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412135U - 电池盖板组件及单体电池 - Google Patents

电池盖板组件及单体电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412135U
CN212412135U CN202022009653.XU CN202022009653U CN212412135U CN 212412135 U CN212412135 U CN 212412135U CN 202022009653 U CN202022009653 U CN 202022009653U CN 212412135 U CN212412135 U CN 21241213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ia hole
mit
battery
ptc
positi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009653.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代松
喻聪
冷利民
徐中领
张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nwangda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nwoda Electric Vehicle Batt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nwoda Electric Vehicle Batt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nwoda Electric Vehicle Batt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009653.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41213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41213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41213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池盖板组件及电体电池,其中,电池盖板组件包括导电板、正极端子、负极端子和MIT‑PTC复合安全组件;正极端子能够与电芯的正极极耳电连接,负极端子能够与电芯的负极极耳电连接;正极端子电连接于导电板的上方,MIT‑PTC复合安全组件串联连接于导电板的上表面与负极端子之间;MIT‑PTC复合安全组件包括相互串联的MIT部件和PTC部件,MIT部件用于在第一温度时由绝缘体突变为导体,以导通负极端子与导电板,使得电池形成外短路;PTC部件用于在第二温度时电阻骤增,以限制短路电流;第二温度大于第一温度。本实用新型的电池盖板组件及单体电池,不影响电池的循环和存储性能,同时避开了机械翻转片的疲劳和老化问题,可靠性得到充分保证。

Description

电池盖板组件及单体电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池盖板组件及单体电池。
背景技术
为满足电动汽车不断提升的续航里程,动力电池的能量密度越来越高,近年来,由过充电导致的安全事故频繁发生。为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提高动力电池安全性,在动力电池结构上提高过充过热等安全性的问题亟需解决。
目前普通的动力电池盖板设置有机械翻转片,在电池内部气压增大时,翻转片翻转,从而切断电路来提高电池的过充安全性。近年来,也有人提出改进的翻转片设计,改善了传统翻转片接触电阻大的问题。但不论是传统的翻转片还是经过改进后的翻转片,都需要电池内部气压要达机械翻转片的翻转压力才能翻转。需要在电池正极中添加一定量的碳酸锂,碳酸锂在电池达到其分解电压时分解产生二氧化碳。碳酸锂的加入不仅降低了整个电芯的能量密度,而且对电池循环和存储性能有较大的负面影响,同时机械翻转片存在疲劳和老化的现象,其可靠性一直是行业内难以避开的痛点。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电池盖板组件及单体电池,以解决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池盖板组件,包括导电板、正极端子、负极端子和MIT-PTC复合安全组件;所述正极端子能够与电芯的正极极耳电连接,所述负极端子能够与电芯的负极极耳电连接;所述正极端子电连接于所述导电板的上方,所述MIT-PTC复合安全组件串联连接于所述导电板的上表面与负极端子之间;所述MIT-PTC复合安全组件包括相互串联的MIT部件和PTC部件,所述MIT部件用于在第一温度时由绝缘体突变为导体,以导通负极端子与导电板,使得电池形成外短路;所述PTC部件用于在第二温度时电阻骤增,以限制短路电流;所述第二温度大于第一温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电池盖板组件还包括绝缘板、正极柱、负极柱和绝缘密封塞;绝缘板设置在导电板的下方,所述导电板上开设有相互间隔的第一导通孔和第二导通孔,绝缘板上开设有相互间隔的第三导通孔和第四导通孔,MIT-PTC复合安全组件上开设有第六导通孔,所述第一导通孔、第三导通孔的位置相对应,所述第二导通孔、第四导通孔和第六导通孔的位置相对应,所述正极柱穿设在第一导通孔和第三导通孔内,用于电连接电芯的正极极耳与正极端子;所述负极柱穿设在第二导通孔、第四导通孔和第六导通孔内,用于电连接电芯的负极极耳与负极端子;所述绝缘密封塞密封设置在所述导电板的孔壁与正极柱、负极柱之间。
