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366202U - 双极化吸顶天线 - Google Patents

双极化吸顶天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366202U
CN212366202U CN202020808505.1U CN202020808505U CN212366202U CN 212366202 U CN212366202 U CN 212366202U CN 202020808505 U CN202020808505 U CN 202020808505U CN 212366202 U CN212366202 U CN 21236620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tenna
patch
coaxial cable
bottom plate
conic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808505.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唐琼林
梁胜
李汉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uth Star Technology Ltd
Original Assignee
South Star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uth Star Technology Ltd filed Critical South Star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808505.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36620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36620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36620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Waveguide Aerials (AREA)
  • Variable-Direction Aerials And Aerial Array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极化吸顶天线,包括:底板,其上开设有一个以上通孔;水平极化天线,固定设置于所述底板上,包括第一同轴电缆和微带天线,所述第一同轴电缆穿过所述底板的通孔与所述微带天线连接;所述微带天线表面设置有第一贴片和第二贴片,第一同轴电缆的芯线与第一贴片连接,第一同轴电缆的地线与第二贴片连接;垂直极化天线,包括第二同轴电缆和锥形振子,所述第二同轴电缆穿过所述底板的通孔与所述锥形振子连接;在所述锥形振子表面设置有与所述第二贴片连接的接地片;以及外罩,与所述底板结合而形成容置腔,将所述微带天线和锥形振子收容在容置腔内。该双极化吸顶天线结构简单、组装方便,还能融合多种频段,具有较好的穿墙能力。

