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381393U - 声音信号传输控制电路及耳机 - Google Patents

声音信号传输控制电路及耳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381393U
CN212381393U CN202021554375.XU CN202021554375U CN212381393U CN 212381393 U CN212381393 U CN 212381393U CN 202021554375 U CN202021554375 U CN 202021554375U CN 212381393 U CN212381393 U CN 21238139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ound
digital
assembly
microcontroller
vo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554375.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余志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st Talent Indust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st Talent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st Talent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st Talent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554375.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38139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38139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38139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ircuit For Audible Band Transducer (AREA)
  • Headphones And Earpho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声音信号传输控制电路及耳机,耳机包括传声组件、发声组件和电路板,该声音信号传输控制电路包括设置于电路板上的微控制器和无线组件;微控制器的输入端为传声组件连接,微控制器的输出端分别与发声组件和无线组件的输入端连接,无线组件的输出端与发声组件连接;传声组件,用于拾取声音信号,声音信号包括人声信号和噪声信号;微控制器,用于对传声组件拾取的噪声信号进行判断处理,控制无线组件是否启动,以进行人声信号传输;无线组件,用于对传声组件拾取的人声信号进行发送,以及接收人声信号输出至发声组件。本实用新型解决了噪声干扰环境下用户面对面交流时无需任何动作,即可实现用户面对面即时无障碍沟通。

Description

声音信号传输控制电路及耳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耳机拾音增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声音信号传输控制电路及耳机。
背景技术
在噪声比较恶劣的环境中作业,如矿山、机场地勤、战场、直升机内、装甲车、船舶甲板等高噪声环境,用户为了避免噪声对听力的影响,会依据噪声的等级选择合适的降噪耳塞来保护听力。但用户佩戴降噪耳塞后,会降低对环境声音的感知,甚至会影响两个或多个人面对面的交流。尤其是在战场环境中,士兵对环境感知的能力是尤为重要的,这关系到士兵的生命安全,因此士兵用的战术耳机需要同时具备听力防护和拾音增强功能。
因此就有了具有拾音增强功能的耳机,在佩戴耳机后打开拾音增强功能即可恢复或提高对环境声音的感知能力,同时遇到高噪声会自动抑制在合适的声压级,以保护听力免受噪声的损害。然而具有这种拾音增强功能的耳机,一旦面临着环境噪声较大的时候,由于高噪声的干扰,就无法通过环境拾音来提供面对面交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声音信号传输控制电路及耳机,旨在解决噪声干扰环境下用户面对面的交流时无需任何动作,系统自适应切换工作模式,实现用户面对面即时无障碍沟通。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声音信号传输控制电路包括设置于所述电路板上的微控制器和无线组件;
所述微控制器的输入端为所述传声组件连接,所述微控制器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发声组件和所述无线组件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无线组件的输出端与所述发声组件连接;
所述传声组件,用于拾取声音信号,所述声音信号包括人声信号和噪声信号;
所述微控制器,用于对所述传声组件拾取的噪声信号进行判断处理,控制所述无线组件是否启动,以进行人声信号传输;
所述无线组件,用于对所述传声组件拾取的人声信号进行发送,以及接收人声信号输出至所述发声组件。
可选地,所述声音信号传输控制电路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电路板上的模数转换器和数模转换器;
