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354373U - 冷却脱硫系统及船舶 - Google Patents

冷却脱硫系统及船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354373U
CN212354373U CN202021132192.9U CN202021132192U CN212354373U CN 212354373 U CN212354373 U CN 212354373U CN 202021132192 U CN202021132192 U CN 202021132192U CN 212354373 U CN212354373 U CN 21235437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awater
valve
branch
ship
pum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132192.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晟江
顾伟杰
卢承谦
赖昌伟
陆鹏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Merchant Ship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of CSSC No 604 Research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Merchant Ship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of CSSC No 604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Merchant Ship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of CSSC No 604 Research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Merchant Ship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of CSSC No 604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to CN202021132192.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35437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35437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35437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reating Waste Ga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冷却脱硫系统及船舶,涉及船舶的技术领域,冷却脱硫系统包括依次连通的海水泵、海水冷却系统以及脱硫系统;海水冷却系统的出水端设置有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第一支路能够与脱硫系统的进水端连通;第二支路能够与船舶的外界连通;海水泵为变频泵。由于海水冷却系统和脱硫系统共用一个海水泵,这样能够减少海水泵设置的数量,减少海水总管的数量,能够减少船体上的开孔数量或者开口面积,减少了设置成本,令设计与建造更加简单;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的设置,能够根据脱硫系统所需的海水量来对流入脱硫系统中的海水流量进行调节,使海水泵能够同时满足冷却海水和洗涤海水的不同流量需求;变频泵的设置还能够达到节能的目的。

Description

冷却脱硫系统及船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船舶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冷却脱硫系统及船舶。
背景技术
目前,船舶上设置有海水冷却系统和脱硫系统。
在现有技术中,海水冷却系统和脱硫系统各自独立设置。脱硫系统用的洗涤海水由洗涤海水泵直接驳运至脱硫塔,洗涤海水泵专用于脱硫系统。冷却系统用的冷却海水由冷却海水泵直接驳运至中央冷却器,冷却海水泵专用于冷却系统。
但是,上述设置的海水泵数量较多、海水总管数量较多、在船体上开孔数量较多或者开孔面积较大,提高了设置成本,造成了设计与建造的复杂化的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冷却脱硫系统及船舶,以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单独设置海水冷却系统和脱硫系统所导致的设置成本较高,设计与建造较复杂化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冷却脱硫系统,包括:依次连通的海水泵、海水冷却系统以及脱硫系统;所述海水冷却系统的出水端设置有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所述第一支路能够与所述脱硫系统的进水端连通;所述第二支路能够与船舶的外界连通;所述海水泵为变频泵。
进一步的,所述海水冷却系统的出水端设置有三通阀;所述三通阀分别与所述海水冷却系统、所述第一支路以及所述第二支路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支路上设置有第一开关阀,所述第二支路上设置有第二开关阀。
