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414427U - 一种交叉板及诱捕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交叉板及诱捕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414427U
CN212414427U CN202020724210.6U CN202020724210U CN212414427U CN 212414427 U CN212414427 U CN 212414427U CN 202020724210 U CN202020724210 U CN 202020724210U CN 212414427 U CN212414427 U CN 21241442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cross
board
trap
l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724210.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进
曹川健
卢文锋
杜进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eruibiyua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eruibiyu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eruibiyua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eruibiyu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724210.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41442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41442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41442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atching Or Destruc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交叉板及诱捕器,所述交叉板包括通过条形通孔相互配合的板一及板二;所述板一及板二的上端均开设有卡口,所述板一及板二的上部均开设有适应缺口,所述板一及板二的下部均设置有卡脚;一种诱捕器,包括上述的交叉板,其中,所述伞盖开设有与所述连接扣对应的插孔;所述飞入集虫桶的上端内侧设置有与卡脚对应的卡合部。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交叉板及诱捕器,通过交叉板上的适应缺口,使之适应伞盖的曲面,相互交叉的板一及板二通过对应的条形通孔合成十字状,从而适应伞盖的曲面的同时,又能够起到支撑伞盖以及飞入集虫桶的作用,使昆虫在十字交叉板的间隙间相互碰撞落入飞入集虫桶,提高集虫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交叉板及诱捕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林业虫害防治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交叉板及诱捕器。
背景技术
昆虫信息素诱芯是可吸引各种害虫,用来监测害虫的发生动态,或防治虫害,降低下一代虫口密度,进而降低害虫的危害程度,保护农林作物及果品,发展高品质的绿色农产品的绿色防控害虫的先进产品。
蛾类桶型诱捕器是主要适合蛾类害虫的飞行模式。但还有很多农林害虫,飞行能力不强,在地面或者树干上危害的鞘翅目害虫,比如金龟子,小型天牛,小蠹虫等害虫。在诱捕这些害虫时候,如果使用大型天牛诱捕器不仅成本高,而且不适合固定在地面,或者低灌木、矮化植物等的使用,市场中确少此类适合产品。
现有技术中,诱捕器通常设计为诱芯吊装柄与桶状结构,吸引昆虫飞入诱捕器内。诱捕器包括顶盖(伞盖)、诱芯、飞入桶以及昆虫收集桶,其中的飞入桶一般采取漏斗形状,让昆虫蛾虫落入漏斗下方的昆虫收集桶内。
现有技术中专利申请号为CN200720305639.6提出的一种漏斗式诱捕器,包括上盖漏斗以及十字撞击板等,其不足之处在上盖较平,市场中早已不存在此种设计,因昆虫诱捕器长处于野外环境,上盖水平会容易积累雨水以及灰尘,不利于使用寿命,市场中的已经用伞盖代替,相应的这种形状的十字撞击板不适宜市场上的诱捕器伞盖。
专利申请号为CN201822265588.X提出的一种旋转式天牛诱捕器,包括收集杯、十字交叉板、漏斗和遮雨盖,其方方正正的十字交叉板已经完全不适应现行市场上的伞盖,但由于伞盖的曲面结构,市场上暂未存在合适的十字撞击板用于伞盖型诱捕器,即使通过复杂的结构设计配合伞盖,对于伞盖、诱芯及飞入集虫桶的安装拆卸造成了极大的负担。
因此,提出一种交叉板及诱捕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昆虫撞击十字交叉板中存在的不适应现行伞盖的问题,同时也需保证适应伞盖的同时简单化的拆卸诱芯、伞盖及飞入集虫桶,在此,提供一种交叉板及诱捕器。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一种交叉板,所述交叉板包括通过条形通孔相互配合的板一及板二;其中,
所述板一及板二的上端均开设有卡口,
所述板一及板二的上部均开设有适应缺口,
所述板一及板二的下部均设置有卡脚,
所述板一的上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扣,
所述卡口、适应缺口、卡脚及连接扣均用以固定所述板一及板二的位置。
较佳地,所述板一及板二均开设有缺口,且所述缺口间相互形成诱芯放置腔;
较佳地,所述板一及板二均设置有与所述条形通孔对应的固定导向夹。
较佳地,所述适应缺口的角度大小在120度至150度之间。
较佳地,所述交叉板的材质为塑料或钢。
一种诱捕器,还包括:
伞盖、插设在所述伞盖中心处的诱芯盖、位于所述诱芯盖下方的诱芯放置器以及飞入集虫桶,其中,
所述伞盖开设有与所述连接扣对应的插孔。
较佳地,所述飞入集虫桶的上端内侧设置有与卡脚对应的卡合部。
较佳地,所述诱芯盖的下端设置有L型卡块,所述伞盖的中心轴圈处设置有与所述L型卡块对应的旋入口。
较佳地,所述诱芯放置器包括由多个环形间隔分布的连杆、共同连接在多个所述连杆上端的连接环以及共同连接在多个所述连杆内侧壁的承接板。
较佳地,所述伞盖的中心轴圈处设置有与所述连接环对应的挡板。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
