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408204U - 一种具有弹性平行杆结构的懒人支架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具有弹性平行杆结构的懒人支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408204U
CN212408204U CN202021004315.0U CN202021004315U CN212408204U CN 212408204 U CN212408204 U CN 212408204U CN 202021004315 U CN202021004315 U CN 202021004315U CN 212408204 U CN212408204 U CN 21240820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d
gear ring
parallel
rotating
sup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004315.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伟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Annaijia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Annaijia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Annaijia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Annaijia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004315.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40820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40820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40820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utual Connection Of Rods And Tub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具有弹性平行杆结构的懒人支架,包括依次可转动收折式连接的底座、第一支杆、第二支杆及设备安装连接杆;第二支杆包括有平行设置的第一平行杆、第二平行杆,以及,连接于第一平行杆、第二平行杆之间的第一弹性元件;第一平行杆、第二平行杆的下端分别枢接于第一支杆的上端;在外力作用下,第二支杆的下端相对第一支杆的上端可转动,在第一支杆的上端装设有第一调节旋钮,转动第一调节旋钮控制第二支杆相对第一支杆的转动摩擦力。其实现对懒人支架的多向转动调节,更好的方便了人们对使用角度的灵活自由调整,第一调节旋钮的设置,确保支架在不同承重使用情形时的稳定可靠性,不易出现松动现象,操作调节也较为方便。

Description

一种具有弹性平行杆结构的懒人支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支架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具有弹性平行杆结构的懒人支架,其可用于支撑手机、平板电脑、其它电脑辅助设备及多媒体设备等。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以及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手机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手机已经不是过去传统意义上的通讯产品,而是更多承载于看视频、学习、汽车导航等,但是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手持手机,因此对用户来说是非常不便的,而且时间久了会使人的手部感觉酸痛,对颈椎和视力也有一定的严重影响。为此,各种针对手机的支架层出不穷,其中懒人支架作为一种居家用品广受欢迎,但是目前市场流通的懒人支架在调整角度时,通常需要弯折扭曲支撑杆才能实现,操作不便,而且支撑杆经过多次的弯曲容易出现疲劳断裂的现象。
