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366960U - 一种电机转子组件冷却结构及采用其的电机、压缩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机转子组件冷却结构及采用其的电机、压缩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366960U
CN212366960U CN202020502370.6U CN202020502370U CN212366960U CN 212366960 U CN212366960 U CN 212366960U CN 202020502370 U CN202020502370 U CN 202020502370U CN 212366960 U CN212366960 U CN 21236696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tor
crankshaft
channel
cooling
radi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502370.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庆富
余冰
杨欧翔
梁社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Green Refrigeration Technology Center Co Ltd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Green Refrigeration Technology Center Co Ltd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Green Refrigeration Technology Center Co Ltd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Green Refrigeration Technology Center Co Ltd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2020502370.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36696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36696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366960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tor Or Generator Cooling System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机转子组件冷却结构及采用其的电机、压缩机,在电机转子组件曲轴表面形成有冷却介质入口,曲轴内部形成有曲轴轴向通道以及与其相连通的曲轴径向通道;转子套设在曲轴的外侧,转子内部形成有转子轴向通道以及与其连通的转子径向通道,转子径向通道和曲轴径向通道连通,转子轴向通道的端部在转子的下表面形成冷却介质出口;冷却介质由冷却介质入口流入,依次流经曲轴轴向通道、曲轴径向通道、转子径向通道以及转子轴向通道,最后通过冷却介质出口流出,降低了转子内部温度,能解决转子运行过程中发热严重、冷却效果差的问题,提高了电机的可靠性和压缩机的整体能效。

Description

一种电机转子组件冷却结构及采用其的电机、压缩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冷却结构及采用其的电机、压缩机,尤其涉及一种电机转子组件冷却结构及采用其的电机、压缩机。
背景技术
压缩机电机是压缩机泵体的核心部件之一,其驱动压缩机泵体完成压缩过程,是压缩机主要耗能部件之一,其性能高低及可靠性会直接影响压缩机整机能效及可靠性。在压缩机运行过程中,电机发热严重,从而降低电机能效及可靠性,压缩机内部虽然通过冷媒对电机进行冷却,但冷媒仅从定转子间隙及转子流通孔等冷媒流通通道对电机定子、转子进行表面的局部冷却,无法对转子内部进行冷却,使得转子内部温度较高,进而导致压缩机电机整体能效下降,压缩机可靠性下降,压缩机整机性能偏低。
目前,大多数压缩机电机冷却相关专利主要对定子进行冷却,仅个别专利对转子进行冷却,且大多无法对转子内部进行冷却或无法强制冷却介质流动,冷却效果较差。现有技术一种转子以及包含该转子的电动机和压缩机,虽然是对转子进行冷却,但其仅通过加大转子轴向流通孔接触面积方式进行冷却,与传统转子冷却方式相同,冷却效果较差,无强制冷却过程;现有技术一种半封闭制冷压缩机用三相异步电机复合式冷却系统,首先其针对半封闭制冷压缩机,其电机与泵体分离,本身对电机冷却设计相对更加容易实现,其次其主要采用冷媒介质对电机进行冷却,虽然开有定转子径向冷却通道及转子轴向冷却通道,但无法控制冷媒流向,径向流道内很难有冷媒流动,无法达到强制冷却效果,同时转子轴向通孔距转子轴孔较近,会大幅降低转子对轴的抱紧力,会导致压缩机可靠性差;现有技术密封型压缩机,虽然采用油液冷却的方式,有径向及轴向油液通道,但其流通通道数目较少,与转子接触面积较小,油液流量小,同时其无法保证油液充满整个冷却通道,更无法保证油液快速通过冷却通道,冷却效果差,其油液冷却通道过长,更难以起到冷却效果,专利整体对电机转子冷却效果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机转子组件冷却结构及采用其的电机、压缩机,通过在曲轴内部形成曲轴轴向通道和曲轴径向通道,在转子内部形成转子轴向通道和转子径向通道,冷却介质在各通道中流通对转子起到强制冷却作用,冷却介质流量充足,流速快,冷却效果良好,能解决转子运行过程中冷却效果差、发热严重的问题。
