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394648U - 烧烤炉 - Google Patents

烧烤炉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394648U
CN212394648U CN202020704530.5U CN202020704530U CN212394648U CN 212394648 U CN212394648 U CN 212394648U CN 202020704530 U CN202020704530 U CN 202020704530U CN 212394648 U CN212394648 U CN 21239464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dge
chuck
concave part
charcoal
ope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704530.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金显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u Zhenxin
Original Assignee
Ju Zhenxin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u Zhenxin filed Critical Ju Zhenxin
Priority to CN202020704530.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39464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39464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39464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aking, Grill, Roasting (AREA)

Abstract

烧烤炉,属于烧烤设备领域,为了解决烧烤炉的筒能够方便拆卸,且组装后牢固的问题,包括炉座和炉盘,炉盘放置在炉座上,所述的炉座包括底盘、筒和盆体,盆体具有凹部,在凹部开口附近,凹部开口的边沿外翻形成凹部外翻沿,凹部外翻沿包括凹部外翻横向沿和凹部上竖向沿;在底盘开口附近,由底盘侧面的内表面横向外扩形底盘第一横向沿,底盘第一横向沿沿竖向延伸形成底盘下竖向沿;筒的上边沿卡接在凹部外翻横向沿的外表面,且由凹部上竖向沿对其限位,筒的下边沿卡接在底盘第一横向沿的内表面,且由底盘下竖向沿对其限位,使得筒在竖向被限位在底盘与盆体的凹部开口边沿间,效果是能够方便拆卸,且组装后牢固。

Description

烧烤炉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烧烤设备领域,涉及一种烧烤炉。
背景技术
现有的烧烤炉主要是通过盆体中承装炭进行烧烤,该种烧烤炉整体是一个盆体,导致较重,且耗费材料,成本过高。并且,盆体直接支撑炉盘,炭的热量传导,使得盆体温度较高,高安全性有待提高。并且盆体美观性较差。烧烤炉正在朝向小型化发展,而容易拆装的烧烤炉能够方便携带或运输,而容易拆装容易导致部件间固定不牢固的问题,若能对上述问题解决,必能够提高现有烧烤炉的实用性。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烧烤炉的筒能够方便拆卸,且组装后牢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烧烤炉,包括炉座和炉盘,炉盘放置在炉座上,所述的炉座包括底盘、筒和盆体,盆体具有凹部,在凹部开口附近,凹部开口的边沿外翻形成凹部外翻沿,凹部外翻沿包括凹部外翻横向沿和凹部上竖向沿;在底盘开口附近,由底盘侧面的内表面横向外扩形底盘第一横向沿,底盘第一横向沿沿竖向延伸形成底盘下竖向沿;筒的上边沿卡接在凹部外翻横向沿内,且由凹部上竖向沿对其限位,筒的下边沿卡接在底盘第一横向沿,且由底盘下竖向沿对其限位,使得筒在竖向被限位在底盘与盆体的凹部开口边沿间。
进一步的,烧烤炉还包括固定装置,将所述底盘与凹部固定。
