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388667U - 缓冲设备及供液系统 - Google Patents

缓冲设备及供液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388667U
CN212388667U CN202020347575.1U CN202020347575U CN212388667U CN 212388667 U CN212388667 U CN 212388667U CN 202020347575 U CN202020347575 U CN 202020347575U CN 212388667 U CN212388667 U CN 21238866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
box body
liquid
liquid level
overflo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347575.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华兵
蔡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Ultra Pure Water 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TRAPURE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TRAPURE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TRAPURE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347575.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38866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38866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38866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20/00Water conservation; Efficient water supply; Efficient water use

Landscapes

  • Pipeline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缓冲设备及供液系统,包括:箱体;输入管,与所述箱体连通,用于向所述箱体输入液体;输出管,与所述箱体连通,用于输出所述液体;溢流管,设置于所述箱体的侧壁上的溢出口,用于供所述液体溢出以使所述箱体中的液体的液面高度与所述溢出口的高度保持一致,所述溢流管上设有用于隔绝外部气体的液封段;保护气输送管,与所述箱体连通,用于向所述箱体输送保护气,所述保护气输送管上设有用于控制保护气输送管通断的输送开关。箱体内的液位可以基本保持稳定,保护气的消耗量明显减小,避免了资源浪费;即使进气管发生异常导致水箱内部出现高压或负压,也能够通过破坏液封段以消除内部的压力异常情况,避免箱体破损和危险的发生。

Description

缓冲设备及供液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供水结构设计领域,特别是涉及缓冲设备及供液系统。
背景技术
在超纯水系统中,为了向用水点提供稳定的超纯水供应,电去离子设备(EDI)后需要设置缓冲水箱。众所周知,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细菌、尘埃等杂质,而超纯水作为纯的溶剂,对这些杂质的溶解能力很强,故一旦超纯水与空气接触,就会使其电阻率迅速下降。实践证明,15MΩ.cm以上的超纯水暴露在空气中1分钟后水质就会下降至3~4MΩ.cm,3分钟以后就会下降至2MΩ.cm左右。因此必须要尽量减少超纯水与空气接触的机会,此时往往会优先考虑采用氮封水箱作为缓冲水箱。
氮封水箱是向密闭的纯水箱里通入高纯度氮气,补充水箱中用水后减少的空间,防止水箱内压力降为负压,从而防止空气进入水箱,利用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的特质,保护超纯水水质;同时水箱顶与氮封装置相连,氮封装置可排出补水时因液位升高引起的过大压力的气体,防止因压力过大损坏水箱,同时可防止空气进入水箱内部。
系统实际运行中发现,当用户用水量不稳定时,氮封水箱内液位的波动较大,导致氮气消耗量同步增大,而市面上高纯氮气的价格非常昂贵,如何维持氮封水箱内液面的恒定以减少氮气消耗和节省成本,成为目前超纯水系统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目前主要采取的方法是液位检测装置与进水阀联动以控制氮封水箱的液面恒定。具体实施时,由于氮封水箱前面的电去离子设备(EDI)频繁启停会造成设备本体的损坏,因此电去离子设备(EDI)需要保持全天24小时运行,在氮封水箱的进水管路上设置旁路,利用自动三通阀或两个普通自动阀门将多余水回流至前面系统水箱中,同时利用液位检测装置检测氮封水箱内液位,当液位低于设定值,则液位检测装置传输信号控制进水阀向水箱内补水,当液位到达设定值即控制进水阀停止补水,以此来维持水箱液面的恒定,但常用的液位检测装置反应稍有延迟,进水阀的响应会有滞后,导致水箱液位在反应时间内会有波动,且一旦液位检测装置或进水阀若发生故障,水箱液位将完全无法控制,再者高精度液位检测装置与自控阀门价格昂贵,自控设计复杂。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氮封水箱内液位的波动较大导致氮气消耗量大,成本较高的问题,提供一种缓冲设备及供液系统。