一种电机转子组件冷却结构,包括:
曲轴,所述曲轴表面形成有冷却介质入口,所述曲轴内部形成有曲轴轴向通道以及与其相连通的曲轴径向通道;
转子,所述转子套设在所述曲轴的外侧,所述转子内部形成有转子轴向通道以及与其连通的转子径向通道,所述转子径向通道和所述曲轴径向通道连通,所述转子轴向通道的端部在所述转子的下表面形成冷却介质出口;
冷却介质由所述冷却介质入口流入,依次流经所述曲轴轴向通道、所述曲轴径向通道、所述转子径向通道以及所述转子轴向通道,最后通过所述冷却介质出口流出。
优选的,在所述曲轴内部形成有多条所述曲轴径向通道,所述多条所述曲轴径向通道沿着所述曲轴轴向通道的轴向和/或周向分布。
优选的,所述曲轴轴向通道包括第一曲轴轴向通道以及与其连通的第二曲轴轴向通道,所述冷却介质入口形成在所述第一曲轴轴向通道上,所述多条曲轴径向通道沿着所述第二曲轴轴向通道的轴向和/或周向分布,且所述第一曲轴轴向通道直径D1大于等于所述第二曲轴轴向通道直径D2。
优选的,所述转子径向通道包括第一阶转子径向通道、第二阶转子径向通道和冷却池,所述第一阶转子径向通道、第二阶转子径向通道和冷却池之间呈阶梯状设置,其中,所述第一阶转子径向通道第一端和所述曲轴径向通道连通,第二端和所述冷却池的第一端连通;所述冷却池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阶转子径向通道的第一端连通,所述第二阶转子径向通道的第二端和所述转子轴向通道连通。
优选的,所述每条转子径向通道中冷却池的数量为一个或多个。
优选的,所述转子径向通道在所述转子内部沿直线延伸或沿弧线延伸。
优选的,所述转子轴向通道轴线到所述转子内侧面轴线的距离为L,所述转子外侧面的半径为R,其中,0.7R≤L≤0.95R。
优选的,所述冷却结构还包括转子下盖板,所述转子下盖板设置在所述转子的下方,且所述转子下盖板上形成有下盖板孔,所述下盖板孔对应地设在所述冷却介质出口下方。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机,其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冷却结构。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压缩机,其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冷却结构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机。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机转子组件冷却结构及采用其的电机、压缩机,曲轴和转子内部分别形成有长度足够的轴向和径向通道,冷却介质在曲轴和转子内部的轴向和径向通道中流过,带走转子运行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可有效降低转子内部温度,冷却效率高,冷却效果良好,能解决转子运行过程中发热严重、冷却效果差的问题,提高了电机的可靠性和压缩机的整体能效。
附图说明
通过参照附图详细描述其示例实施例,本公开的上述和其它目标、特征及优点将变得更加显而易见。下面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实施例1-3中电机转子组件结构爆炸图;
图2实施例1-3中电机转子组件结构俯视图;
图3实施例1-3中电机转子组件结构剖面图(图2中A-A的剖面图);
图4实施例1-3中电机转子组件结构局部剖面图(图3的F处局部放大图);
图5实施例1-3中电机转子俯视图1;
图6实施例1-3中电机转子剖面图1(图5中B-B剖面图);
图7实施例1-3中电机转子组件结构局部剖面图(图6中C-C剖面图);
图8实施例1-3中电机曲轴俯视图;
图9实施例1-3中电机曲轴剖面图(图8的D-D剖面图);
图10实施例1-3中电机转子下盖板结构示意图;
图11实施例1-3中电机转子俯视图2;
图12实施例1-3中电机转子剖面图2(图11的E-E剖面图);
图中:
1-转子上平衡块;2-转子上盖板;
3-转子;31-转子径向通道;311-第一阶转子径向通道;312-第二阶转子径向通道;313-冷却池;32-转子轴向通道;321-转子轴向主通道;322-过渡通道;323-冷却介质导出通道;
4-转子下盖板;41-下盖板孔;5-转子下平衡块;
6-曲轴;61-曲轴轴向通道;611-第一曲轴轴向通道;612-第二曲轴轴向通道;62-曲轴径向通道;7-铆钉;
D1-第一曲轴轴向通道直径;D2-第二曲轴轴向通道直径;D3-曲轴径向通道直径;D4-第一阶转子径向通道直径;D5-第二阶转子径向通道直径;D6-转子轴向主通道直径;D7-冷却池直径;D8-过渡通道直径;D9-冷却介质导出通道直径;L-转子轴向通道轴线到转子的内侧面轴线距离;R-转子外侧面半径。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多种”一般包含至少两种,但是不排除包含至少一种的情况。