进一步的,凹部的底面的外表面安装螺母,且在底盘的对应螺母的相应位置开出螺栓孔,由螺栓将底盘与凹部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的炉盘包括炭盘和卡盘,炭盘的开口边沿横向外翻形成炭盘外翻沿,并卡接在卡盘的横向沿,卡盘是底面与顶面开口的圆盘,底面开口是底面的部分开口,底面的中央部分开出开口,且底面开口竖向连通炭盘支撑筒,炭盘支撑筒的上边沿横向外翻或内翻形成炭盘外翻沿的卡沿,卡盘延伸边沿在卡盘侧面的内表面横向外扩形成卡盘第三横向沿并卡接在盆体的凹部第一横向沿,卡盘顶面开口的边沿外翻形成卡盘外翻沿并卡接在盆体的凹部外翻沿,炭盘的底面具有第三通风孔。
进一步的,所述的炉盘包括炭盘和卡盘,炭盘的开口边沿横向外翻形成炭盘外翻沿并卡接在卡盘第一横向沿,卡盘是底面与顶面开口的圆盘,圆盘的侧面的直径由底向上呈增加趋势,在底面开口由卡盘侧面的内表面形成卡盘第一横向沿,在顶面开口附近由卡盘侧面的外表面形成卡盘第三横向沿并卡接在盆体的凹部第一横向沿,顶面开口的边沿外翻形成卡盘外翻沿并卡接在盆体的凹部外翻沿。
进一步的,在底面开口由卡盘侧面的内表面形成卡盘第一横向沿,作为炭盘外翻沿的卡沿,卡盘第一横向沿竖向延伸形成卡盘第一延伸沿,卡盘第一延伸沿横向外扩形成卡盘第二横向沿,卡盘第二横向沿横向上扩形成卡盘上扩沿,卡盘上扩沿横向外扩形成卡盘第三横向沿并卡接在凹部第一横向沿,卡盘第三横向沿竖向延伸形成卡盘第二延伸沿,卡盘第二延伸沿横向外翻形成卡盘外翻沿并卡接在盆体的凹部外翻横向沿。
进一步的,炭盘外翻沿具有突出部或者卡盘第一横向沿具有突出部,突出部使得炭盘外翻沿卡接在卡盘第一横向沿时能够形成滴油的间隙,炭盘的侧面具有第三通风孔,且炭盘的底面无第三通风孔。
进一步的,接油盘位于筒内部,放置在筒的底面的内表面,并位于炭盘下方,炭盘的底面的外表面朝向接油盘的内表面,接油盘的盘面的直径大于卡盘的底面开口的直径。
进一步的,盆体的凹部位于筒的内部,凹部的侧面具有第一通风孔,筒的侧面具有第二通风孔,炭盘的侧面或底面具有第三通风孔。
或者
筒具有第二通风孔,且第二通风孔对应盆体的位置,盆体具有第一通风孔,通过通风孔安装调风阀,所述的调风阀的风筒一端与筒内部连通,风筒另一端的端面具有遮挡和空隙,且该端位于筒外部,该端安装调节片,调节片罩接在所述端面的外周,且调节片具有遮挡和空隙。
为了解决滴油的问题,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烧烤炉,包括炉座和炉盘,所述的炉盘包括炭盘和卡盘,卡盘卡接在炉座上,炭盘卡接在卡盘上,且炭盘与卡盘的卡接位置具有突出部,突出部安装在炭盘或卡盘的卡接面上,使得炭盘与卡盘卡接能够形成滴油的间隙。
进一步的,炭盘的侧面具有第三通风孔,且炭盘的底面无第三通风孔。
有效果:筒在纵向能够卡接在底盘和的盆体的开口间,并且,将盆体的凹部套接在其内,并由底盘下竖向沿和凹部上竖向沿对其限位,使得筒不容易在圆周面外扩出底盘和盆体的开口间,通过该构造,卡接方式容易组装和拆分,又能保证筒固定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炉座的组装图。
图2是第一种烧烤炉的组装图。
图3是图2的分解图。
图4是盆体的外部图。
图5是第一种卡盘的内部视图。
图6是第一种卡盘的外部视图。
图7是第一种炭盘的结构图。
图8是第二种烧烤炉组装图。
图9是第二种烧烤炉的盆体、炭盘及底座的组装图。
图10是第二种炭盘的结构图。
图11是底盘的结构图。
图12是底盘与盆体固定示意图。
图13是突出部的安装位置图。
其中:1.底盘,2.筒,3.盆体,4.凹部,5.凹部第一横向沿,6.凹部延伸沿,7.凹部外翻横向沿,8.凹部上竖向沿,9.底盘第一横向沿,10.底盘下竖向沿,11.花型图案,12.第一通风孔,13.第二通风孔,14.调风阀,15.调节片,16.螺母,17.螺栓,18.炭盘,19.卡盘,20.炭盘外翻沿,21.第三通风孔,22.炭盘支撑筒,23.卡盘第三横向沿,24.卡盘外翻沿,25.卡盘第一横向沿,26.卡盘第一延伸沿,27.卡盘上扩沿,28.卡盘第二横向沿,29.卡盘第二延伸沿,30.突出部,31.接油盘,32.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烧烤炉,请参见图3所示,包括炉座和炉盘,其中炉盘放置在炉座上,炉盘中承装炭,且烤网放置在炉盘上,优选还包括接油盘31,接油盘31位于炉座中,且位于炉盘的下方,将炉盘中的滴油等进行承接,相较于由炉座对滴油等承接,接油盘31容易取出,且从其体积及重量考虑,接油盘31更容易清理。