在一个实施例中,电池盖板组件还包括电阻片,所述电阻片串联连接于所述正极端子与导电板之间,所述电阻片上开设有第五导通孔,所述第五导通孔与所述第一导通孔、第三导通孔的位置相对应,所述正极柱穿设在第三导通孔、第一导通孔和第五导通孔内,用于电连接电芯的正极极耳与正极端子。
在一个实施例中,电池盖板组件还包括正极转接片和负极转接片,所述正极转接片用于电连接所述电芯的正极极耳与所述正极柱,所述负极转接片用于电连接所述电芯的负极极耳与所述负极柱。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芯的正极极耳焊接固定在所述正极转接片的一面上,所述正极柱的一端焊接固定在所述正极转接片的另一面上,所述正极柱的另一端依次穿过第三导通孔、第一导通孔和第五导通孔与所述正极端子电连接;所述电芯的负极极耳焊接固定在所述负极转接片的一面上,所述负极柱的一端焊接固定在所述负极转接片的另一面上,所述负极柱的另一端依次穿过第四导通孔、第二导通孔和第六导通孔与所述负极端子电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温度的范围为40℃-70℃;所述第二温度的范围为70℃-150℃。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温度为68℃,所述第二温度为80℃-120℃。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MIT部件为MIT薄膜,镀设于所述PTC部件上;或者,所述PTC部件为PTC薄膜,镀设于所述MIT部件上;或者,所述MIT部件通过导电胶与所述PTC部件粘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MIT部件靠近PTC部件的一面上设置有凹凸结构,和/或,所述PTC部件靠近MIT部件的一面上设置有凹凸结构。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单体电池,包括电芯、绝缘膜、壳体和上面任一所述的电池盖板组件,所述电芯上设置有正极极耳和负极极耳,所述正极极耳用于与所述正极端子电连接,所述负极极耳用于与所述负极端子电连接;所述绝缘膜包覆在所述电芯的外部,所述电芯和绝缘膜均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壳体的上方开口,所述电池盖板组件盖设于所述壳体的开口处。
本实用新型的,其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的电池盖板组件及单体电池,通过在负极端子与导电板之间串联接入MIT-PTC复合安全组件,电池极片中不用添加碳酸锂等产气添加剂,因而不影响电池的循环和存储性能;同时避免了单一使用MIT元件放电电流不可控,可能引起电池温度持续升高而导致电芯起火爆炸的风险。另外,本实用新型采用MIT-PTC复合安全组件代替原有的负极端子和光铝片之间的绝缘片,不增加额外的器件并且不占用额外的空间,同时避开了机械翻转片存在疲劳和老化的现象,可靠性得到充分保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盖板组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MIT-PTC复合安全组件的局部纵向截面剖视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MIT-PTC复合安全组件的局部纵向截面剖视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又一个实施例提供的MIT-PTC复合安全组件的局部纵向截面剖视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又一个实施例提供的MIT-PTC复合安全组件的局部纵向截面剖视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又一个实施例提供的MIT-PTC复合安全组件的局部纵向截面剖视示意图。
附图标记:
电池10,电芯100,正极极耳110,负极极耳120,绝缘膜200,壳体300,电池盖板组件400,导电板410,第一导通孔411,第二导通孔412,正极端子420,负极端子430,MIT-PTC复合安全组件440,MIT部件441,PTC部件442,第六导通孔443,导电胶444,绝缘板450,第三导通孔451,第四导通孔452,正极柱460,负极柱470,绝缘密封塞480,电阻片490,第五导通孔491,正极转接片510,负极转接片52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电池盖板组件及单体电池,其中,在一个实施例中,单体电池10的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电芯100、绝缘膜200、壳体300和电池盖板组件400,电芯100上设置有正极极耳110和负极极耳120,正极极耳110用于与电池盖板组件400上的正极端子420电连接,负极极耳120用于与电池盖板组件400上的负极端子430电连接;电芯100和绝缘膜200均设置在壳体300内,绝缘膜200包覆在电芯100的外部,以避免电芯100与壳体300的内壁直接接触而短路。另外,如图1所示,壳体300的上方开口,电池盖板组件400盖设于壳体300的开口处。
