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369836U - 气体处理装置 - Google Patents

气体处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369836U
CN212369836U CN202020712807.9U CN202020712807U CN212369836U CN 212369836 U CN212369836 U CN 212369836U CN 202020712807 U CN202020712807 U CN 202020712807U CN 212369836 U CN212369836 U CN 21236983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as
cavity
treatment liquid
filter
filter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712807.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志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020712807.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36983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36983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36983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Gas Separation By Absorp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气体处理装置,具有由壳体围构形成的空腔、以及设置于空腔内的过滤单元。该装置壳体的两端分设有供气体进出空腔的入气口和排气口,过滤单元被驱动旋转地分隔于入气口和排气口之间;空腔内未满地盛装有处理液,过滤单元部分地冲刷于处理液中;于处理液的液面上方,形成供气体流经的通道;气体于流经途中,穿越浸湿有处理液的过滤单元;因过滤单元的拦截和/或处理液的作用,而构成对气体内有害物质的去除。本实用新型的气体处理装置,可以延长气体处理装置中的滤材寿命,从而降低气体处理净化的成本。

Description

气体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气体处理净化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气体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伴随社会工业的发展,工厂废气、汽车尾气等对大气的影响日趋严重,因此,各国对环保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对各类废气、尾气的排放要求不断提高;无论是工厂或餐饮行业的废气,还是汽车尾气,均需要首先对排放的含有有害物质的气体进行处理,达到一定指标要求后,才准予排放到大气中。在一些对空气洁净度要求较高的特定行业或环境,还需要对空气进行更高要求的净化处理,才能满足使用的要求。因此,气体处理净化技术被深入研发并广泛应用。
在现有的气体处理设备中,仍主要基于过滤装置,如滤网、滤芯、过滤棉等对经过的气体进行拦截过滤,或是通过水液的喷淋进行除尘。喷淋除尘需要耗费大量的水、且产生较多的污水;采用过滤装置则需要定期冲洗或更换滤材,滤材耗费造成装置的运行成本偏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气体处理装置,以延长气体处理装置中的滤材寿命,从而降低气体处理净化的成本。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气体处理装置,具有由壳体围构形成的空腔、以及设置于所述空腔内的过滤单元,所述壳体的两端分设有供气体进出所述空腔的入气口和排气口,所述过滤单元被驱动旋转地设置于所述入气口和所述排气口之间;所述空腔内盛装有处理液,以构成所述过滤单元部分地浸入于所述处理液中;于所述处理液的液面上方,形成供所述气体流经的通道;所述气体于流经途中,穿越附带有所述处理液的所述过滤单元。
进一步的,所述过滤单元为回转体,于所述过滤单元所在处的所述空腔具有供所述过滤单元于所述空腔内密封转动的空间。
进一步的,处理液的液面位于过滤单元高度的三分之一至三分之二之间。
进一步的,过滤单元包括边框,以及若干层布设于边框之中、呈薄壁状的过滤体。
进一步的,过滤单元布设有一层过滤体,过滤体呈迎着气体的流向凸起的曲面状。
进一步的,过滤单元上间隔地布设有多层过滤体,并于各过滤体之间填充有可作用于气体的填料。
进一步的,所述过滤体为多孔过滤结构体或吸附体。
