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376702U - 燃机燃气加热的蒸汽轮机旁路系统 - Google Patents

燃机燃气加热的蒸汽轮机旁路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376702U
CN212376702U CN202020835435.9U CN202020835435U CN212376702U CN 212376702 U CN212376702 U CN 212376702U CN 202020835435 U CN202020835435 U CN 202020835435U CN 212376702 U CN212376702 U CN 21237670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essure
steam turbine
condenser
bypass
communica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835435.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平
彭晓燕
袁敬清
赖晓华
胡世光
梁泳锋
陈伟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Yuewan New Ener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Yuewan New Ener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Yuewan New Ener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Yuewan New Ener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835435.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37670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37670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37670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ngine Equipment That Uses Special Cy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燃机燃气加热的蒸汽轮机旁路系统,包括抽凝式汽轮机组、无凝汽器背压式汽轮机组、第一燃机燃气加热系统及第二燃机燃气加热系统;所述抽凝式汽轮机组具有抽凝机余热锅炉及凝汽器,所述第一燃机燃气加热系统具有第一工质出水口,所述第一工质出水口通过阀门与所述凝汽器连接,所述第二燃机燃气加热系统具有第二工质出水口,所述第二工质出水口通过阀门与所述凝汽器连接。本实用新型既能满足节能高效供热要求,又可对燃机燃气加热的工质进行回收。

Description

燃机燃气加热的蒸汽轮机旁路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热电联产机组,尤其涉及一种对热电厂无凝汽器汽轮机的燃机燃气加热的工质进行回收的蒸汽轮机旁路系统。
背景技术
常规9F级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热电联产机组,采用抽凝式汽轮机,即采用汽轮机级间抽蒸汽或再热管道中间抽蒸汽,汽轮机均带有凝汽器。每套汽机高压、中压和低压旁路系统,具有机组启动时回收余热锅炉剩余蒸汽、在启动期间以减少启动时间和汽机的热应力、满足100%余热锅炉最大出力容量的旁路系统的功能。随着供热工艺蒸汽参数(非采暖)及供蒸汽量的不断提高,常规带凝汽器的汽轮机无法满足工艺高参数(1.0-1.7MPa,200℃-260℃)大流量(单台机组300t/h-480t/h)的要求。采用背压汽轮机旁路系统可以满足上述的要求,然而,背压汽轮机没有凝汽器,在启停机时,机炉难于协调,背压汽轮机会使大量工质/蒸汽外排,造成浪费,并产生噪声。