一种缓冲设备,包括:
箱体;
输入管,与所述箱体连通,用于向所述箱体输入液体;
输出管,与所述箱体连通,用于输出所述液体;
溢流管,设置于所述箱体的侧壁上的溢出口,用于供所述液体溢出以使所述箱体中的液体的液面高度与所述溢出口的高度保持一致,所述溢流管上设有用于隔绝外部气体的液封段;
保护气输送管,与所述箱体连通,用于向所述箱体输送保护气,所述保护气输送管上设有用于控制保护气输送管通断的输送开关。
工作原理:输入管持续不断向箱体内输入液体,在输入管的流量大于或等于输出管的流量,且溢流管流量大于或等于输入管的流量的前提下,多余的液体通过溢流管流入溢流管另一端的箱体前部的系统内,从而箱体内的液面一直可以维持恒定,即箱体中的液体的液面高度与所述溢出口的高度保持一致,箱体顶部容纳保护气的空间能够基本保持大小恒定,从而只需要在开始输入液体时向箱体内输送保护气,在正常使用状态下关闭输送开关,不再需要补充保护气,从而减少了液面的波动及由液面波动所带来的多余的保护气损耗,溢流管的液封段中正常储有液体,使外界空气与箱体内部隔绝,防止空气进入箱体内,同时防止箱体内的保护气溢出。
当出现故障时,比如输送开关损坏不能向箱体内输送保护气使箱体内部的压力下降时,外界空气会下压液封段中的液体并破坏液封段,而后进入到箱体内,空气进入后会提升箱体内的气压;当出现因输送开关损坏持续进气导致箱体内出现高压的故障情况时,多余的保护气可破坏液封段并向外排出。在故障的情况下,虽然液封段破坏后外界空气进入箱体内会导致箱体内的液体质量下降,但是避免了高压或负压对箱体本身的破坏,从保障生产安全和保护设备的角度来说是值得的。
当本实用新型作为储存超纯水的氮封水箱应用时,可将溢流管的另一端连接至储存箱,输入管的另一端连接至电去离子设备(EDI)等前道纯水处理装置,前道纯水处理装置将处理得到的超纯水通过输入管输入箱体中,箱体中的超纯水可通过输出管输入后续的用水设备内以供使用,使用过程中输入和输出可持续进行,前道纯水处理装置不需要停机,后续用水设备的用水量不稳定也能够保证正常供水,即使输入的水量过多,将多余水溢流到前道设置的储存箱即可,从而满足了连续输入输出的使用要求。
上述缓冲设备,至少具有以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1)始终控制液位保持在预设的位置,无需在箱体内部安装液位计检测液位来控制水流输入,不会因系统反应延迟或系统故障导致短时间内箱体内的液位出现波动,且溢流管和输入管上无阀门,杜绝了因阀门故障导致箱体内液位的升高或降低,更不会由于故障原因导致液位控制失效;
(2)传统技术中普遍使用价格昂贵的自动三通阀或两个普通自动阀门,且阀门需定期更换。与传统技术相比,本申请输入管无需设置控制阀门,结构简单,所需部件少且廉价;无需编写自控程序,节省了能源(驱动阀门用电或压缩空气),操作更简便,降低了整体的投入成本;
(3)箱体内的液位可以基本保持稳定,除初次使用需要输入保护气,系统在正常运行过程中无需补充;保护气的消耗量明显减小,避免了资源浪费,也降低了成本。由于箱体内液位及压力恒定,无需耗费保护气,保护气输送管及输送开关一直处于关闭状态,避免输送开关因频繁开关造成磨损而出现故障,延长了使用寿命;
(4)采用的部件故障率较低,并且即使保护气输送管发生异常导致箱体内部出现高压或负压,也能够通过破坏液封段以消除内部的压力异常情况,从而可以保障箱体的安全,避免箱体破损和危险的发生。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液封段包括U型储液管。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缓冲设备还包括:
保护气排出管,与所述箱体的上部连通,所述保护气排出管连通至所述箱体的位置高于所述溢出口的位置,所述保护气排出管上设有保护开关,所述保护开关能够开启以导通所述保护气排出管,从而向外排出所述保护气;
自力阀,分别与所述输送开关和所述保护开关通讯连接以控制所述输送开关和所述保护开关。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输送开关和所述保护开关为电磁控制阀。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输入管连通至所述箱体的位置高于所述溢出口的位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输出管连通至所述箱体的底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输入管的管径等于所述输出管的管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溢流管的管径大于所述输入管的管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缓冲设备还包括氮气密封装置;所述氮气密封装置包括排放管、液位管及设于所述液位管内的液位检测装置,所述液位检测装置包括高液位点和低液位点,且所述液位检测装置与所述输送开关通讯连接以控制所述输送开关;所述液位管通过连接管连接至所述箱体的顶部,且所述氮气密封装置与所述箱体相连接的位置高于所述溢出口的位置,所述液位检测装置的高液位点与低液位点之间的高度差小于所述液封段的高度差。