在一个实施例中,电池盖板组件400的爆炸结构如图2所示,包括导电板410、正极端子420、负极端子430、MIT-PTC复合安全组件440、绝缘板450、正极柱460、负极柱470和绝缘密封塞480。正极端子420电连接于导电板410的上方,正极端子420与导电板410之间还串联有电阻片490,MIT-PTC复合安全组件440串联连接于导电板410的上表面与负极端子430之间。绝缘板450设置在导电板410的下方,用于防止电芯100与导电板410接触而短路。导电板410上开设有相互间隔的第一导通孔411和第二导通孔412,绝缘板450上开设有相互间隔的第三导通孔451和第四导通孔452,电阻片490上开设有第五导通孔491,MIT-PTC复合安全组件440上开设有第六导通孔443,第一导通孔411、第三导通孔451、第五导通孔491的位置相互对应,第二导通孔412、第四导通孔452、第六导通孔443的位置相互对应,正极柱460穿设在第三导通孔451、第一导通孔411和第五导通孔491内,用于电连接电芯100的正极极耳110与正极端子420;负极柱470穿设在第四导通孔452、第二导通孔412和第六导通孔443内,用于电连接电芯100的负极极耳120与负极端子430;绝缘密封塞480密封设置在导电板410的孔壁与正极柱460、负极柱470之间,以避免正极柱460、负极柱470直接接触导电板410而造成短路。另外,绝缘密封塞480还用于密封第一导通孔411与正极柱460之间、第二导通孔412与负极柱470之间的间隙。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电池盖板组件400还包括正极转接片510和负极转接片520,正极转接片510用于电连接电芯100的正极极耳110与正极柱460,负极转接片520用于电连接电芯100的负极极耳110与负极柱460。具体地,电芯100的正极极耳110焊接固定在正极转接片510的一面上(图中未示出),正极柱460的一端焊接固定在正极转接片510的另一面上,正极柱460的另一端依次穿过第三导通孔451、第一导通孔411和第五导通孔491与正极端子420电连接。电芯100的负极极耳120焊接固定在负极转接片520的一面上(图中未示出),负极柱470的一端焊接固定在负极转接片520的另一面上,负极柱470的另一端依次穿过第四导通孔452、第二导通孔412和第六导通孔443与负极端子430电连接。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对第一导通孔411至第四导通孔452,以及正极柱460、负极柱470的数量均不进行限定,在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导通孔411至第四导通孔452的数量均为两个,正极柱460和负极柱470的数量也均为两个。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导通孔411至第四导通孔452的数量还可以均为一个或者两个以上,正极柱460和负极柱470的数量也可以为一个或者两个以上,只要正极柱460的数量和第一导通孔411、第三导通孔451、第五导通孔491的数量相等,负极柱470的数量和第二导通孔412、第四导通孔452、第六导通孔443的数量相等即可。另外,需要说明的是,串联在正极端子420与导电板410之间的电阻片490,用于降低电池10外短路时的短路电流,在其他实施例中,电阻片490可以省去。
MIT-PTC复合安全组件440的局部纵向截面剖视结构如图3所示,包括相互串联的MIT部件441和PTC部件442,MIT部件441在常温下为绝缘体,此处所说的常温是指温度小于40℃的温度环境,常温下的MIT部件441能够防止负极端子430和导电板410导通,进而避免电池10形成外短路。当温度升高至第一温度时,此处所说的第一温度大于或等于40℃,MIT部件441由绝缘体突变为导体,以导通负极端子430与导电板410,使得电池10形成外短路,从而能够及时释放掉电池10内的电能,在过充时也能够有效阻止外部电路为电池10继续充电,提高了电池10的安全性。当温度进一步升高至第二温度时,此处所说的第二温度大于第一温度,PTC部件442的电阻骤增,从而能够和电阻片490一起限制短路电流,使得电池10始终处于安全状态,避免电池10发生热失控。
在一个实施例中,MIT部件441由相转变材料制成;或者,MIT部件441的外表面均匀镀有相转变材料。相转变材料可以为氧化钒(VOx)或稀土镍基钙钛矿氧化物(ReNiO3:Re=Sm,Nd,Eu)材料。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在氧化钒或稀土镍基钙钛矿氧化物材料中掺杂有W、St、La、Ba元素中的至少一种。掺杂的元素可以降低或者提高氧化钒或稀土镍基钙钛矿氧化物材料的相转变温度。例如,当MIT部件441由氧化钒(VOx)材料制成时,MIT部件441的相转变温度为68℃,当温度达到68℃时,MIT部件441由绝缘体转变为导体。在某些应用场景下,需要降低或者提高MIT的相转变温度时,可以在氧化钒(VOx)材料中掺杂W、St、La、Ba元素中的至少一种。
