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395134U - 一种瓣膜输送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瓣膜输送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395134U
CN212395134U CN202021421338.1U CN202021421338U CN212395134U CN 212395134 U CN212395134 U CN 212395134U CN 202021421338 U CN202021421338 U CN 202021421338U CN 212395134 U CN212395134 U CN 21239513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djustable
pipe
operating
valve
mounting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421338.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阳
陈晓
黄韬
时楠
刘冰冰
王雪雪
位诗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Hanling Medical Devices Co ltd
Shanghai Kangdelai Enterprise Development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Hanling Medical Devic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Hanling Medical Devic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Hanling Medical Devic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421338.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39513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39513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39513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rosthe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瓣膜输送装置,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包括;内管,设在壳体内;外管;转移机构,第一操作组件;可调弯机构,可调弯组件,连接于所述可调弯组件上的第二操作组件;所述第二操作组件独立于所述第一操作组件用于驱动所述可调弯组件弯曲所需角度,所述第一操作组件的第一操作端和所述第二操作组件的第二操作端均外露于所述壳体;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瓣膜输送装置,医生操作第二操作端可调节瓣膜的整体角度,同时,由于第一操作组件和第二操作组件为独立设置,使医生可分别或同时对瓣膜的位置和角度进行调节,以适应更多类型的患者。

Description

一种瓣膜输送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瓣膜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
心脏瓣膜病是我国常见的一种心脏病,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是治疗心脏瓣膜疾病的主要手段及最有效途径。在进行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时需要通过介入手术进行,采用瓣膜输送系统将瓣膜支架通过输送至需要治疗的瓣膜的中心。
比如,现有技术中的人工心脏瓣膜输送系统,其包括内管、外管、手柄壳体、可调弯机构及转移机构。其中,外管套在内管外,且内管的近端和远端分别对应可伸出外管的近端和远端。转移机构用于驱动外管相对于内管在其轴向上往复滑动,转移机构包括套在外管外且可转动地设在手柄壳体上的旋钮,及固定在旋钮远端上的螺纹管,螺纹管的内螺纹上螺纹配合有第二螺杆,第二螺杆套在外管上并与外管固定连接;可调弯机构用于驱动内管和外管整体相对于其轴线弯曲所需角度,实现将瓣膜贴合在人体需要治疗的瓣膜位置。可调弯机构包括套在内管外且位于外管内的可调弯管,固定在旋钮近端上的第一螺杆,及远端固定在可调弯管外壁的凹槽内,近端沿内管轴向延伸并径向弯曲伸出外管外的牵引丝,牵引丝的近端缠绕在螺纹配合于第一螺杆外的联动部件。
此结构的瓣膜输送系统,在瓣膜置换手术之前,瓣膜预先套在内管的近端且位于外管的近端内,处于收拢未释放状态,在手术开始时,医生将外管的近端介入人体内需要置换瓣膜的位置处,再顺时针转动旋钮,由于第二螺杆与螺纹管形成第一道丝杠结构,第二螺杆带动外管朝向近端回缩移动,将瓣膜外露出来,瓣膜瞬间释放;同时,由于第一螺杆与联动部件形成第二道丝杠结构,则联动部件将带动牵引丝朝向远端移动,进而驱动可调弯管、内管及外管弯曲所需角度,实现对瓣膜弯曲角度的调整;待手术完成之后,医生再逆时针转动旋钮,外管相对于内管朝向远端移动复位,同时,牵引丝朝向近端移动,可调弯管、内管及外管弯曲角度逐渐减小,并复位到初始的非弯曲状态,最后将整个输送系统从患者体内拔出。