所述模数转换器的输入端与所述传声组件连接,所述模数转换器的输出端与所述微控制器连接,所述微控制器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数模转换器的第一输入端和所述无线组件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数模转换器的输出端与所述发声组件连接;
所述模数转换器,用于对所述发声组件拾取的声音信号进行转换,并输出音频信号和噪声信号;
所述微控制器,用于将所述模数转换器输出的噪声信号对应的噪声与预设噪声阈值进行对比,以控制所述模数转换器输出的音频信号经所述发声组件输出或者经所述无线组件输出;
所述数模转换器,用于对所述微控制器输出的音频信号进行数模转换,并经所述发声组件输出。
可选地,所述预设噪声阈值的范围为80dB-100dB。
可选地,所述传声组件包括两组传声器,用于分别拾取人声信号和/或噪声信号。
可选地,所述微控制器包括第一数字信号处理单元和第二数字信号处理单元;
所述第一数字信号处理单元的输入端和所述第二数字信号处理单元的输入端分别与所述模数转换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数字信号处理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数模转换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数字信号处理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无线组件的输入端连接;
所述第一数字信号处理单元,用于对一组所述传声器拾取的声音信号进行数字信号处理;
所述第二数字信号处理单元,用于对另一组所述传声器拾取的声音信号进行数字信号处理。
可选地,所述声音信号传输控制电路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电路板上的模数/数模转换器,所述模数/数模转换器与所述微控制器互相连接;
所述模数/数模转换器,用于连接通信设备,以对所述通信设备的语音信号进行转换处理,以发送和接收语音信号。
可选地,所述微控制器还包括声控单元,所述声控单元连接于所述第二数字信号处理单元和所述无线组件之间;
所述声控单元,用于语音控制所述通信终端。
可选地,所述声音信号传输控制电路还包括PTT按键,所述PTT按键与所述微控制器互相连接;
所述PTT按键,用于控制所述通信设备进行语音信号的发送。
可选地,所述声音信号传输控制电路还包括模式切换按键,所述模式切换按键与所述微控制器互相连接;
所述模式切换按键,用于切换为所述声控单元控制所述通信设备。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耳机,所述耳机包括传声组件、发声组件、电路板及如上所述的声音信号传输控制电路,所述传声组件与所述电路板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电路板的输出端与所述发声组件连接,所述声音信号传输控制电路包括设置于所述电路板上的微控制器和无线组件;
所述微控制器的输入端为所述传声组件连接,所述微控制器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发声组件和所述无线组件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无线组件的输出端与所述发声组件连接;
所述传声组件,用于拾取声音信号,所述声音信号包括人声信号和噪声信号;
所述微控制器,用于对所述传声组件拾取的噪声信号进行判断处理,控制所述无线组件是否启动,以进行人声信号传输;
所述无线组件,用于对所述传声组件拾取的人声信号进行发送,以及接收人声信号输出至所述发声组件。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将声音信号传输控制电路应用于耳机,耳机包括传声组件、发声组件和电路板,声音信号传输控制电路包括设置于电路板上的微控制器和无线组件,微控制器的输入端为传声组件连接,微控制器的输出端分别与发声组件和无线组件的输入端连接。本方案是在两个用户或者多个用户在面对面交流时,针对于所处环境的噪声大小,通过同时佩戴本方案中具有声音信号传输控制电路的耳机,采用传声组件对声音信号进行拾取,即是对用户的人声信号和环境中的噪声信号进行拾取;微控制器拾取的用户的人声信号和环境中的噪声信号进行处理,并对传声组件拾取的噪声信号进行判断,控制无线组件是否启动进行人声信号的传输。也即是在面对面讲话的用户中,其中任何一个用户佩戴的耳机可以通过对传声组件拾取的环境中噪声信号大小的判断,可以直接拾取其他讲话用户的人声并经微控制器的处理,经发声组件发出声音;或者可以通过无线组件接收其他讲话用户的耳机发出的无线电信号,无线组件将接收的无线电信号进行处理以传输至发声组件发出声音。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解决了噪声干扰环境下用户面对面的交流时无需任何动作,即可实现用户面对面即时无障碍沟通。