在一个实施例中,PTC部件442由PTC半导体材料制成;或者,PTC部件442的外表面均匀镀有PTC半导体材料;PTC半导体材料的阻值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在一个实施例中,MIT部件441发生相转变的第一温度的范围为40℃-70℃;PTC部件442的转变温度范围为70℃-150℃。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MIT部件441由氧化钒(VOx)材料制成,氧化钒(VOx)材料的相转变温度为68℃,即第一温度为68℃;PTC部件442的转变温度为80℃-120℃之间,即第二温度为80℃-120℃。
在一个实施例中,MIT-PTC复合安全组件440的局部纵向截面剖视结构如图3所示,MIT部件441由相转变材料氧化钒(VOx)片制成,PTC部件442为PTC薄膜,直接镀设于MIT部件441上。在另一个实施例中,MIT-PTC复合安全组件440的局部纵向截面剖视结构如图4所示,PTC部件442由PTC半导体片制成,MIT部件441为MIT薄膜,直接镀设于PTC部件442上。在又一个实施例中,MIT-PTC复合安全组件440的局部纵向截面剖视结构如图5所示,MIT部件441由相转变材料氧化钒(VOx)片制成,PTC部件442由PTC半导体片制成,MIT部件441通过导电胶444与PTC部件442粘接在一起。
另外,为了提高MIT部件441与PTC部件442之间的连接牢固性,如图6所示,MIT部件441为MIT薄膜,镀设于PTC部件442上,MIT薄膜靠近PTC部件442的一面上设置有凹凸结构,PTC部件442靠近MIT薄膜的一面上也设置有凹凸结构,从而使得MIT部件441与PTC部件442之间的连接面凹凸不平,增大了MIT部件441与PTC部件442之间连接面的表面积,从而增大了MIT部件441与PTC部件442之间的连接牢固性。需要说明的是,在图6所示的实施例中,MIT部件441为MIT薄膜,镀设于PTC部件442上。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PTC部件442可以为薄膜,镀设于MIT部件441上。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MIT部件441通过导电胶444与PTC部件442粘接,MIT部件441靠近PTC部件442的一面上设置有凹凸结构,PTC部件442靠近MIT部件441的一面上也设置有凹凸结构,从而使得导电胶444与MIT部件441之间的连接面、导电胶444与PTC部件442之间的连接面均凹凸不平,增大了导电胶444与MIT部件441、PTC部件442之间的表面积,从而增大了MIT部件441与PTC部件442的粘接牢固性。需要说明的是,在图7所示的实施例中,MIT部件441靠近PTC部件442的一面上设置有凹凸结构,PTC部件442靠近MIT部件441的一面上也设置有凹凸结构,从而增大了导电胶444与MIT部件441、PTC部件442两者的粘接牢固性。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在MIT部件441靠近PTC部件442的一面上设置有凹凸结构,或者在PTC部件442靠近MIT部件441的一面上设置有凹凸结构,如此设计,也能增大MIT部件441与PTC部件442的粘接牢固性。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导电板410为光铝片。当电池10的充电温度正常时,MIT-PTC复合安全组件440中的MIT部件441为绝缘体,负极端子430和光铝片之间不导通;而当发生过充电时,电池10内部产热及负极柱470自身焦耳热作用下,当MIT-PTC复合安全组件440中MIT部件441的温度达到第一温度,例如68℃时,1秒内发生绝缘态-金属态相转变,MIT-PTC复合安全组件440成为导体,使负极端子430和光铝片之间导通,形成外短路,及时释放电池10内部能量;同时随着短路放电进行,负极柱470温度进一步升高,当MIT-PTC复合安全组件440中PTC部件442的温度达到第二温度,例如,80℃时,PTC部件442的电阻迅速增大,从而能够有效限制短路电路,防止动力电池10发生热失控,由此实现对锂离子电池10的过充过热保护,提高了动力电池10充电时的安全性。
在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当电池10静置暴露在高温环境中,外部环境通过负极端子430和光铝片向MIT-PTC复合安全组件440传热,当MIT-PTC复合安全组件440中MIT部件441的温度达到第一温度,例如68℃时,1秒内发生绝缘态-金属态相转变,MIT-PTC复合安全组件440成为导体,使负极端子430和光铝片之间导通,形成外短路,及时释放电池10内部能量,降低电池10充电状态;同时随着短路放电进行,负极柱470温度进一步升高,当MIT-PTC复合安全组件440中PTC部件442的温度达到其转变温度,例如,80℃时,PTC部件442的电阻迅速增大,从而能够有效限制短路电路,防止动力电池10发生热失控,由此实现对锂离子电池10的过热环境保护,提高了动力电池10过热时的安全性。