现有技术中,将懒人支架的支杆设置为二横杆结构,使得支撑结构更加的稳定,二横杆之间还设置了弹簧,使得悬臂上带有弹力,增加了承重量,相比早期的弯折扭曲支撑杆技术而言,着实有了一定的进步性。但是,其在调好角度后,使用一段时间,容易出现松动现象,影响使用体验。
以及,也出现了可转动式懒人支架,其通过控制支架管体绕自身轴向转动,来调节整个支架的水平旋转角度,但是,其结构相对较为复杂,组装时定位较为麻烦,而且,一般局限于金属管的应用。
因此,需要研究出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弹性平行杆结构的懒人支架,其实现对懒人支架的多向转动调节,更好的方便了人们对所支承电子产品的使用角度的灵活自由调整,第一调节旋钮的设置,确保支架在不同承重使用情形时的稳定可靠性,不易出现松动现象,操作调节也较为方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一种具有弹性平行杆结构的懒人支架,包括有依次连接的底座、第一支杆、第二支杆及设备安装连接杆,其中:
所述底座连接于第一支杆的下端,所述第二支杆的下端相对第一支杆的上端可转动收折式连接,所述设备安装连接杆的下端相对第二支杆的上端可转动收折式连接;
所述第二支杆包括有平行设置的第一平行杆、第二平行杆,以及,连接于第一平行杆、第二平行杆之间的第一弹性元件;所述第一平行杆、第二平行杆的下端分别枢接于第一支杆的上端;在外力作用下,所述第二支杆的下端相对第一支杆的上端可转动,在第一支杆的上端装设有第一调节旋钮,转动第一调节旋钮控制第二支杆相对第一支杆的转动摩擦力。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支杆的上端连接有第一转动座,所述第一转动座内穿设有调节螺杆,所述调节螺杆的一端受限于第一转动座的一侧,所述第一调节旋钮位于第一转动座的另一侧并螺合适配于调节螺杆上;
所述第二支杆的下端伸入第一转动座的第一转动槽内并枢接于调节螺杆;转动第一调节旋钮改变其于调节螺杆上的位置,以改变第一转动座对第二支杆的下端的夹紧力。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平行杆、第二平行杆的上端分别连接于一第二转动座,所述设备安装连接杆的下端枢接于第二转动座。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在外力作用下,所述设备安装连接杆的下端相对第二转动座可转动;所述第二转动座上设置有第二调节旋钮;转动第二调节旋钮控制设备安装连接杆相对第二转动座的转动摩擦力。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转动座上设置有按钮,按压按钮,设备安装连接杆的下端可绕其自身枢接位转动,释放按钮,则设备安装连接杆的下端被锁住不能转动;
其中:所述按钮作用于一锁定块,所述按钮或锁定块配置有供按钮及锁定块自动复位的第二弹性元件;所述设备安装连接杆的下端具有转动头;所述转动头的转动周向、锁定块的外周,两者中,其一设置有卡凸,另一设置有卡槽;按压按钮时,卡凸、卡槽相互脱离,锁定块解除对转动头的锁定,转动头可转动;释放按钮后,锁定块在第二弹性元件的复位作用力下复位,卡凸、卡槽相互锁定,转动头不可转动。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锁定块的外周设置外齿圈,所述转动头的转动周向设置第一内齿圈;按压按钮时,外齿圈、第一内齿圈相互脱离;释放按钮后,锁定块复位,外齿圈、第一内齿圈相互啮合锁定。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外齿圈、第一内齿圈均为圆柱形齿圈,在第二转动座上设置有第二内齿圈;按压按钮时,外齿圈脱离第一内齿圈后与第二内齿圈啮合;释放按钮后,外齿圈脱离第二内齿圈再与第一内齿圈相互啮合锁定;
或者,所述外齿圈、第一内齿圈均为锥形齿圈,在第二转动座上设置有第一导引定位部,在外齿圈的下端设置有第二导引定位部;按压按钮时,外齿圈脱离第一内齿圈时通过第一导引定位部、第二导引定位部相适配导引位移方向,外齿圈脱离第一内齿圈后,第一导引定位部、第二导引定位部相适配保持定位;释放按钮后,外齿圈沿第一导引定位部位移复位直至与第一内齿圈相互啮合锁定。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平行杆、第二平行杆两者的垂直于杆长度方向的截面呈C形,第一平行杆的敞口侧边伸入第二平行杆的敞口侧边,以形成第二平行杆包裹第一平行杆之结构,所述第一弹性元件隐藏于第一平行杆、第二平行杆的C形内侧面之间。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平行杆的下端的枢接位所在方向延伸的左、右端分别凸设有第一防干涉凸部,所述第二平行杆的上端的枢接位所在方向延伸的左、右端分别凸设有第二防干涉凸部;所述第一平行杆的左、右端外侧受限于第二防干涉凸部,所述第二平行杆的左、右端内侧受限于第一防干涉凸部。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支杆包括有外管、内管、紧配件及旋转筒;