进一步的,所述海水冷却系统包括多个中央冷却器;多个所述中央冷却器的一端分别与所述海水泵连通,另一端分别与所述海水冷却系统的出水端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中央冷却器包括海水进水口、海水出水口、第一进水管路、第一出水管路、第二进水管路以及第二出水管路;所述第一进水管路、所述第一出水管路、所述第二进水管路以及所述第二出水管路上分别设置有第一阀门、第二阀门、第三阀门以及第四阀门;所述第一进水管路和所述第二进水管路的第一端均与所述海水泵连通,另一端分别与所述海水进水口和所述海水出水口连通;所述第一出水管路和所述第二出水管路的一端均与所述海水冷却系统的出水端连通,另一端分别与所述海水进水口和所述海水出水口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三通阀为手动阀或者遥控阀。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开关阀为手动阀或者遥控阀;所述第二开关阀为手动阀或者遥控阀。
进一步的,所述冷却脱硫系统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分别用于与船舶主机、船舶发电机组、所述海水泵以及所述三通阀连接;所述控制器用于采集所述船舶主机的负荷数据和所述船舶发电机组的负荷数据,并根据所述船舶主机的负荷数据和所述船舶发电机组的负荷数据控制所述海水泵的流量和/或所述三通阀的开度。
进一步的,所述冷却脱硫系统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分别与船舶主机、船舶发电机组、所述海水泵、所述第一开关阀和所述第二开关阀连接;所述控制器用于采集所述船舶主机的负荷数据和所述船舶发电机组的负荷数据,并根据所述船舶主机的负荷数据和所述船舶发电机组的负荷数据控制所述海水泵的流量和/或所述第二开关阀的开度。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船舶,所述船舶包括上述的冷却脱硫系统。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冷却脱硫系统,在使用过程中,海水经由海水箱吸入,通过海水泵驳运至海水冷却系统,经过热交换后将机舱设备的废热带走;然后令第一支路与海水冷却系统的出水端连通,海水继续被驳运至脱硫系统进行脱硫。若脱硫系统需要的海水量小于海水冷却系统需要的海水量,令第二支路也与海水冷却系统的出水端连通,一部分海水继续被驳运至脱硫系统进行脱硫,另一部分海水被排出至船舷外。另外,海水泵为变频泵,变频泵能够通过对电机的变频来改变电机的转速,从而达到对海水泵的流量、扬程等技术参数的调整,起到控制的作用,从而达到节能的目的。由上可知,由于海水冷却系统和脱硫系统共用一个海水泵,这样能够减少海水泵设置的数量,减少海水总管的数量,能够减少船体上的开孔数量或者开口面积,减少了设置成本,令设计与建造更加简单;海水泵配置数量的减少还见降低了系统故障点,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工作负荷;并且,系统实现比较简单,适用于老船加装升级和新船配装。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的设置,能够根据脱硫系统所需的海水量来对流入脱硫系统中的海水流量进行调节,使海水泵能够同时满足冷却海水和洗涤海水的不同流量需求;另外,变频泵的设置还能够达到节能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船舶,在使用过程中,海水经由海水箱吸入,通过海水泵驳运至海水冷却系统,经过热交换后将机舱设备的废热带走;然后令第一支路与海水冷却系统的出水端连通,海水继续被驳运至脱硫系统进行脱硫。若脱硫系统需要的海水量小于海水冷却系统需要的海水量,令第二支路也与海水冷却系统的出水端连通,一部分海水继续被驳运至脱硫系统进行脱硫,另一部分海水被排出至船舷外。另外,海水泵为变频泵,变频泵能够通过对电机的变频来改变电机的转速,从而达到对海水泵的流量、扬程等技术参数的调整,起到控制的作用,从而达到节能的目的。由上可知,上述船舶中,由于海水冷却系统和脱硫系统共用一个海水泵,这样能够减少海水泵设置的数量,减少海水总管的数量,能够减少船体上的开孔数量或者开口面积,减少了设置成本,令设计与建造更加简单;海水泵配置数量的减少还见降低了系统故障点,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工作负荷;并且,系统实现比较简单,适用于老船加装升级和新船配装。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的设置,能够根据脱硫系统所需的海水量来对流入脱硫系统中的海水流量进行调节,使海水泵能够同时满足冷却海水和洗涤海水的不同流量需求;另外,变频泵的设置还能够达到节能的目的。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冷却脱硫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冷却脱硫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三通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三通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和图2中的A处的结构放大图。