上述的转移机构和可调弯机构通过一个旋钮同时控制,只要操作旋钮,转移机构和可调弯机构就同时动作,转移机构驱动外管移动的距离和可调弯机构驱动瓣膜的弯曲角度是相对固定的。但是,不同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所需瓣膜弯曲的角度存在差异,当瓣膜释放的同时弯曲固定角度后,瓣膜不能贴合在患者的瓣膜处,导致该输送系统只能适用于特定类的患者,不能根据患者的不同,独立地操作可调弯机构对瓣膜弯曲角度的调整。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瓣膜输送系统的可调弯机构不能独立地调整瓣膜弯曲角度,导致该输送系统不能适应不同患者,从而提供一种瓣膜输送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瓣膜输送装置,包括;
内管,设在壳体内;
外管,套在所述内管外且位于所述壳体内;
转移机构,设在所述壳体上,其包括用于驱动所述外管相对于所述内管沿其轴向往复滑动的第一操作组件;
可调弯机构,设在所述壳体上,其包括设在所述内管外且位于所述外管内的可调弯组件,所述可调弯组件的远端沿内管轴向延伸,其的近端伸出所述外管的近端并沿内管径向弯曲延伸,及连接于所述可调弯组件的近端上的第二操作组件;
所述第二操作组件独立于所述第一操作组件用于驱动所述可调弯组件弯曲所需角度;
所述第一操作组件的第一操作端和所述第二操作组件的第二操作端均外露于所述壳体。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操作组件和所述第二操作组件中的一个沿内管轴向布置在所述壳体上,另一个沿相交于所述内管轴向的方向布置在所述壳体上。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壳体包括沿内管轴向延伸的本体及相交固定在所述本体上的延伸部,以使所述壳体呈Y型;
所述第二操作组件设在所述延伸部上,所述第二操作端伸出所述延伸部外,所述第一操作组件设在所述本体上,所述第一操作端布置在所述本体外壁上。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操作组件包括可转动地设在所述壳体上的驱动件,所述驱动件的近端作为所述第二操作端,所述可调弯组件的近端连接于所述驱动件的远端;
所述驱动件通过转动以带动所述可调弯组件的近端移动。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驱动件为第一螺杆;所述第二操作组件还包括
螺纹配合套在所述第一螺杆上的滑动块,所述可调弯组件的近端通过固定在所述滑动块上而固定在所述驱动件的远端上。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操作组件还包括固定在所述第二操作端上的第一旋转帽;
和/或所述第二操作组件还包括沿滑动块滑动方向延伸的至少一个导向件,及与所述导向件一一配合的滑槽,所述导向件和所述滑槽中的一个设在所述壳体上,另一个设在所述滑动块上。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可调弯组件包括
可调弯管,套在所述内管上并位于所述外管内,且所述可调弯管的近端伸出所述外管的近端外;及
牵引线,采用可弯曲材料制成,其远端固定在所述可调弯管上,其近端沿内管径向折弯穿过所述可调弯管上的伸出所述外管近端外的部分向外延伸,并连接于所述第二操作组件。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还包括设在所述壳体内的第一固定座,所述可调弯管的近端通过第一密封件密封固定在所述第一固定座上;
所述第一固定座上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壳体上在对应于所述第一安装孔的位置处设有与所述第一安装孔连通的第二安装孔;及
设在所述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内的第一单向阀,所述第一单向阀的流体出口与所述可调弯管的内腔连通,其的流体入口位于所述壳体外。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还包括设在所述壳体内的第二固定座,所述第二固定座的内孔与所述外管的外壁面通过第二密封件密封且可滑动地连接;
所述第二固定座的远端与第一固定座的近端连接,所述可调弯管的近端穿过所述第二固定座以固定在所述第一固定座上;
所述第二固定座设有第三安装孔,所述壳体上在对应于所述第三安装孔的位置处设有与所述第三安装孔连通的第四安装孔;
设在所述第三安装孔和第四安装孔内的第二单向阀,所述第二单向阀的流体出口与所述外管的内腔连通,其的流体入口位于所述壳体外。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操作组件包括
可转动地设在所述壳体内壁上的螺纹管,所述螺纹管的远端折弯至所述壳体上的让位孔内,并作为所述第一操作端;