一种供液系统,包括净化设备、溢流箱及以上任一所述的缓冲设备,所述净化设备通过输入管与所述缓冲设备的箱体连通,所述溢流箱通过溢流管与所述箱体连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缓冲设备的示意图;
图2为包含图1的缓冲设备的供液系统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缓冲设备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缓冲设备的示意图。
图1-图2中:
100a、箱体;
200a、输入管;
300a、输出管;
400a、溢流管;410a、液封段;411a、U型储液管;
500a、保护气输送管;510a、输送开关;
10、缓冲设备;20、净化设备;30、溢流箱;
图3中:
100b、箱体;
200b、输入管;
300b、输出管;
400b、溢流管;410b、液封段;
500b、保护气输送管;510b、输送开关;
600、保护气排出管;610、保护开关;
700、自力阀;
图4中:
100c、箱体;
200c、输入管;
300c、输出管;
400c、溢流管;410c、液封段;
500c、保护气输送管;510c、输送开关;
800、氮气密封装置;810、液位管;811、液位检测装置;820、排放管;830、连接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限定的各种实施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其包含各种特定的细节以助于该理解,但这些细节应当被视为仅是示范性的。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应地,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认识到,在不背离由随附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本文所描述的各种实施例作出变化和改进。此外,为了清楚和简洁起见,可能省略对熟知的功能和构造的描述。
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是,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各种实施例的下列描述,仅是为了解释的目的,而不是为了限制由随附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实用新型。
贯穿本申请文件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词语“包括”和“包含”以及词语的变型,例如“包括有”和“包括”意味着“包含但不限于”,而不意在(且不会)排除其他部件、整体或步骤。结合本实用新型的特定的方面、实施例或示例所描述的特征、整体或特性将被理解为可应用于本文所描述的任意其他方面、实施例或示例,除非与其不兼容。
应当理解的是,单数形式“一”、“一个”和“该”包含复数的指代,除非上下文明确地另有其他规定。在本实用新型中所使用的表述“包含”和/或“可以包含”意在表示相对应的功能、操作或元件的存在,而非意在限制一个或多个功能、操作和/或元件的存在。此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包含”和/或“具有”意在表示申请文件中公开的特性、数量、操作、元件和部件,或它们的组合的存在。因此,术语“包含”和/或“具有”应当被理解为,存在一个或多个其他特性、数量、操作、元件和部件、或它们的组合的额外的可能性。
在本实用新型中,表述“或”包含一起列举的词语的任意或所有的组合。例如,“A或B”可以包含A或者B,或可以包含A和B两者。
应当理解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或“耦合”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或耦合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文中提到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所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还应理解的是,术语(比如常用词典中限定的那些术语),应解释为具有与相关领域和本说明书的上下文中一致的含义,并且不应以理想化或过于形式化的意义来解释,除非在本文中明确地这样限定。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提供一种缓冲设备,包括箱体100a、输入管200a、输出管300a、溢流管400a和保护气输送管500a。输入管200a与箱体100a连通,用于向箱体100a输入液体。输出管300a与箱体100a连通,用于输出液体。溢流管400a设置于箱体100a的侧壁上的溢出口,用于供液体溢出以使箱体100a中的液体的液面高度与溢出口的高度保持一致,溢流管400a上设有用于隔绝外部气体的液封段410a。保护气输送管500a与箱体100a连通,用于向箱体100a输送保护气,保护气输送管500a上设有用于控制保护气输送管500a通断的输送开关510a。