图标:1-海水泵;2-海水冷却系统;3-脱硫系统;4-第一支路;5-第二支路;6-三通阀;7-第一开关阀;8-第二开关阀;9-中央冷却器;10-海水进水口;11-海水出水口;12-第一进水管路;13-第一出水管路;14-第二进水管路;15-第二出水管路;16-第一阀门;17-第二阀门;18-第三阀门;19-第四阀门;20-进气口;21-出气口;22-洗涤水进水口;23-洗涤水出水口;24-烟气监测仪;25-洗涤水监测仪;26-第一排水阀;27-第二排水阀;28-脱硫塔;29-海水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冷却脱硫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冷却脱硫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冷却脱硫系统,包括:依次连通的海水泵1、海水冷却系统2以及脱硫系统3;海水冷却系统2的出水端设置有第一支路4和第二支路5;第一支路4能够与脱硫系统3的进水端连通;第二支路5能够与船舶的外界连通;海水泵1为变频泵。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冷却脱硫系统,在使用过程中,海水经由海水箱29吸入,通过海水泵1驳运至海水冷却系统2,经过热交换后将机舱设备的废热带走;然后令第一支路4与海水冷却系统2的出水端连通,海水继续被驳运至脱硫系统3进行脱硫。若脱硫系统3需要的海水量小于海水冷却系统2需要的海水量,令第二支路5也与海水冷却系统2的出水端连通,一部分海水继续被驳运至脱硫系统3进行脱硫,另一部分海水被排出至船舷外。另外,海水泵1为变频泵,变频泵能够通过对电机的变频来改变电机的转速,从而达到对海水泵1的流量、扬程等技术参数的调整,起到控制的作用,从而达到节能的目的。
由上可知,由于海水冷却系统2和脱硫系统3共用一个海水泵1,这样能够减少海水泵1设置的数量,减少海水总管的数量,能够减少船体上的开孔数量或者开口面积,减少了设置成本,令设计与建造更加简单;海水泵1配置数量的减少还见降低了系统故障点,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工作负荷;并且,系统实现比较简单,适用于老船加装升级和新船配装。第一支路4和第二支路5的设置,能够根据脱硫系统3所需的海水量来对流入脱硫系统3中的海水流量进行调节,使海水泵1能够同时满足冷却海水和洗涤海水的不同流量需求;另外,变频泵的设置还能够达到节能的目的。
如图1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海水冷却系统2的出水端设置有三通阀6;三通阀6分别与海水冷却系统2、第一支路4以及第二支路5连通。
进一步的,三通阀6为手动阀或者遥控阀。
其中,遥控阀的遥控方式可以为气动、液动、电动或者电磁等等。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三通阀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三通阀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和图4所示,三通阀6的设置方向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
本实施例中,在使用过程中,海水泵1通过海水冷却系统2后,调节三通阀6,令第一支路4与海水冷却系统2的出水端连通,以使海水流至脱硫系统3。若脱硫系统3需要的海水量小于海水冷却系统2需要的海水量,调节三通阀6,令第二支路5也与海水冷却系统2的出水端连通,使一部分海水继续被驳运至脱硫系统3进行脱硫,另一部分海水被排出至船舷外。三通阀6的设置结构简单,操作简便,且设置成本较低。
如图2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的,第一支路4上设置有第一开关阀7,第二支路5上设置有第二开关阀8。
进一步的,第一开关阀7为手动阀或者遥控阀;第二开关阀8为手动阀或者遥控阀。
其中,遥控阀的遥控方式可以为气动、液动、电动或者电磁等等。
具体的,第一开关阀7和第二开关阀8为直通阀。
本实施例中,在使用过程中,海水泵1通过海水冷却系统2后,打开第一开关阀7,令第一支路4与海水冷却系统2的出水端连通,以使海水流至脱硫系统3。若脱硫系统3需要的海水量小于海水冷却系统2需要的海水量,再打开第二开关阀8,令第二支路5也与海水冷却系统2的出水端连通,使一部分海水继续被驳运至脱硫系统3进行脱硫,另一部分海水被排出至船舷外。第一开关阀7和第二开关阀8的设置结构简单,操作简便,且设置成本较低。
如图1和图2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海水冷却系统2包括多个中央冷却器9;多个中央冷却器9的一端分别与海水泵1连通,另一端分别与海水冷却系统2的出水端连通。
具体的,多个中央冷却器9并联设置。
进一步的,脱硫系统3包括脱硫塔28。脱硫塔28上设置有进气口20、出气口21、洗涤水进水口22以及洗涤水出水口23;出气口21处设置有烟气监测仪24,烟气监测仪24用于检测出气口21处的污染气体含量;洗涤水出水口23处设置有洗涤水监测仪25;洗涤水监测仪25用于洗涤水出水口23处的水质状况。
洗涤水出水口23处设置有第一排水阀26;第二支路5上设置有第二排水阀27。
本实施例中,在使用过程中,工作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开启一个或者多个中央冷却器9,这样既能够满足冷却要求,又能够起到节约能耗的作用。
图5为图1和图2中的A处的结构放大图;如图5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的,中央冷却器9包括海水进水口10、海水出水口11、第一进水管路12、第一出水管路13、第二进水管路14以及第二出水管路15;第一进水管路12、第一出水管路13、第二进水管路14以及第二出水管路15上分别设置有第一阀门16、第二阀门17、第三阀门18以及第四阀门19;第一进水管路12和第二进水管路14的第一端均与海水泵1连通,另一端分别与海水进水口10和海水出水口11连通;第一出水管路13和第二出水管路15的一端均与海水冷却系统2的出水端连通,另一端分别与海水进水口10和海水出水口11连通。
具体的,第一阀门16、第二阀门17、第三阀门18以及第四阀门19均可以为直通阀。
