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353697U - 一种汽车座椅 - Google Patents

一种汽车座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353697U
CN212353697U CN202021062152.1U CN202021062152U CN212353697U CN 212353697 U CN212353697 U CN 212353697U CN 202021062152 U CN202021062152 U CN 202021062152U CN 212353697 U CN212353697 U CN 21235369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shaped
slide rail
chair
fa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062152.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戎文龙
封庆
彭师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Haobang Intelligent Control System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Haobang Intelligent Control System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Haobang Intelligent Control System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Haobang Intelligent Control System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062152.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35369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35369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35369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座椅,包括:相连的椅身和椅背、与椅身相连的椅底固定板、与椅底固定板相连的第一滑轨机构、通过椅身升降机构与第一滑轨机构相连的且位于第一滑轨机构下方的第二滑轨机构,以及设于椅身两侧的一对对称设置的扶手箱体。本实用新型可以提高汽车座椅使用的舒适度。

Description

一种汽车座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配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座椅。
背景技术
对于汽车座椅特别是商务车中使用的汽车座椅来说,具有适用于撑起手臂的扶手结构,以提高使用的舒适感。然而针对不同的人来说,其上半身的长度都不尽相同,使得不同的人在使用座椅的过程中,其手臂对于扶手结构的高度需求也是不一样的,因此基于上述问题的存在,对于高端商务车来说,需要考虑设计能够对于不同的人的情况来针对性地调整扶手结构的高度。具体来说在上述设计中需要考虑到在对于扶手结构进行升降调整的过程中不能影响椅身和椅背的高度。而在进行椅身和椅背相对于车厢底板进行高度调整的时候如果不能同时调整扶手结构,则需要在完成椅身和椅背的高度调整后还需要单独进行扶手结构的调整,如此即造成整体调整过程的繁琐性。
综上,基于上述存在的情况,如果能够设计既可以在不影响椅身和椅背的前提下单独条升降的扶手结构,又能使得该扶手结构可以随同椅身和椅背同时进行高度的调整,如此则可以在不增加操作繁琐性的前提下提高使用的舒适感。
其次,对于汽车座椅特别是商务车中使用的汽车座椅来说,在使用过程中可能需要进行椅背相对于椅身的角度,特别在进行椅背的放倒的过程中,如果需要满足放平或者接近放平的需求,则需要对椅身进行相对于车厢底板的位置调整,以给椅身提供较大的放倒空间。针对上述情况,现有技术中采用的座椅滑轨结构由于直接固定在车厢底板上,其能够提供的滑动的空间受限于整体的滑轨结构的长度,而滑轨结构在固定在车厢底板上时,为了不影响人们腿部的放置,滑轨结构无法安装到人们腿部放置的区间,故此,对于滑轨结构整体的长度来说是受到限制的。当需要满足椅背放倒的过程中难以满足放平或者近似放平的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座椅,以解决提座椅使用舒适度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座椅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汽车座椅,包括:相连的椅身和椅背、与椅身相连的椅底固定板、与所述椅底固定板相连的第一滑轨机构、通过椅身升降机构与第一滑轨机构相连的且位于第一滑轨机构下方的第二滑轨机构,以及设于所述椅身两侧的一对对称设置的扶手箱体;其中