工作原理:输入管200a持续不断向箱体100a内输入液体,在输入管200a的流量大于或等于输出管300a的流量,且溢流管400a流量大于或等于输入管200a的流量的前提下,多余的液体通过溢流管400a流入溢流管400a另一端的箱体100a前部的系统内,从而箱体100a内的液面一直可以维持恒定,即箱体100a中的液体的液面高度与溢出口的高度保持一致,箱体100a顶部容纳保护气的空间能够基本保持大小恒定,从而只需要在开始输入液体时向箱体100a内输送保护气,在正常使用状态下关闭输送开关510a,不再需要补充保护气,从而减少了液面的波动及由液面波动所带来的多余的保护气损耗,溢流管400a的液封段410a中正常储有液体,使外界空气与箱体100a内部隔绝,防止空气进入箱体100a内,同时防止箱体100a内的保护气溢出。
当出现故障时,比如输送开关510a损坏不能向箱体100a内输送保护气使箱体100a内部的压力下降时,外界空气会下压液封段410a中的液体并破坏液封段410a,而后进入到箱体100a内,空气进入后会提升箱体100a内的气压;当出现因输送开关510a损坏持续进气导致箱体100a内出现高压的故障情况时,多余的保护气可破坏液封段410a并向外排出。在故障的情况下,虽然液封段410a破坏后外界空气进入箱体100a内会导致箱体100a内的液体质量下降,但是避免了高压或负压对箱体100a本身的破坏,从保障生产安全和保护设备的角度来说是值得的。
当本实用新型作为储存超纯水的氮封水箱应用时,可将溢流管400a的另一端连接至储存箱,输入管200a的另一端连接至电去离子设备(EDI)等前道纯水处理装置,前道纯水处理装置将处理得到的超纯水通过输入管200a输入箱体100a中,箱体100a中的超纯水可通过输出管300a输入后续的用水设备内以供使用,使用过程中输入和输出可持续进行,前道纯水处理装置不需要停机,后续用水设备的用水量不稳定也能够保证正常供水,即使输入的水量过多,将多余水溢流到前道设置的储存箱即可,从而满足了连续输入输出的使用要求。
通过实施本实施例,可以实现以下效果:
(1)始终控制液位保持在预设的位置,无需在箱体100a内部安装液位计检测液位来控制水流输入,不会因系统反应延迟或系统故障导致短时间内箱体100a内的液位出现波动,且溢流管400a和输入管200a上无阀门,杜绝了因阀门故障导致箱体100a内液位的升高或降低,更不会由于故障原因导致液位控制失效;
(2)传统技术中普遍使用价格昂贵的自动三通阀或两个普通自动阀门,且阀门需定期更换。与传统技术相比,本申请输入管200a无需设置控制阀门,结构简单,所需部件少且廉价;无需编写自控程序,节省了能源(驱动阀门用电或压缩空气),操作更简便,降低了整体的投入成本;
(3)箱体100a内的液位可以基本保持稳定,除初次使用需要输入保护气,系统在正常运行过程中无需补充;保护气的消耗量明显减小,避免了资源浪费,也降低了成本。由于箱体100a内液位及压力恒定,无需耗费保护气,保护气输送管500a及输送开关510a一直处于关闭状态,避免输送开关510a因频繁开关造成磨损而出现故障,延长了使用寿命;
(4)采用的部件故障率较低,并且即使保护气输送管500a发生异常导致箱体100a内部出现高压或负压,也能够通过破坏液封段410a以消除内部的压力异常情况,从而可以保障箱体100a的安全,避免箱体100a破损和危险的发生。
进一步地,液封段410a包括U型储液管411a。在向外溢流的过程中,液体可储存于U型储液管411a中,使外界空气与箱体100a内部隔绝从而防止空气进入箱体100a内,同时U型储液管411a中的液体可防止箱体100a内的保护气溢出;U型储液管411a中的液体能够承受压力,当其液面承受一定压力的气压时能够保证液封不被轻易破坏。
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U型储液管411a在实现持续溢流的同时可以隔绝外界空气,从而保证箱体100a内部液体的纯净度。
进一步地,输入管200a连通至箱体100a的位置高于溢出口的位置。具体的,当输入管200a连通至箱体100a的位置高于溢出口的位置时,输入管200a与箱体100a的连接点的高度高于箱体100a内的液体表面,从而不会与箱体100a内的液体表面接触,向箱体100a的内部输入液体时可以随时目测观察到液体的输入量和输入速度,进而有利于液体输入过程的控制。
当然,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输入管200a也可连通至箱体100a的其他位置,此处不作限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输出管300a连通至箱体100a的底部。箱体100a中的超纯水通过输出管300a输入后续的用水设备内以供使用,通常情况下用水设备的进水口位置偏低,当输出管300a连通至箱体100a的底部时,刚好可以与用水设备快速对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输入管200a的管径等于输出管300a的管径。具体的,实际使用中,为了保证箱体100a内液面稳定,需要保证输入管200a的流量大于或等于输出管300a的流量,当设置输入管200a的管径等于输出管300a的管径后,只需始终保持输出管300a中的液体流速小于或等于输入管200a中的液体流速即可保证输入管200a的流量大于或等于输出管300a的流量,操作更方便。
在一些实施例中,溢流管400a的管径大于输入管200a的管径。如果溢流管400a的管径较小,可能会来不及向外排出液体,在溢流管400a的管径大于输入管200a的管径的情况下,溢流的能力较强,防止出现液体输入流量过大来不及溢流的情况。
如图2所示为包含上述缓冲设备的供液系统,具体包括净化设备20、溢流箱30及缓冲设备10,净化设备20通过输入管200a与缓冲设备10的箱体100a连通,溢流箱30通过溢流管400a与箱体100a连通。
如图3所示,实施例二提供了另一种缓冲设备。该实施例提供的缓冲设备中的箱体100b、输入管200b、输出管300b、溢流管400b、液封段410b、保护气输送管500b、输送开关510b与实施例一中提到的对应结构保持一致,还包括:
保护气排出管600,与箱体100b的上部连通,保护气排出管600连通至箱体100b的位置高于溢出口的位置,保护气排出管600上设有保护开关610,保护开关610能够开启以导通保护气排出管600,从而向外排出保护气;
自力阀700,分别与输送开关510b和保护开关610通讯连接以控制输送开关510b和保护开关610。
自力阀700通过检测箱体100b内部气压的微弱变化从而控制输送开关510b和保护开关610,进而控制保护气的输入和排出。具体的,自力阀700检测箱体100b内部气压变小时,控制输送开关510b打开向箱体100b内部输送保护气,当检测到箱体100b内部的压力达到正常时,控制关闭输送开关510b停止输送保护气;当自力阀700检测箱体100b内部气压变大时,控制保护开关610打开,保护气通过保护气排出管600向箱体100b的外部排出,当检测到箱体100b内部的压力降至正常时,控制关闭保护开关610停止向外输送保护气。
自力阀700的体积小,使用安装较为方便,稳定性较强,能够满足本实施例的使用要求。即使自力阀700、保护开关610或输送开关510b出现故障不能及时输送保护气,比如输送开关510b损坏导致箱体100b内部负压时,外界空气会下压液封段410b中的液体并破坏液封段410b,而后进入到箱体100b内提升箱体100b内的气压;当出现因保护开关610损坏,保护气不能排出导致箱体100b内出现高压的故障情况时,多余的保护气可破坏液封段410b并向外排出从而降低箱体100b的气压。
在一些实施例中,输送开关510b和保护开关610分别为电磁控制阀。电磁控制阀的反馈响应及时,控制方便,根据自力阀700所发出的信号类型即可快速打开或闭合,实现相应的功能。
可以理解的,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输送开关510b和保护开关610可以为其他结构例如电动开关,此处不作限制。
当然,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缓冲设备可以不包括保护气排出管600及自力阀700,此处不作限制。
在实施例二中,由于箱体内的压力变化需要控制在很小的范围内,因此对自力阀的精度要求极高,使得市面上此类纯水自力阀价格昂贵,一旦出现故障导致压力过大或过小,还是需要破坏液封段;由于出现故障后需要停机维护完全排出箱体内的液体,频繁发生故障无疑会提升使用成本,甚至导致箱体损坏引起事故。因此,实施例三结合图4提供了第三种缓冲设备。
实施例三所提供的缓冲设备中的箱体100c、输入管200c、输出管300c、溢流管400c、液封段410c、保护气输送管500c、输送开关510c与实施例一中提到的对应结构保持一致,还包括氮气密封装置800,氮气密封装置800包括排放管820、液位管810及设于液位管810内的液位检测装置811,液位检测装置811包括高液位点和低液位点,且液位检测装置811与输送开关510c通讯连接以控制输送开关510c;液位管810底端通过连接管830连接至箱体100c的顶部,且氮气密封装置800与箱体100c的连接点的位置高于溢出口的位置,液位检测装置811的高液位点与低液位点之间的高度差h小于液封段410c的高度差H。氮气密封装置800与箱体100c的连接点的位置高于溢出口的位置,可以使氮气密封装置800与箱体100c的连接点的高度高于箱体100c内的液体表面,从而不会与箱体100c内的液体接触而影响使用。氮气密封装置800的结构与申请号为200910188984.X的中国专利申请液位检测式氮封水箱结构中的氮气密封装置结构相同。具体的,氮气密封装置800的液位管810中有液体且氮气密封装置800与箱体100c连通,正常情况下液位管810中的液体可防止空气进入到箱体100c内部,当液位检测装置811检测到压力较小时,控制打开输送开关510c向箱体100c内输入保护气直至箱体100c内部的压力达到正常,具体原理:当箱体100c内部压力下降时,在压力差的作用下外界空气会下压液位管810中的液体,当液位管810中液体的表面下降至低于液位检测装置811的低液位点时,液位检测装置811发送开启信号,控制输送开关510c开启,保护气输送管500c向箱体100c内补充保护气;随着保护气的持续补充,箱体100c中的压力逐渐增加,使液位管810中液体的表面上升,当上升至达到液位检测装置811的高液位点时,液位检测装置811发送关闭信号,控制输送开关510c关闭停止补充氮气,箱体100c中的压力此时达到正常数值。上述过程中,如果H小于h,当箱体100c内部压力下降时,空气会首先下压液封段410c中的液体并破坏液封段410c,而后进入到箱体100c内导致箱体100c内的液体质量下降,同时空气进入后会提升箱体100c内的气压,液位管810中液体的表面不会下降到达液位检测装置811的低液位点,因而无法触发液位检测装置811发送开启信号控制输送开关510c开启,因而H需要大于h。特别是在故障发生时,比如当出现因输送开关510c损坏持续进气导致箱体100c内压力过大的故障情况时,由于h小于H,多余的保护气可提前通过氮气密封装置800的排放管820向外排出而不会破坏液封段410c;当出现输送开关510c堵塞无法正常输送保护气导致箱体100c内处于负压的状态时,在压力差的作用下外界空气会下压液位管810中的液体使液位管810中液体表面持续下降,直至下降到液位管810的下端,而后外界空气直接通过连接管830进入到箱体100c内补偿内部的压力,从而防止因内部压力过小导致箱体100c损坏,正是由于h小于H,外界空气更容易从液位管810进入箱体100c内,不会破坏液封段410c进入到箱体100c内,从而可以有效防止液封段410c被破坏。
