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393352U - 一种实现无残余底部浇水的花盆结构及具有该结构的花盆 - Google Patents

一种实现无残余底部浇水的花盆结构及具有该结构的花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393352U
CN212393352U CN202021841766.XU CN202021841766U CN212393352U CN 212393352 U CN212393352 U CN 212393352U CN 202021841766 U CN202021841766 U CN 202021841766U CN 212393352 U CN212393352 U CN 21239335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owerpot
water
cavity
soil
residu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841766.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冬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Wobuer Ecological Technology Co ltd
Qingdao Shichu Ecolog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Wobuer Ecological Technology Co ltd
Qingdao Shichu Ecolog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Wobuer Ecological Technology Co ltd, Qingdao Shichu Ecolog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Wobuer Ecolog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841766.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39335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39335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39335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实现无残余底部浇水的花盆结构及具有该结构的花盆,设置在花盆上,包括与花盆中土壤区,即花盆中填土种植植物的区域,分隔开的用于浇水的空腔体,该空腔体具有用于注水的开口,该空腔体的底部具有与土壤区下部或底部相连通的导水孔或导水缝隙。所述空腔体的内底面不低于花盆土壤区的底面。所述导水孔或导水缝隙位于所述空腔体的位置最低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现无残余底部浇水的花盆结构,能够直接向花盆土壤的底部浇水,且土壤区以外无残留水、从而可通过预先称量水量来进行准确定量的浇水,结构简单且使用方便。

Description

一种实现无残余底部浇水的花盆结构及具有该结构的花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园艺种植容器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实现无残余底部浇水的花盆结构及具有该结构的花盆。
背景技术
一些对于水分要求严格的植物种类(多数原产于干旱地区),例如各种多肉植物、块根/块茎/鳞茎类植物等,在我国日益广泛地在生产、生活和研究等方面得到栽培。由于在原产地特殊环境下形成的生理结构,相较于普通植物,其生长过程中对于水分环境的要求有以下两个特性:
(1)浇水方式:此类植物的肉质部分、肉质部分与根的连接处、块根/块茎/鳞茎等部位,对于水湿比较敏感,水浸或淋湿后容易造成腐烂。最理想的浇水方式,是仅使负责吸水的须状根系接触到水分,而须根与肉质部分(或块根/块茎/鳞茎)的连接处及连接处以上的部分保持干燥,这样绝无因水湿而导致腐烂的风险;
(2)浇水量:此类植物的适宜供水周期为“浇水后土壤湿润—土壤干燥期—浇水后土壤湿润—土壤干燥期”这样的循环往复。此类植物的吸水力强,浇水量过大导致的土壤湿润期过长甚至长期保持土壤湿润,会带来腐烂、徒长、植物体开裂等各种问题。因此为了控制湿润期的时间长度,每次浇水时需要限定水量。在炎热天气、阳光不足的连阴天气、某些植物的蜕皮季节和开花季节等,更需要严格控制浇水量以防出现前述各种问题,有时单株植物的合适浇水量只有数毫升。因此,要求浇水流程中能够以较小的误差准确地控制浇入的水量。