本实施例中,在使用过程中,在进行冷却步骤时,工作人员将第一阀门16和第二阀门17开启,将第三阀门18和第四阀门19关闭,以令第一进水管路12和第一出水管路13连通,令第二进水管路14和第二出水管路15断开。海水经由第一进水管路12进入至海水进水口10后,从海水出水口11通出,并经过第一出水管路13流至海水冷却系统2的出水端。在进行反冲洗的步骤时,工作人员将第一阀门16和第二阀门17关闭,将第三阀门18和第四阀门19开启,以令第一进水管路12和第一出水管路13断开,令第二进水管路14和第二出水管路15连通。海水经由第二进水管路14进入至海水出水口11后,从海水进水口10通出,并经过第二出水管路15流至海水冷却系统2的出水端,以完成对中央冷却器9的反冲洗。其中,多个中央冷却器9可以同时进行冷却或者同时进行反冲洗,或者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各自的冷却或者反冲洗步骤。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冷却脱硫系统还包括控制器;控制器分别用于与船舶主机、船舶发电机组、海水泵1以及三通阀6连接;控制器用于采集船舶主机的负荷数据和船舶发电机组的负荷数据,并根据船舶主机的负荷数据和船舶发电机组的负荷数据控制海水泵1的流量和/或三通阀6的开度。
本实施例中,在使用过程中,控制器采集到船舶主机的负荷数据和船舶发电机组的负荷数据,从而推算出烟气量的变化,烟气量增大时,脱硫系统3所需的洗涤水增多,此时控制器控制海水泵1增大流量;或者控制三通阀6的开度以减少流入第二支路5的海水量,增大流入第一支路4的海水量;或者同时控制海水泵1增大流量和控制三通阀6的开度以减少流入第二支路5的海水量,增大流入第一支路4的海水量。上述设置能够根据设备的烟气量变化而改变通入至第一支路4的海水量,从而起到节约能源的作用。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冷却脱硫系统还包括控制器;控制器分别与船舶主机、船舶发电机组、海水泵1、第一开关阀7和第二开关阀8连接;控制器用于采集船舶主机的负荷数据和船舶发电机组的负荷数据,并根据船舶主机的负荷数据和船舶发电机组的负荷数据控制海水泵1的流量和/或第二开关阀8的开度。
本实施例中,在使用过程中,控制器采集到船舶主机的负荷数据和船舶发电机组的负荷数据,从而推算出烟气量的变化,烟气量增大时,脱硫系统3所需的洗涤水增多,此时控制器控制海水泵1增大流量;或者控制第二开关阀8的减小开度以减少流入第二支路5的海水量,增大流入第一支路4的海水量;或者同时控制海水泵1增大流量和控制第二开关阀8的减小开度以减少流入第二支路5的海水量,增大流入第一支路4的海水量。上述设置能够根据设备的烟气量变化而改变通入至第一支路4的海水量,从而起到节约能源的作用。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船舶,船舶包括上述的冷却脱硫系统。
本实施例中,在使用过程中,海水经由海水箱29吸入,通过海水泵1驳运至海水冷却系统2,经过热交换后将机舱设备的废热带走;然后令第一支路4与海水冷却系统2的出水端连通,海水继续被驳运至脱硫系统3进行脱硫。若脱硫系统3需要的海水量小于海水冷却系统2需要的海水量,令第二支路5也与海水冷却系统2的出水端连通,一部分海水继续被驳运至脱硫系统3进行脱硫,另一部分海水被排出至船舷外。另外,海水泵1为变频泵,变频泵能够通过对电机的变频来改变电机的转速,从而达到对海水泵1的流量、扬程等技术参数的调整,起到控制的作用,从而达到节能的目的。
由上可知,上述船舶中,由于海水冷却系统2和脱硫系统3共用一个海水泵1,这样能够减少海水泵1设置的数量,减少海水总管的数量,能够减少船体上的开孔数量或者开口面积,减少了设置成本,令设计与建造更加简单;海水泵1配置数量的减少还见降低了系统故障点,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工作负荷;并且,系统实现比较简单,适用于老船加装升级和新船配装。第一支路4和第二支路5的设置,能够根据脱硫系统3所需的海水量来对流入脱硫系统3中的海水流量进行调节,使海水泵1能够同时满足冷却海水和洗涤海水的不同流量需求;另外,变频泵的设置还能够达到节能的目的。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冷却脱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脱硫系统包括:依次连通的海水泵、海水冷却系统以及脱硫系统;
所述海水冷却系统的出水端设置有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所述第一支路能够与所述脱硫系统的进水端连通;所述第二支路能够与船舶的外界连通;
所述海水泵为变频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脱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海水冷却系统的出水端设置有三通阀;
所述三通阀分别与所述海水冷却系统、所述第一支路以及所述第二支路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脱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路上设置有第一开关阀,所述第二支路上设置有第二开关阀。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冷却脱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海水冷却系统包括多个中央冷却器;
多个所述中央冷却器的一端分别与所述海水泵连通,另一端分别与所述海水冷却系统的出水端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冷却脱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央冷却器包括海水进水口、海水出水口、第一进水管路、第一出水管路、第二进水管路以及第二出水管路;
所述第一进水管路、所述第一出水管路、所述第二进水管路以及所述第二出水管路上分别设置有第一阀门、第二阀门、第三阀门以及第四阀门;