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声音信号传输控制电路一实施例的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声音信号传输控制电路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声音信号传输控制电路中微控制器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声音信号传输控制电路第一实施例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声音信号传输控制电路第二实施例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声音信号传输控制电路第三实施例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耳机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耳机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若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声音信号传输控制电路,应用于耳机,所述耳机包括传声组件、发声组件和电路板。
在一实施例中,参照如图1至如图3所示,该声音信号传输控制电路包括设置于所述电路板100上的微控制器101和无线组件300;
所述微控制器101的输入端为所述传声组件200连接,所述微控制器101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发声组件400和所述无线组件300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无线组件300的输出端与所述发声组件400连接;
所述传声组件200,用于拾取声音信号,所述声音信号包括人声信号和噪声信号;
所述微控制器101,用于对所述传声组件200拾取的噪声信号进行判断处理,控制所述无线组件300是否启动,以进行人声信号传输;
所述无线组件300,用于对所述传声组件200拾取的人声信号进行发送,以及接收人声信号输出至所述发声组件400。
本实施例中,参照如图1所示,本方案中对于两个用户或者多个用户面对面讲话的解释说明,以用户A和用户B处于噪声环境中面对面讲话进行具体说明。本方案中通过传声组件200对人声信号和噪声信号进行拾取,经微控制器101的处理,并对噪声信号的大小进行判断,以控制所述无线组件300是否启动,以进行人声信号传输。可以理解的是,当用户A为在对用户B讲话时,声音信号包括用户A说话时的人声信号和所处环境中的噪声信号,用户B佩戴耳机的发声组件400可以根据拾取的噪声信号的大小,以经微控制器101控制,将用户A的人声信号直接通过传声组件200拾取,并控制发声组件400发出,这样用户B就可以听清楚用户A的讲话,此种方式为发声组件400即是在线传输用户讲话声音;或者是用户A讲话时,用户B佩戴的耳机经无线组件300接收用户A佩戴的耳机发出的无线电信号,经用户B佩戴耳机对接收的无线电信号进行解码,以识别用户A讲话内容,并经用户B佩戴耳机的发声组件400发出声音。
同时,用户A在讲话时,可以根据传声组件200拾取到环境中噪声信号的大小,微控制器101控制无线组件300是否启动,以此实现无线组件300将传声组件200拾取的自己讲话的声音经无线组件300发送至B用户佩戴的耳机,用户B的耳机即可以将接收的人声信号传输至其发声组件400发出声音,这样用户B也可以听清楚用户A的讲话,此种方式为无线组件300无线传输用户讲话声音。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传声组件200也叫麦克风,麦克风分为气导麦克风(包括驻极体ECM麦克风、硅麦克风等),骨导麦克风(包括电磁式骨传导麦克风、压电骨传导麦克风等)。发声器件是一种声学驱动器,也叫扬声器或喇叭,发声组件400可以但不限定于是空气振动发声器件、电磁振动发声器件或者压电发声器件。微控制器101可以但不限定于是单片机、DSP、可编程的FPGA等,以对本方案中的噪声信号进行判断处理,以及对用户讲话的人声信号进行数字处理。无线组件300可以采用成熟的无线技术,包括但不限于用蓝牙技术、2.4GHz传输技术、VHF或UHF、WIFI组网技术等,根据实际应用情况选定。
进一步地,上述方案中多个用户进行沟通,用户数量范围可以是在2-12人;无线组件300的无线传输距离可以但不限定于是在10-100米。以此可以使得本方案中具有声音信号传输控制电路的耳机适用范围更大。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将声音信号传输控制电路应用于耳机,耳机包括传声组件200、发声组件400和电路板100,声音信号传输控制电路包括设置于电路板100上的微控制器101和无线组件300,微控制器101的输入端为传声组件200连接,微控制器101的输出端分别与发声组件400和无线组件300的输入端连接。本方案是在两个用户或者多个用户在面对面交流时,针对于所处环境的噪声大小,通过同时佩戴本方案中具有声音信号传输控制电路的耳机,采用传声组件200对声音信号进行拾取,即是对用户的人声信号和环境中的噪声信号进行拾取;微控制器101拾取的用户的人声信号和环境中的噪声信号进行处理,并对传声组件200拾取的噪声信号进行判断,控制无线组件300是否启动进行人声信号的传输。也即是在面对面讲话的用户中,其中任何一个用户佩戴的耳机可以通过对传声组件200拾取的环境中噪声信号大小的判断,可以直接拾取其他讲话用户的人声并经微控制器101的处理,经发声组件400发出声音;或者可以通过无线组件300接收其他讲话用户的耳机发出的无线电信号,无线组件300将接收的无线电信号进行处理以传输至发声组件400发出声音。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解决了噪声干扰环境下用户面对面的交流时无需任何动作,即可实现用户面对面即时无障碍沟通。
在一实施例中,参照如图2和如图3所示,所述声音信号传输控制电路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电路板100上的模数转换器103和数模转换器102;
