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359105U - 一种土木工程用组合式支撑桩 - Google Patents

一种土木工程用组合式支撑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359105U
CN212359105U CN202020270580.7U CN202020270580U CN212359105U CN 212359105 U CN212359105 U CN 212359105U CN 202020270580 U CN202020270580 U CN 202020270580U CN 212359105 U CN212359105 U CN 21235910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ing
plate
bottom plate
backup pad
bracing pie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270580.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nming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020270580.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35910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35910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359105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iles And Underground Anch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土木工程用组合式支撑桩,包括底板和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位于底板的正上方,底板的上端中部固定有支撑筒,且支撑板底部连接的伸缩杆插置于支撑筒的内部,所述底板和支撑板的两侧中部均焊接固定有插板,且底板和支撑板的左侧分别通过插栓固定有底延长板和上延长板,所述插板插置于底延长板和上延长板的插槽内,且插栓贯穿插板上的孔并延伸至底延长板和上延长板的外部,底延长板的上方通过连接座连接有支撑杆。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底板和支撑板的两侧均设置有插板,在支撑模板时可以根据需求向底板和支撑板的两侧连接底延长板和上延长板,从而可以增加对模板的支撑面积,使装置能够适用更多的支撑环境需求。

Description

一种土木工程用组合式支撑桩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土木工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土木工程用组合式支撑桩。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的生活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楼房也如雨后春笋般不断出现,为了可以更好的进行土木工程的施工作业,在建造建筑物的过程中,需要人员使用支撑桩将多种建筑物件进行支撑,如楼板、浇筑模板等。
但是现有的支撑桩使用性能较为单一,支撑作业时存在一些的不足之处,在支撑模板时需要根据支撑模板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支撑方法,部分模板需要较大的支撑面,而部分模板仅需要较小的支撑面即可,现有的支撑装置不能适用于更多不同种类模板的支撑。因此,我们提出一种土木工程用组合式支撑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土木工程用组合式支撑桩,通过在底板和支撑板的两侧均设置有插板,在支撑模板时可以根据需求向底板和支撑板的两侧连接底延长板和上延长板,从而可以增加对模板的支撑面积,使装置能够适用更多的支撑环境需求,解决了背景技术中所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土木工程用组合式支撑桩,包括底板和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位于底板的正上方,底板的上端中部固定有支撑筒,且支撑板底部连接的伸缩杆插置于支撑筒的内部;
所述底板和支撑板的两侧中部均焊接固定有插板,且底板和支撑板的左侧分别通过插栓固定有底延长板和上延长板,所述插板插置于底延长板和上延长板的插槽内,且插栓贯穿插板上的孔并延伸至底延长板和上延长板的外部,底延长板的上方通过连接座连接有支撑杆,支撑杆的上方支撑在上延长板下方的支撑座内,支撑杆的下端外圈旋接固定有转筒,且转筒内侧支撑杆分为两段,上端所述支撑杆和下端所述支撑杆均通过表面的螺纹旋接固定在转筒内,且上端支撑杆和下端支撑杆表面的螺纹方向相反。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转筒上端和下端的支撑杆上均通过螺纹旋接固定有螺母,且每个支撑杆上固定有两个螺母。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支撑杆的底部开设有插孔,且支撑杆的底部通过插栓贯穿插孔和连接座的方式与底延长板连接固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支撑筒的内部固定有千斤顶,千斤顶的上方支撑在伸缩杆的底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支撑筒的前侧下端开设有通口,且千斤顶的压杆和泄压阀均位于通口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的土木工程用组合式支撑桩,通过在底板和支撑板的两侧均设置有插板,在支撑模板时可以根据需求向底板和支撑板的两侧连接底延长板和上延长板,从而可以增加对模板的支撑面积,使装置能够适用更多的支撑环境需求。
