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411800U - 一种无线充电线圈 - Google Patents

一种无线充电线圈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411800U
CN212411800U CN202020933700.7U CN202020933700U CN212411800U CN 212411800 U CN212411800 U CN 212411800U CN 202020933700 U CN202020933700 U CN 202020933700U CN 212411800 U CN212411800 U CN 21241180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re
wireless charging
self
charging coil
wire s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933700.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康来利
李修文
付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anto Electronic Ltd
Kunshan Liantao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anto Electronic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anto Electronic Ltd filed Critical Lanto Electronic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933700.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41180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41180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41180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无线充电线圈,其属于无线充电技术领域,无线充电线圈由导线组沿圆周方向由内向外依次绕制而成,导线组包括第一导线段和第二导线段,第一导线段位于第二导线段内,且第一导线段的一端及第二导线段的一端均与待充电设备的整流电路连接,第一导线段的另一端与第二导线段的另一端电连接;第一导线段由多股第一自粘线组成,第二导线段由多股第二自粘线组成,第一自粘线的截面尺寸与第一自粘线的截面尺寸相同,且第一导线段中第一自粘线的股数小于第二导线段中第二自粘线的股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无线充电线圈的阻抗可以较低,从而能够保证无线充电线圈的充电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无线充电线圈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线充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线充电线圈。
背景技术
无线充电是一种非接触式充电技术,其通过充电线圈实现能量的传递。具体的,充电线圈包括初级线圈和次级线圈,初级线圈中具有一定频率的交流电,通过近场感应在次级线圈中产生一定的电流,从而将能量从传输端转移到接收端,进而实现无线充电。
现有技术中,充电线圈通常为线径均匀的绕线线圈,即线圈的线宽及线间距都是均等的,且线圈的尺寸通常是固定的,导致充电线圈的阻抗较高,进而影响了充电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线充电线圈,其阻抗可以较低,从而能够保证无线充电线圈的充电效率。
如上构思,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无线充电线圈,所述无线充电线圈由导线组沿圆周方向由内向外依次绕制而成,所述导线组包括第一导线段和第二导线段,所述第一导线段位于所述第二导线段内,且所述第一导线段的一端及第二导线段的一端均与待充电设备的整流电路连接,所述第一导线段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导线段的另一端电连接;
所述第一导线段由多股第一自粘线组成,所述第二导线段由多股第二自粘线组成,所述第一自粘线的截面尺寸与所述第一自粘线的截面尺寸相同,且所述第一导线段中所述第一自粘线的股数小于所述第二导线段中所述第二自粘线的股数。
可选地,所述无线充电线圈的总匝数为N,所述第一导线段绕制形成的匝数为n,所述第二导线段绕制形成的匝数为(N-n)。
可选地,所述第一导线段绕制形成的匝数n=4。
可选地,所述第一导线段由m股第一自粘线组成,所述第二导线段中第二自粘线的股数与所述第一导线段中第一自粘线的股数的差值范围为1~m,m≥2。
可选地,所述第一导线段由8股第一自粘线组成,所述第二导线段由9股第二自粘线组成。
可选地,所述第一导线段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导线段的另一端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导线段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导线段的另一端通过FPC条线形式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二导线段包括第一子线段和第二子线段,所述第一子线段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导线段电连接,所述第一子线段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子线段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子线段的另一端与所述待充电设备的整流电路连接,组成所述第一子线段的所述第二自粘线的股数小于组成所述第二子线段的所述第二自粘线的股数。
可选地,所述无线充电线圈的形状为圆形、方形或跑道形。
可选地,所述无线充电线圈的形状为方形或跑道形时,所述无线充电线圈包括弯曲段和直线段,所述第一导线段与所述第二导线段的连接位置位于所述直线段。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