所述紧配件具有筒体部和于筒体部上端一体连接且周向间距布置的两个以上弹片;所述筒体部的外周设置有上侧外螺纹段、下侧外螺纹段;所述弹片围构形成可变形嵌装槽;
所述外管的上端具有上侧内螺纹段,所述上侧内螺纹段适配于下侧外螺纹段;所述内管伸入可变形嵌装槽、筒体部及外管内;
所述旋转筒具有下侧内螺纹段和上侧内圆锥面段,所述上侧内圆锥面段自上而下内径渐大设置;所述旋转筒套设于紧配件外周,下侧内螺纹段适配于上侧外螺纹段,正向转动旋转筒使之向下位移,上侧内圆锥面段随之向下位移压迫弹片锁紧内管,反之,上侧内圆锥面段解除对内管的锁紧,所述内管绕自身轴向可度旋转且相对外管可上下伸缩。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其主要是通过将懒人支架的结构设计为依次可转动收折式连接的底座、第一支杆、第二支杆及设备安装连接杆,第二支杆采用第一平行杆、第二平行杆连接第一弹性元件的结构;在外力作用下,第二支杆的下端相对第一支杆的上端可转动,在第一支杆的上端装设有第一调节旋钮,转动第一调节旋钮控制第二支杆相对第一支杆的转动摩擦力;如此,实现对懒人支架的多向转动调节,更好的方便了人们对所支承电子产品的使用角度的灵活自由调整,第一调节旋钮的设置,确保支架在不同承重使用情形时的稳定可靠性,不易出现松动现象,操作调节也较为方便。
其次是,第二支杆与设备安装连接杆之间,可以采用第二调节旋钮或者按钮,来控制其转动调节,调节方便,使用时稳定可靠;
以及,第二支杆的第一平行杆、第二平行杆采用包裹式结构设置,巧妙地将第一弹性元件隐藏于第一平行杆、第二平行杆的C形内侧面之间,避免尘污影响第一弹性元件的使用性能,同时,增加了第二支杆的结构强度,也更好地呈现第二支杆外侧一致性规整表面;
还有,第一支杆具有360度旋转及伸缩功能,其通过对外管、内管、紧配件及旋转筒的结构进行改良设计,在实现支架的360度自由旋转的前提下,使得零部件的生产制作变得更加简易,组装定位方便,使用可靠性佳,提高了支架的结构强度,且选用材质更加广泛,局限性小。
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一的收折状态立体示图(第一弹性元件分解示意);
图2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一的展开状态立体示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一的局部截面示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二的收折状态立体示图;
图5A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二的第一局部截面示图(主要显示按钮结构情形一);
图5B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二的第一局部分解示图(主要显示按钮结构情形一);
图5C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二的第二局部截面示图(主要显示按钮结构情形二);
图5D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二的第二局部分解示图(主要显示按钮结构情形二);
图5E是图5D所示结构中转动头的另一角度示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二的第三局部分解示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二的第三局部截面示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二的第四局部截面示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三的收折状态立体示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三的第一局部截面示图;
图11是图10的局部放大示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三中紧配件的结构示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三中紧配件的另一角度结构示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三的局部分解结构示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三的第二局部截面结构示图;
