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355021U - 一种防振包装盒 - Google Patents

一种防振包装盒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355021U
CN212355021U CN202020540065.6U CN202020540065U CN212355021U CN 212355021 U CN212355021 U CN 212355021U CN 202020540065 U CN202020540065 U CN 202020540065U CN 212355021 U CN212355021 U CN 21235502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cavity
air cavity
vibration
inner pa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540065.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袁子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Shangpuru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Shangpuru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Shangpuru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Shangpuru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540065.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35502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35502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355021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uffer Packag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包装盒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振包装盒,包括侧板,侧板包括内板和位于内板一侧的外板,内板上设置有若干成阵列方式排布的第一凹腔,外板上设置有若干成阵列方式排布的第二凹腔,第二凹腔与第一凹腔相对设置且形成气腔,相邻的气腔之间设有连接通道,连接通道上设置有可将连接通道内的气体挤压到相邻气腔内的封口部。气腔内充满气体,当包装盒由于外部原因产生振动时,气腔可以对包装盒起到减振的效果。当挤压塑封封口部时,连接通道内的空气挤压进入气腔,使得气腔内压力增加,加强了包装盒防振效果。同时,封口部封闭后使气腔各自独立,即便是一个气腔损坏漏气,也不会导致其他气腔漏气,保证了包装盒的防振性能。