进一步地,氮气密封装置800的排放管820设于底部。箱体100c的内部压力过大时,多余的保护气可通过氮气密封装置800的排放管820向下排出。
本实施例中,能够满足小范围内的压力变化控制要求,且氮气密封装置800结构不复杂,即使出现故障导致压力过大或过小的情况,也不会破坏液封段410c;使用稳定性好,出现故障及停机维护的概率较低,从而降低了使用成本。
当然,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缓冲设备可以不包括氮气密封装置,在这种情况下,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基本功能的正常实现,因而此处不作限制。
以上描述中,尽管可能使用例如“第一”和“第二”的表述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各个元件,但它们并未意于限定相对应的元件。例如,上述表述并未旨在限定相对应元件的顺序或重要性。上述表述用于将一个部件和另一个部件区分开。
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集仅是为了描述特定的实施例的目的,而并非意在限制本实用新型。单数的表述包含复数的表述,除非在其间存在语境、方案上的显著差异。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示范性实施方式,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确定。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相应地省去、添加或者以任意方式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并且,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想到的简单变换方式以及对现有技术做出适应性和功能性的结构变换的方案,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虽然已经参考各种实施例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形式和细节上的各种变形和改进,而不背离由随附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缓冲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箱体;
输入管,与所述箱体连通,用于向所述箱体输入液体;
输出管,与所述箱体连通,用于输出所述液体;
溢流管,设置于所述箱体的侧壁上的溢出口,用于供所述液体溢出以使所述箱体中的液体的液面高度与所述溢出口的高度保持一致,所述溢流管上设有用于隔绝外部气体的液封段;
保护气输送管,与所述箱体连通,用于向所述箱体输送保护气,所述保护气输送管上设有用于控制保护气输送管通断的输送开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冲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封段包括U型储液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冲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设备还包括:
保护气排出管,与所述箱体的上部连通,所述保护气排出管连通至所述箱体的位置高于所述溢出口的位置,所述保护气排出管上设有保护开关,所述保护开关能够开启以导通所述保护气排出管,从而向外排出所述保护气;
自力阀,分别与所述输送开关和所述保护开关通讯连接以控制所述输送开关和所述保护开关。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缓冲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开关和所述保护开关为电磁控制阀。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冲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管连通至所述箱体的位置高于所述溢出口的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冲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管连通至所述箱体的底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冲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管的管径等于所述输出管的管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冲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流管的管径大于所述输入管的管径。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冲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设备还包括氮气密封装置;所述氮气密封装置包括排放管、液位管及设于所述液位管内的液位检测装置,所述液位检测装置包括高液位点和低液位点,且所述液位检测装置与所述输送开关通讯连接以控制所述输送开关;所述液位管通过连接管连接至所述箱体的顶部,且所述氮气密封装置与所述箱体相连接的位置高于所述溢出口的位置,所述液位检测装置的高液位点与低液位点之间的高度差小于所述液封段的高度差。