另外,不管是抽凝式汽轮机还是背压汽轮机,天然气在进入锅炉前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要求,这就需要对天然气进行加热,消耗大量的能量,不符合节能环保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既能满足节能高效供热要求,又可对燃机燃气加热的工质进行回收的燃机燃气加热的蒸汽轮机旁路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燃机燃气加热的蒸汽轮机旁路系统包括抽凝式汽轮机组、无凝汽器背压式汽轮机组、第一燃机燃气加热系统及第二燃机燃气加热系统;所述抽凝式汽轮机组具有抽凝机余热锅炉及凝汽器,所述第一燃机燃气加热系统具有第一工质出水口,所述第一工质出水口通过阀门与所述凝汽器连接,所述第二燃机燃气加热系统具有第二工质出水口,所述第二工质出水口通过阀门与所述凝汽器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抽凝式汽轮机组与无凝汽器背压式汽轮机组相邻设置,并将所述无凝汽器背压式汽轮机组上的第二燃机燃气加热系统与所述抽凝式汽轮机组的凝汽器连通,从而使得在所述第二燃机燃气加热系统内与燃气进行热交换后的工质流向相邻的抽凝式汽轮机组的凝汽器内,同时,所述抽凝式汽轮机组上的第一燃机燃气加热系统内与燃气进行热交换的工质又流向所述凝汽器,进而既可以对两个机组的燃机燃气加热系统的工质完全回收再利用,又能对燃气进行加热升温,有效利用工质回收时的余热,达到节能高效供热的效果。
较佳地,所述第一燃机燃气加热系统具有第三工质出水口,所述第三工质出水口通过阀门与所述抽凝机余热锅炉的凝结水加热器连接;所述无凝汽器背压式汽轮机组具有背压机余热锅炉,所述第二燃机燃气加热系统具有第四工质出水口,所述第四工质出水口通过阀门与所述背压机余热锅炉的凝结水加热器连接。
较佳地,所述第二燃机燃气加热系统具有第五工质出水口,所述第五工质出水口通过阀门与所述背压机余热锅炉的真空式除氧器连通。
较佳地,所述抽凝式汽轮机组还具有蒸汽旁路,所述抽凝式汽轮机组的蒸汽旁路与所述凝汽器连通;所述无凝汽器背压式汽轮机组还具有蒸汽旁路,所述无凝汽器背压式汽轮机组的蒸汽旁路与所述抽凝式汽轮机组的凝汽器连通。
具体地,所述无凝汽器背压式汽轮机组的蒸汽旁路包括与所述背压机余热锅炉连通的背压机高压旁路,所述背压机高压旁路与所述抽凝式汽轮机组的凝汽器连通。
具体地,所述无凝汽器背压式汽轮机组还具有轴封凝结水排出旁路,所述轴封凝结水排出旁路与所述抽凝式汽轮机组的凝汽器及所述背压机余热锅炉的真空式除氧器连接。
具体地,所述无凝汽器背压式汽轮机组的蒸汽旁路包括与所述背压机余热锅炉连通的背压机低压旁路,所述背压机低压旁路与所述抽凝式汽轮机组的凝汽器连通。
较佳地,所述无凝汽器背压式汽轮机组还具有高中压缸及排汽旁路,所述高中压缸的输入端与所述背压机余热锅炉连通,输出端与所述排汽旁路连通,所述排汽旁路与所述抽凝式汽轮机组的凝汽器连通。
较佳地,所述抽凝式汽轮机组的蒸汽旁路包括分别与所述抽凝机余热锅炉连通的抽凝机高压旁路、抽凝机中压旁路及抽凝机低压旁路,所述抽凝机高压旁路与所述抽凝机余热锅炉的回收端连接,所述抽凝机中压旁路及抽凝机低压旁路分别与所述凝汽器连通。
具体地,所述抽凝式汽轮机组还具有高压缸、中压缸及低压缸;所述高压缸的输入端与所述抽凝机余热锅炉的输出端连通,所述高压缸的输出端与所述抽凝机余热锅炉的回收端连通;所述中压缸的输入端与所述抽凝机余热锅炉的输出端连通,所述中压缸的输出端与所述低压缸的输入端连通,所述低压缸的输入端还与所述抽凝机余热锅炉的输出端连通,所述低压缸的输出端与所述凝汽器连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燃机燃气加热的蒸汽轮机旁路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的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燃机燃气加热的蒸汽轮机旁路系统100包括抽凝式汽轮机组1、无凝汽器背压式汽轮机组2、第一燃机燃气加热系统3及第二燃机燃气加热系统4;所述抽凝式汽轮机组1及无凝汽器背压式汽轮机组2相邻地设置。所述第一燃机燃气加热系统3设置于所述抽凝式汽轮机组1,所述第二燃机燃气加热系统4设置于所述无凝汽器背压式汽轮机组2。所述第一燃机燃气加热系统3内具有第一热交器31,天然气流经第一热交换器31,从所述抽凝式汽轮机组1的抽凝机余热锅炉12的省煤器110流出的工质流经第一热交换器31,在第一热交换器31内,工质与天然气热交换,进而可以提高天然气的温度,降低工质的回水温度。所述第二燃机燃气加热系统4内具有第二热交器41,天然气流经第二热交换器41,所述无凝汽器背压式汽轮机组2背压机余热锅炉21的省煤器210流出的工质流经第二热交换器41,在第二热交换器41内,工质与天然气热交换,进而可以提高天然气的温度,降低工质的回水温度。