滑动件,螺纹配合在所述螺纹管内;所述滑动件固定套接在所述外管上。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瓣膜输送装置,壳体内设有外管和内管,转移机构连接壳体上,转移机构的第一操作组件可以驱动外管相对内管滑动,第一操作组件连接有第一操作端,医生操作第一操作端可调整瓣膜的位置;壳体上还连接有可调弯组件,可调弯机构的远端沿内管轴向延伸,可调弯机构的近端伸出外管的近端并沿内管径向弯曲延伸,并连接第二操作组件,第二操作组件连接有第二操作端,医生操作第二操作端可调节瓣膜的整体角度,同时,由于第一操作组件和第二操作组件为独立设置,使医生可分别或同时对瓣膜的位置和角度进行调节,以适应更多类型的患者。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瓣膜输送装置,第一操作组件和第二操作组件中的一个沿内管轴向布置在壳体上,另一个沿相交与内管轴向的方向布置在壳体上,使第一操作组件和第二操作组件分开设置,便于医生分别对瓣膜进行位置和角度进行调节,避免设在一起可能会使医生操作失误。
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瓣膜输送装置,壳体包括本体和延伸部,延伸部与本体相交设置,使壳体呈Y型,第一操作组件设在本体上,第一操作端布置在本体外侧壁上,第二操作组件设在延伸部上,第二操作端伸出延伸部外,医生操作第一操作端时不会对转移机构产生影响,同时,医生操作第二操作端时也不会对可调弯组件产生影响,使医生能够更加精准的操作此装置。
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瓣膜输送装置,第二操作组件包括可转动的设在壳体内的驱动件,驱动件的近端为第二操作端,驱动端的远端与可调弯组件的近端连接,驱动件通过转动可以带动可调弯组件的近端移动,操作第二操作端时,使驱动件转动,带动可调弯组件的近端进行移动,进而使可调弯组件的远端对瓣膜的角度进行调节。
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瓣膜输送装置,驱动件为第一螺杆,在第一螺杆上配合套有滑动块,可调弯组件的近端固定在滑动块上,通过驱动第一螺杆转动,使滑动块沿第一螺杆的轴向做直线运动,进而带动可调弯组件的近端移动,调节可调弯组件远端对瓣膜的角度进行调节,第一螺杆与滑动块螺纹连接,螺纹连接精度较高,可满足对瓣膜的精确调节。
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瓣膜输送装置,在第二操作组件的的第二操作端上连接有第一旋转帽,第一旋转帽设在壳体外侧,便于医生操作可调弯组件。
7.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瓣膜输送装置,沿滑动块的滑动方向上设有导向件和滑槽,其中一个设置在壳体上,另一个设置在滑动块上,使滑动块在滑动过程不会发生偏移,同时避免滑动块与第一螺杆同步转动。
8.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瓣膜输送装置,可调弯组件还包括可调弯管,可调弯管上固定有牵引线的远端,牵引线采用可弯曲材料制成,牵引线的近端与第二操作组件连接,在医生操作第二操作组件时,牵引线的近端发生移动,在牵引线本身的弹性作用下,使牵引线远端发生角度偏移进而实现对可调弯组件远端的角度调节,实现对瓣膜的角度调节。
9.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瓣膜输送装置,壳体内设有第一固定座,可调弯管的近端密封固定在第一固定座上,还包括第一单向阀,设在第一固定座上,第一单向阀穿过壳体和第一固定座与可调弯管连通,且第一单向阀的流体出口与可调弯管的内腔连通,流体入口位于壳体外,使医生可以通过第一单向阀向可调弯管内注入生理盐水,防止有气泡。
10.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瓣膜输送装置,壳体内还设有第二固定座,外管的近端密封连接在第二固定座上,在第二固定座上设有第二单向阀,第二单向阀穿过壳体与外管连接,且第二单向阀的流体入口与外管的内腔连通,流体入口位于壳体外,使医生可以通过第二单向阀向外管内注入生理盐水,防止有气泡。
1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瓣膜输送装置,第一操作组件包括可转动的设在壳体内壁上的螺纹管,螺纹管的远端折弯至壳体的让位孔内,形成第一操作端,滑动件配合在螺纹管内,滑动件与外管连接,在第一操作端上固定有第二旋转帽,医生通过转动第二旋转帽使螺纹管转动,螺纹管转动时带动滑动件在螺纹管内移动,滑动件带动外管进行移动,完成对瓣膜的位置调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瓣膜输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的截面示意图;
图3为固定座的连接示意图;
图4为可调弯组件的主视图;
