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375813U - 一种具有双向水泵的闸站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具有双向水泵的闸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375813U
CN212375813U CN202020367024.1U CN202020367024U CN212375813U CN 212375813 U CN212375813 U CN 212375813U CN 202020367024 U CN202020367024 U CN 202020367024U CN 212375813 U CN212375813 U CN 21237581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ate
water
station
water pump
pum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367024.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冯腾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020367024.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37581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37581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375813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arrag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有双向水泵的闸站,其特征在于,包括:拦污格栅(100)、检修门(200)、启闭机(300)、闸门(400)、液位检测装置(600)、水泵(700)和泥深检测器(1000);拦污格栅(100)位于闸站的进水端L侧;检修门(200)成对设置并位于拦污格栅(100)之后;启闭机(300)位于检修门(200)之间用于起闭闸门(400)以切断或贯通闸站内的水体;水泵(700)安装固定于闸门(400)上辅助闸站内的水体流动;液位检测装置(600)成套设置检测闸站内的水体高度;闸门(400)上安装的水泵(700)分别朝向流经闸站中水体的进水方向和出水方向,泥深检测器(1000)成套设置分别用于检测闸站内的淤泥深度。

Description

一种具有双向水泵的闸站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种具有双向水泵的闸站,属于环境工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环境工程技术领域中的闸站,其闸站内使用一体水泵为卧式安装于闸门上,为实现水泵安装在泵体上既能满足河道灌溉又能实现排涝,通常采用如下两种方式,1.将水泵所在的闸门上设置可实现水泵在闸门上旋转的机构,当需要对外排涝时水泵朝第一方向放置;当需要对内河进行灌溉时水泵通过旋转机构延水泵径向旋转180度后,水泵朝第二方向放置;两种安装方式实现水泵进、排水口180度旋转进而同时实现对外排涝和对内灌溉。2.将水泵所在的闸门段与不具备水泵的闸门段做成两体结构,水泵所在的闸门段可进行旋转,当需要外排涝时水泵朝第一方向放置;当需要对内河进行灌溉时启闭机提升闸门脱离闸门槽,并水泵所在的闸门段旋转180度后,重新将闸门装入闸门槽,进而实现朝水泵朝第二方向放置。这两种方式的缺陷在于无法更便捷的实现同时排涝和灌溉,实现该功能费时费力,需要有一定技术基础的人员才能进行操作,经济性和实用性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更好的解决现有环境工程技术中所存在的:1.将水泵所在的闸门上设置可实现水泵在闸门上旋转的机构;2.将水泵所在的闸门段与不具备水泵的闸门段做成两体结构;所存在的无法更便捷的实现同时排涝和灌溉,实现该功能费时费力,需要有一定技术基础的人员才能进行操作,经济性和实用性差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双向水泵的闸站,包括:拦污格栅、检修门、启闭机、闸门、液位检测装置、水泵和泥深检测器;
所述拦污格栅位于所述闸站的进水端L侧,用于拦截河道中的大、中型污物和杂质;
所述检修门成对设置并位于所述拦污格栅之后,用于对所述闸站中的所述闸门和所述水泵进行维修维护和更换;
所述启闭机位于所述检修门之间用于起闭所述闸门以切断或贯通所述闸站内的水体;
所述水泵安装固定于所述闸门上,用于辅助所述闸站内的水体从进水端L侧流向出水端 R侧,或从出水端R侧流向进水端L侧;
所述液位检测装置成套设置于所述闸门两侧,用以检测所述闸站内的水体高度;
所述闸门上安装的所述水泵分别朝向流经所述闸站中水体的进水方向和出水方向,
所述泥深检测器成套设置分别位于所述检修门内侧,分列于所述闸门两侧,所述泥深检测器用于检测所述闸站内的淤泥深度。
进一步,所述水泵为轴流泵或贯流泵或回流泵,所述启闭机为卷扬式或液压起闭式或螺杆式,所述液位检测装置为超声波液位检测仪,所述泥深检测器为接近式传感器。