所述抽凝式汽轮机组1具有凝汽器11及抽凝机余热锅炉12,所述第一燃机燃气加热系统3具有第一工质出水口3a及第三工质出水口3b,所述第二燃机燃气加热系统4具有第二工质出水口4a、第四工质出水口4b及第五工质出水口4c;所述第一燃机燃气加热系统3的第一工质出水口3a通过阀门与所述凝汽器11连接,所述第一燃机燃气加热系统3的第三工质出水口3b通过阀门与所述抽凝机余热锅炉12的凝结水加热器连接;所述无凝汽器背压式汽轮机组2具有背压机余热锅炉21,所述第二工质出水口4a通过阀门与所述凝汽器11连接,所述第四工质出水口4b通过阀门与所述背压机余热锅炉21的凝结水加热器连接。所述第五工质出水口4c通过阀门与所述背压机余热锅炉21的真空式除氧器21a连通。
更具体地,如下:所述抽凝式汽轮机组1还具有蒸汽旁路、高压缸13、中压缸14及低压缸15,所述抽凝式汽轮机组1的蒸汽旁路与所述凝汽器11连通;具体地,所述抽凝式汽轮机组1的蒸汽旁路包括分别与所述抽凝机余热锅炉12连通的抽凝机高压旁路17、抽凝机中压旁路18及抽凝机低压旁路16;所述抽凝机高压旁路17通过减温减压装置19后与所述抽凝机余热锅炉12的回收端连接,所述抽凝机中压旁路18及抽凝机低压旁路16分别通过减温减压装置19后与所述凝汽器11连通。所述高压缸13的输入端与所述抽凝机余热锅炉12的输出端连通,所述高压缸13的输出端与所述抽凝机余热锅炉12的回收端连通;所述中压缸14的输入端与所述抽凝机余热锅炉12的输出端连通,所述中压缸14的输出端与所述低压缸15的输入端连通,所述低压缸15的输入端还与所述抽凝机余热锅炉12的输出端连通,所述低压缸15的输出端与所述凝汽器11连通。
所述无凝汽器背压式汽轮机组2还具有蒸汽旁路、高中压缸22、排汽旁路23、轴封凝结水排出旁路24。所述无凝汽器背压式汽轮机组2的蒸汽旁路与所述抽凝式汽轮机组1的凝汽器11连通。所述无凝汽器背压式汽轮机组2的蒸汽旁路包括与所述背压机余热锅炉21连通的背压机高压旁路25及背压机低压旁路26、所述背压机高压旁路25通过减温减压装置30与所述抽凝式汽轮机组1的凝汽器11连通。所述高中压缸22的输入端与所述背压机余热锅炉21连通,输出端与所述排汽旁路23连通,所述排汽旁路23与所述抽凝式汽轮机组1的凝汽器11连通。所述高中压缸22的输出端还连接有向供热装置29供热的供热管路27。所述背压机低压旁路26通过减温减压装置30与所述抽凝式汽轮机组1的凝汽器11连通,所述背压机低压旁路26还连接有向供热装置29供热的供热管路28。所述轴封凝结水排出旁路24与所述抽凝式汽轮机组1的凝汽器11及所述背压机余热锅炉21的真空式除氧器21a连接,当所述抽凝式汽轮机组1未开时,所述轴封凝结水排出旁路24与所述背压机余热锅炉21的真空式除氧器21a连通以将轴封凝结水排到真空式除氧器21a。
对于所述第一燃机燃气加热系统3的工质回收,在所述抽凝式汽轮机组1启动阶段通过第一工质出水口3a直接排到所述抽凝式汽轮机组1的凝汽器11内,在所述抽凝式汽轮机组1正常运行阶段则通过第三工质出水口3b回流到所述抽凝机余热锅炉12的凝结水加热器内。
对于所述第二燃机燃气加热系统4的工质回收,在所述抽凝式汽轮机组1正常运行时,在无凝汽器背压式汽轮机组2启动阶段通过第二工质出水口2a直接排到所述抽凝式汽轮机组1的凝汽器11内,在无凝汽器背压式汽轮机组2正常运行阶段则通过第四工质出水口4b回流到所述背压机余热锅炉21的凝结水加热器内。在所述抽凝式汽轮机组1停运时,在无凝汽器背压式汽轮机组2启动阶段通过第五工质出水口4c直接排到所述背压机余热锅炉21的真空式除氧器21a内;在无凝汽器背压式汽轮机组2正常运行阶段则通过第四工质出水口4b回流到所述背压机余热锅炉21的凝结水加热器内。
另外,为了使所述抽凝式汽轮机组1及无凝汽器背压式汽轮机组2能正常运行,所述抽凝式汽轮机组1的凝汽器11的容量需要合理设计;例如,以无凝汽器背压式汽轮机组2按照排汽参数达到供热要求(1.2MPa,240℃)去考虑,蒸汽旁路容量约30%,凝汽器11的容量需按如下设计:按照夏季凝汽器11设计水温40.71℃,所述抽凝式汽轮机组1的凝汽器11背压不超过报警值(约19.7kPa.a),核算凝汽器11需增加循环水流量约4500t/h,此时凝汽器11循环水温升13.41℃,出水温度约54.12℃,所述抽凝式汽轮机组1凝汽器11面积需增加约1100㎡。如果循环水温升要做到不超过10℃,循环水流量将增加约16000t/h,凝汽器11面积增加约2200㎡。最后,所述抽凝式汽轮机组1的凝汽器11容量设计为所述抽凝式汽轮机组100%高压、100%中压、100%低压,及无凝汽器背压式汽轮机组为30%高压、30%中压(或低压)、30%排汽旁路23。这样所述抽凝式汽轮机组1的凝汽器11正常运行时能满足本机的蒸汽凝结需要,又能满足所述无凝汽器背压式汽轮机组2在启、停时高中低压及排汽旁路23来蒸汽凝结需要,避免所述无凝汽器背压式汽轮机组2在启、停时启动过程中汽水损失。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抽凝式汽轮机组1与无凝汽器背压式汽轮机组2相邻设置,并将所述无凝汽器背压式汽轮机组2上的第二燃机燃气加热系统4与所述抽凝式汽轮机组1的凝汽器11连通,从而使得在所述第二燃机燃气加热系统4内与燃气进行热交换后的工质流向相邻的抽凝式汽轮机组1的凝汽器11内,同时,所述抽凝式汽轮机组1上的第一燃机燃气加热系统3内与燃气进行热交换的工质又流向所述凝汽器11,进而既可以对两个机组的燃机燃气系统的工质完全回收再利用,又能对燃气进行加热升温,有效利用工质回收时的余热,达到节能高效供热的效果。