图5为可调弯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转移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单向阀与壳体的连接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壳体;2、第一操作组件;3、第二旋转帽;4、第一旋转帽;5、第二操作组件;6、外管;7、内管;8、第二单向阀;9、第一单向阀;10、牵引线;11、第一螺杆;12、滑动块;13、第二安装孔;14、第一安装孔;15、第一固定座;16、第二固定座;17、第三安装孔;18、第四安装孔;19、滑槽;20、导向件;21、可调弯管;22、滑动件;23、螺纹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本实施例提供了瓣膜输送装置的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壳体1内设有外管6和内管7,转移机构连接壳体1上,转移机构的第一操作组件2可以驱动外管6相对内管7滑动,第一操作组件2连接有第一操作端,第一操作端连接有第二旋转帽3,医生操作第二旋转帽3可调整瓣膜的位置;壳体1上还连接有可调弯机构,可调弯机构的远端沿内管7轴向延伸,可调弯机构的近端伸出外管6的近端并沿内管7径向弯曲延伸,可调弯机构包括可调弯组件,可调弯组件连接有第二操作组件5,第二操作组件5连接有第二操作端,第二操作端连接有第一旋转帽4,医生操作第一旋转帽4可调节瓣膜的整体角度,同时,由于第一操作组件2和第二操作组件5为独立设置,使医生可分别或同时对瓣膜的位置和角度进行调节,以适应更多类型的患者。
壳体1包括本体和延伸部,延伸部倾斜设置在本体上,使壳体1呈Y型,第一操作组件2设在本体上,第二旋转帽3布置在本体外侧壁上,第二操作组件5设在延伸部上,第一旋转帽4伸出延伸部外,医生操作第二旋转帽3时不会对转移机构产生影响,同时,医生操作第一旋转帽4时也不会对可调弯组件产生影响,使医生能够更加精准的操作此装置。
作为一种可替换的实施方式,壳体的本体和延伸部还可以同轴设置,只要转移机构和可调弯机构的操作端互不影响即可,也可以呈其他形状。
如图2和图3所示,可调弯组件还包括可调弯管21,可调弯管21套设在内管7外侧并在外管6内,可调弯管21的近端伸出外管6的近端,且可调弯管21与外管6为可滑动连接,可调弯管21上固定有牵引线10的远端,牵引线10采用可弯曲材料制成,牵引线10的近端与第二操作组件5连接,在医生操作第二操作组件5时,牵引线10的近端发生移动,在牵引线10本身的弹性作用下,使牵引线10远端发生角度偏移进而实现对可调弯组件远端的角度调节,实现对瓣膜的角度调节。
如图4所示,第二操作组件5包括可转动的设在壳体1内的驱动件,驱动件为第一螺杆11,在第一螺杆11上配合套有滑动块12,牵引线10的近端固定在滑动块12上,通过驱动第一螺杆11转动,使滑动块12沿第一螺杆11的轴向做直线运动,进而带动牵引线10的近端移动,牵引线10远端对瓣膜的角度进行调节,第一螺杆11与滑动块12螺纹连接,螺纹连接精度较高,可满足对瓣膜的精确调节。
在第二操作组件5的的第二操作端上连接有第一旋转帽4,第一旋转帽4设在壳体1外侧,便于医生操作可调弯组件。
如图5所示,沿滑动块12的滑动方向上设有导向件20和滑槽19,导向件20设置在壳体1上,滑槽19设置在滑动块12上,使滑动块12在滑动过程不会发生偏移,同时避免滑动块12与第一螺杆11同步转动。
作为一种可替换的实施方式,导向件20还可以设置在滑动块12上,同时滑槽19设置在壳体1上。
如图6所示,第一操作组件2包括可转动的设在壳体1内壁上的螺纹管23,螺纹管23的远端折弯至壳体1的让位孔内,形成第一操作端,滑动件22配合在螺纹管23内,滑动件22与外管6连接,在第一操作端上固定有第二旋转帽3,医生通过转动第二旋转帽3使螺纹管23转动,螺纹管23转动时带动滑动件22在螺纹管23内移动,滑动件22带动外管6进行移动,完成对瓣膜的位置调节。
作为一种可替换的实施方式,转移机构还可以为其他机构,例如,齿轮与齿条的啮合结构,齿条与外管6固定连接,从而驱动外管6沿轴向滑动。
如图7所示,壳体1内设有第一固定座15,第一固定座15上设有第一安装孔14,壳体1上与第一安装孔14相对的位置设有第二安装孔13,可调弯管21的近端穿过第二固定座16后密封固定在第一固定座15的内孔上,在第一安装孔14和第二安装孔13内设有第一单向阀9,第一单向阀9穿过壳体1和第一固定座15与可调弯管21连通,且第一单向阀9的流体出口与可调弯管21的内腔连通,流体入口位于壳体1外,使医生可以通过第一单向阀9向可调弯管21内注入生理盐水,防止有气泡。
如图7所示,壳体1内还设有第二固定座16,第二固定座16的近端与第一固定座15的远端固定连接,第二固定座16上设有第三安装孔17,壳体1上与第三安装孔17相对的位置设有第四安装孔18,外管6的近端密封连接在第二固定座16上,在第二固定座16上设有第二单向阀8,第二单向阀8设在第三安装孔17和第四安装孔18内,第二单向阀8穿过壳体1与外管6连接,且第二单向阀8的流体入口与外管6的内腔连通,流体入口位于壳体1外,使医生可以通过第二单向阀8向外管6内注入生理盐水,防止有气泡。
在使用上述瓣膜输送装置时,需要先在人体外,将外管6内的空气或气泡排出,打开第二单向阀8,向第二单向阀8的流体入口注入生理盐水,生理盐水经流体出口进入外管6内腔,将外管6内的气泡排空,等气泡排空后关闭第二单向阀8,同样地,打开第一单向阀9,向第一单向阀9的流体入口注入生理盐水,生理盐水经流体出口进入可调弯管21内腔,将可调弯管21内腔中的气泡排空,等气泡排空后关闭第一单向阀9。
工作原理:
转移机构和可调弯组件分别设置在壳体1的本体和延伸部上,可调弯组件与转移机构独立设置,在内管7外侧套设可调弯管21,可调弯管21内固定连接有牵引线10,牵引线10另一端固定在可调弯组件的滑动块12上,滑动块12通过螺纹连接在第一螺杆11上,第一螺杆11一端连接有第一旋转帽4,转动第一旋转帽4,使第一螺杆11转动,在第一螺杆11转动的同时使滑动块12做直线运动,进而带动固定在滑动块12上的牵引线10一起移动,牵引线10在自身的弹性作用力下产生弯曲,使可调弯管21远端带动内管7远端转动一定角度,完成对瓣膜的角度调节;转移机构与外管6连接,转移机构的第一操作组件2中设有转动安装在壳体1内壁上的螺纹管23,螺纹管23内通过螺纹连接有滑动件22,外管6的近端固定在滑动件22上,螺纹管23的远端折弯至壳体1的让位孔内,形成第一操作端,第一操作端连接有第二旋转帽3,转动第二旋转帽3使螺纹杆转动,螺纹杆转动的同时带动滑动件22做直线运动,滑动件22带动外管6进行移动,达到调节瓣膜位置的效果。医生操作第二旋转帽3时不会对转移机构产生影响,同时,医生操作第一旋转帽4时也不会对可调弯组件产生影响,使医生能够更加精准的操作此装置。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10)