2.本实用新型的土木工程用组合式支撑桩,通过使转筒上端和下端的支撑杆上均通过螺纹旋接固定有螺母,且每个支撑杆上固定有两个螺母,在转动转筒调整支撑杆的长度之后,可以转动螺母使其与转筒的表面贴合,避免在使用时转筒转动使支撑杆的长度缩短而影响支撑效果。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土木工程用组合式支撑桩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土木工程用组合式支撑桩的支撑板和上延长板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土木工程用组合式支撑桩的转筒内部和支撑杆底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土木工程用组合式支撑桩的支撑筒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板;2、支撑板;3、支撑杆;4、支撑座;5、插栓;6、插板;7、螺母;8、转筒;9、连接座;10、底延长板;11、上延长板;12、通口;13、支撑筒;14、伸缩杆;15、螺纹;16、插孔;17、千斤顶;18、插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设置”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相连、设置,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设置,或一体地连接、设置;本实用新型中提供的用电器的型号仅供参考。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实际使用情况更换功能相同的不同型号用电器,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土木工程用组合式支撑桩,包括底板1和支撑板2,所述支撑板2位于底板1的正上方,底板1的上端中部固定有支撑筒13,且支撑板2底部连接的伸缩杆14插置于支撑筒13的内部;
所述底板1和支撑板2的两侧中部均焊接固定有插板6,且底板1和支撑板2的左侧分别通过插栓5固定有底延长板10和上延长板11,所述插板6插置于底延长板10和上延长板11的插槽18内,且插栓5贯穿插板6上的孔并延伸至底延长板10和上延长板11的外部,底延长板10的上方通过连接座9连接有支撑杆3,支撑杆3的上方支撑在上延长板11下方的支撑座4内,支撑杆3的下端外圈旋接固定有转筒8,且转筒8内侧支撑杆3分为两段,上端所述支撑杆3和下端所述支撑杆3均通过表面的螺纹15旋接固定在转筒8内,且上端支撑杆3和下端支撑杆3表面的螺纹15方向相反。
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和图2)通过在底板1和支撑板2的两侧均设置有插板6,在支撑模板时可以根据需求向底板1和支撑板2的两侧连接底延长板10和上延长板11,从而可以增加对模板的支撑面积,使装置能够适用更多的支撑环境需求。
其中,所述转筒8上端和下端的支撑杆3上均通过螺纹15旋接固定有螺母7,且每个支撑杆3上固定有两个螺母7。
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通过使转筒8上端和下端的支撑杆3上均通过螺纹15旋接固定有螺母7,且每个支撑杆3上固定有两个螺母7,在转动转筒8调整支撑杆3的长度之后,可以转动螺母7使其与转筒8的表面贴合,避免在使用时转筒8转动使支撑杆3的长度缩短而影响支撑效果。
其中,所述支撑杆3的底部开设有插孔16,且支撑杆3的底部通过插栓5贯穿插孔16和连接座9的方式与底延长板10连接固定。
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通过插栓5贯穿插孔16和连接座9可以实现支撑杆3与底延长板10的连接。
其中,所述支撑筒13的内部固定有千斤顶17,千斤顶17的上方支撑在伸缩杆14的底部。
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通过千斤顶17可以调整支撑板2被支撑起的高度。
其中,所述支撑筒13的前侧下端开设有通口12,且千斤顶17的压杆和泄压阀均位于通口12处。
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通过支撑筒13前侧开设的通口12可以对支撑筒13内部的千斤顶17进行操作。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土木工程用组合式支撑桩,包括底板1、支撑板2、支撑杆3、支撑座4、插栓5、插板6、螺母7、转筒8、连接座9、底延长板10、上延长板11、通口12、支撑筒13、伸缩杆14、螺纹15、插孔16、千斤顶17、插槽18,部件均为通用标准件或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的部件,其结构和原理都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可通过技术手册得知或通过常规实验方法获知,工作时,使底板1置于需要支撑模板的下方,然后操作千斤顶17使其支撑起伸缩杆14,从而将支撑板2牢固的支撑在模板的下方,在需要增加装置的支撑面积时,可以使底板1和支撑板2的左右侧分别固定底延长板10和上延长板11,使底延长板10和上延长板11的插槽插18在底板1和支撑板2的插板6外侧,然后使插栓5贯穿底延长板10(上延长板11)和插板6,实现底板1与底延长板10、支撑板2与上延长板11的连接固定,然后使支撑杆3置于连接座4的内侧,并使插栓5贯穿连接座9和支撑杆3底部的插孔16,实现支撑杆3与底延长板10的连接固定,然后使支撑杆3的上方置于支撑座4的下方,转动转筒8使上端和下端的支撑杆3均向外旋出,从而增加了支撑杆3的长度,使支撑杆3在支撑座4下方抵紧上延长板11,从而增加了对模板的支撑面积和强度,之后使螺母7旋转与转筒8的表面接触,对转筒8的位置起到限定的作用,避免支撑杆3缩短而无法支撑在底延长板10和上延长板11之间。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Claims (5)