所述扶手箱体还连接有适于调整扶手箱体的高度的扶手升降机构;
所述扶手升降机构包括一一对应与所述扶手箱体远离该扶手箱体的手部接触端的部分固连的一对扶手支承架、连接一对所述扶手支承架的连杆,以及与一对所述扶手支承架中的其中一个扶手支承架配接相连的升降驱动组件;以及
所述第一滑轨机构包括对称设置的一对第一滑轨总成,以及与一对所述第一滑轨总成相连的第一连接横梁;
所述第二滑轨机构包括对称设置的一对第二滑轨总成,以及与一对所述第二滑轨总成相连的第二连接横梁;
第一滑轨总成与第二滑轨总成平行分布;且所述第二滑轨总成近汽车座椅的椅背的一端延伸至椅背的背面端的外侧。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滑轨总成和第二滑轨总成远离座椅的椅背的端部均不超过椅身背离椅背的端面;
所述第一滑轨总成和第二滑轨总成远离座椅的椅背的端部齐平;或者
所述第二滑轨总成远离座椅的椅背的端部距离椅身背离椅背的端面之间的水平距离大于所述第一滑轨总成远离座椅的椅背的端部距离椅身背离椅背的端面之间的水平距离;
所述第一滑轨总成包括第一固定轨,以及与所述第一固定轨滑动配接以适于沿着第一固定轨的长度方向做直线运动的第一活动轨;其中所述第一活动轨与椅底固定板固连;
所述第二滑轨总成包括第二固定轨,以及与所述第二固定轨滑动配接以适于沿着第二固定轨的长度方向做直线运动的第二活动轨;其中第二活动轨通过所述椅身升降机构与第一固定轨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升降驱动组件包括与一对所述扶手支承架中的其中一个扶手支承架配接相连的扇形联接板、设于该扇形联接板上齿形部、与所述齿形部啮合相连的动力齿轮,以及适于驱动该动力齿轮旋转的驱动结构;以及
所述驱动结构包括与动力齿轮同轴固连的过渡齿轮、与所述过渡齿轮相连的蜗杆,以及与所述蜗杆相连的电机;其中
所述过渡齿轮和动力齿轮分别位于所述扶手支承架的两侧端,其中所述动力齿轮与所述扇形联接板设于扶手支承架的同一侧端。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椅身升降机构包括与所述第一固定轨固连的支撑骨架、设于一对第一滑轨总成分别包括第一固定轨连接的一对支撑骨架中的其中一个支撑骨架上的升降驱动组件,以及设于一对第一滑轨总成分别包括第一固定轨连接的一对支撑骨架之间的一对联动杆;
所述升降驱动组件包括扇形联动板、设于该扇形联动板上齿形部、与所述齿形部啮合相连的主动齿轮,以及适于驱动该主动齿轮旋转的动力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一对所述联动杆均贯穿所述支撑骨架,所述扇形联动板与一对联动杆中其中一个联动杆位于一对支撑骨架之间的部分配接相连;
所述齿形部设于所述扇形联动板远离其与联动杆配接的侧端上;以及
所述扇形联动板还一体联接有一块延伸板;
所述延伸板与第一后支撑板相连,该第一后支撑板与所述第二活动轨配接相连。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扇形联动板上还设有一弧形活动槽,该弧形活动槽内配接有一定位轴,所述定位轴的外径小于弧形活动槽的槽长;其中
所述弧形活动槽位于扇形联动板上的齿形部与该扇形联动板与联动杆的配接部之间;
所述定位轴与一轴联接板固连,该定位轴垂直插入所述弧形活动槽中;以及所述轴联接板与所述支撑骨架固连。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动力结构包括与主动齿轮同轴固连的驱动齿轮、与所述驱动齿轮相连的驱动蜗杆,以及与所述驱动蜗杆相连的驱动电机;其中
所述驱动齿轮和主动齿轮分别位于所述支撑骨架的两侧端,其中所述主动齿轮与所述扇形联动板设于支撑骨架的同一侧端。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一对支撑骨架中连接扇形联动板的支撑骨架还连接有第一联动板;
所述第一联动板通过第一前支撑板与所述第二活动轨配接相连;以及
一对支撑骨架中未连接扇形联动板的支撑骨架还配接有第二后联动板;
所述第二后联动板的一端与连接有扇形联动板的联动杆贯穿支撑骨架的端部配接,而该第二后联动板的另一端则是与第二后支撑板相连;所述第二后支撑板与所述第二活动轨配接相连;
一对支撑骨架中未连接扇形联动板的支撑骨架还配接有第二前联动板;
所述第二前联动板远离支撑骨架的一端连接有第二前支撑板;