所述模数转换器103的输入端与所述传声组件200连接,所述模数转换器103的输出端与所述微控制器101连接,所述微控制器101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数模转换器102的第一输入端和所述无线组件300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数模转换器102的输出端与所述发声组件400连接;
所述模数转换器103,用于对所述发声组件400拾取的声音信号进行转换,并输出音频信号和噪声信号;
所述微控制器101,用于将所述模数转换器103输出的噪声信号对应的噪声与预设噪声阈值进行对比,以控制所述模数转换器103输出的音频信号经所述发声组件400输出或者经所述无线组件300输出;
所述数模转换器102,用于对所述微控制器101输出的音频信号进行数模转换,并经所述发声组件400输出。
本实施例中,通过传声组件200对人声信号和噪声信号进行拾取,同时输出至模数转换器103对其进行模数转换,再通过微控制器101将噪声信号对应的噪声与预设噪声阈值进行对比,以对噪声信号对应的噪声大小进行判断,来控制所述无线组件300是否启动。当噪声信号对应的噪声小于预设噪声阈值时,微控制器101就控制传声组件200拾取的人声信号经数模转换器102进行数模转换,以经发声组件400发出声音;当噪声信号对应的噪声大于或者等于预设噪声阈值时,微控制器101就控制传声组件200拾取的人声信号经无线组件300发送。
可以理解的是,当用户A在对用户B讲话时,用户A佩戴耳机的传声组件200可以根据拾取的噪声信号的大小,当用户A佩戴耳机判断噪声信号对应的噪声小于预设噪声阈值时,用户B佩戴耳机的微控制器101将用户A的人声信号直接通过传声组件200拾取,并控制发声组件400发出,这样用户B就可以听清楚用户A的讲话,此种方式为发声组件400即是在线传输用户讲话声音;或者是用户A讲话时,当用户B佩戴耳机判断噪声信号对应的噪声大于或等于预设噪声阈值时,用户B佩戴的耳机经无线组件300接收用户A佩戴的耳机发出的无线电信号,经用户B佩戴耳机对接收的无线电信号进行解码,以识别用户A讲话内容,并经用户B佩戴耳机的发声组件400发出声音。
同时,用户A在讲话时,可以根据传声组件200拾取到环境中噪声信号的大小,当用户A佩戴耳机判断噪声信号对应的噪声大于或等于预设噪声阈值时,微控制器101控制无线组件300启动,以此实现无线组件300将传声组件200拾取的自己讲话的声音经无线组件300发送至用户B佩戴的耳机,用户B的耳机即可以将接收的人声信号传输至其发声组件400发出声音,这样用户B也可以听清楚用户A的讲话,此种方式为无线组件300无线传输用户讲话声音。
本实施例中,所述预设噪声阈值的范围为80dB-100dB。可以理解的是,预设噪声阈值可以是80dB、90dB、100dB等,根据实际应用情况设定。
具体地,参照如图1所示,当预设噪声阈值为80dB,环境中噪声信号对应的噪声小于80dB时,用户A和用户B之间的沟通是通过传声组件200在线传输进行沟通;环境中噪声信号对应的噪声大于或者等于80dB时,用户A和用户B之间的沟通是通过无线组件300无线传输进行沟通。
在一实施例中,参照如图4至如图6所示,所述传声组件200包括两组传声器,用于分别拾取人声信号和/或噪声信号,第一组传声器可以是图中传声器201和传声器202,第二组传声器可以是图中传声器203和传声器204。第一组传声器可用于拾取自己的人声信号和其它用户的人声信号,第二组传声器也可用于拾取自己的人声信号和噪声信号。可以理解的是,本方案声音信号传输控制电路的耳机是具有左耳和右耳的区分,每只耳朵的耳机均可以具有一组或者两组传声器,但均用同一个声音信号传输控制电路。具体地,左耳的耳机和右耳的耳机均具有拾取自己的人声信号和其它用户的人声信号的传声器,左耳的耳机和/或右耳的耳机也可以具有拾取自己的人声信号和噪声信号的传声器。也即是本方案中传声器201和传声器202可以拾取自己的人声信号、其它用户的人声信号和噪声信号,传声器203和传声器204可以拾取自己的人声信号和噪声信号。
进一步地,当一对耳机仅具有一组拾取人声信号和噪声信号的传声器,可以是设置在左耳的耳机上,也可以是设置在右耳的耳机上,参照如图4所示,此处不做具体阐述。当左耳的耳机和右耳的耳机分别具有传声器203和传声器204时,参照如图5和如图6所示,如传声器203和传声器204均采用气导传声器,可以拾取人声信号和噪声信号;传声器203和传声器204的传声器均采用骨导传声器,可以拾取人声信号和噪声信号;当传声器203采用骨导传声器,可以拾取人声信号,当传声器204采用气导传声器,可以拾取噪声信号。具有声音信号传输控制电路的耳机具体的传声器组合设置可以根据实际应用情况设定,此处不做限制。进一步地,当传声器203和传声器204均具有拾取自己的人声信号和噪声信号的传声器时,可以实现双路降噪技术,对无规噪声的抑制有更好的降噪效果,使用户讲话的声音更加清晰。也可以是一对耳机仅具有一组拾取人声信号和噪声信号的传声器,可以是设置在左耳的耳机上,也可以是设置在右耳的耳机上,参照如图4所示,此处不做具体阐述。
在一实施例中,参照如图3所示,所述微控制器101包括第一数字信号处理单元101a和第二数字信号处理单元101b;
所述第一数字信号处理单元101a的输入端和所述第二数字信号处理单元101b的输入端分别与所述模数转换器103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数字信号处理单元101a的输出端与所述数模转换器102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数字信号处理单元101b的输出端与所述无线组件300的输入端连接;
所述第一数字信号处理单元101a,用于对一组所述传声器拾取的声音信号进行数字信号处理;