在目前已有的产品和各种专利中,虽然有的花盆结构可以实现从底部供水,但是因构造所限均会在花盆的土壤区以外的区域残余大量水分,无法确保浇入的水分完全进入花盆的土壤当中。(请参阅申请号为201220222692.0的专利文件和申请号为201410112737.2的专利文件为例)因此即使先用器具称量出确切的水量然后按照相应的实施步骤浇入,也无法确定最终进入土壤的有效浇水量,大量的水会残存在花盆土壤区以外的区域当中,蒸发散失掉。尤其在所需的浇水量较小的情况下,这种误差的比例就更大了。
因此,如何满足特定植物类群两方面(浇水方式和浇水量)的需水特性,以便消除当前栽培时存在的最主要困扰,成为目前重点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实现无残余底部浇水的花盆结构,解决了如何在花盆底部实现无残余浇水的技术难题,土壤区以外无残留水,结构简单且使用方便。
为达到上述实施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实现无残余底部浇水的花盆结构,设置在花盆上,其特征在于,包括与花盆中土壤区(即花盆中填土种植植物的区域,后同)分隔开的用于浇水的空腔体,该空腔体具有用于注水的开口,该空腔体的底部具有与土壤区下部或底部相连通的导水孔或导水缝隙。
优选的,所述空腔体的内底面不低于花盆土壤区的底面。这是为了确保向所述空腔体内注水后,水能在重力作用下不断流入花盆的土壤区,从而完全被土壤吸收。
优选的,所述导水孔或导水缝隙位于所述空腔体的位置最低处,例如侧面底部或者内底面上。这是为了确保注入所述空腔体中的水能够全部入花盆土壤区,不会因为水位下降至低于导水孔或导水缝的位置后,剩余的水无法流入花盆土壤区。
优选的,所述空腔体的内底(即空腔体内部最低位置的表面)面积小于空腔体的最大纵截面积的50%。优选的,所述空腔体的内底面积小于或等于空腔体的最大横截面积。这都是为了限定所述空腔体的内底面积,与注入空腔中水的体积,二者之比例较小。按照前述结构,注入空腔体中的水,在重力作用下流入花盆土壤区以后,最主要的残余水是在表面张力的作用下,以水滴、水膜等形式存在于空腔体内底上的。此内底的面积越小,这种残余水越少。此内底面积与注入水体积的比例越小,浇水后残余水的占比越小。内底面积足够小的情况下,此种残余水会全部与所述导水孔或导水缝相连,从而在盆内土壤的毛细管力作用下吸入殆尽。
优选的,所述空腔体根据需求可以在所述花盆中设置一个或多个。当花盆底面积较大时,为使浇水更均匀,可以设置多个所述用于浇水的空腔体。
优选的,所述空腔体可按照需求设置于所述花盆的侧面、角上或内部。
优选的,所述空腔体的注水开口位于空腔体的上部或侧上部。开口位置尽量高,在一定的空腔体体积下,可以容纳的注水量最多,对于空间的利用是最大化的。
优选的,所述空腔体的内底面与花盆土壤区底面的高度差不超过花盆土壤区总高度的50%。限制所述高度差,是为了确保注入所述空腔体中的水通过导水孔或导水缝流出后,能够迅速地向下流到花盆土壤区底部并在底部扩散,较为均匀地被底部的土壤吸收。而假如高度差过大,水在向下流淌的过程中会被中途的土壤吸收较多,这样水分在土壤区的分布高度就不够均匀。
优选的,所述空腔体的注水开口,可配置盖子、塞子或其他堵口零件。在使用所述花盆进行植物的栽种操作时,将所述空腔体的口部堵塞,可以避免土壤植料落入所述空腔体中。也可以用于日常预防异物落入所述空腔体中。
优选的,所述空腔体的侧壁上可以设置能够实时反应空腔体中水量的体积刻度。
优选的,所述空腔体与所述花盆一体化,或者与所述花盆分体配合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花盆,所述花盆包含上述所述的实现无残余底部浇水的花盆结构 。
本实用新型达成以下显著效果:
(1)浇水时,水从花盆底部进入花盆土壤区,对于水分敏感的植物,其易烂部位不会接触到水;
(2)同时,浇水后几乎没有残余水,浇入的全部水都进入到花盆内土壤中植物根系的吸收区域,通过预先称量出确定水量再浇入,可以准确地控制进入花盆土壤区的有效浇水量,尤其是在所需浇水量较少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的准确度高很多,通过准确地控制有效浇水量,植物不会因为浇水量过多而出现腐烂、徒长、植物体开裂等各种问题,亦不会浇水量过少而生长不良;
上述(1)(2)两方面,解决了栽培那些对水分要求严苛的植物种类当前存在的最主要难点;
(3)对大批量植物而言,每盆能采用一致的浇水量,便于统一管理;
(4)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洁实用、易于实施生产。
附图说明
注:本专利中前述的“实现无残余底部浇水的花盆结构中的空腔体”,为了叙述简便,在附图说明和具体实施方式说明中均简称为“空腔体”。
图1A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沿对角线方向的纵剖面图;
图1B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斜上方俯视图;
图1C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另一侧斜上方俯视图;