1.一种瓣膜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内管(7),设在壳体(1)内;
外管(6),套在所述内管(7)外且位于所述壳体(1)内;
转移机构,设在所述壳体(1)上,其包括用于驱动所述外管(6)相对于所述内管(7)沿其轴向往复滑动的第一操作组件(2);
可调弯机构,设在所述壳体(1)上,其包括设在所述内管(7)外且位于所述外管(6)内的可调弯组件,所述可调弯组件的远端沿内管(7)轴向延伸,其的近端伸出所述外管(6)的近端并沿内管(7)径向弯曲延伸,及连接于所述可调弯组件的近端上的第二操作组件(5);
所述第二操作组件(5)独立于所述第一操作组件(2)用于驱动所述可调弯组件弯曲所需角度;
所述第一操作组件(2)的第一操作端和所述第二操作组件(5)的第二操作端均外露于所述壳体(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瓣膜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操作组件(2)和所述第二操作组件(5)中的一个沿内管(7)轴向布置在所述壳体(1)上,另一个沿相交于所述内管(7)轴向的方向布置在所述壳体(1)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瓣膜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包括沿内管(7)轴向延伸的本体及相交固定在所述本体上的延伸部,以使所述壳体(1)呈Y型;
所述第二操作组件(5)设在所述延伸部上,所述第二操作端伸出所述延伸部外,所述第一操作组件(2)设在所述本体上,所述第一操作端布置在所述本体外壁上。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瓣膜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操作组件(5)包括可转动地设在所述壳体(1)上的驱动件,所述驱动件的近端作为所述第二操作端,所述可调弯组件的近端连接于所述驱动件的远端;
所述驱动件通过转动以带动所述可调弯组件的近端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瓣膜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为第一螺杆(11);所述第二操作组件(5)还包括
螺纹配合套在所述第一螺杆(11)上的滑动块(12),所述可调弯组件的近端通过固定在所述滑动块(12)上而固定在所述驱动件的远端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瓣膜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操作组件(5)还包括固定在所述第二操作端上的第一旋转帽(4);
和/或所述第二操作组件还包括沿滑动块(12)滑动方向延伸的至少一个导向件(20),及与所述导向件(20)一一配合的滑槽(19),所述导向件(20)和所述滑槽(19)中的一个设在所述壳体(1)上,另一个设在所述滑动块(12)上。
7.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瓣膜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调弯组件包括
可调弯管(21),套在所述内管(7)上并位于所述外管(6)内,且所述可调弯管(21)的近端伸出所述外管(6)的近端外;及
牵引线(10),采用可弯曲材料制成,其远端固定在所述可调弯管(21)上,其近端沿内管(7)径向折弯穿过所述可调弯管(21)上的伸出所述外管(6)近端外的部分向外延伸,并连接于所述第二操作组件(5)。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瓣膜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在所述壳体(1)内的第一固定座(15),所述可调弯管(21)的近端通过第一密封件密封固定在所述第一固定座(15)上;
所述第一固定座(15)上设有第一安装孔(14),所述壳体(1)上在对应于所述第一安装孔(14)的位置处设有与所述第一安装孔(14)连通的第二安装孔(13);及
设在所述第一安装孔(14)和第二安装孔(13)内的第一单向阀(9),所述第一单向阀(9)的流体出口与所述可调弯管(21)的内腔连通,其的流体入口位于所述壳体(1)外。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瓣膜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在所述壳体(1)内的第二固定座(16),所述第二固定座(16)的内孔与所述外管(6)的外壁面通过第二密封件密封且可滑动地连接;