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还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商品或者系统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商品或者系统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商品或者系统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实施例1:
如图1-1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机转子组件冷却结构,应用于压缩机电机中,冷却介质在曲轴6和转子3内部的轴向和径向通道中流通达到对转子3的强制冷却效果,本实施例中的冷却介质为油液,具体的,电机转子组件冷却结构包括曲轴6和转子3,其中:
如图8和图9所示,曲轴6表面形成有冷却介质入口,曲轴6内部形成有曲轴轴向通道61以及与其相连通的曲轴径向通道62。具体的,曲轴6下端形成为曲轴短轴,冷却介质入口形成在曲轴短轴的下表面,在实际应用时,曲轴短轴始终处于冷却介质池中,以保证冷却介质的供给。曲轴轴向通道61从冷却介质入口沿曲轴6轴向向上延伸,但未贯穿曲轴6;曲轴径向通道62沿着曲轴6的径向延伸,其一端和曲轴轴向通道61连通,另一端在曲轴6外侧面形成曲轴径向通道出口,冷却介质从冷却介质入口流入曲轴6,依次经过曲轴轴向通道61和曲轴径向通道62后从曲轴径向出口流出曲轴6。
优选的,在曲轴6内部形成有多条曲轴径向通道62,多条曲轴径向通道62沿着曲轴轴向通道61的轴向和/或周向分布。具体的,曲轴径向通道62沿曲轴轴向通道61的轴向均匀分布有M组,沿曲轴轴向通道61的周向均匀分布有N组,冷却介质可从多条曲轴径向通道62中流出曲轴6并流入转子3内部,对转子3内部起到均匀、高效的冷却效果,其中,16≥M≥4,16≥N≥4,本实施例中,将M优选为4,N优选为4,即本实施例中的一共有16条曲轴径向通道62,可在保证转子3内部冷却效果的同时,还能保证转子3具有足够的刚度,满足其对曲轴6抱紧力要求,并减小孔位对磁路的影响。
优选的,曲轴轴向通道61包括第一曲轴轴向通道611以及与其连通的第二曲轴轴向通道612,冷却介质入口形成在第一曲轴轴向通道611上,多条曲轴径向通道62沿着第二曲轴轴向通道612的轴向和/或周向分布,且第一曲轴轴向通道直径D1大于等于第二曲轴轴向通道直径D2。
具体的,第一曲轴轴向通道611位于第二曲轴轴向通道612的下方,第一曲轴轴向通道611的下方一端形成冷却介质入口,其上方一端与第二曲轴轴向通道612的下端连通;第二曲轴轴向通道612上端形成沉孔,但未贯穿曲轴6,曲轴径向通道62沿轴向和周向地分布在靠近第二曲轴轴向通道612上端的位置。曲轴径向通道62可从曲轴6的下表面垂直地向上延伸,也可相对曲轴6下表面倾斜一定角度,倾斜角度范围为0°-5°,本实施例中,曲轴径向通道62从曲轴6的下表面垂直地向上延伸。
第一曲轴轴向通道直径为D1,第二曲轴轴向通道直径为D2,曲轴径向通道直径为D3,其中,D1≥D2,且D1>M0.5N0.5D3,可保证流入曲轴径向通道62中的冷却介质充足,流速较大,使转子3获得更好的冷却效果。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的电机转子组件冷却结构,可根据转子3安装的实际轴向高度在第一曲轴轴向通道611中安装导油片,或在曲轴短轴位置安装油泵提供一定的压力和流量,将油液导至曲轴轴向通道61中,并保证油液可顺利供应至各条曲轴径向通道62中。
如图3和图4所示,转子3套设在曲轴6的外侧,转子3内部形成有转子轴向通道32以及与其连通的转子径向通道31,转子径向通道31和曲轴径向通道62连通,转子轴向通道32的端部在转子3的下表面形成冷却介质出口。具体的,转子3和曲轴6采用过盈方式装配在一起,使得转子3和曲轴6在装配后没有径向间隙,保证冷却介质由曲轴6内部的通道流向转子3内部的通道时不会产生泄露;转子径向通道31一端在转子3的内侧面上形成有转子径向通道入口,转子径向通道入口的轴线与曲轴径向通道出口的轴线重合,减少冷却介质因转子径向通道31和曲轴径向通道62的轴线不重合导致的流通阻力。
本实施例进一步优选的,转子轴向通道32包括转子轴向主通道321、过渡通道322以及冷却介质导出通道323,如图5-图7所示,M组转子径向通道31并联在转子轴向主通道321上,转子轴向主通道321的上端和最上方一组转子径向通道31的另一端连通,下端和过渡通道322的第一端连通;过渡通道322向转子3轴心方向延伸,其靠近转子3轴心的第二端和冷却介质导出通道323的上端连通;冷却介质导出通道323向转子3的下表面延伸,且其下端在转子3的下表面形成冷却介质出口,冷却介质由冷却介质入口流入,依次流经曲轴轴向通道61、曲轴径向通道62、转子径向通道31、转子轴向主通道321、过渡通道322以及冷却介质导出通道323,最后通过冷却介质出口流出。
优选的,转子径向通道31包括第一阶转子径向通道311、第二阶转子径向通道312和冷却池313,第一阶转子径向通道311、第二阶转子径向通道312和冷却池313之间呈阶梯状设置,其中,第一阶转子径向通道311第一端和曲轴径向通道62连通,第二端和冷却池313的第一端连通;冷却池313的第二端和第二阶转子径向通道312的第一端连通,第二阶转子径向通道312的第二端和转子轴向通道32连通。