所述第二前支撑板与所述第二活动轨配接相连。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扇形联接板上还设有一弧形开槽,该弧形开槽内配接有一限位轴,所述限位轴的外径小于弧形开槽的槽长;其中
所述弧形开槽位于扇形联接板上的齿形部与该扇形联接板与连杆的配接部之间;
所述限位轴与一轴固定板固连,该限位轴垂直插入所述弧形开槽中;以及所述轴固定板与所述扶手支承架固连。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扇形联接板还一体联接有一块翅翼板;
所述翅翼板与第一后底部支撑板相连,该第一后底部支撑板与所述支撑骨架配接相连。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座椅,通过配合使用的第一滑轨机构和第二滑轨机构,使得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座椅可以充分利用更接近椅身的第一滑轨机构的活动空间,使得通过第一滑轨机构和第二滑轨机构的空间配合来扩大能够提供给汽车座椅的椅背在放倒的过程中的活动空间,从而使得椅身放倒的角度更大,提高了人们使用的舒适度。
其次,本实用新型的椅身升降机构不仅承担了对于椅身和椅背升降的功能,而且该椅身升降机构还起到了对于第一滑轨机构和第二滑轨机构之间的中间纽带作用,如此,从整体的结构来说,巧妙地利用了椅身升降机构的双重作用,使得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座椅在可以简化结构的前提下达到扩大能够提供给汽车座椅的椅背在放倒的过程中的活动空间的效果。结构的简化不仅降低了生产成本,而且简化了操作,提高了操作的舒适度。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扶手箱体通过与其相连的扶手支承架配合升降驱动组件来实现扶手支承架带动扶手箱体实现其升降调整。而在此过程中,由于扶手支承架与汽车座椅的椅身相连的支撑骨架之间没有直接的连接关系,使得扶手支承架升降的时候不会影响椅身相连的支撑骨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座椅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座椅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一;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座椅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二;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座椅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三;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座椅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四;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座椅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五;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座椅的扶手升降结构的第一视角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座椅的扶手升降结构的第二视角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座椅的扶手升降结构的第三视角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座椅的扶手升降结构的第四视角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0的A部放大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座椅的扶手升降结构的驱动结构的示意图;