在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当电池10温度正常时,MIT-PTC复合安全组件440中MIT部件441为绝缘体,负极端子430和光铝片之间不导通;而当电池10发生外短路时,电池10内部产热及负极柱470自身焦耳热作用下,MIT-PTC复合安全组件440中MIT部件441的温度迅速达到第一温度,例如68℃时,MIT-PTC复合安全组件440成为导体,随着短路放电进行,负极柱470温度进一步升高,使得PTC部件442的温度达到其转变温度达第二温度,例如80℃时,PTC部件442的电阻迅速增大,使得处于导通状态的MIT-PTC复合安全组件440电阻迅速增大,从而能够有效限制短路电路,防止动力电池10发生热失控,由此实现对锂离子电池10的短路过热保护,提高了动力电池10充电时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的电池盖板组件400及单体电池10,通过在负极端子430与导电板410之间串联接入MIT-PTC复合安全组件440,电池10极片中不用添加碳酸锂等产气添加剂,因而不影响电池10的循环和存储性能;同时避免了单一使用MIT元件放电电流不可控,可能引起电池10温度持续升高而导致电芯100起火爆炸的风险。另外,本实用新型采用MIT-PTC复合安全组件440代替原有的负极端子430和光铝片之间的绝缘片,不增加额外的器件并且不占用额外的空间,同时避开了机械翻转片存在疲劳和老化的现象,可靠性得到充分保证。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电池盖板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导电板、正极端子、负极端子和MIT-PTC复合安全组件;所述正极端子能够与电芯的正极极耳电连接,所述负极端子能够与电芯的负极极耳电连接;所述正极端子电连接于所述导电板的上方,所述MIT-PTC复合安全组件串联连接于所述导电板的上表面与负极端子之间;
所述MIT-PTC复合安全组件包括相互串联的MIT部件和PTC部件,所述MIT部件用于在第一温度时由绝缘体突变为导体,以导通负极端子与导电板,使得电池形成外短路;所述PTC部件用于在第二温度时电阻骤增,以限制短路电流;所述第二温度大于第一温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盖板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绝缘板、正极柱、负极柱和绝缘密封塞;绝缘板设置在导电板的下方,所述导电板上开设有相互间隔的第一导通孔和第二导通孔,绝缘板上开设有相互间隔的第三导通孔和第四导通孔,MIT-PTC复合安全组件上开设有第六导通孔,所述第一导通孔、第三导通孔的位置相对应,所述第二导通孔、第四导通孔和第六导通孔的位置相对应,所述正极柱穿设在第一导通孔和第三导通孔内,用于电连接电芯的正极极耳与正极端子;所述负极柱穿设在第二导通孔、第四导通孔和第六导通孔内,用于电连接电芯的负极极耳与负极端子;所述绝缘密封塞密封设置在所述导电板的孔壁与正极柱、负极柱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盖板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阻片,所述电阻片串联连接于所述正极端子与导电板之间,所述电阻片上开设有第五导通孔,所述第五导通孔与所述第一导通孔、第三导通孔的位置相对应,所述正极柱穿设在第三导通孔、第一导通孔和第五导通孔内,用于电连接电芯的正极极耳与正极端子。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盖板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正极转接片和负极转接片,所述正极转接片用于电连接所述电芯的正极极耳与所述正极柱,所述负极转接片用于电连接所述电芯的负极极耳与所述负极柱。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盖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的正极极耳焊接固定在所述正极转接片的一面上,所述正极柱的一端焊接固定在所述正极转接片的另一面上,所述正极柱的另一端依次穿过第三导通孔、第一导通孔和第五导通孔与所述正极端子电连接;所述电芯的负极极耳焊接固定在所述负极转接片的一面上,所述负极柱的一端焊接固定在所述负极转接片的另一面上,所述负极柱的另一端依次穿过第四导通孔、第二导通孔和第六导通孔与所述负极端子电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盖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温度的范围为40℃-70℃;所述第二温度的范围为70℃-150℃。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盖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温度为68℃,所述第二温度为80℃-120℃。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盖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MIT部件为MIT薄膜,镀设于所述PTC部件上;或者,所述PTC部件为PTC薄膜,镀设于所述MIT部件上;或者,所述MIT部件通过导电胶与所述PTC部件粘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盖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MIT部件靠近PTC部件的一面上设置有凹凸结构,和/或,所述PTC部件靠近MIT部件的一面上设置有凹凸结构。