图16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四的局部截面示图。
附图标识说明:
第一支杆101 第二支杆102
第一平行杆103 第二平行杆104
第一弹性元件105 第一调节旋钮106
第二转动座107 第二调节旋钮108
按钮109 锁定块110
第二弹性元件111 转动头112
第一防干涉凸部113 第二防干涉凸部114
第一转动座115 阻尼垫片116
第一转动槽117 调节螺杆118
外齿圈119 第一内齿圈120
第二内齿圈121 第一导引定位部122
第二导引定位部123 底座10
外管20 上侧内螺纹段21
内管30 卡头31
防脱止挡部311 角度转动行程槽32
接头33 紧配件40
筒体部41 上侧外螺纹段411
下侧外螺纹段412 弹片42
较薄段421 防脱止挡适配部43
旋转筒50 下侧内螺纹段51
上侧内圆锥面段52 遮盖段53
第三转动座60 第二转动槽61
限转凸块611 延伸段62
阻尼垫片70 设备安装连接杆80
转动控制组件90。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至图16所示,其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之多种实施例的具体结构。
首先,请参照图1至图3所示,其显示了实施例一的具体结构;
一种具有弹性平行杆结构的懒人支架,包括有依次连接的底座10、第一支杆101、第二支杆102及设备安装连接杆80,其中:
通常,所述设备安装连接杆80连接有用于放置电子产品的固定座,所述电子产品可以指手机、平板电脑、其它电脑辅助设备及多媒体设备等。所述底座10连接于第一支杆101的下端,所述底座10用于将支架整体固定,其为夹子形式,可以夹于桌椅杆件上或其它物品边缘等位置。同时该底座10也不局限于夹子形式,还可以为吸盘、插接柱等形式。
所述第二支杆102的下端相对第一支杆101的上端可转动收折式连接,所述设备安装连接杆80的下端相对第二支杆102的上端可转动收折式连接;
所述第二支杆102包括有平行设置的第一平行杆103、第二平行杆104,以及,连接于第一平行杆103、第二平行杆104之间的第一弹性元件105;所述第一平行杆103、第二平行杆104的下端分别枢接于第一支杆101的上端,在第一支杆101的上端装设有第一调节旋钮106,在外力作用下,所述第二支杆102的下端相对第一支杆101的上端可转动,在第一支杆101的上端装设有第一调节旋钮106,转动第一调节旋钮106控制第二支杆102相对第一支杆101的转动摩擦力。实施例一中,具体是针对第一平行杆103设置第一调节旋钮106,在实际设计制作时,可以针对第一平行杆103和/或第二平行杆104设置第一调节旋钮106。
如图3所示,所述第一支杆101的上端连接有第一转动座115,所述第一转动座115内穿设有调节螺杆118,所述调节螺杆118的一端受限于第一转动座115的一侧,所述第一调节旋钮106位于第一转动座115的另一侧并螺合适配于调节螺杆118上;所述第二支杆102的下端伸入第一转动座115的第一转动槽117内并枢接于调节螺杆118;转动第一调节旋钮106改变其于调节螺杆118上的位置,以改变第一转动座115对第二支杆102的下端的夹紧力。
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第一平行杆103、第二平行杆104的上端分别连接于一第二转动座107,所述设备安装连接杆80的下端枢接于第二转动座107。在外力作用下,所述设备安装连接杆80的下端相对第二转动座107可转动;所述第二转动座107上设置有第二调节旋钮108;转动第二调节旋钮108控制设备安装连接杆80相对第二转动座107的转动摩擦力。第二调节旋钮108如何控制转动摩擦力的具体结构,可以与前述的第一调节旋钮106相同或类似,在此,不再作赘述。
请参照图4至图8所示,其显示了实施例二的具体结构;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主要区别在于:
所述第二转动座107上设置有按钮109,按压按钮109,设备安装连接杆80的下端可绕其自身枢接位转动,释放按钮109,则设备安装连接杆80的下端被锁住不能转动。
如图5A至图5E所示,所述按钮109作用于一锁定块110,所述按钮109或锁定块110配置有供按钮109及锁定块110自动复位的第二弹性元件111;所述设备安装连接杆80的下端具有转动头112;所述转动头112的转动周向、锁定块110的外周,两者中,其一设置有卡凸,另一设置有卡槽;优选地,转动头112的转动周向设置内齿圈,在锁定块110的外周设置外齿圈。按压按钮109时,卡凸、卡槽相互脱离,锁定块110解除对转动头112的锁定,转动头112可转动;释放按钮109后,锁定块110在第二弹性元件111的复位作用力下复位,卡凸、卡槽相互锁定,转动头112不可转动。