进一步,所述拦污格栅为板式拦污格栅或翻转式拦污格栅,所述拦污格栅与所述检修门之间的距离为不小于1.5米;
所述检修门为两扇,分别位于所述闸站进水端L侧和出水端R侧,
所述启闭机位于所述成对设置的所述检修门之间,所述启闭机与所述闸门连接成一体,所述启闭机的升降带动所述闸门往复直线运动切断或贯通所述闸站内的水体,阻止水体从进水端L侧流向出水端R侧;
所述水泵连接于所述闸门,随所述闸门同步往复直线运动。
进一步,所述液位检测装置采用四个,分别左右两两分布于所述闸门的两侧,通过同一平面四点位检测所述闸站内的水体深度;
所述泥深检测器分别位于所述闸门两侧的水体正中央,用于检测所述闸门两侧水体中淤泥的高度。
进一步,所述闸站还包括:具有根据所述泥深检测器检测到的淤泥高度实时反馈清理信息信号的信号反馈控制部分,以及根据所述液位检测装置检测到的所述闸站内的水体液位进行开启所述水泵进行排水控制的系统控制部分和根据所述闸站内水状态控制所述闸门切断或贯通所述闸站内的水体系统控制部分。所述系统控制部分采用PLC、单片机进行控制;所述系统控制部分通过自动或手动对所述水泵的排水启停和排水方向进行控制。
进一步,所述闸站还包括:用于保护人身安全的护栏;组成所述闸站,使所述闸站成为一个通道状的端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能更好的实现在环境工程中水体的流动方向转换,实时的对闸门和水泵的状态进行检测,并对水体中位于两侧检修门和闸门之间的淤泥量进行检测,以利于淤泥的清理不至于堵塞闸门轨道。其整体结构简单控制操作方便,并可根据实际闸站的状态匹配检测部件以及闸门和水泵,可形成多种结构形式的组合,使得闸站结构多样化。更有利于在环境工程中的使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涉及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双向水泵的闸站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双向水泵的闸站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
拦污格栅100,检修门200,第一检修门201,第二检修门202,
启闭机300,闸门400,第一闸门401,第二闸门402,护栏500,
液位检测装置600,第一液位检测装置601,第二液位检测装置602,
水泵700,第一水泵701,第二水泵702,侧部800,第一侧部801,
第二侧部802,第三侧部803,第四侧部804,端部900,第一端部901,
第二端部902,第三端部903,泥深检测器1000,第一泥深检测器1001,
第二泥深检测器1002。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讨论的图1至图2,以及在本专利文件中用于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原理的各种实施例仅是用来说明,而不应当以被视为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可以实施在任何合适地具有双向水泵的闸站。用于描述各种实施例的术语是示范性的。应当理解的是,提供这些仅是为了帮助理解本说明书,且它们的使用和定义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使用术语第一、第二等来区分具有相同术语集的对象,而不意在以任何方式表示时间次序,除非另有明确说明。组被限定为包含至少一个元件的非空组。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示范性实施例应当仅被认为是描述性的,而不是为了限制的目的。对每个示范性实施例中的特征或方面的描述应当通常被认为可用于其他示范性实施例中类似的特征或方面。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出了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本实用新型的双向水泵的闸站主视结构示意图,
在本实施例中,双向水泵的闸站,包括:拦污格栅100、检修门200、启闭机300、闸门400、液位检测装置600、水泵700和泥深检测器1000;所述拦污格栅100位于所述闸站的进水端L侧,用于拦截河道中的大、中型污物和杂质;所述检修门200成对设置并位于所述拦污格栅100之后,用于对所述闸站中的所述闸门400和所述水泵700进行维修维护和更换;所述启闭机300位于所述检修门200之间用于起闭所述闸门400以切断或贯通所述闸站内的水体;所述水泵700安装固定于所述闸门400上,用于辅助所述闸站内的水体从进水端L侧流向出水端R侧,或从出水端R侧流向进水端L侧;所述液位检测装置600成套设置于所述闸门400两侧,用以检测所述闸站内的水体高度;所述闸门400上安装的所述水泵700分别朝向流经所述闸站中水体的进水方向和出水方向,所述泥深检测器1000成套设置分别位于所述检修门200内侧,分列于所述闸门400两侧,所述泥深检测器1000用于检测所述闸站内的淤泥深度。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水泵700为轴流泵或贯流泵或回流泵,所述启闭机300为卷扬式或液压起闭式或螺杆式,所述液位检测装置600为超声波液位检测仪,所述泥深检测器1000为接近式传感器。