所述第一进水管路和所述第二进水管路的第一端均与所述海水泵连通,另一端分别与所述海水进水口和所述海水出水口连通;所述第一出水管路和所述第二出水管路的一端均与所述海水冷却系统的出水端连通,另一端分别与所述海水进水口和所述海水出水口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却脱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三通阀为手动阀或者遥控阀。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冷却脱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关阀为手动阀或者遥控阀;所述第二开关阀为手动阀或者遥控阀。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却脱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脱硫系统还包括控制器;
所述控制器分别用于与船舶主机、船舶发电机组、所述海水泵以及所述三通阀连接;所述控制器用于采集所述船舶主机的负荷数据和所述船舶发电机组的负荷数据,并根据所述船舶主机的负荷数据和所述船舶发电机组的负荷数据控制所述海水泵的流量和/或所述三通阀的开度。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冷却脱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脱硫系统还包括控制器;
所述控制器分别与船舶主机、船舶发电机组、所述海水泵、所述第一开关阀和所述第二开关阀连接;所述控制器用于采集所述船舶主机的负荷数据和所述船舶发电机组的负荷数据,并根据所述船舶主机的负荷数据和所述船舶发电机组的负荷数据控制所述海水泵的流量和/或所述第二开关阀的开度。
10.一种船舶,其特征在于,所述船舶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冷却脱硫系统。
CN202021132192.9U 2020-06-17 2020-06-17 冷却脱硫系统及船舶 Active CN21235437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132192.9U CN212354373U (zh) 2020-06-17 2020-06-17 冷却脱硫系统及船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132192.9U CN212354373U (zh) 2020-06-17 2020-06-17 冷却脱硫系统及船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354373U true CN212354373U (zh) 2021-01-15

Family

ID=741500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132192.9U Active CN212354373U (zh) 2020-06-17 2020-06-17 冷却脱硫系统及船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35437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01796A (zh) * 2021-04-21 2021-07-13 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第六0四研究院) 用于脱硫减排系统和中央冷却系统的海水流量控制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01796A (zh) * 2021-04-21 2021-07-13 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第六0四研究院) 用于脱硫减排系统和中央冷却系统的海水流量控制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354373U (zh) 冷却脱硫系统及船舶
CN108609113B (zh) 一种坞内调试冷却水供水方法
CN109733579B (zh) 船舶中央冷却水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及船舶
WO2004039660A2 (en) Ballast exchange system for marine vessels
CN202783722U (zh) 舷外冷却的全回转拖船
CN108482580B (zh) 压载系统、浮船坞和浮船坞系统
JP2021509011A (ja) 養魚場及び動作の方法
CN113386900A (zh) 一种兼具消防、舱底和压载功能的船舶水系统
CN112572752A (zh) 一种船用海水冷却泵变频节能方法
CN211076306U (zh) 一种节能型船舶机舱低温淡水冷却控制装置
CN206113263U (zh) 一种船、船用空调及其防倒灌凝水收集装置
CN110775217B (zh) 一种基于驳船或码头的船舶压载水处理系统及处理方法
CN108867766B (zh) 核动力船舶重要厂用水系统的应急供水方法
CN209814249U (zh) 船舶的水冷却系统及船舶
CN111681485A (zh) 一种移动式破损抗沉训练模拟舱
CN216269866U (zh) 一体船液压控制系统及一体船
CN203939565U (zh) 水冷式消音器
CN107867137B (zh) 一种适用于两栖无人船的桅杆装置
KR20130039398A (ko) 선박의 밸러스트 시스템
CN211799864U (zh) 与海水冷却系统相结合的船舶脱硫系统及船舶
JP2011206745A (ja) バラスト水処理装置を搭載した船舶のバラスト水注排水装置
CN210736379U (zh) 一种船用中和水系统
CN203936091U (zh) 一种带过滤功能的桥式正反清洗装置
KR101940954B1 (ko) 배기가스 처리 장치용 및 발열체 냉각용 해수 공급 기능과 해수 교반 기능이 구비된 해수 순환 시스템
KR101796010B1 (ko) 스러스터 냉각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