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燃机燃气加热的蒸汽轮机旁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抽凝式汽轮机组、无凝汽器背压式汽轮机组、第一燃机燃气加热系统及第二燃机燃气加热系统;所述抽凝式汽轮机组具有抽凝机余热锅炉及凝汽器,所述第一燃机燃气加热系统具有第一工质出水口,所述第一工质出水口通过阀门与所述凝汽器连接,所述第二燃机燃气加热系统具有第二工质出水口,所述第二工质出水口通过阀门与所述凝汽器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机燃气加热的蒸汽轮机旁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燃机燃气加热系统具有第三工质出水口,所述第三工质出水口通过阀门与所述抽凝机余热锅炉的凝结水加热器连接;所述无凝汽器背压式汽轮机组具有背压机余热锅炉,所述第二燃机燃气加热系统具有第四工质出水口,所述第四工质出水口通过阀门与所述背压机余热锅炉的凝结水加热器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机燃气加热的蒸汽轮机旁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燃机燃气加热系统具有第五工质出水口,所述第五工质出水口通过阀门与所述背压机余热锅炉的真空式除氧器连通。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机燃气加热的蒸汽轮机旁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抽凝式汽轮机组还具有蒸汽旁路,所述抽凝式汽轮机组的蒸汽旁路与所述凝汽器连通;所述无凝汽器背压式汽轮机组还具有蒸汽旁路,所述无凝汽器背压式汽轮机组的蒸汽旁路与所述抽凝式汽轮机组的凝汽器连通。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燃机燃气加热的蒸汽轮机旁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无凝汽器背压式汽轮机组的蒸汽旁路包括与所述背压机余热锅炉连通的背压机高压旁路,所述背压机高压旁路与所述抽凝式汽轮机组的凝汽器连通。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燃机燃气加热的蒸汽轮机旁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无凝汽器背压式汽轮机组还具有轴封凝结水排出旁路,所述轴封凝结水排出旁路与所述抽凝式汽轮机组的凝汽器及所述背压机余热锅炉的真空式除氧器连通。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燃机燃气加热的蒸汽轮机旁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无凝汽器背压式汽轮机组的蒸汽旁路包括与所述背压机余热锅炉连通的背压机低压旁路,所述背压机低压旁路与所述抽凝式汽轮机组的凝汽器连通。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燃机燃气加热的蒸汽轮机旁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无凝汽器背压式汽轮机组还具有高中压缸及排汽旁路,所述高中压缸的输入端与所述背压机余热锅炉连通,输出端与所述排汽旁路连通,所述排汽旁路与所述抽凝式汽轮机组的凝汽器连通。
9.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燃机燃气加热的蒸汽轮机旁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抽凝式汽轮机组的蒸汽旁路包括分别与所述抽凝机余热锅炉连通的抽凝机高压旁路、抽凝机中压旁路及抽凝机低压旁路,所述抽凝机高压旁路与所述抽凝机余热锅炉的回收端连接,所述抽凝机中压旁路及抽凝机低压旁路分别与所述凝汽器连通。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燃机燃气加热的蒸汽轮机旁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抽凝式汽轮机组还具有高压缸、中压缸及低压缸;所述高压缸的输入端与所述抽凝机余热锅炉的输出端连通,所述高压缸的输出端与所述抽凝机余热锅炉的回收端连通;所述中压缸的输入端与所述抽凝机余热锅炉的输出端连通,所述中压缸的输出端与所述低压缸的输入端连通,所述低压缸的输入端还与所述抽凝机余热锅炉的输出端连通,所述低压缸的输出端与所述凝汽器连通。