如图3,所述的炉座包括底盘1、筒2、盆体3;如图1和4所示,盆体3具有凹部4,凹部4具有侧面及开口,侧面是圆周面,在凹部4开口附近,由凹部4侧面的内表面形成凹部第一横向沿5,作为卡盘第三横向沿23的卡沿,凹部开口的边沿外翻形成凹部外翻沿,作为卡盘外翻沿24的卡沿。
在一种方案中,在凹部4开口附近,由凹部4侧面的内表面横向外扩形成凹部第一横向沿5,凹部第一横向沿5沿竖向延伸形成凹部延伸沿6,凹部延伸沿6向下横向外翻形成凹部外翻沿,凹部外翻沿包括凹部外翻横向沿7和凹部上竖向沿8,凹部外翻横向沿7作为卡盘外翻沿24的卡沿。
如图11所示,在底盘1开口附近,由底盘1侧面的内表面横向外扩形底盘第一横向沿9,作为成筒2的卡沿,底盘第一横向沿9沿竖向延伸形成底盘下竖向沿10;
如图1所示,筒2的上边沿卡接在凹部外翻横向沿7的外表面,且由凹部上竖向沿8对其限位,筒2的下边沿卡接在底盘第一横向沿9的内表面,且由底盘下竖向沿10对其限位,使得筒2在竖向被限位在底盘1与盆体3的凹部开口边沿间;在一种方案中,筒2的外周面可以安装一些装饰,比如花型图案11以美观。
通过上述方案,筒2在纵向能够卡接在底盘1和的盆体3的开口间,并且,将盆体3的凹部4套接在其内,并由底盘下竖向沿10和凹部上竖向沿8对其限位,使得筒2不容易在圆周面外扩出底盘1和盆体3的开口间,通过该构造,卡接方式容易组装和拆分,又能保证筒2固定的稳定性。
如图1所示,盆体3的凹部4位于筒2的内部,如图9所示,凹部4的侧面具有第一通风孔12,在一种方案中,凹部4的侧面的第一通风孔12为多个圆孔或三角孔或矩形孔等,可以位于凹部4侧面中央、偏上或偏下位置。在一种方案中,筒2具有第二通风孔13,如图1或2所示,在一种方案中,所述的第二通风孔13具有多排,可以为纵向多排或横向多排,可以为多排圆孔(图2)或三角孔(图1)或矩形孔等,当第二通风孔13为多排三角孔,相邻两排的三角孔的角朝向不同,一排朝上,另一排朝下(图1)。或者,筒2具有第二通风孔13,且第二通风孔13对应盆体3的位置具有第一通风孔12,通过通风孔安装调风阀14,如图1或2所示,所述的调风阀14的风筒一端与筒2内部连通,风筒2另一端的端面具有遮挡和空隙,且该端位于筒2外部,该端安装调节片15,调节片15罩接在所述端面的外周,且调节片15具有遮挡和空隙,转动调节片15,通过调节片15的遮挡对扇片的空隙的遮挡面积调整,能够调节进风量。
通过上述方案,使用筒2、盆体3和底盘1的方案,可以解决全部且单纯使用盆体3导致的较重,且耗费材料,导致成本过高的问题。并且,盆体3直接支撑炉盘,炭的热量传导,使得盆体3温度较高,通过筒2套接在其外周,通过凹部4的横向沿在横向的外扩导致的,盆体3的凹部4的外表面和筒2的内表面之间具有空隙,从而使得筒2的温度能够较盆体3更低,其作为烧烤炉的外围,能够提高安全性。并且,通过增加盆体3和筒2的通风孔,使得燃烧的炭被保持良好的通风。并且在进一步的方案中,通风孔设置方式使得筒2更为美观,并且还可以对风量进行调整。
烧烤炉还包括固定装置,将所述底盘1与凹部4固定。在一种方案中,如图12所示,凹部4的底面的外表面安装螺母16,且在底盘1的对应螺母16的相应位置开出螺栓孔,由螺栓17将底盘1与凹部4固定。通过螺栓17将底盘1与凹部4底部固定,使得筒2在纵向能够卡接在底盘1和的盆体3的开口间更为牢固,且仍方便拆装,在这种方案中,螺栓17的螺帽位于底盘1底面外表面的外部,螺柱贯穿底盘1的开孔,将螺柱紧固在螺母16中。
在一种方案中,如图8-10所示,所述的炉盘包括炭盘18和卡盘19,炭盘18的开口边沿横向外翻形成炭盘外翻沿20卡接在卡盘第一横向沿25,在一种方案中,炭盘外翻沿20是卷边沿,在一种方案中,图10示出了炭盘18的底面具有第三通风孔21,在一种方案中,炭盘18的底面的第三通风孔21为多个圆孔(图10)或三角孔或矩形孔等,可以位于凹部4侧面中央、偏上或偏下位置。在一种方案中,炭盘18内表面安装把手32。如图8所示,卡盘19是底面与顶面开口的圆盘,底面开口是底面的部分开口,底面的中央部分开出开口,且底面开口竖向连通炭盘支撑筒22,炭盘支撑筒22的上边沿横向外翻或内翻形成炭盘支撑筒22的翻沿,作为炭盘外翻沿20的卡沿。卡盘19延伸边沿在卡盘19侧面的内表面横向外扩形成卡盘第三横向沿23,并卡接在盆体的凹部第一横向沿5,卡盘19顶面开口的边沿外翻形成卡盘外翻沿24,卡接在盆体的凹部外翻沿。在一种方案中,卡盘19从底面边沿向上延伸形成卡盘延伸沿卡盘侧面,卡盘19延伸沿的内表面横向外扩形成卡盘第三横向沿23卡接在盆体的凹部第一横向沿5,卡盘第三横向沿23横向外翻形成卡盘外翻沿24卡接在盆体的凹部外翻横向沿7。在一种方案中,卡盘外翻沿24是卷边沿。该方案的炉盘结构,炭盘18底面开孔,滴油由炭盘18底面落入接油盘31的方案。上述方案的炭盘18为了能够顺利滴油,在炭盘18底面开第三通风孔21,滴油由炭盘18底面落入接油盘31,这样导致炭容易从该开孔掉落。