10.一种供液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净化设备、溢流箱及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所述的缓冲设备,所述净化设备通过输入管与所述缓冲设备的箱体连通,所述溢流箱通过溢流管与所述箱体连通。
CN202020347575.1U 2020-03-18 2020-03-18 缓冲设备及供液系统 Active CN21238866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347575.1U CN212388667U (zh) 2020-03-18 2020-03-18 缓冲设备及供液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347575.1U CN212388667U (zh) 2020-03-18 2020-03-18 缓冲设备及供液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388667U true CN212388667U (zh) 2021-01-22

Family

ID=742469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347575.1U Active CN212388667U (zh) 2020-03-18 2020-03-18 缓冲设备及供液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38866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388667U (zh) 缓冲设备及供液系统
CN211315795U (zh) 一种高纯气体用全自动供气系统
CN210566960U (zh) 一种精氩塔管道防泄漏装置
CN105020207A (zh) 具有紧急泄压的双冗余调压装置
CN107378633A (zh) 加工中心切削液自动补给系统
CN210306248U (zh) 激光切割气路控制装置及系统
CN103295940A (zh) 一种金属膜剥离清洗设备的自动补液系统
CN207134330U (zh) 一种干法刻蚀设备的粗抽管道结构
CN203090878U (zh) 密闭容器的安全保护装置
CN216710902U (zh) 一种真空气路容错系统
CN114273158B (zh) 一种双胶瓶自动切换的补胶装置及其补胶方法
CN210372864U (zh) 一种氮气密封系统
CN202834760U (zh) 一种全自动惰性气体汇流排
CN216964566U (zh) 一种防止物料反窜的安全装置
CN203229055U (zh) 氮封水箱
CN214810657U (zh) 一种压力可调的压力容器
CN214398167U (zh) 一种安全可靠的超纯水氮封系统
CN108224829B (zh) 液氨输送系统和液氨输送方法
CN104264182A (zh) 电解槽氮气稳压装置
CN203771901U (zh) 液氩密封气管机构
CN215366009U (zh) 氢气分配台稳压排空装置
CN211009034U (zh) 用于掩膜版制作的气体供给装置
CN216480278U (zh) 一种盐水输送系统
CN214917605U (zh) 一种用于注胶系统的供气应急保护装置
CN219359898U (zh) 玻璃精雕机真空排水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enomination of utility model: Buffer equipment and liquid supply system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309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0122

Pledgee: Societe Generale Bank Limited by Share Ltd. Shenzhen branch

Pledgor: Shenzhen Trapure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3440020038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518000 310-315, third floor, kanghesheng building, No. 1 ChuangSheng Road,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Ultra Pure Water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310-315, 3rd floor, kanghesheng building, 3009 Shahe West Road,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518000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Trapure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