CN202020835435.9U 2020-05-18 2020-05-18 燃机燃气加热的蒸汽轮机旁路系统 Active CN21237670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835435.9U CN212376702U (zh) 2020-05-18 2020-05-18 燃机燃气加热的蒸汽轮机旁路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835435.9U CN212376702U (zh) 2020-05-18 2020-05-18 燃机燃气加热的蒸汽轮机旁路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376702U true CN212376702U (zh) 2021-01-19

Family

ID=741784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835435.9U Active CN212376702U (zh) 2020-05-18 2020-05-18 燃机燃气加热的蒸汽轮机旁路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37670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07368A (zh) * 2019-06-11 2019-08-09 赫普科技发展(北京)有限公司 蒸汽冷凝方法、蒸汽冷凝系统及发电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07368A (zh) * 2019-06-11 2019-08-09 赫普科技发展(北京)有限公司 蒸汽冷凝方法、蒸汽冷凝系统及发电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50022B (zh) 一种汽轮机级间回热加热器跨级连接系统
CN204730303U (zh) 一种低负荷运行工况下的12mw小型热电联产机组的供热系统
CN106979041A (zh) 一种汽轮机低压缸高真空脱缸运行热电解耦系统的改造方法
CN111237018A (zh) 一种应用于燃煤供汽机组停机不停炉模式下的工业蒸汽余压梯级利用系统
CN212154886U (zh) 一种应用于燃煤供汽机组停机不停炉模式下的工业蒸汽余压梯级利用系统
CN106499455A (zh) 联合循环电厂汽水回热及燃料加热集成提效系统
CN208871707U (zh) 一种多热源串并联的高效供热系统
CN108036384A (zh) 一种基于热电机组抽汽的能源站系统及运行方法
CN212376702U (zh) 燃机燃气加热的蒸汽轮机旁路系统
CN210088955U (zh) 一种用于抽汽集成与蓄热调峰耦合的联合循环装置
CN110700909A (zh) 采暖季热电联产机组上网电负荷调节系统及调节方法
CN213630639U (zh) 一种燃气轮机热通道冷却空气热交换器排气废热利用系统
CN207177981U (zh) 一种sss离合器联合循环机组凝结水配置系统
CN212454561U (zh) 蒸汽轮机旁路系统
CN212359875U (zh) 带空气冷却的蒸汽轮机组系统
CN110005487B (zh) 一种蒸汽轮机的启动方法
CN209130851U (zh) 集成外置式蒸汽冷却器和回热式汽轮机的二次再热系统
CN207179770U (zh) 一种基于sss离合器的联合循环机组热网首站系统
CN111853754A (zh) 一种利用火电机组启动阶段能量的节能系统及方法
CN206903701U (zh) 驱动汽轮机热力系统
CN110805923A (zh) 一种基于能量梯级利用的蒸汽空气预热器系统
CN114893265B (zh) 带有蓄热储能模块的重型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系统
CN112594019B (zh) 一种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能量梯级高效利用系统
CN219387970U (zh) 一种提高汽动热网循环水泵经济灵活运行的系统
CN211475998U (zh) 一种基于能量梯级利用的蒸汽空气预热器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