为了解决该问题,在另一种方案中,所述的炉盘包括炭盘18和卡盘19,如图7所示,炭盘18的开口边沿横向外翻形成炭盘外翻沿20卡接在卡盘第一横向沿25,在一种方案中,炭盘外翻沿20是卷边沿,在一种方案中,炭盘18的侧面具有第三通风孔21,在一种方案中,第三通风孔21为多个圆孔或三角孔或矩形孔等,可以位于侧面中央、偏上或偏下位置。在一种方案中,炭盘18内表面安装把手32。在一种方案中,如图5和6所示,卡盘19是底面与顶面开口的圆盘,圆盘的侧面的直径由底向上呈增加趋势,在底面开口由卡盘19侧面的内表面形成卡盘第一横向沿25,作为炭盘外翻沿20的卡沿,在顶面开口附近由卡盘19侧面的外表面形成卡盘第三横向沿23卡接在盆体的凹部第一横向沿5,顶面开口的边沿外翻形成卡盘外翻沿24,卡接在盆体的凹部外翻沿。在一种方案中,在底面开口由卡盘19侧面的内表面形成卡盘第一横向沿25,作为炭盘外翻沿20的卡沿,卡盘第一横向沿25竖向延伸形成卡盘第一延伸沿26,卡盘第一延伸沿26横向外扩形成卡盘第二横向沿28,卡盘第二横向沿28横向上扩形成卡盘上扩沿27,卡盘上扩沿27横向外扩形成卡盘第三横向沿23卡接在盆体的凹部第一横向沿5,卡盘第三横向沿23竖向延伸形成卡盘第二延伸沿29,卡盘第二延伸沿29横向外翻形成卡盘外翻沿24卡接在盆体的凹部外翻横向沿7。在一种方案中,卡盘外翻沿24是卷边沿。在一种方案中,如图13所示,炭盘外翻沿20具有突出部30或者卡盘第一横向沿25具有突出部30,在一种方案中,突出部30是焊接在炭盘外翻沿20或卡盘第一横向沿25,在一种方案中,突出部30可以是球形、柱形或其他规则或不规则形状的突出物,比如钢柱等。突出部30能够使得炭盘外翻沿20卡接在卡盘第一横向沿25时能够形成滴油的间隙,使得烤网的滴油能通过该间隙进入盆体3,并落入滴油盘。在这个方案中,通过该方案,滴油通过滴油的间隙进入接油盘31,因而,炭盘18的底面也无需开孔,为了通风,可以在炭盘18的侧面开孔,这样能在很大程度减小炭掉落的可能。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烧烤炉,包括炉座和炉盘,所述的炉盘包括炭盘18和卡盘19,卡盘19卡接在炉座上,炭盘18卡接在卡盘19上,且炭盘18与卡盘19的卡接位置具有突出部30,突出部30安装在炭盘18或卡盘19的卡接面上,使得炭盘18与卡盘19卡接能够形成滴油的间隙。通过突出部能够将滴油通过滴油的间隙进入接油盘31,该种结构,可以在炭盘18的侧面开出第三通风孔21(如图7所示),且炭盘18的底面无第三通风孔21。解决了卡盘19因与炭盘18无间隙连接只能在炭盘18底面开出滴油孔(也用于通风)导致的容易掉炭到接油盘中的问题。
在一种方案中,如图3所示,接油盘31位于筒2内部,放置在筒2的底面的内表面,并位于炭盘18下方,炭盘18的底面的外表面朝向接油盘31的内表面,在一种方案中,接油盘31的盘面的直径大于卡盘19的底面开口的直径,在一种方案中,接油盘31侧面的内表面具有把手32。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创造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创造披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创造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烧烤炉,包括炉座和炉盘,其特征在于,炉盘放置在炉座上,所述的炉座包括底盘(1)、筒(2)和盆体(3),盆体(3)具有凹部(4),在凹部(4)开口附近,凹部开口的边沿外翻形成凹部外翻沿,凹部外翻沿包括凹部外翻横向沿(7)和凹部上竖向沿(8);在底盘(1)开口附近,由底盘(1)侧面的内表面横向外扩形底盘第一横向沿(9),底盘第一横向沿(9)沿竖向延伸形成底盘下竖向沿(10);筒(2)的上边沿卡接在凹部外翻横向沿(7)内,且由凹部上竖向沿(8)对其限位,筒(2)的下边沿卡接在底盘第一横向沿(9),且由底盘下竖向沿(10)对其限位,使得筒(2)在竖向被限位在底盘(1)与盆体(3)的凹部开口边沿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烧烤炉,其特征在于,烧烤炉还包括固定装置,将所述底盘(1)与凹部(4)固定,所述的固定装置包括螺母(16)和螺栓(17),凹部(4)的底面的外表面安装螺母(16),且在底盘(1)的对应螺母(16)的相应位置开出螺栓孔,由螺栓(17)将底盘(1)与凹部(4)固定。