10.一种单体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电芯、绝缘膜、壳体和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的电池盖板组件,所述电芯上设置有正极极耳和负极极耳,所述正极极耳用于与所述正极端子电连接,所述负极极耳用于与所述负极端子电连接;所述绝缘膜包覆在所述电芯的外部,所述电芯和绝缘膜均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壳体的上方开口,所述电池盖板组件盖设于所述壳体的开口处。
CN202022009653.XU 2020-09-14 2020-09-14 电池盖板组件及单体电池 Active CN21241213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009653.XU CN212412135U (zh) 2020-09-14 2020-09-14 电池盖板组件及单体电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009653.XU CN212412135U (zh) 2020-09-14 2020-09-14 电池盖板组件及单体电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412135U true CN212412135U (zh) 2021-01-26

Family

ID=743710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009653.XU Active CN212412135U (zh) 2020-09-14 2020-09-14 电池盖板组件及单体电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41213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45769A (zh) * 2021-08-19 2021-12-03 新余赣锋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高安全性的电池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45769A (zh) * 2021-08-19 2021-12-03 新余赣锋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高安全性的电池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172079B2 (en) Rechargeable battery
KR100749567B1 (ko) 적층형 리튬 이온 충전지
KR101182284B1 (ko) 이차 전지
KR100922474B1 (ko) 이차 전지
KR100591422B1 (ko) 캔형 이차전지
JP2007059170A (ja) 電池パック
JP2007035638A (ja) 二次電池
JP2008507248A (ja) 2次電池の過充電防止のための安全素子及びその安全素子が結合された2次電池
KR20090042535A (ko) 배터리 팩
KR20170070542A (ko) 캔형 이차전지 및 그를 포함하는 이차전지 모듈
JP2004349241A (ja) 二次電池
KR20140065956A (ko) 이차 전지
JP2013235814A (ja) 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
CN212412135U (zh) 电池盖板组件及单体电池
KR100477754B1 (ko) 전지 팩
EP2772962B1 (en) Rechargeable Battery
KR101655275B1 (ko) Ptc 특성을 갖는 용접부가 구비된 이차 전지 및 그 제조방법
KR101223516B1 (ko) 이차 전지
JP4169470B2 (ja) 密閉電池
CN112216934A (zh) 电池盖板组件及单体电池
CN112072010A (zh) 电池盖板组件及单体电池
JPH10188945A (ja) リチウム二次電池
CN213459900U (zh) 电池盖板组件及单体电池
KR100615164B1 (ko) 2 차 전지
KR100420149B1 (ko) 안전 장치를 채용한 이차 전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518000 1-2 Floor, Building A, Xinwangda Industrial Park, No. 18 Tangjianan Road, Gongming Street, Guangming New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Xinwangda Power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107 Xinwangda Industrial Park, No.18, Tangjia south, Gongming street, Guangming New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UNWODA ELECTRIC VEHICLE BATTERY Co.,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