图13为图12的B部放大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座椅的扶手升降结构的主动齿轮与扇形联接板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中:扶手箱体1、扶手支承架2、连杆3、扇形联接板5、动力齿轮6、弧形开槽7、限位轴8、轴固定板9、过渡齿轮10、蜗杆11、电机12、支撑骨架13、翅翼板15、第一后底部支撑板16、第一衔接板17、第一前底部支撑板18、第二后衔接板19、第二后底部支撑板20、第二前衔接板21、第二前底部支撑板22、椅身100、椅背200、支撑骨架13、椅底固定板25、第一连接横梁26、第二连接横梁27、第一固定轨28、第一活动轨29、第二固定轨30、第二活动轨32、联动杆33、扇形联动板35、主动齿轮36、延伸板37、弧形活动槽38、定位轴39、轴联接板40、驱动齿轮41、驱动蜗杆42、驱动电机43、第一后支撑板44、第一联动板45、第一前支撑板46、第二后联动板47、第二后支撑板48、第二前支撑板49、第二前联动板5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下面根据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需要加以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所涉及的“椅身”所指的是当人坐在座椅上后,座椅上与人体的大腿部和臀部接触的部分,而“椅背”所指的座椅上与人体的后背之间基础的部分。
请参阅图1至图1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汽车座椅,包括:相连的椅身100和椅背200、与椅身100相连的椅底固定板25、与椅底固定板25相连的第一滑轨机构、通过椅身升降机构与第一滑轨机构相连的且位于第一滑轨机构下方的第二滑轨机构,以及设于椅身100的两侧的一对对称设置的扶手箱体1。其中的扶手箱体1还连接有适于调整扶手箱体1的高度的扶手升降机构。
具体的,扶手升降结构包括一一对应与扶手箱体1远离该扶手箱体1的手部接触端的部分固连的一对扶手支承架2、连接一对扶手支承架2的连杆3,以及与一对扶手支承架2中的其中一个扶手支承架2配接相连的升降驱动组件。连杆3连接一对扶手支承架2,即连杆3起到了一对扶手支承架2之间的联接作用,使得在连杆3的作用下,一对扶手支承架2可以产生联动效应。升降驱动组件包括与一对扶手支承架2中的其中一个扶手支承架2配接相连的扇形联接板5、设于该扇形联接板5上齿形部、与齿形部啮合相连的动力齿轮6,以及适于驱动该动力齿轮6旋转的驱动结构。
详细来说,第一滑轨机构包括对称设置的一对第一滑轨总成,以及与一对第一滑轨总成相连的第一连接横梁26;第二滑轨机构包括对称设置的一对第二滑轨总成,以及与一对第二滑轨总成相连的第二连接横梁27;以及第一滑轨总成与第二滑轨总成平行分布;且第二滑轨总成近汽车座椅的椅背200的一端延伸至椅背200的背面端的外侧。
结合本实施例的附图,以一种可选的实施情况为例,第一滑轨总成和第二滑轨总成远离座椅的椅背200的端部均不超过椅身100背离椅背200的端面;第一滑轨总成和第二滑轨总成远离座椅的椅背200的端部齐平;或者第二滑轨总成远离座椅的椅背200的端部距离椅身100背离椅背200的端面之间的水平距离大于第一滑轨总成远离座椅的椅背200的端部距离椅身100背离椅背200的端面之间的水平距离。也就是说第一滑轨总成可以与第二滑轨总成等长度且两个端部完全齐平,也可以是等成度但是端部之间呈错位式分布状。即只要满足与车厢底板配接的第二滑轨总成不会影响人们坐在椅身100之后腿部放置的空间即可。结合附图来说,本实施例的第一滑轨总成和第二滑轨总成的两个端部呈错位式分布状。
再详细来说,第一滑轨总成包括第一固定轨28,以及与第一固定轨28滑动配接以适于沿着第一固定轨28的长度方向做直线运动的第一活动轨29;其中第一活动轨29与椅底固定板25固连。第二滑轨总成包括第二固定轨30,以及与第二固定轨30滑动配接以适于沿着第二固定轨30的长度方向做直线运动的第二活动轨32;其中第二活动轨32通过椅身100升降机构与第一固定轨28连接。此处需要说明的是,对于第一活动轨29与第一固定轨28之间的滑动配合以及第二活动轨32与第二固定轨30之间的滑动配合的原理可选采用现有技术中的成熟结构,对此本实施例不做绝对限定,例如可选采用公布号为CN109435792A公开的一种汽车电动座椅滑轨,或者采用公布号为CN110103785A公开的一种车辆座椅的电动滑轨及滑轨总成。
此外,本实施例采用的椅身升降机构包括与第一固定轨28固连的支撑骨架13、设于一对第一滑轨总成分别包括第一固定轨28连接的一对支撑骨架13中的其中一个支撑骨架13上的升降驱动组件,以及设于一对第一滑轨总成分别包括第一固定轨28连接的一对支撑骨架之间的一对联动杆33。
其中的升降驱动组件包括设于扇形联动板35、设于该扇形联动板35上齿形部、与齿形部啮合相连的主动齿轮36,以及适于驱动该主动齿轮36旋转的动力结构。
考虑到结构的简化性,一种可选的实施情况下,扇形联接板5与连杆3配接,具体为:连杆3贯穿扶手支承架2,扇形联接板5与连杆3伸出在一对扶手支承架2相背离的侧端外的部分配接相连;以及齿形部设于扇形联接板5远离其与连杆3配接的侧端上。其中的连杆3与扶手支承架2之间为固连配合关系,而扇形联接板5与连杆3之间为转动配合关系。