所述第二数字信号处理单元101b,用于对另一组所述传声器拾取的声音信号进行数字信号处理。
基于上述实施例,拾取自己的人声信号和其它用户的人声信号的传声器可以经微控制器101中的第一数字信号处理单元101a进行处理,并经数模转换器102进行数模转换后输出,即是第一种人声在线传输模式;在拾取自己的人声信号和噪声信号的传声器可以经微控制器101中的第二数字信号处理单元101b进行处理,降低噪声,提高用户的人声质量后,经无线组件300输出,即是第二种人声无线传输模式。
本实施例中,多个传声器,分别同时拾取自己的人声信号,其它用户的人声信号的传声器和环境中噪声信号,经模数转换器103进行模拟转数字信号,输入到微控制器101,经第一数字处理单元进行数字信号处理,传递给数模转换器102进行数字转模拟信号,再分别传递给发声组件400,发声组件400发声完成拾音增强功能回路。
为保证所传递的用户A讲话的人声在工作模式自动切换时无断续或掉字问题,在实际工作中,拾取自己的人声信号和噪声信号的传声器一直处于工作状态,随时等待工作模式的切换。当工作模式切换到无线传输模式后,拾取自己的人声信号和噪声信号的传声器经模数转换器103进行模数转换后输入到微控制器101,经第二数字信号处理单元101b进行数字信号处理,传递给无线组件300将第二数字信号处理单元101b输出的信号通过无线组件300的天线发射无线电信号,完成用户A人声信号的发送;用户B接收用户A人声信号时,通过用户B佩戴耳机的天线接收无线电信号,经用户B佩戴耳机的无线组件300进行信号处理,输出至数模转换器102进行数模信号转换,再分别传递给发声组件400,发声组件400发声完成拾音增强功能回路。
在一实施例中,参照如图6所示,所述声音信号传输控制电路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电路板100上的模数/数模转换器104,所述模数/数模转换器104与所述微控制器101互相连接;
所述模数/数模转换器104,用于连接通信设备600,以对所述通信设备600的语音信号进行转换处理,以发送和接收语音信号。
可以理解的是,模数/数模转换器104与通信设备600连接,用于对通信终端的语音信号进行模数/数模转换,连通后具备远距离送受话功能。
上述实施例中,参照如图4至如图6所示,所述微控制器101还包括声控单元101c,所述声控单元101c连接于所述第二数字信号处理单元101b和所述无线组件300之间;
所述声控单元101c,用于语音控制所述通信终端。
进一步地,为了节约系统资源,降低功耗,在微控制器101内,声控单元101c具有声纹识别功能,常规噪声对它不敏感,在用户自身的人声信号才可以激活无线组件300信号发射通道,当有噪声信号没有人声信号时,无线组件300只处于接收状态,保持低功耗工作模式。
在一实施例中,参照如图6所示,所述声音信号传输控制电路还包括PTT按键701,所述PTT按键701与所述微控制器101互相连接;
所述PTT按键701,用于控制所述通信设备600进行语音信号的发送。
所述声音信号传输控制电路还包括模式切换按键702,所述模式切换按键702与所述微控制器101互相连接;
所述模式切换按键702,用于切换为所述声控单元101c控制所述通信设备600。
上述实施例中,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均具有PTT按键701和模式切换按键702,通信设备600不包含在该耳机内,属于外部设备;具体地,当需要通过通信设备600进行通信时,只需要按下PTT按键701即可发送语音信号,PTT按键701按下后会通过声控单元101c控制通信设备600的发送功能;同时会切断第二数字信号处理单元101b至无线组件300的信号通路,增强通信保密安全。当需要通过通信设备600进行通信时,由于操作或做战术动作时,用户的手无法操作PTT按键701,此时可以按下模式切换按键702,切换到通信终端声控工作模式,该声控工作模式下,用户不需要操作PTT按键701,即可用声控工作模式触发通信设备600,完成通信设备600送话功能。
上述实施例中,具有声音信号传输控制电路的耳机可以是头戴式耳机,参照如图7所示,图中显示的是右耳的安装简图,因左耳功能与右耳一致,因此图中省略其描述。耳机壳3001中安装传声器201、传声器203、发声器件401、电路板100100;由于头戴式耳机壳体积空间较大,电路板100100可以直接安装在耳机壳3001中,根据产品设计需要,电路板100100也可以单独安装在耳机壳外的位置,比如增加一个盒子或者线控装置均可。
具有声音信号传输控制电路的耳机也可以是耳塞式耳机,参照如图8所示,图中显示的是右耳的安装简图,因左耳功能与右耳一致,因此图中省略其描述。耳机壳3000中安装传声器201、传声器203、发声器件401,电路板100100安装在耳机壳外的部位;在选择体积更小的微控制器101时,可以减小电路板100100的面积,此时电路板100100也可以直接安装在耳机壳3000中。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耳机,所述耳机包括传声组件200、发声组件400、电路板100及如上所述的声音信号传输控制电路,所述传声组件200与所述电路板100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电路板100的输出端与所述发声组件400连接,所述声音信号传输控制电路包括设置于所述电路板100上的微控制器101和无线组件300;
所述微控制器101的输入端为所述传声组件200连接,所述微控制器101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发声组件400和所述无线组件300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无线组件300的输出端与所述发声组件400连接;
