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413684U - 一种超薄导热贴片的注液管末端粘胶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超薄导热贴片的注液管末端粘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413684U
CN212413684U CN202021540253.5U CN202021540253U CN212413684U CN 212413684 U CN212413684 U CN 212413684U CN 202021540253 U CN202021540253 U CN 202021540253U CN 212413684 U CN212413684 U CN 21241368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tch
glue
viscose
heating plate
heat condu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540253.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任思宇
王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angshan Dachuang Conduc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angshan Dachuang Condu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angshan Dachuang Conduc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Tangshan Dachuang Condu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540253.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41368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41368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41368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ating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超薄导热贴片的注液管末端粘胶装置,包括底盘;底盘顶部设置有隔热底座;隔热底座上具有多条纵向分布的加热板放置开口槽和多条横向分布的导热贴片放置开口槽;每条导热贴片放置开口槽同时与多条加热板放置开口槽垂直相交;每条加热板放置开口槽用于放入一个硅橡胶加热板;每个硅橡胶加热板内放入有顶部开口的粘胶槽体;每个粘胶槽体里面预先放入有颗粒状胶;导热贴片放置开口槽,用于放入超薄导热贴片;超薄导热贴片的注液管末端,对应伸入到粘胶槽体里面。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科学,能够方便、可靠地对颗粒状胶进行加热,并利用加热形成的液态胶对超薄导热贴片上的注液管末端进行粘胶处理,保证粘胶质量。

Description

一种超薄导热贴片的注液管末端粘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导热贴片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超薄导热贴片的注液管末端粘胶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电力电子设备和器件向小型化、集成化、高效化的快速发展,器件性能和散热量不断增大,并带来热流密度分布不均匀、局部热流密度极大、热量聚集在局部区域、局部温度过高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对电力电子设备的散热设计,提出了新的挑战,需要热管理系统满足高性能、高紧凑、高可靠、高柔性的要求。为此,业界一直不断地研发各种散热装置,以解决电子元件的散热问题。
目前最有效的手段是利用相变原理制作的超薄导热贴片技术,制作更优更稳定的散热产品,是电子散热领域持续研究的课题,而超薄导热贴片的制作方式具有多种方式,导致超薄导热贴片的性能水平存在较大不同。
超薄导热贴片是一种很常见的散热装置,传统的超薄导热贴片的制作方式一般采用烧结的方法,然而在粉末烧结时,烧结温度高,费工费时,且粉末烧结成型困难,烧结的效果无法保证,例如各批次的烧结致密效果一致性无法保证,导致各批次的超薄导热贴片性能差异,稳定性不好。
