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375643U - 一种钢轨接头夹板 - Google Patents

一种钢轨接头夹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375643U
CN212375643U CN202020368529.XU CN202020368529U CN212375643U CN 212375643 U CN212375643 U CN 212375643U CN 202020368529 U CN202020368529 U CN 202020368529U CN 212375643 U CN212375643 U CN 21237564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ne
side line
rail
transition
joi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368529.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尹华拓
贺利工
吴嘉
罗信伟
吴梦
黄辉
木东升
涂勤明
潘鹏
袁菁江
龙泽贤
祝朋玮
欧熙
赵晨
韦安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Metro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Metro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Metro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Metro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368529.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37564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37564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37564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achines For Laying And Maintaining Railway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铁路轨道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钢轨接头夹板,接头夹板的截面轮廓包括外侧线、内侧线、上侧线和下侧线,外侧线和内侧线均为直线形,且外侧线与内侧线之间的距离为钢轨的头部顶面宽与轨腰厚的差的0.5~0.75倍,上侧线和下侧线均为斜坡状且位于外侧线和内侧线之间,上侧线和下侧线分别与钢轨的轨腔上下侧结构相匹配,上侧线的两端分别通过倾斜向下的第一过渡线、第二过渡线与内侧线、外侧线连接,下侧线的一端与外侧线连接,下侧线的另一端通过倾斜向上的第三过渡线与内侧线连接,使夹板为平直型且凸出钢轨轨腔的部分较小,有利于弹条、轨距块的全线统一,便于轨道结构的养护维修,有利于防杂散电流和制造。

Description

一种钢轨接头夹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铁路轨道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钢轨接头夹板。
背景技术
钢轨接头夹板,又称鱼尾板,是指钢轨接头的联结板,是承受弯矩、传递纵向力、阻止钢轨伸缩的重要部件,要求有一定的垂直和水平刚度及足够的强度。目前,我国采用斜坡支承双头对称型夹板,简称双头式夹板。双头式夹板的优点是在竖直荷载作用下,具有较大的抵抗挠曲和横向位移的能力。对于双头式夹板,板顶和板底做成斜坡状,分别与钢轨轨头下部和轨底顶面的坡度相符,双头式夹板由钢轨接头螺栓上紧后,用板顶、板底楔住轨头和轨底,以承受接头处的车轮载荷。由于双头式夹板的下部结构宽度较大,因此在钢轨接头区段只能采用尺寸较小的接头弹条和绝缘轨距块,使得在钢轨接头区段与非钢轨接头区段采用不同形式的弹条、轨距块等,会给轨道结构养护维修带来一定的困难;并且,弹条距离接头夹板较近,不利于防杂散电流;同时双头式夹板上下部结构较为复杂,给生产工艺带来困难,并且在铸造过程中容易产生误差,造成双头式夹板与钢轨头部底面及底部顶面楔合困难。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便于轨道结构的养护维修、有利于制造的钢轨结构夹板。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钢轨接头夹板,所述接头夹板的截面轮廓包括外侧线、内侧线、上侧线和下侧线,所述外侧线和内侧线均为直线形,且所述外侧线与所述内侧线之间的距离为钢轨的头部顶面宽与轨腰厚的差的0.5~0.75倍,所述上侧线和所述下侧线均为斜坡状且位于所述外侧线和所述内侧线之间,所述上侧线和所述下侧线分别与所述钢轨的轨腔上下侧结构相匹配,所述上侧线的两端分别通过倾斜向下的第一过渡线、第二过渡线与所述内侧线、所述外侧线连接,所述下侧线的一端与所述外侧线连接,所述下侧线的另一端通过倾斜向上的第三过渡线与所述内侧线连接。