Description

双极化吸顶天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移动通信天线技术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双极化吸顶天线。
背景技术
室内分布系统是当今无线通信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室内分布天线的性能直接影响系统的整体表现。随着移动通信系统的飞速发展,系统的复杂度越来越高,对天线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挑战。因此设计并采用新型高性能的室内分布天线对室内分布系统而言至关重要。室内覆盖是针对室内用户群、用于改善建筑物内移动通信环境的一种通信方案。室内覆盖系统为上述问题提供了较佳的解决方案。其原理是利用室内天线分布系统将移动基站的信号均匀分布在室内每个角落,从而保证室内区域拥有理想的信号覆盖。
随着5G通信时代的来临,越来越多的设备接入到移动网络中,新的服务和应用层出不穷,所带来的移动数据流量的暴涨将给室内终端网络带来严峻的挑战。而5G基站随着频率的增高,导致信号的穿墙效果和绕射能力变差。室分天线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需要一种能够融合2G、3G、4G、5G全部频段的天线,从而实现多进多出,在同一时间内可以处理更多的上下行数据。
传统的单极化室内吸顶天线在室内信号覆盖方面容易出现盲区,频谱利用率低,容量小,数据传输质量与效率低,容易产生网络阻塞,系统建设复杂,同时提升建设成本。双极化吸顶天线提高了无线通讯系统频谱的利用率,同时有高效、高质量、高容量、高速率的数据传输功能。但是为了满足吸顶天线的良好性能,现有双极化吸顶天线设计结构复杂,制作组装繁琐,天线尺寸较大,成本相对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够融合多种频段并且结构简单、组装便捷的双极化吸顶天线。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极化吸顶天线,包括:
底板,其上开设有一个以上通孔;
水平极化天线,固定设置于所述底板上,包括第一同轴电缆和微带天线,所述第一同轴电缆穿过所述底板的通孔与所述微带天线连接;所述微带天线表面设置有第一贴片和第二贴片,所述第一同轴电缆的芯线与所述第一贴片连接,所述第一同轴电缆的地线与所述第二贴片连接;
垂直极化天线,包括第二同轴电缆和锥形振子,所述第二同轴电缆穿过所述底板的通孔与所述锥形振子连接;在所述锥形振子表面设置有与所述第二贴片连接的接地片;以及
外罩,与所述底板结合而形成容置腔,将所述微带天线和所述锥形振子收容在所述容置腔内。
此外,优选地,在所述锥形振子插设于所述微带天线的中心,在二者之间还设置有绝缘子。
此外,优选地,绕所述锥形振子的表面等间距设置有三个所述接地片。
此外,优选地,所述微带天线的介质板为圆形,所述第一贴片和所述第二贴片位于所述介质板的同一侧面的相向两侧,并且所述第二贴片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一贴片的面积。
此外,优选地,在所述第二贴片上设置有三个垂直极化短路点,用于和所述接地片连接。
此外,优选地,所述微带天线平行于所述底板设置。
此外,优选地,所述底板的材质为塑胶。
根据上面的描述和实践可知,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双极化吸顶天线通过在底板与外壳之间设置水平极化天线和垂直极化天线,来提高吸顶天线的信号覆盖范围;另外,水平极化天线采用了具有第一贴片和第二贴片的微带天线,第一贴片和第二贴片形成了偶极子天线,能够辐射多种频段的信号,提高了该双极化吸顶天线的频谱利用率;此外,垂直极化天线的锥形振子与第二贴片共地连接,第二贴片既可作为偶极子天线的一部分来辐射信号,同时还能作为水平极化天线和垂直极化天线的接地线路,节省了该双极化吸顶天线的内部空间,使天线的构造更加简单,组装也更加便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涉及的双极化吸顶天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涉及的微带天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外罩;
2、锥形振子;
3、铆钉;
4、接地片;
5、绝缘子;
6、微带天线,601、第一贴片,602、第二贴片,603、水平极化接地点点,604、垂直极化接地点,605、水平极化激励点,606、垂直极化短路点;
7、底板;
8、螺母;
9、第二同轴电缆;
10、第一同轴电缆。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示例性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范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公开将更加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实施方式中。
此外,附图仅为本公开的示意性图解,并非一定是按比例绘制。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分,因而将省略对它们的重复描述。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中,用语“包括”、“配置有”、“设置于”用以表示开放式的包括在内的意思,并且是指除了列出的要素/组成部分/等之外还可存在另外的要素/组成部分/等;用语“第一”、“第二”等仅作为标记使用,不是对其对象数量或次序的限制;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双极化吸顶天线。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涉及的双极化吸顶天线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涉及的微带天线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涉及的双极化吸顶天线主要包括:底板7、外罩1以及设置于二者之间的水平极化天线和垂直极化天线。其中,底板7和外罩1通过扣合方式连接,二者之间形成容置腔,用于收纳上述水平极化天线和垂直极化天线的主体结构。底板7和外罩1也可采用铆接、焊接或栓接等已知连接方式固定连接在一起。在底板7上开设有一个以上通孔,用于穿设上述水平极化天线和垂直极化天线的同轴电缆。
具体地说,水平极化天线包括第一同轴电缆10和微带天线6,第一同轴电缆10穿过所述底板7的通孔,与微带天线6相连接。请参考图2,微带天线6包括设置在介质板上的第一贴片601和第二贴片602,第一同轴电缆10的芯线与第一贴片601上的水平极化激励点605相连接,第一同轴电缆10的地线与第二贴片602上的水平极化接地点603相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微带天线6的介质板为圆形,其平行于底板7设置。微带天线6通过卡扣与底板7连接在一起,当然也可通过铆接、焊接或栓接等已知连接方式固定连接在一起。在该实施例中,第一贴片601和第二贴片602位于微带天线6的介质板的同一侧面的相向两侧,并且第二贴片602的面积大于第一贴片601的面积。在第二贴片602上等圆周间距设置有三个垂直极化短路点606。
具体地说,所述垂直极化天线包括第二同轴电缆9和锥形振子2。第二同轴电缆9穿过底板7的通孔与锥形振子2连接,锥形振子2为具备圆锥部的筒形结构。第二同轴电缆9的芯线与锥形振子2相连接,第二同轴电缆9的地线与第二贴片602上的垂直极化接地点603相连接。在该实施例中,锥形振子2插设于微带天线6的中心,即垂直极化接地点603处,在锥形振子2与垂直极化接地点603之间还设置有绝缘子5,从而使锥形振子2与第二贴片602相互绝缘。
在锥形振子2表面还设置有与第二贴片602连接的接地片4。其中接地片4的一端通过铆钉3固定连接于锥形振子2的侧壁,另一端通过铆钉3固定连接于第二贴片602上的垂直极化短路点606。优选的,绕锥形振子2周围等间距设置有三个接地片4。接地片4既能使锥形振子2与第二贴片602相连形成闭合回路,同时还能起到支撑锥形振子2的作用。
另外,底板7的材质优选为塑胶。底板7的底部具有圆柱状的连接杆,其上设有外螺纹,通过螺母8与该连接杆的配合能够将底板7与其它结构连接在一起,例如将底板7安装于天花板或墙面板上。
本实施例中的微带天线6设置了第一贴片601和第二贴片602,形成了偶极子天线,并且第一贴片601和第二贴片602的面积均大于传统的带状振子,能够辐射多种频段的信号,提高频谱利用率。另一方面,第二贴片602既可作为偶极子天线的一部分来辐射信号,同时还能作为水平极化天线和垂直极化天线的接地线路,节省了天线的内部空间,使天线的构造更加简单。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实用新型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他实施例。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权利要求指出。