为此,本申请人进行技术研发,研发了一种新的超薄导热贴片生产工艺,在该工艺中,有一个加工步骤,需要对超薄导热贴片上的注液管(如铜管)末端进行粘胶处理。但是,由于注液管末端所粘的胶在常温下成固态(是颗粒状胶),只有在高温环境下才能熔化成为液态胶,因此,在粘胶处理时,需要让胶始终处于液体形态。
因此,目前迫切需要开发出一种装置,能够方便、可靠地对颗粒状胶进行加热,并利用加热形成的液态胶对超薄导热贴片上的注液管(如铜管)末端进行粘胶处理,充分满足注液管末端的粘胶需求,保证粘胶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缺陷,提供一种超薄导热贴片的注液管末端粘胶装置。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超薄导热贴片的注液管末端粘胶装置,
包括底盘;
底盘的顶部,设置有隔热底座;
隔热底座上,具有多条纵向分布的加热板放置开口槽和多条横向分布的导热贴片放置开口槽;
每条导热贴片放置开口槽,同时与多条加热板放置开口槽垂直相交;
其中,每条加热板放置开口槽,用于放入一个上下开口的、中空的硅橡胶加热板;
每个硅橡胶加热板,均纵向分布;
每个硅橡胶加热板里面,放入有一条顶部开口的、中空的粘胶槽体;
硅橡胶加热板与粘胶槽体的外表面相贴合接触,用于对粘胶槽体进行加热;
每个粘胶槽体里面,预先放入有颗粒状胶;
其中,导热贴片放置开口槽,用于放入需要粘胶处理的超薄导热贴片;
超薄导热贴片的注液管末端,对应伸入到一个粘胶槽体里面。
其中,超薄导热贴片下端中部的注液管末端,伸入到粘胶槽体里面,且与粘胶槽体里面经过加热熔化获得的液体胶相接触。
其中,导热贴片放置开口槽的纵向宽度,与超薄导热贴片的厚度相对应匹配。
其中,粘胶槽体为顶面开口的长方体槽。
其中,超薄导热贴片下端中部的开口的横向尺寸,大于粘胶槽体的横向尺寸。
其中,隔热底座的高度,大于粘胶槽体和硅橡胶加热板的高度。
其中,任意相邻的两条导热贴片放置开口槽,等间距设置;
任意相邻的两条加热板放置开口槽,等间距设置;
每条加热板放置开口槽,均纵向贯穿所述隔热底座的前后两侧。
其中,底盘的顶部四周边缘,环绕设置有向上突出的限位支撑块;
隔热底座位于限位支撑块的内侧;
隔热底座的四周侧壁,与限位支撑块的内侧壁相接触;
限位支撑块的左右两侧外壁中部,分别固定设置有一个把手。
其中,硅橡胶加热板的形状大小,与粘胶槽体的形状大小,相对应匹配;
每个硅橡胶加热板,包括左侧加热部、右侧加热部和后侧加热部;
左侧加热部和右侧加热部纵向分布且相互平行;
左侧加热部和右侧加热部的后端,分别连接后侧加热部的左右两端;
左侧加热部的前端,连接有通电线束。
其中,左侧加热部与粘胶槽体的左侧外壁相接触;
右侧加热部与粘胶槽体的右侧外壁相接触;
后侧加热部与粘胶槽体的后侧外壁相接触。
由以上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见,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超薄导热贴片的注液管末端粘胶装置,其结构设计科学,能够方便、可靠地对颗粒状胶进行加热,并利用加热形成的液态胶对超薄导热贴片上的注液管(如铜管)末端进行粘胶处理,充分满足注液管末端的粘胶需求,保证粘胶质量,具有重大的生产实践意义。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超薄导热贴片的注液管末端粘胶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超薄导热贴片的注液管末端粘胶装置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超薄导热贴片的注液管末端粘胶装置,在对一个超薄导热贴片的注液管末端进行粘接处理时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超薄导热贴片的注液管末端粘胶装置,所需要粘胶处理的一个超薄导热贴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超薄导热贴片的注液管末端粘胶装置中,加热板的立体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中:1为底盘,2为粘胶槽体,3为硅橡胶加热板,41为加热板放置开口槽,42为导热贴片放置开口槽,5为超薄导热贴,6为把手;
31为左侧加热部,32为右侧加热部,33为后侧加热部,34为通电线束;
50为注液管,101为限位支撑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更容易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申请,而非对该申请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申请相关的部分。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安装,也可以是可拆卸安装。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参见图1至图5,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超薄导热贴片的注液管末端粘胶装置,包括底盘1;