所述传声组件200,用于拾取声音信号,所述声音信号包括人声信号和噪声信号;
所述微控制器101,用于对所述传声组件200拾取的噪声信号进行判断处理,控制所述无线组件300是否启动,以进行人声信号传输;
所述无线组件300,用于对所述传声组件200拾取的人声信号进行发送,以及接收人声信号输出至所述发声组件400。
该声音信号传输控制电路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耳机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方案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声音信号传输控制电路,应用于耳机,所述耳机包括传声组件、发声组件和电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声音信号传输控制电路包括设置于所述电路板上的微控制器和无线组件;
所述微控制器的输入端与所述传声组件连接,所述微控制器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发声组件和所述无线组件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无线组件的输出端与所述发声组件连接;
所述传声组件,用于拾取声音信号,所述声音信号包括人声信号和噪声信号;
所述微控制器,用于对所述传声组件拾取的噪声信号进行判断处理,控制所述无线组件是否启动,以进行人声信号传输;
所述无线组件,用于对所述传声组件拾取的人声信号进行发送,以及接收人声信号输出至所述发声组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声音信号传输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声音信号传输控制电路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电路板上的模数转换器和数模转换器;
所述模数转换器的输入端与所述传声组件连接,所述模数转换器的输出端与所述微控制器连接,所述微控制器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数模转换器的第一输入端和所述无线组件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数模转换器的输出端与所述发声组件连接;
所述模数转换器,用于对所述发声组件拾取的声音信号进行转换,并输出音频信号和噪声信号;
所述微控制器,用于将所述模数转换器输出的噪声信号对应的噪声与预设噪声阈值进行对比,以控制所述模数转换器输出的音频信号经所述发声组件输出或者经所述无线组件输出;
所述数模转换器,用于对所述微控制器输出的音频信号进行数模转换,并经所述发声组件输出。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声音信号传输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噪声阈值的范围为80dB-100dB。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声音信号传输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声组件包括两组传声器,用于分别拾取人声信号和/或噪声信号。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声音信号传输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控制器包括第一数字信号处理单元和第二数字信号处理单元;
所述第一数字信号处理单元的输入端和所述第二数字信号处理单元的输入端分别与所述模数转换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数字信号处理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数模转换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数字信号处理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无线组件的输入端连接;
所述第一数字信号处理单元,用于对一组所述传声器拾取的声音信号进行数字信号处理;
所述第二数字信号处理单元,用于对另一组所述传声器拾取的声音信号进行数字信号处理。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声音信号传输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声音信号传输控制电路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电路板上的模数/数模转换器,所述模数/数模转换器与所述微控制器互相连接;
所述模数/数模转换器,用于连接通信设备,以对所述通信设备的语音信号进行转换处理,以发送和接收语音信号。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声音信号传输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控制器还包括声控单元,所述声控单元连接于所述第二数字信号处理单元和所述无线组件之间;
所述声控单元,用于语音控制所述通信设备。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声音信号传输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声音信号传输控制电路还包括PTT按键,所述PTT按键与所述微控制器互相连接;