进一步的,沿气体的流向,于空腔内顺次地间隔设置有多个过滤单元,且各过滤单元上的过滤体的孔隙顺次地由大到小。
进一步的,壳体的底部构造有与空腔连通、并逆着气体的流向下倾的沉降槽;由处理液捕捉或反应生成的沉降物经沉降槽滑移至沉降槽的末端,并可经开设于末端的排泄口排出。
进一步的,壳体的上部开设有填充口,且于壳体上设有可对空腔内的处理液构成监测的液位检测装置;处理液可因应空腔内的液面变化由填充口适量补入,而可构成空腔内液位的保持。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势:
(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气体处理装置,在壳体内的空腔中盛装部分的处理液,过滤单元被部分浸泡并旋转地安装在壳体内;气体流经过滤单元时,气体中的粉尘可因过滤单元的拦截和处理液的附着而被去除,气体中的有害气体也可被适配的处理液反应或溶解吸收;被拦截的粉尘或吸收的物质还可被冲刷入处理液而离开过滤单元;使得气体处理装置不仅具备较好的气体处理效果,且过滤单元中的滤材因及时的冲洗而寿命延长,从而有利于气体处理净化成本的节降。
(2)空腔和过滤单元采用回转体状,利于过滤单元的旋转布置,可使过滤单元很好地将空腔分隔开来,从而为气体的流通过滤创造良好的条件。
(3)处理液的液面保持在过滤单元的轴线以上,可确保对过滤单元的全部浸湿。
(4)采用一或两层的过滤体过滤,即可达到预定的过滤效果,也利于过滤体在边框上的安装及过滤体的冲刷。
(5)采用曲面结构的过滤体,可借助离心力将附着在过滤体上的固态杂质甩出,有助于过滤体的清洁。
(6)采用两层过滤体,并加装活性炭等特定的填料,可对气体中的特定成分起到反应或吸收的效果,从而增强气体处理装置的处理性能。
(7)采用滤网,便于配备,且具备适合冲刷清洁、耐用性高等特点。
(8)顺次设置多个过滤单元,可根据气体中有害物质的成分、粉尘粒径的大小等不同情况,有针对性的设置各种滤除功能的过滤单元,从而提升气体处理装置的气体处理性能和适用性。
(9)在壳体底部构造沉降槽,可积存并滑出处理液中悬浮或反应生成并慢慢沉降的固态物质,从而改善处理液的清澈度。
(10)在壳体上加设液位检测装置,当排泄口排出固态物质时带走液体从而造成空腔内液位下降时,可通过填充口实时补入空腔,从而保持处理液的液面高度,并为处理液的置换或循环使用创造良好条件;有利于装置处理性能的保持。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是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其中涉及到的前后、上下等方位词语仅用于表示相对的位置关系,均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的气体处理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的气体处理装置于另一视角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气体处理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A-A所示部位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B所示部位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所述的气体处理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
附图标记说明:
1-壳体,100-下壳体,101-入气端侧板,102-排气端侧板,103-沉降槽,104-封装翻边,105-紧固螺栓,106-入气口,1061-挡水罩,107-补气孔,108-排气口,109-隔仓板,110-上壳体,120-填充口,121-第一填充口,122-第二填充口,130-积废仓,131-第一积废仓,132-第二积废仓,133-第一排泄口,134-第二排泄口,135-积废腔,136-封堵部件,137-回液孔,138-回液口,140-容料筐,141-第一容料筐,142-第二容料筐,143-填料盒,1430-料腔,1431-承托翻边,1432-避让部,1433-通孔,144-透孔,150-喷头;
2-过滤单元,200-过滤体,201-边框,202-支撑架,203-转轴,204-电机,205-轴承,206-轴封,207-密封体,21-第一过滤单元,22-第二过滤单元,23-第三过滤单元,24-第四过滤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涉及到的左、右、上、下等方位名词,是为了描述方便而基于图示状态下的用语,不应理解为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结构的限定;提到的第一、第二、第三等也均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的重要性。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涉及一种气体处理装置,可以延长气体处理装置中的滤材寿命,从而降低气体处理净化的成本。该气体处理装置,具有由壳体围构形成的空腔、以及设置于所述空腔内的过滤单元,所述壳体的两端分设有供气体进出所述空腔的入气口和排气口,所述过滤单元被驱动旋转地分隔于所述入气口和所述排气口之间;所述空腔内未满地盛装有处理液,所述过滤单元部分地冲刷于所述处理液中;于所述处理液的液面上方,形成供所述气体流经的通道;所述气体于流经途中,穿越浸湿有所述处理液的所述过滤单元;因所述过滤单元的拦截和/或所述处理液的作用,而构成对所述气体内有害物质的去除分离。