底盘1的顶部,设置有隔热底座4;
隔热底座4上,具有多条纵向分布的加热板放置开口槽41和多条横向分布的导热贴片放置开口槽42;
每条导热贴片放置开口槽42,同时与多条加热板放置开口槽41垂直相交;
其中,每条加热板放置开口槽41,用于放入一个上下开口的、中空的硅橡胶加热板3;
每个硅橡胶加热板3,均纵向分布;
每个硅橡胶加热板3里面,放入有一条顶部开口的、中空的粘胶槽体2;
硅橡胶加热板3与粘胶槽体2的外表面相贴合接触,用于对粘胶槽体2进行加热;
每个粘胶槽体2里面,预先放入有颗粒状胶(即固态的胶);
其中,导热贴片放置开口槽42,用于放入需要粘胶处理的超薄导热贴片5;
超薄导热贴片5的注液管50(例如铜管)末端,对应伸入到一个粘胶槽体2里面。
在本实用新型中,需要说明的是,粘胶槽体2里面放入的颗粒状胶,为现有的胶,在加热至高温后,会熔化成液体胶,从而液体胶可以对其所接触的物体(例如超薄导热贴片5的注液管末端)进行粘胶处理。
也就是说,粘胶槽体2里的胶为颗粒状,在常温下,成固体状态,需加热才能融化,变成液体胶。
在本实用新型中,参见图3所示,在需要对超薄导热贴片5的注液管末端进行粘胶操作时,超薄导热贴片5的注液管,与粘胶槽体2对应设置;
超薄导热贴片5下端中部的注液管末端,伸入到粘胶槽体2里面,从而可以与粘胶槽体2里面经过加热熔化获得的液体胶相接触,进行粘胶操作,在粘上胶后,拿出超薄导热贴片5,液体胶凝固成固体胶,最终实现良好的粘胶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中,导热贴片放置开口槽42的纵向宽度,与超薄导热贴片5的厚度相对应匹配。
在本实用新型中,需要说明的是,粘胶槽体2为顶面开口的长方体槽,其顶面开口,其他面密封、不开口。
在本实用新型中,具体实现上,粘胶槽体2是采用容易导热的金属制成,例如是铜槽体。
在本实用新型中,具体实现上,粘胶槽体2的横向尺寸大小,和超薄导热贴片5下端中部的开口51(该开口中,安装有注液管50)的横向尺寸大小,相对应匹配。具体为:超薄导热贴片5的下端中部开口的横向尺寸,大于粘胶槽体2的横向尺寸(即横向宽度)。
在本实用新型中,具体实现上,隔热底座4为采用硅酸铝陶瓷纤维纸制成的底座,硅酸铝陶瓷纤维纸起到防火隔热的效果,当然,根据实际需要,还可以采用其他防火隔热的材料制成。
在本实用新型中,具体实现上,由硅酸铝陶瓷纤维纸制成的隔热底座4的高度(即垂直方向的厚度),大于粘胶槽体2和硅橡胶加热板3的高度(即垂直方向的厚度),并且开出合适的槽(即导热贴片放置开口槽42),避免在粘胶时,操作人员的手碰到粘胶槽体2而烫伤。
在本实用新型中,需要说明的是,加热板放置开口槽41的数量,不限于图1、图2所示的三条,根据实际的生产需要和隔热底座4的尺寸大小,还可以是用户需要的任意多条。
对于本实用新型,导热贴片放置开口槽42的数量,不限于图1、图2所示的四条,根据实际的生产需要和隔热底座4的尺寸大小,还可以是用户需要的任意多条。
在本实用新型中,具体实现上,任意相邻的两条加热板放置开口槽41,等间距设置;
任意相邻的两条导热贴片放置开口槽42,等间距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中,具体实现上,每条加热板放置开口槽41,均纵向贯穿所述隔热底座4的前后两侧。每条粘胶槽放置开口槽41的上下两侧均敞开。
在本实用新型中,具体实现上,底盘1的顶部四周边缘,环绕设置有向上突出的限位支撑块101;
隔热底座4位于限位支撑块101的内侧;
隔热底座4的四周侧壁,与限位支撑块101的内侧壁相接触;
限位支撑块101的左右两侧外壁中部,分别固定设置有一个把手6。
在本实用新型中,具体实现上,硅橡胶加热板3的形状大小,与粘胶槽体2的形状大小,相对应匹配。
在本实用新型中,具体实现上,每个硅橡胶加热板3,包括左侧加热部31、右侧加热部32和后侧加热部33;
左侧加热部31和右侧加热部32纵向分布且相互平行;
左侧加热部31和右侧加热部32的后端,分别连接后侧加热部33的左右两端;
左侧加热部31的前端,连接有通电线束34。
具体实现上,左侧加热部31与粘胶槽体2的左侧外壁相接触;
右侧加热部32与粘胶槽体2的右侧外壁相接触;
后侧加热部33与粘胶槽体2的后侧外壁相接触。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硅橡胶加热板3,与粘胶槽体2相贴合接触,可以保证具有良好的传热效果,保证及时将热量传递至粘胶槽体2上面。
具体实现上,左侧加热部31、右侧加热部32和后侧加热部33是在生产硅橡胶加热板时,一体成型。