扇形联接板5上还设有一弧形开槽7,该弧形开槽7内配接有一限位轴8,限位轴8的外径小于弧形开槽7的槽长;其中弧形开槽7位于扇形联接板5上的齿形部与该扇形联接板5与连杆3的配接部之间;限位轴8与一轴固定板9固连,该限位轴8垂直插入弧形开槽7中;以及轴固定板9与扶手支承架2固连。此处需要加以详细说明的是,对于本实施例弧形开槽7来说,该弧形开槽7的槽长度形成了扇形联接板5随着扶手支承架2进行升降过程中活动空间。
此外,本实施例采用的驱动结构包括与动力齿轮6同轴固连的过渡齿轮10、与过渡齿轮10相连的蜗杆11,以及与蜗杆11相连的电机12;其中过渡齿轮10和动力齿轮6分别位于扶手支承架2的两侧端,其中动力齿轮6与扇形联接板5设于扶手支承架2的同一侧端。此处的电机12可以与蜗杆11一体相连,即采用具有蜗杆11型输出轴的电机12,在电机12运行的过程中,蜗杆11旋转,在蜗杆11的旋转作用下过渡齿轮10旋转,如此情况下,动力齿轮6同步旋转,动力齿轮6的旋转可以产生对于扇形联接板5的拨动作用,由于扇形联接板5上的弧形开槽7的作用,此时随着电机12的正转或者反转即可使得扇形联接板5带动扶手支承架2做上升或者下降的运动。
本实施例的扇形联接板5还一体联接有一块翅翼板15;翅翼板15与第一后底部支撑板16相连,该第一后底部支撑板16与支撑骨架13配接相连。此处详细来说,翅翼板15与第一后底部支撑板16之间为转动配接也可以说是铰接关系,而第一后底部支撑板16与支撑骨架13之间是固连关系,这样的结构下使得翅翼板15随着扇形联接板5在做升降运动的过程中,翅翼板15的运动不会产生对于第一后底部支撑板16和支撑骨架13之间的位置的影响,如此也就是实现了扶手箱体1的升降可以单独进行,不会影响到支撑骨架13也即不会影响到椅身的相对于车厢底板的高度。
具体来说,首先,扶手升降机构的一对扶手支承架2中连接扇形联接板5的扶手支承架2还连接有第一衔接板17;第一衔接板17通过第一前底部支撑板18与支撑骨架13配接相连。其中的第一衔接板17与扶手支承架2之间为转动配接关系,且该第一衔接板17与第一前底部支撑板18之间也是转动配接关系。此处需要加以说明的是,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下,第一衔接板17与翅翼板15呈平行分布关系,而第一后底部支撑板16和第一前底部支撑板18也呈平行分布关系,如此结构下,使得扶手支承架2带动扶手箱体1升降的过程中,第一衔接板17可以随着翅翼板15做相对于扶手支承架2的同步的位置变形运动,此处的位置变形主要指的是扶手支承架2与第一衔接板17之间形成的夹角。
其次,扶手升降机构的一对扶手支承架2中未连接升降驱动组件的扶手支承架2还配接有第二后衔接板19;第二后衔接板19的一端与连杆3贯穿扶手支承架2的端部转动配接,而该第二后衔接板19的另一端则是与第二后底部支撑板20相连;第二后底部支撑板20与支撑骨架13配接相连。其中的第二后衔接板19与第二后底部支撑板20之间为转动配合也可以是直接铰接相连关系,而该第二后底部支撑板20与支撑骨架13之间为固连关系。
再者,扶手升降机构的一对扶手支承架2中未连接升降驱动组件的扶手支承架2还转动配接有第二前衔接板21;第二前衔接板21远离扶手支承架2的一端连接有第二前底部支撑板22;第二前底部支撑板22与支撑骨架13配接相连。其中的第二前衔接板21与第二前底部支撑板22之间为转动配合也可以是直接铰接相连关系,而该第二前底部支撑板22与支撑骨架13之间为固连关系。对于本实施例还的第二前衔接板21和第二后衔接板19来说可选为平行分布关系,而第二前底部支撑板22和第二后底部支撑板20同样为平行分布关系。
综上,即对于本实施例的汽车座椅来说,一对扶手支承架2中之后一个扶手支承架2是随着驱动结构来进行主动调整其相对于车厢底板的高度的,另一个扶手支承架2是在连杆3的作用下实现的随动性调整。
还需要加以说明的是,结合本实施例的附图以及椅身升降机构的设计要求,对于本实施例的支撑骨架13来说,设计为一一对应与一对扶手支承架2的一对支撑骨架13。
支撑骨架13由椅身升降机构来实现其升降调整,通过椅身升降机构来驱动支撑骨架13做升降调整的过程中,由于支撑骨架13与第一前底部支撑板18、第一后底部支撑板16以及第二后底部支撑板20和第二前底部支撑板22之间的固定配接,使得支撑骨架13在升降调整过程中可以通过第一前底部支撑板18、第一后底部支撑板16以及第二后底部支撑板20和第二前底部支撑板22的传递作用来实现扶手升降机构的同步升降。如此,也就是说本实施例的扶手升降机构既可以单独实现升降调节,又可以随着椅身的升降来同步调节,即实现了既能提高人们使用的舒适性,又不会可以提高调节过程操作的简易性。此外,对于本实施例的扶手箱体1来说,是与扶手支承架2配接固定的,该扶手箱体1与椅身之间没有直接的连接关系,这样在对椅身进行椅背的旋转以调整椅背相对于椅身的角度的过程中,扶手箱体1不会影响到椅身的调整,如此即可简化椅身角度调整的便捷性,并且由于对于椅身的角度调节不需要考虑到与扶手箱体1的配合,如此也就可以简化椅身角度调节部件的结构,从而降低加工和装配的难度。