优选地,所述锁定块110的外周设置外齿圈119,所述转动头112的转动周向设置第一内齿圈120,可以在转动头112的内环面螺纹连接第一内齿圈120,方便转动头112、第一内齿圈120各自的选材及制作,组装也较为方便;按压按钮109时,外齿圈119、第一内齿圈120相互脱离;释放按钮109后,锁定块110复位,外齿圈119、第一内齿圈120相互啮合锁定;
如图5A和图5B所示,所述外齿圈119、第一内齿圈120均为圆柱形齿圈,在第二转动座107上设置有第二内齿圈121,同样地,第二内齿圈121为圆柱形齿圈;按压按钮109时,外齿圈119脱离第一内齿圈120后与第二内齿圈121啮合;释放按钮109后,外齿圈119脱离第二内齿圈121再与第一内齿圈120相互啮合锁定;其巧妙利用外齿圈119的结构,来兼顾锁定及导引定位,避免锁定块110偏移;此处,第二弹性元件111是作用于锁定块110与第二转动座107之间;
如图5C至图5E所示,所述外齿圈119、第一内齿圈120均为锥形齿圈,在第二转动座107上设置有第一导引定位部122,在外齿圈119的下端设置有第二导引定位部123;按压按钮109时,外齿圈119脱离第一内齿圈120时通过第一导引定位部122、第二导引定位部123相适配导引位移方向,外齿圈119脱离第一内齿圈120后,第一导引定位部122、第二导引定位部123相适配保持定位;释放按钮109后,外齿圈119沿第一导引定位部122位移复位直至与第一内齿圈120相互啮合锁定;有效避免锁定块110偏移。此处,第二弹性元件111是作用于按钮109与第二转动座107之间。
如图6至图8所示,所述第一平行杆103、第二平行杆104两者的垂直于杆长度方向的截面呈C形,第一平行杆103的敞口侧边伸入第二平行杆104的敞口侧边,以形成第二平行杆104包裹第一平行杆103之结构,所述第一弹性元件105隐藏于第一平行杆103、第二平行杆104的C形内侧面之间,如此,有效避免尘污影响第一弹性元件的使用性能,同时,增加了第二支杆的结构强度,也更好地呈现第二支杆外侧一致性规整表面;所述第一平行杆103的下端的枢接位所在方向延伸的左、右端分别凸设有第一防干涉凸部113,所述第二平行杆104的上端的枢接位所在方向延伸的左、右端分别凸设有第二防干涉凸部114;所述第一平行杆103的左、右端外侧受限于第二防干涉凸部114,所述第二平行杆104的左、右端内侧受限于第一防干涉凸部113;如此,利用第一防干涉凸部113、第二防干涉凸部114来限位,使得第一平行杆103于第二平行杆104的内侧不会出现左右晃动现象,也避免了第一平行杆103、第二平行杆104两者相互干涉卡滞的现象。
请参照图9至图15所示,其显示了实施例三的具体结构;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主要区别在于:所述第一支杆101具有360度旋转及伸缩功能。具体而言:
如图10至图13所示,所述第一支杆101包括有外管20、内管30、紧配件40及旋转筒50;所述紧配件40具有筒体部41和于筒体部41上端一体连接且周向间距布置的两个以上弹片42,优选地,设置有四个弹片42;每个弹片42的外侧面是自上而下斜向往外延伸设置;每个弹片42的下端通过一较薄段421与筒体部41上端一体连接,提高弹片42的弹性。所述筒体部41的外周设置有上侧外螺纹段411、下侧外螺纹段412;所述弹片42围构形成可变形嵌装槽。
所述外管20的上端具有上侧内螺纹段21,所述上侧内螺纹段21适配于下侧外螺纹段412;所述内管30伸入可变形嵌装槽、筒体部41及外管20内;这样,外管20可以设计得更粗,提高支杆结构强度,也使得内管30与外管20之间的间隙可以设计得更大,方便内管30于外管20内的安装,也有利于设计卡头31。
所述旋转筒50具有下侧内螺纹段51和上侧内圆锥面段52,所述上侧内圆锥面段52自上而下内径渐大设置;所述旋转筒50套设于紧配件40外周,下侧内螺纹段51适配于上侧外螺纹段411,正向转动旋转筒50使之向下位移,上侧内圆锥面段52随之向下位移压迫弹片42锁紧内管30,反之,上侧内圆锥面段52解除对内管30的锁紧,所述内管30绕自身轴向可360度旋转且相对外管20可上下伸缩。
如图11所示,所述内管30的下端设置有凸于内管30的外环面之外的防脱止挡部32,所述防脱止挡部32受限于筒体部41的下端,如此,不需额外针对内管30来设计相应的防脱止挡适配部,由于外管20是组装于紧配件40的外周,直接可以利用紧配件40的下端作为防脱止挡适配部43,止挡适配面积较大,防脱定位效果更好。实施例一中,所述防脱止挡部311分体组装于内管30的下端,具体而言,所述内管30的下端分体组装有卡头31,所述卡头31的上端螺纹式伸入内管30中连接定位,所述卡头31的下端位于内管30下方且凸于内管30的外环面之外,其凸设部分作为所述防脱止挡部32。在实际设计制作时,也可以将防脱止挡部一体成型于内管30的下端外周。所述防脱止挡部32的外周面与外管20的内壁面相适配,所述防脱止挡部32的外周面凹设有通气槽311,如此,便于内管30沿外管20伸缩顺畅。