需要说明的是,硅橡胶加热板,主要是由镍铬合金电热丝和硅橡胶高温绝缘布组成,为现有技术成熟的加热板,硅橡胶加热板可以根据工件大小制成各种形状和图案,例如,加工成图1所示的形状,包括左侧加热部31、右侧加热部32和后侧加热部33三个部分。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中,硅橡胶加热板3是根据粘胶槽体2的大小定制,可加热到150℃。
还需要说明的是,硅橡胶加热板很薄,份量轻盈兼有灵活性,发热快,传热效果好,通过硅橡胶加热板,可以与被加热的粘胶槽体2完全紧密接触,能够让热快速传递至粘胶槽体2里面,从而熔化其中的固态的颗粒状胶。
在本实用新型中,具体实现上,硅橡胶加热板3的工作电压可以定制,例如可以为通用的220V交流电压。
在本实用新型中,具体实现上,通电线束34通过一个温度控制器(即温控),与一个电源插头相连接,其中,温控用于负责控制温度,为现有硅橡胶加热板的常用配套设备;电源插头用于接通电压(即供电电源)。
在本实用新型中,具体实现上,每个硅橡胶加热板3,分别连接一个温度控制器(即温控)和对应的电源插头,具体可以采用数显表温控外挂型的硅橡胶加热板。
在本实用新型中,具体实现上,底盘1的顶面,为光滑的平面。底盘1由耐保温的材质制成,例如铜盘。
为了更加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具体操作上,首先,在加热板放置开口槽41中放入硅橡胶加热板3;
然后,在硅橡胶加热板3里面,放入粘胶槽体2,粘胶槽体2中预先放入有固态的颗粒状胶;
然后,硅橡胶加热板3通电加热,使得粘胶槽体2内的固态的颗粒状胶受热熔化,形成液态胶;
接着,在导热贴片放置开口槽42中放入需要粘胶处理的超薄导热贴片5,让粘胶超薄导热贴片5的注液管与粘胶槽体2对应设置,使得超薄导热贴片5下端中部的注液管末端,伸入到粘胶槽体2里面,从而可以与粘胶槽体2里面经过加热熔化获得的液体胶相接触,进行粘胶操作,在粘上胶后,拿出超薄导热贴片5,液体胶凝固成固体胶,最终实现良好的粘胶效果。
因此,基于以上技术方案可知,对于本实用新型,可以快速、安全可靠地对超薄导热贴片的注液管末端进行粘胶操作,操作方便,实用性强。
综上所述,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超薄导热贴片的注液管末端粘胶装置,其结构设计科学,能够方便、可靠地对颗粒状胶进行加热,并利用加热形成的液态胶对超薄导热贴片上的注液管(如铜管)末端进行粘胶处理,充分满足注液管末端的粘胶需求,保证粘胶质量,具有重大的生产实践意义。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超薄导热贴片的注液管末端粘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盘(1);
底盘(1)的顶部,设置有隔热底座(4);
隔热底座(4)上,具有多条纵向分布的加热板放置开口槽(41)和多条横向分布的导热贴片放置开口槽(42);
每条导热贴片放置开口槽(42),同时与多条加热板放置开口槽(41)垂直相交;
其中,每条加热板放置开口槽(41),用于放入一个上下开口的、中空的硅橡胶加热板(3);
每个硅橡胶加热板(3),均纵向分布;
每个硅橡胶加热板(3)里面,放入有一条顶部开口的、中空的粘胶槽体(2);
硅橡胶加热板(3)与粘胶槽体(2)的外表面相贴合接触,用于对粘胶槽体(2)进行加热;
每个粘胶槽体(2)里面,预先放入有颗粒状胶;
其中,导热贴片放置开口槽(42),用于放入需要粘胶处理的超薄导热贴片(5);
超薄导热贴片(5)的注液管(50)末端,对应伸入到一个粘胶槽体(2)里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薄导热贴片的注液管末端粘胶装置,其特征在于,超薄导热贴片(5)下端中部的注液管末端,伸入到粘胶槽体(2)里面,且与粘胶槽体(2)里面经过加热熔化获得的液体胶相接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薄导热贴片的注液管末端粘胶装置,其特征在于,导热贴片放置开口槽(42)的纵向宽度,与超薄导热贴片(5)的厚度相对应匹配。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薄导热贴片的注液管末端粘胶装置,其特征在于,粘胶槽体(2)为顶面开口的长方体槽。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薄导热贴片的注液管末端粘胶装置,其特征在于,超薄导热贴片(5)下端中部的开口(51)的横向尺寸,大于粘胶槽体(2)的横向尺寸。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薄导热贴片的注液管末端粘胶装置,其特征在于,隔热底座(4)的高度,大于粘胶槽体(2)和硅橡胶加热板(3)的高度。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薄导热贴片的注液管末端粘胶装置,其特征在于,任意相邻的两条导热贴片放置开口槽(42),等间距设置;