还需要说明的是,考虑到结构的简化性,一种可选的实施情况下,一对联动杆33均贯穿支撑骨架,扇形联动板35与一对联动杆33中其中一个联动杆33位于一对支撑骨架13之间的部分配接相连; 齿形部设于扇形联动板35远离其与联动杆33配接的侧端上;以及扇形联动板35还一体联接有一块延伸板37;延伸板37与第一后支撑板44相连,该第一后支撑板44与第二活动轨32配接相连。此处详细来说,延伸板37与第一后支撑板之间为转动配接也可以说是铰接关系,而第一后支撑板44与第二活动轨32之间是固连关系。
扇形联动板35上还设有一弧形活动槽38,该弧形活动槽38内配接有一定位轴39,定位轴39的外径小于弧形活动槽38的槽长;其中弧形活动槽38位于扇形联动板35上的齿形部与该扇形联动板35与联动杆33的配接部之间;定位轴39与一轴联接板40固连,该定位轴39垂直插入弧形活动槽38中;以及轴联接板40与支撑骨架固连。此处需要加以详细说明的是,对于本实施例弧形活动槽38来说,该弧形活动槽38的槽长度形成了扇形联动板35随着支撑骨架进行升降过程中活动空间。
以一种可选的实施情况为例,动力结构包括与主动齿轮36同轴固连的驱动齿轮41、与驱动齿轮41相连的驱动蜗杆42,以及与驱动蜗杆42相连的驱动电机43;其中驱动齿轮41和主动齿轮36分别位于支撑骨架的两侧端,其中主动齿轮36与扇形联动板35设于支撑骨架的同一侧端。此处的驱动电机43可以与驱动蜗杆42一体相连,即采用具有蜗杆型输出轴的驱动电机43,在驱动电机43运行的过程中,驱动蜗杆42旋转,在驱动蜗杆42的旋转作用下驱动齿轮41旋转,如此情况下,主动齿轮36同步旋转,主动齿轮36的旋转可以产生对于扇形联动板35的拨动作用,由于扇形联动板35上的弧形活动槽38的作用,此时随着驱动电机43的正转或者反转即可使得扇形联动板35带动支撑骨架做上升或者下降的运动。
考虑到为了提高支撑骨架相对于第二滑轨总成实现升降过程中的稳定性,本实施例的一对支撑骨架中连接扇形联动板35的支撑骨架13还连接有第一联动板45;第一联动板45通过第一前支撑板46与第二活动轨32配接相连。此处的第一联动板45与支撑骨架13之间为转动配合关系,且该第一联动板45与第一前支撑板46之间也是转动配合关系,而第一前支撑板46与第二活动柜32之间则为固连关系。此处需要加以说明的是,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下,第一联动板45与延伸板37呈平行分布关系,而第一后支撑板和第一前支撑板46也呈平行分布关系,如此结构下,使得支撑骨架带动椅身100和椅背200升降的过程中,第一联动板45可以随着延伸板37做相对于支撑骨架的同步的位置变形运动,此处的位置变形主要指的是支撑骨架与第一联动板45之间形成的夹角。
一对支撑骨架13中未连接扇形联动板35的支撑骨架13还配接有第二后联动板47;第二后联动板47的一端与连接有扇形联动板35的联动杆33贯穿支撑骨架的端部转动配接,而该第二后联动板47的另一端则是与第二后支撑板48相连;第二后支撑板48与第二活动轨32配接相连;其中的第二后联动板47与第二后支撑板48之间为转动配合也可以是直接铰接相连关系,而该第二后支撑板48与第二活动轨32之间为固连关系。
一对支撑骨架中未连接扇形联动板35的支撑骨架还配接有第二前联动板50;第二前联动板50远离支撑骨架13的一端连接有第二前支撑板49;第二前支撑板49与第二活动轨32配接相连。其中的第二前联动板50与支撑骨架13之间为转动配接关系,且该第二前联动板50与第二前支撑板49之间为转动配合也可以是直接铰接相连关系,而该第二前支撑板49与第二活动轨32之间为固连关系。对于本实施例还的第二前联动板50和第二后联动板47来说可选为平行分布关系,而第二前支撑板49和第二后支撑板48同样为平行分布关系。
结合本本实施例的附图,以一种可选的实施情况为例,对于本实施例的一对联动杆33中未连接扇形联动板的那个联动杆33来说,该联动杆33可以连接于第一联动板45和第二前联动板50之间。
对于本实施例的汽车座椅在具体的使用过程中,可以是先通过第二滑轨机构来实现调整椅身100相对于车厢底板的位置,由于第二滑轨机构延伸出在椅背200所在端的外侧,因此在这过程中具体是将椅身100向椅背200所在方向移动;然后再通过第一滑轨机构来实现椅身100向远离椅背200的所在方向运动,即此时的运动轨迹与上述利用第二滑轨机构时的运动轨迹相反,在第一滑轨机构的作用下进一步调整椅身100相对于车厢底板的位置,如此即可实现在第一滑轨机构和第二滑轨机构的作用下扩大能够给予椅背200放倒过程所需的活动空间的效果。因为,如果没有第二滑轨机构的作用先使得椅身100向椅背200方向的移动,就会使得椅身100最大的活动空间就是第二滑轨机构前方用来放置人体的脚部的空间,即使是位于该汽车座椅前方的汽车座椅继续向前方移动来腾出一部分的空间,也无法让该汽车座椅能够利用前方汽车座椅的空间。而在第二滑轨机构的作用下,首先使得椅身100向椅背200方向移动,再配合该汽车座椅前方的座椅继续向前方移动一定的空间,那么从相对于车厢的底板腾空的空间来说,第一滑轨机构可以利用前排汽车座椅的空间来实现扩大能够提供该汽车座椅的椅背200相对于椅身100进行放倒过程中所需的空间。综上,也即是通过第一滑轨机构来拓宽了汽车座椅对于相对于车厢底板腾空的区域的利用率,以达到扩大其放倒过程中所需的活动空间的效果。