具体的,第一阶转子径向通道311第一端在转子3内侧面上形成转子径向通道入口,冷却介质由转子径向通道入口流入第一阶转子径向通道311;冷却池313形成在第一阶转子径向通道311、第二阶转子径向通道312之间,其在靠近第一阶转子径向通道311一侧的下端形成有冷却池入口,并在在靠近第二阶转子径向通道312一侧的上端形成有冷却池出口;冷却池313通过冷却池入口和第一阶转子径向通道311第二端连通,通过冷却池出口和第二阶转子径向通道312第一端连通。由于冷却结构在工作时处于旋转状态,因此冷却介质在离心力和冷却介质压力作用下通过冷却池入口从第一阶转子径向通道311流入冷却池313,并在填满冷却池313后自冷却池出口流入第二阶转子径向通道312,冷却池313增大了冷却介质在转子3内部的容量,能够大幅度增强对转子3的冷却效果;第二阶转子径向通道312第二端和转子径向通道31连通,冷却介质流入第二阶转子径向通道312后再流入转子轴向主通道321,并在重力和冷却介质压力作用下依次通过过渡通道322、冷却介质导出通道323流出转子3。
优选的,转子3可在其内侧面上设置环形沟槽,使得转子3内侧面上处于同一水平面的各个转子径向通道入口相互连通,在装配时将曲轴6外侧面的曲轴径向通道出口对准环形沟槽即可,大幅度降低了转子3和曲轴6之间的装配难度。
优选的,第一阶转子径向通道直径为D4,第二阶转子径向通道直径为D5,冷却池直径为D7,其中,D4>D5,有利于增大冷却介质在转子径向通道31中的压力以及流动速度,增强了冷却效果和冷却介质的流通性;D7>D4,有利于保证冷却池313具有足够的容量,增强冷却效果;D3≥D4,有利增强冷却介质在转子径向通道31中的压力,使得冷却介质由曲轴径向通道62流畅地、快速地流入转子径向通道31。
优选的,转子轴向主通道直径为D6,过渡通道直径为D8,冷却介质导出通道直径为D9,其中,D9≥D8≥D6,D6≥M0.5N0.5D5,可增加冷却介质在转子轴向通道32中的流通性,使得冷却介质快速流出转子3,并带走电机运行过程中转子3本身的热量。
优选的,每条转子径向通道31中冷却池313的数量为一个或多个。如图5-图7所示的转子3中每条转子径向通道31中设有一个冷却池313;如图11-图12所示的每条转子径向通道31中设有两个冷却池313,对应的,每条转子径向通道31中分别设有两条第一阶转子径向通道311和第二阶转子径向通道312。靠近转子3轴心的冷却池313为第一冷却池,远离转子3轴心的冷却池313为第二冷却池,第一冷却池上端的第二阶转子径向通道312和第二冷却池下端的第一阶转子径向通道311相连,进一步增加了冷却介质在转子3内部的容量,增强了冷却效果。本实施例的转子内部也可依据实际需要设置三个,或四个,或更多数量的冷却池313,以增强冷却效果。
优选的,转子径向通道31在转子3内部沿直线延伸或沿弧线延伸。本实施例中转子径向通道31在转子3内部沿直线延伸,可使得冷却介质流通顺畅。若使转子径向通道31在转子3内部沿弧线延伸,可延长转子径向通道31在转子3内部的长度,延长冷却介质流通路径,带走更多的热量。
优选的,转子轴向通道轴线到转子内侧面轴线距离为L,转子外侧面半径为R,其中,0.7R≤L≤0.95R。具体的,本实施例中,转子轴向主通道轴线到转子内侧面轴线距离为L,并将L优选为0.85R,保证转子径向通道31在转子3内部具有足够的延伸长度,可进一步加强冷却介质的冷却效果。
优选的,冷却结构还包括转子下盖板4,如图10所示,转子下盖板4设置在转子3的下方,且转子下盖板4上形成有下盖板孔41,下盖板孔41对应地形成在冷却介质出口下方,冷却介质从转子3内部流出后经过转子下盖板4的下盖板孔41流出冷却结构内部进入冷却介质池中,以此完成冷却介质在冷却结构内部的冷却循环。
优选的,冷却结构还包括转子下平衡块5,转子下平衡块5设置在转子下盖板4的下方,且下盖板孔41位于转子下平衡块5的内侧,避免转子下平衡块5遮挡住下盖板孔41导致冷却介质不能流入冷却介质池进行循环。
优选的,冷却结构还包括转子上平衡块1、转子上盖板2和铆钉7,如图1-图3所示,其中,转子上盖板2设置在转子3上方;转子上平衡块1设置在转子上盖板2的上方,且与转子下平衡块5斜向相对,对转子3的转动起到平衡作用;铆钉7穿过转子上平衡块1、转子上盖板2、转子3、转子下盖板4以及转子下平衡块5构成完整的转子3组件。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机转子组件冷却结构,通过在曲轴内部形成曲轴轴向通道和曲轴径向通道,在转子内部形成转子轴向通道和转子径向通道,冷却介质在各通道中流通对转子起到强制冷却作用,冷却介质流量充足,流速快,冷却效果良好。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中提供一种电机,采用实施例1中提供的一种电机转子组件冷却结构,该电机的曲轴6和转子3内部分别形成有长度足够的轴向和径向通道,冷却介质在曲轴6和转子3内部的轴向和径向通道中流过,带走电机运行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可有效降低电机内部温度,冷却效率高,冷却效果良好,提高了电机能效作用。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压缩机,采用实施例1中提供的一种电机转子组件冷却结构和/或实施例2提供的一种电机,在压缩机运行过程中,内部的电机由于其转子组件具有良好的冷却效果可避免发热严重,防止电机温度太高导致压缩机整体性能下降,提高了压缩机整体的可靠性。