本实用新型中的无线充电线圈,增加了无线充电线圈的外圈第二自粘线的股数,使得第二导线段围成的无线充电线圈的外圈的尺寸可以较大,进而降低了无线充电线圈自身电阻阻值,也即是,本实施例提供的无线充电线圈的阻抗可以较低,从而能够保证无线充电线圈的充电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无线充电线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图1所示A-A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无线充电线圈的截面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无线充电线圈的截面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无线充电线圈的截面示意图。
图中:
11、第一导线段;111、第一自粘线;12、第二导线段;121、第二自粘线;122、第一子线段;123、第二子线段;2、导电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无线充电线圈,可以具有较低的阻抗,使得具有该无线充电线圈的设备能够具有较高的充电效率。
如图1至图5所示,无线充电线圈由一根导线组沿圆周方向由内向外依次绕制而成。其中,该一根导线组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导线段11和第二导线段12,第一导线段11位于第二导线段12内,也即是,第一导线段11用于围成无线充电线圈的内圈,第二导线段12用于围成无线充电线圈的外圈。并且,第一导线段11的一端及第二导线段12的一端均与待充电设备的整流电路(未示出)电性连接,第一导线段11的另一端与第二导线段12的另一端电性连接,以使得第一导线段11、第二导线段12及待充电设备的整流电路能够形成回路。
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第一导线段11由多股依次排布的第一自粘线111组成,第二导线段12由多股依次排布的第二自粘线121组成。第一自粘线111的截面尺寸与第二自粘线121的截面尺寸相同,且第一导线段11中第一自粘线111的股数小于第二导线段12中第二自粘线121的股数,也即是,由第一导线段11围成的无线充电线圈内圈的尺寸小于由第二导线段12围成的无线充电线圈外圈的尺寸。
本实施例中,增加了无线充电线圈的外圈第二自粘线121的股数,使得第二导线段11围成的无线充电线圈的外圈的尺寸可以较大,进而降低了无线充电线圈自身电阻阻值,也即是,本实施例提供的无线充电线圈的阻抗可以较低,从而能够保证无线充电线圈的充电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1所示,无线充电线圈的中心为空闲区域Q,在绕制形成无线充电线圈时,可以调节空闲区域Q的大小,使得增加第二自粘线121的股数不会额外增加无线充电线圈外形轮廓的尺寸,也即是,本实施例提供的无线充电线圈在结构上没有增加外圈的尺寸,但阻抗可以较低。
可选地,无线充电线圈的总匝数为N,第一导线段11绕制形成的匝数为n,第二导线段12绕制形成的匝数为N-n。也即是,无线充电线圈的内n圈利用传统多股第一自粘线并绕绕线方案,外N-n圈增加了第二自粘线的股数。无线充电线圈的总匝数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确定,如N=4、5、8、11等。示例地,如图1所示,无线充电线圈的总匝数为4,第一导线段11绕制形成的匝数为3,第二导线段12绕制形成的匝数为1。或者,如图3所示,无线充电线圈的总匝数为5,第一导线段11绕制形成的匝数为3,第二导线段12绕制形成的匝数为2。
可选地,第一导线段11绕制形成的匝数n=4。也即是,无线充电线圈的内4圈由第一导线段11绕制而成。
本实施例中,第一导线段11由m股第一自粘线111组成,第二导线段12中第二自粘线121的股数与第一导线段11中第一自粘线111的股数的差值范围为1~m,m≥2。示例地,第一导线段11中第一自粘线111的个数可以为8,第二导线段12中第二自粘线121的个数可以为9。或者,如图2所示,第一导线段11中第一自粘线111的个数可以为4,第二导线段12中第二自粘线121的个数可以为5。再或者,如图4所示,第一导线段11中第一自粘线111的个数可以为4,第二导线段12中第二自粘线121的个数可以为6。
可选地,第一导线段11与第二导线段12连接的方式可以具有多种,本实施例提供以下两种方式。
在第一导线段11与第二导线段12的一种连接方式中,请参考图1,第一导线段11的另一端与第二导线段12的另一端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具体的,第一导线段11和第二导线段12之间可以具有导电条2,第一导线段11的另一端和第二导线段12的另一端均焊接在该导电条2上,以使第一导线段11和第二导线段12电连接。或者,第一导线段11的内m-1股第一自粘线111与第二导线段12的内m-1股第二自粘线121一一对应电连接,第一导线段11内的第m股第一自粘线111与第二导线段12中除内m-1股第二自粘线121外的剩余第二自粘线121电连接。
在第一导线段11与第二导线段12的另一种连接方式中,第一导线段11的另一端与第二导线段12的另一端通过FPC条线形式进行连接。
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第二导线段12可以包括第一子线段122和第二子线段123。第一子线段122的一端与第一导线段11电连接,第一子线段122的另一端与第二子线段123的一端连接,第二子线段123的另一端与待充电设备的整流电路连接。并且,组成第一子线段122的第二自粘线121的股数小于组成第二子线段123的第二自粘线121的股数。也即是,第一子线段122中第二自粘线121的股数小于第二子线段121中第二自粘线121的股数,且大于第一导线段11中第一自粘线111的股数。
示例地,无线充电线圈的外形形状为圆形(如图1所示)、方形或跑道形。
进一步地,无线充电线圈的外形形状为方形或跑道形时,无线充电线圈包括弯曲段和直线段,第一导线段11与第二导线段12的连接位置位于直线段,以便于第一导线段11的另一端与第二导线段12的另一端之间的连接。
以上实施方式只是阐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特性,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方式限制,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有各种变化和改变,这些变化和改变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Claims (10)

1.一种无线充电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充电线圈由导线组沿圆周方向由内向外依次绕制而成,所述导线组包括第一导线段(11)和第二导线段(12),所述第一导线段(11)位于所述第二导线段(12)内,且所述第一导线段(11)的一端及第二导线段(12)的一端均与待充电设备的整流电路连接,所述第一导线段(11)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导线段(12)的另一端电连接;