如图12至图13所示,所述上侧外螺纹段411的外径大于下侧外螺纹段412的外径。所述下侧内螺纹段51的下端延伸有遮盖段53,所述遮盖段53套设于外管20的上端外周,所述遮盖段53的内侧面通常为非螺纹面,例如:光面;所述旋转筒50将外管20与上侧外螺纹段411的拼接部位遮住,避免尘污入内,同时,也使得支杆呈现外形一致性较好。
如图14和图15所示,所述内管30的上端连接有第三转动座60,所述内管30伸入第三转动座60的第二转动槽61内,所述内管30、第三转动座60之间夹设有阻尼垫片70;在外力作用下,所述内管30、第三转动座60之间绕内管30所在轴向可相对转动。优选地,所述第二转动槽61的内部、内管30的上端外周,两者中,其一设置有限转凸块611,另一设置有角度转动行程槽32,所述限转凸块611位于角度转动行程槽32内。限转凸块611、角度转动行程槽32两者的配合,用于限制转动角度范围,例如:90度。
在实际设计制作时,也可以将内管30、第三转动座60两者设计为不可相对转动之结构,例如:如图16所示,其显示了实施例四的局部结构:内管30的上端螺纹连接于第三转动座60,两者螺旋定位后,不可相对转动;此处,将第三转动座60的下端设置有延伸段62以提供外螺纹,而,内管30的上端设置有接头33提供内螺纹,通过接头33与延伸段62的螺纹连接,实现内管30与第三转动座60的组装。若将内管30的上端直接固定连接于第三转动座60,使内管30的和第三转动座60不可相对转动,亦可。
本实用新型的设计重点在于,其主要是通过将懒人支架的结构设计为依次可转动收折式连接的底座、第一支杆、第二支杆及设备安装连接杆,第二支杆采用第一平行杆、第二平行杆连接第一弹性元件的结构;在外力作用下,第二支杆的下端相对第一支杆的上端可转动,在第一支杆的上端装设有第一调节旋钮,转动第一调节旋钮控制第二支杆相对第一支杆的转动摩擦力;如此,实现对懒人支架的多向转动调节,更好的方便了人们对所支承电子产品的使用角度的灵活自由调整,第一调节旋钮的设置,确保支架在不同承重使用情形时的稳定可靠性,不易出现松动现象,操作调节也较为方便。
其次是,第二支杆与设备安装连接杆之间,可以采用第二调节旋钮或者按钮,来控制其转动调节,调节方便,使用时稳定可靠;
以及,第二支杆的第一平行杆、第二平行杆采用包裹式结构设置,巧妙地将第一弹性元件隐藏于第一平行杆、第二平行杆的C形内侧面之间,避免尘污影响第一弹性元件的使用性能,同时,增加了第二支杆的结构强度,也更好地呈现第二支杆外侧一致性规整表面;
还有,第一支杆具有360度旋转及伸缩功能,其通过对外管、内管、紧配件及旋转筒的结构进行改良设计,在实现支架的360度自由旋转的前提下,使得零部件的生产制作变得更加简易,组装定位方便,使用可靠性佳,提高了支架的结构强度,且选用材质更加广泛,局限性小。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具有弹性平行杆结构的懒人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依次连接的底座(10)、第一支杆(101)、第二支杆(102)及设备安装连接杆(80),其中:
所述底座(10)连接于第一支杆(101)的下端,所述第二支杆(102)的下端相对第一支杆(101)的上端可转动收折式连接,所述设备安装连接杆(80)的下端相对第二支杆(102)的上端可转动收折式连接;
所述第二支杆(102)包括有平行设置的第一平行杆(103)、第二平行杆(104),以及,连接于第一平行杆(103)、第二平行杆(104)之间的第一弹性元件(105);所述第一平行杆(103)、第二平行杆(104)的下端分别枢接于第一支杆(101)的上端;在外力作用下,所述第二支杆(102)的下端相对第一支杆(101)的上端可转动,在第一支杆(101)的上端装设有第一调节旋钮(106),转动第一调节旋钮(106)控制第二支杆(102)相对第一支杆(101)的转动摩擦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弹性平行杆结构的懒人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杆(101)的上端连接有第一转动座(115),所述第一转动座(115)内穿设有调节螺杆(118),所述调节螺杆(118)的一端受限于第一转动座(115)的一侧,所述第一调节旋钮(106)位于第一转动座(115)的另一侧并螺合适配于调节螺杆(118)上;
