WO2023056762A1 (zh) 电导线、加工方法、延长线、电极和电刺激系统
US8219207B2 (en) Thermal switch for implantable medical devices
US20050177039A1 (en) Chronically implantable an artifact-free biomedical electrode assemblies
US10173055B2 (en) Electrical stimulation leads and systems having a RF shield along at least the lead and methods of making and using
CN113041495A (zh) 医疗装置和医疗系统
US20120253445A1 (en) MRI compatible conductor system for catheter and stimulation leads
CN114099947A (zh) 一种医疗装置及医疗系统
KR20080093473A (ko) 전극을 이용하는 신경자극블록세트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