综上,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机转子组件冷却结构及采用其的电机、压缩机,在电机转子组件的曲轴表面形成有冷却介质入口,曲轴内部形成有曲轴轴向通道以及与其相连通曲轴径向通道;所述转子套设在所述曲轴的外侧,所述转子内部形成有转子轴向通道以及与其连通的转子径向通道,所述转子径向通道和所述曲轴径向通道连通,所述转子轴向通道的端部在所述转子的下表面形成冷却介质出口;冷却介质由所述冷却介质入口流入,依次流经所述曲轴轴向通道、所述曲轴径向通道、所述转子径向通道以及所述转子轴向通道,最后通过所述冷却介质出口流出,可有效降低转子内部温度,能解决转子运行过程中发热严重、冷却效果差的问题,提高了电机的可靠性和压缩机的整体能效。
以上具体地示出和描述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应可理解的是,本公开不限于这里描述的详细结构、设置方式或实现方法;相反,本公开意图涵盖包含在所附权利要求的精神和范围内的各种修改和等效设置。

Claims (10)

1.一种电机转子组件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曲轴(6),所述曲轴(6)表面形成有冷却介质入口,所述曲轴(6)内部形成有曲轴轴向通道(61)以及与其相连通的曲轴径向通道(62);
转子(3),所述转子(3)套设在所述曲轴(6)的外侧,所述转子(3)内部形成有转子轴向通道(32)以及与其连通的转子径向通道(31),所述转子径向通道(31)和所述曲轴径向通道(62)连通,所述转子轴向通道(32)的端部在所述转子(3)的下表面形成冷却介质出口;
冷却介质由所述冷却介质入口流入,依次流经所述曲轴轴向通道(61)、所述曲轴径向通道(62)、所述转子径向通道(31)以及所述转子轴向通道(32),最后通过所述冷却介质出口流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转子组件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曲轴(6)内部形成有多条所述曲轴径向通道(62),所述多条曲轴径向通道(62)沿着所述曲轴轴向通道(61)的轴向和/或周向分布。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机转子组件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曲轴轴向通道(61)包括第一曲轴轴向通道(611)以及与其连通的第二曲轴轴向通道(612),所述冷却介质入口形成在所述第一曲轴轴向通道(611)上,所述多条曲轴径向通道(62)沿着所述第二曲轴轴向通道(612)的轴向和/或周向分布,且所述第一曲轴轴向通道直径D1大于等于所述第二曲轴轴向通道直径D2。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转子组件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径向通道(31)包括第一阶转子径向通道(311)、第二阶转子径向通道(312)和冷却池(313),所述第一阶转子径向通道(311)、第二阶转子径向通道(312)和冷却池(313)之间呈阶梯状设置,其中,所述第一阶转子径向通道(311)第一端和所述曲轴径向通道(62)连通,第二端和所述冷却池(313)的第一端连通;所述冷却池(313)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阶转子径向通道(312)的第一端连通,所述第二阶转子径向通道(312)的第二端和所述转子轴向通道(32)连通。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机转子组件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每条转子径向通道(31)中冷却池(313)的数量为一个或多个。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机转子组件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径向通道(31)在所述转子(3)内部沿直线延伸或沿弧线延伸。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轴向通道轴线到所述转子的内侧面轴线距离为L,所述转子外侧面半径为R,其中,0.7R≤L≤0.95R。
8.如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电机转子组件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结构还包括转子下盖板(4),所述转子下盖板(4)设置在所述转子(3)的下方,且所述转子下盖板(4)上形成有下盖板孔(41),所述下盖板孔(41)对应地设在所述冷却介质出口下方。
9.一种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采用权利要求1-8任一所述的电机转子组件冷却结构。