以上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的术语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术语“水平”、“竖直”、“悬垂”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Claims (10)

1.一种汽车座椅,其特征在于,包括:相连的椅身和椅背、与椅身相连的椅底固定板、与所述椅底固定板相连的第一滑轨机构、通过椅身升降机构与第一滑轨机构相连的且位于第一滑轨机构下方的第二滑轨机构,以及设于所述椅身两侧的一对对称设置的扶手箱体;其中
所述扶手箱体还连接有适于调整扶手箱体的高度的扶手升降机构;
所述扶手升降机构包括一一对应与所述扶手箱体远离该扶手箱体的手部接触端的部分固连的一对扶手支承架、连接一对所述扶手支承架的连杆,以及与一对所述扶手支承架中的其中一个扶手支承架配接相连的升降驱动组件;以及
所述第一滑轨机构包括对称设置的一对第一滑轨总成,以及与一对所述第一滑轨总成相连的第一连接横梁;
所述第二滑轨机构包括对称设置的一对第二滑轨总成,以及与一对所述第二滑轨总成相连的第二连接横梁;
第一滑轨总成与第二滑轨总成平行分布;且所述第二滑轨总成近汽车座椅的椅背的一端延伸至椅背的背面端的外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轨总成和第二滑轨总成远离座椅的椅背的端部均不超过椅身背离椅背的端面;
所述第一滑轨总成和第二滑轨总成远离座椅的椅背的端部齐平;或者
所述第二滑轨总成远离座椅的椅背的端部距离椅身背离椅背的端面之间的水平距离大于所述第一滑轨总成远离座椅的椅背的端部距离椅身背离椅背的端面之间的水平距离;
所述第一滑轨总成包括第一固定轨,以及与所述第一固定轨滑动配接以适于沿着第一固定轨的长度方向做直线运动的第一活动轨;其中所述第一活动轨与椅底固定板固连;
所述第二滑轨总成包括第二固定轨,以及与所述第二固定轨滑动配接以适于沿着第二固定轨的长度方向做直线运动的第二活动轨;其中第二活动轨通过所述椅身升降机构与第一固定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驱动组件包括与一对所述扶手支承架中的其中一个扶手支承架配接相连的扇形联接板、设于该扇形联接板上齿形部、与所述齿形部啮合相连的动力齿轮,以及适于驱动该动力齿轮旋转的驱动结构;以及
所述驱动结构包括与动力齿轮同轴固连的过渡齿轮、与所述过渡齿轮相连的蜗杆,以及与所述蜗杆相连的电机;其中
所述过渡齿轮和动力齿轮分别位于所述扶手支承架的两侧端,其中所述动力齿轮与所述扇形联接板设于扶手支承架的同一侧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椅身升降机构包括与所述第一固定轨固连的支撑骨架、设于一对第一滑轨总成分别包括第一固定轨连接的一对支撑骨架中的其中一个支撑骨架上的升降驱动组件,以及设于一对第一滑轨总成分别包括第一固定轨连接的一对支撑骨架之间的一对联动杆;
所述升降驱动组件包括扇形联动板、设于该扇形联动板上齿形部、与所述齿形部啮合相连的主动齿轮,以及适于驱动该主动齿轮旋转的动力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座椅,其特征在于,一对所述联动杆均贯穿所述支撑骨架,所述扇形联动板与一对联动杆中其中一个联动杆位于一对支撑骨架之间的部分配接相连;
所述齿形部设于所述扇形联动板远离其与联动杆配接的侧端上;以及
所述扇形联动板还一体联接有一块延伸板;
所述延伸板与第一后支撑板相连,该第一后支撑板与所述第二活动轨配接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汽车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扇形联动板上还设有一弧形活动槽,该弧形活动槽内配接有一定位轴,所述定位轴的外径小于弧形活动槽的槽长;其中
所述弧形活动槽位于扇形联动板上的齿形部与该扇形联动板与联动杆的配接部之间;
所述定位轴与一轴联接板固连,该定位轴垂直插入所述弧形活动槽中;以及所述轴联接板与所述支撑骨架固连。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汽车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结构包括与主动齿轮同轴固连的驱动齿轮、与所述驱动齿轮相连的驱动蜗杆,以及与所述驱动蜗杆相连的驱动电机;其中