所述第二固定座(16)的远端与第一固定座(15)的近端连接,所述可调弯管(21)的近端穿过所述第二固定座(16)以固定在所述第一固定座(15)上;
所述第二固定座(16)设有第三安装孔(17),所述壳体(1)上在对应于所述第三安装孔(17)的位置处设有与所述第三安装孔(17)连通的第四安装孔(18);
设在所述第三安装孔(17)和第四安装孔(18)内的第二单向阀(8),所述第二单向阀(8)的流体出口与所述外管(6)的内腔连通,其的流体入口位于所述壳体(1)外。
10.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瓣膜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操作组件(2)包括
可转动地设在所述壳体(1)内壁上的螺纹管(23),所述螺纹管(23)的远端折弯至所述壳体(1)上的让位孔内,并作为所述第一操作端;
滑动件(22),螺纹配合在所述螺纹管(23)内;所述滑动件(22)固定套接在所述外管(6)上。
CN202021421338.1U 2020-07-17 2020-07-17 一种瓣膜输送装置 Active CN21239513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421338.1U CN212395134U (zh) 2020-07-17 2020-07-17 一种瓣膜输送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421338.1U CN212395134U (zh) 2020-07-17 2020-07-17 一种瓣膜输送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395134U true CN212395134U (zh) 2021-01-26

Family

ID=744052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421338.1U Active CN212395134U (zh) 2020-07-17 2020-07-17 一种瓣膜输送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39513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16383A (zh) * 2021-08-13 2021-11-09 上海纽脉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经血管路径瓣膜递送系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16383A (zh) * 2021-08-13 2021-11-09 上海纽脉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经血管路径瓣膜递送系统
CN113616383B (zh) * 2021-08-13 2023-12-15 上海纽脉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经血管路径瓣膜递送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233203B2 (en) Medical needles for damping motion
AU2016262467A1 (en) Drug delivery systems and methods
CN109223064A (zh) 一种可调弯鞘管的操作手柄及可调弯鞘管
CN111714252A (zh) 一种瓣膜输送装置
CN212395134U (zh) 一种瓣膜输送装置
CN110051892A (zh) 一种全自动调节流速防回流脑脊液引流装置
CN105832425B (zh) 压力驱动的冲洗泵
CN112915313A (zh) 一种神经介入手术用压力可调式输液装置
US4540351A (en) Pressure pump having jaws and end-slots
CN215386841U (zh) 医用鞘管
CN107775632A (zh) 一种前臂静脉穿刺机器人
CN209136710U (zh) 一种可调弯鞘管的操作手柄及可调弯鞘管
CN107550570B (zh) 一种介入手术机器人用导丝控制器及其控制方法
KR20030043950A (ko) 안과 수술 시스템 및 방법
CN110801266A (zh) 一种血管疏通装置及血管疏通清理器
CN113729605A (zh) 一种方便调节角度的鼻喉镜
US4631007A (en) Pressure pump having jaws and end-slots
CN114795412A (zh) 一种肾内科用肾脏穿刺装置及其穿刺方法
CN113827851A (zh) 一种耳鼻喉护理用便携式喷药器
CN216496973U (zh) 一种外科护理用术后引流固定装置
CA1199545A (en) Pressure pump for fluids having jaws and end-slots
CN111166978A (zh) 一种可调式耳鼻喉临床喷药装置
CN215738810U (zh) 一种消化内镜抗反流送水管
CN117379233B (zh) 鞘管适配器及手术辅助系统
CN220069896U (zh) 多功能开口压舌吸唾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