10.一种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采用权利要求1-8任一所述的电机转子组件冷却结构或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机。
CN202020502370.6U 2020-04-08 2020-04-08 一种电机转子组件冷却结构及采用其的电机、压缩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236696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502370.6U CN212366960U (zh) 2020-04-08 2020-04-08 一种电机转子组件冷却结构及采用其的电机、压缩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502370.6U CN212366960U (zh) 2020-04-08 2020-04-08 一种电机转子组件冷却结构及采用其的电机、压缩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366960U true CN212366960U (zh) 2021-01-15

Family

ID=741390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502370.6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2366960U (zh) 2020-04-08 2020-04-08 一种电机转子组件冷却结构及采用其的电机、压缩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366960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70374A (zh) * 2021-07-30 2021-11-19 中北大学 旋转部件的参数监测系统及方法
WO2023244507A1 (en) * 2022-06-17 2023-12-21 Magna International Inc. Jet cooling for electric motors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70374A (zh) * 2021-07-30 2021-11-19 中北大学 旋转部件的参数监测系统及方法
WO2023244507A1 (en) * 2022-06-17 2023-12-21 Magna International Inc. Jet cooling for electric motors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366960U (zh) 一种电机转子组件冷却结构及采用其的电机、压缩机
EP0764358B1 (en) Electric induction motor and related method of cooling
CA2656986C (en) Process and devices for cooling an electric machine
CN106032794B (zh) 一体化高转速斜盘旋转式电机泵
CN107681830A (zh) 一种全封闭电动机及其风冷叶轮和使用该电动机的电动车
CN212367066U (zh) 一种双冷却通道电机
CN1448003A (zh) 具有导流片的流通间隔块和用于增加发电机端绕组冷却的方法
CN1443390B (zh) 用于增强转子空腔热传递的间隔块铲状结构
CN216751437U (zh) 一种油冷电机冷却系统
CN105736399B (zh) 一种双冷高效矿用隔爆型潜水电泵
WO2024087682A1 (zh) 一种高效油冷电机
CN214850862U (zh) 油冷电机、电机冷却油路及电机内壳
CN108286523B (zh) 一种永磁电动机直接驱动的高速离心泵
MXPA02008139A (es) Estructura de reduccion de estela para mejorar el flujo de cavidad en errollamientos de extremo del rotor generador.
CN218276240U (zh) 一种油冷电机
CN110345104A (zh) 双导叶贯流式油泵
CN113162281B (zh) 一种具有冷却结构的外转子电机
CN116247847A (zh) 转子组件及电机
CN114635808A (zh) 摩托车水冷发动机
CN209767291U (zh) 一种高速电机自抽热冷却结构
CN114165462A (zh) 一种离心式空压机和燃料电池系统
CN209896865U (zh) 一种高效油冷永磁同步电机
CN218243259U (zh) 电机油冷系统
CN220325365U (zh) 转子端板、电机和车辆
CN104901479B (zh) 全封闭式旋转电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0115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