图1D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底部视图;
图2A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组装完毕后的纵剖面图;
图2B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爆炸图;
图3A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纵剖面图;
图3B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斜上方俯视图;
图3C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另一侧斜上方俯视图;
图4A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的纵剖面图;
图4B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的爆炸图;
图4C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栽种植物完毕后的俯视图;
图5A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中的单个空腔体结构纵剖面图;
图5B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中的单个空腔体结构爆炸图;
图5C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组装完毕后的斜上方俯视图;
图5D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栽种植物完毕后的俯视图;
图5E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以另一方式栽种植物完毕后的俯视图。
其中,附图标记为:1、花盆土壤区;1-1、底孔管;1-2、塞子;1-3、底脚;1-4、过水间隙;1-5、通气孔;1-6、土壤上表面;1-7、花盆中种植的植物;2、空腔体;2-1、注水口;2-2、导水孔;2-3、内底;2-4、标号牌;2-5、盖子或塞子;2-6、连接挂钩;2-7、防漏水胶垫;2-8、直管部分;2-9、固着底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更加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方案进行阐述。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是提供一种实现无残余底部浇水的花盆结构及具有该结构的花盆,在浇水时既使水分流入土壤底部,又杜绝残余水确保浇入的水全部进入土壤、从而可以通过对水量的预先称量来达到准确定量浇水之目的。这样从浇水方式和浇水量两方面满足特定植物类群的生理习性,解决栽培这些植物时当前存在的的最主要难点。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实施例一
参见图1A,图1B,图1C和图1D,一种实现无残余底部浇水的花盆结构及具有该结构的花盆,这是我们经过研究优化得得到的标准型,适用于多种浇水方式:a.进行准确定量的无残余底部浇水;b1.像普通花盆那样从上方浇灌;b2.像普通花盆那样浸盆浇水(浸盆浇水指将花盆放入一定深度的水中,让水从土壤区底孔向上进入土壤区的浇水方式)。
该实施例包括:方形的花盆体;用于种植的土壤区1;圆管状的土壤区底孔管1-1(土壤区底孔设为管状,便于塞入塞子,同时可以减缓水分通过底孔的蒸发);底孔管的塞子1-2,塞子为弹性橡胶材质;花盆的底脚1-3;花盆底脚之间的过水间隙1-4;花盆底下方空间的通气孔1-5;空腔体2,位于花盆角部,根据需求也可以设置位于不同角部的多个空腔体;空腔体的注水口2-1;空腔体的两个长方形导水孔2-2,位于空腔体的内底边两端,与土壤区相通;空腔体的内底2-3,略高于土壤区1的内底面;标号牌2-4,用于记录植物编号便于批量管理。
操作方式:
a.准确定量的无残余底部浇水:首先将土壤区底孔管1-1用塞子1-2塞住,然后用称量器具(如量筒等)按照需要浇入的水量将水称量好,将此定量的水从空腔体的注水口2-1注入,水会较快地通过导水孔2-2流入花盆土壤区1,并且在重力作用下于土壤区底部分散和被土壤吸收。空腔体2下部具有斜面,内部空间呈收缩状,使得空腔体的内底2-3面积很小,以水滴水膜形式存在于内底2-3上的残余水在总浇水量中所占的比例很少。且由于内底面2-3的形状所致,此种残余水距离导水孔2-2很近,会全部与导水孔2-2相连,从而在盆内土壤的毛细管力作用下吸入殆尽,达到准确定量的要求。
b1.从上方喷洒或灌水,与普通花盆的使用方式基本相同。使用此浇水方式的时候土壤区底孔管1-1不塞塞子,多余的水可以通过底孔管1-1流下,并通过花盆底脚1-3之间的过水间隙1-4流出。