基于上述的总体结构原则,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施例的气体处理装置的一种示例性结构如图1所示,其主要包括壳体1和过滤单元2。
结合图2、图3所示,一种优选的结构为:将壳体1分别构造为下壳体100和上壳体110,壳体1的两端的入气端侧板101和排气端侧板102可和下壳体100一体构造。通过壳体1上方的敞口将过滤单元2等部件装配入壳体1的空腔后,再将上壳体110封盖上,通过下壳体100和上壳体110的封装翻边104密封配合,由紧固螺栓105紧固,形成密闭的空腔。
空腔的入气口106可设置在入气端侧板101上,排气口108可设在排气端侧板102上,显然,至少排气口108需要靠近壳体1的上部开设,以防止空腔盛装处理液后,处理液淹没排气口108。过滤单元2被设置在空腔内,将入气口106和排气口108分隔开来,其过滤单元2采用可旋转的装配结构,可由外力驱动旋转。如图3和图4所示,可将过滤单元2固装在转轴203上,转轴203的一端或两端穿设在壳体1上,其中一端穿过壳体1的侧壁外露于壳体1外部,在该端加装电机204,由电机204驱动过滤单元2在空腔内旋转。优选地,在转轴203贯穿壳体1侧壁的部位装配轴承205和轴封206,在转轴203的其他枢转固定部位也加装轴承205,以改善转轴203在空腔内的转动稳定性。
为达到处理液对气体的良好处理效果,并伴随过滤单元2的旋转,利于处理液对过滤单元2形成冲刷,以去除过滤单元2上附着的污染物,在空腔内盛装有处理液;需要说明的是,空腔内的处理液并不能加满,以使过滤单元2可以部分地浸泡在处理液中,并随过滤单元2旋转形成对过滤单元2的冲刷,同时,在处理液的液面上方,可以形成供气体流经的通道即可。当气体在流经途中,会穿越浸湿有处理液的过滤单元2;由于过滤单元2的拦截过滤,气体中的粉尘会被处理;气体中含有的气态的有害物质,如二氧化硫,可通过配置能与二氧化硫反应的碱性的处理液,其他性质的有害气体也可相应配置对应的处理液,达到针对性处理的效果;这样,这些有害物质会被处理液溶解、吸收或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固态沉降物。从而达到气体处理装置去除气体内各类有害物质的效果。结合图4所示,可在入气口106的内侧加装挡水罩1061,防止处理液波动或飞溅时液体倒灌到入气口106的供气管路;排气口108处同样可设置阻挡处理液飞溅出空腔的遮罩结构。优选的,挡水罩1061采用弧形板罩设在入气口106的入口上,挡水罩1061的上下固定在入气端侧板101内壁上,挡水罩1061的左右两侧敞口供气体进入空腔内。
仍如图3和图4所示,对于壳体1和过滤单元2的结构形状,可灵活设计,优选地,壳体1的外部以便于装置的固定为原则,壳体1内的过滤单元2采用回转体形状,为保证其良好的旋转运行,于过滤单元2所在处的空腔具有供所述过滤单元2于空腔内密封转动的空间;为了便于构造,空腔优选为圆柱体形状,当然,除了供过滤单元2旋转的空间部分,空腔及其壳体1其他部分的形状可以根据需要构造为各种形状。至少与过滤单元2的外周面相配合的空腔的内壁呈与过滤单元2同轴线的圆柱面。例如,将空腔的内壁设置为圆筒状,或将空腔直接设置为圆柱状,过滤单元2则设计为与空腔同轴线的盘状的回转体。空腔和过滤单元2采用回转体状,利于过滤单元2的旋转布置,可使过滤单元2很好地将空腔分隔开来,从而为气体的流通过滤创造良好的条件。
需要指出的是,可以在空腔的中部加设隔仓板109,形成对转轴203的枢转承托;转轴203贯穿隔仓板109,在隔仓板109的贯穿的轴孔中配装轴承205。同时,还可利用隔仓板109将空腔分隔为两个仓室,或加装多个隔仓板109以分隔出多个仓室,各仓室的上部连通,形成供气体流经的通道;各仓室内盛装不同性质的处理液,且每个仓室均配有一个或多个过滤单元2,以实现对气体内粉尘、多种性质有害气态物质等若干种物质的去除和/或分离。例如,可以将粉尘分离到处理液中,利用可匹配反应的处理液将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等气态物质溶解并反应、以去除它们。
关于空腔内处理液的液面高度,可设置为过滤单元2高度的三一之一到三分之二之间。优选将处理液的液面保持在过滤单元2的轴线之上,这样可确保处理液对过滤单元2的全部浸湿。