所述第二支杆(102)的下端伸入第一转动座(115)的第一转动槽(117)内并枢接于调节螺杆(118);转动第一调节旋钮(106)改变其于调节螺杆(118)上的位置,以改变第一转动座(115)对第二支杆(102)的下端的夹紧力。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弹性平行杆结构的懒人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平行杆(103)、第二平行杆(104)的上端分别连接于一第二转动座(107),所述设备安装连接杆(80)的下端枢接于第二转动座(107)。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具有弹性平行杆结构的懒人支架,其特征在于:在外力作用下,所述设备安装连接杆(80)的下端相对第二转动座(107)可转动;所述第二转动座(107)上设置有第二调节旋钮(108);转动第二调节旋钮(108)控制设备安装连接杆(80)相对第二转动座(107)的转动摩擦力。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具有弹性平行杆结构的懒人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转动座(107)上设置有按钮(109),按压按钮(109),设备安装连接杆(80)的下端可绕其自身枢接位转动,释放按钮(109),则设备安装连接杆(80)的下端被锁住不能转动;
其中:所述按钮(109)作用于一锁定块(110),所述按钮(109)或锁定块(110)配置有供按钮(109)及锁定块(110)自动复位的第二弹性元件(111);所述设备安装连接杆(80)的下端具有转动头(112);所述转动头(112)的转动周向、锁定块(110)的外周,两者中,其一设置有卡凸,另一设置有卡槽;按压按钮(109)时,卡凸、卡槽相互脱离,锁定块(110)解除对转动头(112)的锁定,转动头(112)可转动;释放按钮(109)后,锁定块(110)在第二弹性元件(111)的复位作用力下复位,卡凸、卡槽相互锁定,转动头(112)不可转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具有弹性平行杆结构的懒人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块(110)的外周设置外齿圈(119),所述转动头(112)的转动周向设置第一内齿圈(120);按压按钮(109)时,外齿圈(119)、第一内齿圈(120)相互脱离;释放按钮(109)后,锁定块(110)复位,外齿圈(119)、第一内齿圈(120)相互啮合锁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具有弹性平行杆结构的懒人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齿圈(119)、第一内齿圈(120)均为圆柱形齿圈,在第二转动座(107)上设置有第二内齿圈(121);按压按钮(109)时,外齿圈(119)脱离第一内齿圈(120)后与第二内齿圈(121)啮合;释放按钮(109)后,外齿圈(119)脱离第二内齿圈(121)再与第一内齿圈(120)相互啮合锁定;
或者,所述外齿圈(119)、第一内齿圈(120)均为锥形齿圈,在第二转动座(107)上设置有第一导引定位部(122),在外齿圈(119)的下端设置有第二导引定位部(123);按压按钮(109)时,外齿圈(119)脱离第一内齿圈(120)时通过第一导引定位部(122)、第二导引定位部(123)相适配导引位移方向,外齿圈(119)脱离第一内齿圈(120)后,第一导引定位部(122)、第二导引定位部(123)相适配保持定位;释放按钮(109)后,外齿圈(119)沿第一导引定位部(122)位移复位直至与第一内齿圈(120)相互啮合锁定。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弹性平行杆结构的懒人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平行杆(103)、第二平行杆(104)两者的垂直于杆长度方向的截面呈C形,第一平行杆(103)的敞口侧边伸入第二平行杆(104)的敞口侧边,以形成第二平行杆(104)包裹第一平行杆(103)之结构,所述第一弹性元件(105)隐藏于第一平行杆(103)、第二平行杆(104)的C形内侧面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具有弹性平行杆结构的懒人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平行杆(103)的下端的枢接位所在方向延伸的左、右端分别凸设有第一防干涉凸部(113),所述第二平行杆(104)的上端的枢接位所在方向延伸的左、右端分别凸设有第二防干涉凸部(114);所述第一平行杆(103)的左、右端外侧受限于第二防干涉凸部(114),所述第二平行杆(104)的左、右端内侧受限于第一防干涉凸部(113)。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弹性平行杆结构的懒人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杆(101)包括有外管(20)、内管(30)、紧配件(40)及旋转筒(50);