Description

一种防振包装盒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包装盒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振包装盒。
背景技术
随着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大量的商品包裹通过物流快递被运输。一个商品包装盒在物流传递过程中,要经过多次分检、装车及卸车。
而目前包裹的包装盒不具防撞击功能,有的物流人员操作不细致,例如丢掷过程中用力过大,会容易导致包装盒内的物品损坏。因此物流传递过程中,防止因撞击或振动而损坏物品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振包装盒,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物流传递过程中,包装盒因撞击或振动而导致物品损坏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防振包装盒,包括侧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包括内板和位于所述内板一侧的外板,所述内板上设置有若干成阵列方式排布的第一凹腔,所述外板上设置有若干成阵列方式排布的第二凹腔,所述第二凹腔与所述第一凹腔相对设置且形成气腔,相邻的所述气腔之间设有连接通道,所述连接通道上设置有可将所述连接通道内的气体挤压到相邻所述气腔内的封口部。
进一步地,所述内板和所述外板均采用0.2-1.0毫米厚的硬质塑料片材制成。
进一步地,所述内板和所述外板均采用至少两层硬质塑料片材复合制成。
进一步地,所述侧板的边缘设置有密封件,所述密封件用于所述气腔封边。
进一步地,所述侧板上设置有适于将所述侧板折弯的折弯线。
进一步地,所述侧板的一侧设置有用于与相邻所述侧板连接的连接条。
进一步地,所述侧板设置有四块,四块所述侧板与所述连接条围合成盒身。
进一步地,所述包装盒还包括盒盖,所述盒盖设置在其中四块所述侧板之一的顶部。
进一步地,所述包装盒还包括盒底,所述盒底设置在其中四块所述侧板之一的底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通过设置气腔,气腔内充满气体,当包装盒由于外部原因产生振动时,气腔可以对包装盒起到减振的效果,避免包装盒内的物品损坏,气腔的设置使得包装盒具有防振的效果。
2、通过设置连接通道和封口部,当挤压塑封封口部时,连接通道内的空气挤压进入气腔,使得气腔内的压力增加,进一步加强了包装盒防振效果。同时,封口部封闭后使得气腔各自独立,即便是其中一个气腔损坏漏气,也不会导致其他气腔漏气,保证了包装盒的防振性能。
3、传统的气腔结构的材料都比较软,只能包裹物件,不能成型为方型盒子。内板和外板均采用硬质塑料片材制成,使得此种包装盒可以制作成硬质的盒型,便于放置物品。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防振包装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防振包装盒所采用的侧板的整体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防振包装盒所采用的侧板的气腔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防振包装盒所采用的折弯线的位置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防振包装盒所采用的连接条的位置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侧板;11、内板;111、第一凹腔;12、外板;121、第二凹腔;13、密封件;14、折弯线;15、连接条;2、气腔;3、连接通道;31、封口部;4、盒盖;5、盒底。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参照图1至图3,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防振包装盒,包括四个侧板1,每个侧板1均包括内板11和位于内板11一侧的外板12,内板11上设置有若干成阵列方式排布的第一凹腔111,外板12上设置有若干成阵列方式排布的第二凹腔121,第二凹腔121与第一凹腔111相对设置且形成气腔2,相邻的气腔2之间设有连接通道3,连接通道3上设置有可将连接通道3内的气体挤压到相邻气腔2内的封口部31。
具体地,内板11和外板12均采用0.2-1.0毫米厚的硬质塑料片材制成,内板11和外板12采用至少两层硬质塑料片材复合制成。内板11上通过模压或吸塑工艺制作有若干成阵列方式排布的第一凹腔111,外板12上通过模压或吸塑工艺制作有若干成阵列方式排布的第二凹腔121,内板11 与外板12对位粘接形成侧板1,即,第一凹腔111与第二凹腔121对位粘接形成气腔2。其中粘接方式可以采用加热、超声波或高周波等加工方式。其中,内板11与外板12也可采用单层硬质塑料片材复合制成。
通过设置气腔2,气腔2内充满气体,当包装盒由于外部原因产生振动时,气腔2可以对包装盒起到减振的效果,避免包装盒内的物品损坏,气腔2的设置使得包装盒具有防振的效果。
封口部31可以采用加热、超声波或高周波等加工方式,对封口部31 进行封闭,使得气腔2各自独立,不再互相连通。通过设置连接通道3和封口部31,当挤压塑封封口部31时,连接通道3内的空气挤压进入气腔2,使得气腔2内的压力增加,进一步加强了包装盒防振效果。同时,封口部 31密封后使得气腔2各自独立,即便是其中一个气腔2损坏漏气,也不会导致其他气腔2漏气,保证了包装盒的防振性能。
参照图1至图3,进一步地,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防振包装盒,侧板1的边缘设置有密封件13,密封件13用于气腔2封边。
具体地,内板11和/或外板12的边缘设置有密封件13,当内板11与外板12对位粘接后,可通过采用加热、超声波或高周波等加工方式使得密封件13密封侧板1的边缘,避免气腔2内的气体泄漏。
其中,内板11和/或外板12的边缘设置有密封件13包含以下三种情况:内板11的边缘设置有密封件13;外板12的边缘设置有密封件13;内板11和外板12的边缘均设置有密封件13;上述三种情况的设置,均可以实现对侧板1的边缘进行密封。
参照图4,进一步地,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防振包装盒,侧板1上设置有适于将侧板1折弯的折弯线14。
具体地,在设置有气腔2的侧板1上采用加热、超声波或高周波等加工方式设置有折弯线14,折弯线14经过气腔2的,把气腔2部分连接,使得一个气腔2分割成两个较小的气腔2。
通过设置折弯线14,可以将大块的侧板1进行折弯,形成较小的侧板 1,进而便于侧板1围合形成方形的盒体。此种设置不必将每块侧板1都进行剪裁,在后续盒体安装时,若有多个侧板1直接连接,则减少了安装工序,进一步提高了盒体的制造效率。
参照图5,进一步地,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防振包装盒,侧板1的一侧设置有连接侧板1的连接条15。
具体地,四个侧板1成“一字”排列,一端设置有连接条15,通过设置的折弯线14对四个侧板1进行折弯,且将连接条15与远离连接条的侧板1一端相连接围合成盒身。包装盒还包装盒盖4,盒盖4设置在其中四块侧板1之一的顶部。包装盒还包括盒底5,盒底5设置在其中四块侧板1之一的底部。盒盖4和盒底5可以采用与侧板1相同的材质制成,也可采用普通的平面板。盒盖4和盒底5可以采用自锁、铆钉或胶带封底等方式完成包装盒的封闭。
其中,包装盒上也可不设置盒盖4和盒底5,此时可对四个侧板1进行弯折,然后通过设置的连接条15对侧板1进行固定连接围合成盒身。然后再沿盒身顶端的折弯线14从上至下裁剪相同的长度,在裁剪的末端对盒身进行弯折,对弯折后的盒身依次进行拼搭,形成盒体的顶盖。盒体的底面制作方法同顶盖,故不加以赘述。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防振包装盒,包括侧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1)包括内板(11)和位于所述内板(11)一侧的外板(12),所述内板(11)上设置有若干成阵列方式排布的第一凹腔(111),所述外板(12)上设置有若干成阵列方式排布的第二凹腔(121),所述第二凹腔(121)与所述第一凹腔(111)相对设置且形成气腔(2),相邻的所述气腔(2)之间设有连接通道(3),所述连接通道(3)上设置有可将所述连接通道(3)内的气体挤压到相邻所述气腔(2)内的封口部(31)。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振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板(11)和所述外板(12)均采用0.2-1.0毫米厚的硬质塑料片材制成。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振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板(11)和所述外板(12)均采用至少两层塑料片材复合制成。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振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1)的边缘设置有密封件(13),所述密封件(13)用于所述气腔(2)封边。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振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1)上设置有适于将所述侧板(1)折弯的折弯线(14)。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防振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1)的一侧设置有用于连接所述侧板(1)的连接条(15)。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防振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1)设置有四块,四块所述侧板(1)与所述连接条(15)围合成盒身。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防振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装盒还包括盒盖(4),所述盒盖(4)设置在其中四块所述侧板(1)之一的顶部。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防振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装盒还包括盒底(5),所述盒底(5)设置在其中四块所述侧板(1)之一的底部。
CN202020540065.6U 2020-04-13 2020-04-13 一种防振包装盒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235502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540065.6U CN212355021U (zh) 2020-04-13 2020-04-13 一种防振包装盒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540065.6U CN212355021U (zh) 2020-04-13 2020-04-13 一种防振包装盒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355021U true CN212355021U (zh) 2021-01-15