1.一种土木工程用组合式支撑桩,包括底板(1)和支撑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2)位于底板(1)的正上方,底板(1)的上端中部固定有支撑筒(13),且支撑板(2)底部连接的伸缩杆(14)插置于支撑筒(13)的内部;
所述底板(1)和支撑板(2)的两侧中部均焊接固定有插板(6),且底板(1)和支撑板(2)的左侧分别通过插栓(5)固定有底延长板(10)和上延长板(11),所述插板(6)插置于底延长板(10)和上延长板(11)的插槽(18)内,且插栓(5)贯穿插板(6)上的孔并延伸至底延长板(10)和上延长板(11)的外部,底延长板(10)的上方通过连接座(9)连接有支撑杆(3),支撑杆(3)的上方支撑在上延长板(11)下方的支撑座(4)内,支撑杆(3)的下端外圈旋接固定有转筒(8),且转筒(8)内侧支撑杆(3)分为两段,上端所述支撑杆(3)和下端所述支撑杆(3)均通过表面的螺纹(15)旋接固定在转筒(8)内,且上端支撑杆(3)和下端支撑杆(3)表面的螺纹(15)方向相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土木工程用组合式支撑桩,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筒(8)上端和下端的支撑杆(3)上均通过螺纹(15)旋接固定有螺母(7),且每个支撑杆(3)上固定有两个螺母(7)。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土木工程用组合式支撑桩,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3)的底部开设有插孔(16),且支撑杆(3)的底部通过插栓(5)贯穿插孔(16)和连接座(9)的方式与底延长板(10)连接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土木工程用组合式支撑桩,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筒(13)的内部固定有千斤顶(17),千斤顶(17)的上方支撑在伸缩杆(14)的底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土木工程用组合式支撑桩,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筒(13)的前侧下端开设有通口(12),且千斤顶(17)的压杆和泄压阀均位于通口(12)处。
CN202020270580.7U 2020-03-08 2020-03-08 一种土木工程用组合式支撑桩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235910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270580.7U CN212359105U (zh) 2020-03-08 2020-03-08 一种土木工程用组合式支撑桩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270580.7U CN212359105U (zh) 2020-03-08 2020-03-08 一种土木工程用组合式支撑桩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359105U true CN212359105U (zh) 2021-01-15

Family

ID=741462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270580.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2359105U (zh) 2020-03-08 2020-03-08 一种土木工程用组合式支撑桩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35910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559773U (zh) 预制柱的可调节支撑架
CN212359105U (zh) 一种土木工程用组合式支撑桩
CN109736498B (zh) 一种拼接式幕墙用可多向调节的固定装置
CN107834954A (zh) 一种便于调整水平且抗震效果好的太阳能板安装台
CN214658989U (zh) 一种装配式建筑墙体安装用临时固定架
CN215055325U (zh) 一种钢结构桁架板短外挑板免支模装置
CN215859265U (zh) 一种建筑工程支撑装置
CN212317547U (zh) 一种新型剪力墙加固支撑系统
CN219298455U (zh) 一种房建结构的临时架
CN220100535U (zh) 一种抹灰机阴阳角自动变换抹灰装置
CN212230012U (zh) 一种广告制作用悬挂装置
CN215212378U (zh) 一种建筑模板连接锁紧装置
CN220061212U (zh) 一种显示装置垒装背部支撑架组件
CN211851430U (zh) 一种地铁车站站台门门槛底部可调支撑座
CN216341308U (zh) 一种抗震型装配式板房
CN213806564U (zh) 一种墙体浇筑模板用剪力墙支撑
CN212105102U (zh) 一种建筑工地施工浇筑板结构
CN214885606U (zh) 一种框架柱钢筋绑扎支架
CN214739283U (zh) 一种混凝土排架柱
CN218323481U (zh) Z型檩条端部连接装置
CN216865812U (zh) 一种具有隔音功能的泡棉墙贴
CN216429204U (zh) 一种输电铁塔底座预制钢架
CN217679977U (zh) 一种具有可拆卸双层结构防侧倒的环保型建筑墙板
CN214744230U (zh) 一种地脚调平机构
CN217733813U (zh) 公路隔音屏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Zhang Kai

Inventor after: Wang Guan

Inventor before: Wang Guan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204

Address after: No.25, Jingdong Road, Jingxi street, Sanyuan District, Sanming City, Fujian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ANMING University

Address before: 116000 building 54, Quanshui xingfuli community, Ganjingzi District, Dalian City, Liaoni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Wang Guan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