所述拦污格栅100为板式拦污格栅或翻转式拦污格栅,所述拦污格栅100与所述检修门 200之间的距离为不小于1.5米,这样的距离设置可以在保证检修门200和拦污格栅100实现功能的时候能够有效缩短闸站的整体长度,两侧检修门200之间距离由所述闸门400的厚度和所述水泵700长度来决定,此距离为以恒定值,因此缩短检修门200和拦污格栅100之间的距离能有效缩短整体闸站的长度;所述检修门200为两扇,分别位于所述闸站进水端L 侧和出水端R侧,
所述启闭机300位于所述成对设置的所述检修门200之间,所述启闭机300与所述闸门 400连接成一体,所述启闭机300的升降带动所述闸门400往复直线运动切断或贯通所述闸站内的水体,阻止水体从进水端L侧流向出水端R侧;
所述水泵700连接于所述闸门400,随所述闸门400同步往复直线运动。
所述液位检测装置600采用四个,分别左右两两分布于所述闸门400的两侧,通过同一平面四点位检测所述闸站内的水体深度,通过四点呈平面的对水体深度进行检测可以更精准有效的检测出水体深度,以利于所述水泵700开启对水体进行排放;
所述泥深检测器1000分别位于所述闸门400两侧的水体正中央,分别为第一泥深检测器 1001和第二泥深检测器1002,其用于检测所述闸门400两侧水体中淤泥的高度,并向控制系统发出淤泥高度过高的信号,所述启闭机300驱动所述闸门400向所述启闭机300方向开启,位于闸站进水端L侧和出水端R侧的所述检修门200关闭。
本实施例中,所述闸站还包括:具有根据所述泥深检测器1000检测到的淤泥高度实时反馈清理信息信号的信号反馈控制部分,以及根据所述液位检测装置600检测到的所述闸站内的水体液位进行开启所述水泵700进行排水控制的系统控制部分和根据所述闸站内水状态控制所述闸门400切断或贯通所述闸站内的水体系统控制部分。所述系统控制部分采用PLC、单片机进行控制;所述系统控制部分通过自动或手动对所述水泵700的排水启停和排水方向进行控制。所述的具有双向水泵的闸站还包括:用于保护人身安全的护栏500;组成所述闸站,使所述闸站成为一个通道状的端部900。
实施例2
如图2所示出了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本实用新型的双向水泵的闸站的第一种俯视结构示意图,
在本实施例中,具有双向水泵的闸站内并列设置2组闸门400和水泵700,其中安装于第一闸门401上的第一水泵701出水方向朝向X2方向即闸站中出水端R方向;其中安装于第二闸门402上的第二水泵702出水方向朝向X1方向即闸站中进水端L方向;
拦污格栅100位于闸站进水端L侧,拦污格栅100数量成对设置,成对拦污格栅100并分别位于所述端部900的第一端部901和第二端部902之间,第二端部902和第三端部903之间,所述检修门200的第一检修门201和第二检修门202分别位于所述拦污格栅100之后,也为成对设置,第一检修门201和第二检修门202分别位于所述端部900的第一端部901和第二端部902之间,第二端部902和第三端部903之间,水体从闸站的进水端L侧流向出水端R侧,水体说首先流经拦污格栅100,拦污格栅可以为粗拦污格栅或粗拦污格栅和细拦污格栅的组合,水体流经拦污格栅100后,流经开启的检修门200或流经空置的检修门位置,再流经至第一闸门401和第二闸门402处。当通过成套安装设置的液位检测装置600中的任意一个第一液位检测装置601检测到进水端L侧水位高于出水端R侧水位时第一闸门401和第二闸门402在启闭机300的作用下同步垂直提升开启,实现进水端L侧水位和出水端R侧水位的均衡;当通过成套安装设置的液位检测装置600中的任意一个第二液位检测装置602 检测到出水端R侧水位高于进水端L侧水位时第一闸门401和第二闸门402在启闭机300的作用下同步垂直下降关闭;
第一闸门401和第二闸门402分别位于所述端部900的第一端部901和第二端部902之间,第二端部902和第三端部903之间,第一闸门401位于侧部800的第一侧部801与第一端部901连接,第二侧部802与第二端部902连接;第二闸门402位于侧部800的第三侧部 803与第二端部902连接,第四侧部804与第三端部903连接,
在第一闸门401和第二闸门402全部关闭的情况下,当闸站内进水端L侧需要对出水端 R侧进行强行排出水体时,当闸站内进水端L侧水体高度超过需要排出水体最低限制高度3.2 米时,位于第一闸门401任意一侧的任意一个第一液位检测装置601检测到闸站内进水端L 侧水位高于安装在第一闸门401上的第一水泵701的最低起泵液位时,安装在第一闸门401 上的第一水泵701工作,进水端L侧的水体直接通过第一水泵701出水端R侧进行水体强行排出,直至位于第一闸门401任意一侧的任意一个第一液位检测装置601检测到进水端L侧水体水位到达第一水泵701停泵液位时,第一水泵701停止运行,进水端L侧不再对进水端L侧水体进行水体强行排出;
在第一闸门401和第二闸门402全部关闭的情况下,在闸站内进水端L侧需要从出水端 R侧取水时,即闸站内水体高度达到需要进行取水的水位高度为2.26米时,位于第二闸门402 任意一侧的任意一个第二液位检测装置603检测到闸站内配套的第二液位检测装置检测到出水端R侧水位高于安装在第二闸门402上的第二水泵702的最低起泵液位时,安装在第二闸门402上的第二水泵702工作,出水端R侧直接通过第二水泵702朝进水端L侧进行水体强行排出,直至位于第二闸门402任意一侧的任意一个第二液位检测装置602检测进水端L侧水体水位达到取水需高度,第二水泵702停止运行,出水端R侧不再对进水端L侧进行水体强行排出。