一、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交叉板及诱捕器使用时,通过交叉板上的适应缺口,使之适应伞盖的曲面,相互交叉的板一及板二通过对应的条形通孔合成十字状,从而适应伞盖的曲面的同时,又能够起到支撑伞盖以及飞入集虫桶的作用,使昆虫在十字交叉板的间隙间相互碰撞落入飞入集虫桶,提高集虫效率。
二、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交叉板及诱捕器使用时,本发明通过交叉板中间的缺口形成诱芯放置腔,用于放置诱芯放置器,使交叉板能够适应配合昆虫素诱芯的放置。
三、栅栏式诱芯放置器的连杆、承接板及连接环的结构设计,让橡胶塞型、方片型、毛细管型、棉棒型、膏状型及液体型的昆虫信息素诱芯都能放置其中,适应了当前市场上日益丰富的诱芯种类,而不仅限于某一种形态的诱芯。
四、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交叉板及诱捕器使用时,本发明通过连接扣与插孔配合,适应缺口可以与诱芯载体配合接触,卡口留给伞盖的轴心结构(为挡板、以及诱芯盖及L型卡块结构)空间,并紧密接触,三者都能够固定交叉板的位置;并通过连接扣上的孔眼,便于通过孔眼在野外环境将诱捕器钩起;卡脚伸入卡合部的内缘,让交叉板的下端与飞入集虫桶卡接,都能够方便快捷的拆卸安装诱捕器,以及能够简化诱芯更换的工作量。
五、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交叉板及诱捕器使用时,本发明通过交叉板的形状结构设计去适应改变现有技术中伞盖的曲面,既起到支撑伞盖结构的作用,又有利于作为撞击板,加速昆虫死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交叉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诱捕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诱芯盖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诱芯放置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
板一11、板二12、诱芯放置腔13、固定导向夹14、卡口15、适应缺口16、卡脚17、连接扣18;
诱芯盖21、L型卡块211;
伞盖22、插孔221、挡板222、旋入口223;
飞入集虫桶23、卡合部231;
诱芯放置器24、连接环241、连杆242、承接板24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举个较佳实施例,并结合附图来更清楚完整地说明本实用新型。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交叉板,如图1及图2所示,交叉板包括通过条形通孔相互配合的板一11及板二12;板一11与板12相互扣合,采用条形通孔相互扣合的方式让板一11与板二12的安装变简单,其中,
板一11及板二12的上端均开设有卡口15,卡口15的形状可以根据伞盖的轴心结构去适应性设计,并且卡口15应该紧贴伞盖的轴心结构(此处的轴心结构为诱芯盖、L型卡块211结构以及挡板222结构),以此来稳定板一11与板12结构;
板一11及板二12的上部均开设有适应缺口16,板一11与板12均为上窄下宽结构,缺口16的侧边应该为钝角,用以适应多种型号角度的伞盖22,
板一11及板二12的下部均设置有卡脚17,卡脚形如L型,能够勾住昆虫飞入集虫桶23圆形内缘的侧壁;
板一11的上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扣18,连接扣18用于贯穿伞盖22上的插口221,一方面可以稳定板一11及板二12的位置,另一方面连接扣18上的孔眼,可以用来挂钩于野外,例如挂在可用钉子穿过孔眼,将交叉板及诱捕器挂放置高处。
卡口15、适应缺口16、卡脚17及连接扣18均用以固定板一11及板二12的位置。
具体地,板一11及板二12均开设有缺口,且缺口间相互形成诱芯放置腔13;缺口的形状通常为矩形,用于放置诱芯放置器24。
具体地,板一11及板二12均设置有与条形通孔对应的固定导向夹14,固定导向夹14的一端为扩散曲状,这样使板一11及板二12安装通过条形通孔时更容易扣合,在板一11或板二12进入固定导向夹14,能够允许一定的角度误差,仍然可以通过扩散曲状的固定导向夹14,使板一11及板二12变为90度十字交叉板,十字交叉板有利于昆虫特别是飞蛾进入交叉板后,碰撞交叉板,加速昆虫死亡。
具体地,适应缺口16的角度大小在120度至150度之间,此角度较为适合现行市场中不同倾斜角度的伞盖22,支撑伞盖22与飞入集虫桶23的高度差,有利于昆虫进入。
进一步地,交叉板的材质为塑料或钢。塑料和钢的材质容易使交叉板具有一定的弹性,使卡脚17更容易进入飞入集虫桶23的卡合部231的内缘,使交叉板与飞入集虫桶23安装更加方便。
如图3-4所示,
一种诱捕器,还包括:
伞盖22、插设在伞盖22中心处的诱芯盖21、位于诱芯盖21下方的诱芯放置器24以及飞入集虫桶23,诱芯放置器24对应上述交叉板中的诱芯放置腔13,诱芯盖21的结构空间由卡口15构成;其中,
伞盖22开设有与连接扣18对应的插孔221。伞盖22开设有与连接扣18对应的插孔221,连接扣18上可以设置一定角度的圆角,使连接扣18更容易穿过插孔221。
具体地,飞入集虫桶23的上端内侧设置有与卡脚17对应的卡合部231。卡脚17伸入卡合部231与飞入集虫桶23卡接,安装拆卸方便快捷。
具体地,如图5所示,诱芯盖21的下端设置有L型卡块211,伞盖22的中心轴圈处设置有与L型卡块211对应的旋入口223。L型卡块211通过旋入口223插入伞盖22的中心,随后旋入,L型卡块211错位于旋入口223,从而完成卡合动作。
具体地,如图6所示,诱芯放置器24包括由多个环形间隔分布的连杆242、共同连接在多个连杆242上端的连接环241以及共同连接在多个连杆242内侧壁的承接板243。诱芯放置器24采用“栅栏”作为放置载体的优点在于间隔分布的连杆242能够充分散发诱芯的气味实现高效吸引昆虫,承接板243则能够塞入各种类型的诱芯,例如液态、橡胶塞型。
进一步地,伞盖22的中心轴圈处设置有与连接环241对应的挡板222。连接环241位于挡板222的上侧,被随后插入的诱芯盖21卡合固定。有利于整体结构安装配合的稳定性。
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仅是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是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做出多种变更或修改,但这些变更和修改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交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交叉板包括通过条形通孔相互配合的板一及板二;其中,