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烧烤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炉盘包括炭盘(18)和卡盘(19),炭盘(18)的开口边沿横向外翻形成炭盘外翻沿(20),并卡接在卡盘(19)的横向沿,卡盘(19)是底面与顶面开口的圆盘,底面开口是底面的部分开口,底面的中央部分开出开口,且底面开口竖向连通炭盘支撑筒(22),炭盘支撑筒(22)的上边沿横向外翻或内翻形成炭盘外翻沿(20)的卡沿,卡盘(19)延伸边沿在卡盘(19)侧面的内表面横向外扩形成卡盘第三横向沿(23)并卡接在盆体的凹部第一横向沿(5),卡盘(19)顶面开口的边沿外翻形成卡盘外翻沿(24)并卡接在盆体的凹部外翻沿,炭盘(18)的底面具有第三通风孔。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烧烤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炉盘包括炭盘(18)和卡盘(19),炭盘(18)的开口边沿横向外翻形成炭盘外翻沿(20)并卡接在卡盘第一横向沿(25),卡盘(19)是底面与顶面开口的圆盘,圆盘的侧面的直径由底向上呈增加趋势,在底面开口由卡盘(19)侧面的内表面形成卡盘第一横向沿(25),在顶面开口附近由卡盘(19)侧面的外表面形成卡盘第三横向沿(23)并卡接在盆体的凹部第一横向沿(5),顶面开口的边沿外翻形成卡盘外翻沿(24)并卡接在盆体的凹部外翻沿。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烧烤炉,其特征在于,在底面开口由卡盘(19)侧面的内表面形成卡盘第一横向沿(25),作为炭盘外翻沿(20)的卡沿,卡盘第一横向沿(25)竖向延伸形成卡盘第一延伸沿(26),卡盘第一延伸沿(26)横向外扩形成卡盘第二横向沿(28),卡盘第二横向沿(28)横向上扩形成卡盘上扩沿(27),卡盘上扩沿(27)横向外扩形成卡盘第三横向沿(23),卡盘第三横向沿(23)竖向延伸形成卡盘第二延伸沿(29),卡盘第二延伸沿(29)横向外翻形成卡盘外翻沿(24)并卡接在盆体的凹部外翻横向沿(7)。
6.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烧烤炉,其特征在于,炭盘外翻沿(20)具有突出部(30)或者卡盘第一横向沿(25)具有突出部(30),突出部(30)使得炭盘外翻沿(20)卡接在卡盘第一横向沿(25)时能够形成滴油的间隙,炭盘(18)的侧面具有第三通风孔(21),且炭盘(18)的底面无第三通风孔(21)。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烧烤炉,其特征在于,接油盘(31)位于筒(2)内部,放置在筒(2)的底面的内表面,并位于炭盘(18)下方,炭盘(18)的底面的外表面朝向接油盘(31)的内表面,接油盘(31)的盘面的直径大于卡盘(19)的底面开口的直径。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烧烤炉,其特征在于,
盆体(3)的凹部(4)位于筒(2)的内部,凹部(4)的侧面具有第一通风孔(12),筒(2)的侧面具有第二通风孔(13),炭盘(18)的侧面或底面具有第三通风孔(21);或者
筒(2)具有第二通风孔(13),且第二通风孔(13)对应盆体(3)的位置,盆体(3)具有第一通风孔(12),通过通风孔安装调风阀(14),所述的调风阀(14)的风筒一端与筒(2)内部连通,风筒(2)另一端的端面具有遮挡和空隙,且该端位于筒(2)外部,该端安装调节片(15),调节片(15)罩接在所述端面的外周,且调节片(15)具有遮挡和空隙。