在闸站正常使用过程中,泥深检测器1000实时监测闸站内位于闸门400两侧的淤泥堆积情况,当第一泥深检测器1001和第二泥深检测器1002之中任意一个检测到的淤泥量影响到闸门400的第一闸门401或第二闸门402正常工作时,检修门200关闭,启闭机300提升闸门400,并通过外部接入排水装置具体为外部排水泵将位于闸站内检修门200之间的水体排出,以便进行人为或机械化操作去除淤泥,带淤泥去除开启检修门200恢复闸站正常使用。
其中安装在闸门400上的水泵700有如下组合:1.所述第一闸门401上安装的第一水泵 701为贯流泵,所述第二闸门402上安装的第二水泵702为贯流泵;2.所述第一闸门401上安装的第一水泵701为贯流泵,所述第二闸门402上安装的第二水泵702为轴流泵;3.所述第一闸门401上安装的第一水泵701贯流泵,所述第二闸门402上安装的第二水泵702为回流泵;4.所述第一闸门401上安装的第一水泵701为轴流泵,第二闸门402上安装的第二水泵702为贯流泵;5.所述第一闸门401上安装的第一水泵701为轴流泵,第二闸门402上安装的第二水泵702为轴流泵;6.所述第一闸门401上安装的第一水泵701为轴流泵,第二闸门402上安装的第二水泵702为回流泵;7.所述第一闸门401上安装的第一水泵701为回流泵,第二闸门402上安装的第二水泵702为贯流泵;8.所述第一闸门401上安装的第一水泵 701为回流泵,第二闸门402上安装的第二水泵702为轴流泵;9.所述第一闸门401上安装的第一水泵701为回流泵,第二闸门402上安装的第二水泵702为回流泵。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能更好的实现在环境工程中水体的流动方向转换,实时的对闸门和水泵的状态进行检测,并对水体中位于两侧检修门和闸门之间的淤泥量进行检测,以利于淤泥的清理不至于堵塞闸门轨道。其整体结构简单控制操作方便,并可根据实际闸站的状态匹配检测部件以及闸门和水泵,可形成多种结构形式的组合,使得闸站结构多样化。并在第一闸门401上安装的第一水泵701,在第二闸门402上安装的第二水泵702,第一水泵 701和第二水泵702排水方向相反,这样的闸门和水泵安装连接结构简单,可操作性更好,维修维护方便,更有利于在环境工程中的使用。
在上述实施例基础上,本实施例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Claims (6)

1.一种具有双向水泵的闸站,其特征在于,包括:拦污格栅(100)、检修门(200)、启闭机(300)、闸门(400)、液位检测装置(600)、水泵(700)和泥深检测器(1000);
所述拦污格栅(100)位于所述闸站的进水端L侧,用于拦截河道中的大、中型污物和杂质;
所述检修门(200)成对设置并位于所述拦污格栅(100)之后,用于对所述闸站中的所述闸门(400)和所述水泵(700)进行维修维护和更换;
所述启闭机(300)位于所述检修门(200)之间用于起闭所述闸门(400)以切断或贯通所述闸站内的水体;
所述水泵(700)安装固定于所述闸门(400)上,用于辅助所述闸站内的水体从进水端L侧流向出水端R侧,或从出水端R侧流向进水端L侧;
所述液位检测装置(600)成套设置于所述闸门(400)两侧,用以检测所述闸站内的水体高度;
所述闸门(400)上安装的所述水泵(700)分别朝向流经所述闸站中水体的进水方向和出水方向,
所述泥深检测器(1000)成套设置分别位于所述检修门(200)内侧,分列于所述闸门(400)两侧,所述泥深检测器(1000)用于检测所述闸站内的淤泥深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双向水泵的闸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水泵(700)为轴流泵或贯流泵或回流泵,所述启闭机(300)为卷扬式或液压起闭式或螺杆式,所述液位检测装置(600)为超声波液位检测仪,所述泥深检测器(1000)为接近式传感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双向水泵的闸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拦污格栅(100)为板式拦污格栅或翻转式拦污格栅,所述拦污格栅(100)与所述检修门(200)之间的距离为不小于1.5米;
所述检修门(200)为两扇,分别位于所述闸站进水端L侧和出水端R侧,
所述启闭机(300)位于所述成对设置的所述检修门(200)之间,所述启闭机(300)与所述闸门(400)连接成一体,所述启闭机(300)的升降带动所述闸门(400)往复直线运动切断或贯通所述闸站内的水体,阻止水体从进水端L侧流向出水端R侧;
所述水泵(700)连接于所述闸门(400),随所述闸门(400)同步往复直线运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双向水泵的闸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液位检测装置(600)采用四个,分别左右两两分布于所述闸门(400)的两侧,通过同一平面四点位检测所述闸站内的水体深度;