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过渡线和所述第三过渡线均为弧线形,所述第二过渡线包括直线段和连接在直线段两端的弧线段。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上侧线的两端之间的距离为9~14mm。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下侧线的两端之间的距离为13~17mm。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外侧线距离所述钢轨的中心线48mm,允许误差±0.5mm;所述内侧线距离所述钢轨的中心线14mm,允许误差±0.5mm;所述第一过渡线的半径为11mm,所述第二过渡线的弧形段的半径为8mm,所述第三过渡线的半径为25mm。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接头夹板上设有多个通孔,所述通孔包括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孔为圆孔,所述第二连接孔的截面由两条平行相对的直线和两段圆弧围成,所述第一连接孔和所述第二连接孔间隔设置。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接头夹板顶端距离所述通孔的中心线59.9mm,允许误差±0.25mm;所述接头夹板底端距离所述通孔的中心线63.7mm,允许误差±0.25mm。
本实用新型的钢轨接头夹板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接头夹板的截面轮廓外侧线和内侧线设置为直线,使夹板为平直型,外侧线与内侧线之间的距离为钢轨的头部顶面宽与轨腰厚的差的0.5~0.75倍,使夹板凸出钢轨轨腔的部分较小,并且下侧线的一端与外侧线连接、另一端通过倾斜向上的第三过渡线与内侧线连接,使夹板的下部结构宽度小,留有钢轨接头弹条和绝缘轨距块设置的空间,有利于弹条、轨距块的全线统一,便于轨道结构的养护维修,而且弹条距离接头夹板更远,有利于防杂散电流,本实用新型的接头夹板结构型式更简单,可以简化工艺,有利于制造。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接头夹板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接头夹板的截面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接头夹板与现有双头夹板安装在钢轨上的示意图。
图中,1、接头夹板;101、外侧线;102、内侧线;103、上侧线;104、下侧线;105、第一过渡线;106、第二过渡线;107、第三过渡线;108、第一连接孔;109、第二连接孔;2、双头夹板;3、钢轨;4、弹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中采用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一种钢轨接头夹板1,接头夹板1的截面轮廓包括外侧线101、内侧线102、上侧线103和下侧线104,外侧线101和内侧线102均为直线形,且外侧线101与内侧线102之间的距离为钢轨3的头部顶面宽与轨腰厚的差的0.5~0.75倍,上侧线103和下侧线104均为为斜坡状且位于外侧线101和内侧线102之间,上侧线103和下侧线104分别与钢轨3的轨腔上下侧结构相匹配,上侧线103的两端分别通过倾斜向下的第一过渡线105、第二过渡线106与内侧线102、外侧线101连接,下侧线104的一端与外侧线101连接,下侧线104的另一端通过倾斜向上的第三过渡线107与内侧线102连接,本实施例通过将接头夹板1的截面轮廓外侧线101和内侧线102设置为直线,使接头夹板1为平直型,外侧线101与内侧线102之间的距离为钢轨3的头部顶面宽与轨腰厚的差的0.5~0.75倍,使夹板凸出钢轨3轨腔的部分较小,并且下侧线104的一端与外侧线101连接、另一端通过倾斜向上的第三过渡线107与内侧线102连接,使接头夹板1的下部结构宽度小,留有钢轨接头弹条4和绝缘轨距块设置的空间,有利于弹条4、轨距块的全线统一,便于轨道结构的养护维修,而且弹条4距离接头夹板1更远,有利于防杂散电流,本实施例的接头夹板1结构型式更简单,可以简化工艺,有利于制造。