所述驱动齿轮和主动齿轮分别位于所述支撑骨架的两侧端,其中所述主动齿轮与所述扇形联动板设于支撑骨架的同一侧端。
8.根据权利要求4~7任一项所述的汽车座椅,其特征在于,一对支撑骨架中连接扇形联动板的支撑骨架还连接有第一联动板;
所述第一联动板通过第一前支撑板与所述第二活动轨配接相连;以及
一对支撑骨架中未连接扇形联动板的支撑骨架还配接有第二后联动板;
所述第二后联动板的一端与连接有扇形联动板的联动杆贯穿支撑骨架的端部配接,而该第二后联动板的另一端则是与第二后支撑板相连;所述第二后支撑板与所述第二活动轨配接相连;
一对支撑骨架中未连接扇形联动板的支撑骨架还配接有第二前联动板;
所述第二前联动板远离支撑骨架的一端连接有第二前支撑板;
所述第二前支撑板与所述第二活动轨配接相连。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扇形联接板上还设有一弧形开槽,该弧形开槽内配接有一限位轴,所述限位轴的外径小于弧形开槽的槽长;其中
所述弧形开槽位于扇形联接板上的齿形部与该扇形联接板与连杆的配接部之间;
所述限位轴与一轴固定板固连,该限位轴垂直插入所述弧形开槽中;以及所述轴固定板与所述扶手支承架固连。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汽车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扇形联接板还一体联接有一块翅翼板;
所述翅翼板与第一后底部支撑板相连,该第一后底部支撑板与所述支撑骨架配接相连。
CN202021062152.1U 2020-06-11 2020-06-11 一种汽车座椅 Active CN21235369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062152.1U CN212353697U (zh) 2020-06-11 2020-06-11 一种汽车座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062152.1U CN212353697U (zh) 2020-06-11 2020-06-11 一种汽车座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353697U true CN212353697U (zh) 2021-01-15

Family

ID=741539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062152.1U Active CN212353697U (zh) 2020-06-11 2020-06-11 一种汽车座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35369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307949B (zh) 载人机器人
JP5043385B2 (ja) 自動車用シート装置
CN110279537B (zh) 多功能辅助上下床装置
CN107962983B (zh) 一种座椅及座椅用腿托
CN113352960A (zh) 一种自动调节的零重力座椅结构及汽车
CN111938942B (zh) 一种多功能助老床
CN113771705A (zh) 可调整舒适姿态的汽车座椅
JPH0126900B2 (zh)
CN212353697U (zh) 一种汽车座椅
CN111956416B (zh) 一种满足舒适度要求且方便上下床的助老床
JP2683486B2 (ja) 座席支持装置
CN210962731U (zh) 多功能辅助上下床装置
KR20220040778A (ko) 폴드 앤 다이브 시트의 시트쿠션 틸팅 장치
CN212353698U (zh) 座椅滑轨结构及使用该座椅滑轨结构的汽车座椅
TWI577315B (zh) Electric chair
CN212353715U (zh) 扶手升降机构及使用该扶手升降机构的汽车座椅
CN114834328A (zh) 座椅浮动调节装置
JP2008049848A (ja) 自動車用シート装置
CN112493738B (zh) 一种波澜式椅子枕头调节机构
CN111098763B (zh) 滑轨隐藏式躺平座椅
CN211485326U (zh) 一种床体升降结构
JP2008049846A (ja) 自動車用シート装置
CN112603670A (zh) 一种可调角度、高度的椅面结构及其多功能轮椅
CN216101677U (zh) 角度调节机构及使用其的汽车座椅
CN218571814U (zh) 一种座架调节机构及坐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