所述PTT按键,用于控制所述通信设备进行语音信号的发送。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声音信号传输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声音信号传输控制电路还包括模式切换按键,所述模式切换按键与所述微控制器互相连接;
所述模式切换按键,用于切换为所述声控单元控制所述通信设备。
10.一种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机包括传声组件、发声组件、电路板及如权利要求1至9任意一项所述的声音信号传输控制电路,所述传声组件与所述电路板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电路板的输出端与所述发声组件连接。
CN202021554375.XU 2020-07-30 2020-07-30 声音信号传输控制电路及耳机 Active CN21238139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554375.XU CN212381393U (zh) 2020-07-30 2020-07-30 声音信号传输控制电路及耳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554375.XU CN212381393U (zh) 2020-07-30 2020-07-30 声音信号传输控制电路及耳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381393U true CN212381393U (zh) 2021-01-19

Family

ID=741722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554375.XU Active CN212381393U (zh) 2020-07-30 2020-07-30 声音信号传输控制电路及耳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38139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369814B2 (en) External ear canal voice detection
US6445799B1 (en) Noise cancellation earpiece
US8494198B2 (en) Method for operating a hearing system, hearing system and audio gateway devices
US4392244A (en) Automatic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control system
US20080268913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Wireless Sound Production Into User's Ear
TW356638B (en) Hearing aid with wireless remote processor
JPWO2007058281A1 (ja) 送受話装置
US20080240477A1 (en) Wireless multiple input hearing assist device
CN103891307A (zh) 微音器组件
US9042564B2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having speech recognition, speech translation, and hearing aid functions
CN111787453B (zh) 声音信号传输控制方法、电路、耳机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01272154A (zh) 一种抗噪声无线通讯耳罩装置
CN204498354U (zh) 带骨传导功能的智能穿戴设备
CN212381393U (zh) 声音信号传输控制电路及耳机
JPH0626328U (ja) トランシーバ
CN1197260C (zh) 无线电收发机
CN111885448A (zh) 声音信号传输控制电路及耳机
CN111935578A (zh) 一种耳机及控制方法
US11523209B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headset with wireless auxiliary device
CN212211357U (zh) 一种噪声抑制及增强声音无线耳机
RU196546U1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связи наземного персонала с экипажем воздушного судна
CN213694162U (zh) 一种助听设备
WO2022224467A1 (ja) 音響装置および音響制御方法
EP4250759A1 (en) Earphone and earphone control method
CN207783091U (zh) 一种基于无线通信声控耳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