而为了达到良好的过滤效果,本实施例中,将过滤单元2设计为圆盘状的形式,过滤单元2包括边框201,以及若干层布设于边框201之中、呈薄壁状的过滤体200。采用一或几层的过滤体200过滤,即可达到预定的过滤效果,也利于过滤体200在边框201上的安装及过滤体200的冲刷。
当采用布设一层过滤体200的结构时,过滤体200可以为平面形状,也可以为凸面形,优选地,过滤体200呈迎着气体的流向凸起的曲面状。采用曲面结构的过滤体200,可借助离心力将附着在过滤体200上的固态杂质甩出,有助于过滤体200的清洁。如图4并图5所示,对于过滤单元2的具体结构,为加强其稳固性,可在过滤单元2的固定在转轴203上的中心部件和边框201之间加装支撑架202;其中边框201可设计为圆筒状,被过滤体200甩出的处理液或固态物体被边框201阻挡收集,并随其进入处理液中;当然,也可将过滤体200安装在边框201的气体流向的上游一侧,使被过滤体200甩出的处理液或固态物体被直接甩入处理液中。为保持过滤单元2两侧的相对隔绝效果,可在边框201的外部加装软性耐磨的密封体207,以形成边框201和壳体1的内壁之间的一定密封性,例如可以采用耐磨橡胶制备的胶圈,或密集的毛刷或高密封性轴承等。同时,可以在边框201的两侧或下游一侧、在空腔内壁上构造承托边框201的凸台,以增加过滤单元2受气流冲击时的稳定性。在空腔的内壁面上设有分置于各过滤单元2两侧的环状凸起,并于环状凸起和过滤单元2间设多个滚动件。具体结构上,在环状凸起的朝向对应过滤单元2的侧面上设有支架,滚动件为定位安装在支架上的滚珠。在外边框上设有供滚珠滑动的滑道。此处,通过设置环状凸起和滚动件,可增大壳体1对过滤单元2的承载力,同时,采用滚动摩擦增加了稳固性,并有效减少过滤单元2在旋转过程中的摩擦力,进而减少使用过程中的磨损。
如图4所示,当过滤单元2采用两层过滤体200时,两过滤体200在过滤单元2上间隔布置,并可在两过滤体200之间填充可作用于气体的填料。采用两层过滤体200,并加装活性炭等特定的填料,可对气体中的特定成分起到反应或吸收的效果,从而增强气体处理装置的处理性能。此外,还可在排气口108的下游设置活性炭吸附装置,进一步改善装置的排出气体的洁净度。
对于过滤体200的材料,可以是过滤滤布、滤网,或使用为多孔过滤结构体或吸附体,例如由活性炭或过滤石材制成的过滤圆盘等。当同一个过滤单元2中有多层的过滤体200时,各个过滤体200可采用同一种滤材,也可采用多种滤材的组合。采用滤网时,可以是金属网、塑料纤维网等,可视气体中含有的污染物情况灵活选用;网的过滤精细度,即网的目数规格,可根据气体的处理需求配备。过滤体200采用滤网时,便于配备,且具备适合冲刷清洁、耐用性高等特点。过滤体200采用为活性碳过滤盘时,由于活性炭在水中同样具备良好的吸附效应,可以吸收气体中的二氧化硫等多种气体,这些被吸附的物质可因处理液的冲刷而溶解于处理液中、或与处理液反应中和,从而起到清洁恢复活性碳性能的效果。而且,在本实施例的应用场景中,克服了活性炭现有应用方式中的诸多问题。例如,现有活性炭在气流中应用由于没有液体的湿润,当气流温度过高可能会引起活性炭的燃烧;活性炭静态浸泡在水中时,由于没有活性炭圆盘在处理液中的旋转冲刷,使用一段时间后,活性炭会吸附较多的杂质,而缺乏必要的清洗,活性炭的性能会很快下降,需要更换。而在本实施例的应用中,克服了上述问题,使活性炭可发挥持久的良好吸附性能。
同时,在空腔内,沿气体的流向,可顺次地间隔设置多个过滤单元2,且各过滤单元2上的滤网的目数顺次增加,当是其他材质的过滤体200时,其分布的孔隙顺次由大变小。这样,可根据气体中有害物质的成分、粉尘粒径的大小、以及要求达到的气体处理效果等不同情况,有针对性的设置各种滤除功能的过滤单元2,实现逐级的过滤和处理,从而提升气体处理装置的气体处理性能和适用性。
此外,还可在空腔内布置若干容料筐140,对应容料筐140,在上壳体110上正对的开设多个填充口120,容料筐140可容许转轴203贯穿,容料筐140的侧壁上加工密集的透孔144。通过填充口120除可补充处理液外,还可加装溶解速度较慢的块状填料到容料筐140中,如方解石、石灰石、碳酸钠等,伴随填料的逐渐溶解和反应,可改善处理液的化学处理性能,从而延长装置的处理性能。例如,采用碳酸钙填料时,其在有二氧化碳和水情况下可生成易溶于水的碳酸氢钙,可加速对处理液因吸收二氧化硫等酸性气体后的中和。容料筐140可单独设置,也可对应过滤单元2配对设置,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设有第一过滤单元21和第二过滤单元22,对应第一过滤单元21设有第一容料筐141和第一填充口121,对应第二过滤单元22设有第二容料筐142和第二填充口122。
基于上述的结构,为进一步改善处理液的工作效能,如图4所示,壳体1的底部构造有与空腔连通、并逆着气体的流向下倾的沉降槽103;由处理液捕捉或反应生成的沉降物经沉降槽103滑移至沉降槽103的末端,并可经开设于末端的排泄口排出。在壳体1底部构造沉降槽103,可积存并滑出处理液中悬浮或反应生成并慢慢沉降的固态物质,从而改善处理液的清澈度。本实施例中,在排泄口下方还配设有积废仓130,其包括与第一过滤单元21对应的第一排泄口133下方的第一积废仓131,和与第二过滤单元22对应的第二排泄口134下方的第二积废仓132。它们分别收集对应仓室内沉降并由沉降槽103滑出的固态废料。