所述板一及板二的上端均开设有卡口,
所述板一及板二的上部均开设有适应缺口,
所述板一及板二的下部均设置有卡脚,
所述板一的上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扣,
所述卡口、适应缺口、卡脚及连接扣均用以固定所述板一及板二的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板一及板二均开设有缺口,且所述缺口间相互形成诱芯放置腔。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板一及板二均设置有与所述条形通孔对应的固定导向夹。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适应缺口的角度大小在120度至150度之间。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交叉板的材质为塑料或钢。
6.一种诱捕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交叉板,还包括:
伞盖(22)、插设在所述伞盖(22)中心处的诱芯盖(21)、位于所述诱芯盖(21)下方的诱芯放置器(24)以及飞入集虫桶(23),其中,
所述伞盖(22)开设有与所述连接扣(18)对应的插孔(221)。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诱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飞入集虫桶(23)的上端内侧设置有与卡脚(17)对应的卡合部(231)。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诱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诱芯盖(21)的下端设置有L型卡块(211),所述伞盖(22)的中心轴圈处设置有与所述L型卡块(211)对应的旋入口(223)。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诱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诱芯放置器(24)包括由多个环形间隔分布的连杆(242)、共同连接在多个所述连杆(242)上端的连接环(241)以及共同连接在多个所述连杆(242)内侧壁的承接板(243)。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诱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伞盖(22)的中心轴圈处设置有与所述连接环(241)对应的挡板(222)。
CN202020724210.6U 2020-05-06 2020-05-06 一种交叉板及诱捕器 Active CN21241442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724210.6U CN212414427U (zh) 2020-05-06 2020-05-06 一种交叉板及诱捕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724210.6U CN212414427U (zh) 2020-05-06 2020-05-06 一种交叉板及诱捕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414427U true CN212414427U (zh) 2021-01-29

Family

ID=742886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724210.6U Active CN212414427U (zh) 2020-05-06 2020-05-06 一种交叉板及诱捕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41442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75709A (zh) * 2021-10-27 2022-01-04 北京市园林绿化科学研究院 一种野外飞行性昆虫调查与监测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75709A (zh) * 2021-10-27 2022-01-04 北京市园林绿化科学研究院 一种野外飞行性昆虫调查与监测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642936A (en) Multi-functional high capacity insect trap
US20070094915A1 (en) Insect trap for capturing numerous species of the lepidoptera order and method of operation thereof
KR100856377B1 (ko) 해충유인 포획장치
CN212414427U (zh) 一种交叉板及诱捕器
KR100990838B1 (ko) 곤충유인트랩
JP6699970B2 (ja) 飛翔性害虫捕獲装置
CN111567491A (zh) 一种交叉板及诱捕器
CN210519875U (zh) 一种简易式昆虫诱捕器
US20030089025A1 (en) Rodent bait
CN201898803U (zh) 平板式可折叠成三角桶状的飞蛾诱捕器
KR20160143161A (ko) 소나무 재선충병 방지용 통발구조 해충 포획트랩
KR20140013826A (ko) 해충 포획장치
CN211932173U (zh) 一种昆虫诱捕器
JP4129673B2 (ja) 害虫誘引捕獲器
CN209995179U (zh) 一种果树害虫诱捕装置
RU2289243C1 (ru) Ловушка для насекомых
KR102049283B1 (ko) 해충 포집기
CN211353627U (zh) 一种茶树种植防虫装置
CN111567489A (zh) 一种昆虫诱捕器
CN208480512U (zh) 一种新型水生蝽类诱捕器
CN212414426U (zh) 一种昆虫诱捕器
CN215188945U (zh) 昆虫诱捕器
CN217694993U (zh) 一种果树病虫害治理装置
KR200442596Y1 (ko) 유인제 수용부가 구비된 해충포획장치
CN211983376U (zh) 金字塔型诱捕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