Family

ID=741403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540065.6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2355021U (zh) 2020-04-13 2020-04-13 一种防振包装盒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35502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899101B2 (ja) 立体状緩衝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KR100965350B1 (ko) 흡출식 공기포장백과 그 포장방법
EP2058236B1 (en) Packing member for honeycomb structured body and method for transporting honeycomb structured body
CN201074090Y (zh) 液晶面板包装盒
US8813961B2 (en) Automatically retracting cushioning device
CN212355021U (zh) 一种防振包装盒
US20150191290A1 (en) Cushioning carton
CN211469392U (zh) 具有缓冲功能的纸箱
CN210708757U (zh) 充气盒体结构以及包装盒
CN212921897U (zh) 一种隔断组件及使用其的冲浪板
CN213200401U (zh) 一种嵌有金属板条的抗挤压纸箱
CN210140120U (zh) 用于放置大型易碎物品的包装
CN211469378U (zh) 盒体结构
CN220032692U (zh) 一种电镀件真空包装
CN217295361U (zh) 一种遥控器吸塑盒
CN211466673U (zh) 一种气泡膜组件以及包装容纳装置
CN218777262U (zh) 抗撞击的瓦楞纸板
CN220115242U (zh) 一种具有抗压结构的epe珍珠棉垫片
KR100804984B1 (ko) 친환경 음극선관용 넥크레스 훤넬 포장재
CN220885223U (zh) 一种吸塑盒
CN209617952U (zh) 包装箱用内盒缓冲固定装置
CN218086526U (zh) 一种具有保温效果的纸箱
CN218199517U (zh) 一种稳定高抗压包装盒
CN210116752U (zh) 包装盒体
CN210556143U (zh) 包装盒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