Claims (7)

1.一种双极化吸顶天线,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板,其上开设有一个以上通孔;
水平极化天线,固定设置于所述底板上,包括第一同轴电缆和微带天线,所述第一同轴电缆穿过所述底板的通孔与所述微带天线连接;所述微带天线表面设置有第一贴片和第二贴片,所述第一同轴电缆的芯线与所述第一贴片连接,所述第一同轴电缆的地线与所述第二贴片连接;
垂直极化天线,包括第二同轴电缆和锥形振子,所述第二同轴电缆穿过所述底板的通孔与所述锥形振子连接;在所述锥形振子表面设置有与所述第二贴片连接的接地片;以及
外罩,与所述底板结合而形成容置腔,将所述微带天线和所述锥形振子收容在所述容置腔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极化吸顶天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锥形振子插设于所述微带天线的中心,在二者之间还设置有绝缘子。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极化吸顶天线,其特征在于,绕所述锥形振子的表面等间距设置有三个所述接地片。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极化吸顶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带天线的介质板为圆形,所述第一贴片和所述第二贴片位于所述介质板的同一侧面的相向两侧,并且所述第二贴片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一贴片的面积。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极化吸顶天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贴片上设置有三个垂直极化短路点,用于和所述接地片连接。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双极化吸顶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带天线平行于所述底板设置。
7.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双极化吸顶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的材质为塑胶。
CN202020808505.1U 2020-05-15 2020-05-15 双极化吸顶天线 Active CN21236620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808505.1U CN212366202U (zh) 2020-05-15 2020-05-15 双极化吸顶天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808505.1U CN212366202U (zh) 2020-05-15 2020-05-15 双极化吸顶天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366202U true CN212366202U (zh) 2021-01-15

Family

ID=741496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808505.1U Active CN212366202U (zh) 2020-05-15 2020-05-15 双极化吸顶天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36620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857513B1 (ko) 이중 편파 안테나 및 안테나 어레이
CN107808998B (zh) 多极化辐射振子及天线
JP7210747B2 (ja) アンテナ構造及び高周波無線通信端末
CN102104193A (zh) 一种多输入多输出天线系统
CN104009277B (zh) 一种天线设备和天线阵列
CN102110900A (zh) 一种移动终端的阵列天线及其实现方法
KR102554581B1 (ko) 안테나 구조 및 고주파 다중 대역 무선 통신 단말
CN103858277A (zh) 一种三极化天线
KR102664005B1 (ko) 안테나 및 전자 장치
CN209045768U (zh) 一种电调基站天线
CN105206946A (zh) 室内双极化全向吸顶天线
CN206806483U (zh) 一种天线阵元及天线阵列
CN201797043U (zh) 一种双极化吸顶天线
CN212366202U (zh) 双极化吸顶天线
CN208622939U (zh) 高增益贴片天线
CN116417786A (zh) 一种移动宽频段室内分布双极化定向挂墙天线
CN211879622U (zh) 全频段双极化天线
CN212908108U (zh) 5g双极化吸顶天线
CN111244609A (zh) 多输入多输出天线系统和移动终端
CN210040526U (zh) 一种光纤分布系统设备全向双极化天线
CN212908074U (zh) 一种lte和wifi一体化天线
CN210926296U (zh) 基站天线装置及移动通信网络系统
CN109861007B (zh) 一种双极化基站天线阵列
CN108172993B (zh) 一种双极化频率可重构天线
CN212366197U (zh) 扁平式吸顶天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