所述泥深检测器(1000)分别位于所述闸门(400)两侧的水体正中央,用于检测所述闸门(400)两侧水体中淤泥的高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双向水泵的闸站,其特征在于,所述闸站还包括:具有根据所述泥深检测器(1000)检测到的淤泥高度实时反馈清理信息信号的信号反馈控制部分,以及根据所述液位检测装置(600)检测到的所述闸站内的水体液位进行开启所述水泵(700)进行排水控制的系统控制部分和根据所述闸站内水状态控制所述闸门(400)切断或贯通所述闸站内的水体系统控制部分;所述系统控制部分采用PLC、单片机进行控制;所述系统控制部分通过自动或手动对所述水泵(700)的排水启停和排水方向进行控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双向水泵的闸站,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保护人身安全的护栏(500);组成所述闸站,使所述闸站成为一个通道状的端部(900)。
CN202020367024.1U 2020-03-22 2020-03-22 一种具有双向水泵的闸站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237581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367024.1U CN212375813U (zh) 2020-03-22 2020-03-22 一种具有双向水泵的闸站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367024.1U CN212375813U (zh) 2020-03-22 2020-03-22 一种具有双向水泵的闸站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375813U true CN212375813U (zh) 2021-01-19

Family

ID=741589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367024.1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2375813U (zh) 2020-03-22 2020-03-22 一种具有双向水泵的闸站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375813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89178A (zh) * 2021-06-16 2021-09-14 清华大学 一种智能升降叠梁控淤装置及应用其的控淤方法
CN113737740A (zh) * 2021-09-16 2021-12-03 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自清洁测控一体化小型水闸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89178A (zh) * 2021-06-16 2021-09-14 清华大学 一种智能升降叠梁控淤装置及应用其的控淤方法
CN113389178B (zh) * 2021-06-16 2023-12-05 清华大学 一种智能升降叠梁控淤装置及应用其的控淤方法
CN113737740A (zh) * 2021-09-16 2021-12-03 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自清洁测控一体化小型水闸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375813U (zh) 一种具有双向水泵的闸站
CN212403905U (zh) 一种防止污泥脱水系统堵塞装置
CN210658625U (zh) 一种一体化智能截流井
CN212956903U (zh) 一种用于泵站清淤的导流系统
CN207919703U (zh) 一种污水排放检测装置
CN108374471B (zh) 一种排水泵站
CN206706968U (zh) 一种自动排水防堵塞防外溢集水井
CN214994538U (zh) 一种智能截流井
CN211547977U (zh) 一体化智慧截流井自控系统
CN213038223U (zh) 一种暗涵前雨水排放集成管理装置
CN213448815U (zh) 双向输水的一体化泵闸
CN111576260B (zh) 一种暗涵前雨水排放集成管理装置及其排水管理方法
CN211597013U (zh) 一体化智慧截流井
CN110468796B (zh) 一种通过闸门平移切换实现双向抽水的多功能水闸
CN209636938U (zh) 一种新型智能自控截污装置
CN213114528U (zh) 一种液压翻板堰
CN211200644U (zh) 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分流装置
CN211419806U (zh) 一种带有报警功能的工业污水处理装置
CN110029716B (zh) 一种用于厂区的兼备初期雨水处理利用的防洪排水系统
CN212835779U (zh) 一种应用于排水管路的截流系统
CN220888900U (zh) 一种雨水排口截污及分流的智能排口装置
CN213952140U (zh) 一种水利工程闸门
CN216809799U (zh) 一种水利水电站用隧洞流道结构
CN220704728U (zh) 智能控制的分流井闸门
CN213926627U (zh) 合流管道截流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0119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