在本实施例中,外侧线101与内侧线102之间的距离为钢轨3的头部顶面宽与轨腰厚的差的0.5~0.75倍,且上侧线103通过第二过渡线106与外侧线101连接,可使接头夹板1具有凸出钢轨轨腔的部分且凸出的部分较小。根据钢轨截面的经验公式,轨头顶面宽度b=0.34M+51.70(mm),轨腰厚度为t=0.16M+7.08(mm),轨底宽度B=1.25M+69.25(mm),其中M为根据设计需求所取的参数,可得钢轨轨底的端部到钢轨轨腔内侧之间的距离约为0.545M+34.585,本实施例的外侧线101与内侧线102之间的距离为0.09M+22.32~0.135M+33.48,因此,本实施例的接头夹板1可凸出钢轨3轨腔,保持接头夹板1的承压能力、截面惯性矩和抗弯刚度,同时大大减小了接头夹板1凸出部分的大小。本实施例的接头夹板1的厚度为34mm。截面惯性矩是截面各微元面积与各微元至截面上某一指定轴线距离二次方乘积的积分,是截面抗弯能力的一个几何参数,双头式夹板2上下部结构较大、中间部位宽度小,而本实施例的接头夹板1与双头夹板2相比,本实施例的接头夹板1虽然上下部结构较小,但中间部位宽度较大,使接头夹板1具有与双头夹板2相当的截面惯性矩。并且,抗弯刚度是截面抵抗弯曲变形的能力,以材料的弹性模量E与被弯构件横截面绕其中性轴的惯性矩I的乘积EI来表示,在惯性矩相当且采用的材料相同的情况下,本实施例的接头夹板1与与双头夹板2相当的抗弯刚度。
另外,本实施例的上侧线103通过倾斜向下的第一过渡线105与内侧线102连接,下侧线104通过倾斜向上的第三过渡线107与内侧线102连接,使接头夹板1能楔入轨腰空间,但不贴住轨腰,当夹板因磨耗以致联结松弛时,仍可重新旋紧螺栓,保持接头联结的牢固。
本实施例的第一过渡线105和第三过渡线107均为弧线形,光滑过渡,可避免出现转角损伤钢轨3,第二过渡线106包括直线段和连接在直线段两端的弧线段,保证夹板上侧与轨腔的贴合度,避免夹板前侧突然下降导致夹板没有余地支撑夹板和轨腔贴合的运动变化,同时可使夹板前侧不凸出。此外,本实施例的上侧线103的两端之间的距离为9~14mm,本实施例取11.91mm;下侧线104的两端之间的距离为13~17mm,本实施例取15.05mm;增大接头夹板1的上下部结构与钢轨3的贴合部位面积,保证贴合度和支撑力。可选地,本实施例的接头夹板1的外侧线101距离钢轨的中心线48mm,允许误差±0.5mm;内侧线102距离钢轨的中心线14mm,允许误差±0.5mm;第一过渡线105的半径为11mm,第二过渡线106的弧线段的半径为8mm,第三过渡线107的半径为25mm。并且接头夹板1上设有多个通孔,通孔包括第一连接孔108和第二连接孔109,第一连接孔108为圆孔,第二连接孔109由两条平行相对的直线和两段圆弧围成,第一连接孔108和第二连接孔孔109间隔设置,使钢轨3两侧的接头夹板1可进行对齐调节,本实施例的接头夹板1顶端距离通孔的中心线59.9mm,允许误差±0.25mm;接头夹板1底端距离通孔的中心线63.7mm,允许误差±0.25mm,本实施例的第一连接孔108的半径为13mm,第二连接孔109的圆弧的半径为13mm且平行线的长度为8mm,第一连接孔108和第二连接孔109之间的距离为140mm。
综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接头夹板1,其通过将接头夹板1的截面轮廓外侧线101和内侧线102设置为直线,使接头夹板1为平直型,外侧线101与内侧线102之间的距离为钢轨3的头部顶面宽与轨腰厚的差的0.5~0.75倍,使夹板凸出钢轨3轨腔的部分较小,并且下侧线104的一端与外侧线101连接、另一端通过倾斜向上的第三过渡线107与内侧线102连接,使接头夹板1的下部结构宽度小,留有钢轨接头弹条4和绝缘轨距块设置的空间,有利于弹条4、轨距块的全线统一,便于轨道结构的养护维修,而且弹条4距离接头夹板1更远,有利于防杂散电流,本实施例的接头夹板1结构型式更简单,可以简化工艺,有利于制造。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7)

1.一种钢轨接头夹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头夹板的截面轮廓包括外侧线、内侧线、上侧线和下侧线,所述外侧线和内侧线均为直线形,且所述外侧线与所述内侧线之间的距离为钢轨的头部顶面宽与轨腰厚的差的0.5~0.75倍,所述上侧线和所述下侧线均为斜坡状且位于所述外侧线和所述内侧线之间,所述上侧线和所述下侧线分别与所述钢轨的轨腔上下侧结构相匹配,所述上侧线的两端分别通过倾斜向下的第一过渡线、第二过渡线与所述内侧线、所述外侧线连接,所述下侧线的一端与所述外侧线连接,所述下侧线的另一端通过倾斜向上的第三过渡线与所述内侧线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轨接头夹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渡线和所述第三过渡线均为弧线形,所述第二过渡线包括直线段和连接在直线段两端的弧线段。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轨接头夹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侧线的两端之间的距离为9~14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轨接头夹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下侧线的两端之间的距离为13~17mm。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钢轨接头夹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侧线距离所述钢轨的中心线48mm,允许误差±0.5mm;所述内侧线距离所述钢轨的中心线14mm,允许误差±0.5mm;所述第一过渡线的半径为11mm,所述第二过渡线的弧形段的半径为8mm,所述第三过渡线的半径为25mm。