此外,在通过填充口120补入处理液时,须借助在壳体1上设置的对空腔内的处理液构成监测的液位检测装置,实时了解液位情况,可采用透明的视镜窗口人为查看和控制补液量,也可采用液位计、控制表和补液泵通过简单的连锁控制补液,实现空腔内液面位置的保持。在壳体1上加设液位检测装置,当排泄口排出固态物质时带走液体从而造成空腔内液位下降时,可通过填充口120实时补入空腔,从而保持处理液的液面高度,并为处理液的置换或循环使用创造良好条件;有利于装置处理性能的保持。同时,还可在空腔中设置压力、温度、PH等检测装置,以根据过滤单元2两侧的差压值判断其阻塞情况,实时掌握空腔内的工况温度和处理液的情况。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所述的气体处理装置的另一种结构形式的剖面结构如图6所示,该装置的壳体1内为一个单独仓室的空腔,沿气体的流向依次设置有第一过滤单元21、第二过滤单元22、第三过滤单元23、第四过滤单元24四个过滤单元2,四个过滤单元2的过滤等级依次提升,如筛孔尺寸可由5目递增至40目;或使用不同的滤材,对应去除相应的有害物质。
在第一过滤单元21的上游侧的上方可加装喷头150,实现的气体的初步喷淋除尘,对于气体含有需要补入氧气才容易和处理液反应的气体,可在入气端侧板101上加设补气孔107用于补入空气。上壳体110上可只开设一个填充口120,优选地,填充口120开设在最靠近气体流向的下游位置,这样添加处理液时,处理液的液流可辅助辅助冲走沉降槽103内积存的沉降物。在第一排泄口133的下方设置有积废仓130,积废仓130的底部优选采用锥形,最下端设置排放口,排放口可用封堵部件136封堵,封堵部件136可以是阀门或丝堵等。当沉降物在积废仓130中积存较多时,可开启封堵部件136,固态的废料会夹杂着处理液顺锥面的内壁从排放口排出。
同时,积废仓130的内腔可分隔为两部分,作为积废仓130主体腔室的积废腔135承接从第一排泄口133下落的沉降物废料;避开第一排泄口133的下方,在积废仓130上部分隔出供处理液排出的小腔,小腔与积废腔135之间开设有回液孔137供处理液流通,在积废仓130的外部设置有与小腔连通的回液口138。当需要对处理液进行排放时可由回液口138排放,也可再回液口138和填充口120之间加装供给泵、反应池等单元,将使用过的处理液经处理后再补回到空腔中,实现处理液的循环使用。
本实施例的气体处理装置的其他部分可参照实施例一的内容设置,在此不再赘述。
上述各实施例所述的气体处理装置,在壳体1内的空腔中盛装部分的处理液,过滤单元2被部分浸泡并旋转地安装在壳体1内;气体流经过滤单元2时,气体中的粉尘可因过滤单元2的拦截和处理液的附着而被去除,气体中的有害气体也可被适配的处理液反应或溶解吸收;被拦截的粉尘或吸收的物质还可被冲刷入处理液而离开过滤单元2;使得气体处理装置不仅具备较好的气体处理效果,且过滤单元2中的滤材因及时的冲洗而寿命延长,从而有利于气体处理净化成本的节降。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气体处理装置,具有由壳体(1)围构形成的空腔、以及设置于所述空腔内的过滤单元(2),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两端分设有供气体进出所述空腔的入气口(106)和排气口(108),所述过滤单元(2)被驱动旋转地设置于所述入气口(106)和所述排气口(108)之间;所述空腔内盛装有处理液,以构成所述过滤单元(2)部分地浸入于所述处理液中;于所述处理液的液面上方,形成供所述气体流经的通道;所述气体于流经途中,穿越附带有所述处理液的所述过滤单元(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单元(2)为回转体,于所述过滤单元(2)所在处的所述空腔具有供所述过滤单元(2)于所述空腔内密封转动的空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体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液的液面位于所述过滤单元(2)高度的三分之一至三分之二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体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单元(2)包括边框(201),以及若干层布设于所述边框(201)之中、呈薄壁状的过滤体(20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气体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单元(2)布设有一层所述过滤体(200),所述过滤体(200)呈迎着所述气体的流向凸起的曲面状。