所述紧配件(40)具有筒体部(41)和于筒体部(41)上端一体连接且周向间距布置的两个以上弹片(42);所述筒体部(41)的外周设置有上侧外螺纹段(411)、下侧外螺纹段(412);所述弹片(42)围构形成可变形嵌装槽;
所述外管(20)的上端具有上侧内螺纹段(21),所述上侧内螺纹段(21)适配于下侧外螺纹段(412);所述内管(30)伸入可变形嵌装槽、筒体部(41)及外管(20)内;
所述旋转筒(50)具有下侧内螺纹段(51)和上侧内圆锥面段(52),所述上侧内圆锥面段(52)自上而下内径渐大设置;所述旋转筒(50)套设于紧配件(40)外周,下侧内螺纹段(51)适配于上侧外螺纹段(411),正向转动旋转筒(50)使之向下位移,上侧内圆锥面段(52)随之向下位移压迫弹片(42)锁紧内管(30),反之,上侧内圆锥面段(52)解除对内管(30)的锁紧,所述内管(30)绕自身轴向可360度旋转且相对外管(20)可上下伸缩。
CN202021004315.0U 2020-06-04 2020-06-04 一种具有弹性平行杆结构的懒人支架 Active CN21240820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004315.0U CN212408204U (zh) 2020-06-04 2020-06-04 一种具有弹性平行杆结构的懒人支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004315.0U CN212408204U (zh) 2020-06-04 2020-06-04 一种具有弹性平行杆结构的懒人支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408204U true CN212408204U (zh) 2021-01-26

Family

ID=744098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004315.0U Active CN212408204U (zh) 2020-06-04 2020-06-04 一种具有弹性平行杆结构的懒人支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40820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061414B (zh) 一种支架
CN109488843A (zh) 一种自拍装置
CN212408204U (zh) 一种具有弹性平行杆结构的懒人支架
CN212408205U (zh) 一种可360度旋转伸缩的懒人支架
CN210609291U (zh) 手机支架
CN102595967B (zh) 一种电脑桌的伸缩臂
CN210266622U (zh) 可自锁定位的懒人支架
CN214625503U (zh) 一种插座转换器
CN207349739U (zh) 一种可伸缩的三脚架
CN213271915U (zh) 一种可自动定位的支架
CN212960670U (zh) 一种电子设备的折叠支架结构
CN207644533U (zh) 固定支架
CN214306384U (zh) 一种旋转结构及懒人支架
CN214306382U (zh) 一种旋转结构及懒人支架
CN215862674U (zh) 一种防转结构及具有该结构的支架、拍摄辅助装置
CN219802380U (zh) 一种懒人支架结构
CN207893381U (zh) 一种移动终端的固定支架
CN111609262A (zh) 一种用于显示设备进行伸缩和角度的调节支架
CN209033081U (zh) 医疗拐杖
CN207569472U (zh) 一种用于渔具安装的角度调节装置
KR200410390Y1 (ko) 회전거울 지지구
CN207152257U (zh) 书籍支撑架
CN218998233U (zh) 一种麦克风固定座
CN216777685U (zh) 一种医疗辅助机械臂
CN215737902U (zh) 一种具有坐姿矫正功能的学习座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