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钢轨接头夹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头夹板上设有多个通孔,所述通孔包括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孔为圆孔,所述第二连接孔的截面由两条平行相对的直线和两段圆弧围成,所述第一连接孔和所述第二连接孔间隔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钢轨接头夹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头夹板顶端距离所述通孔的中心线59.9mm,允许误差±0.25mm;所述接头夹板底端距离所述通孔的中心线63.7mm,允许误差±0.25mm。
CN202020368529.XU 2020-03-20 2020-03-20 一种钢轨接头夹板 Active CN21237564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368529.XU CN212375643U (zh) 2020-03-20 2020-03-20 一种钢轨接头夹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368529.XU CN212375643U (zh) 2020-03-20 2020-03-20 一种钢轨接头夹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375643U true CN212375643U (zh) 2021-01-19

Family

ID=741590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368529.XU Active CN212375643U (zh) 2020-03-20 2020-03-20 一种钢轨接头夹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37564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725426B1 (ko) 철도 레일 패드
CN212375643U (zh) 一种钢轨接头夹板
EP1164222A1 (en) Insulated rail joint
CN210458796U (zh) 一种中低速磁浮轨道结构
WO2024012490A1 (zh) 一种用螺栓机构下压主轨紧贴辅轨的主辅复合轨
RU103364U1 (ru) Анкерное рельсовое скрепление и его монорегулятор
CN216947658U (zh) 一种后置挡肩式无砟轨道大调整量扣件
KR20040016870A (ko) 컨덕터 레일 피쉬-플레이트
US6119988A (en) Flat and planar match system between rails and fillers to railroad turnouts and crossings
CN111705555A (zh) 第一钢轨与第二钢轨的连接结构
RU2190720C2 (ru) Анкерное рельсовое скрепление
CN113605154A (zh) 一种双轨距铁路混凝土轨枕
CN219930586U (zh) 一种轨撑组件
US8403235B2 (en) Leveling rail joints with plane support for different profile sections
CN209836776U (zh) 空中轨道交通钢桥铰轴连接构造
US20210269984A1 (en) Sleeper
US20140231533A1 (en) Track assembly
CN218892164U (zh) 一种塑料注塑导轨
CN219342708U (zh) 一种高速铁路扣件用铁垫板
RU48539U1 (ru) Промежуточное рельсовое скрепление, его регулятор напряжения клеммы и анкер
CN220488017U (zh) 一种高铁用腹板
RU64642U1 (ru) Анкерное рельсовое скрепление с изолирующим элементом и нарельсовая изолирующая прокладка анкерного рельсового скрепления
GB2383067A (en) Rail joint
CN114319089B (zh) 一种错位咬合抗拉固定支座结构
US20120031990A1 (en) Leveling rail joints for rails of different height characteristics with plane suppor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