任意相邻的两条加热板放置开口槽(41),等间距设置;
每条加热板放置开口槽(41),均纵向贯穿所述隔热底座(4)的前后两侧。
8.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超薄导热贴片的注液管末端粘胶装置,其特征在于,底盘(1)的顶部四周边缘,环绕设置有向上突出的限位支撑块(101);
隔热底座(4)位于限位支撑块(101)的内侧;
隔热底座(4)的四周侧壁,与限位支撑块(101)的内侧壁相接触;
限位支撑块(101)的左右两侧外壁中部,分别固定设置有一个把手(6)。
9.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超薄导热贴片的注液管末端粘胶装置,其特征在于,硅橡胶加热板(3)的形状大小,与粘胶槽体(2)的形状大小,相对应匹配;
每个硅橡胶加热板(3),包括左侧加热部(31)、右侧加热部(32)和后侧加热部(33);
左侧加热部(31)和右侧加热部(32)纵向分布且相互平行;
左侧加热部(31)和右侧加热部(32)的后端,分别连接后侧加热部(33)的左右两端;
左侧加热部(31)的前端,连接有通电线束(34)。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超薄导热贴片的注液管末端粘胶装置,其特征在于,左侧加热部(31)与粘胶槽体(2)的左侧外壁相接触;
右侧加热部(32)与粘胶槽体(2)的右侧外壁相接触;
后侧加热部(33)与粘胶槽体(2)的后侧外壁相接触。
CN202021540253.5U 2020-07-30 2020-07-30 一种超薄导热贴片的注液管末端粘胶装置 Active CN21241368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540253.5U CN212413684U (zh) 2020-07-30 2020-07-30 一种超薄导热贴片的注液管末端粘胶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540253.5U CN212413684U (zh) 2020-07-30 2020-07-30 一种超薄导热贴片的注液管末端粘胶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413684U true CN212413684U (zh) 2021-01-26

Family

ID=743743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540253.5U Active CN212413684U (zh) 2020-07-30 2020-07-30 一种超薄导热贴片的注液管末端粘胶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41368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184842U (zh) 一种石墨烯发热膜、石墨烯复合层以及石墨烯加热装置
CN205231213U (zh) 一种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导热及低温自加热装置
CN212413684U (zh) 一种超薄导热贴片的注液管末端粘胶装置
CN207459121U (zh) 电池模组、电池系统和车辆
CN209315440U (zh) 一种石墨烯发热u型枕
CN206639831U (zh) 一种电池温控装置
CN207737835U (zh) 一种石墨烯加热恒温食品送餐箱
CN105465874B (zh) 取暖片
CN205731892U (zh) 一种热熔胶枪的发热装置
CN105433464B (zh) 护腰
CN107097425A (zh) 一种新型3d打印机加热底板
CN203813976U (zh) Fpc贴合辅助加热器
CN207317062U (zh) 一种加热装置以及采暖系统
CN209907819U (zh) 蓄热瓷砖及电加热设备
CN210892326U (zh) 一种隔板加热装置及其冰箱
CN105433466B (zh) 护膝
CN209136255U (zh) 一种低电压智能热菜板
CN105434099B (zh) 暖手宝
CN208987202U (zh) 一种新型的发热膜组件
CN201054822Y (zh) 一种电热板
CN207099346U (zh) 取暖器及表面绝缘型ptc电热器
CN2413833Y (zh) 多能安全电烙铁
CN215008368U (zh) 多功率电池保温膜及使用电热保温膜的电池包
CN208896320U (zh) 一种用于模具预热的加热装置
CN203598099U (zh) 一种安全节能型暖手宝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