b2. 浸盆浇水, 与普通花盆的使用方式基本相同。使用此浇水方式的时候土壤区底孔管1-1不塞塞子,将花盆放入一定深度的水中,盆外的水在连通器原理作用下通过花盆底脚1-3之间的过水间隙1-4流入花盆底下方,然后通过土壤区底孔管1-1向上进入土壤区1,最终花盆土壤区1内的水位会达到与盆外水位相近的高度。花盆底下方空间的通气孔1-5的设置,是为了避免浸盆浇水时可能会有空气被堵在1-5位置下方的高位空间处形成气压,影响水位的上升,在此处加通气孔可以避免这种情况。空腔体的导水孔2-2和空腔体的内底2-3,位置略高于土壤区1的内底,可以防止浸盆浇水时水从导水孔2-2倒灌入空腔体2中造成积水。浸盆浇水结束后放掉盆外的水,盆内尚未被土壤吸收的水可以通过底孔管1-1流下,并与盆底下方的水一同通过花盆底脚1-3之间的过水间隙1-4流出。
实施例二
参见图2A和图2B,一种实现无残余底部浇水的花盆结构及具有该结构的花盆,该实施例包括:方形的花盆主体;花盆土壤区1;与花盆主体分体的空腔体2,由透明材料制成,在外侧面上具有体积刻度;空腔体的注水口2-1短圆管状,其上有盖子2-5;空腔体2的底部有一个圆形导水孔2-2,通过圆管状的结构插入花盆土壤区侧壁上的圆形孔内,注水管与孔之间用防漏水胶垫2-7塞紧防止漏水;空腔体的内底2-3;分体空腔体与花盆盆体的连接挂钩2-6,将分体空腔体2挂在花盆的侧壁上。
操作方式:组装方式参图示。浇水时,用称量器具(如量筒等)按照需要浇入的水量将水称量好,打开盖子2-5,将此定量的水从注水口2-1注入,水会较快地通过导水孔2-2流入花盆土壤区1,并且在重力作用下于土壤区底部分散和被土壤吸收。空腔体以透明材料制成,结合其上的体积刻度从外面就可以清楚观察到空腔体内水量的变化。空腔体2的一个侧面是倾斜的,因此内部空间呈收缩状,使得内底2-3的面积很小,以水滴水膜形式存在于内底2-3上的残余水在总浇水量中所占的比例很少。且由于内底面2-3的形状所致,此种残余水距离导水孔2-2很近,会全部与导水孔2-2相连,从而在盆内土壤的毛细管力作用下吸入殆尽,实现准确定量的无残余底部浇水之目的。盖子2-5可以防止平时有异物落入空腔体内。浇水结束后也可将导水孔2-2的管状结构从花盆主体拔出,解下连接挂钩2-6,从而拆下分体空腔体2收纳起来,以节约空间 。本实施例尤其适于大型植物的栽培。
实施例三
参见图3A,图3B和图3C,一种实现无残余底部浇水的花盆结构及具有该结构的花盆,该实施例包括:圆形的花盆体;花盆土壤区1;隐藏于花盆盆体侧部的空腔体2,空腔体2的侧上部有圆形注水口2-1,空腔体2的内底部边缘有两个长方形导水孔2-2,与土壤区相通;空腔体的内底2-3。
操作方式:浇水时,用称量器具(如量筒等)按照需要浇入的水量将水称量好,将此定量的水从注水口2-1注入,水会较快地通过导水孔2-2流入花盆土壤区1,并且在重力作用下于土壤区底部分散和被土壤吸收。空腔体2内的空间深度大,内底2-3面积小,内底2-3的面积与注入空腔中水的体积,二者之比例较小。因此以水滴水膜形式存在于内底2-3上的残余水在总浇水量中所占的比例很少。且由于内底面2-3的形状所致,此种残余水距离导水孔2-2很近,会全部与导水孔2-2相连,从而在盆内土壤的毛细管力作用下吸入殆尽,实现准确定量的无残余底部浇水之目的。因为空腔体2是隐藏在花盆盆体中的,因此本实施例尤其适于对于美观度和整洁度要求较高的场景。
实施例四
参见图4A,图4B和图4C,一种实现无残余底部浇水的花盆结构及具有该结构的花盆,该实施例包括:方形的花盆体;花盆土壤区1;位于花盆土壤区1中央的空腔体2,空腔体2顶部具有注水口2-1,注水口2-1配有弹性橡胶材质的塞子2-5;空腔体2的底部外沿具有四个等间隔排列的长方形导水孔2-2,与土壤区1相通;空腔体的内底2-3。
操作方式:本实施例中的花盆按照图4C所示位置可栽种8株植物1-7。图中1-6为实际栽种后花盆中土壤的上表面。栽种操作时用塞子2-5将注水口2-1塞上,可以防止不慎将土壤落入空腔体2中,栽种完毕后再拔掉塞子。浇水时,用称量器具(如量筒等)按照需要浇入的水量将水称量好,将此定量的水从注水口2-1注入,水会较快地通过导水孔2-2流入花盆土壤区1,并且在重力作用下于土壤区底部分散和被土壤吸收。空腔体2内下部的圆锥状突起,使得内底2-3的面积很小,以水滴水膜形式存在于内底2-3上的残余水在总浇水量中所占的比例很少。且由于内底面2-3的形状所致,此种残余水距离导水孔2-2很近,会全部与导水孔2-2相连,从而在盆内土壤的毛细管力作用下吸入殆尽,实现准确定量的无残余底部浇水之目的。本实施例尤其适于栽种数量较少的多株植物。
实施例五
参见图5A,图5B,图5C,图5D和图5E,一种实现无残余底部浇水的花盆结构及具有该结构的花盆,该实施例包括:方形的花盆体;花盆土壤区1,其内底部分布着六个分体空腔体的固着底座2-9;底座2-9为短管状,其上部内侧具有一圈突起;分体空腔体的直管部分2-8,可以插入底座2-9,并被底座2-9上部内侧的一圈突起所支撑,直管部分2-8的内壁上具有体积刻度;参图示,每一个底座2-9与直管2-8组成一个空腔体2,这样花盆土壤区可以安排多至6个空腔体;直管2-8的上端为空腔体的注水口2-1,底座2-9的基部侧面均匀分布着4个长方形导水孔2-2,固着底座2-9内的下底面即为空腔体的内底2-3。