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气体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单元(2)上间隔地布设有多层所述过滤体(200),并于各所述过滤体(200)之间填充有可作用于所述气体的填料。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气体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体(200)为多孔过滤结构体或吸附体。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气体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沿所述气体的流向,于所述空腔内顺次地间隔设置有多个所述过滤单元(2),且各所述过滤单元(2)上的所述过滤体(200)的孔隙顺次地由大到小。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所述的气体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底部构造有与所述空腔连通、并逆着所述气体的流向下倾的沉降槽(103);由所述处理液捕捉或反应生成的沉降物经所述沉降槽(103)滑移至所述沉降槽(103)的末端,并可经开设于所述末端的排泄口排出。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气体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上部开设有填充口(120),且于所述壳体(1)上设有可对所述空腔内的所述处理液构成监测的液位检测装置;所述处理液可因应所述空腔内的液面变化由所述填充口(120)适量补入,而可构成所述空腔内液位的保持。
CN202020712807.9U 2020-04-30 2020-04-30 气体处理装置 Active CN21236983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712807.9U CN212369836U (zh) 2020-04-30 2020-04-30 气体处理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712807.9U CN212369836U (zh) 2020-04-30 2020-04-30 气体处理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369836U true CN212369836U (zh) 2021-01-19

Family

ID=741623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712807.9U Active CN212369836U (zh) 2020-04-30 2020-04-30 气体处理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36983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408233A (zh) 气体处理装置
CN108671656A (zh) 一种环保型工业废气净化装置
CN106422624A (zh) 一种净化空气的气体净化器及其工作方法
CN111437707A (zh) 烟气处理装置
CN108970301A (zh) 一种喷漆房用空气处理装置
CN112774291A (zh) 液体净化装置
CN115920564A (zh) 一种湿式除尘器及其使用方法
CN212369836U (zh) 气体处理装置
KR200309268Y1 (ko) 물세척 공기정화기
KR20070104719A (ko) 원심력을 이용한 공기정화장치
CN212548967U (zh) 烟气处理装置
CN108905463A (zh) 一种家具生产空气污染处理装置
KR100886197B1 (ko) 집진장치
CN212377375U (zh) 重力单向止流阀及便携式呼吸器
CN212431108U (zh) 水洗空气净化装置和空调
KR20140125464A (ko) 수족관용 물관리장치
CN109173508A (zh) 一种对卧室空气进行水雾沉淀净化以及除湿的方法
CN112999768A (zh) 一种等离子烟气脱硫脱硝除尘一体化装置
KR20200109051A (ko) 미세먼지 제거장치
CN111536278A (zh) 重力单向止流阀及便携式呼吸器
KR20090044479A (ko) 미세먼지 제거장치
CN109173510A (zh) 采用水雾沉淀净化方式的制冷除湿空气净化器
CN210584240U (zh) 一种uv光解处理有机废气的预处理设备
CN212006023U (zh) 一种双重净化的空气净化器
CN214862248U (zh) 一种超重力废气分离净化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