所述第一导线段(11)由多股第一自粘线(111)组成,所述第二导线段(12)由多股第二自粘线(121)组成,所述第一自粘线(111)的截面尺寸与所述第二自粘线(121)的截面尺寸相同,且所述第一导线段(11)中所述第一自粘线(111)的股数小于所述第二导线段(12)中所述第二自粘线(121)的股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充电线圈的总匝数为N,所述第一导线段(11)绕制形成的匝数为n,所述第二导线段(12)绕制形成的匝数为N减n。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充电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线段(11)绕制形成的匝数n=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线段(11)由m股第一自粘线(111)组成,所述第二导线段(12)中第二自粘线(121)的股数与所述第一导线段(11)中第一自粘线(111)的股数的差值范围为1~m,m≥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线充电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线段(11)由8股第一自粘线(111)组成,所述第二导线段(12)由9股第二自粘线(121)组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线段(11)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导线段(12)的另一端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线段(11)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导线段(12)的另一端通过FPC条线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线段(12)包括第一子线段(122)和第二子线段(123),所述第一子线段(122)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导线段(11)电连接,所述第一子线段(122)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子线段(123)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子线段(123)的另一端与所述待充电设备的整流电路连接,组成所述第一子线段(122)的所述第二自粘线(121)的股数小于组成所述第二子线段(123)的所述第二自粘线(121)的股数。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充电线圈的形状为圆形、方形或跑道形。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无线充电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充电线圈的形状为方形或跑道形时,所述无线充电线圈包括弯曲段和直线段,所述第一导线段(11)与所述第二导线段(12)的连接位置位于所述直线段。
CN202020933700.7U 2020-05-28 2020-05-28 一种无线充电线圈 Active CN21241180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933700.7U CN212411800U (zh) 2020-05-28 2020-05-28 一种无线充电线圈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933700.7U CN212411800U (zh) 2020-05-28 2020-05-28 一种无线充电线圈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411800U true CN212411800U (zh) 2021-01-26

Family

ID=744032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933700.7U Active CN212411800U (zh) 2020-05-28 2020-05-28 一种无线充电线圈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41180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522543U (zh) 无线充电线圈装置
JP4835787B1 (ja) 非接触充電モジュール及び非接触充電機器
JP2002208527A (ja) 漏れ磁束型電力変換トランス
JP4835800B1 (ja) 非接触充電モジュール及び非接触充電機器
CN108270078A (zh) 一种高效率无线充电接收天线
CN212411800U (zh) 一种无线充电线圈
JPH1197263A (ja) 非接触式電力伝送装置およびそれに使用される渦巻型コイル
CN111180173A (zh) 一种无线充电线圈及无线充电装置
CN109450109B (zh) 一种无线电能传输接收装置及无线供电系统
US11380480B2 (en) Strip induction coil for wireless charging of a vehicle battery
CN205810545U (zh) 一种由增磁绞合线围成的无线充电线圈
CN207474253U (zh) 一种用于无线充电的多层fpc线圈结构
CN207068619U (zh) 一种pcb板电感
CN209526532U (zh) 一种避免高次谐波干扰的无线充电装置
JP2013207907A (ja) 集合電線、これを用いた送電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ならびにワイヤレス電力伝送システム
CN111404285A (zh) 用于5g基站的输电线路杆塔在线取电装置
CN218920066U (zh) 一种提升磁感应耦合距离的装置
CN209103930U (zh) 一种无线充电线圈及无线充电装置
CN209571322U (zh) 用于输电网变压设备的电流互感器
CN210606916U (zh) 一种立式无线充电线圈
CN212084677U (zh) 七芯铝换位电磁线
CN114038644B (zh) 一种通用发送端pcb线圈机构
CN213303664U (zh) 核电棒位探测器
CN216597252U (zh) 一种变压器绕制结构
CN209963837U (zh) 一种无线充电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