操作方式:本实施例中的花盆安装好后,可以按照图5D所示位置栽种48株植物,也可以按照图5E所示位置,移除三根直管,栽种3株大型的植物,或者根据实际需求通过安装或去掉直管的方式来规划空腔体的分布,具有灵活适应性。图中1-6为实际栽种后花盆中土壤的上表面,1-7为栽种的植物。浇水时,以整盆需要浇入的总水量除以空腔体的个数,得到每个空腔体的浇水量。用称量器具(如量筒等)按照单个空腔体的浇水量将水称量好,将此定量的水从注水口2-1注入,水会较快地通过导水孔2-2流入花盆土壤区1,并且在重力作用下于土壤区底部分散和被土壤吸收。分体空腔体的直管部分2-8,内壁上具有体积刻度,通过注水口2-1可以观察到空腔体2中的水量变化情况。空腔体2整体呈管状,其内空间深度大,内底2-3面积小,内底2-3的面积与注入空腔中水的体积,二者之比例较小。因此以水滴水膜形式存在于内底2-3上的残余水在总浇水量中所占的比例很少,且绝大部分残余水与导水孔2-2相连,会在盆内土壤的毛细管力作用下被吸收,实现准确定量的无残余底部浇水之目的。在每一个空腔体进行一次浇水操作,来完成整盆的浇水。本实施例尤其适于栽种数量较多的多株植物,或几株大型的植物。
需要声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以及诸如1,2,3或a,b,c之类的序号,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等要素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等要素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等要素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
同时,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同时,本文中的“花盆”一词是广义的,并非只能用于栽培花卉,而是泛指所有用于植物栽培的容器,其栽培应用范围包括但不限于花卉、绿植、农作物、果树等等。
本实用新型未经描述的技术特征可以通过或采用现有技术实现,在此不再赘述,当然,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对这些实施例进行的变化、修改、替换和添加,也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3)

1.一种实现无残余底部浇水的花盆结构,设置在花盆上,其特征在于,包括与花盆中土壤区分隔开的用于浇水的空腔体,该空腔体具有用于注水的开口,该空腔体的底部具有与土壤区下部或底部相连通的导水孔或导水缝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现无残余底部浇水的花盆结构 ,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腔体的内底面不低于花盆土壤区的底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实现无残余底部浇水的花盆结构 ,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水孔或导水缝隙位于所述空腔体的位置最低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实现无残余底部浇水的花盆结构 ,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腔体的内底面积小于空腔体的最大纵截面积的5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实现无残余底部浇水的花盆结构 ,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腔体的内底面积小于或等于空腔体的最大横截面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实现无残余底部浇水的花盆结构 ,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腔体具有一个或多个。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实现无残余底部浇水的花盆结构 ,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腔体设置于所述花盆的侧面、角上或内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实现无残余底部浇水的花盆结构 ,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腔体的注水开口位于空腔体的上部或侧上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实现无残余底部浇水的花盆结构 ,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腔体的内底面与花盆土壤区底面的高度差不超过花盆土壤区总高度的50%。