9.一种烧烤炉,包括炉座和炉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炉盘包括炭盘(18)和卡盘(19),卡盘(19)卡接在炉座上,炭盘(18)卡接在卡盘(19)上,且炭盘(18)与卡盘(19)的卡接位置具有突出部(30),突出部(30)安装在炭盘(18)或卡盘(19)的卡接面上,使得炭盘(18)与卡盘(19)卡接能够形成滴油的间隙。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烧烤炉,其特征在于,炭盘(18)的侧面具有第三通风孔(21),且炭盘(18)的底面无第三通风孔(21)。
CN202020704530.5U 2020-04-30 2020-04-30 烧烤炉 Active CN21239464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704530.5U CN212394648U (zh) 2020-04-30 2020-04-30 烧烤炉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704530.5U CN212394648U (zh) 2020-04-30 2020-04-30 烧烤炉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394648U true CN212394648U (zh) 2021-01-26

Family

ID=742999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704530.5U Active CN212394648U (zh) 2020-04-30 2020-04-30 烧烤炉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39464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605142A (en) Portable barbeque
CN101171456B (zh) 具有最优化火焰分布的烹饪面板
US5413087A (en) Convertible portable cooker
US8181640B2 (en) Portable cooking system
US20020040644A1 (en) Cooking apparatus
US7383836B2 (en) Firepit with pivoting sliding door
US5682873A (en) Camping stove baking attachment device
US20110265663A1 (en) Barbecue oven
US6742514B1 (en) Burner assembly, outdoor stove including same, and stove kit
US4966126A (en) Ash-collecting pan and ventilation adjusting device for a barbecue set
US7926417B2 (en) Outdoor cooking system
US6488022B2 (en) Portable outdoor cooker
CN212394648U (zh) 烧烤炉
US6827077B1 (en) Assembly for cooking on a campfire
US20180055284A1 (en) Ash catcher and support clip for grills
CN217959777U (zh) 烤炉
US11920798B2 (en) Heat deflector
KR102233279B1 (ko) 화로에 이용 가능한 조리용구 거치 기구
CN209661415U (zh) 一种拆装式可烧柴烧炭的野营烤炉
CN204165089U (zh) 一种多功能炉架
US5947106A (en) Barbecue grill and fireplace ash cradle assembly
KR101459632B1 (ko) 휴대용 구이장치
KR200278200Y1 (ko) 집열장치
CN217329908U (zh) 一种锅支架以及燃气灶
KR200366744Y1 (ko) 바람막이 기능을 갖는 가스렌지용 국물받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