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实现无残余底部浇水的花盆结构 ,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腔体的注水开口配置有堵口零件。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实现无残余底部浇水的花盆结构 ,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腔体的侧壁上设置有能够实时反应空腔体中水量的体积刻度。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实现无残余底部浇水的花盆结构 ,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腔体与所述花盆一体化,或者与所述花盆分体配合使用。
13.一种花盆,其特征在于,所述花盆包含权利要求1-12任一所述的实现无残余底部浇水的花盆结构。
CN202021841766.XU 2020-08-28 2020-08-28 一种实现无残余底部浇水的花盆结构及具有该结构的花盆 Active CN21239335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841766.XU CN212393352U (zh) 2020-08-28 2020-08-28 一种实现无残余底部浇水的花盆结构及具有该结构的花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841766.XU CN212393352U (zh) 2020-08-28 2020-08-28 一种实现无残余底部浇水的花盆结构及具有该结构的花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393352U true CN212393352U (zh) 2021-01-26

Family

ID=743712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841766.XU Active CN212393352U (zh) 2020-08-28 2020-08-28 一种实现无残余底部浇水的花盆结构及具有该结构的花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39335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900006270B1 (ko) 자동급수 화분의 급수량 조절방법
CN205962175U (zh) 植物培育用基质块
CN112352581A (zh) 一种实现无残余底部浇水的花盆结构及具有该结构的花盆
CN102440174A (zh) 一种自动吸水棒节能渗灌系统
KR20130046793A (ko) 화분용 자동급수장치
CN104206199A (zh) 一种立式花盆
CN205232911U (zh) 一种简易通气贮水花盆
CN103081745B (zh) 一种蕨类植物育苗装置
KR100824272B1 (ko) 수경재배화분
CN207399984U (zh) 便于大棚蔬菜种植的育苗装置
CN212393352U (zh) 一种实现无残余底部浇水的花盆结构及具有该结构的花盆
KR200302520Y1 (ko) 수분 공급장치 및 수위측정기구가 장착된 화분
RU154046U1 (ru) Контейнер для комнатных растений
KR200463816Y1 (ko) 기능성 화분
JP2010068735A (ja) 自動給水プランター
CN201640072U (zh) 立体花盆
CN105325199A (zh) 一种简易通气贮水花盆
CN109511540A (zh) 一种接力下吸水花卉小盆栽结构及标准化组装和家庭养护方法
CN211153180U (zh) 一种用于无土栽培回水种植装置
RU93207U1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выращивания растений
US6766614B2 (en) Automatic liquid dispensing device with smart properties
CN202890060U (zh) 家庭用灌溉托盘组合件
RU168396U1 (ru) Контейнер для комнатных растений
CN205993205U (zh) 一种蔬菜育苗补水装置
CA2118397C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tegrated pre-cultivation and ultimate cultivation of plant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